必需氨基酸:指人体(和其它哺乳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机体又必需,需要从饮食中获得的氨基酸。构象:指有机分子中,不改变共价键结构,仅单键周围的原子旋转所产生的原子的空间排布。构型:指在立体异构体中不对称碳原子上相连的各原子或取代基团的空间排布。蛋白质等电点(pI):如果调节缓冲液的PH使蛋白质恰成两性离子,则既不向正极亦不向负极移动,此时溶液的PH就是蛋白质的等电点。蛋白质的变性作用:天然蛋白质受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影响,分子内部原有的高度规则性的空间排列发生变化,致使其原有性质和功能发生部分或全部丧失,这种作用称为蛋白质的变性作用。蛋白质的别构作用:含亚基的蛋白质由于一个亚基的构象改变而引起其余亚基和整个分子构象、性质和功能发生改变的作用称为别构作用。电泳:蛋白质是两性解离物质,在偏酸溶液中带正电荷,在偏碱溶液中带负电荷,通电时带电荷的蛋白质粒子在电场中向带相反电荷的电极移动,这种移动现象称蛋白质电泳。 结构域:指蛋白质多肽链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卷曲折叠成几个相对独立的近似球形的组装体。肽平面:由于肽键不能自由旋转,形成肽键的4个原子(C、O、N、H)和与之相连的2个α-碳原子共处在1个平面上,形成肽平面。超二级结构:指二级结构的基本结构单位相互聚集,形成有规律的二级结构的聚集体。茚三酮反应:茚三酮在弱酸溶液中与α-氨基酸共热。即使氨基酸起氧化脱氨产生酮酸。酮酸脱羧成醛,茚三酮本身即变为还原茚三酮,后者再与茚三酮和氨作用产生蓝紫色物质。亲和层析:首先形成蛋白质配体复合物,然后通过改变溶液的PH、离子强度等使这复合物解离,将被分离的物质洗脱下来,从而达到纯化的目的。透析:是通过小分子经过半透膜扩散到水(或缓冲液)的原理,将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分开的一种分离纯化技术。Sanger反应:在弱碱性溶液中,氨基酸的α-氨基很容易与2,4-二硝基氟苯作用,生成稳定的黄色2,4-二硝基苯氨基酸。该反应由F. Sanger首先发现,所以此反应又称sanger反应。Edman降解反应:指从多肽链游离的N末端测定氨基酸残基的序列的过程。寡聚蛋白: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亚基组成的蛋白质统称为寡聚蛋白。亚基:也称亚单位,是指蛋白质四级结构中以非共价键连接的肽链。同源蛋白:氨基酸序列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在不同生物体或同一机体内行使相同或相似功能的蛋白质。疏水相互作用:指非极性基团为了避开水而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α螺旋:蛋白质中常见的二级结构,肽链主链绕假想的中心轴盘绕成螺旋状,一般都是右手螺旋结构,螺旋是靠链内氢键维持的。螺距为0.54nm,每一圈含有
3.6个氨基酸残基,每个残基沿着螺旋的长轴上升0.15nm,旋转100°。β折叠:蛋白质中常见的二级结构,是由伸展的多肽链组成的。折叠片的构象是通过一个肽键的羰基氧和位于同一个肽链的另一个酰胺氢之间形成的氢键维持的。这些肽链可以是平行排列(由N到C方向)或者是反平行排列。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指多肽链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折叠、盘绕成复杂的空间结构。蛋白质的四级结构:具有三级结构的蛋白质分子亚基按一定方式聚合起来成蛋白质大分子,即成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核酸的增色和减色效应:当DNA 从双螺旋结构变为单链的无规则卷曲状态时,它在260nm 处的吸收便增加,这叫增色效应。DNA 在260nm 处的光密度比在DNA 分子中的各个碱基在260nm 处吸收的光密度的总和小得多,这现象称为减色效应。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这是一类对DNA具有碱基专一性的内切酶,主要从细菌、霉菌中分离得到,是DNA序列测定、基因分离和基因体外重组等研究中十分重要的工具酶,主要降解外源的未经特殊修饰的DNA,但不降解自身细胞的DNA。碱基堆积力:指堆积的碱基对间存在的范德华力和疏水相互作用,它对维持DNA双螺旋结构起主要作用。核酸杂交:两种来源不同具有互补碱基序列的多核苷酸片段在溶液中冷却时可以再形成双螺旋结构,称为杂交作用。Tm:DNA热变性时,其螺旋的氢键破裂,ε(P)值即增高,ε(P)最大变化值的1/2时的温度称熔点,也就是DNA双螺旋失去一半时的温度,以Tm符号代表之。Z-DNA :左手螺旋DNA与右手螺旋DNA有明显不同,左手螺旋DNA分子中磷原子的走向为锯齿形,因而被称为Z-DNA。稀有碱基:指稀有的微量碱基衍生物,又称修饰碱基,是核酸大分子合成后经某些修饰后产生的,大多数时甲基化碱基,也有硫代、甲硫代、乙酰化及带各种侧链的碱基。 反密码子:tRNA识别密码子的机构。核小体:核小体是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单位,由DNA和组蛋白(histone)构成。退火:当将双股链呈分散状态的DNA 溶液缓慢冷却时,它们可以发生不同程度的重新结合而形成双链螺旋结构,这现象称为“退火”。夏格夫法则:即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大沟和小沟:DNA的两条多核苷酸链之间有两条螺旋形的凹槽,一条深而宽,称大沟,另一条浅而窄,称小沟。Southern blotting:也称DNA印迹法,是将DNA分子经限制性内切酶降解后,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Northern blotting:也称RNA印迹法,将变性RNA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与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RNA或与单链DNA探针进行杂交。 Western blotting:也称蛋白质印迹法,根据抗体与抗原可以结合的原理,分析蛋白质。 核酶: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分子,是生物催化剂,可降解特异的mRNA序列。 绝对专一性:绝对专一性的酶对底物的要求的要求非常严格,只对一定化学键两端带有一定原子基团的化合物发生作用,即只催化某一种底物的反应。相对专一性:相对专一性的酶对底物的专一性较低,能作用于结构类似的一系列化合物,大多数酶对底物具有相对专一性。立体异构专一性:立体专一性的酶不仅要求底物有一定化学结构,而且要求底物有一定的立体结构。中间产物学说:在酶促反应中,底物先与酶结合成不稳定的中间产物,然后再分解成酶与产物。锁和钥匙学说:认为酶与底物结合的方法可用锁钥结合(或多点结合)假设来作解释。诱导锲合学说:在未同底物结合时,酶活性部位的构象并不适宜于与底物结合,但同底物结合时,酶活性部位因受结合力的影响,
或者说因受底物的诱导,即改变其构象使适合于与底物契合,进行反应。米氏方程:能表示整个反应中底物浓度与反应速率关系的公式。米氏常数Km:Km是反应速率v等于最大反应速率V一半(v=V /2)时的底物浓度(以mol/L或mmol/L为单位),称米氏常数。多酶复合体:指由几种酶靠非共价键彼此嵌合而成的复合物。辅酶与辅基:结合蛋白酶的蛋白质部分称为酶蛋白,非蛋白质部分称为辅酶或辅基。有些辅酶与酶蛋白结合紧密,不易分开,有的结合疏松,前者一般称为辅基,后者称辅酶。酶活力;也称酶活性,是指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的速率。比活力:即酶的比活性,是指每毫克蛋白质所含的酶活力单位数(U/mg蛋白质)不可逆抑制剂:通常以牢固的共价键与酶蛋白中的必须基团结合而使酶活力丧失。这种结合一旦发生以后,不能用稀释或透析等方法除去抑制剂而使酶活力恢复。竞争性可逆抑制剂:这类抑制的抑制剂结构与底物结构相似,它有同底物竞争与酶活性部位结合的作用,因而妨碍底物与酶的结合,减少酶的作用机会。非竞争性可逆抑制剂:这类抑制的抑制剂同底物不在酶的同一部位结合,抑制剂与底物之间无竞争性,酶与底物结合后,还可与抑制剂结合;酶和抑制剂结合后,也可再同底物结合。反竞争性可逆抑制剂:这类抑制是酶必须先和底物结合形成酶和底物复合物后,才能和抑制剂结合形成三元复合物ESI,ESI不能分解成产物,因此影响反应速率。活性部位:是指酶分子中能同底物结合并起催化反应的空间部位。酶原激活:有的酶在分泌时是无活性的酶原,需要经某种酶或酸将其分子作适当的改变或切去一部分才能呈现活性。这种激活过程又称酶原激活作用。变构酶:由于其本身结构和性质上的特点,具有别构效应,能够调节酶反应速率的一种调节酶。变构调节:指小分子化合物与酶蛋白分子活性中心以外的某一部位特异结合,引起酶蛋白分子构像变化、从而改变酶的活性。共价修饰调节:酶蛋白肽链上某些残基在不同催化单向反应的酶的催化下发生可逆的共价修饰,从而引起酶活性的改变,这种调节称为酶的化学修饰调节又称共价修饰调节。同工酶:指能催化同一种化学,但其酶蛋白本身的分子结构、组成有所不同的一组酶。抗体酶:具有酶催化活性的抗体分子。酶工程:又称蛋白质工程学,是指工业上有目的的设置一定的反应器和反应条件,利用酶的催化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催化化学反应,生产人类需要的产品或服务于其它目的的一门应用技术。转氨作用:一种α-氨基酸的氨基经转氨酶催化转移到α-酮酸的作用联合脱氨作用:通过转氨和氧化脱氨联合作用进行脱氨。尿素循环:肝脏中2分子氨(1分子氨是游离的,1分子氨来自天冬氨酸)和1分子CO2生成1分子尿素的环式代谢途径。生糖氨基酸:能通过代谢转变成葡萄糖的氨基酸。生酮氨基酸:分解代谢过程中能转变成乙酰乙酰辅酶A的氨基酸。DNA的半保留复制:DNA 在进行复制的时候链间氢键断裂,双链解旋分开,每条链作为模板在其上合成互补链,经过一系列酶的作用生成两个新的DNA分子。 子代DNA分子 其中的一条链来自亲代DNA ,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这种方式称半保留复制。半不连续性复制:指DNA复制时,前导链上DNA的合成是连续的,后随链上是不连续的。冈崎片段:相对比较短的DNA链,是在DNA的后随链的不连续合成期间生成的片段。逆转录:是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即RNA指导下的DNA合成。切除修复:将受损伤的部分切除掉,然后补上正常的。转录:指遗传信息从DNA转移到RNA的过程。内含子与外显子:内含子也称间插序列或称插入序列,是指真核细胞基因中的不编码序列。外显子是指真核细胞基因中的编码序列。三联体密码/密码子:信使RNA分子上的三个碱基能决定一个氨基酸。科学家把信使RNA链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相邻的三个碱基叫做一个“密码子”,亦称三联体密码。终止密码子:蛋白质翻译过程中终止肽链合成的mRNA的三联体碱基序列。翻译:根据遗传密码的中心法则,将成熟的信使RNA分子中碱基的排列顺序解码,并生成对应的特定氨基酸序列的过程。移位:指一类既需特异性载体蛋白的参与,又需耗能的一种物质运送方式生物学中心法则:以DNA为模板合成mRNA,又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称中心法则。生物氧化:糖、脂质、蛋白质等有机物质在活细胞内氧化分解,产生CO2、H2O并放出能的作用称生物氧化。呼吸链:指代谢物上脱下的氢经一系列递氢体或电子传递体的依次传递,最后传给分子氧从而生成水的全部体系。底物水平磷酸化:代谢物脱氢后,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使无机磷酸酯化,从而使ADP变为ATP,这类氧化磷酸化也称底物水平磷酸化。氧化磷酸化:是指在生物氧化过程中伴随着ATP生成的作用。电子传递抑制剂:凡是能够阻断电子传递链中某部位电子传递的物质称为电子传递抑制剂。解偶联剂:指一类能抑制偶联磷酸化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能使呼吸链中电子传递所产生的能量不能用于ADP的磷酸化,而只能以热的形式散发,亦即解除了氧化和磷酸化的偶联作用。高能化合物:指体内氧化分解中,一些化合物通过能量转移得到了部分能量,把这类储存了较高能量的化合物。P/O比:在一定时间内所消耗的氧(以mol计)与所产生的ATP数目(即使无机磷酸与ADP变为ATP的物质的量的比值。糖酵解:由葡萄糖到形成丙酮酸的一系列反应称糖酵解。脂肪酸的β氧化作用:指脂肪酸活化为脂酰CoA,脂酰CoA进入线粒体基质后,在脂肪酸β-氧化多酶复合体的催化下,依次进行脱氢、水化、再脱氢和硫解四步连续反应,释放出一分子乙酰CoA和一分子比原来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酮体:在肝脏中,脂肪酸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及丙酮,三者统称为酮体。三羧酸循环;是乙酰 CoA与草酰乙酸结合进入循环经一系列反应再回到草酰乙酸的过程。共价修饰调节:酶蛋白肽链上某些残基在不同催化单向反应的酶的催化下发生可逆的共价修饰,从而引起酶活性的改变,这种调节称为共价修饰调节。糖的有氧氧化: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过程。脂肪酸合成酶系:具有多种功能的酶系统。乙醛酸循环:使乙酰
CoA转变成琥珀酸,后者再经草酰乙酸步骤转变成糖或补充三羧酸循环的琥珀酸。糖异生作用:由简单的非糖前体转变为糖的过程。磷酸戊糖途径:葡萄糖氧化分解的一种方式。
必需氨基酸:指人体(和其它哺乳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机体又必需,需要从饮食中获得的氨基酸。构象:指有机分子中,不改变共价键结构,仅单键周围的原子旋转所产生的原子的空间排布。构型:指在立体异构体中不对称碳原子上相连的各原子或取代基团的空间排布。蛋白质等电点(pI):如果调节缓冲液的PH使蛋白质恰成两性离子,则既不向正极亦不向负极移动,此时溶液的PH就是蛋白质的等电点。蛋白质的变性作用:天然蛋白质受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影响,分子内部原有的高度规则性的空间排列发生变化,致使其原有性质和功能发生部分或全部丧失,这种作用称为蛋白质的变性作用。蛋白质的别构作用:含亚基的蛋白质由于一个亚基的构象改变而引起其余亚基和整个分子构象、性质和功能发生改变的作用称为别构作用。电泳:蛋白质是两性解离物质,在偏酸溶液中带正电荷,在偏碱溶液中带负电荷,通电时带电荷的蛋白质粒子在电场中向带相反电荷的电极移动,这种移动现象称蛋白质电泳。 结构域:指蛋白质多肽链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卷曲折叠成几个相对独立的近似球形的组装体。肽平面:由于肽键不能自由旋转,形成肽键的4个原子(C、O、N、H)和与之相连的2个α-碳原子共处在1个平面上,形成肽平面。超二级结构:指二级结构的基本结构单位相互聚集,形成有规律的二级结构的聚集体。茚三酮反应:茚三酮在弱酸溶液中与α-氨基酸共热。即使氨基酸起氧化脱氨产生酮酸。酮酸脱羧成醛,茚三酮本身即变为还原茚三酮,后者再与茚三酮和氨作用产生蓝紫色物质。亲和层析:首先形成蛋白质配体复合物,然后通过改变溶液的PH、离子强度等使这复合物解离,将被分离的物质洗脱下来,从而达到纯化的目的。透析:是通过小分子经过半透膜扩散到水(或缓冲液)的原理,将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分开的一种分离纯化技术。Sanger反应:在弱碱性溶液中,氨基酸的α-氨基很容易与2,4-二硝基氟苯作用,生成稳定的黄色2,4-二硝基苯氨基酸。该反应由F. Sanger首先发现,所以此反应又称sanger反应。Edman降解反应:指从多肽链游离的N末端测定氨基酸残基的序列的过程。寡聚蛋白: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亚基组成的蛋白质统称为寡聚蛋白。亚基:也称亚单位,是指蛋白质四级结构中以非共价键连接的肽链。同源蛋白:氨基酸序列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在不同生物体或同一机体内行使相同或相似功能的蛋白质。疏水相互作用:指非极性基团为了避开水而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α螺旋:蛋白质中常见的二级结构,肽链主链绕假想的中心轴盘绕成螺旋状,一般都是右手螺旋结构,螺旋是靠链内氢键维持的。螺距为0.54nm,每一圈含有
3.6个氨基酸残基,每个残基沿着螺旋的长轴上升0.15nm,旋转100°。β折叠:蛋白质中常见的二级结构,是由伸展的多肽链组成的。折叠片的构象是通过一个肽键的羰基氧和位于同一个肽链的另一个酰胺氢之间形成的氢键维持的。这些肽链可以是平行排列(由N到C方向)或者是反平行排列。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指多肽链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折叠、盘绕成复杂的空间结构。蛋白质的四级结构:具有三级结构的蛋白质分子亚基按一定方式聚合起来成蛋白质大分子,即成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核酸的增色和减色效应:当DNA 从双螺旋结构变为单链的无规则卷曲状态时,它在260nm 处的吸收便增加,这叫增色效应。DNA 在260nm 处的光密度比在DNA 分子中的各个碱基在260nm 处吸收的光密度的总和小得多,这现象称为减色效应。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这是一类对DNA具有碱基专一性的内切酶,主要从细菌、霉菌中分离得到,是DNA序列测定、基因分离和基因体外重组等研究中十分重要的工具酶,主要降解外源的未经特殊修饰的DNA,但不降解自身细胞的DNA。碱基堆积力:指堆积的碱基对间存在的范德华力和疏水相互作用,它对维持DNA双螺旋结构起主要作用。核酸杂交:两种来源不同具有互补碱基序列的多核苷酸片段在溶液中冷却时可以再形成双螺旋结构,称为杂交作用。Tm:DNA热变性时,其螺旋的氢键破裂,ε(P)值即增高,ε(P)最大变化值的1/2时的温度称熔点,也就是DNA双螺旋失去一半时的温度,以Tm符号代表之。Z-DNA :左手螺旋DNA与右手螺旋DNA有明显不同,左手螺旋DNA分子中磷原子的走向为锯齿形,因而被称为Z-DNA。稀有碱基:指稀有的微量碱基衍生物,又称修饰碱基,是核酸大分子合成后经某些修饰后产生的,大多数时甲基化碱基,也有硫代、甲硫代、乙酰化及带各种侧链的碱基。 反密码子:tRNA识别密码子的机构。核小体:核小体是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单位,由DNA和组蛋白(histone)构成。退火:当将双股链呈分散状态的DNA 溶液缓慢冷却时,它们可以发生不同程度的重新结合而形成双链螺旋结构,这现象称为“退火”。夏格夫法则:即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大沟和小沟:DNA的两条多核苷酸链之间有两条螺旋形的凹槽,一条深而宽,称大沟,另一条浅而窄,称小沟。Southern blotting:也称DNA印迹法,是将DNA分子经限制性内切酶降解后,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Northern blotting:也称RNA印迹法,将变性RNA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与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RNA或与单链DNA探针进行杂交。 Western blotting:也称蛋白质印迹法,根据抗体与抗原可以结合的原理,分析蛋白质。 核酶: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分子,是生物催化剂,可降解特异的mRNA序列。 绝对专一性:绝对专一性的酶对底物的要求的要求非常严格,只对一定化学键两端带有一定原子基团的化合物发生作用,即只催化某一种底物的反应。相对专一性:相对专一性的酶对底物的专一性较低,能作用于结构类似的一系列化合物,大多数酶对底物具有相对专一性。立体异构专一性:立体专一性的酶不仅要求底物有一定化学结构,而且要求底物有一定的立体结构。中间产物学说:在酶促反应中,底物先与酶结合成不稳定的中间产物,然后再分解成酶与产物。锁和钥匙学说:认为酶与底物结合的方法可用锁钥结合(或多点结合)假设来作解释。诱导锲合学说:在未同底物结合时,酶活性部位的构象并不适宜于与底物结合,但同底物结合时,酶活性部位因受结合力的影响,
或者说因受底物的诱导,即改变其构象使适合于与底物契合,进行反应。米氏方程:能表示整个反应中底物浓度与反应速率关系的公式。米氏常数Km:Km是反应速率v等于最大反应速率V一半(v=V /2)时的底物浓度(以mol/L或mmol/L为单位),称米氏常数。多酶复合体:指由几种酶靠非共价键彼此嵌合而成的复合物。辅酶与辅基:结合蛋白酶的蛋白质部分称为酶蛋白,非蛋白质部分称为辅酶或辅基。有些辅酶与酶蛋白结合紧密,不易分开,有的结合疏松,前者一般称为辅基,后者称辅酶。酶活力;也称酶活性,是指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的速率。比活力:即酶的比活性,是指每毫克蛋白质所含的酶活力单位数(U/mg蛋白质)不可逆抑制剂:通常以牢固的共价键与酶蛋白中的必须基团结合而使酶活力丧失。这种结合一旦发生以后,不能用稀释或透析等方法除去抑制剂而使酶活力恢复。竞争性可逆抑制剂:这类抑制的抑制剂结构与底物结构相似,它有同底物竞争与酶活性部位结合的作用,因而妨碍底物与酶的结合,减少酶的作用机会。非竞争性可逆抑制剂:这类抑制的抑制剂同底物不在酶的同一部位结合,抑制剂与底物之间无竞争性,酶与底物结合后,还可与抑制剂结合;酶和抑制剂结合后,也可再同底物结合。反竞争性可逆抑制剂:这类抑制是酶必须先和底物结合形成酶和底物复合物后,才能和抑制剂结合形成三元复合物ESI,ESI不能分解成产物,因此影响反应速率。活性部位:是指酶分子中能同底物结合并起催化反应的空间部位。酶原激活:有的酶在分泌时是无活性的酶原,需要经某种酶或酸将其分子作适当的改变或切去一部分才能呈现活性。这种激活过程又称酶原激活作用。变构酶:由于其本身结构和性质上的特点,具有别构效应,能够调节酶反应速率的一种调节酶。变构调节:指小分子化合物与酶蛋白分子活性中心以外的某一部位特异结合,引起酶蛋白分子构像变化、从而改变酶的活性。共价修饰调节:酶蛋白肽链上某些残基在不同催化单向反应的酶的催化下发生可逆的共价修饰,从而引起酶活性的改变,这种调节称为酶的化学修饰调节又称共价修饰调节。同工酶:指能催化同一种化学,但其酶蛋白本身的分子结构、组成有所不同的一组酶。抗体酶:具有酶催化活性的抗体分子。酶工程:又称蛋白质工程学,是指工业上有目的的设置一定的反应器和反应条件,利用酶的催化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催化化学反应,生产人类需要的产品或服务于其它目的的一门应用技术。转氨作用:一种α-氨基酸的氨基经转氨酶催化转移到α-酮酸的作用联合脱氨作用:通过转氨和氧化脱氨联合作用进行脱氨。尿素循环:肝脏中2分子氨(1分子氨是游离的,1分子氨来自天冬氨酸)和1分子CO2生成1分子尿素的环式代谢途径。生糖氨基酸:能通过代谢转变成葡萄糖的氨基酸。生酮氨基酸:分解代谢过程中能转变成乙酰乙酰辅酶A的氨基酸。DNA的半保留复制:DNA 在进行复制的时候链间氢键断裂,双链解旋分开,每条链作为模板在其上合成互补链,经过一系列酶的作用生成两个新的DNA分子。 子代DNA分子 其中的一条链来自亲代DNA ,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这种方式称半保留复制。半不连续性复制:指DNA复制时,前导链上DNA的合成是连续的,后随链上是不连续的。冈崎片段:相对比较短的DNA链,是在DNA的后随链的不连续合成期间生成的片段。逆转录:是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即RNA指导下的DNA合成。切除修复:将受损伤的部分切除掉,然后补上正常的。转录:指遗传信息从DNA转移到RNA的过程。内含子与外显子:内含子也称间插序列或称插入序列,是指真核细胞基因中的不编码序列。外显子是指真核细胞基因中的编码序列。三联体密码/密码子:信使RNA分子上的三个碱基能决定一个氨基酸。科学家把信使RNA链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相邻的三个碱基叫做一个“密码子”,亦称三联体密码。终止密码子:蛋白质翻译过程中终止肽链合成的mRNA的三联体碱基序列。翻译:根据遗传密码的中心法则,将成熟的信使RNA分子中碱基的排列顺序解码,并生成对应的特定氨基酸序列的过程。移位:指一类既需特异性载体蛋白的参与,又需耗能的一种物质运送方式生物学中心法则:以DNA为模板合成mRNA,又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称中心法则。生物氧化:糖、脂质、蛋白质等有机物质在活细胞内氧化分解,产生CO2、H2O并放出能的作用称生物氧化。呼吸链:指代谢物上脱下的氢经一系列递氢体或电子传递体的依次传递,最后传给分子氧从而生成水的全部体系。底物水平磷酸化:代谢物脱氢后,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使无机磷酸酯化,从而使ADP变为ATP,这类氧化磷酸化也称底物水平磷酸化。氧化磷酸化:是指在生物氧化过程中伴随着ATP生成的作用。电子传递抑制剂:凡是能够阻断电子传递链中某部位电子传递的物质称为电子传递抑制剂。解偶联剂:指一类能抑制偶联磷酸化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能使呼吸链中电子传递所产生的能量不能用于ADP的磷酸化,而只能以热的形式散发,亦即解除了氧化和磷酸化的偶联作用。高能化合物:指体内氧化分解中,一些化合物通过能量转移得到了部分能量,把这类储存了较高能量的化合物。P/O比:在一定时间内所消耗的氧(以mol计)与所产生的ATP数目(即使无机磷酸与ADP变为ATP的物质的量的比值。糖酵解:由葡萄糖到形成丙酮酸的一系列反应称糖酵解。脂肪酸的β氧化作用:指脂肪酸活化为脂酰CoA,脂酰CoA进入线粒体基质后,在脂肪酸β-氧化多酶复合体的催化下,依次进行脱氢、水化、再脱氢和硫解四步连续反应,释放出一分子乙酰CoA和一分子比原来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酮体:在肝脏中,脂肪酸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及丙酮,三者统称为酮体。三羧酸循环;是乙酰 CoA与草酰乙酸结合进入循环经一系列反应再回到草酰乙酸的过程。共价修饰调节:酶蛋白肽链上某些残基在不同催化单向反应的酶的催化下发生可逆的共价修饰,从而引起酶活性的改变,这种调节称为共价修饰调节。糖的有氧氧化: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过程。脂肪酸合成酶系:具有多种功能的酶系统。乙醛酸循环:使乙酰
CoA转变成琥珀酸,后者再经草酰乙酸步骤转变成糖或补充三羧酸循环的琥珀酸。糖异生作用:由简单的非糖前体转变为糖的过程。磷酸戊糖途径:葡萄糖氧化分解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