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申徽,字世仪,魏郡人也。性审慎,不妄交游。元颢入洛,以元邃为东徐州刺史,邃引徽为主簿。颢败,邃被槛车送洛阳,故吏宾客并委去,唯徽送之。及邃得免,乃广集宾友,叹徽有古人风。寻除太尉府行参军。
孝武初,文帝与语,奇之。文帝察徽沉密有度量,每事信委之,乃为大行台郎中。时军国草创,幕府务殷,四方书檄皆徽之辞也。河桥之役,大军不利,近侍之官分散者众,徽独不离左右,魏帝称叹之。十年,迁给事黄门侍郎。
(刘彦)频征不奉诏,又南通吐谷浑,将图叛逆。文帝难于动众,欲以权略致之,乃以徽为河西大使,密令图彦。徽轻以五十骑行,既至,止于宾馆。彦见徽单使,不以为疑,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以揣其意,彦不从。徽又使赞成其住计,彦便从之,遂来至馆。徽先与瓜州豪右密谋执彦,遂叱而缚之。彦辞无罪,徽数之曰:“君无尺寸之功,滥居方岳之重,恃远背诞,不恭贡职,戮辱使人,轻忽诏命。计君之咎,实不容诛。但受诏之日,本令相送归阙,所恨不得即申明罚,以谢边远耳。”于是宣诏慰劳吏人及彦所部,复云大军续至,城内无敢动者。
十二年,以徽信洽西土,拜瓜州刺史。徽在州五稔,俭约率下,边人乐而安之。徽性勤至,凡所居官,案牍无大小皆亲自省览,以是事无稽滞,吏不得为奸。后虽历公卿,此志不懈。出为襄州刺史。时南方初附,旧谷官人皆通饷遗。徽性廉慎 ,乃画杨震像于寝室以自戒。乃代还,人吏送者数十里不绝。徽自以无德于人,慨然怀愧,因赋诗,题于清水亭。长幼闻之皆况来就读递相谓曰此是申使君手迹并写诵之。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七》)
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寻除太尉府行参军 寻:不久。
B.邃引徽为主簿 引:推荐。
C.彦辞无罪,徽数之曰 数:几次。
D.所恨不得即申明罚 恨:遗憾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遂叱而缚之 ②彦遂杀康而取其位
B.①既至,止于宾馆 ②得复见将军于此
C.①欲以权略致之 ②以是事无稽滞
D.①乃广集宾友 ②乃为大行台郎中
以下各项中的两句话分别表现申徽“审慎”、“勤至”的一项是( )
A.①近侍之官分散者众,徽独不离左右 ②复云大军续至
B.①徽先与瓜州豪右密谋执彦 ②幕府务殷,四方书檄皆徽之辞也
C.①徽在州五稔,俭约率下 ②凡所居官,案牍无大小皆亲自省览
D.①故吏宾客并委去,唯徽送之 ②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以揣其意
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申徽做官一向勤奋、尽职、廉洁,面对百姓的拥戴,却感到有愧,他将这种感受以诗的形式表达出来,这首诗也受到了百姓的欢迎。
B.申徽“不妄交游”,但遇到知己却又不轻易放弃,这一点在无邃被囚车押往洛阳时他与“上吏宾客”的不同举动便足以证明。C.申徽在捉拿刘彦时表现出了他的谋略,先派人规劝试探,不成后,又亲自出面假装帮助刘彦,按事先商定的计划终于达到了智擒刘彦的目的。
D.申徽办事认真,深得文帝的信任,做大行台郎中时,国家有关文书往往出自他的手笔。河桥之战,军队失利,申徽忠于职守,得到了魏帝的称赞。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徽信洽西土,拜瓜州刺史。
②彦见徽单使,不以为疑,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以揣其意,彦不从。
③计君之咎,实不容诛。
阅读答案:
【小题】 C
【小题】C项,副词,可以译为“于是”。
【小题】B
【小题】C
【小题】(1)因为申徽讲信用,与边地的老百姓关系融洽,被任命为瓜州刺史。(2)刘彦见申徽单独一人来做河西大使,就不怀疑他。申徽就派一个人暗暗地劝刘彦入朝,用来揣测刘彦的意图,刘彦不听从。(3)统计你的罪行,实在是杀了你也抵不了你的罪行。
解析:
【小题】本题的考查点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实词的理解虽然与平时积累有关,但做题的过程当中重点还在于对语境的把握和理解。根据语境这里的“数”显然不是现代汉语常用意“几次”,而是 “列举罪状”之意。
【小题】本题的考查点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对虚词的理解不可孤立进行,应放在语言环境中并结合句意理解把握。
C项介词,可以译为“用”。A均表示承接关系。B项,介词“在”。D项,副词,可以译为“于是”。
【小题】本题的考查点是“归纳文中的信息”,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同时也检验学生的审题能力。
A项前者表现其“忠于职守”,后者表现其“机智”;C项前者表现其“俭约”,后者表现其“勤至”;D项前者表现其“机智”“审慎”,后者表现其“忠义”。
【小题】本题的考查点是“归纳文中的信息”,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同时也检验学生的审题能力。
申徽并未亲自出面,而是派人与他接触,然后才诱使他来到宾馆
【小题】本题考查学生的语句理解能力,以及常用文言实词和句式选用能力,层级为E级。
(1)“以”、“信”、“洽” 、“拜”的理解及省略的翻译。(2)三个关键点,其中“以为”(以之为)、“乃”、“以”(3)重在句意,也要注意对“咎”的理解。
附文言文翻译:
申徽字世仪,魏郡人。性情慎重,不乱与人交往。元颢进入洛阳,任用元邃做东徐州刺史,元邃延请申徽做主簿。元颢失败,元邃被装入囚车押送到洛阳,元邃原先的官吏宾客都抛弃他而离开,只有申徽去送别他。等到元邃得到赦免,就广召宾客朋友聚会,赞叹申徽有古人风骨。不久就任命他做太尉府行参军。
杨震的像放在寝室来自我告诫。等到被替代回京,老百姓和官吏送他的人延续几十里。申徽自以为对百姓没有什么恩德,内心感慨感到惭愧,于是写了一首诗,题在清水亭上。不管老人少年,听说这事,都争着前来阅读,互相称赞说:“这是申使君手迹。”人们纷纷抄写吟诵这首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申徽,字世仪,魏郡人也。性审慎,不妄交游。元颢入洛,以元邃为东徐州刺史,邃引徽为主簿。颢败,邃被槛车送洛阳,故吏宾客并委去,唯徽送之。及邃得免,乃广集宾友,叹徽有古人风。寻除太尉府行参军。
孝武初,文帝与语,奇之。文帝察徽沉密有度量,每事信委之,乃为大行台郎中。时军国草创,幕府务殷,四方书檄皆徽之辞也。河桥之役,大军不利,近侍之官分散者众,徽独不离左右,魏帝称叹之。十年,迁给事黄门侍郎。
(刘彦)频征不奉诏,又南通吐谷浑,将图叛逆。文帝难于动众,欲以权略致之,乃以徽为河西大使,密令图彦。徽轻以五十骑行,既至,止于宾馆。彦见徽单使,不以为疑,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以揣其意,彦不从。徽又使赞成其住计,彦便从之,遂来至馆。徽先与瓜州豪右密谋执彦,遂叱而缚之。彦辞无罪,徽数之曰:“君无尺寸之功,滥居方岳之重,恃远背诞,不恭贡职,戮辱使人,轻忽诏命。计君之咎,实不容诛。但受诏之日,本令相送归阙,所恨不得即申明罚,以谢边远耳。”于是宣诏慰劳吏人及彦所部,复云大军续至,城内无敢动者。
十二年,以徽信洽西土,拜瓜州刺史。徽在州五稔,俭约率下,边人乐而安之。徽性勤至,凡所居官,案牍无大小皆亲自省览,以是事无稽滞,吏不得为奸。后虽历公卿,此志不懈。出为襄州刺史。时南方初附,旧谷官人皆通饷遗。徽性廉慎 ,乃画杨震像于寝室以自戒。乃代还,人吏送者数十里不绝。徽自以无德于人,慨然怀愧,因赋诗,题于清水亭。长幼闻之皆况来就读递相谓曰此是申使君手迹并写诵之。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七》)
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寻除太尉府行参军 寻:不久。
B.邃引徽为主簿 引:推荐。
C.彦辞无罪,徽数之曰 数:几次。
D.所恨不得即申明罚 恨:遗憾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遂叱而缚之 ②彦遂杀康而取其位
B.①既至,止于宾馆 ②得复见将军于此
C.①欲以权略致之 ②以是事无稽滞
D.①乃广集宾友 ②乃为大行台郎中
以下各项中的两句话分别表现申徽“审慎”、“勤至”的一项是( )
A.①近侍之官分散者众,徽独不离左右 ②复云大军续至
B.①徽先与瓜州豪右密谋执彦 ②幕府务殷,四方书檄皆徽之辞也
C.①徽在州五稔,俭约率下 ②凡所居官,案牍无大小皆亲自省览
D.①故吏宾客并委去,唯徽送之 ②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以揣其意
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申徽做官一向勤奋、尽职、廉洁,面对百姓的拥戴,却感到有愧,他将这种感受以诗的形式表达出来,这首诗也受到了百姓的欢迎。
B.申徽“不妄交游”,但遇到知己却又不轻易放弃,这一点在无邃被囚车押往洛阳时他与“上吏宾客”的不同举动便足以证明。C.申徽在捉拿刘彦时表现出了他的谋略,先派人规劝试探,不成后,又亲自出面假装帮助刘彦,按事先商定的计划终于达到了智擒刘彦的目的。
D.申徽办事认真,深得文帝的信任,做大行台郎中时,国家有关文书往往出自他的手笔。河桥之战,军队失利,申徽忠于职守,得到了魏帝的称赞。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徽信洽西土,拜瓜州刺史。
②彦见徽单使,不以为疑,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以揣其意,彦不从。
③计君之咎,实不容诛。
阅读答案:
【小题】 C
【小题】C项,副词,可以译为“于是”。
【小题】B
【小题】C
【小题】(1)因为申徽讲信用,与边地的老百姓关系融洽,被任命为瓜州刺史。(2)刘彦见申徽单独一人来做河西大使,就不怀疑他。申徽就派一个人暗暗地劝刘彦入朝,用来揣测刘彦的意图,刘彦不听从。(3)统计你的罪行,实在是杀了你也抵不了你的罪行。
解析:
【小题】本题的考查点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实词的理解虽然与平时积累有关,但做题的过程当中重点还在于对语境的把握和理解。根据语境这里的“数”显然不是现代汉语常用意“几次”,而是 “列举罪状”之意。
【小题】本题的考查点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对虚词的理解不可孤立进行,应放在语言环境中并结合句意理解把握。
C项介词,可以译为“用”。A均表示承接关系。B项,介词“在”。D项,副词,可以译为“于是”。
【小题】本题的考查点是“归纳文中的信息”,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同时也检验学生的审题能力。
A项前者表现其“忠于职守”,后者表现其“机智”;C项前者表现其“俭约”,后者表现其“勤至”;D项前者表现其“机智”“审慎”,后者表现其“忠义”。
【小题】本题的考查点是“归纳文中的信息”,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同时也检验学生的审题能力。
申徽并未亲自出面,而是派人与他接触,然后才诱使他来到宾馆
【小题】本题考查学生的语句理解能力,以及常用文言实词和句式选用能力,层级为E级。
(1)“以”、“信”、“洽” 、“拜”的理解及省略的翻译。(2)三个关键点,其中“以为”(以之为)、“乃”、“以”(3)重在句意,也要注意对“咎”的理解。
附文言文翻译:
申徽字世仪,魏郡人。性情慎重,不乱与人交往。元颢进入洛阳,任用元邃做东徐州刺史,元邃延请申徽做主簿。元颢失败,元邃被装入囚车押送到洛阳,元邃原先的官吏宾客都抛弃他而离开,只有申徽去送别他。等到元邃得到赦免,就广召宾客朋友聚会,赞叹申徽有古人风骨。不久就任命他做太尉府行参军。
杨震的像放在寝室来自我告诫。等到被替代回京,老百姓和官吏送他的人延续几十里。申徽自以为对百姓没有什么恩德,内心感慨感到惭愧,于是写了一首诗,题在清水亭上。不管老人少年,听说这事,都争着前来阅读,互相称赞说:“这是申使君手迹。”人们纷纷抄写吟诵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