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正强化、负强化与惩罚的区别
答:强化有正强化(积极强化、阳性强化、给予奖励)与负强化(消极强化、阴性强化、撤消惩罚)之分。正强化又称"阳性强化"。个体做出某种行为或反应,随后或同时得到某种奖励,从而使行为或反应强度、概率或速度增加的过程负强化:是把行为出现时把不愉快的刺激撤消或者减少,这样也可以增加行为的频率。有人说,正强化可贴上奖励的标签,当一个结果呈现,而自此以后该受到奖励的行为增加了,那么就发生了正强化。负强化可以被解释为解脱,如果一个行为的结果由移走不愉快的事物构成,该行为以后就被增强了,那么这就牵涉到负强化。惩罚是指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不愉快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
一般说来,正强化和负强化都起着增强学习动机的作用,惩罚则起着削弱学习动机的作用,但有时也可使一个人在失败中重新振作起来。
惩罚与消极强化有所不同,消极强化是通过讨厌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负强化是好的,人们向往的,而惩罚是不好的,人们力求回避的。因此不能将负强化等同于惩罚。
惩罚并不能使行为发生永久性的改变,只能暂时抑制行为,而不能根除行为。惩罚一种不良行为应与强化一种良好行为结合起来,方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1早期亲子关系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多么重要(2009-05-31 20:11:10)
经过观察和思考,我发现凡是生活不幸福的人,包括找不到工作、婚姻不幸、事业不顺、觉得生活无聊没劲以及许多(我不敢讲全部,但觉得其实就是全部)有着这样那样心理缺陷的人,或多或少都可以追溯到早期亲子关系这个根源。
不论自身有多么好的条件,他(她)们仍然对父母颇有怨言,埋怨父母不够有权、有钱,或太有权有钱,不能替他们达成心中所愿,还恨父母替他们选了这个中学、那个大学、这个专业、那个女朋友。我听说的最过分的报怨,是一个五十岁的人在临死前,抱怨父亲将癌症遗传给他,抱怨母亲帮他找的那个漂亮老婆与他离婚,导致他心情长久郁闷而生癌。 还有的小孩长大后一直“作”自己,把原本好好的工作、好好的生活都搞得一团糟。究其心理根源,其实只不过是想和父母赌一口气,想用这种孩子气的做法来吸引父母注意,好达到让父母内疚并低头认错的目的。拿自己的一生幸福来赌这毫无意义的结果,是不是太荒谬了?
父母不知作何感想?这些孩子不论自己长到多大年纪,都没有能够真正地长大,没有能够学会为自己负责。
反过来想,父母亲,在孩童早期对他所做的一切,绝对会影响他的一生。引导孩子自己具有生存能力,并能够按自己的意愿不断改善自己的生活,这种意志和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可是我敢说,中国的许多父母都象一本书里说的那样,是中了毒的父母。从我们这一辈人做了父母开始,才大规模地反思自己做为父母的角色到底应该怎样担当。可是仍有相当数量的父母经常地处于两难困惑中。不知道该不该抓小孩学习,不知道该严格还是宽松,不知道该和颜悦色还是板起面孔,不知道该不该上兴趣班,不知道该不该继续练琴、画画。
我看到的,是可怜的孩子(总是被不人道地压迫和极其过分地溺爱),以及忧愁的家长(快要崩溃了)。这样的家庭氛围,能培养出什么样的未来?难怪有许多有识之士呼吁,算了,别摧残花朵了,让他们自生自灭地成长也比这种成长方式要好得多!
在研究大学生的职业道路发展的过程中,竟然发现身为父母在引导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的大面积失职,与其等他们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的时候再做补救工作,不如当他们身在襁褓的时候,好好地教导他们的父母如何引导孩子的一生。
许多人搞不懂为什么自己拿着硕士博士文凭却找不到工作。其实能人总是能找到工作,不管他的文凭是博士还是小学,不能的人总是找不到工作,不管他的文凭是博士还是小学。所以不要怪罪体制,造就了博士找不到工作,小学毕业的人却可以当老板的怪现状。不错,体制是想把你培养成不能的人,那么你就没有半点本能的反抗吗?大家都一样的体制,你为什么不能把自己搞成能人呢?只有极少数人具有超强的生命本能,即使父母站在体制一边也能在长大独立后获得新生。而大多数人就要看父母早期的教养态度了。早期亲子关系,对这些人的成长来说,就是性命攸关的!
想培养出一个民族强大的未来,最大的事莫过于办教育。
想办出一个民族强大的教育,最大的事莫过于教育好所有的父母。
2正强化、负强化与惩罚的区别
答:强化有正强化(积极强化、阳性强化、给予奖励)与负强化(消极强化、阴性强化、撤消惩罚)之分。正强化又称"阳性强化"。个体做出某种行为或反应,随后或同时得到某种奖励,从而使行为或反应强度、概率或速度增加的过程负强化:是把行为出现时把不愉快的刺激撤消或者减少,这样也可以增加行为的频率。有人说,正强化可贴上奖励的标签,当一个结果呈现,而自此以后该受到奖励的行为增加了,那么就发生了正强化。负强化可以被解释为解脱,如果一个行为的结果由移走不愉快的事物构成,该行为以后就被增强了,那么这就牵涉到负强化。惩罚是指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不愉快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
一般说来,正强化和负强化都起着增强学习动机的作用,惩罚则起着削弱学习动机的作用,但有时也可使一个人在失败中重新振作起来。
惩罚与消极强化有所不同,消极强化是通过讨厌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负强化是好的,人们向往的,而惩罚是不好的,人们力求回避的。因此不能将负强化等同于惩罚。
惩罚并不能使行为发生永久性的改变,只能暂时抑制行为,而不能根除行为。惩罚一种不良行为应与强化一种良好行为结合起来,方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1早期亲子关系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多么重要(2009-05-31 20:11:10)
经过观察和思考,我发现凡是生活不幸福的人,包括找不到工作、婚姻不幸、事业不顺、觉得生活无聊没劲以及许多(我不敢讲全部,但觉得其实就是全部)有着这样那样心理缺陷的人,或多或少都可以追溯到早期亲子关系这个根源。
不论自身有多么好的条件,他(她)们仍然对父母颇有怨言,埋怨父母不够有权、有钱,或太有权有钱,不能替他们达成心中所愿,还恨父母替他们选了这个中学、那个大学、这个专业、那个女朋友。我听说的最过分的报怨,是一个五十岁的人在临死前,抱怨父亲将癌症遗传给他,抱怨母亲帮他找的那个漂亮老婆与他离婚,导致他心情长久郁闷而生癌。 还有的小孩长大后一直“作”自己,把原本好好的工作、好好的生活都搞得一团糟。究其心理根源,其实只不过是想和父母赌一口气,想用这种孩子气的做法来吸引父母注意,好达到让父母内疚并低头认错的目的。拿自己的一生幸福来赌这毫无意义的结果,是不是太荒谬了?
父母不知作何感想?这些孩子不论自己长到多大年纪,都没有能够真正地长大,没有能够学会为自己负责。
反过来想,父母亲,在孩童早期对他所做的一切,绝对会影响他的一生。引导孩子自己具有生存能力,并能够按自己的意愿不断改善自己的生活,这种意志和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可是我敢说,中国的许多父母都象一本书里说的那样,是中了毒的父母。从我们这一辈人做了父母开始,才大规模地反思自己做为父母的角色到底应该怎样担当。可是仍有相当数量的父母经常地处于两难困惑中。不知道该不该抓小孩学习,不知道该严格还是宽松,不知道该和颜悦色还是板起面孔,不知道该不该上兴趣班,不知道该不该继续练琴、画画。
我看到的,是可怜的孩子(总是被不人道地压迫和极其过分地溺爱),以及忧愁的家长(快要崩溃了)。这样的家庭氛围,能培养出什么样的未来?难怪有许多有识之士呼吁,算了,别摧残花朵了,让他们自生自灭地成长也比这种成长方式要好得多!
在研究大学生的职业道路发展的过程中,竟然发现身为父母在引导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的大面积失职,与其等他们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的时候再做补救工作,不如当他们身在襁褓的时候,好好地教导他们的父母如何引导孩子的一生。
许多人搞不懂为什么自己拿着硕士博士文凭却找不到工作。其实能人总是能找到工作,不管他的文凭是博士还是小学,不能的人总是找不到工作,不管他的文凭是博士还是小学。所以不要怪罪体制,造就了博士找不到工作,小学毕业的人却可以当老板的怪现状。不错,体制是想把你培养成不能的人,那么你就没有半点本能的反抗吗?大家都一样的体制,你为什么不能把自己搞成能人呢?只有极少数人具有超强的生命本能,即使父母站在体制一边也能在长大独立后获得新生。而大多数人就要看父母早期的教养态度了。早期亲子关系,对这些人的成长来说,就是性命攸关的!
想培养出一个民族强大的未来,最大的事莫过于办教育。
想办出一个民族强大的教育,最大的事莫过于教育好所有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