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工作总结
永兴小学杨福臻
我校坚持以县“十三五”全国教育科学教育部规划课题《未成年人生命与安全教育系统工程的科学构建》子课题——《未成年人意外事故防范措施的研究》为工作要点,以科研工作整体思路为先导,实现我校“以研促教、以教促学”的目标。把理论用于实践,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教研,进行有针对性的课题研究,严格教学质量监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科研活动质量。
一、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11~2015.12)
本阶段进行课题申请与立项,确定科研小组人员分工,采用文献研究法搜集查阅有关未成年人意外事故防范知识文献,组织课题研究教师认真学习,作好记录,从多方面多角度开展对资料的比较分析研究和利用,撰写好科研方案,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阶段(2016.3~2016.11)
课题研究阶段,及时做好阶段性科研计划,按部就班地开展各项试验活动。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学生、教师、家长了解掌握各类意外事故的认识程度,分析学生防范能力差的根源所在;采用探究法进行宣传、学习、演练,探究防范意外事故的方法与措施,增强学生的防范能力;采用实验法进行意外事故防范措施的竞赛,强化意外事故防范的演练,强化未成年人的防范意识,培养防范能力、自救和互救能力;采用案例研究法结合校内外发生的意外事故,教育广大师生及家长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确保未成年人安全教育的常态化。阶段性科研工作结束,及时总结,对研究过程中不足之处,反思整改,做好归档工作。
第三阶段:课题验收、结题阶段(2016.11~2016.12)
进入科研工作的后期,及时对研究资料分门别类地归档,对科研成果进行汇总,创编论文集,申请科研工作的验收,结合科研工作实际撰写科研结题报告,为科研工作结题做好准备。一旦验收合格,将科研成果向兄弟学校加以推广。
二、研究成果
1.研究论文
我们科研小组的科研教师,紧密结合科研工作的实践经验,撰写了有关未成年人意外事故防范措施方面的论文,于奎富撰写了《浅谈体育课上意外事故的防范措施》,郝秀娟撰写了《浅析未成年人意外事故防范措施》,瞿素华撰写了《浅谈“意外事故的防范”》,赵国华撰写了《班队会在预防未成年人意外伤害中的作用》,马玉杰撰写了《未成年人意外伤害的研究与思考》,郑福荣撰写了《浅谈农村小学的安全教育》,单继敏撰写了《如何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金瑞红撰写了《呵护生命从我做起》,杨福臻撰写了《警钟长鸣—意外事故重在预防》。
2.完善学校安全管理
紧密结合农村小学的安全隐患,研究可行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界定全天候监管范围,锁定管理对象,签订安全责任状,责任落实到位。促进安全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确保学生高高兴兴上学来,安安全全回家去,杜绝校园安全隐患,防止校园意外事故发上。
3.增强教师工作的责任感
科研工作的开展,增强教师对安全知识的学习,掌握了意外事故的防范与监管,杜绝各类意外事故的发生。在思想上,教师能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观念。采用创新的
理念,将意外事故防范工作巧妙有机地整合到学科教学之中,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4.提过学生和家长的防范意识
丰富学生和家长意外事故防范的知识,增强学生意外事故防范意识,提高了学生在意外事故面前自救和互救的能力,有效地遏制意外事故的发生于蔓延,确保学生生命安全,健康愉快地发展。
5.培养学生应变能力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难以预料,甚至防不胜防,往往因为一念之差,就会出现意外事故。教师也不例外,往往能为学生考虑的是很有限的,隐藏在孩子身边的不安全因素,实在是难以预料什么时间发生。为了避免意外事故发生,只有提高学生对意外事故发生的应变能力,让他们以不变应万变的方式去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事故,才能真正做到安全。
三、研究创新
《未成年人意外事故防范措施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做到了创新,大胆的采用了试验法,模拟意外事故现场,让学生身临其境;采用实践法,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应对意外事故的策略;采用案例研究分析法,教育广大师生及家长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确保未成年人安全教育的常态化。
通过科研工作的开展,我们学校成效显著,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总结出一些教育方法,积累了一些科研工作经验,提高了自身的科研能力,有利于今后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同时,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增强了,提高了学生在意外事故面前自救和互救的能力,有效地遏制意外事故的发生与蔓延,确保学生高高兴兴上学来,安安全全回家去。
教育科研工作总结
永兴小学杨福臻
我校坚持以县“十三五”全国教育科学教育部规划课题《未成年人生命与安全教育系统工程的科学构建》子课题——《未成年人意外事故防范措施的研究》为工作要点,以科研工作整体思路为先导,实现我校“以研促教、以教促学”的目标。把理论用于实践,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教研,进行有针对性的课题研究,严格教学质量监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科研活动质量。
一、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11~2015.12)
本阶段进行课题申请与立项,确定科研小组人员分工,采用文献研究法搜集查阅有关未成年人意外事故防范知识文献,组织课题研究教师认真学习,作好记录,从多方面多角度开展对资料的比较分析研究和利用,撰写好科研方案,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阶段(2016.3~2016.11)
课题研究阶段,及时做好阶段性科研计划,按部就班地开展各项试验活动。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学生、教师、家长了解掌握各类意外事故的认识程度,分析学生防范能力差的根源所在;采用探究法进行宣传、学习、演练,探究防范意外事故的方法与措施,增强学生的防范能力;采用实验法进行意外事故防范措施的竞赛,强化意外事故防范的演练,强化未成年人的防范意识,培养防范能力、自救和互救能力;采用案例研究法结合校内外发生的意外事故,教育广大师生及家长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确保未成年人安全教育的常态化。阶段性科研工作结束,及时总结,对研究过程中不足之处,反思整改,做好归档工作。
第三阶段:课题验收、结题阶段(2016.11~2016.12)
进入科研工作的后期,及时对研究资料分门别类地归档,对科研成果进行汇总,创编论文集,申请科研工作的验收,结合科研工作实际撰写科研结题报告,为科研工作结题做好准备。一旦验收合格,将科研成果向兄弟学校加以推广。
二、研究成果
1.研究论文
我们科研小组的科研教师,紧密结合科研工作的实践经验,撰写了有关未成年人意外事故防范措施方面的论文,于奎富撰写了《浅谈体育课上意外事故的防范措施》,郝秀娟撰写了《浅析未成年人意外事故防范措施》,瞿素华撰写了《浅谈“意外事故的防范”》,赵国华撰写了《班队会在预防未成年人意外伤害中的作用》,马玉杰撰写了《未成年人意外伤害的研究与思考》,郑福荣撰写了《浅谈农村小学的安全教育》,单继敏撰写了《如何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金瑞红撰写了《呵护生命从我做起》,杨福臻撰写了《警钟长鸣—意外事故重在预防》。
2.完善学校安全管理
紧密结合农村小学的安全隐患,研究可行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界定全天候监管范围,锁定管理对象,签订安全责任状,责任落实到位。促进安全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确保学生高高兴兴上学来,安安全全回家去,杜绝校园安全隐患,防止校园意外事故发上。
3.增强教师工作的责任感
科研工作的开展,增强教师对安全知识的学习,掌握了意外事故的防范与监管,杜绝各类意外事故的发生。在思想上,教师能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观念。采用创新的
理念,将意外事故防范工作巧妙有机地整合到学科教学之中,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4.提过学生和家长的防范意识
丰富学生和家长意外事故防范的知识,增强学生意外事故防范意识,提高了学生在意外事故面前自救和互救的能力,有效地遏制意外事故的发生于蔓延,确保学生生命安全,健康愉快地发展。
5.培养学生应变能力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难以预料,甚至防不胜防,往往因为一念之差,就会出现意外事故。教师也不例外,往往能为学生考虑的是很有限的,隐藏在孩子身边的不安全因素,实在是难以预料什么时间发生。为了避免意外事故发生,只有提高学生对意外事故发生的应变能力,让他们以不变应万变的方式去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事故,才能真正做到安全。
三、研究创新
《未成年人意外事故防范措施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做到了创新,大胆的采用了试验法,模拟意外事故现场,让学生身临其境;采用实践法,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应对意外事故的策略;采用案例研究分析法,教育广大师生及家长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确保未成年人安全教育的常态化。
通过科研工作的开展,我们学校成效显著,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总结出一些教育方法,积累了一些科研工作经验,提高了自身的科研能力,有利于今后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同时,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增强了,提高了学生在意外事故面前自救和互救的能力,有效地遏制意外事故的发生与蔓延,确保学生高高兴兴上学来,安安全全回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