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枣
枣椰树(学名:Phoenix dactylifera 英文:date palm)的果实被称为椰枣(英文:Date),又名海枣、千年枣、波斯枣、伊拉克蜜枣等,属于核果。有趣的是枣椰树与果实椰枣两个字正好相反。枣椰树之名是因为外观像椰子树,而果实像枣。枣椰树是人类最早进行驯化栽培的四大果树之一(其他三种为葡萄、无花果、和油橄榄),原产地大约是北非的沙漠绿洲或是亚洲西南部的波斯湾周围地区。现今伊拉克、埃及、沙特、伊朗都是椰枣生产大国。
公元前1297年古埃及壁画中的枣椰、棕榈、小叶无花果树(底比斯城出土)
约公元前5000年,苏美尔人(Sumerian)就知道枣椰树有雌雄之分,并对其进行人工授粉。古埃及人就是通过《汉谟拉比法典》(英文:The Code of Hammurabi 古巴比伦第六代王汉谟拉比约在公元前1792至公元前1750年在位)得知这种方法,并逐渐推广。后来枣椰树从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传播到南亚、北非及欧洲的西班牙。西班牙人又于1765年把它带到了美洲。在利比亚西南的古达米斯(Ghadamis)古城,考古学家确认公元前3000年当地人类的主食也是椰枣。在整个北非、西亚,椰枣和水一样,是人类生命的源泉。直到今天,椰枣还是一些生活在撒哈拉沙漠深处和高原荒野中的居民的主食。
最早记载椰枣入华的是晋代嵇含(卒于304年)的《南方草木状》。《北史·西域传》和《隋书·西域传》中都提过波斯出产一种“千年枣”。《齐民要术》卷四引《邺中记》曰:石虎苑中有西王母枣,东夏有叶,九月生花,十二月乃熟,三子一赤。十六国的后赵之主石虎(335至349年前后在位),姓羯石,是老家在中亚石国的胡人,他在邺城(今河南安阳附近)园中曾有源自中亚的巨大石榴和西王母枣,并不希奇。
另据北魏《洛阳伽蓝记》(成书于496至534年)卷一“景林寺”条记载:仙人枣长五寸,把之两头俱出……霜降乃熟,食之甚美。俗传云出昆仑山,一曰西王母枣。今疑西王母枣为椰枣。唐人刘恂所著《岭表录异》载,广州于9世纪引种波斯枣树,当地人称海棕木。现广东和云南地区有栽培,江南自然长成非常罕见,在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故里,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沙溪镇西阳宫内,发现有一棵珍稀枣椰树。
神圣的枣椰树被刻在以弗所(希腊语:?φεσσος)的铜币以及巴比伦、波斯的印章上。古埃及人在计算财富的时候,以自家园中有多少棵枣椰树和无花果树来衡量。枣椰树也十分受希腊人的喜爱,常常用其枝叶形状装饰在神殿的四周。蒙昧时代阿拉伯的游牧民,许多时候唯一的固体食物只有“两黑”,即椰枣与骆驼肉。甚至还把椰枣压成“枣砖”,再将其雕刻成神像,顶礼膜拜。阿拉伯地区传说安拉创造阿丹(亚当)之后,用剩下的泥土造了枣椰树。枣椰树之间彼此关系亲密,如果死去一棵,身旁的“情侣”会因为忧伤而不再结果或枯死。阿拉伯文人们称枣椰树为“沙漠中的新娘”,对枣椰树赋予如高大、正直、坚定、慷慨、无私奉献等许多美德,几乎包含了汉语中“松、竹、梅”的全部象征意义。阿拉伯诗句有“要学枣椰树,高大不记仇。投之以卵石,报之以佳果”。
世界上第一个清真寺( 阿拉伯语:???? 读作:麦斯吉德 masjid)是麦地那的先知穆罕默德的故居,当时穆罕默德领导穆斯林在这里做礼拜,一个相当大的院子,中间只有一座小房屋,是穆罕默德的住宅,院子一边树立着一排枣椰树的树干做的柱子,在柱子和墙之间,覆盖着用枣椰树叶做的凉棚,以一棵枣椰树的树桩为讲台,穆罕默德站在房间的门廊里领导做礼拜。先知穆罕默德生活简朴,以枣椰纤维织成的床作为睡塌。麦加附近则有著名的枣椰山谷。因此枣椰在伊斯兰教具有特殊的神圣意义。
椰枣
伊斯兰教的《古兰经》中有21节经文都谈到椰枣和枣椰树,把它描绘成天堂里的植物,形容为阿拉伯人的妈妈、姑妈或姨妈。在圣训里谈到椰枣的次数就更多了,其中有“每天早晨吃7个压制后的椰枣,一整天都不会中邪毒”的说法。据说当年伊斯兰先知穆罕默德就是以椰枣和牛奶作为一天的开斋饭的,所以椰枣是阿拉伯人开斋时最常食用的甜品。过去中国的伊斯兰门宦举行的“坐静”中,就有一种修行法是在黑屋中连续修行27天,每日只能进食半张饼,一杯水,还有3个枣。与基督教《新约》的记载不同,尔萨(耶稣)不是出生在马槽里,而是由麦尔彦(玛利亚)生在枣椰树下。但在希伯来语《圣经》(基督教《旧约》)的汉译本中,把枣椰树屡屡误译作“棕榈”,倒是中国阿拉伯语翻译界最先将其树木译为“枣椰”,将其果实译为“椰枣”。
椰枣
枣椰树(学名:Phoenix dactylifera 英文:date palm)的果实被称为椰枣(英文:Date),又名海枣、千年枣、波斯枣、伊拉克蜜枣等,属于核果。有趣的是枣椰树与果实椰枣两个字正好相反。枣椰树之名是因为外观像椰子树,而果实像枣。枣椰树是人类最早进行驯化栽培的四大果树之一(其他三种为葡萄、无花果、和油橄榄),原产地大约是北非的沙漠绿洲或是亚洲西南部的波斯湾周围地区。现今伊拉克、埃及、沙特、伊朗都是椰枣生产大国。
公元前1297年古埃及壁画中的枣椰、棕榈、小叶无花果树(底比斯城出土)
约公元前5000年,苏美尔人(Sumerian)就知道枣椰树有雌雄之分,并对其进行人工授粉。古埃及人就是通过《汉谟拉比法典》(英文:The Code of Hammurabi 古巴比伦第六代王汉谟拉比约在公元前1792至公元前1750年在位)得知这种方法,并逐渐推广。后来枣椰树从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传播到南亚、北非及欧洲的西班牙。西班牙人又于1765年把它带到了美洲。在利比亚西南的古达米斯(Ghadamis)古城,考古学家确认公元前3000年当地人类的主食也是椰枣。在整个北非、西亚,椰枣和水一样,是人类生命的源泉。直到今天,椰枣还是一些生活在撒哈拉沙漠深处和高原荒野中的居民的主食。
最早记载椰枣入华的是晋代嵇含(卒于304年)的《南方草木状》。《北史·西域传》和《隋书·西域传》中都提过波斯出产一种“千年枣”。《齐民要术》卷四引《邺中记》曰:石虎苑中有西王母枣,东夏有叶,九月生花,十二月乃熟,三子一赤。十六国的后赵之主石虎(335至349年前后在位),姓羯石,是老家在中亚石国的胡人,他在邺城(今河南安阳附近)园中曾有源自中亚的巨大石榴和西王母枣,并不希奇。
另据北魏《洛阳伽蓝记》(成书于496至534年)卷一“景林寺”条记载:仙人枣长五寸,把之两头俱出……霜降乃熟,食之甚美。俗传云出昆仑山,一曰西王母枣。今疑西王母枣为椰枣。唐人刘恂所著《岭表录异》载,广州于9世纪引种波斯枣树,当地人称海棕木。现广东和云南地区有栽培,江南自然长成非常罕见,在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故里,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沙溪镇西阳宫内,发现有一棵珍稀枣椰树。
神圣的枣椰树被刻在以弗所(希腊语:?φεσσος)的铜币以及巴比伦、波斯的印章上。古埃及人在计算财富的时候,以自家园中有多少棵枣椰树和无花果树来衡量。枣椰树也十分受希腊人的喜爱,常常用其枝叶形状装饰在神殿的四周。蒙昧时代阿拉伯的游牧民,许多时候唯一的固体食物只有“两黑”,即椰枣与骆驼肉。甚至还把椰枣压成“枣砖”,再将其雕刻成神像,顶礼膜拜。阿拉伯地区传说安拉创造阿丹(亚当)之后,用剩下的泥土造了枣椰树。枣椰树之间彼此关系亲密,如果死去一棵,身旁的“情侣”会因为忧伤而不再结果或枯死。阿拉伯文人们称枣椰树为“沙漠中的新娘”,对枣椰树赋予如高大、正直、坚定、慷慨、无私奉献等许多美德,几乎包含了汉语中“松、竹、梅”的全部象征意义。阿拉伯诗句有“要学枣椰树,高大不记仇。投之以卵石,报之以佳果”。
世界上第一个清真寺( 阿拉伯语:???? 读作:麦斯吉德 masjid)是麦地那的先知穆罕默德的故居,当时穆罕默德领导穆斯林在这里做礼拜,一个相当大的院子,中间只有一座小房屋,是穆罕默德的住宅,院子一边树立着一排枣椰树的树干做的柱子,在柱子和墙之间,覆盖着用枣椰树叶做的凉棚,以一棵枣椰树的树桩为讲台,穆罕默德站在房间的门廊里领导做礼拜。先知穆罕默德生活简朴,以枣椰纤维织成的床作为睡塌。麦加附近则有著名的枣椰山谷。因此枣椰在伊斯兰教具有特殊的神圣意义。
椰枣
伊斯兰教的《古兰经》中有21节经文都谈到椰枣和枣椰树,把它描绘成天堂里的植物,形容为阿拉伯人的妈妈、姑妈或姨妈。在圣训里谈到椰枣的次数就更多了,其中有“每天早晨吃7个压制后的椰枣,一整天都不会中邪毒”的说法。据说当年伊斯兰先知穆罕默德就是以椰枣和牛奶作为一天的开斋饭的,所以椰枣是阿拉伯人开斋时最常食用的甜品。过去中国的伊斯兰门宦举行的“坐静”中,就有一种修行法是在黑屋中连续修行27天,每日只能进食半张饼,一杯水,还有3个枣。与基督教《新约》的记载不同,尔萨(耶稣)不是出生在马槽里,而是由麦尔彦(玛利亚)生在枣椰树下。但在希伯来语《圣经》(基督教《旧约》)的汉译本中,把枣椰树屡屡误译作“棕榈”,倒是中国阿拉伯语翻译界最先将其树木译为“枣椰”,将其果实译为“椰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