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文章类型:案例报告
文章题目:一例自卑情绪的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姓 名:
身份证号:
所在省市:
所在单位:心理咨询师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一例自卑情绪的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本案是对一名有“自卑心理”的小学生进行咨询的案例报告。通过收集临床资料、摄入性会谈、心理评估诊断儿童的一般行为问题。咨询师主要采用了认知-行为疗法的相关治疗技术,使其改变自己对目前现状的认知;通过五次咨询,最终实现了求助者克服自卑心理,自信心增强的咨询目标。
关键字: 自卑 一般心理问题 认知-行为疗法
一、个人资料
1. 一般资料
求助者,女,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出生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父亲是蒙古族人,母亲是汉族人,父母经商,有一个6岁的弟弟。
2. 个人成长史
求助者身体健康,性格内向,父母经商。父母有较为明显的重男轻女的倾向,在比自己小4岁的弟弟出生后,父母对求助者的关注度明显降低。在弟弟出生后,除了学习外,生活中主要是照顾弟弟。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得到了好的成绩没有表扬,做错事会受到较严厉的批评,从而逐渐缺乏自信心,变得较为自卑。
3. 求助者的精神、身体和社会功能状况
求助者意识清醒、思维逻辑正常,情绪较为低迷,人格稳定。近期无重大疾病,无躯体异常感觉,无精神病家族史。能按时上下课和完成作业,成绩中等,但与同学交往少,不积极参加班级的集体活动。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求助者不太爱说话,回答问题会小心翼翼的,谈及到父母和家庭时会有情绪波动,眼眶泛红。求助者认为是自己没有弟弟表现好,所以父母不关心自己。
个人陈述:在我印象当中,小时候爸妈也是很疼我的,因为爸爸的蒙古族人所以还可以再要一个孩子,后来就有了我弟弟。家里人高兴坏了,我一开始也很高兴,因为有个小弟弟可以陪我玩儿了。但是,后来我觉得爸妈没有以前那么关心我了,整天都是照顾我弟弟。从幼儿园回来后也是让我看着弟弟,陪弟弟玩儿。等到上小学的时候,弟弟还没有去上幼儿园,所以爸妈早上送我去学校后,中午就让我到附近的一个阿姨家吃午饭、睡午觉,晚上放学回家后,写完作业就要照顾弟弟。虽然我知道我是姐姐,要照顾弟弟是应该的,但是爸妈也应该关心我。二年级期末考试的时候我考了全班第一名,回家后爸妈也没有表扬我,我很伤心。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数学考试排在了班级后面部分,回家后爸妈批评了我,我哭了。后来渐渐的我觉得爸妈就只关心弟弟了,是不是因为我没有考好,惹他们生气了,他们就不欢喜我了呢?我也不是很清楚„„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1.心理咨询师的观察
求助者衣着整洁朴素,身材较为瘦小,说话细弱,有些紧张,不敢和咨询师对视。谈话时意识清楚,自知力完整,因为听说咨询室的老师很和蔼可亲,所以来寻求帮助。经过学校例行体检,无重大生理疾病,身体无病痛,无家族精神病史及遗传病史。在谈到考试得了第一名之后爸妈没有表扬的时候,流露出委屈的神色。在谈到后来有一次没有考好而受到批评的时候有哭泣。求助者很在意爸妈对自己的态度和说的话。
2.求助者班主任反映
她是一名挺听话、挺安静的孩子,没有调皮捣蛋的时候,也不跟别的同学发生矛盾。我是从三年级开始做他们班的班主任,以前的情况不是很了解,但据以前的班主任说学习挺好的。现在在我们班成绩中等吧。从上个学期开始就渐渐的不爱和同学一起玩儿了,下课经常一个人坐着,感觉不太高兴似的。
3.求助者同学反映
性格较为内向,平常较少与同学主动交流,少与人发生争执。也不是很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和大家一起玩儿的时候比较少。尤其是近半年比较明显,情绪较为低落。
四、心理评估
1. 鉴别诊断
(1)排除精神疾病。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统一,无幻觉、有自知力;知情意一致;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确定心理正常,故排除精神疾病。
(2)排除神经症。心理冲突是常性的,病程不到三个月,求助者可以正常学习和生活,与人交往有轻微影响,问题没有泛化,因此排除神经症。
(3)排除严重心理问题。该求助者的社会功能没有严重受损,无较为强烈的痛苦情绪,没有失去理性控制,问题也没有泛化,因此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4)综上所述:具体诊断为由自卑情绪引发的一般心理问题
2. 导致其问题的主要原因
(1)生理原因:该求助者自出生以来身体健康,无严重的躯体疾病。求助者刚经历了学龄初期,目前正处于学龄期,正是培养勤奋感的时候,这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充满信心。反之,就会产生自卑。
(2)心理原因:性格偏内向、敏感,缺少广泛的人际交往,自我评价过低,存在认知偏差(即认为因为自己那一次没有考好所以父母不喜欢、不关心自己了)从而否定自己。缺少与父母、老师以及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3)社会原因:父母在第二个孩子出生之后,对求助者的关心度明显下降,且关注负面的东西过多,打击求助者的积极性。不广泛的人际关系使得求助者缺
少沟通,负性情绪没有得到良好的释放。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鉴于有效的咨询目标所包含的7个要素,通过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同求助者协商,针对其目前问题及造成的影响,确定以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缓解自卑情绪,增强自信心,改善当前人际关系,增加人际沟通。
2.最终目标和长期目标:促使求助者以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情看待人和事,完善个人人格,满足爱和尊重的需求,发展健康心态。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在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气氛下,咨询师与求助者商定了双方认同的咨询方案。主要涉及咨询方法、双方责权、咨询时间等方面的内容。
1. 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
针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采用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是通过改变思维或信念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对此类问题是有效的。
根据ABC理论,整个过程应以帮助求助者认识自动思维的存在和影响,列举错误认知,改变歪曲的信念或原则,帮助求助者重新构建认知结构,重新评价自己,重建对自己的信心。求助者认为父母不喜欢她、不关心她是因为那一次的成绩导致的,所以求助者现在很伤心难过,觉得自己不受欢迎,有自卑情绪。要改变求助者歪曲的认知和信念,父母没有过多的关注求助者是因为弟弟还小,更加需要关心和照顾,而求助者相对于弟弟来说已经是大孩子了。
咨询师与求助者的父母进行沟通,在关心弟弟的同时,也应履行对求助者应有的职责,给予相应的关心和爱护。让父母采用正强化法,在求助者做出好的、积极的事情时,表现出关注以及提出表扬,强化求助者的积极行为和信念,促使求助者缓解消极状态,增强自信心, 消除自卑情绪。
2. 咨询过程中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求助者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责任
(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1)有权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2)有权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原理和过程;
(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4)求助者有权提出或终止咨询;
(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7)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时间等方面的内容;
(8)尊重咨询师,具体表现在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咨询师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
(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3. 咨询时间和费用
(1)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50分钟,共5次。
(2)咨询费用:无。
七、咨询过程
咨询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共五次:
1. 评估阶段(第1—2次):完成建立咨询关系,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心理评估,确立咨询目标等一系列工作。
第一次咨询:2013年5月10日 50分钟
目的:(1)了解基本情况,探寻改变意愿;
(2)注意对患者的共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确定主要问题;
(4)进行评估分析。
方法:会谈
过程:
(1)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2)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
(3)向求助者了解其成长过程中的事件尤其是重大事件;
(4)通过与求助者的交谈,收集临床资料,探寻其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
(5)进行MHT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验,其中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四个维度的得分在高分组。
(6)确定咨询目标。
第二次咨询:2013年5月17日 50分钟 目的:(1)加深咨询关系;
(2)采用正强化法,通过与求助者协商,并取得其母亲与老师的配合。 方法:谈话法,正强化法
过程:
(1)通过与求助者协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母亲取得联系。通过与求助者母亲交流和沟通,让其了解作为父母的他们对弟弟的多度关注而忽略求助者的做法,已经对求助者产生了心理上的伤害,父母应配合咨询师。 (2)在家中,当求助者做了好的事情时,父母应及时提出表扬。经常与求助者沟通,让求助者讲一讲每天在学校发生的事,使求助者感受到自己是受到关注的。
(3)与老师沟通,对求助者给予更多的关注。上课可以请求助者回答问题,回答正确及时提出表扬。
(4)布置咨询作业: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组织的活动,写下心得;把每天与同学共同完成的事情记录下来;以及在家中父母表扬自己的事情记录下来。每周末翻看总结一下。
2. 咨询阶段(第3—4次):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咨询师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当的认知、情绪或行为;
第三次咨询:2013年5月24日 50分钟
目的:(1)深入咨询关系;
(2)求助者正视错误认知,改变歪曲信念。
方法:谈话法,认知—行为疗法
过程:
(1)询问求助者上一周的生活情况。求助者表示虽然是有意与同学们一起玩儿,但是还是很开心的,同学们对她也很好。还有看记录后求助者觉得自己原来做了这么多好的事情,感觉挺好的。 (2)基于ABC理论对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做出问题分析,帮助求助者认识到她核心的错误观念。让求助者了解父母没有因为考试成绩不好而不关心她、不喜欢她,只是觉得弟弟还很小,而求助者相对而言是姐姐、是大孩子了。所以求助者不必伤心难过,也不要以为自己不受欢迎而自卑。求助者和弟弟在父母心中是一样的。
(3)咨询师与求助者的父母进行深入交流。父母目前的思维方式和想法已经伤害了求助者,对正是处在学龄期塑造性格的求助者的发展造成了影响,父母有必要重视这个问题。
第四次咨询:2013年5月31日 50分钟
目的:(1)了解求助者上一周的情况,查看咨询效果;
(2)巩固求助者的正确认知。
方法:谈话法,认知—行为疗法
过程:
(1)检查评估求助者的咨询作业。
(2)让求助者谈谈最近这一周与之前相比较的变化。求助者觉得自己性格变开朗了,心情愉悦了许多,跟老师、同学、还有家长的交流都增多了,每天都很开心。
(3)让求助者谈一谈自己身上的优点。通过让求助者说出自己身上的优点从而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对自己的信心。
3. 巩固与结束阶段(第5次):做好咨询的回顾总结,巩固咨询成果,结束咨询。
第五次咨询:2013年6月7日 50分钟
目的:收集反馈信息,巩固咨询成果,结束咨询。
方法:会谈
过程:(1)回顾前四次的咨询,让求助者总结自己的变化。
(2)再次进行MHT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施测,得分均在低分组。
(3)咨询作业:保持记录自己每天受到表扬好事的习惯,持续积极的正性强化。
(4)肯定求助者自己的努力,鼓励其积极乐观的对待自己以及未来的学习生活。
八、咨询效果评估
1. 求助者自我评估:通过咨询和治疗,我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缺乏自信心和自卑的原因,以及认知上存在的偏差。我现在能从恰当的角度去看待此类问题。
2. 心理咨询师评估:通过后期回访和学习生活中的观察,发现咨询预期目标已基本达到,求助者自卑心理消除,自信心增强,性格变开朗许多。此次的咨询目标设计合理,方案构建良好,咨询关系融洽,咨询方法恰当,咨询效果较为圆满。
3. 老师评估:通过咨询,该同学的性格变得开朗许多,经常和同学们在一起玩儿。对于班级和学校的集体活动参与度增高。
4. 心理测验评估:进行MHT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复测,对人焦虑、孤独
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这个四个维度已经降到低分组,其他项也均在低分组。
参考文献
[1] 郭念锋.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05
[2] 郭念锋. 心理咨询师(三级).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05
[3] 郭念锋. 心理咨询师(二级).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05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文章类型:案例报告
文章题目:一例自卑情绪的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姓 名:
身份证号:
所在省市:
所在单位:心理咨询师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一例自卑情绪的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本案是对一名有“自卑心理”的小学生进行咨询的案例报告。通过收集临床资料、摄入性会谈、心理评估诊断儿童的一般行为问题。咨询师主要采用了认知-行为疗法的相关治疗技术,使其改变自己对目前现状的认知;通过五次咨询,最终实现了求助者克服自卑心理,自信心增强的咨询目标。
关键字: 自卑 一般心理问题 认知-行为疗法
一、个人资料
1. 一般资料
求助者,女,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出生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父亲是蒙古族人,母亲是汉族人,父母经商,有一个6岁的弟弟。
2. 个人成长史
求助者身体健康,性格内向,父母经商。父母有较为明显的重男轻女的倾向,在比自己小4岁的弟弟出生后,父母对求助者的关注度明显降低。在弟弟出生后,除了学习外,生活中主要是照顾弟弟。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得到了好的成绩没有表扬,做错事会受到较严厉的批评,从而逐渐缺乏自信心,变得较为自卑。
3. 求助者的精神、身体和社会功能状况
求助者意识清醒、思维逻辑正常,情绪较为低迷,人格稳定。近期无重大疾病,无躯体异常感觉,无精神病家族史。能按时上下课和完成作业,成绩中等,但与同学交往少,不积极参加班级的集体活动。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求助者不太爱说话,回答问题会小心翼翼的,谈及到父母和家庭时会有情绪波动,眼眶泛红。求助者认为是自己没有弟弟表现好,所以父母不关心自己。
个人陈述:在我印象当中,小时候爸妈也是很疼我的,因为爸爸的蒙古族人所以还可以再要一个孩子,后来就有了我弟弟。家里人高兴坏了,我一开始也很高兴,因为有个小弟弟可以陪我玩儿了。但是,后来我觉得爸妈没有以前那么关心我了,整天都是照顾我弟弟。从幼儿园回来后也是让我看着弟弟,陪弟弟玩儿。等到上小学的时候,弟弟还没有去上幼儿园,所以爸妈早上送我去学校后,中午就让我到附近的一个阿姨家吃午饭、睡午觉,晚上放学回家后,写完作业就要照顾弟弟。虽然我知道我是姐姐,要照顾弟弟是应该的,但是爸妈也应该关心我。二年级期末考试的时候我考了全班第一名,回家后爸妈也没有表扬我,我很伤心。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数学考试排在了班级后面部分,回家后爸妈批评了我,我哭了。后来渐渐的我觉得爸妈就只关心弟弟了,是不是因为我没有考好,惹他们生气了,他们就不欢喜我了呢?我也不是很清楚„„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1.心理咨询师的观察
求助者衣着整洁朴素,身材较为瘦小,说话细弱,有些紧张,不敢和咨询师对视。谈话时意识清楚,自知力完整,因为听说咨询室的老师很和蔼可亲,所以来寻求帮助。经过学校例行体检,无重大生理疾病,身体无病痛,无家族精神病史及遗传病史。在谈到考试得了第一名之后爸妈没有表扬的时候,流露出委屈的神色。在谈到后来有一次没有考好而受到批评的时候有哭泣。求助者很在意爸妈对自己的态度和说的话。
2.求助者班主任反映
她是一名挺听话、挺安静的孩子,没有调皮捣蛋的时候,也不跟别的同学发生矛盾。我是从三年级开始做他们班的班主任,以前的情况不是很了解,但据以前的班主任说学习挺好的。现在在我们班成绩中等吧。从上个学期开始就渐渐的不爱和同学一起玩儿了,下课经常一个人坐着,感觉不太高兴似的。
3.求助者同学反映
性格较为内向,平常较少与同学主动交流,少与人发生争执。也不是很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和大家一起玩儿的时候比较少。尤其是近半年比较明显,情绪较为低落。
四、心理评估
1. 鉴别诊断
(1)排除精神疾病。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统一,无幻觉、有自知力;知情意一致;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确定心理正常,故排除精神疾病。
(2)排除神经症。心理冲突是常性的,病程不到三个月,求助者可以正常学习和生活,与人交往有轻微影响,问题没有泛化,因此排除神经症。
(3)排除严重心理问题。该求助者的社会功能没有严重受损,无较为强烈的痛苦情绪,没有失去理性控制,问题也没有泛化,因此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4)综上所述:具体诊断为由自卑情绪引发的一般心理问题
2. 导致其问题的主要原因
(1)生理原因:该求助者自出生以来身体健康,无严重的躯体疾病。求助者刚经历了学龄初期,目前正处于学龄期,正是培养勤奋感的时候,这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充满信心。反之,就会产生自卑。
(2)心理原因:性格偏内向、敏感,缺少广泛的人际交往,自我评价过低,存在认知偏差(即认为因为自己那一次没有考好所以父母不喜欢、不关心自己了)从而否定自己。缺少与父母、老师以及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3)社会原因:父母在第二个孩子出生之后,对求助者的关心度明显下降,且关注负面的东西过多,打击求助者的积极性。不广泛的人际关系使得求助者缺
少沟通,负性情绪没有得到良好的释放。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鉴于有效的咨询目标所包含的7个要素,通过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同求助者协商,针对其目前问题及造成的影响,确定以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缓解自卑情绪,增强自信心,改善当前人际关系,增加人际沟通。
2.最终目标和长期目标:促使求助者以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情看待人和事,完善个人人格,满足爱和尊重的需求,发展健康心态。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在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气氛下,咨询师与求助者商定了双方认同的咨询方案。主要涉及咨询方法、双方责权、咨询时间等方面的内容。
1. 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
针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采用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是通过改变思维或信念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对此类问题是有效的。
根据ABC理论,整个过程应以帮助求助者认识自动思维的存在和影响,列举错误认知,改变歪曲的信念或原则,帮助求助者重新构建认知结构,重新评价自己,重建对自己的信心。求助者认为父母不喜欢她、不关心她是因为那一次的成绩导致的,所以求助者现在很伤心难过,觉得自己不受欢迎,有自卑情绪。要改变求助者歪曲的认知和信念,父母没有过多的关注求助者是因为弟弟还小,更加需要关心和照顾,而求助者相对于弟弟来说已经是大孩子了。
咨询师与求助者的父母进行沟通,在关心弟弟的同时,也应履行对求助者应有的职责,给予相应的关心和爱护。让父母采用正强化法,在求助者做出好的、积极的事情时,表现出关注以及提出表扬,强化求助者的积极行为和信念,促使求助者缓解消极状态,增强自信心, 消除自卑情绪。
2. 咨询过程中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求助者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责任
(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1)有权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2)有权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原理和过程;
(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4)求助者有权提出或终止咨询;
(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7)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时间等方面的内容;
(8)尊重咨询师,具体表现在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咨询师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
(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3. 咨询时间和费用
(1)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50分钟,共5次。
(2)咨询费用:无。
七、咨询过程
咨询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共五次:
1. 评估阶段(第1—2次):完成建立咨询关系,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心理评估,确立咨询目标等一系列工作。
第一次咨询:2013年5月10日 50分钟
目的:(1)了解基本情况,探寻改变意愿;
(2)注意对患者的共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确定主要问题;
(4)进行评估分析。
方法:会谈
过程:
(1)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2)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
(3)向求助者了解其成长过程中的事件尤其是重大事件;
(4)通过与求助者的交谈,收集临床资料,探寻其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
(5)进行MHT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验,其中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四个维度的得分在高分组。
(6)确定咨询目标。
第二次咨询:2013年5月17日 50分钟 目的:(1)加深咨询关系;
(2)采用正强化法,通过与求助者协商,并取得其母亲与老师的配合。 方法:谈话法,正强化法
过程:
(1)通过与求助者协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母亲取得联系。通过与求助者母亲交流和沟通,让其了解作为父母的他们对弟弟的多度关注而忽略求助者的做法,已经对求助者产生了心理上的伤害,父母应配合咨询师。 (2)在家中,当求助者做了好的事情时,父母应及时提出表扬。经常与求助者沟通,让求助者讲一讲每天在学校发生的事,使求助者感受到自己是受到关注的。
(3)与老师沟通,对求助者给予更多的关注。上课可以请求助者回答问题,回答正确及时提出表扬。
(4)布置咨询作业: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组织的活动,写下心得;把每天与同学共同完成的事情记录下来;以及在家中父母表扬自己的事情记录下来。每周末翻看总结一下。
2. 咨询阶段(第3—4次):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咨询师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当的认知、情绪或行为;
第三次咨询:2013年5月24日 50分钟
目的:(1)深入咨询关系;
(2)求助者正视错误认知,改变歪曲信念。
方法:谈话法,认知—行为疗法
过程:
(1)询问求助者上一周的生活情况。求助者表示虽然是有意与同学们一起玩儿,但是还是很开心的,同学们对她也很好。还有看记录后求助者觉得自己原来做了这么多好的事情,感觉挺好的。 (2)基于ABC理论对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做出问题分析,帮助求助者认识到她核心的错误观念。让求助者了解父母没有因为考试成绩不好而不关心她、不喜欢她,只是觉得弟弟还很小,而求助者相对而言是姐姐、是大孩子了。所以求助者不必伤心难过,也不要以为自己不受欢迎而自卑。求助者和弟弟在父母心中是一样的。
(3)咨询师与求助者的父母进行深入交流。父母目前的思维方式和想法已经伤害了求助者,对正是处在学龄期塑造性格的求助者的发展造成了影响,父母有必要重视这个问题。
第四次咨询:2013年5月31日 50分钟
目的:(1)了解求助者上一周的情况,查看咨询效果;
(2)巩固求助者的正确认知。
方法:谈话法,认知—行为疗法
过程:
(1)检查评估求助者的咨询作业。
(2)让求助者谈谈最近这一周与之前相比较的变化。求助者觉得自己性格变开朗了,心情愉悦了许多,跟老师、同学、还有家长的交流都增多了,每天都很开心。
(3)让求助者谈一谈自己身上的优点。通过让求助者说出自己身上的优点从而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对自己的信心。
3. 巩固与结束阶段(第5次):做好咨询的回顾总结,巩固咨询成果,结束咨询。
第五次咨询:2013年6月7日 50分钟
目的:收集反馈信息,巩固咨询成果,结束咨询。
方法:会谈
过程:(1)回顾前四次的咨询,让求助者总结自己的变化。
(2)再次进行MHT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施测,得分均在低分组。
(3)咨询作业:保持记录自己每天受到表扬好事的习惯,持续积极的正性强化。
(4)肯定求助者自己的努力,鼓励其积极乐观的对待自己以及未来的学习生活。
八、咨询效果评估
1. 求助者自我评估:通过咨询和治疗,我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缺乏自信心和自卑的原因,以及认知上存在的偏差。我现在能从恰当的角度去看待此类问题。
2. 心理咨询师评估:通过后期回访和学习生活中的观察,发现咨询预期目标已基本达到,求助者自卑心理消除,自信心增强,性格变开朗许多。此次的咨询目标设计合理,方案构建良好,咨询关系融洽,咨询方法恰当,咨询效果较为圆满。
3. 老师评估:通过咨询,该同学的性格变得开朗许多,经常和同学们在一起玩儿。对于班级和学校的集体活动参与度增高。
4. 心理测验评估:进行MHT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复测,对人焦虑、孤独
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这个四个维度已经降到低分组,其他项也均在低分组。
参考文献
[1] 郭念锋.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05
[2] 郭念锋. 心理咨询师(三级).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05
[3] 郭念锋. 心理咨询师(二级).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