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和英语专业 就业

∙ 1月4日15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吴卫星将做客

人民网,敬请关注![09:05]

∙ [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人民网教育频道,今天直播室非常荣幸的为大家请来对外经济

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吴卫星,吴院长欢迎您![15:17]

∙ [吴卫星]:谢谢您![15:18] [主持人]:吴院长,先给我们介绍下金融学院学科设置的相关情况?[15:18] [吴卫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前身是中国金融学院,在80年代末期党和国家领

导人意识到中国的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需要一大批金融人才,就在人民银行牵头,牵头了中国的9家金融机构,创建了中国金融学院,当时中国金融学院在纲要里面有一句话就是要培养中国金融事业的种子,组建中国金融学院以后也培养了很多人才。大概是在2000年和新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后来学科建

设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15:19]

∙ [吴卫星]:现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分成三个专业,一个是金融学,金融学应该是

更偏向于传统的金融学,包括货币经济学、国际金融、商业金融管理等诸多学科,集中了老一批的金融人才,在教育方面有很多特色,这个专业也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在2013年成立了金融工程系,这是第二个专业,金融工程主要是用量化的方法来解决金融学的问题,在这方面我们也有特色,我们的师资基本上以数理的背景博士为主,这个专业在

成立不久很快就成为全国特色专业。[15:20]

∙ [吴卫星]:第三个专业是投资学,投资学这个专业是既老又新,因为是在原金融学院创立

之初就创立了投资系,后来教育部的院系调整,我们暂停办了投资系,在2007年我们重新创立了投资系,恢复重建,在恢复重建以后我们短短成为北京市的特色专业,也是

非常出色的一个专业。[15:21]

∙ [吴卫星]:我们在三个专业的基础,为了弥补,我们专业之间希望不要分的太开,我们所

有的专业要秉承一个大金融的观念,就是微观金融要懂宏观金融,宏观要懂微观,我们创建了两个特殊的专业,叫CF 班,特许金融分析师班和FMI 班就是金融风险管理班,

特许金融分析师本身更注重微观,但是放在更偏重宏观的金融学系。这就弥补金融学系对微观的不足。我们的CFA 这个培训也得到了CFA 协会的认证,也是我们全国很少得到CFA 认证的专业。我们的FMI 在建立之初美国FMI 主办的协会,这个协会也在我们中国

大陆成立了首家高校分会放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我们的学院。[15:21]

∙ [吴卫星]:我们硕士来看,本来很多学校都分成金融经济学、金融工程、金融组织、货币

经济学这样的专业,但是我们学院是秉承大金融的观念,我们不分专业,所有的金融硕士,不管是金融学硕,还是金融专硕,我们的一些基础课都要打通,在基础课的基础上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方向课。我们的博士来看,现在的博士教学也基本上几门主要的专业课也是打通的,然后在各个专业方向上面再设置课程,让学生来选择。

这是我们大概培养学历程序的情况。[15:22]

∙ [主持人]:我们了解到当中有非常有特色的,接下来我们一一探讨。在这里我们还想了解

到,因为每年的6月份我们特别了解的一句话,每次看到史上最难就业季的到来,大家呼吁一毕业就失业,等等这些一些说法,金融行业是几年比较火热的行业,我们学生毕

业之后的面临的就业情况是怎么样的?[15:23]

∙ [ 吴卫星]:你说的很对,每年的毕业对每一个学者都是一个挑战。金融行业就如你所说

是一个黄金阶段,而且在我看来金融行业是一个有比较长的黄金阶段,就业对我们学校还不是太大的问题,我们目前学校本科生大概是1/3的人就业,1/3的同学是出国留学,1/3在国内北大、清华、自己的学校深造。从就业结构来看,我们本科生大概70%到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保险、信托。还有一些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剩下30%,大概10%在十大,这也是我们的传统特色。十大会计师事务所,包括普华永道这样的一些会计事务所,剩下10%在国有企业,包括一些政府机构。剩下10%可能到外向型的企业和其他

一些行业。就是这样一个分工。[15:25]

∙ [吴卫星]:从硕士和本科的比较来看,硕士更加集中于金融机构,硕士到金融机构的机构

可能达到80%左右,本科是70%。硕士可能到十大会计事务所的比例会小一点。博士来

看我们近几年的博士都到会计事务所,因为机构的收入高一点所以很多博士选择到金融

机构,这也是一个现实的选择。[15:26]

∙ [主持人]:金融机构给人的感觉是非常光鲜的,各方面也都很实惠,所以就业已经不是我

们所要考虑学生发展方向的目的或者目标了,因为他已经成为我们一个基础,那我们培

养学生的方向和目标又定在哪里呢?[15:26]

∙ [吴卫星]:我刚才说我们的《纲要》要引领中国金融事业的发展,让我们学生成为中国金

融事业的种子,我们的目标希望我们的学生迅速在金融行业站住脚跟,特别是我们的学生要有多方面的能力,第一个能力我们觉得我们的学生一定要能够把握金融和经济的发展脉络,对整个金融经济体系的发展要非常来宾,第二个我们需要他们有足够的量化的技术,现在的金融和传统的金融有很大的区别。传统的金融要掌握一些原则和基本的原理就可以很好的工作,但是现在的金融越来越多机械化管理,量化是一个基本的能力,希望我们的学生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另外我们的学生在管理方面有提高,因为现在金融做得好,整个金融是整个现代经济的核心,如果在金融方面做得好就面临管理团队的问

题,希望学生在管理方面也有自己的一些特色。[15:27]

∙ [主持人]:所以刚才您提到传统金融和现代金融有很大的不同。在国际大背景下我们金融

专业的发展趋势以及脉络是怎样来呈现的?[15:28]

∙ 从现在国际和国内的形式来看,我们原来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专业化,像金融、经济、

政治我们分得很开,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慢慢的金融对金融人才的挑战是越来越大,他的综合性很大,我们学金融的要懂得整个经济,要懂得整个政治的基本的常识,所以我们现在学校里面也在和比如说和国际经贸学院、法学院、国际关系学院,我们的一些课程也逐渐打通,让学生在整个经济、金融、政治方面有足够的基础,包括法律。[15:29] ∙ [吴卫星]:另外我们从国际发展来看,刚才我也提到量化的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这两个

方面都是需要金融人才有足够的基础知识。像互联网金融发展大数据是整个互联网的基础。大数据的应用更重要,原来的小数据在原来的金融应用的不够充分,有金融理论、金融知识作为基础,现在整个国内教育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另外我们金融复合型人才,

对经济和整个政治的复合,现在的复合型人才学金融要懂得传统理工科技术的支持,现

在金融机构招聘的员工都要求既要懂金融又要懂人员和航天技术。[15:31]

∙ [主持人]:这些行业细分的专业知识要参与其中。[15:33] [吴卫星]:我们给学生的要求,我们懂金融的同时至少要懂一门和金融无关的,比如说自

然科学的知识。而且自然科学的思维和金融的不一样,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我们要了解实体经济,我们至少要了解一门自然科学就很容易未来和企业建立非常紧密的联系。

[15:33]

∙ [主持人]:您说的这一点是很重要,是和市场和企业一个很亲密结合的过程,您刚才说除

了专业之外要懂一门跟专业不相关的,比较专科的一个知识。这个懂如何来懂,这个过

程又是如何来培训的?[15:35]

∙ [吴卫星]:比如我们最近请了一个国家风能专家来讲风能怎么样去利用,我们需要他掌握

到底风是怎么产生的,自然原理是什么样的,但是我们要知道这个行业过去从历史到现在,到底在整个能源产业行业里面起什么样的作用,地位是什么样的。这些自然科学家们,在这个领域里面做了那些开拓,对整个能源产业做出了什么影响。他们现身说法,学生就能够得到一收资料,未来在学金融就会想到,我怎么样把金融和能源方面是怎么

结合的,有一个更宽阔的视野,可能比纯学金融更有优势一点。[15:35]

∙ [主持人]:金融已经作为我们的基础学科,而这些专业性的相关专业学科是我们未来发展

的有兴趣的方向,具体落实到我们学院的学科教学的时候它是如何来体现的呢?[15:35] ∙ [吴卫星]:本科生的一个特色,就是每个学生配了一个校友导师,就是已经毕业的校友他

们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比如说他过来跟学生聊天,其实我们的校友是在各行业都有,他们和学生进行交流来提高学生在各行各业的基本素质。另外我们每周都有请各个行业的一些比较资深的人员来给学生讲一讲他们这个行业的发展。而且这个行业我们不仅仅限于金融行业,刚才说的风能行业甚至奢侈品的讲座、农业的讲座,我们也准备请一些专家来给我们讲讲他们在不同领域的一些进展情况,让学生的视野的更好一些。[15:36]

∙ [主持人]:学生对讲座用户度和认可度是怎样的?[15:36]

∙ [吴卫星]:学生其实是很挑剔的,如果我们请来的认不是这个行业的顶级专业,他们肯定

不认可。所以我们有很大的压力,我们尽可能请每个行业最知名、最有影响力,而且最有洞察力的专家,这些人来学生是非常欢迎的,往往是坐无虚席,我们从教室从小变大,

后来变的更大。[15:36]

∙ [主持人]:这些专业讲座如何筛选出来,我们的学生对那些行业热中和感兴趣?[15:37] [吴卫星]:应该说学生的兴趣非常广泛,因为金融这个行业我们是看不到未来到底哪一个

发展的更好,哪个行业发展的更差一点,当然和我们的校友们去商量,我们的校友会经常讨论的主题就是未来的学生应该学习哪些知识,他们会给我们一些建议,他们提出建议我们迅速在学校里寻找每个领域的人才,然后把他们请过来,给我们的学生来讲授这

方面的知识。[15:37]

∙ [主持人]:我们金融学院本身专业的优势和特点又体现在哪里呢?[15:37] [吴卫星]:我们金融学院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首先我们的国际化这块是做的非

常好,整个师资也是非常国际化,每年招聘的新老师基本上是国外回来的老师,国内传统的,大陆培养的博士,我们要求每个博士至少有海外的经历。另外我们的学生,学校提出来要叫国际曝光度的概念,我们的学生要在国际学校,甚至国际一些企业,要让他们有紧密的接触。另外一个方面,我们也请进来,把国外的一些教授请进来,像我们每年暑期这是由整个学校组织的,把国际上包括欧美,包括非洲、东南亚,这样一些比较好的大学教授请过来在我们学校开课,面向所有的学生他们可以去选择,在国内接受国

际的教育。[15:37]

∙ [吴卫星]:另外一个是我们的留学生比例是非常高的,我们学校的留学生可能在全国至

少是前二位的。而且这个留学生涉及到大概140多个国家,所以整个学生国际化视野和

留学生交流方面是非常有优势的。这是我们第一个非常有优势的优势。[15:38]

∙ [主持人]:您刚才说请进来和走出去两方面,一方面走出去国际商如何看待我们的学生,

另一方面请进来老师又如何看待目前国内的发展情况?[15:38]

∙ [吴卫星]:您刚才说的非常之好,在2011-2012年我在纽约,我经常和哥伦比亚大学的教

授交流,哥伦比亚大学一般会选择学生做助教和助研,当然也有报酬,这个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他们选择什么样的学校,开始可能选择一些综合性大学,后来觉得选择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学生最好,为什么?因为我们学校的学生和国际文化接轨非常好,能够和国外的一些学校,这些学生进行沟通,基本上是无缝连接。另外我们的学校的学生外语水平应该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我们本来是一个外语类的高校,我们既是财经类

高校又是外语类高校,学生的整个外语水平非常高。[15:39]

∙ [主持人]:这样就增长了两份筹码。[15:39] [吴卫星]:而且我们学术水平也不错,所以得到这些高校非常高的欢迎,甚至我们很多学

生在那读了一段时间很多那的教授就邀请他们说你申请我们这的博士,继续留在他们大

学,所以得到国外高校非常的赞同。[15:39]

∙ [吴卫星]:从国外的高校来我们学校来看,国外的高校因为是来自不同的地区,有一些不

同的反响。总的来说,我们的学生是非常活跃,跟国际上的学生相比我们学生甚至更加活跃,一般说我们的大陆的学生比较努力,比较刻苦,开拓性不是那么足。但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学生不是那样的。另外一方面,可能我们的学生对外界了解也比较多,国外的高校来了,他们交流也比较顺畅,比如我们也引进一些自然科学,引进一些和金融不是那么相关的时候,这个学生的语言能力,对博士专业的知识语言能力可能在未来会

进一步加强一点。[15:40]

∙ [主持人]:刚才您听到两个关键点,学生的视野和他们的思维方式决定了国际上的一些对

我们学生的任何,在培养过程当中我们如何来侧重这样方面的培育的?[15:40]

∙ [吴卫星]:比如说拿金融学院金融为例,金融英语这一块,既有学习我们传统外语学院、

英语学院的这些老师来参与教学,我们自己本身的这些老师也设置了一门金融英语课。而且在我们一些很重要的课程中,有的课程比如前半截用中文讲,后半截用英文讲。其实语言是一种思维的体现,学生可能学中文可能是中文的思维;学英文的,老师也自然

用英文的思维来思考问题,这样学生自然在一门课程中对中国的思维和西方的思维方式、

其他国家的思维方式转换就比较容易一点。[15:41]

∙ [主持人]:其他还有那些优势和特点的体现呢?[15:41] [吴卫星]:第二,就是我们金融学院,在当时中国金融学院创立之初和9大金融机构来合

办的,9大金融机构是我们的董事单位,他们对我们的要求就是,我们的毕业生一定能够在金融机构立住,而且能够引领他们部门的发展,这个时候对实践的要求就比较高。

所以说我们金融学院的特色就是理论和实践结合得非常好。[15:41]

∙ [吴卫星]:在现在,比如说我们院长要推动一个改革,我们所有的教授都会来讨论这个改

革,他们的一个评价标准就是,是不是和实际联系的够紧,是不是和行业发展联系的够紧,如果我们改革不符合这个方向,教授就会否决我们的决议。所以,我们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我们始终在实践教学方面倾注了很多的精力。比如说,我们在每个系在建系之初我们就跟他们谈,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而且像金融工程系一建马上就成立金融工程实验室,后来投资兴建。后来我们学校又在教育部的支持下成立了金融、保险、理财实验室,我们的学生要下到这些实验室,而且这些实验室是需要真正做事的,不是学点软件就完事。比如我们要动对市场上的理财产品进行评估,要对炒股、股票要进行模拟来比赛,比如和工商银行合办金融产品的创新大赛,通过和这些企业进行紧密的合作来我们

的教学水平,这是我们第二个非常重要的教学优势。[15:42]

∙ [主持人]:实践,充分的贴近市场。这样我们培养的学生马上投入市场、投入到自己的工

作当中。[15:43]

∙ [吴卫星]:对。[15:43] 通过您刚才的介绍,我发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化已经成为他非常显著的一个标签。

我们在国际合作交流上面又是如何体现的,能给我们详细的介绍一下吗?[15:43] ∙ [吴卫星]:应该说整个学校,我刚才说国际曝光度我们在努力的提高。每年我们从整个学

校来说会输送一些学生到国外的一些高校,一般来说分成几种:一种是一年的访问,就是他在四年中有一年在国外。还有短期的访问,比如说暑假和寒假,由老师带队到国外

的一流高校去访问。还有到纽交所去跟他们进行交流,还有到一些重要的数据公司,像澎博公司去访问,跟他们的专业人士进行交流,而且拿到他们的一些资质证书。所以在

这方面我们做了一些工作。[15:44]

∙ [吴卫星]:另外我们也和其他的高校,比如说英国、美国、德国,像德国哥特大学,这样

一些著名的大学,我们跟他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我们的学生也可以做1+1,就是在我们国内读一年、在国外读一年,拿到国外的硕士学位。在这方面我们也做了几年的合作,我们的课程也慢慢和国外的高校在开拓学分互认这样一些项目,让学生每个人都容易就

能够和国际这些著名的高校能够接轨。[15:44]

∙ [主持人]:在平时的一点一滴当中,我们都在培养学生这样的习惯和一种模式,让他们适

应这样的一个市场发展变化。那我们学科博士研究生的录取情况是怎么的?[15:45] ∙ [吴卫星]:我们博士生的录取每年大概是14-15人左右,我们金融学院博士生算是规模比

较小的。从生源来说来大概3-4人是我们本校的,大概10-11人是来自于外校。可能我们本校在北京的机会比较多,所以说愿意读博士的人不是那么多,基本上我们本校想读博士的也就2个人里面我们挑1个人,但是从外校来读博士的话,我们大概是5-10个人里面选1个人,因为1:5到10:5这个比例。我们博士生的录取方向,大致分成四个方面,货币经济学;金融组织学,金融组织学主要是一些金融机构相关的一些管理和经济学的问题;还有微观一点的,金融经济学和金融工程学。这是我们的四个方向。但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对这个方向不是区分那么实,比如说货币经济学我们也

希望他学一点金融经济学和金融工程的基础知识。[15:46]

∙ [主持人]:是复合型人才的一种要求。[15:46]

∙ [吴卫星]:对。[15:46] [主持人]:其实现在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收入,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人才的匮乏是

我们急需去考虑的一个重要方向,作为人才培养这样的单位,我们又如何来应对现在市

场发展的这一现状?[15:47]

∙ [吴卫星]:这个问题分两面来看,一方面是从企业的角度,我在金融企业短期工作过的时

间,就发现我们招不到合适的人才。现在在学校里,又发现其实我们学生找到一个非常合适的工作也是非常不容易。这个匹配是非常难的,所以现在我们学校从整个教学情况

来看整个就业情况是不错的,但是我们时刻关注金融行业的发展。[15:47]

∙ [吴卫星]:从发展的未来来看,我们一般传统把金融分为宏观金融和微观金融。在计划经

济时代,我们的金融基本上是宏观金融,微观金融是微乎其微的。因为我们总的配置手段主要是计划手段。但是现在在的资源配置过程中,市场越来越起决定作用,这时候微观金融的重要性就突显出来。在这个结构上面来说,我觉得宏观金融人才是一个稳定的状态,但是微观金融的人才需求是一个迅速增长的状态。现在来看,我们原来到各个企业去工作的学生是很少的,大多数是在金融机构。现在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到国有企业,甚至民营企业工作的这些学生是越来越多,但是总体来说可能还不超过10%,但是我们觉得未来的趋势是越来大的。所以从我们从学校来看,我们要逐渐加大对微观金融人才的培养,避免我们社会上需要的人才和我们学校培养的人才两个不匹配的现象。这

是一个很重要的我们要注意的方面。[15:47]

∙ [吴卫星]:另外一方面,我们一再强调是量化,就是说我们现在传统的金融学量化的基础

不是那么重视,但是现在来看不管是宏观金融领域,还是微观金融领域对量化的能力是非常重视的。我们金融工程,当然这个专业需要的量化的技术是非常高的,但是我们也注意到货币经济学,还有商业银行管理、国际金融和公司金融,这些模块都不是和金融工程完全相同的模块,它们需要量化的基础也是越来越高,数据的分析能力、建模的能力,这方面的能力都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希望学生真正在金融数学、数理金融这些领域,他要有所造诣。我们现在上课都请,比如说金融数学我们现在中科院的院士给我们的学生上课,让他们能够接触到金融数学这个学科领域最前沿的是什么样的,最基础是什么样的,然后让学生在量化分析方面争取达到全世界领先水平。这是我们第二个方面,要

有量化方面的能力。[15:47]

∙ [吴卫星]:第三个方面我刚才也提过了,我们要和产业结合,我们金融学科不能够只是在

金融这个领域内部玩儿,金融要服务实体经济的时候,我们要了解各个产业,也就是我刚才说了我们复合型人才方面的培养要进一步加强,让我们的学生必须要懂产业、懂行

业。[15:47]

∙ [主持人]:所以您刚才提到在计划经济时代我们主要以宏观的视角为主,现在我们越来越

转向微观的视角,那您觉得往这方面侧重的专业性的人才,它的核心关键点在哪里呢?

[15:47]

∙ [吴卫星]:我们原来可能更多是国家的视角来考虑问题,我们国家货币的发行是什么样子

的,我们国家要如何控制通货膨胀,国际金融要和国外打交道,我们的金融是怎么样子的,原来我们是考虑这些的问题。但是现在我们肯定要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要去考虑,我们的企业未来的发展融资问题是什么样子的,我们的现金流怎么样管理。从企业的视角

来考虑问题,这是让学生更多来关注的。[15:48]

∙ [吴卫星]:另外,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家庭财富的积累越来越多,个人的财富积累也越

来越多,原来我们的财富可能更多集中在国家和企业手里,现在这个财富可能很多是集中在普通老百姓的手里,这时候我们要为他们来考虑问题。其实在为这些家庭考虑问题

的同时,也就解决我们自己人才培养的问题。[15:48]

∙ [吴卫星]:比如说现在消费金融是一个很高的领域,现在很多国外银行都抢占我们高净值

客户,我们国内的这些金融机构怎么样来对待。还有我们老龄化,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我们的金融机构能不能帮助我们的老百姓来解决这些问题,帮助我们的学校理事会来解决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我们在学校里面来考虑的问题,也需要引导学生向这方面来考虑。

[15:48]

∙ [吴卫星]:也就是说,对微观金融的培养,就是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

我们的老师再来给他们一些辅助,相信我们的学生能够在微观金融领域里面有所作为。

[15:48]

∙ [主持人]:可以看出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入,转方式、调结构已经越来越深入到各个行

业和领域,包括我们金融人才的培养也开始在不断的去贴近市场化的发展。我想这都是非常好的一个良性的信号的显示。今天非常感谢吴院长给我们带来的分享,谢谢您!

[15:48]

∙ [吴卫星]:谢谢![15:48]

∙ : 外经贸大学英语专业应该是咱们全国来说数一数二的专业,先给我们介绍

一下咱们学校现在的情况

∙ [主持人]:也感谢您收看这期的视频访谈,请您关注我们其他的访谈节目。[14:35]

∙ [王力非]:谢谢主持人。[14:34] [主持人]:谢谢王院长今天跟我们分享了这么多宝贵的经验,我们也住院所有英语专业的

同学在今年的就业季当中都能取得很好的成绩。谢谢王院长。[14:34]

∙ 王力非]:我们和欧盟口译总司联合举办了一个中欧高级译员同声传译项目,这个项目已经

运行了12年,培养了非常好的同声传译的人才。现在在社会上,美誉度非常之高。同声传译的项目,中心毕业的同学,是取得硕士学位,还有欧盟签发的同声传译的认证,所以可以在整个欧盟国家范围之内进行英汉语的同声传译,所以有些同学也到国外去就业了。还有一些大的企业、公司,也从我们这儿要了这些同学,因为为他做了一场会,同声传译,就被董事长看重了。像中国银行,就看重了我们的学生,现在这个同学就被招到中国银行,在董秘办,专门就为董事长服务,同声传译,有很多国际事物和交往需要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所以,这个同声传译的培养,我觉得全国有条件的院校应该加大

培养的力度。[14:33]

∙ [主持人]:我们学校开设了同声传译这样的专业吗?[14:33]

∙ [王力非]:第二,在人才培养上,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大专业的内涵建设。将来,我觉得趋

势,从学习通用英语,一般的英语,应该转向专业英语,更加有目标、有针对性的,针对行业和职业,未来的发展,学习专业英语,这样使得他在学校就有一个很好的基础和准备,一旦上岗以后,会缩短跟岗位要求的距离,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如果我们学了普通英语,去岗位再摸索几年,才能掌握这个专业英语,在我们院校的时间就浪费了,现

在机会成本对一个人来说是很重要的。[14:32]

∙ [王力非]:我们也做了一些改革,比如说给学生配了双导师,学校的老师负责课堂的传授

知识的体系、基础知识,这是很重要的,要打扎实。同时我们给他聘请了行业的精英,有各行各业的,有政府的、金融机构的、企业的,这些成功的人士作为他的实践导师,一是给他提供实践实习的机会。第二,在适当的时机给予他人生上和职业上的一些指导,因为这些人都很有经验,自己也有过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所以,他们的话,对同学的启发非常大。我们同学实行了双导师制以后,同学普遍感到收获比较大,其实很多工作也通过双导师的推荐也成功了,这个我觉得可以作为一个经验,向其他的院校,作

英语教学专业改革的时候,可以去尝试,这是一个。[14:32]

∙ [主持人]:最后请王院长跟我们聊一聊,针对您刚才说了,现在就业的趋势是有变化的,

国际环境也都是有变化,充满着机遇和挑战,我们学院在未来的专业设置上,或者在未

来专业发展上是否有新的打算和想法呢?[14:32]

∙ [主持人]:今天跟王院长聊了这么多关于英语专业的同学在校内的学习专业的情况、专业

的发展以及就业时候的专业前景和趋势,我们都分析过了之后,也能感觉到,这个时代,就像您刚才说的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你抓住这个机遇,就要比别的同学快走很多步。但也可能面对这个挑战,没有办法充实好和提升好自己的能力,也可能与机会失之

交臂了。[14:32]

∙ [王力非]:第一,放平心态,第一份工作实际上是人生的开始,是一个尝试,并不要想得

太重,看得太重,认为这是我一辈子的前途和幸福,如果这样考虑,就是背着包袱上阵,往往会失败。其实放平心态以后,现代这么开放的社会,给人才提供了很多机遇,在这

个过程中寻找机遇,发现自己的价值,获得成功可能是更重要的,这是我的第一个。第二,确实要充实自己,不能说走出校门了,学习就结束了。学习是一个人终身的追求,即使在工作岗位也需要不断学习,这是很重要的。还有就是我跟同学经常说的,有三样东西不能浪费,一是时间,二是机会,三是感情,就是不能浪费,一定要去珍惜它,用好它,这样人生可以取得成功。求职的道路,对同学来说,毕业季,你爱和不爱,它就在那里。你恨或者不恨,就在那里。所以,应该去勇敢面对,而且去努力、去追求,可

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14:31]

∙ [主持人]:对于当前毕业生正在忙碌找工作最高峰的时候,您作为院长对我们学生在选择

工作上有哪些特别好的建议呢?[14:30]

∙ [王力非]:英语专业和其他专业的同学一样,也是一个正常的常态。[14:30] [主持人]:还不是我们说英语专业单有的情况,大部分的毕业生都会在毕业之后三五年有

一个工作调整。[14:30]

∙ [王力非]:根据我们就业生的跟踪调查,在就业以后,一般三五年会有一些变化,特别是

到跟涉外和外贸的这一方面的毕业生来说,变化还是比较大的,换工作、换岗位、换公司,甚至换国家,还是比较频繁的。看出来这个趋势,一个人找到一份工作,第一份工作不是永久的工作,第一份工作是让你初步创业,然后找到自己适合的定位,适合自己干什么,其实就业的时候还是有点盲目的,跟着大家,跟着社会,还有一些宣传,就往那去了。结果发现去了那个领域之后并不适合自己在那里能做出一番成绩来,可能换一个领域更好。所以,有些同学通过三五年就调整了。调整了以后,有些就做得很成功,当然也有一些在国家机关部委工作的,相对稳定,就变成处长、市长,就是这样的,甚

至变为部长,这都有。[14:29]

∙ [主持人]:尤其在当下大环境这么好的时代,其实很多有想法的学生,有专业背景是利于

他走出去,能走出自己的路。我们的学生在工作之后,他的提升空间会有多少呢?一般

在机关单位会不会一待就是一辈子呢?[14:27]

∙ [王力非]:有些同学是电商,想自己创业,叫跨境贸易或者跨境电子商务,实际上一涉及

到跨境,就是外语。有些同学学完了以后,觉得自己年轻,有活力,我希望尝试一把,人生,奋斗一次,尝试一次,看看自己有多少能力,所以有些同学没有到国企和政府去求职,去当公务员,报考,而是采取自己创业的方式。所以,开设了自己的公司,进行跨境电子商务,起步也还很不错。几年下来,资本的积累,以及一些贸易和业务的展开,其实给他带来了很大的信心,还回头又来学院招学弟学妹,看有没有愿意加入的。我觉得这也是值得鼓励的。就业的时候,也不一定只把眼睛盯着国家部委、公务员、央企、国企,自己创业也是一条很好的道路。想想马云,若干年以前,谁又知道他作为一个英语专业的学生和老师,谁会想到他有今天成为世界首富,超过比尔盖茨,就是因为他有一颗创业的心,他说他始终燃烧着创业的血液去奋斗,也作出了辉煌的成绩。所以,人

生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条。[14:27]

∙ [主持人]:除了您刚才说的在国家一些单位和部委这个方向,还有一些外企、国企和企业

方向,咱们学校还有没有出现一些新的就业方向发展呢?[14:26]

∙ [王力非]:另外国企,国企原来招外语加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不是很多,但是近年来出现了

一个新的趋势,因为中国企业现在要走出去,所以很多企业都希望招这种外向型的人才,像去年中海油就录取了我们好几个同学,一次性,一旦知道了这个消息,立刻派人力资源总监来到学校,然后进行了一个专场的招聘,谈完了以后,当场就拍板了,录取了五个。今年人力资源的老总说今年我把整个招聘,就专门设在英语学院,我特别希望有这样的学生能加入我们中海油在海外的公司。英语过关,商务又懂,我们就希望要这样的。一届我们一共招160个同学,基本上全国一分,海内外一分,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就业压

力。这一点,我作为院长还是比较欣慰的。[14:26]

∙ [王力非]:我们同学的就业,实际上这些年来,就业的领域也比较广泛,并不是一般人

或者社会上认为的英语专业,可能在英语的领域就业,其实我们的同学就业非常广,有去部委的,像外交部、中联部、商务部,也有去跨国公司的。跨国公司,实际上英语是

他的一个必备,要进行涉外的工作,很多岗位也用他的专业知识,所以这个也是一个优

势。[14:26]

∙ [王力非]:他们把学生招进去以后,经过岗位的培训,上岗以后,他们从岗位的考察看这

些同学的综合素质能力,是他们满意的,所以这种情况下,他就设了这么高的一个门槛,当然这种门槛也不一定完全正确。但是,它是这样设的。这样给我们的同学有了很好的

优先就业的待遇,这对同学也是一个很好的鼓舞。[14:25]

∙ [主持人]:您感觉他们为什么在用人上会有这样的选择变化?[14:25] [王力非]:一直保持到现在。一,对外经贸大学的品牌效应是有一定作用的。多年来,因

为人才培养一直比较适合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很多用人单位都比较认可对外经贸大学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像一些大的用人单位,比如建设银行等,设了一个很高的门槛,只录取八个大学的用人,其他大学都不要,清华、北大,反正我们是属于八校之一。[14:25] ∙ [王力非]:所以,我觉得我们同学们一是要有信心,天生我材必有用,第二,也应该着

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看看自己短板是什么。比如我外语很强了,我能不能抓紧补一补专业方面的知识,这样求职的时候,让人感觉你是有两方面都有能力的一个人才。你专业知识学得比较多了,能不能把外语再强化和提高,这样使得能够自己到工作单位的时候,可以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这是我的一个看法。 主持人:听您这样一分析,感觉咱们英语专业的同学,其实现在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在找工作的时候又加了一些门槛,如果能力够,过了这个门槛,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但是这个门槛卡掉了,大部分的同学都在外面了。我们学校历年毕业的指数能达到98%,这已经是相当高了,

一直保持到现在吗?我们是怎样做的呢?[14:21]

∙ [王力非]:今年就业的话,实际上如果一些院校,如果培养的人才还是按照过去英语专业

单一的这种人才培养的模式出来的同学,可能就业会有一定的压力。如果学校转型升级、发展了,改革了,采取复合型人才培养,可能就面临了新一轮的机遇,危机和机遇是并

存的,我们应该这么看这个问题。[14:20]

∙ [主持人]:感觉这对英语专业的同学又提升了很高的要求,往常我们无论是在对外经贸大

学还是其他现在开设英语专业大学,普普通通学一门外语,把它当做一种工具,现在仅仅会英语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其他的更专业的一些基础背景,而且还是在英语范畴之下。

这对于我们现在就业的学生来说,是否会产生很大的压力,比如金融?[14:19]

∙ [王力非]:但是同声传译的质量,除了外交部有几个重点的部门,国家是保障以外,但是

大量的企业、用人单位得不到一流的同声传译人才,这是一个缺口。第二,英语过关,精通英语,英语很棒,同时懂法律,我们叫能跨国诉讼的这种人才。还有就是跨国经营管理,因为中国企业现在走出去,在国外,现在实际上除了有专业背景知识,外语进行沟通这样的能力,如果专业人员这方面很强的话,实际上是很有竞争力的。还有就是跨国贸易,还有跨国谈判,这方面的人才实际上是紧缺的。有些央企都提出来,有这类人才,有多少,我们都愿意收。但是我们往往看,懂英语的人,专业不行,懂专业的人,英语又达不到我们理想的状态。所以,人才培养实际上呈现了一种脱节,或者说不能高

度融合这么一种状态,这可能是我们下一步要着力改革的。[14:18]

∙ [王力非]:经过六七年的发展,现在全国两百多所高校开办了商务英语专业,整个英语专

业大概有一千多所,所以,英语专业每年毕业的学生还是很多的,都面临着就业的压力。从商务英语专业同学就业来看,我们面变得很宽了,就业的压力不算很大,因为我们既可以从事英语的相关的工作,也可以从事商务相关的工作,实际上给学生的就业就拓宽了他的就业面和领域。国家现在实际上对英语的人才还是非常需求的,主要的原因就是大家都会,但是,我们高水平的,还有就是在关键岗位的,这种拔尖的英语人才比较少,据上海包括教育部,还有商务部对毕业生一些情况的预报,实际上国家紧缺几类人才,一个就是高质量的同声传译人才,这是一类紧缺的,现在国际赛事、国际会议、大型的

会展、商务洽谈都需要很好的同声传译。[14:17]

∙ [王力非]:面对这个,实际上很多同学们报考英语专业的同时,内心也非常担忧,将来的

就业怎么样,这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又来了,同学们更加担心这个就业前景如何。我们学校采取了一些措施,第一,在2006年的时候我们看到英语专业所潜伏的危机,我们率

先做了改革,2006年底,由外经贸大学向教育部率先申请首家开办了商务英语专业,就把英语专业已经转化成了英语加商务复合的专业,更细化,而且,教育部当时为了试点,

我们就是全国开办了第一家是我们。[14:16]

∙ [王力非]:根据教育部今年6月份发布的信息,英语专业在全国的30个省市自治区有26

个已经作为就业难的专业,实际上是上了黑名单了,属于红牌专业,有警示作用。这个英语专业实际上应该已经到了一个亟待转型、提升、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期了。如果不改革,不进行新的内涵的建设,这个英语专业可能慢慢就会成为社会上不再需要的专业而

消亡。[14:16]

∙ [王力非]:英语专业从改革开放之前建立,到现在也走过了几十年的历史,早期时候,

就业非常好,因为大家都不会英语。会一点英语,就特别抢手,所以那时候就业皇帝女儿不愁嫁,改革开放30年以后,英语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大家都能够使用的工具了,

所以,这种优势正在失去。对同学们的就业已经产生了很大的挑战。[14:15]

∙ [主持人]:所以自己的综合实力确实得到了非常强有力的提升。我们刚才聊了很长时间关

于学校的课程设置、师资配伍,包括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的体现,今天重点聊一聊英语专业在就业这方面现在学生面对的困惑。现在国家对于英语专业学生的需求量大吗?

[14:14]

∙ [王力非]:一百多个社团每天在活动,所以学生很忙。[14:14] [主持人]:自我推销能力特别好。能感觉在外经贸学习的孩子们生活非常愉悦,很充实、

很扎实。[14:14]

∙ [王力非]:我记得很清楚,有些同学,来的时候特别害羞,特别一些女生,声音也很小,

很柔弱,爸爸妈妈的乖乖女,可是经过这几年的锻炼以后,变得非常大胆、自信,我们老师有一套训练的方法,这和公司培训企业员工的那一种商务沟通的方法在运用,同学戏称为经贸大学是CPU ,为什么叫CPU 呢?就是做演讲做的发疯的一个大学,不断地大演讲、小演讲、大主讲、小主讲,年级讲,学校讲,又出去比赛,这个对同学有很好的锻炼,另外课堂外组织了很多活动,比如外语文化节、商务英语谈判大赛,校园音乐英

语歌手选拔比赛,各种各样的比赛,让学生有机会锻炼,通过这几年以后,发现很多学

生在就业的时候,自我营销的能力特别强。[14:11]

∙ [王力非]:在课堂上,在学生管理上,我们都对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机会,比如上课,不

是只是老师讲,我们同学们有很多很多机会做项目,来展示,使得同学不断地有机会能够在人前得到演讲才能的锻炼、动手能力的展示,所以,他的自信心不断地提升。[14:10] ∙ [王力非]:学校一直非常强调,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外经贸人才或者商务英语的人才,必须

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比较高的情商,你才能开展工作,沟通要好,要善于沟通,会沟通。这方面实际上学校做了很多,课堂内、课堂外,我们叫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是联动

的。[14:10]

∙ [主持人]:实用性非常好。这么强大的师资队伍下面培养的学生肯定是综合能力复合型人

才。现在提到综合型的学生能力更多关注,尤其近年来咱们大学很多学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专业性能非常好,学习成绩非常好,但是在心理建设方面,或者其他的能力方

面出现了很多短板,我们学校在综合实力这方面是怎样培养学生的?[14:09]

∙ 这些年来,我们着力打造师资,师资主要是通过,一,建设国家级的商务英语的教学团

队,这个我们在2008年的时候被教育部首批批准为商务英语国家级师资团队,这个教学团队应该说实力比较强,我们下面有四个分团队,一个是语言技能,就把外语技能特别好的老师,听说读写一流的,放到这个团队来教同学的外语基本功,另外,我们成立了第二个团队,就是商务专业的团队,里面有从海内外培养和招聘的经济、管理、法律、金融、会计这样背景的师资,同时,他们英语又非常好,就用英语能够开设专业类课程,这是我们第二个团队。第三个团队,我们培养了一个跨文化交流的团队,实际上这个团队这些老师教学生怎么样商务礼仪、商务谈判、商务沟通、企业文化、企业伦理,像这一类,和跨文化商务沟通有关的课程,也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团队。这个团队的力量目前在全国也是非常领先的。还有一个就是大学生的培养,我们厚基础、宽口径,所以第四个团队是人文素养的团队,给他们开设了很多诗歌、戏剧、散文、小说、历史这样的课程,人文社科的课程,国际政治、国际关系,这样能够丰富他的整个专业的支撑面和学

术视野。这样的培养,我们感觉,基础要扎实,眼界要宽,动手能力强,四个团队的师资在学生身上复合,最后打造出来的学生,我们觉得还是在市场上非常有竞争力的。

[14:08]

∙ [王力非]:师资的培养一直是我们学校和学院重中之重,因为一个大学如果没有一流的教

师,这个大学的质量肯定得不到保证,所以,60多年来,我们师资队伍建设一直也是非常有特色,像很多重要的师资,一些知名的专家,原来在学校曾经工作过,蜚声海内外的一些专家,像编写中国第一部英汉翻译教程的专家张培基教授就是我们学院的。

[14:06]

∙ [主持人]:提到一个学校的实力,可能一般先探讨的是师资队伍的问题,我们学校在师资

这方面有哪些特别强的优势吗?[14:06]

∙ [王力非]:这样一个复合。60多年来一直坚持这样培养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实际上

也为英语专业下一步的改革提供了很有效的尝试和模式。[14:06]

∙ [主持人]:在英语大范围下还要分很多细的专业。[14:05] [王力非]:我们秉承学以致用这个理念,第二就是学校特别强调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模式,

就是按照我们大学的发展战略,国际化是我们的立校之本、强校之路、特色之源,所以,60多年来一直强调国际化,就是给学生有国际视野、中国视角的培养。第二,就是强调复合型,除了学英语这个专业技能以外,每个同学我们都要求一定得有专业方向,通过学习经济、管理、法律、金融,这样外语加专业的培养,使得我们的人才不是一个单一

的人才。[14:05]

∙ [主持人]:感觉我们国家现在在全球的位置也是日渐增长,我们在英语这方面的很多交流

都是通过英语,我们学院应该说为国家的进步也提升了很大的自己的贡献。我们学校自

身的特点在哪里呢?[14:04]

∙ [王力非]:学校实际上有一个良好的传统,从我们培养的人才来说,说起来我们培养的毕

业生,我作为一个院长还是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的。比如说,前外交部副部长杨福昌就是我们的毕业生,前商务部副部长佟志广,还有驻美前大使周文重,还有军队的国防部

外事办主任詹懋海将军,以及现在联合国的同传高翻唐伟华,英国女王的首席翻译林超伦,这都是我们学院英语专业的毕业生。这些年来,实际上我们感觉,人才的培养模式和方向是正确的,所以,60多年来培养了大批国家和经济社会有用的专业人才。[14:04] ∙ [主持人]:咱们英语专业现在有60多年的历史了,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在我们国家,尤

其在对外的口上,无论是外交部,还是一些国家的外事办,还是其他的对外活动上,站在一线的同学基本上都是咱们学校英语专业出身的吧,咱们学校是怎么做到这个地位能

保持到这么好的位置呢?[14:03]

∙ [王力非]:我们这个大学建立于1951年,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的英语专业也是建立于

学校的成立之初,已经走过了60多年的历史。这60年来,一路发展壮大,现在成为全国一个知名的院系和专业,英语专业,我们下面设了三个专业,一个是商务英语专业,一个是翻译专业,还有一个是财经新闻专业。这三个专业的同学,他们培养的特点是注重语言基本功,就是我们的英语技能。第二,要有专业的知识和方向。实际上,我们这

个人才培养是一种国际化和复合型的培养模式。[14:02]

∙ [主持人]:外经贸大学英语专业应该是咱们全国来说数一数二的专业,先给我们介绍一下

咱们学校现在的情况

∙ 1月4日15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吴卫星将做客

人民网,敬请关注![09:05]

∙ [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人民网教育频道,今天直播室非常荣幸的为大家请来对外经济

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吴卫星,吴院长欢迎您![15:17]

∙ [吴卫星]:谢谢您![15:18] [主持人]:吴院长,先给我们介绍下金融学院学科设置的相关情况?[15:18] [吴卫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前身是中国金融学院,在80年代末期党和国家领

导人意识到中国的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需要一大批金融人才,就在人民银行牵头,牵头了中国的9家金融机构,创建了中国金融学院,当时中国金融学院在纲要里面有一句话就是要培养中国金融事业的种子,组建中国金融学院以后也培养了很多人才。大概是在2000年和新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后来学科建

设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15:19]

∙ [吴卫星]:现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分成三个专业,一个是金融学,金融学应该是

更偏向于传统的金融学,包括货币经济学、国际金融、商业金融管理等诸多学科,集中了老一批的金融人才,在教育方面有很多特色,这个专业也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在2013年成立了金融工程系,这是第二个专业,金融工程主要是用量化的方法来解决金融学的问题,在这方面我们也有特色,我们的师资基本上以数理的背景博士为主,这个专业在

成立不久很快就成为全国特色专业。[15:20]

∙ [吴卫星]:第三个专业是投资学,投资学这个专业是既老又新,因为是在原金融学院创立

之初就创立了投资系,后来教育部的院系调整,我们暂停办了投资系,在2007年我们重新创立了投资系,恢复重建,在恢复重建以后我们短短成为北京市的特色专业,也是

非常出色的一个专业。[15:21]

∙ [吴卫星]:我们在三个专业的基础,为了弥补,我们专业之间希望不要分的太开,我们所

有的专业要秉承一个大金融的观念,就是微观金融要懂宏观金融,宏观要懂微观,我们创建了两个特殊的专业,叫CF 班,特许金融分析师班和FMI 班就是金融风险管理班,

特许金融分析师本身更注重微观,但是放在更偏重宏观的金融学系。这就弥补金融学系对微观的不足。我们的CFA 这个培训也得到了CFA 协会的认证,也是我们全国很少得到CFA 认证的专业。我们的FMI 在建立之初美国FMI 主办的协会,这个协会也在我们中国

大陆成立了首家高校分会放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我们的学院。[15:21]

∙ [吴卫星]:我们硕士来看,本来很多学校都分成金融经济学、金融工程、金融组织、货币

经济学这样的专业,但是我们学院是秉承大金融的观念,我们不分专业,所有的金融硕士,不管是金融学硕,还是金融专硕,我们的一些基础课都要打通,在基础课的基础上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方向课。我们的博士来看,现在的博士教学也基本上几门主要的专业课也是打通的,然后在各个专业方向上面再设置课程,让学生来选择。

这是我们大概培养学历程序的情况。[15:22]

∙ [主持人]:我们了解到当中有非常有特色的,接下来我们一一探讨。在这里我们还想了解

到,因为每年的6月份我们特别了解的一句话,每次看到史上最难就业季的到来,大家呼吁一毕业就失业,等等这些一些说法,金融行业是几年比较火热的行业,我们学生毕

业之后的面临的就业情况是怎么样的?[15:23]

∙ [ 吴卫星]:你说的很对,每年的毕业对每一个学者都是一个挑战。金融行业就如你所说

是一个黄金阶段,而且在我看来金融行业是一个有比较长的黄金阶段,就业对我们学校还不是太大的问题,我们目前学校本科生大概是1/3的人就业,1/3的同学是出国留学,1/3在国内北大、清华、自己的学校深造。从就业结构来看,我们本科生大概70%到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保险、信托。还有一些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剩下30%,大概10%在十大,这也是我们的传统特色。十大会计师事务所,包括普华永道这样的一些会计事务所,剩下10%在国有企业,包括一些政府机构。剩下10%可能到外向型的企业和其他

一些行业。就是这样一个分工。[15:25]

∙ [吴卫星]:从硕士和本科的比较来看,硕士更加集中于金融机构,硕士到金融机构的机构

可能达到80%左右,本科是70%。硕士可能到十大会计事务所的比例会小一点。博士来

看我们近几年的博士都到会计事务所,因为机构的收入高一点所以很多博士选择到金融

机构,这也是一个现实的选择。[15:26]

∙ [主持人]:金融机构给人的感觉是非常光鲜的,各方面也都很实惠,所以就业已经不是我

们所要考虑学生发展方向的目的或者目标了,因为他已经成为我们一个基础,那我们培

养学生的方向和目标又定在哪里呢?[15:26]

∙ [吴卫星]:我刚才说我们的《纲要》要引领中国金融事业的发展,让我们学生成为中国金

融事业的种子,我们的目标希望我们的学生迅速在金融行业站住脚跟,特别是我们的学生要有多方面的能力,第一个能力我们觉得我们的学生一定要能够把握金融和经济的发展脉络,对整个金融经济体系的发展要非常来宾,第二个我们需要他们有足够的量化的技术,现在的金融和传统的金融有很大的区别。传统的金融要掌握一些原则和基本的原理就可以很好的工作,但是现在的金融越来越多机械化管理,量化是一个基本的能力,希望我们的学生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另外我们的学生在管理方面有提高,因为现在金融做得好,整个金融是整个现代经济的核心,如果在金融方面做得好就面临管理团队的问

题,希望学生在管理方面也有自己的一些特色。[15:27]

∙ [主持人]:所以刚才您提到传统金融和现代金融有很大的不同。在国际大背景下我们金融

专业的发展趋势以及脉络是怎样来呈现的?[15:28]

∙ 从现在国际和国内的形式来看,我们原来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专业化,像金融、经济、

政治我们分得很开,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慢慢的金融对金融人才的挑战是越来越大,他的综合性很大,我们学金融的要懂得整个经济,要懂得整个政治的基本的常识,所以我们现在学校里面也在和比如说和国际经贸学院、法学院、国际关系学院,我们的一些课程也逐渐打通,让学生在整个经济、金融、政治方面有足够的基础,包括法律。[15:29] ∙ [吴卫星]:另外我们从国际发展来看,刚才我也提到量化的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这两个

方面都是需要金融人才有足够的基础知识。像互联网金融发展大数据是整个互联网的基础。大数据的应用更重要,原来的小数据在原来的金融应用的不够充分,有金融理论、金融知识作为基础,现在整个国内教育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另外我们金融复合型人才,

对经济和整个政治的复合,现在的复合型人才学金融要懂得传统理工科技术的支持,现

在金融机构招聘的员工都要求既要懂金融又要懂人员和航天技术。[15:31]

∙ [主持人]:这些行业细分的专业知识要参与其中。[15:33] [吴卫星]:我们给学生的要求,我们懂金融的同时至少要懂一门和金融无关的,比如说自

然科学的知识。而且自然科学的思维和金融的不一样,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我们要了解实体经济,我们至少要了解一门自然科学就很容易未来和企业建立非常紧密的联系。

[15:33]

∙ [主持人]:您说的这一点是很重要,是和市场和企业一个很亲密结合的过程,您刚才说除

了专业之外要懂一门跟专业不相关的,比较专科的一个知识。这个懂如何来懂,这个过

程又是如何来培训的?[15:35]

∙ [吴卫星]:比如我们最近请了一个国家风能专家来讲风能怎么样去利用,我们需要他掌握

到底风是怎么产生的,自然原理是什么样的,但是我们要知道这个行业过去从历史到现在,到底在整个能源产业行业里面起什么样的作用,地位是什么样的。这些自然科学家们,在这个领域里面做了那些开拓,对整个能源产业做出了什么影响。他们现身说法,学生就能够得到一收资料,未来在学金融就会想到,我怎么样把金融和能源方面是怎么

结合的,有一个更宽阔的视野,可能比纯学金融更有优势一点。[15:35]

∙ [主持人]:金融已经作为我们的基础学科,而这些专业性的相关专业学科是我们未来发展

的有兴趣的方向,具体落实到我们学院的学科教学的时候它是如何来体现的呢?[15:35] ∙ [吴卫星]:本科生的一个特色,就是每个学生配了一个校友导师,就是已经毕业的校友他

们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比如说他过来跟学生聊天,其实我们的校友是在各行业都有,他们和学生进行交流来提高学生在各行各业的基本素质。另外我们每周都有请各个行业的一些比较资深的人员来给学生讲一讲他们这个行业的发展。而且这个行业我们不仅仅限于金融行业,刚才说的风能行业甚至奢侈品的讲座、农业的讲座,我们也准备请一些专家来给我们讲讲他们在不同领域的一些进展情况,让学生的视野的更好一些。[15:36]

∙ [主持人]:学生对讲座用户度和认可度是怎样的?[15:36]

∙ [吴卫星]:学生其实是很挑剔的,如果我们请来的认不是这个行业的顶级专业,他们肯定

不认可。所以我们有很大的压力,我们尽可能请每个行业最知名、最有影响力,而且最有洞察力的专家,这些人来学生是非常欢迎的,往往是坐无虚席,我们从教室从小变大,

后来变的更大。[15:36]

∙ [主持人]:这些专业讲座如何筛选出来,我们的学生对那些行业热中和感兴趣?[15:37] [吴卫星]:应该说学生的兴趣非常广泛,因为金融这个行业我们是看不到未来到底哪一个

发展的更好,哪个行业发展的更差一点,当然和我们的校友们去商量,我们的校友会经常讨论的主题就是未来的学生应该学习哪些知识,他们会给我们一些建议,他们提出建议我们迅速在学校里寻找每个领域的人才,然后把他们请过来,给我们的学生来讲授这

方面的知识。[15:37]

∙ [主持人]:我们金融学院本身专业的优势和特点又体现在哪里呢?[15:37] [吴卫星]:我们金融学院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首先我们的国际化这块是做的非

常好,整个师资也是非常国际化,每年招聘的新老师基本上是国外回来的老师,国内传统的,大陆培养的博士,我们要求每个博士至少有海外的经历。另外我们的学生,学校提出来要叫国际曝光度的概念,我们的学生要在国际学校,甚至国际一些企业,要让他们有紧密的接触。另外一个方面,我们也请进来,把国外的一些教授请进来,像我们每年暑期这是由整个学校组织的,把国际上包括欧美,包括非洲、东南亚,这样一些比较好的大学教授请过来在我们学校开课,面向所有的学生他们可以去选择,在国内接受国

际的教育。[15:37]

∙ [吴卫星]:另外一个是我们的留学生比例是非常高的,我们学校的留学生可能在全国至

少是前二位的。而且这个留学生涉及到大概140多个国家,所以整个学生国际化视野和

留学生交流方面是非常有优势的。这是我们第一个非常有优势的优势。[15:38]

∙ [主持人]:您刚才说请进来和走出去两方面,一方面走出去国际商如何看待我们的学生,

另一方面请进来老师又如何看待目前国内的发展情况?[15:38]

∙ [吴卫星]:您刚才说的非常之好,在2011-2012年我在纽约,我经常和哥伦比亚大学的教

授交流,哥伦比亚大学一般会选择学生做助教和助研,当然也有报酬,这个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他们选择什么样的学校,开始可能选择一些综合性大学,后来觉得选择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学生最好,为什么?因为我们学校的学生和国际文化接轨非常好,能够和国外的一些学校,这些学生进行沟通,基本上是无缝连接。另外我们的学校的学生外语水平应该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我们本来是一个外语类的高校,我们既是财经类

高校又是外语类高校,学生的整个外语水平非常高。[15:39]

∙ [主持人]:这样就增长了两份筹码。[15:39] [吴卫星]:而且我们学术水平也不错,所以得到这些高校非常高的欢迎,甚至我们很多学

生在那读了一段时间很多那的教授就邀请他们说你申请我们这的博士,继续留在他们大

学,所以得到国外高校非常的赞同。[15:39]

∙ [吴卫星]:从国外的高校来我们学校来看,国外的高校因为是来自不同的地区,有一些不

同的反响。总的来说,我们的学生是非常活跃,跟国际上的学生相比我们学生甚至更加活跃,一般说我们的大陆的学生比较努力,比较刻苦,开拓性不是那么足。但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学生不是那样的。另外一方面,可能我们的学生对外界了解也比较多,国外的高校来了,他们交流也比较顺畅,比如我们也引进一些自然科学,引进一些和金融不是那么相关的时候,这个学生的语言能力,对博士专业的知识语言能力可能在未来会

进一步加强一点。[15:40]

∙ [主持人]:刚才您听到两个关键点,学生的视野和他们的思维方式决定了国际上的一些对

我们学生的任何,在培养过程当中我们如何来侧重这样方面的培育的?[15:40]

∙ [吴卫星]:比如说拿金融学院金融为例,金融英语这一块,既有学习我们传统外语学院、

英语学院的这些老师来参与教学,我们自己本身的这些老师也设置了一门金融英语课。而且在我们一些很重要的课程中,有的课程比如前半截用中文讲,后半截用英文讲。其实语言是一种思维的体现,学生可能学中文可能是中文的思维;学英文的,老师也自然

用英文的思维来思考问题,这样学生自然在一门课程中对中国的思维和西方的思维方式、

其他国家的思维方式转换就比较容易一点。[15:41]

∙ [主持人]:其他还有那些优势和特点的体现呢?[15:41] [吴卫星]:第二,就是我们金融学院,在当时中国金融学院创立之初和9大金融机构来合

办的,9大金融机构是我们的董事单位,他们对我们的要求就是,我们的毕业生一定能够在金融机构立住,而且能够引领他们部门的发展,这个时候对实践的要求就比较高。

所以说我们金融学院的特色就是理论和实践结合得非常好。[15:41]

∙ [吴卫星]:在现在,比如说我们院长要推动一个改革,我们所有的教授都会来讨论这个改

革,他们的一个评价标准就是,是不是和实际联系的够紧,是不是和行业发展联系的够紧,如果我们改革不符合这个方向,教授就会否决我们的决议。所以,我们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我们始终在实践教学方面倾注了很多的精力。比如说,我们在每个系在建系之初我们就跟他们谈,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而且像金融工程系一建马上就成立金融工程实验室,后来投资兴建。后来我们学校又在教育部的支持下成立了金融、保险、理财实验室,我们的学生要下到这些实验室,而且这些实验室是需要真正做事的,不是学点软件就完事。比如我们要动对市场上的理财产品进行评估,要对炒股、股票要进行模拟来比赛,比如和工商银行合办金融产品的创新大赛,通过和这些企业进行紧密的合作来我们

的教学水平,这是我们第二个非常重要的教学优势。[15:42]

∙ [主持人]:实践,充分的贴近市场。这样我们培养的学生马上投入市场、投入到自己的工

作当中。[15:43]

∙ [吴卫星]:对。[15:43] 通过您刚才的介绍,我发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化已经成为他非常显著的一个标签。

我们在国际合作交流上面又是如何体现的,能给我们详细的介绍一下吗?[15:43] ∙ [吴卫星]:应该说整个学校,我刚才说国际曝光度我们在努力的提高。每年我们从整个学

校来说会输送一些学生到国外的一些高校,一般来说分成几种:一种是一年的访问,就是他在四年中有一年在国外。还有短期的访问,比如说暑假和寒假,由老师带队到国外

的一流高校去访问。还有到纽交所去跟他们进行交流,还有到一些重要的数据公司,像澎博公司去访问,跟他们的专业人士进行交流,而且拿到他们的一些资质证书。所以在

这方面我们做了一些工作。[15:44]

∙ [吴卫星]:另外我们也和其他的高校,比如说英国、美国、德国,像德国哥特大学,这样

一些著名的大学,我们跟他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我们的学生也可以做1+1,就是在我们国内读一年、在国外读一年,拿到国外的硕士学位。在这方面我们也做了几年的合作,我们的课程也慢慢和国外的高校在开拓学分互认这样一些项目,让学生每个人都容易就

能够和国际这些著名的高校能够接轨。[15:44]

∙ [主持人]:在平时的一点一滴当中,我们都在培养学生这样的习惯和一种模式,让他们适

应这样的一个市场发展变化。那我们学科博士研究生的录取情况是怎么的?[15:45] ∙ [吴卫星]:我们博士生的录取每年大概是14-15人左右,我们金融学院博士生算是规模比

较小的。从生源来说来大概3-4人是我们本校的,大概10-11人是来自于外校。可能我们本校在北京的机会比较多,所以说愿意读博士的人不是那么多,基本上我们本校想读博士的也就2个人里面我们挑1个人,但是从外校来读博士的话,我们大概是5-10个人里面选1个人,因为1:5到10:5这个比例。我们博士生的录取方向,大致分成四个方面,货币经济学;金融组织学,金融组织学主要是一些金融机构相关的一些管理和经济学的问题;还有微观一点的,金融经济学和金融工程学。这是我们的四个方向。但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对这个方向不是区分那么实,比如说货币经济学我们也

希望他学一点金融经济学和金融工程的基础知识。[15:46]

∙ [主持人]:是复合型人才的一种要求。[15:46]

∙ [吴卫星]:对。[15:46] [主持人]:其实现在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收入,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人才的匮乏是

我们急需去考虑的一个重要方向,作为人才培养这样的单位,我们又如何来应对现在市

场发展的这一现状?[15:47]

∙ [吴卫星]:这个问题分两面来看,一方面是从企业的角度,我在金融企业短期工作过的时

间,就发现我们招不到合适的人才。现在在学校里,又发现其实我们学生找到一个非常合适的工作也是非常不容易。这个匹配是非常难的,所以现在我们学校从整个教学情况

来看整个就业情况是不错的,但是我们时刻关注金融行业的发展。[15:47]

∙ [吴卫星]:从发展的未来来看,我们一般传统把金融分为宏观金融和微观金融。在计划经

济时代,我们的金融基本上是宏观金融,微观金融是微乎其微的。因为我们总的配置手段主要是计划手段。但是现在在的资源配置过程中,市场越来越起决定作用,这时候微观金融的重要性就突显出来。在这个结构上面来说,我觉得宏观金融人才是一个稳定的状态,但是微观金融的人才需求是一个迅速增长的状态。现在来看,我们原来到各个企业去工作的学生是很少的,大多数是在金融机构。现在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到国有企业,甚至民营企业工作的这些学生是越来越多,但是总体来说可能还不超过10%,但是我们觉得未来的趋势是越来大的。所以从我们从学校来看,我们要逐渐加大对微观金融人才的培养,避免我们社会上需要的人才和我们学校培养的人才两个不匹配的现象。这

是一个很重要的我们要注意的方面。[15:47]

∙ [吴卫星]:另外一方面,我们一再强调是量化,就是说我们现在传统的金融学量化的基础

不是那么重视,但是现在来看不管是宏观金融领域,还是微观金融领域对量化的能力是非常重视的。我们金融工程,当然这个专业需要的量化的技术是非常高的,但是我们也注意到货币经济学,还有商业银行管理、国际金融和公司金融,这些模块都不是和金融工程完全相同的模块,它们需要量化的基础也是越来越高,数据的分析能力、建模的能力,这方面的能力都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希望学生真正在金融数学、数理金融这些领域,他要有所造诣。我们现在上课都请,比如说金融数学我们现在中科院的院士给我们的学生上课,让他们能够接触到金融数学这个学科领域最前沿的是什么样的,最基础是什么样的,然后让学生在量化分析方面争取达到全世界领先水平。这是我们第二个方面,要

有量化方面的能力。[15:47]

∙ [吴卫星]:第三个方面我刚才也提过了,我们要和产业结合,我们金融学科不能够只是在

金融这个领域内部玩儿,金融要服务实体经济的时候,我们要了解各个产业,也就是我刚才说了我们复合型人才方面的培养要进一步加强,让我们的学生必须要懂产业、懂行

业。[15:47]

∙ [主持人]:所以您刚才提到在计划经济时代我们主要以宏观的视角为主,现在我们越来越

转向微观的视角,那您觉得往这方面侧重的专业性的人才,它的核心关键点在哪里呢?

[15:47]

∙ [吴卫星]:我们原来可能更多是国家的视角来考虑问题,我们国家货币的发行是什么样子

的,我们国家要如何控制通货膨胀,国际金融要和国外打交道,我们的金融是怎么样子的,原来我们是考虑这些的问题。但是现在我们肯定要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要去考虑,我们的企业未来的发展融资问题是什么样子的,我们的现金流怎么样管理。从企业的视角

来考虑问题,这是让学生更多来关注的。[15:48]

∙ [吴卫星]:另外,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家庭财富的积累越来越多,个人的财富积累也越

来越多,原来我们的财富可能更多集中在国家和企业手里,现在这个财富可能很多是集中在普通老百姓的手里,这时候我们要为他们来考虑问题。其实在为这些家庭考虑问题

的同时,也就解决我们自己人才培养的问题。[15:48]

∙ [吴卫星]:比如说现在消费金融是一个很高的领域,现在很多国外银行都抢占我们高净值

客户,我们国内的这些金融机构怎么样来对待。还有我们老龄化,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我们的金融机构能不能帮助我们的老百姓来解决这些问题,帮助我们的学校理事会来解决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我们在学校里面来考虑的问题,也需要引导学生向这方面来考虑。

[15:48]

∙ [吴卫星]:也就是说,对微观金融的培养,就是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

我们的老师再来给他们一些辅助,相信我们的学生能够在微观金融领域里面有所作为。

[15:48]

∙ [主持人]:可以看出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入,转方式、调结构已经越来越深入到各个行

业和领域,包括我们金融人才的培养也开始在不断的去贴近市场化的发展。我想这都是非常好的一个良性的信号的显示。今天非常感谢吴院长给我们带来的分享,谢谢您!

[15:48]

∙ [吴卫星]:谢谢![15:48]

∙ : 外经贸大学英语专业应该是咱们全国来说数一数二的专业,先给我们介绍

一下咱们学校现在的情况

∙ [主持人]:也感谢您收看这期的视频访谈,请您关注我们其他的访谈节目。[14:35]

∙ [王力非]:谢谢主持人。[14:34] [主持人]:谢谢王院长今天跟我们分享了这么多宝贵的经验,我们也住院所有英语专业的

同学在今年的就业季当中都能取得很好的成绩。谢谢王院长。[14:34]

∙ 王力非]:我们和欧盟口译总司联合举办了一个中欧高级译员同声传译项目,这个项目已经

运行了12年,培养了非常好的同声传译的人才。现在在社会上,美誉度非常之高。同声传译的项目,中心毕业的同学,是取得硕士学位,还有欧盟签发的同声传译的认证,所以可以在整个欧盟国家范围之内进行英汉语的同声传译,所以有些同学也到国外去就业了。还有一些大的企业、公司,也从我们这儿要了这些同学,因为为他做了一场会,同声传译,就被董事长看重了。像中国银行,就看重了我们的学生,现在这个同学就被招到中国银行,在董秘办,专门就为董事长服务,同声传译,有很多国际事物和交往需要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所以,这个同声传译的培养,我觉得全国有条件的院校应该加大

培养的力度。[14:33]

∙ [主持人]:我们学校开设了同声传译这样的专业吗?[14:33]

∙ [王力非]:第二,在人才培养上,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大专业的内涵建设。将来,我觉得趋

势,从学习通用英语,一般的英语,应该转向专业英语,更加有目标、有针对性的,针对行业和职业,未来的发展,学习专业英语,这样使得他在学校就有一个很好的基础和准备,一旦上岗以后,会缩短跟岗位要求的距离,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如果我们学了普通英语,去岗位再摸索几年,才能掌握这个专业英语,在我们院校的时间就浪费了,现

在机会成本对一个人来说是很重要的。[14:32]

∙ [王力非]:我们也做了一些改革,比如说给学生配了双导师,学校的老师负责课堂的传授

知识的体系、基础知识,这是很重要的,要打扎实。同时我们给他聘请了行业的精英,有各行各业的,有政府的、金融机构的、企业的,这些成功的人士作为他的实践导师,一是给他提供实践实习的机会。第二,在适当的时机给予他人生上和职业上的一些指导,因为这些人都很有经验,自己也有过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所以,他们的话,对同学的启发非常大。我们同学实行了双导师制以后,同学普遍感到收获比较大,其实很多工作也通过双导师的推荐也成功了,这个我觉得可以作为一个经验,向其他的院校,作

英语教学专业改革的时候,可以去尝试,这是一个。[14:32]

∙ [主持人]:最后请王院长跟我们聊一聊,针对您刚才说了,现在就业的趋势是有变化的,

国际环境也都是有变化,充满着机遇和挑战,我们学院在未来的专业设置上,或者在未

来专业发展上是否有新的打算和想法呢?[14:32]

∙ [主持人]:今天跟王院长聊了这么多关于英语专业的同学在校内的学习专业的情况、专业

的发展以及就业时候的专业前景和趋势,我们都分析过了之后,也能感觉到,这个时代,就像您刚才说的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你抓住这个机遇,就要比别的同学快走很多步。但也可能面对这个挑战,没有办法充实好和提升好自己的能力,也可能与机会失之

交臂了。[14:32]

∙ [王力非]:第一,放平心态,第一份工作实际上是人生的开始,是一个尝试,并不要想得

太重,看得太重,认为这是我一辈子的前途和幸福,如果这样考虑,就是背着包袱上阵,往往会失败。其实放平心态以后,现代这么开放的社会,给人才提供了很多机遇,在这

个过程中寻找机遇,发现自己的价值,获得成功可能是更重要的,这是我的第一个。第二,确实要充实自己,不能说走出校门了,学习就结束了。学习是一个人终身的追求,即使在工作岗位也需要不断学习,这是很重要的。还有就是我跟同学经常说的,有三样东西不能浪费,一是时间,二是机会,三是感情,就是不能浪费,一定要去珍惜它,用好它,这样人生可以取得成功。求职的道路,对同学来说,毕业季,你爱和不爱,它就在那里。你恨或者不恨,就在那里。所以,应该去勇敢面对,而且去努力、去追求,可

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14:31]

∙ [主持人]:对于当前毕业生正在忙碌找工作最高峰的时候,您作为院长对我们学生在选择

工作上有哪些特别好的建议呢?[14:30]

∙ [王力非]:英语专业和其他专业的同学一样,也是一个正常的常态。[14:30] [主持人]:还不是我们说英语专业单有的情况,大部分的毕业生都会在毕业之后三五年有

一个工作调整。[14:30]

∙ [王力非]:根据我们就业生的跟踪调查,在就业以后,一般三五年会有一些变化,特别是

到跟涉外和外贸的这一方面的毕业生来说,变化还是比较大的,换工作、换岗位、换公司,甚至换国家,还是比较频繁的。看出来这个趋势,一个人找到一份工作,第一份工作不是永久的工作,第一份工作是让你初步创业,然后找到自己适合的定位,适合自己干什么,其实就业的时候还是有点盲目的,跟着大家,跟着社会,还有一些宣传,就往那去了。结果发现去了那个领域之后并不适合自己在那里能做出一番成绩来,可能换一个领域更好。所以,有些同学通过三五年就调整了。调整了以后,有些就做得很成功,当然也有一些在国家机关部委工作的,相对稳定,就变成处长、市长,就是这样的,甚

至变为部长,这都有。[14:29]

∙ [主持人]:尤其在当下大环境这么好的时代,其实很多有想法的学生,有专业背景是利于

他走出去,能走出自己的路。我们的学生在工作之后,他的提升空间会有多少呢?一般

在机关单位会不会一待就是一辈子呢?[14:27]

∙ [王力非]:有些同学是电商,想自己创业,叫跨境贸易或者跨境电子商务,实际上一涉及

到跨境,就是外语。有些同学学完了以后,觉得自己年轻,有活力,我希望尝试一把,人生,奋斗一次,尝试一次,看看自己有多少能力,所以有些同学没有到国企和政府去求职,去当公务员,报考,而是采取自己创业的方式。所以,开设了自己的公司,进行跨境电子商务,起步也还很不错。几年下来,资本的积累,以及一些贸易和业务的展开,其实给他带来了很大的信心,还回头又来学院招学弟学妹,看有没有愿意加入的。我觉得这也是值得鼓励的。就业的时候,也不一定只把眼睛盯着国家部委、公务员、央企、国企,自己创业也是一条很好的道路。想想马云,若干年以前,谁又知道他作为一个英语专业的学生和老师,谁会想到他有今天成为世界首富,超过比尔盖茨,就是因为他有一颗创业的心,他说他始终燃烧着创业的血液去奋斗,也作出了辉煌的成绩。所以,人

生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条。[14:27]

∙ [主持人]:除了您刚才说的在国家一些单位和部委这个方向,还有一些外企、国企和企业

方向,咱们学校还有没有出现一些新的就业方向发展呢?[14:26]

∙ [王力非]:另外国企,国企原来招外语加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不是很多,但是近年来出现了

一个新的趋势,因为中国企业现在要走出去,所以很多企业都希望招这种外向型的人才,像去年中海油就录取了我们好几个同学,一次性,一旦知道了这个消息,立刻派人力资源总监来到学校,然后进行了一个专场的招聘,谈完了以后,当场就拍板了,录取了五个。今年人力资源的老总说今年我把整个招聘,就专门设在英语学院,我特别希望有这样的学生能加入我们中海油在海外的公司。英语过关,商务又懂,我们就希望要这样的。一届我们一共招160个同学,基本上全国一分,海内外一分,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就业压

力。这一点,我作为院长还是比较欣慰的。[14:26]

∙ [王力非]:我们同学的就业,实际上这些年来,就业的领域也比较广泛,并不是一般人

或者社会上认为的英语专业,可能在英语的领域就业,其实我们的同学就业非常广,有去部委的,像外交部、中联部、商务部,也有去跨国公司的。跨国公司,实际上英语是

他的一个必备,要进行涉外的工作,很多岗位也用他的专业知识,所以这个也是一个优

势。[14:26]

∙ [王力非]:他们把学生招进去以后,经过岗位的培训,上岗以后,他们从岗位的考察看这

些同学的综合素质能力,是他们满意的,所以这种情况下,他就设了这么高的一个门槛,当然这种门槛也不一定完全正确。但是,它是这样设的。这样给我们的同学有了很好的

优先就业的待遇,这对同学也是一个很好的鼓舞。[14:25]

∙ [主持人]:您感觉他们为什么在用人上会有这样的选择变化?[14:25] [王力非]:一直保持到现在。一,对外经贸大学的品牌效应是有一定作用的。多年来,因

为人才培养一直比较适合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很多用人单位都比较认可对外经贸大学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像一些大的用人单位,比如建设银行等,设了一个很高的门槛,只录取八个大学的用人,其他大学都不要,清华、北大,反正我们是属于八校之一。[14:25] ∙ [王力非]:所以,我觉得我们同学们一是要有信心,天生我材必有用,第二,也应该着

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看看自己短板是什么。比如我外语很强了,我能不能抓紧补一补专业方面的知识,这样求职的时候,让人感觉你是有两方面都有能力的一个人才。你专业知识学得比较多了,能不能把外语再强化和提高,这样使得能够自己到工作单位的时候,可以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这是我的一个看法。 主持人:听您这样一分析,感觉咱们英语专业的同学,其实现在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在找工作的时候又加了一些门槛,如果能力够,过了这个门槛,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但是这个门槛卡掉了,大部分的同学都在外面了。我们学校历年毕业的指数能达到98%,这已经是相当高了,

一直保持到现在吗?我们是怎样做的呢?[14:21]

∙ [王力非]:今年就业的话,实际上如果一些院校,如果培养的人才还是按照过去英语专业

单一的这种人才培养的模式出来的同学,可能就业会有一定的压力。如果学校转型升级、发展了,改革了,采取复合型人才培养,可能就面临了新一轮的机遇,危机和机遇是并

存的,我们应该这么看这个问题。[14:20]

∙ [主持人]:感觉这对英语专业的同学又提升了很高的要求,往常我们无论是在对外经贸大

学还是其他现在开设英语专业大学,普普通通学一门外语,把它当做一种工具,现在仅仅会英语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其他的更专业的一些基础背景,而且还是在英语范畴之下。

这对于我们现在就业的学生来说,是否会产生很大的压力,比如金融?[14:19]

∙ [王力非]:但是同声传译的质量,除了外交部有几个重点的部门,国家是保障以外,但是

大量的企业、用人单位得不到一流的同声传译人才,这是一个缺口。第二,英语过关,精通英语,英语很棒,同时懂法律,我们叫能跨国诉讼的这种人才。还有就是跨国经营管理,因为中国企业现在走出去,在国外,现在实际上除了有专业背景知识,外语进行沟通这样的能力,如果专业人员这方面很强的话,实际上是很有竞争力的。还有就是跨国贸易,还有跨国谈判,这方面的人才实际上是紧缺的。有些央企都提出来,有这类人才,有多少,我们都愿意收。但是我们往往看,懂英语的人,专业不行,懂专业的人,英语又达不到我们理想的状态。所以,人才培养实际上呈现了一种脱节,或者说不能高

度融合这么一种状态,这可能是我们下一步要着力改革的。[14:18]

∙ [王力非]:经过六七年的发展,现在全国两百多所高校开办了商务英语专业,整个英语专

业大概有一千多所,所以,英语专业每年毕业的学生还是很多的,都面临着就业的压力。从商务英语专业同学就业来看,我们面变得很宽了,就业的压力不算很大,因为我们既可以从事英语的相关的工作,也可以从事商务相关的工作,实际上给学生的就业就拓宽了他的就业面和领域。国家现在实际上对英语的人才还是非常需求的,主要的原因就是大家都会,但是,我们高水平的,还有就是在关键岗位的,这种拔尖的英语人才比较少,据上海包括教育部,还有商务部对毕业生一些情况的预报,实际上国家紧缺几类人才,一个就是高质量的同声传译人才,这是一类紧缺的,现在国际赛事、国际会议、大型的

会展、商务洽谈都需要很好的同声传译。[14:17]

∙ [王力非]:面对这个,实际上很多同学们报考英语专业的同时,内心也非常担忧,将来的

就业怎么样,这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又来了,同学们更加担心这个就业前景如何。我们学校采取了一些措施,第一,在2006年的时候我们看到英语专业所潜伏的危机,我们率

先做了改革,2006年底,由外经贸大学向教育部率先申请首家开办了商务英语专业,就把英语专业已经转化成了英语加商务复合的专业,更细化,而且,教育部当时为了试点,

我们就是全国开办了第一家是我们。[14:16]

∙ [王力非]:根据教育部今年6月份发布的信息,英语专业在全国的30个省市自治区有26

个已经作为就业难的专业,实际上是上了黑名单了,属于红牌专业,有警示作用。这个英语专业实际上应该已经到了一个亟待转型、提升、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期了。如果不改革,不进行新的内涵的建设,这个英语专业可能慢慢就会成为社会上不再需要的专业而

消亡。[14:16]

∙ [王力非]:英语专业从改革开放之前建立,到现在也走过了几十年的历史,早期时候,

就业非常好,因为大家都不会英语。会一点英语,就特别抢手,所以那时候就业皇帝女儿不愁嫁,改革开放30年以后,英语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大家都能够使用的工具了,

所以,这种优势正在失去。对同学们的就业已经产生了很大的挑战。[14:15]

∙ [主持人]:所以自己的综合实力确实得到了非常强有力的提升。我们刚才聊了很长时间关

于学校的课程设置、师资配伍,包括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的体现,今天重点聊一聊英语专业在就业这方面现在学生面对的困惑。现在国家对于英语专业学生的需求量大吗?

[14:14]

∙ [王力非]:一百多个社团每天在活动,所以学生很忙。[14:14] [主持人]:自我推销能力特别好。能感觉在外经贸学习的孩子们生活非常愉悦,很充实、

很扎实。[14:14]

∙ [王力非]:我记得很清楚,有些同学,来的时候特别害羞,特别一些女生,声音也很小,

很柔弱,爸爸妈妈的乖乖女,可是经过这几年的锻炼以后,变得非常大胆、自信,我们老师有一套训练的方法,这和公司培训企业员工的那一种商务沟通的方法在运用,同学戏称为经贸大学是CPU ,为什么叫CPU 呢?就是做演讲做的发疯的一个大学,不断地大演讲、小演讲、大主讲、小主讲,年级讲,学校讲,又出去比赛,这个对同学有很好的锻炼,另外课堂外组织了很多活动,比如外语文化节、商务英语谈判大赛,校园音乐英

语歌手选拔比赛,各种各样的比赛,让学生有机会锻炼,通过这几年以后,发现很多学

生在就业的时候,自我营销的能力特别强。[14:11]

∙ [王力非]:在课堂上,在学生管理上,我们都对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机会,比如上课,不

是只是老师讲,我们同学们有很多很多机会做项目,来展示,使得同学不断地有机会能够在人前得到演讲才能的锻炼、动手能力的展示,所以,他的自信心不断地提升。[14:10] ∙ [王力非]:学校一直非常强调,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外经贸人才或者商务英语的人才,必须

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比较高的情商,你才能开展工作,沟通要好,要善于沟通,会沟通。这方面实际上学校做了很多,课堂内、课堂外,我们叫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是联动

的。[14:10]

∙ [主持人]:实用性非常好。这么强大的师资队伍下面培养的学生肯定是综合能力复合型人

才。现在提到综合型的学生能力更多关注,尤其近年来咱们大学很多学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专业性能非常好,学习成绩非常好,但是在心理建设方面,或者其他的能力方

面出现了很多短板,我们学校在综合实力这方面是怎样培养学生的?[14:09]

∙ 这些年来,我们着力打造师资,师资主要是通过,一,建设国家级的商务英语的教学团

队,这个我们在2008年的时候被教育部首批批准为商务英语国家级师资团队,这个教学团队应该说实力比较强,我们下面有四个分团队,一个是语言技能,就把外语技能特别好的老师,听说读写一流的,放到这个团队来教同学的外语基本功,另外,我们成立了第二个团队,就是商务专业的团队,里面有从海内外培养和招聘的经济、管理、法律、金融、会计这样背景的师资,同时,他们英语又非常好,就用英语能够开设专业类课程,这是我们第二个团队。第三个团队,我们培养了一个跨文化交流的团队,实际上这个团队这些老师教学生怎么样商务礼仪、商务谈判、商务沟通、企业文化、企业伦理,像这一类,和跨文化商务沟通有关的课程,也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团队。这个团队的力量目前在全国也是非常领先的。还有一个就是大学生的培养,我们厚基础、宽口径,所以第四个团队是人文素养的团队,给他们开设了很多诗歌、戏剧、散文、小说、历史这样的课程,人文社科的课程,国际政治、国际关系,这样能够丰富他的整个专业的支撑面和学

术视野。这样的培养,我们感觉,基础要扎实,眼界要宽,动手能力强,四个团队的师资在学生身上复合,最后打造出来的学生,我们觉得还是在市场上非常有竞争力的。

[14:08]

∙ [王力非]:师资的培养一直是我们学校和学院重中之重,因为一个大学如果没有一流的教

师,这个大学的质量肯定得不到保证,所以,60多年来,我们师资队伍建设一直也是非常有特色,像很多重要的师资,一些知名的专家,原来在学校曾经工作过,蜚声海内外的一些专家,像编写中国第一部英汉翻译教程的专家张培基教授就是我们学院的。

[14:06]

∙ [主持人]:提到一个学校的实力,可能一般先探讨的是师资队伍的问题,我们学校在师资

这方面有哪些特别强的优势吗?[14:06]

∙ [王力非]:这样一个复合。60多年来一直坚持这样培养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实际上

也为英语专业下一步的改革提供了很有效的尝试和模式。[14:06]

∙ [主持人]:在英语大范围下还要分很多细的专业。[14:05] [王力非]:我们秉承学以致用这个理念,第二就是学校特别强调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模式,

就是按照我们大学的发展战略,国际化是我们的立校之本、强校之路、特色之源,所以,60多年来一直强调国际化,就是给学生有国际视野、中国视角的培养。第二,就是强调复合型,除了学英语这个专业技能以外,每个同学我们都要求一定得有专业方向,通过学习经济、管理、法律、金融,这样外语加专业的培养,使得我们的人才不是一个单一

的人才。[14:05]

∙ [主持人]:感觉我们国家现在在全球的位置也是日渐增长,我们在英语这方面的很多交流

都是通过英语,我们学院应该说为国家的进步也提升了很大的自己的贡献。我们学校自

身的特点在哪里呢?[14:04]

∙ [王力非]:学校实际上有一个良好的传统,从我们培养的人才来说,说起来我们培养的毕

业生,我作为一个院长还是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的。比如说,前外交部副部长杨福昌就是我们的毕业生,前商务部副部长佟志广,还有驻美前大使周文重,还有军队的国防部

外事办主任詹懋海将军,以及现在联合国的同传高翻唐伟华,英国女王的首席翻译林超伦,这都是我们学院英语专业的毕业生。这些年来,实际上我们感觉,人才的培养模式和方向是正确的,所以,60多年来培养了大批国家和经济社会有用的专业人才。[14:04] ∙ [主持人]:咱们英语专业现在有60多年的历史了,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在我们国家,尤

其在对外的口上,无论是外交部,还是一些国家的外事办,还是其他的对外活动上,站在一线的同学基本上都是咱们学校英语专业出身的吧,咱们学校是怎么做到这个地位能

保持到这么好的位置呢?[14:03]

∙ [王力非]:我们这个大学建立于1951年,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的英语专业也是建立于

学校的成立之初,已经走过了60多年的历史。这60年来,一路发展壮大,现在成为全国一个知名的院系和专业,英语专业,我们下面设了三个专业,一个是商务英语专业,一个是翻译专业,还有一个是财经新闻专业。这三个专业的同学,他们培养的特点是注重语言基本功,就是我们的英语技能。第二,要有专业的知识和方向。实际上,我们这

个人才培养是一种国际化和复合型的培养模式。[14:02]

∙ [主持人]:外经贸大学英语专业应该是咱们全国来说数一数二的专业,先给我们介绍一下

咱们学校现在的情况


相关文章

  • 文科生就业
  • 社会学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较全面社会学理论知识.较熟练的社会调查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中国社会思想史.国外社会学理论.社会统计学.社区概论.社会心理学.社会工作概论.经济社会学.发展社会学.城市社 ...查看


  • 复旦大学金融硕士考试科目
  • 凯程金融硕士保录班,清华北大人大中财贸大复旦上交上财的黄埔军校 复旦大学金融硕士考试科目 复旦大学金融硕士考试科目 金融硕士 综合 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或英语二数学三统考或经济类联考综合金融学 金融学硕士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数学三统考经济学 金 ...查看


  • 经管类考研经验交流
  • 研究生入学考试基本情况介绍(含考试科目.院校选择及经验交流) 1. 研究生考试一共分为几类? 三类,分别是学术型研究生即学硕.专业型研究生即专硕.在职研究生.应届生适合报考前两类,即学硕和专硕.二者都是主要针对应届生的全日制研究生,后者在职 ...查看


  • 金融专硕考试科目
  • 金融专硕考试科目 金融硕士综合431 思想政治理论 英语一或英语二数学三(统考)或经济类联考综合金融学 金融学硕士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数学三(统考)经济学 金融硕士与金融学区别 ★培养方式不同区别培养模式不同 金融学硕士 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 ...查看


  • 英语专业研究生11大研究方向及就业解析
  • 1. 英语专业研究生11大研究方向及就业解析(转) 与其他不少考研热门专业一样,英语专业研究生招生的研究方向设置非常细,不同学校的方向设置类别不一,名称也各异. 比如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下设有语言方向.文学方向.教学法方向.翻译学 ...查看


  • 十大考研专业:专硕与学硕对比分析
  • 十大考研专业专硕与学硕对比分析 许多2018考研的学生对于到底选择专硕与学硕纠结无比,文都网校考研频道为大家整理了十大考研专业的学硕与专硕的对比,以便各位研友的选择. 类别:公共管理[1204] 专业:公共管理硕士-MPA [1252] 专 ...查看


  • 外经贸金融专硕与金融学区别
  • 凯程金融专硕保录班,清华北大人大中财贸大复旦上交上财的黄埔军校 外经贸金融专硕与金融学区别★培养方式不同 区别金融学硕士 培养 模式 不同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金融专硕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培养充分了解金融理论与实务,系统掌握投融资管理技能.金融 ...查看


  • 哪些证书必有用
  • 哪些证书必有,哪些证书必考,哪些证书需要结合自身情况获取? 如何看待证书.能力水平.机遇在就业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作为一名大学生,面对走上社会的就业压力,应该拥有哪些证书更具竞争力?这是每一位大学生在校期间经常考虑的问题.面对各种培训与证书 ...查看


  • 会计专业以及英语专业的就业方向
  • 会计专业以后的就业方向主要有: 1.财务工作.包括会计.出纳等.工作比较稳定,相对清闲,但是工资未必会很高.而且从事具体财务工作的人,更多的是看经验,刚入职待遇不会太好,随着经验的积累会越来越吃香 2.审计.很多财务制度健全的单位都有自己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