屹立于课改潮头
——枝江一中“423”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王明华
高中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是师生教与学方式的改革。在课程改革洪流中,枝江一中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前沿主阵地,在课堂教学改革的旅程中求证标准、求证价值、求证尊严,从关注课程到关注课堂,从“教”的方式传承到“学”的方式转变,从课堂流程再造到课堂文化构建,原创了“423”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成为我校现行教育教学的主流文化,有力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式发展,而且坚定了我们将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到底的信心与决心!
一、艰辛曲折改革路
枝江一中历来重视课堂教学改革,曾提出“教学内容精而少、教学方法活而巧、教学效果实而好”的课堂教学指导原则,根据学科特点,总结提练一些具有校本和科本特征的教学模式。进入新课改以来,学校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积极探索与实践。
1、三案导学,开始研究。2006年秋季开始,我们集中探讨了“三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对学案的功能、学案的编写与应用、学案与教案的关系有了一个较明晰的认识,初步形成了学案、教案与练案三案合一的编制与应用模式。
2、限制讲授,深入研究。2007年秋季,我们又总结提炼出了“211三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即在“211”时间分配的指导下,师生按“三案”互动教与学,使主导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促进教与学过程的最优化,通过限制老师的讲来突出学生的学。半年后,我们发现学生的预习很难落实,便将课堂时间由40分钟改回至45分钟,提出了“2115三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通过5分钟的预习时间设置来落实学生的预习环节。
3、大师引导,深化研究。2009年5月,中央教科所教授韩立福来校指导,我们结合前两年的研究,与韩教授所研究的“先学后导——问题评价”课堂教学模式成功对接,创造性地总结提炼出了“423”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让我们突破了三大思维定势:座位模式可以改变,改变可以搭建小组合作学习的平台;课型可以变化,变化(问题发现课、问题生成课、问题解决课、综合解决课)可以让学生的预习、交流与合作有了时间和空间的保证;学生学习内驱力可以用学习愿景来促进,问题为主线、评价为手段、任务驱动为途径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学习动力的生成。
二、简约而不简单的“423”
“423”是枝江一中课堂模式的高度概括,说其简约是因为它只是三个数字的组合;说其不简单是因为它是“草根”研究的结晶,是高效健康课堂组织形式的具体体现。
“423”既指课堂的组织形式,同时又包括课堂教学的流程。它的基本内涵是:新知预习分“四步”,课堂推进设“两环”,教学全程分三段(或教学全程用三案)。
新知预习分“四步”:即一看二读三填四练,一看,走进文本;二读,精读教辅;三填,填写学案;四练,基础演练。这一流程的最大特点是“变课外预习为课内预习”,让学生通过预习提高学习的起点——让50%的学生通过自学掌握50%的问题,然后通过合作交流,让70%的学生掌握70%的问题,建构起初步的基础知识结构。
课堂推进设“两环”:第一环是展示交流、方法提炼,实施问题生成;第二环是拓展提高、能力升华,实施问题解决。这一流程的核心是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基本方式,“变个体学习为主为个体、小组学习并重”。在学生“自学”(课内预习)的前提下,首先进行“对学”与“助学”(组内交流),解决问题、生成问题,然后进行“群学”(组间交流)与“导学”(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取长补短,提炼方法。
教学全程分“三段”:第一学习时间段为新知预习,实施问题发现;第二学习时间段为“两环”中的第一环;第三学习时间段为“两环”中的第二环。这一做法实现了“变用节次划分学习内容为用内容划分学习时间”,体现了单元式教学法核心要义。
教学全程用“三案”:学案、练案、教案三案形分神聚,互为补充,形成一个整体,变“教案教学”为教案、学案共举、练案辅助的“三案教学”,丰富了教学载体,使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法转变到研究学法,促使教师角色由演员变成导演。
由此可以看出,“423”课堂的灵魂在于:摆正教与学的位置,还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还学生学习主人地位,赋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重建课堂教学流程与文化,师生共同打造高效课堂,在和谐民主的教学关系中享受“教”与“学”的乐趣,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三、理念引领课堂常态化
“教学有模、但不唯模、贵在创模。”这种理念往往引领我们找到模式发展的新方向。2009年以来,我们坚持“不断创新、稳步推进”,努力实现了“423”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常态化。
1、以“三个结合”为策略,确保正确研究方向。“423”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是行动策略研究与理论研究有机结合的产物,是在建构主义、有效教学、健康课堂等理论指导下,研究中不断完善、完善中发现问题、问题解决中创新发展的
结晶;是继承与突破的产物,从先教后学、以教定学走向从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也是自身改良发展与专家引领相结合的产物,是学案教学范式下更贴近我校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
2、以“三个过程”为途径,逐步常态化实施。“423”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推行经历了三个过程,一是样本备课组、样本班试点,样本先行,示范引领;二是一、二年级推行,新课教学全面实施;三是三年级推行,复习课全面实施。以样本备课组为中心重点做好学案、练案编写和学案高效应用于课堂教学问题研究,逐步实现模式学科化、课型化、年段化突破。以样本班级为核心重点抓好班级文化建设、小组合作学习机制构建、学习过程评价等问题研究,逐步探索小组合作学习到小组合作管理的新机制。
3、以“三类培训”为抓手,促成教师理念更新。从培训对象上看,有全体教师学科教学培训、班主任班级管理培训、学生培训(班主任培训小组长,科任教师培训学科长);从培训方式上看,有理论培训与实战培训;从培训效果检验上看,有模式理论测试与达标课验收。
4、以“三项活动”为支撑,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一是教学评价支撑。制定了《基于观察的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多维度(教学行为、学习行为、课堂训练、时间分配等纬度,六十多个观察点)课堂观察评课,矫正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二是校本教研支撑。建立基于校本研究和解决模式推进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校本研究制度,在征集典型、突出、瓶颈问题基础上,变问题为课题,以课题组为单位攻关,校本教研成为促进集体和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常规性活动。三是各类竞赛支撑。我校每年坚持组织好课堂教学研究月活动、“423”达标课活动、“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大赛活动、年会论文评比和模式论坛活动,以赛促教,以赛代评,以评促教,以研促教,物化成果,积累成果。
“423”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推行实现了以下六个方面的转移: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移,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讲、听为主向说、做为主的转移,追求教学效率最大化;先讲后练向先学后导的转移,以学限讲;无组织的课外预习向有交流的课内预习的转移,明确了不读不导、不做不导、不议不导的基本策略;单纯知识传授向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并举的转移,注重能力培养;无差异教学向因材施教的转移,关注人人发展。
2009年,我省进入新课程改革,枝江一中加快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六年来,一中人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不断进取、开拓创新、不惧艰辛、不辱使命,续写了高考成绩六年持续增长的辉煌成绩。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应届纯文、纯理科一本重点上线人数,2009年199人,2010年207人,2011年211人,2012年263人,2013年318人,2014年332人。
中国梦,教育梦,课改梦!我校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实现了学校办学品牌的内涵式可持续发展。课堂教学改革永无止息,让我们仰望天空,去追求高效课堂教学背后的价值!
屹立于课改潮头
——枝江一中“423”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王明华
高中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是师生教与学方式的改革。在课程改革洪流中,枝江一中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前沿主阵地,在课堂教学改革的旅程中求证标准、求证价值、求证尊严,从关注课程到关注课堂,从“教”的方式传承到“学”的方式转变,从课堂流程再造到课堂文化构建,原创了“423”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成为我校现行教育教学的主流文化,有力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式发展,而且坚定了我们将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到底的信心与决心!
一、艰辛曲折改革路
枝江一中历来重视课堂教学改革,曾提出“教学内容精而少、教学方法活而巧、教学效果实而好”的课堂教学指导原则,根据学科特点,总结提练一些具有校本和科本特征的教学模式。进入新课改以来,学校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积极探索与实践。
1、三案导学,开始研究。2006年秋季开始,我们集中探讨了“三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对学案的功能、学案的编写与应用、学案与教案的关系有了一个较明晰的认识,初步形成了学案、教案与练案三案合一的编制与应用模式。
2、限制讲授,深入研究。2007年秋季,我们又总结提炼出了“211三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即在“211”时间分配的指导下,师生按“三案”互动教与学,使主导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促进教与学过程的最优化,通过限制老师的讲来突出学生的学。半年后,我们发现学生的预习很难落实,便将课堂时间由40分钟改回至45分钟,提出了“2115三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通过5分钟的预习时间设置来落实学生的预习环节。
3、大师引导,深化研究。2009年5月,中央教科所教授韩立福来校指导,我们结合前两年的研究,与韩教授所研究的“先学后导——问题评价”课堂教学模式成功对接,创造性地总结提炼出了“423”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让我们突破了三大思维定势:座位模式可以改变,改变可以搭建小组合作学习的平台;课型可以变化,变化(问题发现课、问题生成课、问题解决课、综合解决课)可以让学生的预习、交流与合作有了时间和空间的保证;学生学习内驱力可以用学习愿景来促进,问题为主线、评价为手段、任务驱动为途径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学习动力的生成。
二、简约而不简单的“423”
“423”是枝江一中课堂模式的高度概括,说其简约是因为它只是三个数字的组合;说其不简单是因为它是“草根”研究的结晶,是高效健康课堂组织形式的具体体现。
“423”既指课堂的组织形式,同时又包括课堂教学的流程。它的基本内涵是:新知预习分“四步”,课堂推进设“两环”,教学全程分三段(或教学全程用三案)。
新知预习分“四步”:即一看二读三填四练,一看,走进文本;二读,精读教辅;三填,填写学案;四练,基础演练。这一流程的最大特点是“变课外预习为课内预习”,让学生通过预习提高学习的起点——让50%的学生通过自学掌握50%的问题,然后通过合作交流,让70%的学生掌握70%的问题,建构起初步的基础知识结构。
课堂推进设“两环”:第一环是展示交流、方法提炼,实施问题生成;第二环是拓展提高、能力升华,实施问题解决。这一流程的核心是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基本方式,“变个体学习为主为个体、小组学习并重”。在学生“自学”(课内预习)的前提下,首先进行“对学”与“助学”(组内交流),解决问题、生成问题,然后进行“群学”(组间交流)与“导学”(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取长补短,提炼方法。
教学全程分“三段”:第一学习时间段为新知预习,实施问题发现;第二学习时间段为“两环”中的第一环;第三学习时间段为“两环”中的第二环。这一做法实现了“变用节次划分学习内容为用内容划分学习时间”,体现了单元式教学法核心要义。
教学全程用“三案”:学案、练案、教案三案形分神聚,互为补充,形成一个整体,变“教案教学”为教案、学案共举、练案辅助的“三案教学”,丰富了教学载体,使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法转变到研究学法,促使教师角色由演员变成导演。
由此可以看出,“423”课堂的灵魂在于:摆正教与学的位置,还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还学生学习主人地位,赋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重建课堂教学流程与文化,师生共同打造高效课堂,在和谐民主的教学关系中享受“教”与“学”的乐趣,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三、理念引领课堂常态化
“教学有模、但不唯模、贵在创模。”这种理念往往引领我们找到模式发展的新方向。2009年以来,我们坚持“不断创新、稳步推进”,努力实现了“423”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常态化。
1、以“三个结合”为策略,确保正确研究方向。“423”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是行动策略研究与理论研究有机结合的产物,是在建构主义、有效教学、健康课堂等理论指导下,研究中不断完善、完善中发现问题、问题解决中创新发展的
结晶;是继承与突破的产物,从先教后学、以教定学走向从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也是自身改良发展与专家引领相结合的产物,是学案教学范式下更贴近我校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
2、以“三个过程”为途径,逐步常态化实施。“423”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推行经历了三个过程,一是样本备课组、样本班试点,样本先行,示范引领;二是一、二年级推行,新课教学全面实施;三是三年级推行,复习课全面实施。以样本备课组为中心重点做好学案、练案编写和学案高效应用于课堂教学问题研究,逐步实现模式学科化、课型化、年段化突破。以样本班级为核心重点抓好班级文化建设、小组合作学习机制构建、学习过程评价等问题研究,逐步探索小组合作学习到小组合作管理的新机制。
3、以“三类培训”为抓手,促成教师理念更新。从培训对象上看,有全体教师学科教学培训、班主任班级管理培训、学生培训(班主任培训小组长,科任教师培训学科长);从培训方式上看,有理论培训与实战培训;从培训效果检验上看,有模式理论测试与达标课验收。
4、以“三项活动”为支撑,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一是教学评价支撑。制定了《基于观察的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多维度(教学行为、学习行为、课堂训练、时间分配等纬度,六十多个观察点)课堂观察评课,矫正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二是校本教研支撑。建立基于校本研究和解决模式推进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校本研究制度,在征集典型、突出、瓶颈问题基础上,变问题为课题,以课题组为单位攻关,校本教研成为促进集体和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常规性活动。三是各类竞赛支撑。我校每年坚持组织好课堂教学研究月活动、“423”达标课活动、“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大赛活动、年会论文评比和模式论坛活动,以赛促教,以赛代评,以评促教,以研促教,物化成果,积累成果。
“423”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推行实现了以下六个方面的转移: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移,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讲、听为主向说、做为主的转移,追求教学效率最大化;先讲后练向先学后导的转移,以学限讲;无组织的课外预习向有交流的课内预习的转移,明确了不读不导、不做不导、不议不导的基本策略;单纯知识传授向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并举的转移,注重能力培养;无差异教学向因材施教的转移,关注人人发展。
2009年,我省进入新课程改革,枝江一中加快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六年来,一中人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不断进取、开拓创新、不惧艰辛、不辱使命,续写了高考成绩六年持续增长的辉煌成绩。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应届纯文、纯理科一本重点上线人数,2009年199人,2010年207人,2011年211人,2012年263人,2013年318人,2014年332人。
中国梦,教育梦,课改梦!我校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实现了学校办学品牌的内涵式可持续发展。课堂教学改革永无止息,让我们仰望天空,去追求高效课堂教学背后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