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收集积累课程资源的有心人

做一个收积累课程资源的有心人

教育者首先要明确教育资源对教育效果的重要性,才能不遗余力地去收集和积累课程资源。一名教育工作者每节课所追求的就是实际教育成果的最大化。而离开教学课程资源的支持,课本内容不是被机械地或部分地转移到学习者的记忆中,成为一潭死水,就是课本内容还停留在课本上,没能有效地进入学习者的头脑中,似有若无。不能有效地起到教育者的主导、引导作用,学习者也没能潜移默化地转化为自己的素质和能力。要彻底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堂,高效落实三维目标。我们必须劳心、劳力、用功,多观察、多获取、多整理,努力去收集和积累课程资源,做一个有着强大资源库支持的现代教师!

我们面对的是二十一世纪的学生,他们有着比我们这代人更广的视野,更多的生活经验!而我们初中课程内容所涉及的学科范围之大,时空跨度之宽,应用领域之广,学术、科学研究成果之新,必然要求我们及时地审慎收集、整理、加工、转化、应用课程资源,注入课程实施,增强课堂效果。要想让我们的课堂更有实效,常教常新,我们必须功在平时,重视厚积,将多手资料整合为我所用,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教学蓄势薄发。

我是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二十多年的平时教学工作中,我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收集和积累教学资源。借此平台,与大家交流,共同进步!

(1)以本班、本校、本地学生优秀作文作为教学资源。现在的一些中考满分作文(现代文)的材料背景及写作水平与本班大部分学生还有些距离,学生的兴趣不大。我就在本校、本班学生作文中精选优秀的篇目,在教师精心指导下修改,使之具备一定的水平,然后作为学生写作的例文。发表在我编辑的校园作文报《花蕾》上,或张贴在本班墙报上。这种例文学生比较感兴趣。本校学生作文所表现和表达的事和物很贴近他们的生活,使他们觉得有亲切感。这样,学生优秀作文也就自然成为了一种课程资源。

(2)学生也是一种课程资源。学生表演的课本剧更是一种很好的资源。一个班有很多学生,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尽相同,他们的生活经验、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也多种多样,有时他们的奇思妙想会超出老师的预设。这时作为教师就要努力将学生所掌握的信息转化为课堂教学的现实资源。比如我在教授契柯夫的《变色龙》一课时,这篇小说构思精巧、情节曲折对人物的刻画惟妙惟肖,耐人寻味。小说并不深奥,学生在阅读上没有什么障碍,但要他们理解小说的主题就不是很容易了。于是我给同学留了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由搭配小组,分角色,自制道具、服装来表演警官奥楚蔑洛夫,白毛小猎狗,赫留金,巡警叶尔德林,人群里的人,将军家的厨师等对话的场景,同学们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展示。有的把小狗咬人和狂犬病联系在一起,有的把警官奥楚蔑洛夫的语言、神态、动作表演得入木三分,把警官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有的还加入一些席加洛夫将军与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对话„有了同学的表演作基础,再来讨论文章的主题、写作特色就顺畅多了,给人水到渠成之感。

(3)上网查找资料,利用现代化的电子媒介,比如网络、电视、电影等。在这些媒体中蕴藏着丰富的课程资源,网络的便利大大加快了信息的传递。无论是能给学生直观形象的图片、图像,还是给学生抽象思考的音乐,无论是对于古代文言文的内容的考证,还是现代文字里行间流露的审美,恰当地运用它们都能给课堂增色不少。要充分利用这些现代化手段为课程资源的收集服务,鼓励和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这些资源,使他们的学习方式更加丰富多彩。。如我在教授《爸

爸的花儿落了》这一课时,在和学生探讨完文中小英子和爸爸的人物形象后,加入了电影《城南旧事》的相关片段。这个片段浓重的渲染了气氛,将学生带入了情境之中,加深了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有的学生偷偷留下了眼泪。又比如在和学生谈论完《音乐巨人贝多芬》中贝多芬的人物形象后,让学生聆听《命运交响曲》,能使他们从音乐中感受到贝多芬不屈的命运,扼住命运的咽喉,从而联系到自身,学会勇敢面对生活,有效地落实了三维目标。在教学《苏州园林》时,我搜集了大量拙政园、留园等苏州园林的风景图片和录像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苏州园林的美丽景色,感受古建筑的魅力。我还组织学生在网上观看与课文有关的相关电视、影片。这样不仅加大了课堂的有效信息量,同时由于课堂形式的丰富多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也有了明显提高,但是,网络资源来源于不同的地区、城市,与我们的教材不一定相符,因此,所获取的资源必须经过精心的修改,才能为我所用呀。

(4)从生活中收集。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处处有语文。大街门上的各具特色的对联吸引着行人的目光,乍一看似乎异常平凡,但短短的几个字却让不少人绞尽脑汁,表现了创作者的智慧,既新颖又形象地展现了时代的特色。电视上短小精悍的广告词也往往具有深刻含义。一句“只溶在口不溶在手”体现了巧克力的特性,这个“成功之路从头开始”也形象表达了洗发水的功劳。“家喻户晓的生活不能没有联想”也一语双关生动地写出了联想电脑的地位。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收集和积累语文资源对学习语文有令人难以想象的作用。学习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每周我布置学生关注生活中感受到的点滴,写生活感言的随笔,阶段性地在班级中组织找错别字,规范用语,设计小报等综合性活动,让学生从生活中提高对语言学习的敏感力。培养在生活中生成语文的能力,生活就是语文学习教育的源头活水。我在实际生活中也收集了一些与语文教学有关的一些图片、文字。如教授《沁园春·雪》时,为了培养他们的爱家、爱国意识,我把平时收集的烟盒纸、广告纸,邮票(上面是关于我国小兴安岭、西沙群岛,黄山的图和情况介绍)和万里长城图片等,课前把它发给学生,每组一张,学生手里拿着小小的、来自生活中的卡片,认真的闱读着,高兴地看着。从他们表情我明白,我的目的达到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

(5)教材即我们的语文课本。打开《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首先印入眼帘的就是多彩的插图,胡适的字,冰心民国时的照片,安徒生给大家讲故事的照片等等,这些都能给学生浓郁的历史感。教材内容的编排时时把文章的美放在第一位,兼顾其他。有些选文是各个时期名家的散文,有些选文是文学史上的不朽之作,而且篇幅不大短小精悍。如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讲的是英国人早期南极探险不幸遇难的故事,读来让人顿生悲怆同情之心,但是又对遇难者产生由衷的敬意,而那种强悍的民族性格和至上的民族荣誉感都是我们传统的民族文学里所缺乏的。若能够合理、正确、恰当地运用教材的资源,相信课堂的效率肯定会增色不少。

(6)多阅读有关课程资源的书报、文献资料,也是收集课程资源的一种重要途径。查阅文献资源可围绕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将与课程有关的资料收集起来,拓宽教材的知识面,使教材更加充实和鲜活。根据教与学的需要和自己的兴趣、爱好,分专题、有针对性收集相关文献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我常年订阅《语文报》、《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等,学校有《山西教育》,人民日报等,我从书报,杂志上及时获取有用信息,剪辑编订成册,从观看电视、收听新闻、参加研讨会上,记录课程有关资源,用时从笔记本提取。

(7)向同行学习、自制,充实资源。在教学中,经常会用到一些自制教具,如头饰、图形等,我与同事交流、合作,探究,向请教经验丰富的教师、专家请教。他们有自己的看法,对我的课程资源积累非常有帮助。我从各种渠道收集、积累课程资源,反复研究,制作了不少卡片、图表、专题,与老师们共享资源。并自制照片式学习卡片,知识点归纳表,方法小议,文言语法例释等用于学生学习。

(8)充分利用多媒体,积累网络资源。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借助网络我们可以领略到最靓丽、最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制作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有切身的体会,培养创造性思维。播放一些影视作品、声音、动画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以直观的效果,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有利于上升情感、态度、价值观。

(9)注重积累课程反思资源。不断地对课程进行跟踪反思,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找到不足之处,一定要在总结优点的同时,反思哪些可以做到更好。积累课程资源的重中之重应该就是教学反思。我一直注重课堂一课一得,反思一课多得。课堂没有最完美的,只有“高效课堂”。

(10)关于网上资源的积累,一般我都会在硬盘里建立专门的文件夹,存放从网上搜索来的各类资源,并且对这些资源分门别类整理,以便以后用的时候找起来更方便。我建立的文件夹中分别有以下一些小类别:“教案”、“课件”、“静态图片”、“动态图片”、“视频”、“音频”等。如果是我自制的教学资源,我也会用专门的文件夹保存好,以备后用。

(11)教师素质,一种最好的资源。身为教师,虽不可能所有课程都有自己的亲历,但这种源自自身的资源,对学生的影响应该更直接,也应该更深一些;而教师积累的资源越多,课堂也必越活跃。教师展示、运用教学资源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言传身教的实际课程资源。

(12)我在积累教学资源的过程中,也遇到不少的难题。由于新教材改进不少,提倡发散思维,语文答案不是唯一。如何取舍,专家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一线教师不是研究生、博士,难免知识面狭窄,教学中的资源整合在顾及与现实生活,学生特点,教材内容上的有机结合上,有时会显得捉襟见肘。

(13)在收集和积累教学资源过程中还遇到过一些问题。我主要的问题是因配套资源很少,导致收集资料的工程量大,而且即使能收集到资料,还需要很多时间进行整理和整合,才能适合课堂教学,有时很难对资料及时进行科学分类。有些资料当时看着印象很深刻,记录、保存下来后,因为不注意分类方法,最终的结果是平时悄悄地躺在本子、电脑上,用时手忙脚乱。

以上是我从收集到积累课程资源的一些做法,不足之处,请多指教。

做一个收积累课程资源的有心人

教育者首先要明确教育资源对教育效果的重要性,才能不遗余力地去收集和积累课程资源。一名教育工作者每节课所追求的就是实际教育成果的最大化。而离开教学课程资源的支持,课本内容不是被机械地或部分地转移到学习者的记忆中,成为一潭死水,就是课本内容还停留在课本上,没能有效地进入学习者的头脑中,似有若无。不能有效地起到教育者的主导、引导作用,学习者也没能潜移默化地转化为自己的素质和能力。要彻底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堂,高效落实三维目标。我们必须劳心、劳力、用功,多观察、多获取、多整理,努力去收集和积累课程资源,做一个有着强大资源库支持的现代教师!

我们面对的是二十一世纪的学生,他们有着比我们这代人更广的视野,更多的生活经验!而我们初中课程内容所涉及的学科范围之大,时空跨度之宽,应用领域之广,学术、科学研究成果之新,必然要求我们及时地审慎收集、整理、加工、转化、应用课程资源,注入课程实施,增强课堂效果。要想让我们的课堂更有实效,常教常新,我们必须功在平时,重视厚积,将多手资料整合为我所用,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教学蓄势薄发。

我是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二十多年的平时教学工作中,我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收集和积累教学资源。借此平台,与大家交流,共同进步!

(1)以本班、本校、本地学生优秀作文作为教学资源。现在的一些中考满分作文(现代文)的材料背景及写作水平与本班大部分学生还有些距离,学生的兴趣不大。我就在本校、本班学生作文中精选优秀的篇目,在教师精心指导下修改,使之具备一定的水平,然后作为学生写作的例文。发表在我编辑的校园作文报《花蕾》上,或张贴在本班墙报上。这种例文学生比较感兴趣。本校学生作文所表现和表达的事和物很贴近他们的生活,使他们觉得有亲切感。这样,学生优秀作文也就自然成为了一种课程资源。

(2)学生也是一种课程资源。学生表演的课本剧更是一种很好的资源。一个班有很多学生,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尽相同,他们的生活经验、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也多种多样,有时他们的奇思妙想会超出老师的预设。这时作为教师就要努力将学生所掌握的信息转化为课堂教学的现实资源。比如我在教授契柯夫的《变色龙》一课时,这篇小说构思精巧、情节曲折对人物的刻画惟妙惟肖,耐人寻味。小说并不深奥,学生在阅读上没有什么障碍,但要他们理解小说的主题就不是很容易了。于是我给同学留了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由搭配小组,分角色,自制道具、服装来表演警官奥楚蔑洛夫,白毛小猎狗,赫留金,巡警叶尔德林,人群里的人,将军家的厨师等对话的场景,同学们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展示。有的把小狗咬人和狂犬病联系在一起,有的把警官奥楚蔑洛夫的语言、神态、动作表演得入木三分,把警官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有的还加入一些席加洛夫将军与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对话„有了同学的表演作基础,再来讨论文章的主题、写作特色就顺畅多了,给人水到渠成之感。

(3)上网查找资料,利用现代化的电子媒介,比如网络、电视、电影等。在这些媒体中蕴藏着丰富的课程资源,网络的便利大大加快了信息的传递。无论是能给学生直观形象的图片、图像,还是给学生抽象思考的音乐,无论是对于古代文言文的内容的考证,还是现代文字里行间流露的审美,恰当地运用它们都能给课堂增色不少。要充分利用这些现代化手段为课程资源的收集服务,鼓励和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这些资源,使他们的学习方式更加丰富多彩。。如我在教授《爸

爸的花儿落了》这一课时,在和学生探讨完文中小英子和爸爸的人物形象后,加入了电影《城南旧事》的相关片段。这个片段浓重的渲染了气氛,将学生带入了情境之中,加深了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有的学生偷偷留下了眼泪。又比如在和学生谈论完《音乐巨人贝多芬》中贝多芬的人物形象后,让学生聆听《命运交响曲》,能使他们从音乐中感受到贝多芬不屈的命运,扼住命运的咽喉,从而联系到自身,学会勇敢面对生活,有效地落实了三维目标。在教学《苏州园林》时,我搜集了大量拙政园、留园等苏州园林的风景图片和录像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苏州园林的美丽景色,感受古建筑的魅力。我还组织学生在网上观看与课文有关的相关电视、影片。这样不仅加大了课堂的有效信息量,同时由于课堂形式的丰富多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也有了明显提高,但是,网络资源来源于不同的地区、城市,与我们的教材不一定相符,因此,所获取的资源必须经过精心的修改,才能为我所用呀。

(4)从生活中收集。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处处有语文。大街门上的各具特色的对联吸引着行人的目光,乍一看似乎异常平凡,但短短的几个字却让不少人绞尽脑汁,表现了创作者的智慧,既新颖又形象地展现了时代的特色。电视上短小精悍的广告词也往往具有深刻含义。一句“只溶在口不溶在手”体现了巧克力的特性,这个“成功之路从头开始”也形象表达了洗发水的功劳。“家喻户晓的生活不能没有联想”也一语双关生动地写出了联想电脑的地位。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收集和积累语文资源对学习语文有令人难以想象的作用。学习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每周我布置学生关注生活中感受到的点滴,写生活感言的随笔,阶段性地在班级中组织找错别字,规范用语,设计小报等综合性活动,让学生从生活中提高对语言学习的敏感力。培养在生活中生成语文的能力,生活就是语文学习教育的源头活水。我在实际生活中也收集了一些与语文教学有关的一些图片、文字。如教授《沁园春·雪》时,为了培养他们的爱家、爱国意识,我把平时收集的烟盒纸、广告纸,邮票(上面是关于我国小兴安岭、西沙群岛,黄山的图和情况介绍)和万里长城图片等,课前把它发给学生,每组一张,学生手里拿着小小的、来自生活中的卡片,认真的闱读着,高兴地看着。从他们表情我明白,我的目的达到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

(5)教材即我们的语文课本。打开《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首先印入眼帘的就是多彩的插图,胡适的字,冰心民国时的照片,安徒生给大家讲故事的照片等等,这些都能给学生浓郁的历史感。教材内容的编排时时把文章的美放在第一位,兼顾其他。有些选文是各个时期名家的散文,有些选文是文学史上的不朽之作,而且篇幅不大短小精悍。如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讲的是英国人早期南极探险不幸遇难的故事,读来让人顿生悲怆同情之心,但是又对遇难者产生由衷的敬意,而那种强悍的民族性格和至上的民族荣誉感都是我们传统的民族文学里所缺乏的。若能够合理、正确、恰当地运用教材的资源,相信课堂的效率肯定会增色不少。

(6)多阅读有关课程资源的书报、文献资料,也是收集课程资源的一种重要途径。查阅文献资源可围绕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将与课程有关的资料收集起来,拓宽教材的知识面,使教材更加充实和鲜活。根据教与学的需要和自己的兴趣、爱好,分专题、有针对性收集相关文献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我常年订阅《语文报》、《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等,学校有《山西教育》,人民日报等,我从书报,杂志上及时获取有用信息,剪辑编订成册,从观看电视、收听新闻、参加研讨会上,记录课程有关资源,用时从笔记本提取。

(7)向同行学习、自制,充实资源。在教学中,经常会用到一些自制教具,如头饰、图形等,我与同事交流、合作,探究,向请教经验丰富的教师、专家请教。他们有自己的看法,对我的课程资源积累非常有帮助。我从各种渠道收集、积累课程资源,反复研究,制作了不少卡片、图表、专题,与老师们共享资源。并自制照片式学习卡片,知识点归纳表,方法小议,文言语法例释等用于学生学习。

(8)充分利用多媒体,积累网络资源。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借助网络我们可以领略到最靓丽、最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制作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有切身的体会,培养创造性思维。播放一些影视作品、声音、动画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以直观的效果,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有利于上升情感、态度、价值观。

(9)注重积累课程反思资源。不断地对课程进行跟踪反思,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找到不足之处,一定要在总结优点的同时,反思哪些可以做到更好。积累课程资源的重中之重应该就是教学反思。我一直注重课堂一课一得,反思一课多得。课堂没有最完美的,只有“高效课堂”。

(10)关于网上资源的积累,一般我都会在硬盘里建立专门的文件夹,存放从网上搜索来的各类资源,并且对这些资源分门别类整理,以便以后用的时候找起来更方便。我建立的文件夹中分别有以下一些小类别:“教案”、“课件”、“静态图片”、“动态图片”、“视频”、“音频”等。如果是我自制的教学资源,我也会用专门的文件夹保存好,以备后用。

(11)教师素质,一种最好的资源。身为教师,虽不可能所有课程都有自己的亲历,但这种源自自身的资源,对学生的影响应该更直接,也应该更深一些;而教师积累的资源越多,课堂也必越活跃。教师展示、运用教学资源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言传身教的实际课程资源。

(12)我在积累教学资源的过程中,也遇到不少的难题。由于新教材改进不少,提倡发散思维,语文答案不是唯一。如何取舍,专家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一线教师不是研究生、博士,难免知识面狭窄,教学中的资源整合在顾及与现实生活,学生特点,教材内容上的有机结合上,有时会显得捉襟见肘。

(13)在收集和积累教学资源过程中还遇到过一些问题。我主要的问题是因配套资源很少,导致收集资料的工程量大,而且即使能收集到资料,还需要很多时间进行整理和整合,才能适合课堂教学,有时很难对资料及时进行科学分类。有些资料当时看着印象很深刻,记录、保存下来后,因为不注意分类方法,最终的结果是平时悄悄地躺在本子、电脑上,用时手忙脚乱。

以上是我从收集到积累课程资源的一些做法,不足之处,请多指教。


相关文章

  • 义务教育品社课程标准
  • 义务教育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目 录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 ―.我的徤康成长 二.我的家庭生活 三.我们的学校生 ...查看


  • 科研实施方案
  • 兰中教科研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区教体局教育工作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唤醒广大教师的教研意识和科研意识,扎实开展教科研为一体的教学活动,立足"校本",搭建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坚 ...查看


  • 积累,为写作开启永不枯竭的源泉
  • [摘 要]学生语言积累到了一定程度,自然文思泉涌,笔下生花.学语文,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积累多,语感理解深刻,说话就明确,写文章就顺溜,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巧说巧写,文章当然就美,这就是厚积薄发,多积累写起来就轻松.一.重课 ...查看


  • 海西教育网 学习体会 初中思想品德课如何利用好各种教学资源
  • 初中思想品德课如何利用好各种教学资源 发布者:姚穗珍发布日期:2010-10-31 16:53:19.0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的教学,同时事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同社会科学学习领域其他学科教育相互支撑:同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和学校其他德育 ...查看


  • 小学语文课题小结
  • 小学语文课题小结 因而综合性学习的出现,适应了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新变化,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2.新课改的需要.新一轮课程改革致力于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课程体系,更多的强调体验.参与和生成:强调 ...查看


  •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 123
  •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 刘龙 新课程倡导"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课程的设置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还应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及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 ...查看


  • 怎样做好教研员工作
  • 怎样做好教研员工作 从事教研工作,光荣而神圣,平凡而伟大.因此,人们称教研员是课程改革的引路人,是引领教师走向成功的人梯和铺路石,是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的楷模,是学科教学的领头雁,是教师心目中的专家.那么,我们应怎样名符其实地当好一名教研 ...查看


  • 课题设计论证活页
  • 课题设计论证活页 (省规划办填写) <农村小学作文起步教学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名称:农村小学作文起步教学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中年级学生习作是小学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起步作文的教学,是小学生能否写好作文的关键环节,需要慎重对 ...查看


  •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 浅谈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摘要]教育课程改革,将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校本教研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实际发生的问题,以教师为主体,强调实践反思.伙伴合作.专业引领的实践形式,使我们教师转变了教育.教学理念.学会了学习,学会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