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摘 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1](P11)文章集中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则有哪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体坚持了哪些原则,怎样坚持了这些原则。

  [关键词]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

  

  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主要体现在它的基本立场、根本任务和最终奋斗目标上。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立场就是站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为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服务。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生从事共产主义运动的目的就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主题。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2](P283)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说到底就是为广大的中国人民的利益服务。邓小平理论,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判断各项工作是非得失标准之一。[3](P37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4](P279)。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P15)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正是以人为本。

  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最终奋斗目标,是注重生产力的发展,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消灭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2](P272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最终奋斗目标,马克思称之为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5](P305)马克思曾明确地指出:“一切民族,不管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路――以便最后都达到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的发展的这样一种经济形态。”[6](P130)显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视为改造社会推动社会前进的根本手段。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对立的消失,劳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人的全面发展,财富的充分涌流,按需分配这些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邓小平理论把发展生产力明确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把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作为判断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首要的就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1](P15)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1](P15)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放在首要的基础地位,是因为,只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才能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的最终奋斗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本质的基础上,坚持了实现其本质要求的最基本的原则。实现其本质要求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即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思想方法、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政党制度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方法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方法,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方法,是辨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历史唯物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块理论基石之一。唯物史观的确立,“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的避难所即历史观中被驱逐出去了,一种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被提出来了,用人们的存在说明他们的意识,而不是像以往那样用人们的意识说明他们的存在这样一条道路已经找到了。”[5](P739)恩格斯指出:“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上”[5](P732);马克思强调,“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突出了“具体情况”和“现存条件”在理论“阐明和发挥”上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列宁进一步分析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精神,它的整个体系,要求人们对每一个原理(一)都要历史地,(二)都要联系其他原理,(三)都要联系具体的历史经验加以考察。”[7](P785)他还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8](P213)马克思恩格斯正是依据上述的基本思想方法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方法。其主要表现为:在理论上对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并对党的思想路线做出了完整的表述。1978年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标准提高到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指出:“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这个意义上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9](P143)据此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十二大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完整的表述:“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10](P67)在实践中,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阶段国情出发,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如果没有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始终如一的坚持,就不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也就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今天的快速发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确立的基本经济制度

  

  为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科学社会主义在基本经济制度方面,主张建立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并在此基础上实行按劳分配。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2](P286)无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现当家做主后,应该“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2](P293)即“把资本变为公共的、属于社会全体成员的财产。”[2](P287)

  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之所以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这是因为,在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需要,对此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作了明确阐述: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这种矛盾集中体现为两种表现形式,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个别企业生产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随着这种矛盾的日益尖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不能容纳社会化的生产力,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并在此基础上实行有计划的生产将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生产资料公有制必然代替私有制。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也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我们党在领导人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毫不动摇。邓小平曾经多次指出:“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3](P149)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我国经济的基本制度,决不允许破坏。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在初级阶段,尤其要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成份,在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11](P227)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这就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12](P17)党的十六大报告再次强调了“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4](P547-548)党的十七大报告又一次强调:“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1](P25)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是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确立的基本经济制度,因为,一种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不是有现存的多种所有制共同决定的,而是由占主体地位的所有制性质决定的。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了我国社会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社会。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

  

  关于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科学社会主义认为,是无产阶级专政和争得民主。《共产党宣言》中对无产阶级专政思想作了表述:“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2](P293)在这里既阐明了无产阶级专政在政治方面的历史使命,同时也指出了无产阶级专政在经济方面的历史任务。1850年,马克思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工人阶级专政”[2](P400)的口号。在1875年马克思批判“哥达纲领”时,又强调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必然性,“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5](P314)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在国家问题上的一个最卓越的重要思想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就是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列宁还阐明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国家,强调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13](P168)的著名论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集中表现为把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并始终坚持。人们熟知“四项基本原则”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之一。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这主要表现在,人民民主专政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性质、职能和历史使命是相同的。因此,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就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确立的政党制度

  

  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理论,规定了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基本纲领、组织原则,并对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如何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关于共产党的性质,《共产党宣言》明确表达了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2](P285)关于共产党的基本纲领,《共产党宣言》明确规定了共产党的近期目标和最终目的,指出:“共产党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一样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2](P285)再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逐步改造社会;共产党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消灭私有制,消除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建立一个人人全面发展的自由人联合体,即“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2](P294)关于共产党的组织原则科学社会主义主张“民主制”,党的纲领、章程和重大决策都必须经党的最高权力机关党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组织本身是完全民主的,它的各委员会由选举产生并随时可以罢免,仅这一点就已堵塞了任何要求独裁的密谋狂的道路。”[14](P200)关于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科学社会主义认为“工人阶级在反对有产阶级联合权力的斗争中,只有组织成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对立的独立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15](P455)科学社会主义十分重视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尤其注重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全党,一个政党的党纲就是要“在全世界面前树立起可供人们用来衡量党的运动水平的里程碑。”[5](P296)“党的纲领应当避免对于个别作者或著作的明显的依赖性。”[16](P195)

  中国共产党,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政党理论。主要表现为: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始终坚持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一个政党的纲领就是一面旗帜。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中,我们党既有每个阶段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也有确定长远奋斗目标的最高纲领。我们是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4](P292)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放到突出重要的地位,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明确指出: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就是坚持党的领导。”[9](P266)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党的基本路线要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下去,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要搞得更好更快,国家要长治久安和繁荣富强,关键在于我们党。”[11](P245)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根据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新党章强调从中央到基层的各级组织都必须严格遵守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始终坚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十四大报告指出:“党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断改善和加强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改善和加强自身建设。执政党的党风,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11](P220)十五大报告指出:“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把党建设好。”[12](P42)十六大报告指出:“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要把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毫不放松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4](P568)十七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已经成立八十六年,在全国执政五十八年,拥有七千多万党员,党的自身建设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1](P49)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这个党,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最为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7]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1]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2]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3]列宁全集(第2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责任编辑 梅 宏

  [摘 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1](P11)文章集中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则有哪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体坚持了哪些原则,怎样坚持了这些原则。

  [关键词]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

  

  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主要体现在它的基本立场、根本任务和最终奋斗目标上。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立场就是站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为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服务。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生从事共产主义运动的目的就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主题。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2](P283)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说到底就是为广大的中国人民的利益服务。邓小平理论,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判断各项工作是非得失标准之一。[3](P37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4](P279)。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P15)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正是以人为本。

  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最终奋斗目标,是注重生产力的发展,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消灭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2](P272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最终奋斗目标,马克思称之为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5](P305)马克思曾明确地指出:“一切民族,不管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路――以便最后都达到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的发展的这样一种经济形态。”[6](P130)显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视为改造社会推动社会前进的根本手段。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对立的消失,劳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人的全面发展,财富的充分涌流,按需分配这些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邓小平理论把发展生产力明确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把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作为判断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首要的就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1](P15)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1](P15)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放在首要的基础地位,是因为,只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才能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的最终奋斗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本质的基础上,坚持了实现其本质要求的最基本的原则。实现其本质要求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即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思想方法、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政党制度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方法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方法,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方法,是辨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历史唯物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块理论基石之一。唯物史观的确立,“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的避难所即历史观中被驱逐出去了,一种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被提出来了,用人们的存在说明他们的意识,而不是像以往那样用人们的意识说明他们的存在这样一条道路已经找到了。”[5](P739)恩格斯指出:“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上”[5](P732);马克思强调,“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突出了“具体情况”和“现存条件”在理论“阐明和发挥”上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列宁进一步分析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精神,它的整个体系,要求人们对每一个原理(一)都要历史地,(二)都要联系其他原理,(三)都要联系具体的历史经验加以考察。”[7](P785)他还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8](P213)马克思恩格斯正是依据上述的基本思想方法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方法。其主要表现为:在理论上对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并对党的思想路线做出了完整的表述。1978年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标准提高到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指出:“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这个意义上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9](P143)据此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十二大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完整的表述:“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10](P67)在实践中,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阶段国情出发,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如果没有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始终如一的坚持,就不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也就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今天的快速发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确立的基本经济制度

  

  为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科学社会主义在基本经济制度方面,主张建立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并在此基础上实行按劳分配。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2](P286)无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现当家做主后,应该“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2](P293)即“把资本变为公共的、属于社会全体成员的财产。”[2](P287)

  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之所以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这是因为,在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需要,对此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作了明确阐述: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这种矛盾集中体现为两种表现形式,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个别企业生产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随着这种矛盾的日益尖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不能容纳社会化的生产力,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并在此基础上实行有计划的生产将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生产资料公有制必然代替私有制。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也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我们党在领导人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毫不动摇。邓小平曾经多次指出:“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3](P149)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我国经济的基本制度,决不允许破坏。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在初级阶段,尤其要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成份,在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11](P227)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这就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12](P17)党的十六大报告再次强调了“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4](P547-548)党的十七大报告又一次强调:“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1](P25)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是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确立的基本经济制度,因为,一种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不是有现存的多种所有制共同决定的,而是由占主体地位的所有制性质决定的。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了我国社会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社会。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

  

  关于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科学社会主义认为,是无产阶级专政和争得民主。《共产党宣言》中对无产阶级专政思想作了表述:“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2](P293)在这里既阐明了无产阶级专政在政治方面的历史使命,同时也指出了无产阶级专政在经济方面的历史任务。1850年,马克思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工人阶级专政”[2](P400)的口号。在1875年马克思批判“哥达纲领”时,又强调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必然性,“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5](P314)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在国家问题上的一个最卓越的重要思想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就是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列宁还阐明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国家,强调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13](P168)的著名论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集中表现为把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并始终坚持。人们熟知“四项基本原则”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之一。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这主要表现在,人民民主专政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性质、职能和历史使命是相同的。因此,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就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确立的政党制度

  

  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理论,规定了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基本纲领、组织原则,并对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如何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关于共产党的性质,《共产党宣言》明确表达了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2](P285)关于共产党的基本纲领,《共产党宣言》明确规定了共产党的近期目标和最终目的,指出:“共产党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一样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2](P285)再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逐步改造社会;共产党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消灭私有制,消除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建立一个人人全面发展的自由人联合体,即“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2](P294)关于共产党的组织原则科学社会主义主张“民主制”,党的纲领、章程和重大决策都必须经党的最高权力机关党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组织本身是完全民主的,它的各委员会由选举产生并随时可以罢免,仅这一点就已堵塞了任何要求独裁的密谋狂的道路。”[14](P200)关于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科学社会主义认为“工人阶级在反对有产阶级联合权力的斗争中,只有组织成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对立的独立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15](P455)科学社会主义十分重视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尤其注重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全党,一个政党的党纲就是要“在全世界面前树立起可供人们用来衡量党的运动水平的里程碑。”[5](P296)“党的纲领应当避免对于个别作者或著作的明显的依赖性。”[16](P195)

  中国共产党,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政党理论。主要表现为: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始终坚持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一个政党的纲领就是一面旗帜。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中,我们党既有每个阶段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也有确定长远奋斗目标的最高纲领。我们是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4](P292)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放到突出重要的地位,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明确指出: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就是坚持党的领导。”[9](P266)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党的基本路线要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下去,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要搞得更好更快,国家要长治久安和繁荣富强,关键在于我们党。”[11](P245)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根据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新党章强调从中央到基层的各级组织都必须严格遵守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始终坚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十四大报告指出:“党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断改善和加强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改善和加强自身建设。执政党的党风,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11](P220)十五大报告指出:“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把党建设好。”[12](P42)十六大报告指出:“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要把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毫不放松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4](P568)十七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已经成立八十六年,在全国执政五十八年,拥有七千多万党员,党的自身建设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1](P49)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这个党,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最为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7]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1]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2]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3]列宁全集(第2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责任编辑 梅 宏


相关文章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梦
  • 第28卷第3期2013年9月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28No.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梦 普布次仁 (西藏大学党委(校长)办公室西藏拉萨850000) 摘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源泉.文章梳理了中国特色社 ...查看


  • 我们党对道路问题的科学回答
  • 作者:徐光春时间:2013年4月1日 来源:<求是>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深刻领会"八个必须"基本要求,是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中之重.关键所在: ...查看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心得4篇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精神,说一千道一万,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查看


  • 初高中政治教学贯彻十八大精神教学指导意见
  • 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中思想政治课贯彻 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教学指导建议 第一部分 总体建议 一.知道党的十八大的主题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 ...查看


  • 施芝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鲜明特色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鲜明特色 施芝鸿 党的十八大的重大历史和理论贡献 党的十八大,是在邓小平同志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0周年之际召开的.这次大会能否在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基础上,科学揭示中国特色社 ...查看


  • 十八大讲稿
  • 讲稿 光辉的旗帜 行动的指南 --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几点体会 尊敬的 书记,同志们: 非常高兴就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与大家作一个交流.因为我也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十八大精神理解的还比较肤浅,所以我讲得不一定对,不一定准确,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查看


  • 十八大宣讲提纲
  • 党的十八大精神宣讲提纲 (一)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由吴邦国同志主持.大会全面总结过去5年工作和10年奋斗历程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系统阐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查看


  • 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
  • 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复习提纲(补充)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1.内涵: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 ...查看


  • 20121127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 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日期:2012年11月27日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也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