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摘要

技术创新划分为生产过程创新和产品创新。前者提高生产率,因而能够推动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后者改变产品的质量和差异性,不一定加速增长。产品创新在后工业经济时期是技术创新的主要形式,因此在这个新的历史阶段,经济增长速度比不上工业经济时期。发达国家的经济现实证明了这一趋势。

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不断深入和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其对一国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影响越来越大。加快技术创新,提高技术创新的质量,成为各国发展经济的战略性政策。本文从技术创新的理论渊源谈起,在承认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有巨大作用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的现状,提出了我国利用技术创新来促进经济发展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后工业经济;生产力;经济发展

ABSTRAC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divided into production process innovation and product innovation. The former can improve the productivity, so it can improve the speed of economic growth, which changes the quality and the difference of the product, and not necessarily accelerate the growth. Product innovation is the main form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the post industrial economy period, so in this new historical stage, the economic growth rate is less than that of the industrial economy. The economic realities of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proved this trend.

Wi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thir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oda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the first productivity, its impact on a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is growing. To speed up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become the strategic policy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his article from the theory origin of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recognition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n the basis of a great role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combined with China's current situation, put forward the use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o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a few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product innovation; post industrial economy;productiv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目录

引言„„„„„„„„„„„„„„„„„„„„„„„„„„„„„„„„1

一、技术创新理论的理论渊源„„„„„„„„„„„„„„„„„„„„„2

(一)马克思的技术创新理论„„„„„„„„„„„„„„„„„„„2

(二)熊彼特及新熊彼特学派的创新理论„„„„„„„„„„„„„„2

二、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3

(一)技术创新使企业得以持续发展„„„„„„„„„„„„„„„„3

(二)技术创新能促进经济结构的升级和综合国力的提升„„„„„„„3

三、两种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5

四、科技进步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基础„„„„„„„„„„„„„„„„„„7

五、技术创新是技术进步的核心内容„„„„„„„„„„„„„„„„„„9 结论„„„„„„„„„„„„„„„„„„„„„„„„„„„„„„„11 参考文献„„„„„„„„„„„„„„„„„„„„„„„„„„„„„12 致谢„„„„„„„„„„„„„„„„„„„„„„„„„„„„„„„13

引言

现实的经济世界中,企业不都是一样的。不同的企业对经济或者政策信号的改变的反应方 式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在对创新和增长进行分析的时候必然要面对“多样性”的问题。这意味着我们在作假定的时候,必须非常小心“代表性企业”的概念。对于政策制定者而言,“多样性”也意味着可能不会存在促进创新和增长的一般规则。研究创新不是简单地考察个企业的行为,而是要考察企业与复杂的社会和经济关系及其生存环境的综合体。因此,我们应该把“多样性”放人创新和增长分析的背景之中。而且,自然资源禀赋的不同也应该在系统方法中进行特征化,不过在当前的文献中并没有对之进行讨论。许多学者宣称创新和增长行为的差别可能与系统结构中“多样性”和差异性元素相关。但是,他们并没有指出这些元素如何与增长过程相联系。相反,在分析增长时,他们常常依赖过于简单的增长本质的假定。这种观点主要以“临界技术”和技术“破坏”(mptⅢe) 为代表。本文试图讨论经济增长的本质,分析创新、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产出数据探讨了中国经济长的部门分布,并利用R&D投入数据考察了创新的部门分布。我们发现,建立在“高技术”部门的发展基础上的增长分析可能具有误导性。实际上,由于技术创新可以跨部门扩散,因而经济增长具有广泛而复杂的部门分布;而“低技术”部门常常是“高创新性的”,因为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它们可能是高级科学知识的密集使用者。

论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郑超杰经济学

专升本 2014春 [1**********]1

一、技术创新理论的理论渊源

第一次科技革命之后,科学技术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初次显现出来,这使得许多经济学家开始了对科学技术和技术创新理论的探索和研究。

(一)马克思的技术创新理论

作为一个关注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增长和发展趋势的经济学家,马克思较早地注意到了技术创新对资本主义长期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他认为,技术是工人与外部物质世界的联系的中介,是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决定的一种表现为客观技术关系的社会关系。而技术创新则是这个一般知识和特殊技能的发展或进步,其直接后果是提高了劳动生产力。在他的分析框架里,技术或者技术创新不仅是一个客观技术的问题,而且还是社会生产关系的表现。马克思在其论著中多次表达技术或者技术创新会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在一定时期推动资本主义的经济增长。“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这足以说明了技术对经济增长的巨大作用。

(二)熊彼特及新熊彼特学派的创新理论

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了创新的概念。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他将创新归纳为5中情况:①引进新产品;②引用新技术,即新的生产方法;③开辟新市场;④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⑤实现企业的新组织。这种定义既有技术创新的含义又有制度创新的含义,被西方主流的新增长理论广泛地接受。熊彼特认为,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创新的先决条件是在经济体系外存在科学和发明,企业家利用科学和发明导致创新的出现。

新熊彼特学派补充和发展了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给整个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增添了新的内容,丰富和发展了西方经济学。其主要的代表人物和观点有:蒂斯关于创新的决定因素是市场需求的观点;莫厄里等人关于引起技术创新的市场需求和

技术互动说;弗里曼等人关于企业规模影响创新而大公司最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观点等等。

二、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马克思的技术创新理论和熊彼特及其学派的创新理论都说明了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生产力的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经济结构的升级,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和动力。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动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技术创新使企业得以持续发展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行为受到利润最大化的驱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的生产经营进入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的新经济时代。技术创新使一个企业在某一领域内短期的领先是可能的,但难以长期持续,这就客观上要求企业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以取得比较优势来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一定意义上就是技术创新的竞争。成功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是能给企业带来商业盈利;二是能抢先占领新市场或扩大原有市场份额,即改善企业的市场状况;三是能增强企业技术竞争能力和创新管理经验的积累,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素质。长期不断的成功技术创新积淀,能够培育和形成企业的核心能力。这种核心能力的最大特点是不易模仿,使企业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竞争优势,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使企业得以持续发展。

(二)技术创新能促进经济结构的升级和综合国力的提升

技术作为生产力,它的进步与发展,必然影响着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等经济结构的变革。从历史上看,产业结构的每一次重大变化或调整,都与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第一次大的产业结构的变化是由于农业技术的发展,人类从原始野蛮的渔猎时代进入了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农业占居主要地位。第二次大的产业结构的变化是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的,由于一系列纺织机械的发明和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手工劳动被大机器工业生产所取代,从而由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第三次大的产业结构的变化发生在20世纪中叶,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一系列新技术的蓬勃发展,使以广泛的服务业为内容的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其中以

信息业的比重上升最大。由此可见,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的调整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技术创新能力不仅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决定力量,它更是提升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关键。近现代世界历史表明,技术创新是现代化的发动机, 是一个国家的进步和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技术创新能力强盛的国家往往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竞争的实质是通过“制造差别化”来战胜竞争对手。技术创新可以利用研究开发的优势,在产品的品种、质量等反面取得优势;也可以利用先进的设备,通过规模效应降低产品成本,建立同等质量下的低价格优势;还可以利用流通领域优质的售后服务创造服务方面的差别化。不管哪一种差别化都可能获得竞争优势,任何一种差别化都离不开技术创新。因此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技术创新能力直接决定国家竞争力。

我们知道经济增长的发生源于两个基本条件或基本事实:一是投入生产的生产要素量的增加,二是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即生产率的提高) 。一般来讲,前者取决于生产资源的成本,后者主要取决于技术变动。所以技术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一般被看成是通过对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用于经济增长。这种认识,暗含着一个假设前提,即不考虑产品的差异性,只考虑产品的数量变化。但是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产品质量或产品差异性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变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富裕程度的提高,社会对最终产品的需求结构在发生变化。这在客观上要求生产结构(即产品结构) 必须适应市场的变化。在适应或改变需求结构的过程中,产品的异质性往往比产品数量的增加更重要。现代经济中,企业在解决产品质性问题上也求助于技术创新,但不是提高生产率,而是开发新产品或改变旧产品,如提高质量、改变性能和花色品种等等。于是技术创新实际上包括两类:一是改变生产效率的创新,我们称之为“生产过程创新”;另一类是改变产品本身的创新,我们称之为“产品创新”。生产过程的创新是生产工艺的变革,包括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工具、生产方法、材料、甚至生产组织的变革。而产品创新则是产品的“变革”,包括新产品的开发和旧产品的更新换代,涉及产品的质量、性能、花色品种等方面的创新。这两种创新对于生产而言,前者解决的是怎样生产的问题,后者解决生产什么的问题。对于经济增长而言,这两种技术

创新的作用有所不同:生产过程的创新的结果是提高生产率,使单位资源和时间范围内产量增加,因此能提高增长速度。但是生产过程创新带来的这种生产率效应是一种供给效应。而产品创新的结果是提供不一样的产品,来满动经济增长。所以产品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一种市场效应它从需求方面而不是供给方面推动经济增长,因此产品创新对经济增长而言也是一种需求效应。谈到这里,我需要做点声明:

(1)把两种技术创新区别开来,绝不是把二者对立起来,而完全是出于理论分析的必要。我们知道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技术创新的影响也很复杂,为了了解两种创新的经济意义,我必须对它们进行单独的考察。在单独考察过程中,比较有效的办法就是先假定其它因素不变。比如我们在考察生产过程创新的意义时,假定不存在同时也带动增长的产品创新,虽然我们知道,事实上两种创新常常是交织在一起的。

(2)为了分析的方便,我这里指的产品创新,只限定在最终产品的创新,而把生产资料(或资本品、中间产品) 的创新看作生产过程创新的内容。

(3)任何经济发展时期,产品创新和生产过程创新都同时存在,而且二者往往是相互作用。但是不同时期,两种创新的比重有所不同,这种不同与收入和市场条件的变化有关。因此,哪一种创新占主导地位,反映着经济发展的阶段性。例如,工业经济时期,经济增长中技术的作用,生产过程创新占独到地位;而后工业经济时期,产品创新比重上升。

三、两种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

两种技术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同,决定了他们对经济增长速度和方式的影响也不同。从它们对增长速度的影响来看,生产过程创新应该比产品创新更能使经济增长更快。其理由至少涉及三个方面:

(1)生产过程创新通过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的变革,提高生产率,其直接结果就是生产能力的增长和单位资源和单位时间产量的增加。换句话说,生产过程创新的结果直接带来经济增长。而产品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是间接的。产品创新不直接作用于生产力,而是通过开辟新市场而使生产总量增长。以这种方式带动的产量增长,我称之为技术创新的需求效应。需求效应能够使经济增长多少,取决于新产品市场的大小。而这个潜在的新市场取决于既定的国民收入水平及其分配,

甚至还取决于消费者的偏好。如果新市场的规模很小,例如只有少数人能够消费的产品,不仅产量增加的数量有限,而且生产率也不一定提高。因为大规模的生产往往能够采用比较有效率的生产线或自动化设备。如果新产品对旧产品有某种程度的替代效应(如空调市场的开辟可能是电风扇的市场缩小) ,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受到限制。产品创新能够开辟的市场有多大取决于新产品用途的广泛程度。

(2)生产过程创新不仅能够直接提高生产率,还能够带动中间品,特别是生产设备的生产。生产过程的创新使生产变得迂回(即不再是劳动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而实现制造工具或其他条件,然后通过制造的工具或条件作用于劳动对象) ,因而往往涉及新工具、新材料。生产过程创新对中间产品的需求,能够为新的生产资料的生产提供广阔的市场。除此之外,新的生产方式下生产规模的扩大,又进一步带动被加工的原材料的需求。这样生产过程创新能够以乘数的效应推动经济增长。而最终产品的创新,除非能够大规模的生产,一般不会引起投资品生产部门的较大变动。

(3)生产过程的创新,由于能够提高生产率,结果是降低生产成本,在资源一定的前提下,生产过程创新有利于提高增长速度。而最终产品的创新往往使成本增大,因而不利于增长速度的提高。为什么这样说?理由有二:第一,生产率的提高能够节省要素成本,这是没有争议的事实。要素成本的节省对于整体经济的增长来说,意味着以相对少的(资本) 产品生产更多的产品,从而加快经济增长。但是产品的意义不在于提高生产率,所以也不在于节省成本。第二,生产过程的创新,对于生产者如果说成本提高,一般是资本品的投入的增加;而资本品成本提高的界限是比它所代替的生产工具和劳动所带来的剩余价值要多,而这里所指的剩余价值的基础是剩余产品。(关于这一点,马克思有专门的论述) 。但是产品创新,对于生产者来说,要投人生产成本以外的开发成本(如R &D) 、销售成本(新产品的出现一般需要广告等宣传和促销方式赢得消费者) 。这些活动大部分是非生产性的。这种成本的来源只能是剩余产品。相比之下,前者多生产剩余,后者是多吸收剩余。可见,生产过程的创新能够比产品创新使增长速度提高。当然,产品创新的经济含义不在于产品的数量,而在于产品的质量或差异性。这并不等于说产品创新不能使经济增长速度大大提高。在两种情况下,产品创新能够大大促进增长速度提高。一种情况是:新产品的用途非常广泛、其成本能够在大多数

人的支付能力范围内,并且有广泛的接受程度。在这种情况下,产品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有可能是巨大的。例如汽车、个人电脑、手机等等就大大推动过经济增长。另一种情况是:新产品不仅可以作为最终产品用于消费,而且还可以作为资本品用于生产,并且当它作为资本品使用时能够提高生产率。例如个人电脑可以是消费品,但是也可以装上一定的程序为生产而用。后一种情况如果使生产率提高,就能够提高增长速度。

四、科技进步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基础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它是适应生产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是生产建设和社会实践的结晶。而技术则是人类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践中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所积累起来的经验、知识和技能、以及体现这些经验、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资科,它是物化的科学。是科学和生产联系的纽带,是人类改造自然变革自然的手段和方法。

现代社会中,由于技术的进步更多地借助于科学的投入。而在解决技术问题的时候,又常常给科学提供新的答案或新的课题,因此,科学与技术在性质上已无根本分界,讨论科学与技木的分界已经投有多大的意义。可以说,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在现代经济增长中,科学与技术逐步合一,并成为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正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机器大工业之前,人们使用手工工具,依靠经验进行生产。当时科学技术还投有作为一个独立的因素从劳动而实现。

进入机器大工业时期以后,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物质财富成倍甚至几十倍地从生产过程中涌流出来。“现实财富的创造,较多地取决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或者说取决于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

因此,“生产力中包括科学”。这时科学技术作为一种独立的生产能力与劳动分离开来,成为独立的部门。而专门生产知识和技术,执行着总生产过程所赋予的特定的分工职能。在这一阶宦,科学的生产力主要体现在生产资料上,经济增长也物化了。正如马克思所说:“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直接的生产力,从而社会生活过程的条件本身多么大的程度受到一般智力的控制并按照这种智力得到改造。”

20世纪40年代以来,世界耨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现代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科学技术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表现在现代

科学技术特别是高科技通过渗透,扩散到生产诸要因素中去,使生产力发生了质的飞跃。一是劳动者的素质大大提高,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是使劳动工具日益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效率更高;三是使劳动对象的深度和广度亦得到空前的扩晨。大量运用人工合成材料,克服了自然原材料对生产发展的限制,提高了生产率。此外,人们运用现代科技进行科学管理.更好地把生产力诸要素结台在一起.综合效能得到成倍提高。为此,一些专家把现代科学技术与生产力诸要素的关系概括为以下的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x(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也有一些学者进一步把这一公式表述为: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t 。从上述关系可以看出,由于科学技术具有秉数效应或指数效应,它的作用在于放大生产要素的作用效能,从而提高生产力的整体水平.并推动经济的发晨,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当今世界,在科技进步迅猛发展的今天,在高技术和高技术产业蠕起并对人类社会产业深刻影响的今天,世界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更多地取挟于科学技术、组织管理等无形要素,取决于投资效益,而不是固定的有形要素。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最重要的手段和物质基础。各国经济的增长更多地得益于科学技术的进步。

首先,技术进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源泉。从生产力基本要素的构成来看,它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而科学技术与三个基本要素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蕾透和覆盖着每个基本要素的。劳动资料是生产力的基本要素之一,它是人们从事劳动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时所必须的物质条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正如马克思所说,自然界是不会制造出任何机器、火车头、铁器、电报、自动棉纺等等的,这些都是人类运用自然科学原理发明制造的,是人类工业的产物。劳动赍料的不断进化,正是人类科技进步的结果。科技进步发展越快,它在劳动资料进化的作用越强。劳动赍料也就越先进。从人类的技术革命来看,第一次技术革命导致了劳动手段的机械化,第二次导致了劳动手殷的电气化。而现在正进行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导致了劳动手段的自动化。总之,科学技术进步的步伐越快,科学技术水平越高,人们控制和利用自然力的手段——劳动资料也就越先进,杜会生产力的发展也就越迅速。劳动对象是劳动者通过自身劳动对之进行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科学技术进步与劳动对象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科技进步使人类认识自然的领域扩大,从而使劳动对象的范围扩大;

其次,科学技术进步使人类发现可利用的劳动对象的散量、种类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先进;再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对象的利用效率也大大提高。劳动者是具有一知识、生产技能和经验,能使用工具,实现物质资料生产的人,它是生产力中居主导作用的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者所掌握的文化科学知识越多,劳动技能和生产经验丰富,征服自然的能力也就越强。其次,技术进步使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革,促进产业结构台理化,从而使宏观结构效益和资源配置效率得到提高。从根本上说,产业的形成、分解和新兴产业的诞生都是技术进步的结果。技术诗步通过刺激需求结构,改变就业结构。促进新兴产业出现,改变国际竞争格局等,促进产业结构不断向合理化、高级化发展、进而带动整个经济的济调发展。再次,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中心内容。从历史上看,不论是18世纪中叶开始的第一次科技革命.还是19世纪中叶后的第二次科技革命或20世纪加年代以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均已证实人类社会的每一次技术进步总是能够极大地提高生产救率和资源的利用率,改善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消耗,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并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所有这些都充分反映了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核心作甩。

总之,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是现实财富的创造力,现代经济的增长更多地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

五、技术创新是技术进步的核心内容

在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文献中。对于“技术进步”一词有着多种的解释,各种解释之间存在着一些绑徽的差别。但概而言之,理论界在使用“技术进步”一词时总是荻义和广义两个方面去理解的。

狭义的技术进步指生产领域和生活领域内所取得的技术进步。指在生产、流通、信息交流等方面所使用的工具和程序水平提高,即在硬技术应用方面所取得的进步。主要包括:改造旧设备和应用新设备;改进旧工艺和应用新工艺;采用新材料和新能源;提高原有产品的质量性能和开发新产品;降低生产消耗;提高劳动者技能;合理开发各类资源等。

广义的技术进步是指扣除劳动力和资金投入,使经济增长的作用外。所有其他因素对经济增长产生的作用。由此可见,技术进步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它包括着三个子范畴。即技术创新、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对于技术创新,尽管近年来

技术创新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已有蓬勃的发展,但迄今为止,却仍未形成一个严格的统一的定义。不过就其基本含义来说,“技术创新是指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 的研究开发。生产及其商业人应用有关的技术经济活动。”它包括横纵两向的内涵。从纵向来说,技术创新是研究、开发新产品试制、生产、销售直到售后服务及滑研市场对产品的使用反映的一系列活动。从横向看,它包括资金、人才、物资的配置体制和政策、新的组织管理形式、人才的新组合和对职工的培训、市场销售网络的建立和企业家阶层的形成等。由此可见,技术创新是一个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它的最终目的是技术的商业应用和新产品的市场成功。作为技术进步的子范畴,技术创新有别于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而具有鲜明的特点。首先,就技术创新与技术改造的关系来看。技术创新主要是引入新产品、新工艺、新的生产方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而技术改造则注重采用成熟的技术。提高现有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实现规模经济。技术创新是技术改造的源泉,也是技术改造的落脚点。其次,就技术刨新与技术引进的关系而盲,技术创新是提高一国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的主要途径。技术的引进是为技术创新导向并提供技术创新的新内容的。所以,尽管同为技术进步的子范畴,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是整个技术进步这一有机过程中密不可分的环节,但技术创新在这过程中,所占的地位却尤为突出,它是技术进步的核心力量。因为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它是潜在的。它要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必须从知识形态转化成物质形态。从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而这一转化正是技术创新这一环节中实现的。通过技术创新,可以适时地把握市场机会和技术机会。使市场机会和技术机会有机地结合。正确地作出创新决策,有效地实施这一决策,并成功地引入市场取得经济效益,通过技术创新,可以不断地进行技术变革.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新创造出新的社会经济价值或商业利益,促进经济 的增长。

结论

一国经济的增长是“给居民提供日益繁多的经薪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

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的调整基础上的。”“尽管我在“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一文中强调:制度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是保证先进技术充分发挥作用的充分条件,在研究考察经济增长中,不可忽视制度创新的作用。但,经济增长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经济增长中制度创新固然不容忽视。然而,技术进步却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基础和物质手段。而技术创新是技术进步的核心内容。因此。不论是制度创新还是技术创新,它们是现代经济增长中不容忽视的基本因索。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5

[2]集旭东.蜕变中再生[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 社.1999

[3]陈晓莉经济发展与食品工业技术创新关系的实证分析[期刊论文]-开发研究 2009

[4]万勇. 文豪我国区域技术创新投入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基于中国省级区域面板数据的实证[期刊论文]-社会

[5]李卫兵,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结构、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制造业和采掘业数据的考察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5

[7]张宇,孟捷,芦荻.高级政治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8]吴易风.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与思潮[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9]李树毅.论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J].理论前沿,2006

[10]宋宗宏,叶初升.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新进展[J].经济学动态,2009

[11]李树毅.推进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相融合的思考[J].理论界,2007

致 谢

三年的读书生活在这个季节即将划上一个句号而于我的人生却只是一个逗号我

将面对又一次征程的开始。三年的求学生涯在师长、亲友的大力支持下走得辛苦却也收获满囊在论文即将付梓之际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伟人、名人为我所崇拜可是我更急切地要把我的敬意和赞美献给一位平凡的人我的导师。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而您却是我最尊敬的老师。您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思想深邃视野雄阔为我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精神氛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置身其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我不仅接受了全新的思想观念树立了宏伟的学术目标领会了基本的思考方式从论文题目的选定到论文写作的指导经由您悉心的点拨再经思考后的领悟常常让我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感谢我的爸爸妈妈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谢意。

人生的道路有许多的坎坷不是一条通往光明之路有痛苦有伤心有无助也有面对一切所不能忍受的这就是生活。但是生活中确实有许多美好的东西有些时候你不会看到它的本身的色彩如果你用这一种方式感受不到的话不妨换一种方式去感受也许它正是你所需要的那种生活方式。千万不要放弃生活你放弃了它生活也就放弃了你人生贵在的是感受会感受才会有幸福在生活中如果你感受的多了那你才会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你才会知道你在前世所选择的是今生的最正确的人生路。

摘要

技术创新划分为生产过程创新和产品创新。前者提高生产率,因而能够推动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后者改变产品的质量和差异性,不一定加速增长。产品创新在后工业经济时期是技术创新的主要形式,因此在这个新的历史阶段,经济增长速度比不上工业经济时期。发达国家的经济现实证明了这一趋势。

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不断深入和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其对一国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影响越来越大。加快技术创新,提高技术创新的质量,成为各国发展经济的战略性政策。本文从技术创新的理论渊源谈起,在承认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有巨大作用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的现状,提出了我国利用技术创新来促进经济发展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后工业经济;生产力;经济发展

ABSTRAC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divided into production process innovation and product innovation. The former can improve the productivity, so it can improve the speed of economic growth, which changes the quality and the difference of the product, and not necessarily accelerate the growth. Product innovation is the main form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the post industrial economy period, so in this new historical stage, the economic growth rate is less than that of the industrial economy. The economic realities of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proved this trend.

Wi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thir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oda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the first productivity, its impact on a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is growing. To speed up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become the strategic policy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his article from the theory origin of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recognition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n the basis of a great role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combined with China's current situation, put forward the use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o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a few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product innovation; post industrial economy;productiv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目录

引言„„„„„„„„„„„„„„„„„„„„„„„„„„„„„„„„1

一、技术创新理论的理论渊源„„„„„„„„„„„„„„„„„„„„„2

(一)马克思的技术创新理论„„„„„„„„„„„„„„„„„„„2

(二)熊彼特及新熊彼特学派的创新理论„„„„„„„„„„„„„„2

二、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3

(一)技术创新使企业得以持续发展„„„„„„„„„„„„„„„„3

(二)技术创新能促进经济结构的升级和综合国力的提升„„„„„„„3

三、两种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5

四、科技进步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基础„„„„„„„„„„„„„„„„„„7

五、技术创新是技术进步的核心内容„„„„„„„„„„„„„„„„„„9 结论„„„„„„„„„„„„„„„„„„„„„„„„„„„„„„„11 参考文献„„„„„„„„„„„„„„„„„„„„„„„„„„„„„12 致谢„„„„„„„„„„„„„„„„„„„„„„„„„„„„„„„13

引言

现实的经济世界中,企业不都是一样的。不同的企业对经济或者政策信号的改变的反应方 式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在对创新和增长进行分析的时候必然要面对“多样性”的问题。这意味着我们在作假定的时候,必须非常小心“代表性企业”的概念。对于政策制定者而言,“多样性”也意味着可能不会存在促进创新和增长的一般规则。研究创新不是简单地考察个企业的行为,而是要考察企业与复杂的社会和经济关系及其生存环境的综合体。因此,我们应该把“多样性”放人创新和增长分析的背景之中。而且,自然资源禀赋的不同也应该在系统方法中进行特征化,不过在当前的文献中并没有对之进行讨论。许多学者宣称创新和增长行为的差别可能与系统结构中“多样性”和差异性元素相关。但是,他们并没有指出这些元素如何与增长过程相联系。相反,在分析增长时,他们常常依赖过于简单的增长本质的假定。这种观点主要以“临界技术”和技术“破坏”(mptⅢe) 为代表。本文试图讨论经济增长的本质,分析创新、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产出数据探讨了中国经济长的部门分布,并利用R&D投入数据考察了创新的部门分布。我们发现,建立在“高技术”部门的发展基础上的增长分析可能具有误导性。实际上,由于技术创新可以跨部门扩散,因而经济增长具有广泛而复杂的部门分布;而“低技术”部门常常是“高创新性的”,因为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它们可能是高级科学知识的密集使用者。

论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郑超杰经济学

专升本 2014春 [1**********]1

一、技术创新理论的理论渊源

第一次科技革命之后,科学技术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初次显现出来,这使得许多经济学家开始了对科学技术和技术创新理论的探索和研究。

(一)马克思的技术创新理论

作为一个关注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增长和发展趋势的经济学家,马克思较早地注意到了技术创新对资本主义长期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他认为,技术是工人与外部物质世界的联系的中介,是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决定的一种表现为客观技术关系的社会关系。而技术创新则是这个一般知识和特殊技能的发展或进步,其直接后果是提高了劳动生产力。在他的分析框架里,技术或者技术创新不仅是一个客观技术的问题,而且还是社会生产关系的表现。马克思在其论著中多次表达技术或者技术创新会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在一定时期推动资本主义的经济增长。“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这足以说明了技术对经济增长的巨大作用。

(二)熊彼特及新熊彼特学派的创新理论

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了创新的概念。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他将创新归纳为5中情况:①引进新产品;②引用新技术,即新的生产方法;③开辟新市场;④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⑤实现企业的新组织。这种定义既有技术创新的含义又有制度创新的含义,被西方主流的新增长理论广泛地接受。熊彼特认为,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创新的先决条件是在经济体系外存在科学和发明,企业家利用科学和发明导致创新的出现。

新熊彼特学派补充和发展了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给整个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增添了新的内容,丰富和发展了西方经济学。其主要的代表人物和观点有:蒂斯关于创新的决定因素是市场需求的观点;莫厄里等人关于引起技术创新的市场需求和

技术互动说;弗里曼等人关于企业规模影响创新而大公司最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观点等等。

二、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马克思的技术创新理论和熊彼特及其学派的创新理论都说明了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生产力的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经济结构的升级,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和动力。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动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技术创新使企业得以持续发展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行为受到利润最大化的驱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的生产经营进入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的新经济时代。技术创新使一个企业在某一领域内短期的领先是可能的,但难以长期持续,这就客观上要求企业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以取得比较优势来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一定意义上就是技术创新的竞争。成功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是能给企业带来商业盈利;二是能抢先占领新市场或扩大原有市场份额,即改善企业的市场状况;三是能增强企业技术竞争能力和创新管理经验的积累,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素质。长期不断的成功技术创新积淀,能够培育和形成企业的核心能力。这种核心能力的最大特点是不易模仿,使企业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竞争优势,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使企业得以持续发展。

(二)技术创新能促进经济结构的升级和综合国力的提升

技术作为生产力,它的进步与发展,必然影响着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等经济结构的变革。从历史上看,产业结构的每一次重大变化或调整,都与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第一次大的产业结构的变化是由于农业技术的发展,人类从原始野蛮的渔猎时代进入了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农业占居主要地位。第二次大的产业结构的变化是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的,由于一系列纺织机械的发明和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手工劳动被大机器工业生产所取代,从而由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第三次大的产业结构的变化发生在20世纪中叶,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一系列新技术的蓬勃发展,使以广泛的服务业为内容的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其中以

信息业的比重上升最大。由此可见,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的调整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技术创新能力不仅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决定力量,它更是提升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关键。近现代世界历史表明,技术创新是现代化的发动机, 是一个国家的进步和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技术创新能力强盛的国家往往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竞争的实质是通过“制造差别化”来战胜竞争对手。技术创新可以利用研究开发的优势,在产品的品种、质量等反面取得优势;也可以利用先进的设备,通过规模效应降低产品成本,建立同等质量下的低价格优势;还可以利用流通领域优质的售后服务创造服务方面的差别化。不管哪一种差别化都可能获得竞争优势,任何一种差别化都离不开技术创新。因此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技术创新能力直接决定国家竞争力。

我们知道经济增长的发生源于两个基本条件或基本事实:一是投入生产的生产要素量的增加,二是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即生产率的提高) 。一般来讲,前者取决于生产资源的成本,后者主要取决于技术变动。所以技术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一般被看成是通过对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用于经济增长。这种认识,暗含着一个假设前提,即不考虑产品的差异性,只考虑产品的数量变化。但是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产品质量或产品差异性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变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富裕程度的提高,社会对最终产品的需求结构在发生变化。这在客观上要求生产结构(即产品结构) 必须适应市场的变化。在适应或改变需求结构的过程中,产品的异质性往往比产品数量的增加更重要。现代经济中,企业在解决产品质性问题上也求助于技术创新,但不是提高生产率,而是开发新产品或改变旧产品,如提高质量、改变性能和花色品种等等。于是技术创新实际上包括两类:一是改变生产效率的创新,我们称之为“生产过程创新”;另一类是改变产品本身的创新,我们称之为“产品创新”。生产过程的创新是生产工艺的变革,包括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工具、生产方法、材料、甚至生产组织的变革。而产品创新则是产品的“变革”,包括新产品的开发和旧产品的更新换代,涉及产品的质量、性能、花色品种等方面的创新。这两种创新对于生产而言,前者解决的是怎样生产的问题,后者解决生产什么的问题。对于经济增长而言,这两种技术

创新的作用有所不同:生产过程的创新的结果是提高生产率,使单位资源和时间范围内产量增加,因此能提高增长速度。但是生产过程创新带来的这种生产率效应是一种供给效应。而产品创新的结果是提供不一样的产品,来满动经济增长。所以产品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一种市场效应它从需求方面而不是供给方面推动经济增长,因此产品创新对经济增长而言也是一种需求效应。谈到这里,我需要做点声明:

(1)把两种技术创新区别开来,绝不是把二者对立起来,而完全是出于理论分析的必要。我们知道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技术创新的影响也很复杂,为了了解两种创新的经济意义,我必须对它们进行单独的考察。在单独考察过程中,比较有效的办法就是先假定其它因素不变。比如我们在考察生产过程创新的意义时,假定不存在同时也带动增长的产品创新,虽然我们知道,事实上两种创新常常是交织在一起的。

(2)为了分析的方便,我这里指的产品创新,只限定在最终产品的创新,而把生产资料(或资本品、中间产品) 的创新看作生产过程创新的内容。

(3)任何经济发展时期,产品创新和生产过程创新都同时存在,而且二者往往是相互作用。但是不同时期,两种创新的比重有所不同,这种不同与收入和市场条件的变化有关。因此,哪一种创新占主导地位,反映着经济发展的阶段性。例如,工业经济时期,经济增长中技术的作用,生产过程创新占独到地位;而后工业经济时期,产品创新比重上升。

三、两种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

两种技术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同,决定了他们对经济增长速度和方式的影响也不同。从它们对增长速度的影响来看,生产过程创新应该比产品创新更能使经济增长更快。其理由至少涉及三个方面:

(1)生产过程创新通过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的变革,提高生产率,其直接结果就是生产能力的增长和单位资源和单位时间产量的增加。换句话说,生产过程创新的结果直接带来经济增长。而产品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是间接的。产品创新不直接作用于生产力,而是通过开辟新市场而使生产总量增长。以这种方式带动的产量增长,我称之为技术创新的需求效应。需求效应能够使经济增长多少,取决于新产品市场的大小。而这个潜在的新市场取决于既定的国民收入水平及其分配,

甚至还取决于消费者的偏好。如果新市场的规模很小,例如只有少数人能够消费的产品,不仅产量增加的数量有限,而且生产率也不一定提高。因为大规模的生产往往能够采用比较有效率的生产线或自动化设备。如果新产品对旧产品有某种程度的替代效应(如空调市场的开辟可能是电风扇的市场缩小) ,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受到限制。产品创新能够开辟的市场有多大取决于新产品用途的广泛程度。

(2)生产过程创新不仅能够直接提高生产率,还能够带动中间品,特别是生产设备的生产。生产过程的创新使生产变得迂回(即不再是劳动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而实现制造工具或其他条件,然后通过制造的工具或条件作用于劳动对象) ,因而往往涉及新工具、新材料。生产过程创新对中间产品的需求,能够为新的生产资料的生产提供广阔的市场。除此之外,新的生产方式下生产规模的扩大,又进一步带动被加工的原材料的需求。这样生产过程创新能够以乘数的效应推动经济增长。而最终产品的创新,除非能够大规模的生产,一般不会引起投资品生产部门的较大变动。

(3)生产过程的创新,由于能够提高生产率,结果是降低生产成本,在资源一定的前提下,生产过程创新有利于提高增长速度。而最终产品的创新往往使成本增大,因而不利于增长速度的提高。为什么这样说?理由有二:第一,生产率的提高能够节省要素成本,这是没有争议的事实。要素成本的节省对于整体经济的增长来说,意味着以相对少的(资本) 产品生产更多的产品,从而加快经济增长。但是产品的意义不在于提高生产率,所以也不在于节省成本。第二,生产过程的创新,对于生产者如果说成本提高,一般是资本品的投入的增加;而资本品成本提高的界限是比它所代替的生产工具和劳动所带来的剩余价值要多,而这里所指的剩余价值的基础是剩余产品。(关于这一点,马克思有专门的论述) 。但是产品创新,对于生产者来说,要投人生产成本以外的开发成本(如R &D) 、销售成本(新产品的出现一般需要广告等宣传和促销方式赢得消费者) 。这些活动大部分是非生产性的。这种成本的来源只能是剩余产品。相比之下,前者多生产剩余,后者是多吸收剩余。可见,生产过程的创新能够比产品创新使增长速度提高。当然,产品创新的经济含义不在于产品的数量,而在于产品的质量或差异性。这并不等于说产品创新不能使经济增长速度大大提高。在两种情况下,产品创新能够大大促进增长速度提高。一种情况是:新产品的用途非常广泛、其成本能够在大多数

人的支付能力范围内,并且有广泛的接受程度。在这种情况下,产品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有可能是巨大的。例如汽车、个人电脑、手机等等就大大推动过经济增长。另一种情况是:新产品不仅可以作为最终产品用于消费,而且还可以作为资本品用于生产,并且当它作为资本品使用时能够提高生产率。例如个人电脑可以是消费品,但是也可以装上一定的程序为生产而用。后一种情况如果使生产率提高,就能够提高增长速度。

四、科技进步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基础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它是适应生产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是生产建设和社会实践的结晶。而技术则是人类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践中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所积累起来的经验、知识和技能、以及体现这些经验、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资科,它是物化的科学。是科学和生产联系的纽带,是人类改造自然变革自然的手段和方法。

现代社会中,由于技术的进步更多地借助于科学的投入。而在解决技术问题的时候,又常常给科学提供新的答案或新的课题,因此,科学与技术在性质上已无根本分界,讨论科学与技木的分界已经投有多大的意义。可以说,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在现代经济增长中,科学与技术逐步合一,并成为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正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机器大工业之前,人们使用手工工具,依靠经验进行生产。当时科学技术还投有作为一个独立的因素从劳动而实现。

进入机器大工业时期以后,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物质财富成倍甚至几十倍地从生产过程中涌流出来。“现实财富的创造,较多地取决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或者说取决于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

因此,“生产力中包括科学”。这时科学技术作为一种独立的生产能力与劳动分离开来,成为独立的部门。而专门生产知识和技术,执行着总生产过程所赋予的特定的分工职能。在这一阶宦,科学的生产力主要体现在生产资料上,经济增长也物化了。正如马克思所说:“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直接的生产力,从而社会生活过程的条件本身多么大的程度受到一般智力的控制并按照这种智力得到改造。”

20世纪40年代以来,世界耨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现代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科学技术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表现在现代

科学技术特别是高科技通过渗透,扩散到生产诸要因素中去,使生产力发生了质的飞跃。一是劳动者的素质大大提高,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是使劳动工具日益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效率更高;三是使劳动对象的深度和广度亦得到空前的扩晨。大量运用人工合成材料,克服了自然原材料对生产发展的限制,提高了生产率。此外,人们运用现代科技进行科学管理.更好地把生产力诸要素结台在一起.综合效能得到成倍提高。为此,一些专家把现代科学技术与生产力诸要素的关系概括为以下的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x(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也有一些学者进一步把这一公式表述为: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t 。从上述关系可以看出,由于科学技术具有秉数效应或指数效应,它的作用在于放大生产要素的作用效能,从而提高生产力的整体水平.并推动经济的发晨,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当今世界,在科技进步迅猛发展的今天,在高技术和高技术产业蠕起并对人类社会产业深刻影响的今天,世界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更多地取挟于科学技术、组织管理等无形要素,取决于投资效益,而不是固定的有形要素。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最重要的手段和物质基础。各国经济的增长更多地得益于科学技术的进步。

首先,技术进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源泉。从生产力基本要素的构成来看,它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而科学技术与三个基本要素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蕾透和覆盖着每个基本要素的。劳动资料是生产力的基本要素之一,它是人们从事劳动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时所必须的物质条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正如马克思所说,自然界是不会制造出任何机器、火车头、铁器、电报、自动棉纺等等的,这些都是人类运用自然科学原理发明制造的,是人类工业的产物。劳动赍料的不断进化,正是人类科技进步的结果。科技进步发展越快,它在劳动资料进化的作用越强。劳动赍料也就越先进。从人类的技术革命来看,第一次技术革命导致了劳动手段的机械化,第二次导致了劳动手殷的电气化。而现在正进行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导致了劳动手段的自动化。总之,科学技术进步的步伐越快,科学技术水平越高,人们控制和利用自然力的手段——劳动资料也就越先进,杜会生产力的发展也就越迅速。劳动对象是劳动者通过自身劳动对之进行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科学技术进步与劳动对象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科技进步使人类认识自然的领域扩大,从而使劳动对象的范围扩大;

其次,科学技术进步使人类发现可利用的劳动对象的散量、种类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先进;再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对象的利用效率也大大提高。劳动者是具有一知识、生产技能和经验,能使用工具,实现物质资料生产的人,它是生产力中居主导作用的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者所掌握的文化科学知识越多,劳动技能和生产经验丰富,征服自然的能力也就越强。其次,技术进步使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革,促进产业结构台理化,从而使宏观结构效益和资源配置效率得到提高。从根本上说,产业的形成、分解和新兴产业的诞生都是技术进步的结果。技术诗步通过刺激需求结构,改变就业结构。促进新兴产业出现,改变国际竞争格局等,促进产业结构不断向合理化、高级化发展、进而带动整个经济的济调发展。再次,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中心内容。从历史上看,不论是18世纪中叶开始的第一次科技革命.还是19世纪中叶后的第二次科技革命或20世纪加年代以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均已证实人类社会的每一次技术进步总是能够极大地提高生产救率和资源的利用率,改善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消耗,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并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所有这些都充分反映了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核心作甩。

总之,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是现实财富的创造力,现代经济的增长更多地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

五、技术创新是技术进步的核心内容

在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文献中。对于“技术进步”一词有着多种的解释,各种解释之间存在着一些绑徽的差别。但概而言之,理论界在使用“技术进步”一词时总是荻义和广义两个方面去理解的。

狭义的技术进步指生产领域和生活领域内所取得的技术进步。指在生产、流通、信息交流等方面所使用的工具和程序水平提高,即在硬技术应用方面所取得的进步。主要包括:改造旧设备和应用新设备;改进旧工艺和应用新工艺;采用新材料和新能源;提高原有产品的质量性能和开发新产品;降低生产消耗;提高劳动者技能;合理开发各类资源等。

广义的技术进步是指扣除劳动力和资金投入,使经济增长的作用外。所有其他因素对经济增长产生的作用。由此可见,技术进步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它包括着三个子范畴。即技术创新、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对于技术创新,尽管近年来

技术创新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已有蓬勃的发展,但迄今为止,却仍未形成一个严格的统一的定义。不过就其基本含义来说,“技术创新是指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 的研究开发。生产及其商业人应用有关的技术经济活动。”它包括横纵两向的内涵。从纵向来说,技术创新是研究、开发新产品试制、生产、销售直到售后服务及滑研市场对产品的使用反映的一系列活动。从横向看,它包括资金、人才、物资的配置体制和政策、新的组织管理形式、人才的新组合和对职工的培训、市场销售网络的建立和企业家阶层的形成等。由此可见,技术创新是一个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它的最终目的是技术的商业应用和新产品的市场成功。作为技术进步的子范畴,技术创新有别于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而具有鲜明的特点。首先,就技术创新与技术改造的关系来看。技术创新主要是引入新产品、新工艺、新的生产方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而技术改造则注重采用成熟的技术。提高现有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实现规模经济。技术创新是技术改造的源泉,也是技术改造的落脚点。其次,就技术刨新与技术引进的关系而盲,技术创新是提高一国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的主要途径。技术的引进是为技术创新导向并提供技术创新的新内容的。所以,尽管同为技术进步的子范畴,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是整个技术进步这一有机过程中密不可分的环节,但技术创新在这过程中,所占的地位却尤为突出,它是技术进步的核心力量。因为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它是潜在的。它要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必须从知识形态转化成物质形态。从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而这一转化正是技术创新这一环节中实现的。通过技术创新,可以适时地把握市场机会和技术机会。使市场机会和技术机会有机地结合。正确地作出创新决策,有效地实施这一决策,并成功地引入市场取得经济效益,通过技术创新,可以不断地进行技术变革.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新创造出新的社会经济价值或商业利益,促进经济 的增长。

结论

一国经济的增长是“给居民提供日益繁多的经薪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

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的调整基础上的。”“尽管我在“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一文中强调:制度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是保证先进技术充分发挥作用的充分条件,在研究考察经济增长中,不可忽视制度创新的作用。但,经济增长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经济增长中制度创新固然不容忽视。然而,技术进步却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基础和物质手段。而技术创新是技术进步的核心内容。因此。不论是制度创新还是技术创新,它们是现代经济增长中不容忽视的基本因索。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5

[2]集旭东.蜕变中再生[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 社.1999

[3]陈晓莉经济发展与食品工业技术创新关系的实证分析[期刊论文]-开发研究 2009

[4]万勇. 文豪我国区域技术创新投入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基于中国省级区域面板数据的实证[期刊论文]-社会

[5]李卫兵,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结构、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制造业和采掘业数据的考察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5

[7]张宇,孟捷,芦荻.高级政治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8]吴易风.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与思潮[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9]李树毅.论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J].理论前沿,2006

[10]宋宗宏,叶初升.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新进展[J].经济学动态,2009

[11]李树毅.推进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相融合的思考[J].理论界,2007

致 谢

三年的读书生活在这个季节即将划上一个句号而于我的人生却只是一个逗号我

将面对又一次征程的开始。三年的求学生涯在师长、亲友的大力支持下走得辛苦却也收获满囊在论文即将付梓之际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伟人、名人为我所崇拜可是我更急切地要把我的敬意和赞美献给一位平凡的人我的导师。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而您却是我最尊敬的老师。您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思想深邃视野雄阔为我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精神氛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置身其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我不仅接受了全新的思想观念树立了宏伟的学术目标领会了基本的思考方式从论文题目的选定到论文写作的指导经由您悉心的点拨再经思考后的领悟常常让我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感谢我的爸爸妈妈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谢意。

人生的道路有许多的坎坷不是一条通往光明之路有痛苦有伤心有无助也有面对一切所不能忍受的这就是生活。但是生活中确实有许多美好的东西有些时候你不会看到它的本身的色彩如果你用这一种方式感受不到的话不妨换一种方式去感受也许它正是你所需要的那种生活方式。千万不要放弃生活你放弃了它生活也就放弃了你人生贵在的是感受会感受才会有幸福在生活中如果你感受的多了那你才会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你才会知道你在前世所选择的是今生的最正确的人生路。


相关文章

  • 金融发展.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质量关系研究
  • [摘 要]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在经历连续多年高速发展后,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社会资源分配不公,日益污染的环境问题,经济结构发展不平衡等.这些问题决定了中国经济的发 ...查看


  • [科技专论]突破性创新与经济增长
  • 来源:赛迪智库公众号(ccidthinktank) 译者:工信部赛迪研究院 王磊 马冬 王路凯 [译者按]重大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和基础,历史上与当今的"领头羊"国家概莫能外.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 ...查看


  • 经济新常态下的国家宏观调控
  • 2015年高考时政热点专题--经济新常态下的国家宏观调控 一.背景材料 2014年12月9日至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总结了2014年经济工作,提出了2015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会议强调,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 ...查看


  • 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方式的变革及特点
  • 经济所"经济增长理论"课题组 18世纪中叶的产业革命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开始了两个世纪的经济增长.在这期间,其经济增长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经济增长的动力表现为要素积累-集约管理-知识创新的演化路径:二是主导的产业结构 ...查看


  • 经济增长与两类创新[已经发表]
  • 最近两年,中国经济的增速显著放缓,成为国内.国际关注的主要话题之一.对中国未来经济持悲观态度的人不少.主要原因归结为,中国经济靠原有增长模式似乎已经走到了尽头,而新的增长模式暂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特别是面对房地产泡沫.很多领域产能过剩.环 ...查看


  • 社会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
  • 作者:曹新 厂长经理日报 1996年08期 社会经济结构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的总和.研究社会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构与增长是对应的,而不是把经济结构的变动排除在经济增长之外.因此 ...查看


  • 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
  • 论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 摘 要:在如今的科学飞速发展的年代,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科技进步已成为一国繁荣昌盛的强大动力之源,科技与经济的互动.融合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本文在技术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技术进步在推动经济发展 ...查看


  • 申论范文经济篇
  •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更好服务国计民生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立现代金融体系,是党的十八大做出的战略部署,也是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过去两年中,金融改革在浙江率先起步,2012年初春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成功获批,2013 ...查看


  • 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对经济增长贡献实证研究
  • 第27卷第5期2008年5月 工业技术经济 V01.27,No.5 总第175期 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对经济增长贡献实证研究 刘志迎梁丽丽 (合肥工业大学,合肥230009) [摘要] 本文根据经济增长理论和产业发展理论,在阐述高技术产业对经济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