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攀、缩、微倾 B.攀、收、倾 C.抓、缩、微侧 D.抓、收、微倾 6、下列文字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2分)
①总是在徘徊和失意中成熟 ②总是在挫折和磨难中茁壮 ③总是在残酷和无情中坚强 A.②③① B.③②① C.①②③ D.②①③ 7.下面关于作者的常识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唐朝 B、周敦颐——字茂叔——南宋文学家 C、杜甫——字子美——诗圣——唐代 D、苏轼——字东坡——唐宋八大家—唐代 8、名句积累与运用(每空1分,共10分)
(1)白头搔更短, 。 (杜甫《春望》) (2) ,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3)山随平野尽, 。 (李白《渡荆门送别》)
(4)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5)苔痕上阶绿, 。 ( 刘禹锡《陋室铭》)
(6赠张丞相》)
(7)《记承天寺夜游》中有精彩的月色描写,这是: , , 盖竹柏影也。
二、阅读理解:(26分)(一)《大自然的语言》片断(13分)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 1 )(A清醒 B苏醒 C醒悟 D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 2 )(A次第 B连续 C陆续 D全部)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 3 )(A纷纷 B刷刷 C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9、第语段中的括弧里选择恰当的词语:(1) (2) (3) (3分)
10、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分别概括这两段的主要内容 (4分) 第一段: 第二段:
11、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2分) 12、选文第二段中所选的三个例子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4分)
(二)三峡 (13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3、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4分)
(1)沿溯阻绝( ) (2)或王命急宣( ) (3)略无阙处( ) (4)不见曦月 ( ) 1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
15、李白诗“两岸猿声啼不住”,在本文中具体描述的句子是 (1分)
16、第三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 ”的静景,也描写了“ ”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2分) 17、如果你有机会去三峡旅游,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前往?为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说明理由。(2分) 三、作文(满分50分)
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在遇对某人某物、经历某个事件后,受并影响,自身产生或大或小的改变。一部《山海经》改变了鲁迅对长奶妈的看法,一个背影改变了朱自清对父亲的态度,而老信客的一次错误一番话语,更是改变“刚从上海落魄回来的年任人”的人生轨迹。 请结合作的经历。以《 改变了我》为题,补全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注意文中不要出现你所在学校、班级的师生的真实姓名.
A.攀、缩、微倾 B.攀、收、倾 C.抓、缩、微侧 D.抓、收、微倾 6、下列文字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2分)
①总是在徘徊和失意中成熟 ②总是在挫折和磨难中茁壮 ③总是在残酷和无情中坚强 A.②③① B.③②① C.①②③ D.②①③ 7.下面关于作者的常识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唐朝 B、周敦颐——字茂叔——南宋文学家 C、杜甫——字子美——诗圣——唐代 D、苏轼——字东坡——唐宋八大家—唐代 8、名句积累与运用(每空1分,共10分)
(1)白头搔更短, 。 (杜甫《春望》) (2) ,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3)山随平野尽, 。 (李白《渡荆门送别》)
(4)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5)苔痕上阶绿, 。 ( 刘禹锡《陋室铭》)
(6赠张丞相》)
(7)《记承天寺夜游》中有精彩的月色描写,这是: , , 盖竹柏影也。
二、阅读理解:(26分)(一)《大自然的语言》片断(13分)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 1 )(A清醒 B苏醒 C醒悟 D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 2 )(A次第 B连续 C陆续 D全部)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 3 )(A纷纷 B刷刷 C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9、第语段中的括弧里选择恰当的词语:(1) (2) (3) (3分)
10、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分别概括这两段的主要内容 (4分) 第一段: 第二段:
11、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2分) 12、选文第二段中所选的三个例子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4分)
(二)三峡 (13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3、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4分)
(1)沿溯阻绝( ) (2)或王命急宣( ) (3)略无阙处( ) (4)不见曦月 ( ) 1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
15、李白诗“两岸猿声啼不住”,在本文中具体描述的句子是 (1分)
16、第三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 ”的静景,也描写了“ ”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2分) 17、如果你有机会去三峡旅游,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前往?为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说明理由。(2分) 三、作文(满分50分)
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在遇对某人某物、经历某个事件后,受并影响,自身产生或大或小的改变。一部《山海经》改变了鲁迅对长奶妈的看法,一个背影改变了朱自清对父亲的态度,而老信客的一次错误一番话语,更是改变“刚从上海落魄回来的年任人”的人生轨迹。 请结合作的经历。以《 改变了我》为题,补全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注意文中不要出现你所在学校、班级的师生的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