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阅读答案

阅读理解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8,白粉)漫其鼻端,若蝇翼,1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2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3郢人立不失容。4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试为寡人为之’。5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6 臣之质死久矣。’7自夫子之死,8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9矣。”

问题:

1.“若蝇翼”,是把什么比喻成什么样子?

答:____________

2.“运斤成风”的意思是:_________

3.“尽垩而鼻不伤”应译为:________

4.“失容”在这里指的意思是:___________

5.“试为寡人为之”应译为:___________

6.“虽然”的正确译文是

[  ]

A.虽然这样

B.(跟现代汉语的意思一样)

C.尽管这样

D.原来这样

“虽然”在这里指代的是:

7.“臣之质死久矣”指谁死了很久了?

答:________。

8.“夫子”这里指的是

[  ]

A.郢人

B.匠石

C.庄子

D.惠子

9.“吾无与言之”指我跟谁谈论什么?

答:____________

10.解释文中加粗的词:

顾:____________漫:____________斫:____________

听:____________尝:____________质:____________

11.这段文字说明的道理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答案:

解析:

1.把白粉比喻成像蝇翼那样薄

2.抡起斧子来带起一股风

3.除尽了白粉而没伤着鼻子

4.失去常态

5.试验着为我作一下这件事

6.C尽管我能为郢人除尽白粉

7.郢人

8.D

9.惠子;学肉

10.回头;站上砍;随便地;曾经;对象

11.若想做好一件事,总要有另一个配合

阅读理解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8,白粉)漫其鼻端,若蝇翼,1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2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3郢人立不失容。4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试为寡人为之’。5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6 臣之质死久矣。’7自夫子之死,8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9矣。”

问题:

1.“若蝇翼”,是把什么比喻成什么样子?

答:____________

2.“运斤成风”的意思是:_________

3.“尽垩而鼻不伤”应译为:________

4.“失容”在这里指的意思是:___________

5.“试为寡人为之”应译为:___________

6.“虽然”的正确译文是

[  ]

A.虽然这样

B.(跟现代汉语的意思一样)

C.尽管这样

D.原来这样

“虽然”在这里指代的是:

7.“臣之质死久矣”指谁死了很久了?

答:________。

8.“夫子”这里指的是

[  ]

A.郢人

B.匠石

C.庄子

D.惠子

9.“吾无与言之”指我跟谁谈论什么?

答:____________

10.解释文中加粗的词:

顾:____________漫:____________斫:____________

听:____________尝:____________质:____________

11.这段文字说明的道理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答案:

解析:

1.把白粉比喻成像蝇翼那样薄

2.抡起斧子来带起一股风

3.除尽了白粉而没伤着鼻子

4.失去常态

5.试验着为我作一下这件事

6.C尽管我能为郢人除尽白粉

7.郢人

8.D

9.惠子;学肉

10.回头;站上砍;随便地;曾经;对象

11.若想做好一件事,总要有另一个配合


相关文章

  • [惠子相梁]教学案
  • <惠子相梁>教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2.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能力目标 1.欣赏故事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 2.理解比喻说理的妙处. 德育目标 1.拓宽学生 ...查看


  • 无端崖之辞教案 1
  • 无端崖之辞 [教学目的] 1.掌握本课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2.积累阅读.赏析古文的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3.体会庄子散文中寓言故事的深刻含义 4.体会庄子散文想像奇特的特点 [教学设想] 1.讲读与讨论相结合 2.重点讲读第1.3.4则 ...查看


  • 濠梁之辩 
  • 濠梁之辩 [原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 ...查看


  • [庄子故事二则]教学设计
  • 20.<庄子>故事两则 <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2.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过程与方法: 1.欣赏< ...查看


  • 九年级语文下册[〈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
  •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这两则故事均选自<庄子·秋水>,讲的都是庄子与惠子的故事.<惠子相梁>表现了庄子和惠子截然不同的生活志趣.故事富有趣味性,情节发展出人意料,人物形象对比鲜明,比 ...查看


  • 20[〈庄子〉故事两则]教案
  • 20<〈庄子〉故事两则>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2.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感知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 3.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 ...查看


  • 庄子与惠子的关系
  • <惠子相梁>中,惠子是一个醉心于功名利禄,并无端猜忌好友的小人,庄子狠狠地奚落了他:<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和庄子在场梁上游玩,并就庄子能否知道"鱼之乐"的问题发生辩论,可见两人是可以言谈往 ...查看


  • 七年级下册语文(语文版)教学教案:第六单元 古文二则 郢人
  • <郢人>教案 教学目标: 1. 熟练朗读课文,掌握重点词语含义. 2. 学会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3. 了解故事内容,把握人物之间的情感. 4. 理解庄子运用寓言进行比喻的手法. 5. 体悟古人重情重义的纯朴情操. 重点:1. 学 ...查看


  • 惠子相梁阅读答案
  • 阅读<惠子相梁>一文,回答问题.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知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捂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