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长江之歌5教案苏教版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

教具准备:

挂图、录音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二、初读指导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板书: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

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

3.你们对长江有什么了解呢?

4.放录音:《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

(1)自学生字词。

(2)检查处学效果

①出示词语:乳汁 哺育 挽起 荡涤 尘埃 灌溉 奔去 各奔东西

②指名逐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5.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互相交流。看图说话。

请同学们自由说说看。

听音乐。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描红田字格中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 依恋 荡涤 尘埃 磅礴 灌溉

(4)读课文。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乳 汁 哺 挽 涤 埃 灌 溉

2.指导写字:

乳:左右基本等宽。

汁、哺、挽、涤、埃:左窄右宽。

灌、溉:左窄右宽,因笔画较多,写时要紧凑一些。

四、课后复习

1.学生认读。

2.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

1.读课文,背诵古诗,学习歌曲。

2.抄词语(两遍)。

3.组词。

哺( ) 溉( ) 涛( ) 源( )

辅( ) 概( ) 滔( ) 原( )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精读训练

1.播放系列片《话说长江》片断,听《长江之歌》。

《话说长江》这部系列片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江那宏伟、壮观的气势,作者说——出示: 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

你人母亲的情怀。(引读)

说说读了这句诗想了解什么。

(1)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情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2.精读第1节

(1)自由读,分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齐读

自由读。学生讨论交流

讨论

出示: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

(2)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意义。

指导朗读

精读第2节。

(3)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讨论:(“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源泉是无穷的。)

(第一个分句要读得柔和一些,因为长江是“走来”,第二个分句读时要让人感觉有气概,因为长江是“奔去”。)

默读第1节,思考,讨论交流:(“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看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第一句读得很深情,最后一句读出“赞美”“依恋”

三、练习朗读全诗

师引读学生跟读。

指导朗读、背诵,学唱歌曲。

交流:(“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作业

1.填空:

你从雪山走来,________;你向东海奔去,________。你用甘甜的乳汁,________;你用健美的臂膀,________。我们赞美长江,________;我们依恋长江,________。

2.背诵诗歌。

3.学唱歌曲。

4.收集有关长江的资料。

①西江月

(宋)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飘泊于长江的杜甫。

③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就是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念奴娇》词。长江波涛,滚滚东去,千百年来,多少风云一时的英雄人物,都被这浪涛冲刷淘洗,消失在这滚滚的历史洪流之中了。作者在这里,不仅面对浩浩长江,

抒发了人生有限、历史无情的深沉感叹,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上那些建立过辉煌功业的英雄豪杰的深情缅怀。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

教具准备:

挂图、录音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二、初读指导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板书: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

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

3.你们对长江有什么了解呢?

4.放录音:《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

(1)自学生字词。

(2)检查处学效果

①出示词语:乳汁 哺育 挽起 荡涤 尘埃 灌溉 奔去 各奔东西

②指名逐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5.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互相交流。看图说话。

请同学们自由说说看。

听音乐。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描红田字格中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 依恋 荡涤 尘埃 磅礴 灌溉

(4)读课文。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乳 汁 哺 挽 涤 埃 灌 溉

2.指导写字:

乳:左右基本等宽。

汁、哺、挽、涤、埃:左窄右宽。

灌、溉:左窄右宽,因笔画较多,写时要紧凑一些。

四、课后复习

1.学生认读。

2.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

1.读课文,背诵古诗,学习歌曲。

2.抄词语(两遍)。

3.组词。

哺( ) 溉( ) 涛( ) 源( )

辅( ) 概( ) 滔( ) 原( )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精读训练

1.播放系列片《话说长江》片断,听《长江之歌》。

《话说长江》这部系列片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江那宏伟、壮观的气势,作者说——出示: 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

你人母亲的情怀。(引读)

说说读了这句诗想了解什么。

(1)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情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2.精读第1节

(1)自由读,分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齐读

自由读。学生讨论交流

讨论

出示: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

(2)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意义。

指导朗读

精读第2节。

(3)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讨论:(“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源泉是无穷的。)

(第一个分句要读得柔和一些,因为长江是“走来”,第二个分句读时要让人感觉有气概,因为长江是“奔去”。)

默读第1节,思考,讨论交流:(“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看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第一句读得很深情,最后一句读出“赞美”“依恋”

三、练习朗读全诗

师引读学生跟读。

指导朗读、背诵,学唱歌曲。

交流:(“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作业

1.填空:

你从雪山走来,________;你向东海奔去,________。你用甘甜的乳汁,________;你用健美的臂膀,________。我们赞美长江,________;我们依恋长江,________。

2.背诵诗歌。

3.学唱歌曲。

4.收集有关长江的资料。

①西江月

(宋)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飘泊于长江的杜甫。

③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就是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念奴娇》词。长江波涛,滚滚东去,千百年来,多少风云一时的英雄人物,都被这浪涛冲刷淘洗,消失在这滚滚的历史洪流之中了。作者在这里,不仅面对浩浩长江,

抒发了人生有限、历史无情的深沉感叹,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上那些建立过辉煌功业的英雄豪杰的深情缅怀。


相关文章

  •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三峡]教案冀教版
  • <三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全文.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 ...查看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乡愁]教案
  • 乡愁 教案 教学目标:①引导学生感悟诗中感情的层次与变化;②指导学生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去理解诗歌;③引导学生感悟诗中情理,即两岸沟通.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是历史的必然. 教学重点:①学会抓住意象去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理;②引导学生感悟诗中情理, ...查看


  •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教案
  • <黄河颂>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精读课文,在反复诵读中理解黄河的形象,体味作品中的民族情感. 2.注重涵泳品味,调动起体验与想象,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 3.学会给课文做批注,把握关键语句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 ...查看


  •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案
  • 课 题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二) 课型 时间 教学目 标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挂图 结合有关事例 使学生明白"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的道理 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明 ...查看


  • 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语文
  • 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 本册综合 · 单元综合 · 月考复习 · 期末复习 · 期中复习 · 七律·长征 · 长征组歌两首 · 老山界 · <草> · <长征>节选 · 枣核 · 最后一课 · 始终眷恋着祖国 ...查看


  •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山城的雾
  • 山城的雾 设计意图 中国是个诗的国度,在现代诗中,有不少文质兼美的儿童诗歌.然而通过调查,我们却发现孩子们最不喜欢的课外阅读材料就是诗歌.这不能不引起语文教师的反思:这究竟是为什么?现代诗歌(儿童诗歌)语言虽然比较浅显,容易读懂.但它不像童 ...查看


  • 初中语文网--初中语文同步教学优秀站点
  • · 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收藏本页 · 在线字典.成语查询 · | 网站首页 | 七上 | 七下 | 八上 | 八下 | 九上 | 九下 | 人教版 | 教案 | 中考指导 | 下载 |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货币战争 鬼吹灯 海底两万里 ...查看


  • 四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
  • 四年级下册传统文化备课 马红梅 第三单元 名胜佳境 三孔 1.孔府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孔府. 教学过程: 一.阅读诗画揽胜.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孔庆镕诗<五柏抱槐>.李隆基诗<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查看


  • 二年级下册数学10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 课题:10000以内数的认识例5.6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2-8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10000以内的物体个数,建立10000以内数的概念. 2.理解10个一千是一万,认识计数单位"万&qu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