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害虫的资料

昆虫学——白菜害虫的一些资料

菜蚜

[中文名] 菜蚜

[别名] 菜缢管蚜、 萝卜蚜

[学名] Lipaphis erysimi (Kaltenbach,1843)

[ 目 ] 同翅目

[ 科 ] 长管蚜科

[寄主] 白菜、油菜、萝卜、芥菜、青菜、菜薹、甘蓝、花椰菜、芜菁等十字花科蔬菜,偏嗜白菜及芥菜型油菜。

为害特点

在蔬菜叶背或留种株的嫩梢嫩叶上为害,造成节间变短、弯曲,幼叶向下畸形卷缩,使植株矮小,影响包心或结球,造成减产;留种菜受害不能正常抽薹、开花和结籽。同时传播病毒病,造成的危害远远大于蚜害本身。 [特征描述] 有翅胎生雌蚜,头、胸黑色:腹部绿色。第一至六腹节各有独立缘斑,腹管前后斑愈合,第一节有背中窄横带,第五节有小型中斑,第六至八节各有横带,第六节横带不规则。触角第三至五节依次有圆形次生感觉圈:21~29,7~14,0~4个。无翅胎生雌蚜,体长2.3毫米,宽1.3毫米,绿色至黑绿色,被薄粉。表皮粗糙,有菱形网纹。腹管长筒形,顶端收缩,长度为尾片的1.7倍。尾片有长毛4~6根。

防治方法

1、田间挂黄板涂粘虫胶诱集有翅蚜,或距地面20厘米架黄色盆,内装0.1%肥皂水或洗衣粉水诱杀有翅蚜虫。

2、在菜地内间隔铺设银灰色膜或挂拉银灰色膜条驱避蚜虫。

3、适时进行药剂防治。由于桃蚜世代周期短,繁殖快、蔓延迅速,多聚集在蔬菜心叶或叶背皱缩隐蔽处,喷药要求细致周到,尽可能选择兼具有触杀、内吸、熏蒸三重作用的药剂,保护地内宜选用烟雾剂或常温烟雾施药技术。

喷雾可选用40%康福多水溶剂3000~4000倍液,50%抗蚜威(辟蚜雾)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0.65%茴蓠素水剂400~500倍液,0.5%藜芦碱醇溶液800~1000倍液,1‰苦

参素水剂800~1000倍液,15%蓖麻油酸烟碱乳油800~1000倍液,3.2%烟碱川楝素水剂200~300倍液,绿浪牌烟·百·素乳油500~1000倍液,或3%莫比朗乳油1000~2000倍液,10%多来宝悬浮剂1500~2000倍液,2.5%保得乳油2000~3000倍液,2.5%天王星乳油2000~3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2500~3000倍液。

菜青虫

菜粉蝶又称白粉蝶,属鳞翅目,粉蝶科。广西各地均有发生灾害。寄主植物有十字花科、菊科、旋花科、百合科、茄科、藜科、苋科等 9 科 35 种,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蔬菜,尤以芥蓝、甘蓝、花椰菜等受害比较严重。

形态特征

成虫体灰黑色,翅白色,鳞粉细密。前翅基部灰黑色,顶角黑色;后翅前缘有一个不规则的黑斑,后翅底面淡粉黄色。卵瓶状,竖立,初产时乳白至淡黄色,后变橙黄色,表面有较规则的纵横脊纹。幼虫初孵化时灰黄色,后变青绿色,体圆筒形,中段较肥大,体上各节均有 4条~5 条横皱纹,背部有一条不明显的断续黄色纵线,气门线黄色,每节的线上有两个黄斑。蛹纺锤形,两端尖细,背部有 3 条纵隆线和 3 个角状突起。

发生特点菜粉蝶分布广,在广西一年发生 7 个~ 8个世代,以蛹在被害的芥蓝或甘蓝菜株上越冬,也有在其他十字花科蔬菜残株落叶的向阳处越冬,翌年 2 月 ! 3 月间成虫出现。成虫羽化后 6 小时 ~7 小时即进行交配,交配后 1天~2 天即产卵。

仔细观察,会发现菜粉蝶的行为很特别。

1纸上产卵 雌菜粉蝶交尾之后,约过两天后产卵,每次只产一粒卵,边飞边产,少则只产20粒,多则可产500粒。 菜粉蝶专门在卷心菜等十字花科植物的叶子上产卵。小朋友可以把卷心菜的叶子捣碎,将得到的叶汁涂在一张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摊在菜园地上,留意观察,不久就会有菜粉蝶飞来,在纸的上空徘徊飞舞,最后落在纸面上产卵。 卷心菜含有芥子油气味,菜粉蝶根据这种气味,来选择产卵地点。这种现象生物学上称为趋化性。

2吃叶趋化性 菜粉蝶的卵形状像瓶子,约1毫米长,黄色,逐渐变深,卵期2-11天。幼虫大多在清晨孵化,出壳时,幼虫在卵内用大颚在卵尖端稍下处咬破卵壳外出。初孵幼虫,把卵壳吃掉,再转食菜叶。菜粉蝶的幼虫主要是靠吃菜叶长大,身体为青绿色,所以人们叫它菜青虫,又名青虫、菜虫。 菜青虫吃菜叶也有选择性,专吃十字花科植物的叶子。你还可以做一个观察实验,把菜青虫放在草纸上,发现它不会咬食草纸,当草纸上沾湿了卷心菜叶汁之后,它便会啃咬起来。

细心观察 在菜粉蝶较多的地方,把剪成蝶形的白纸片用线吊住,并不断摆舞着,往往会有未交尾的雄蝶飞来追赶,把它误认为雌蝶,企图交配。这个实验可以说明,雄性菜粉蝶寻找雌蝶是通过视觉来发现的。

采集与饲养

菜粉蝶

采集菜粉蝶成虫最好选择晴朗风小的天气。采集时,用捕虫网捕捉,放入笼里。 把野外捉回的菜粉蝶称入较大的饲养笼里,笼内放几个小瓶盖,各放一团吸有10%蜂蜜水的药棉,以供菜粉蝶取食,药棉要经常保持潮湿,2-3天换一次。笼内放1-2盆盆栽卷心菜,供菜粉蝶产卵用。在25℃温度下,菜粉蝶羽化2-3天后即开始产卵,产卵期3-6天,每只雌蝶产卵100-200粒。

做生态标本

取一只废药瓶,用少量药棉蘸上乙醚,放入瓶内,上面铺一层草纸,将活的菜粉蝶投入,过几分钟,菜粉蝶就被毒死。] 把毒死的菜粉蝶取出后,在它的胸部或腹部注入少量福尔马林,起防腐作用,再用针从虫体胸部中央垂直插入,钉在展翅板中央的木条上,把两翅向左右展开,使前翅后缘跟虫体成一直角,然后,用两张纸条压在两对翅上,每条纸条的两端用针固定在展翅板上。 展翅完毕,把带有标本的展翅板放在通风处,经过四五天,菜粉蝶标本自然风干。接着,拨掉针,从展翅板上取下标本,用“502”胶水将菜粉蝶标本贴在枯枝上,再按图中的样子,把它装饰一下,既漂亮又生动的菜粉蝶生态标本就制作成功了。

菜螟

学 名:Hellula undalis Fabricius

英 名:Cabbage webworm

别 名:菜心野螟、萝卜螟、钻心虫

菜螟〔Oeobia un-dalis=Phalaena undalis=Hellulaundalis Fabricius〕又称菜心野螟、萝卜螟、甘蓝螟、 菜螟幼虫吃菜

白菜螟、吃心虫、钻心虫、剜心虫等,分类上归鳞翅目、螟蛾科

形态习性

成虫为褐色至黄褐色的近小型蛾子。体长约7毫米,翅展16~20毫米;前翅有3条波浪状灰白色横纹和1个黑色肾形斑,斑外围有灰白色晕圈。老熟幼虫体长约12毫米,黄白色至黄绿色,背上有5条灰褐色纵纹(背线、亚背线和气门上线),体节上还有毛瘤,中后胸背上毛瘤单行横排各12个,腹末节毛瘤双行横排,前排8个,后排2个。该虫年发生3代(华北)~9代(华南),多以幼虫吐丝缀土粒或枯叶做丝囊越冬,少数以蛹越冬。在广州地区,该

虫整年皆可发生危害,无明显越冬现象,但常年以处暑(8月下旬)至秋分(9月下旬)期间发生数量最多,此时以花椰莱(花蕾形成前)受害较重;9~11月以萝卜特别是早播萝卜受害重;白菜类4~11月均受害较重。凡秋季天气高温干燥,有利于菜螟发生,如菜苗处于2~4叶期,则受害更重。成虫昼伏夜出,稍具趋光性,产卵于叶茎上散产,尤以心叶着卵量最多。初孵幼虫潜叶危害,3龄吐丝缀合心叶,藏身其中取食危害,4~5龄可由心叶、叶柄蛀入茎髓危害。幼虫有吐丝下垂及转叶危害习性。老熟幼虫多在菜根附近土面或土内作茧化蛹。

发生规律

在山东年发生1-3代,以老熟幼虫吐丝做土茧化蛹,在田间杂草、残叶或表土层中越冬。翌年7月下旬开始 菜螟成虫

羽化,直到9月上旬,历期40余天。各代幼虫发育期:第一代7月至9月中旬,第二代8月下旬至9月下旬,第三代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世代重叠。成虫飞翔力弱,卵散产于叶脉处,常2-5粒聚在一起。每雌平均产卵88粒。卵历期3-10天。幼虫孵化后昼夜取食。幼龄幼虫在叶背啃食叶肉,留下上表皮成天窗状,蜕皮时拉一薄网。3龄后将叶片食成网状、缺刻。幼虫共5龄,发育历期11-26天。幼虫老熟后变为桃红色,开始拉网,24小时后又变成黄绿色,多在表土层做茧化蛹,也有的在枯枝落叶下或叶柄基部间隙中化蛹。9月底或10上旬开始越冬。

成长分期

成虫:羽化后昼伏夜出,稍有趋光性,卵散产在嫩叶(尤其是心叶)上。 初孵幼虫:潜食叶肉,2龄后穿出叶面爬向心叶,吐丝缀合心叶在内取食,使心叶枯死,由于植株无法再抽出心叶,终致死亡。4~5龄虫则可由心叶或叶柄蛀入茎髓或根部,蛀孔外缀有细丝及虫粪,易于识别。受害菜株枯死或因感染软腐病而腐烂。 幼虫:共5龄,能转株为害,一生可为害蔬菜4~6株。夏季历期9~16天,冬季历期21~45天。 老熟幼虫:多在菜根附近表土3~5厘米处化蛹,蛹期5~15天。成虫寿命4~7天。 (菜螟喜欢高温干燥的气候环境,故此在广州地区虽然全年都有发生,但以8~10月(处暑~寒露)虫害最为猖獗。特别甘蓝、花椰菜、萝卜、大白菜受害最严重)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调节播期。在菜螟常年严重发生危害的地区,应按当地菜螟幼虫孵化规律适当调节播期,使最易受害的幼苗2~4叶期与低龄幼虫盛见期错开,以减轻危害。如大白菜、萝卜等在不影响质量前提下秋季适当迟播,可减轻危害。

(2)结合管理,人工捕杀。在间苗、定苗时,如发现菜心被丝缠住,即随手捕杀之。

(3)及时喷药毒杀。应在幼虫孵出初期和蛀心前(或心叶有丝网时)喷施21%灭杀毙、或40%氰戊菊酯5 000~6 000倍液,或2.5%功夫、或20%杀灭菊酯4 000倍液,或40%菊杀乳油、或40%菊马乳油3 000倍液,或50%辛硫磷、或50%巴丹可湿粉1 5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8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或BT乳剂、或杀螟杆菌、或青虫菌粉剂(微生物农药)1 000倍液。交替喷施2~3次,隔7~10天1次,喷匀喷足。

幼虫是钻蛀性害虫,为害蔬菜幼苗期心叶和叶片。初孵幼虫潜叶为害,隧道宽短;2龄后穿出叶面;3龄吐丝缀合心叶,在内取食;4—5龄可由心叶或叶柄蛀入茎髓或根部,蛀孔

显著,孔外缀有细丝,并有排出的潮湿粪便,受害苗枯死或叶柄腐烂。

农业防治

A、春耕翻土,清洁田园;

B、调整播期,使植株3—5片真叶期错开菜螟盛发期;

C、及时拔除虫苗。

药剂防治

幼虫孵化盛期或初见心叶被害和有丝网时,施药2—3次,注意将药喷到菜心上。 可选用下列方法防治:

A、5%抑太保乳油4000倍液喷雾

B、或5%卡死克乳油4000倍液喷雾

C、或5%农梦特乳油4000倍液喷雾

D、或20%灭幼脲1号悬浮剂500—1000倍液喷雾

E、或25%灭幼脲3号悬浮剂500—1000倍液喷雾

F、或40%菊杀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

G、或40%菊马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

H、或20%氰戊菊酯2000—4000倍液喷雾

I、或茴蒿素杀虫剂500倍液喷雾

小菜蛾

鳞翅目菜蛾科,

英文名:Diamondback moth;

学名:Plutella xylostella(L.);

别名:小青虫、两头尖。世界性迁飞害虫,

主要为害甘蓝、紫甘蓝、青花菜、薹菜、芥菜、花椰菜、白菜、油菜、萝卜等十字花科植物。为害特点:初龄幼虫仅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在菜叶上形成一个个透明的斑,“开天窗”,3~4龄幼虫可将菜叶食成孔洞和缺刻,严重时全叶被吃成网状。在苗期常集中心叶为害,影响包心。在留种株上,为害嫩茎、幼荚和籽粒。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6~7毫米,翅展12~16毫米,前后翅细长,缘毛很长,前后翅缘呈黄白色三度曲折的波浪纹,两翅合拢时呈3个接连的菱形斑,前翅缘毛长并翘起如鸡尾,触角丝状,褐色有白纹,静止时向前伸。雌虫较雄虫肥大,腹部末端圆筒状,雄虫腹末圆锥形,抱握器微张开。卵 椭圆形,稍扁平,长约0.5毫米,宽约0.3毫米,初产时淡黄色,有光泽,卵壳表面光滑。幼虫 初孵幼虫深褐色,后变为绿色。末龄幼虫体长10~12毫米,纺锤形,

体上生稀疏长而黑的刚毛。头部黄褐色,前胸背板上有淡褐色无毛的小点组成两个“U”字形纹。臀足向后伸超过腹部末端,腹足趾钩单序缺环。

发生规律

幼虫、蛹、成虫各种虫态均可越冬、越夏、无滞育现象。全年发生为害明确呈两次高峰,第一次在5月中旬至6月下旬;第二次在8月下旬至10月下旬(正值十字花科蔬菜大面积栽培季节)。一般年份秋害重于春害。小菜蛾的发育适温为20-30摄氏度,在两个盛发期内完成1代约20d。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合理布局,尽量避免大范围内十字花笠蔬菜周年连作,以免虫源周 而复始,对苗田加强管理,及时防治。收获后,要及时处理残株败叶可消灭大量虫源。

2、物理防治 小菜蛾有趋光性,在虫发生期,可放置黑光灯诱杀小菜蛾,以 减少虫源。

3、生物防治 采用细菌杀虫剂,如BT乳剂600倍液可使小菜蛾幼虫感病致死。

4、药剂防治 灭幼脲700倍液、25%快杀灵2000倍液,24%万灵1000倍液、5%卡 死克2000倍液进行防治。注意交替使用或混合配用,以减缓抗药性的产生

昆虫学——白菜害虫的一些资料

菜蚜

[中文名] 菜蚜

[别名] 菜缢管蚜、 萝卜蚜

[学名] Lipaphis erysimi (Kaltenbach,1843)

[ 目 ] 同翅目

[ 科 ] 长管蚜科

[寄主] 白菜、油菜、萝卜、芥菜、青菜、菜薹、甘蓝、花椰菜、芜菁等十字花科蔬菜,偏嗜白菜及芥菜型油菜。

为害特点

在蔬菜叶背或留种株的嫩梢嫩叶上为害,造成节间变短、弯曲,幼叶向下畸形卷缩,使植株矮小,影响包心或结球,造成减产;留种菜受害不能正常抽薹、开花和结籽。同时传播病毒病,造成的危害远远大于蚜害本身。 [特征描述] 有翅胎生雌蚜,头、胸黑色:腹部绿色。第一至六腹节各有独立缘斑,腹管前后斑愈合,第一节有背中窄横带,第五节有小型中斑,第六至八节各有横带,第六节横带不规则。触角第三至五节依次有圆形次生感觉圈:21~29,7~14,0~4个。无翅胎生雌蚜,体长2.3毫米,宽1.3毫米,绿色至黑绿色,被薄粉。表皮粗糙,有菱形网纹。腹管长筒形,顶端收缩,长度为尾片的1.7倍。尾片有长毛4~6根。

防治方法

1、田间挂黄板涂粘虫胶诱集有翅蚜,或距地面20厘米架黄色盆,内装0.1%肥皂水或洗衣粉水诱杀有翅蚜虫。

2、在菜地内间隔铺设银灰色膜或挂拉银灰色膜条驱避蚜虫。

3、适时进行药剂防治。由于桃蚜世代周期短,繁殖快、蔓延迅速,多聚集在蔬菜心叶或叶背皱缩隐蔽处,喷药要求细致周到,尽可能选择兼具有触杀、内吸、熏蒸三重作用的药剂,保护地内宜选用烟雾剂或常温烟雾施药技术。

喷雾可选用40%康福多水溶剂3000~4000倍液,50%抗蚜威(辟蚜雾)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0.65%茴蓠素水剂400~500倍液,0.5%藜芦碱醇溶液800~1000倍液,1‰苦

参素水剂800~1000倍液,15%蓖麻油酸烟碱乳油800~1000倍液,3.2%烟碱川楝素水剂200~300倍液,绿浪牌烟·百·素乳油500~1000倍液,或3%莫比朗乳油1000~2000倍液,10%多来宝悬浮剂1500~2000倍液,2.5%保得乳油2000~3000倍液,2.5%天王星乳油2000~3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2500~3000倍液。

菜青虫

菜粉蝶又称白粉蝶,属鳞翅目,粉蝶科。广西各地均有发生灾害。寄主植物有十字花科、菊科、旋花科、百合科、茄科、藜科、苋科等 9 科 35 种,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蔬菜,尤以芥蓝、甘蓝、花椰菜等受害比较严重。

形态特征

成虫体灰黑色,翅白色,鳞粉细密。前翅基部灰黑色,顶角黑色;后翅前缘有一个不规则的黑斑,后翅底面淡粉黄色。卵瓶状,竖立,初产时乳白至淡黄色,后变橙黄色,表面有较规则的纵横脊纹。幼虫初孵化时灰黄色,后变青绿色,体圆筒形,中段较肥大,体上各节均有 4条~5 条横皱纹,背部有一条不明显的断续黄色纵线,气门线黄色,每节的线上有两个黄斑。蛹纺锤形,两端尖细,背部有 3 条纵隆线和 3 个角状突起。

发生特点菜粉蝶分布广,在广西一年发生 7 个~ 8个世代,以蛹在被害的芥蓝或甘蓝菜株上越冬,也有在其他十字花科蔬菜残株落叶的向阳处越冬,翌年 2 月 ! 3 月间成虫出现。成虫羽化后 6 小时 ~7 小时即进行交配,交配后 1天~2 天即产卵。

仔细观察,会发现菜粉蝶的行为很特别。

1纸上产卵 雌菜粉蝶交尾之后,约过两天后产卵,每次只产一粒卵,边飞边产,少则只产20粒,多则可产500粒。 菜粉蝶专门在卷心菜等十字花科植物的叶子上产卵。小朋友可以把卷心菜的叶子捣碎,将得到的叶汁涂在一张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摊在菜园地上,留意观察,不久就会有菜粉蝶飞来,在纸的上空徘徊飞舞,最后落在纸面上产卵。 卷心菜含有芥子油气味,菜粉蝶根据这种气味,来选择产卵地点。这种现象生物学上称为趋化性。

2吃叶趋化性 菜粉蝶的卵形状像瓶子,约1毫米长,黄色,逐渐变深,卵期2-11天。幼虫大多在清晨孵化,出壳时,幼虫在卵内用大颚在卵尖端稍下处咬破卵壳外出。初孵幼虫,把卵壳吃掉,再转食菜叶。菜粉蝶的幼虫主要是靠吃菜叶长大,身体为青绿色,所以人们叫它菜青虫,又名青虫、菜虫。 菜青虫吃菜叶也有选择性,专吃十字花科植物的叶子。你还可以做一个观察实验,把菜青虫放在草纸上,发现它不会咬食草纸,当草纸上沾湿了卷心菜叶汁之后,它便会啃咬起来。

细心观察 在菜粉蝶较多的地方,把剪成蝶形的白纸片用线吊住,并不断摆舞着,往往会有未交尾的雄蝶飞来追赶,把它误认为雌蝶,企图交配。这个实验可以说明,雄性菜粉蝶寻找雌蝶是通过视觉来发现的。

采集与饲养

菜粉蝶

采集菜粉蝶成虫最好选择晴朗风小的天气。采集时,用捕虫网捕捉,放入笼里。 把野外捉回的菜粉蝶称入较大的饲养笼里,笼内放几个小瓶盖,各放一团吸有10%蜂蜜水的药棉,以供菜粉蝶取食,药棉要经常保持潮湿,2-3天换一次。笼内放1-2盆盆栽卷心菜,供菜粉蝶产卵用。在25℃温度下,菜粉蝶羽化2-3天后即开始产卵,产卵期3-6天,每只雌蝶产卵100-200粒。

做生态标本

取一只废药瓶,用少量药棉蘸上乙醚,放入瓶内,上面铺一层草纸,将活的菜粉蝶投入,过几分钟,菜粉蝶就被毒死。] 把毒死的菜粉蝶取出后,在它的胸部或腹部注入少量福尔马林,起防腐作用,再用针从虫体胸部中央垂直插入,钉在展翅板中央的木条上,把两翅向左右展开,使前翅后缘跟虫体成一直角,然后,用两张纸条压在两对翅上,每条纸条的两端用针固定在展翅板上。 展翅完毕,把带有标本的展翅板放在通风处,经过四五天,菜粉蝶标本自然风干。接着,拨掉针,从展翅板上取下标本,用“502”胶水将菜粉蝶标本贴在枯枝上,再按图中的样子,把它装饰一下,既漂亮又生动的菜粉蝶生态标本就制作成功了。

菜螟

学 名:Hellula undalis Fabricius

英 名:Cabbage webworm

别 名:菜心野螟、萝卜螟、钻心虫

菜螟〔Oeobia un-dalis=Phalaena undalis=Hellulaundalis Fabricius〕又称菜心野螟、萝卜螟、甘蓝螟、 菜螟幼虫吃菜

白菜螟、吃心虫、钻心虫、剜心虫等,分类上归鳞翅目、螟蛾科

形态习性

成虫为褐色至黄褐色的近小型蛾子。体长约7毫米,翅展16~20毫米;前翅有3条波浪状灰白色横纹和1个黑色肾形斑,斑外围有灰白色晕圈。老熟幼虫体长约12毫米,黄白色至黄绿色,背上有5条灰褐色纵纹(背线、亚背线和气门上线),体节上还有毛瘤,中后胸背上毛瘤单行横排各12个,腹末节毛瘤双行横排,前排8个,后排2个。该虫年发生3代(华北)~9代(华南),多以幼虫吐丝缀土粒或枯叶做丝囊越冬,少数以蛹越冬。在广州地区,该

虫整年皆可发生危害,无明显越冬现象,但常年以处暑(8月下旬)至秋分(9月下旬)期间发生数量最多,此时以花椰莱(花蕾形成前)受害较重;9~11月以萝卜特别是早播萝卜受害重;白菜类4~11月均受害较重。凡秋季天气高温干燥,有利于菜螟发生,如菜苗处于2~4叶期,则受害更重。成虫昼伏夜出,稍具趋光性,产卵于叶茎上散产,尤以心叶着卵量最多。初孵幼虫潜叶危害,3龄吐丝缀合心叶,藏身其中取食危害,4~5龄可由心叶、叶柄蛀入茎髓危害。幼虫有吐丝下垂及转叶危害习性。老熟幼虫多在菜根附近土面或土内作茧化蛹。

发生规律

在山东年发生1-3代,以老熟幼虫吐丝做土茧化蛹,在田间杂草、残叶或表土层中越冬。翌年7月下旬开始 菜螟成虫

羽化,直到9月上旬,历期40余天。各代幼虫发育期:第一代7月至9月中旬,第二代8月下旬至9月下旬,第三代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世代重叠。成虫飞翔力弱,卵散产于叶脉处,常2-5粒聚在一起。每雌平均产卵88粒。卵历期3-10天。幼虫孵化后昼夜取食。幼龄幼虫在叶背啃食叶肉,留下上表皮成天窗状,蜕皮时拉一薄网。3龄后将叶片食成网状、缺刻。幼虫共5龄,发育历期11-26天。幼虫老熟后变为桃红色,开始拉网,24小时后又变成黄绿色,多在表土层做茧化蛹,也有的在枯枝落叶下或叶柄基部间隙中化蛹。9月底或10上旬开始越冬。

成长分期

成虫:羽化后昼伏夜出,稍有趋光性,卵散产在嫩叶(尤其是心叶)上。 初孵幼虫:潜食叶肉,2龄后穿出叶面爬向心叶,吐丝缀合心叶在内取食,使心叶枯死,由于植株无法再抽出心叶,终致死亡。4~5龄虫则可由心叶或叶柄蛀入茎髓或根部,蛀孔外缀有细丝及虫粪,易于识别。受害菜株枯死或因感染软腐病而腐烂。 幼虫:共5龄,能转株为害,一生可为害蔬菜4~6株。夏季历期9~16天,冬季历期21~45天。 老熟幼虫:多在菜根附近表土3~5厘米处化蛹,蛹期5~15天。成虫寿命4~7天。 (菜螟喜欢高温干燥的气候环境,故此在广州地区虽然全年都有发生,但以8~10月(处暑~寒露)虫害最为猖獗。特别甘蓝、花椰菜、萝卜、大白菜受害最严重)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调节播期。在菜螟常年严重发生危害的地区,应按当地菜螟幼虫孵化规律适当调节播期,使最易受害的幼苗2~4叶期与低龄幼虫盛见期错开,以减轻危害。如大白菜、萝卜等在不影响质量前提下秋季适当迟播,可减轻危害。

(2)结合管理,人工捕杀。在间苗、定苗时,如发现菜心被丝缠住,即随手捕杀之。

(3)及时喷药毒杀。应在幼虫孵出初期和蛀心前(或心叶有丝网时)喷施21%灭杀毙、或40%氰戊菊酯5 000~6 000倍液,或2.5%功夫、或20%杀灭菊酯4 000倍液,或40%菊杀乳油、或40%菊马乳油3 000倍液,或50%辛硫磷、或50%巴丹可湿粉1 5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8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或BT乳剂、或杀螟杆菌、或青虫菌粉剂(微生物农药)1 000倍液。交替喷施2~3次,隔7~10天1次,喷匀喷足。

幼虫是钻蛀性害虫,为害蔬菜幼苗期心叶和叶片。初孵幼虫潜叶为害,隧道宽短;2龄后穿出叶面;3龄吐丝缀合心叶,在内取食;4—5龄可由心叶或叶柄蛀入茎髓或根部,蛀孔

显著,孔外缀有细丝,并有排出的潮湿粪便,受害苗枯死或叶柄腐烂。

农业防治

A、春耕翻土,清洁田园;

B、调整播期,使植株3—5片真叶期错开菜螟盛发期;

C、及时拔除虫苗。

药剂防治

幼虫孵化盛期或初见心叶被害和有丝网时,施药2—3次,注意将药喷到菜心上。 可选用下列方法防治:

A、5%抑太保乳油4000倍液喷雾

B、或5%卡死克乳油4000倍液喷雾

C、或5%农梦特乳油4000倍液喷雾

D、或20%灭幼脲1号悬浮剂500—1000倍液喷雾

E、或25%灭幼脲3号悬浮剂500—1000倍液喷雾

F、或40%菊杀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

G、或40%菊马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

H、或20%氰戊菊酯2000—4000倍液喷雾

I、或茴蒿素杀虫剂500倍液喷雾

小菜蛾

鳞翅目菜蛾科,

英文名:Diamondback moth;

学名:Plutella xylostella(L.);

别名:小青虫、两头尖。世界性迁飞害虫,

主要为害甘蓝、紫甘蓝、青花菜、薹菜、芥菜、花椰菜、白菜、油菜、萝卜等十字花科植物。为害特点:初龄幼虫仅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在菜叶上形成一个个透明的斑,“开天窗”,3~4龄幼虫可将菜叶食成孔洞和缺刻,严重时全叶被吃成网状。在苗期常集中心叶为害,影响包心。在留种株上,为害嫩茎、幼荚和籽粒。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6~7毫米,翅展12~16毫米,前后翅细长,缘毛很长,前后翅缘呈黄白色三度曲折的波浪纹,两翅合拢时呈3个接连的菱形斑,前翅缘毛长并翘起如鸡尾,触角丝状,褐色有白纹,静止时向前伸。雌虫较雄虫肥大,腹部末端圆筒状,雄虫腹末圆锥形,抱握器微张开。卵 椭圆形,稍扁平,长约0.5毫米,宽约0.3毫米,初产时淡黄色,有光泽,卵壳表面光滑。幼虫 初孵幼虫深褐色,后变为绿色。末龄幼虫体长10~12毫米,纺锤形,

体上生稀疏长而黑的刚毛。头部黄褐色,前胸背板上有淡褐色无毛的小点组成两个“U”字形纹。臀足向后伸超过腹部末端,腹足趾钩单序缺环。

发生规律

幼虫、蛹、成虫各种虫态均可越冬、越夏、无滞育现象。全年发生为害明确呈两次高峰,第一次在5月中旬至6月下旬;第二次在8月下旬至10月下旬(正值十字花科蔬菜大面积栽培季节)。一般年份秋害重于春害。小菜蛾的发育适温为20-30摄氏度,在两个盛发期内完成1代约20d。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合理布局,尽量避免大范围内十字花笠蔬菜周年连作,以免虫源周 而复始,对苗田加强管理,及时防治。收获后,要及时处理残株败叶可消灭大量虫源。

2、物理防治 小菜蛾有趋光性,在虫发生期,可放置黑光灯诱杀小菜蛾,以 减少虫源。

3、生物防治 采用细菌杀虫剂,如BT乳剂600倍液可使小菜蛾幼虫感病致死。

4、药剂防治 灭幼脲700倍液、25%快杀灵2000倍液,24%万灵1000倍液、5%卡 死克2000倍液进行防治。注意交替使用或混合配用,以减缓抗药性的产生


相关文章

  • 写蜗牛的作文
  • 写蜗牛的作文(一) 科学老师安排我们支观察蜗牛,于是我和妈妈就去小区里抓蜗牛.晚上我们首先来到小区的花坛里,在背阴的角落里,我们先洒一些水,过了半个小时,我和妈妈再去刚才洒过水的地方,轻轻掀开碎砖,下面有几只小蜗牛,我不敢用手抓,妈妈在边上 ...查看


  • 蔬菜学大纲
  • <蔬菜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蔬菜学 开课学期:第5-6学期 适用专业: 园艺 课程编码:02407216 总学时:94学时 学分:6学分 面向专业:园艺专业 一.课程的教学目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园艺专业学 ...查看


  • 地下害虫实用调查方法
  • 第三章 地下害虫 地下害虫是指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在土壤中生活,主要为害植物的地下部分(如种子.根.茎等)和近地面部分的一类害虫,亦称土壤害虫.地下害虫种类多,适应性强, 分布广,为害重, 是农业害虫中的一个特殊生态类群,给农.林.牧业 ...查看


  • 菜园里的学问附录四常见益虫资料
  • 附录四 益虫名称 蚜虫侏儒 Aphid midge 消灭的害虫 蚜虫 常见益虫资料 如何吸引和保护 种上莳萝.芥末.百里香.草木樨; 把菜园开在背风处,在菜园中放一口装满水的平底锅,锅底铺上沙砾. 种一些开小花的蜜源植物,如八角茴香.葛野胡 ...查看


  • 第二套作文六年级考试作文(网络搜集)
  • 第二套作文 1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 同学们穿着整洁的校服,脸上带着童趣的笑脸,快乐地来到操场,以年级为单位整齐地围坐在操场旁,静静地等待运动会的召开.在无边的天际,蔚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金色的太阳此时躲在云层里,仿佛像一位羞涩的淑女,温柔而 ...查看


  • 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新技术
  • 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新技术 (一) 蔬菜苗期主要病害 猝倒病:猝倒病又叫绵腐病.卡脖子.小脚瘟.病菌的寄主范围很广,茄子.番茄.辣椒.黄瓜.莴苣.芹菜.洋葱.甘蓝等蔬菜幼苗均能被害.此外,还能引起茄子.番茄.辣椒.黄瓜等果实的腐烂. 立枯病: ...查看


  • 大白菜苗期防治病虫害
  • 作者:姜东明 农民日报 2012年23期 在大白菜苗期,立枯病.黑腐病等苗期病害经常发生,同时地下害虫也有为害,需要尽早预防,减轻后期为害. 播种前,可通过种子处理或土壤处理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可用种子重量0.3%的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查看


  • 橡皮泥手工制作:蜗牛
  • 星期六,下了一场大雨.雨后,我拿着瓶子到后院抓蜗牛. 到了后院,仔细地寻找,终于在一块褐色的大石头上看见了一只蜗牛在缓缓地爬行,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到瓶子里,生怕把它捏碎!多好玩的蜗牛啊,只要一用手去触摸它头上的"尖角", ...查看


  • 白菜种植技术
  • 大白菜种子消毒"五法" 1.温水浸种:将种子放在50℃的温水中浸泡30分钟,然后播种. 2.盐水浸种:先将种子放在1%的盐水中浸泡15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后即可播种. 3.白酒浸种:按1:1的比例将白酒与水对好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