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为贵"对实现中国梦的影响及意义

  摘 要: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这一进程当中和平发展是对是最为重要的前提和有效的手段。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和为贵”的思想可以为实现中国梦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动力,对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和平发展;合作;中国梦;儒家文化   以和平促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和内在要求,早在几千年前中国人就认识到和平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中华民族也一直以“和为贵”作为本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处世准则。在《论语・学而》中有言“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孔子认为,过去的明君圣主,在调正任何人的关系中最重要的地方,就在于使人们之间能够根据礼的要求,作到和谐。上千的儒家文化的影响下,使中华民族一直以热爱和平,礼仪之邦的形象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如今,中国处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一直寻求以和平促发展为前提的多元化道路,积极主动发展与沿线国家的合作伙伴关系,打造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互惠互利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一直坚信,和平发展和互惠互利才是真正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和道德准则。   一、 “和为贵”思想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从古至今都以礼仪之邦的声名享誉世界,与其“和为贵”的传统文化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儒家文化思想在中国的发展和处理外交关系的问题上始终起到重要和积极地作用,这也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当中所沉淀的属于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的重要财富。从孔子的“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孙中山先生所推崇的“大同世界”,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所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都是这种传统文化思想的体现。   1、 以和为贵的儒家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旧的秩序被打破,在新的秩序未建立以前一直持续着一种群雄割据的局面。各国之间或者可以说是霸主为了谋求更大的利益不断发起以大欺小和以富欺贫的战争,通过战争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势力。但战争的结果往往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百姓长期处于水深火热和流离颠沛之中。在后世,人们对于这一时期战争的评价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春秋无义战”。   这一时期,孔子的“和为贵”的思想正是对于百姓心中对于和平及美好生活的期盼与愿望的体现。孔子主张“仁”的思想并周游列国发展和传播他的仁学思想希望有君主能够采纳。儒家反对侵略和兼并战争,认为战争应该是以阻止残暴为目的的正义战争而非是为了争夺利益。这种思想在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上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孟子提出:“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孟子・梁惠王上》)荀子强调国家和民众的利益,在《富国》篇中研究怎样促使国家与人民的富强。   2、 新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以和平相处的态度对待其他友好国家,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在同印度政府代表团就关于两国在中国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举行谈判时,首次完整地提出了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在亚非会议上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改为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得到印方的赞同。1954年4月29日,中印两国政府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式写入了双方签订的《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的序言中,从而使五项原则首次作为一个整体在国际条约上成为发展国际关系的指导原则。在1963年,周恩来就明确指出,新中国外交思想中。“不要将己见强加于人”、“绝不开第一枪”、“来而不往,非礼也”、“退避三舍”等都是“来自我们的民族传统,不全是马列主义的教育”[1]中国传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崇尚和平”的内敛型文化传统,深深影响着中国外交,是中国的外交思想中散发着“和平”的气息。   二、 和平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统一   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国始终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政府根基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国内经济建设的新目标,在坚持和平外交政策的指导下,不断发展中国的外交政策和改善国际外交关系。2004年,中国政府提出了“走和平发展的道路”。2005年,中国政府又提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并将其视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目标”。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各国人民携手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和平发展道路成为中国外交的基本战略。中国梦的实现,不仅仅是依靠中华民族自身的努力,也要依托于与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和贸易交流。只有在和平的大环境中,发展才会顺畅,经济才可能平稳提高,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 与邻为善,实现共同发展   亚洲与中国接壤或隔海相望的国家有二十多个,因此,周边贸易是我国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中国形成了与邻为善的外交方针及互惠互利的外交政策,这种外交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和为贵”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睦的邻里关系一直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春秋时期管仲针对邻国之间相互依存、荣辱与共的特殊关系所提出“夫国之存也,邻国有焉;国之亡也,邻国有焉。邻国有事,邻国得焉;邻国有事,邻国亡焉。”孟子主张“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这句话深刻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于睦邻友好的珍视和期待。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周边国家,和平稳定的外交局势是发展的首要条件。   2、 “一带一路”的国际区域合作   2015年3月27日,在海南博鳌亚洲论坛上,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这标志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进入全面推进建设阶段。“一带一路”的建立不同于以往的经济全球化,“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这才是丝绸之路文化内涵的体现。   新的国际形势下以合作谋和平,以和平促发展的理念成为快速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手段。近些年,威胁人类生命安全和生存环境的问题呈上升的态势。核武器的扩散问题,潜伏的战争危机;环境污染,疾病蔓延,网络安全等问题,这些都不是仅靠一国之力就可以解决的,所以国际间的合作在今后的中国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样,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要想发展也离不开国与国之间的合作,而以和平与平等的原则参与合作则是真诚态度的一种体现。   “一带一路”战略在实施过程中与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战略沿线的地区和国家中有着复杂的民族、宗教等冲突,而“一带一路”的建设可以推动各民族间的交流,“一带一路”的战略又力图打造“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联合各国打击恐怖主义,从而促进地区间、国家间的和平与稳定。古代“丝绸之路”不仅在贸易方面,在文化、哲学以及人类生活等很多领域进行了意义深远的直接交流。“一带一路”战略更是对其的一种时代传承和与时俱进,体现了各国人民共建共享、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望。这种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是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重大创新,也是对我国丰富外交实践的提炼升华,我们要以这一目标为指引,构建健康稳定的大国关系框架,弘扬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推进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建设”。   在当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要想发展就一定要与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合作共赢及和平相处。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在这一过程中也将发挥其重要影响,并对实现中国梦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文选[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5-1:327-328.   [2]王毅.2014中国外交:风云激荡中开创新局面[N].中新网,http://www.chinanews.com.2014-12-26.   (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摘 要: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这一进程当中和平发展是对是最为重要的前提和有效的手段。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和为贵”的思想可以为实现中国梦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动力,对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和平发展;合作;中国梦;儒家文化   以和平促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和内在要求,早在几千年前中国人就认识到和平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中华民族也一直以“和为贵”作为本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处世准则。在《论语・学而》中有言“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孔子认为,过去的明君圣主,在调正任何人的关系中最重要的地方,就在于使人们之间能够根据礼的要求,作到和谐。上千的儒家文化的影响下,使中华民族一直以热爱和平,礼仪之邦的形象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如今,中国处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一直寻求以和平促发展为前提的多元化道路,积极主动发展与沿线国家的合作伙伴关系,打造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互惠互利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一直坚信,和平发展和互惠互利才是真正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和道德准则。   一、 “和为贵”思想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从古至今都以礼仪之邦的声名享誉世界,与其“和为贵”的传统文化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儒家文化思想在中国的发展和处理外交关系的问题上始终起到重要和积极地作用,这也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当中所沉淀的属于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的重要财富。从孔子的“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孙中山先生所推崇的“大同世界”,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所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都是这种传统文化思想的体现。   1、 以和为贵的儒家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旧的秩序被打破,在新的秩序未建立以前一直持续着一种群雄割据的局面。各国之间或者可以说是霸主为了谋求更大的利益不断发起以大欺小和以富欺贫的战争,通过战争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势力。但战争的结果往往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百姓长期处于水深火热和流离颠沛之中。在后世,人们对于这一时期战争的评价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春秋无义战”。   这一时期,孔子的“和为贵”的思想正是对于百姓心中对于和平及美好生活的期盼与愿望的体现。孔子主张“仁”的思想并周游列国发展和传播他的仁学思想希望有君主能够采纳。儒家反对侵略和兼并战争,认为战争应该是以阻止残暴为目的的正义战争而非是为了争夺利益。这种思想在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上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孟子提出:“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孟子・梁惠王上》)荀子强调国家和民众的利益,在《富国》篇中研究怎样促使国家与人民的富强。   2、 新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以和平相处的态度对待其他友好国家,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在同印度政府代表团就关于两国在中国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举行谈判时,首次完整地提出了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在亚非会议上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改为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得到印方的赞同。1954年4月29日,中印两国政府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式写入了双方签订的《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的序言中,从而使五项原则首次作为一个整体在国际条约上成为发展国际关系的指导原则。在1963年,周恩来就明确指出,新中国外交思想中。“不要将己见强加于人”、“绝不开第一枪”、“来而不往,非礼也”、“退避三舍”等都是“来自我们的民族传统,不全是马列主义的教育”[1]中国传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崇尚和平”的内敛型文化传统,深深影响着中国外交,是中国的外交思想中散发着“和平”的气息。   二、 和平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统一   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国始终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政府根基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国内经济建设的新目标,在坚持和平外交政策的指导下,不断发展中国的外交政策和改善国际外交关系。2004年,中国政府提出了“走和平发展的道路”。2005年,中国政府又提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并将其视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目标”。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各国人民携手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和平发展道路成为中国外交的基本战略。中国梦的实现,不仅仅是依靠中华民族自身的努力,也要依托于与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和贸易交流。只有在和平的大环境中,发展才会顺畅,经济才可能平稳提高,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 与邻为善,实现共同发展   亚洲与中国接壤或隔海相望的国家有二十多个,因此,周边贸易是我国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中国形成了与邻为善的外交方针及互惠互利的外交政策,这种外交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和为贵”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睦的邻里关系一直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春秋时期管仲针对邻国之间相互依存、荣辱与共的特殊关系所提出“夫国之存也,邻国有焉;国之亡也,邻国有焉。邻国有事,邻国得焉;邻国有事,邻国亡焉。”孟子主张“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这句话深刻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于睦邻友好的珍视和期待。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周边国家,和平稳定的外交局势是发展的首要条件。   2、 “一带一路”的国际区域合作   2015年3月27日,在海南博鳌亚洲论坛上,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这标志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进入全面推进建设阶段。“一带一路”的建立不同于以往的经济全球化,“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这才是丝绸之路文化内涵的体现。   新的国际形势下以合作谋和平,以和平促发展的理念成为快速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手段。近些年,威胁人类生命安全和生存环境的问题呈上升的态势。核武器的扩散问题,潜伏的战争危机;环境污染,疾病蔓延,网络安全等问题,这些都不是仅靠一国之力就可以解决的,所以国际间的合作在今后的中国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样,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要想发展也离不开国与国之间的合作,而以和平与平等的原则参与合作则是真诚态度的一种体现。   “一带一路”战略在实施过程中与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战略沿线的地区和国家中有着复杂的民族、宗教等冲突,而“一带一路”的建设可以推动各民族间的交流,“一带一路”的战略又力图打造“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联合各国打击恐怖主义,从而促进地区间、国家间的和平与稳定。古代“丝绸之路”不仅在贸易方面,在文化、哲学以及人类生活等很多领域进行了意义深远的直接交流。“一带一路”战略更是对其的一种时代传承和与时俱进,体现了各国人民共建共享、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望。这种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是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重大创新,也是对我国丰富外交实践的提炼升华,我们要以这一目标为指引,构建健康稳定的大国关系框架,弘扬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推进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建设”。   在当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要想发展就一定要与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合作共赢及和平相处。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在这一过程中也将发挥其重要影响,并对实现中国梦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文选[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5-1:327-328.   [2]王毅.2014中国外交:风云激荡中开创新局面[N].中新网,http://www.chinanews.com.2014-12-26.   (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相关文章

  • 试论儒家思想对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 摘 要:目前初中班级人数众多且英语水平非常不均衡,大多数学生的基础很薄弱,良好学习习惯有待养成.既要保证少数基础较好的学生能继续良好的提高并又能照顾到大多数学生们,采用分组教学是个不错的办法.这样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来采用不同的教学进度和 ...查看


  •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
  •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结晶,但它并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有着活的生命."传统并不仅仅是一个管家婆,只是把它所接受过来的忠实地保存着, ...查看


  • 中国传统艺术文化
  •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历史上以个体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体系.它有着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集体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从时间上讲,中国传统文化大致是指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 ...查看


  • 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
  • 课程论文(设计) 课程名称:15 人民调解概论 论文题目: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学生姓名 专 业 层 次 批 次 学 号 学习中心 年 月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 摘 要 儒家思想具有 ...查看


  • 文化视角下的家族企业
  • [提要] 由于深受中国传统家庭文化的影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家庭为本位的信念早已在人们的身体中根深蒂固.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家庭经济共同体组织逐渐演变成当代繁荣发展的家族企业.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中国经济模式中的家族企业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 ...查看


  • "和"的精髓
  • [导读]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既是一种处人原则,又是一种处世态度,也可以说是中国古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 湖南作家网报道:中国古代圣贤们所推崇的治国根本如果用四个字来概括,即贵和重人.我们今天对 ...查看


  •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
  • <跨文化交际学>选修课试卷 2011-2012学年第2 系别: 专业: 姓名: 学号: 学期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 摘要:随着不同国家或民族的产生和发展,价值观的形成主要有两大原因:历史发展(development of histo ...查看


  • 中国梦的当代意义
  • 中国梦的当代意义 2014-04-21 14:54 前线网 杨生平 字号: 核心提示: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创造理想并勇于实现社会理想与人生理想的民族,正因为有着不息的理想追求,才创造了汉武盛世.开元盛世和康乾盛世等一个个人间奇迹,走在世界前列 ...查看


  • 中国法律思想史考期末考试试题整理
  • 中国法律思想史 一.名词解释 1.家和万事兴 释义:家庭和睦就能兴旺. 出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七回:"大凡一家人家,过日子,总得要和和气气.从来说:„家和万事兴.‟" <论语>也讲"礼之用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