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前的母亲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窗前的母亲 (1)在家里,母亲最爱呆的地方就是窗前。(2)自从搬进楼房,母亲就很少下

楼,我们都嘱咐她,她自己也格外注意:楼层高、楼梯陡,自己老了,如果磕着碰着就会给

孩子添麻烦。每天我们在家的时候,她和我们一起忙家务,手脚不拾闲儿;我们一上班,孩

子一上学,家里只剩下她一个人时,大部分时间,她就呆在窗前。(3)那时,母亲的房间,

一张床紧靠着窗子,那扇朝南的窗子很大,几乎占了一面墙,母亲坐在床上,靠着被子,窗

前的一切就一览无余。阳光总是那样灿烂,透过窗子照得母亲全身暖洋洋的,母亲就像向日

葵似的特别爱追着太阳烤,让身子有暖烘烘的感觉。有时候,不知不觉她就依着被子上睡着

了。一个盹打过来,睁开眼睛,她会接着望窗外。(4)窗外有一条还没有完全修好的马路,

马路对面是一片工地,恐龙似的脚手架簇拥着正在盖起的楼房,a切割着那片湛蓝湛蓝的天

空,遮挡了远处的视线。由于马路没有完全修好,来往的车辆不多,人也很少,窗前大部分

时间是安静的,只有太阳在悄悄地移动,从窗子这边移到另一边,然后移到窗后面,留给母

亲一片阴凉。(5)我们回家,只要走到楼前,抬头望一下那扇窗子,就能看见母亲的身影。

窗子开着的时候,母亲花白的头发会迎风摆动,窗框就像恰到好处的画框。等我们爬上楼梯,

还没掏出钥匙,门已经开了,母亲站在门口。不用说,我们从楼下看见母亲时,母亲也看见

了我们。那时候,我们永远不怕忘记带房门钥匙,有母亲在窗前守候着,门后面总会有一张

温暖的脸庞。有时候我们晚上很晚才回家,楼下已经黑乎乎一片了,窗前的母亲也能看见我

们。其实,母亲早就老眼昏花,不过是凭感觉而已,可她的感觉从来都是十拿九稳,她总是

那样及时地出现在家门的后面,替我们早早地打开门。(6)母亲最大的乐趣,是对我们讲她

这一天在窗前看见的新闻。她会告诉我们,今天马路上开过来的汽车比往常多了几辆;今天

对面的路边卸下好多的沙子;今天咱们这边的马路边栽了小树苗;今天她的小孙子放学和同

学一前一后追赶着,像一阵风似的;今天还有几只麻雀落在咱家的窗台上„„都是些平淡无

奇的小事,但她有枣子一棍子,没枣子一棒子地讲起来时津津有味。(7)母亲不爱看电视,

总说她看不懂那玩意儿,但她看得懂窗前这一切,这一切都像是放电影似的,演着重复的和

不重复的琐琐碎碎的故事,沟通着她和外界的联系。有时候,望着窗前的一切,她会生出一

些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联想,大多是些陈年往事,不过是过去住平房时的陈芝麻烂谷子,就

是沉淀在农村老家时,她年轻的回忆。听母亲讲述那些八竿子都打不到一起的事情,让我感

到岁月的流逝,人生的沧桑就是这样在她的眼睛里和窗前闪现着。有时候,我偶尔会想,要

是把母亲的这些都写下来,那才是真正的意识流呢。(8)母亲在这座新楼里一共住了五年。

母亲去世后,好长一段时间,我出门总是忘记带钥匙,而每一次回家走到楼下的时候,我也

总是习惯地望望楼上的那扇窗,b可那空荡荡的窗像是没有画幅的镜框,像是没有了牙齿的

瘪嘴。这时,我才明白那五年里窗前母亲的身影对我们是那么的珍贵而温馨,才明白窗前有

母亲的回忆,也有我们的回忆。 (9)当然,更明白了:只要母亲在,家里的窗前就会有母

亲的身影。那是每个家庭里无声却最动人的一幅画。(作者肖复兴,原文有改动)13.文章第

(6)段说母亲最大的乐趣,是对子女讲她这一天在窗前看见的“新闻”,又说那是“都是些

平淡无奇的小事”,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答:

14.揣摩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然后回答问题。(6分)(1)体味a句中“切割”一词所包含

的人物的思想感情。答:

(2)b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它的表达效果。答:

15.第(9)段在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3分) 答:

16.文章开篇说“在家里,母亲最爱呆的地方就是窗前”,请结合全文,分析其中的原因。(6

分)答: 答案:13.不矛盾。“新闻”是从母亲的角度来说的,“平淡无奇的小事”是从子女的角度来说

的。母亲成天站在窗前,所见所闻非常有限,所以在子女看来是平淡无奇的小事,在母亲看

来就是新闻了。这样写,突出了母亲生活的单调、寂寞。 14.(1)表现出了人物面对窗外自然风景被新建的楼房破坏和遮蔽的无奈、痛苦之情。(2)比喻。生动形象地将失去母亲的窗比作没有画幅的镜框和没有牙齿的瘪嘴,突出了母亲在子女心中的重要地位,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追忆和思念。15.收束全文,点明主旨,深化文意。16.(1)因为母亲不能下楼,她对外界的感知就是通过“窗”,“窗”是联系母亲和外界的纽带。(2)“窗”是母亲目送子女出去、盼望子女归来的地方,“窗”是联系母亲和子女的纽带。(3)“窗”还连接着母亲的现在和过去,窗前的一切,会使她联想起一些陈年往事。

窗前的母亲 (1)在家里,母亲最爱呆的地方就是窗前。(2)自从搬进楼房,母亲就很少下

楼,我们都嘱咐她,她自己也格外注意:楼层高、楼梯陡,自己老了,如果磕着碰着就会给

孩子添麻烦。每天我们在家的时候,她和我们一起忙家务,手脚不拾闲儿;我们一上班,孩

子一上学,家里只剩下她一个人时,大部分时间,她就呆在窗前。(3)那时,母亲的房间,

一张床紧靠着窗子,那扇朝南的窗子很大,几乎占了一面墙,母亲坐在床上,靠着被子,窗

前的一切就一览无余。阳光总是那样灿烂,透过窗子照得母亲全身暖洋洋的,母亲就像向日

葵似的特别爱追着太阳烤,让身子有暖烘烘的感觉。有时候,不知不觉她就依着被子上睡着

了。一个盹打过来,睁开眼睛,她会接着望窗外。(4)窗外有一条还没有完全修好的马路,

马路对面是一片工地,恐龙似的脚手架簇拥着正在盖起的楼房,a切割着那片湛蓝湛蓝的天

空,遮挡了远处的视线。由于马路没有完全修好,来往的车辆不多,人也很少,窗前大部分

时间是安静的,只有太阳在悄悄地移动,从窗子这边移到另一边,然后移到窗后面,留给母

亲一片阴凉。(5)我们回家,只要走到楼前,抬头望一下那扇窗子,就能看见母亲的身影。

窗子开着的时候,母亲花白的头发会迎风摆动,窗框就像恰到好处的画框。等我们爬上楼梯,

还没掏出钥匙,门已经开了,母亲站在门口。不用说,我们从楼下看见母亲时,母亲也看见

了我们。那时候,我们永远不怕忘记带房门钥匙,有母亲在窗前守候着,门后面总会有一张

温暖的脸庞。有时候我们晚上很晚才回家,楼下已经黑乎乎一片了,窗前的母亲也能看见我

们。其实,母亲早就老眼昏花,不过是凭感觉而已,可她的感觉从来都是十拿九稳,她总是

那样及时地出现在家门的后面,替我们早早地打开门。(6)母亲最大的乐趣,是对我们讲她

这一天在窗前看见的新闻。她会告诉我们,今天马路上开过来的汽车比往常多了几辆;今天

对面的路边卸下好多的沙子;今天咱们这边的马路边栽了小树苗;今天她的小孙子放学和同

学一前一后追赶着,像一阵风似的;今天还有几只麻雀落在咱家的窗台上„„都是些平淡无

奇的小事,但她有枣子一棍子,没枣子一棒子地讲起来时津津有味。(7)母亲不爱看电视,

总说她看不懂那玩意儿,但她看得懂窗前这一切,这一切都像是放电影似的,演着重复的和

不重复的琐琐碎碎的故事,沟通着她和外界的联系。有时候,望着窗前的一切,她会生出一

些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联想,大多是些陈年往事,不过是过去住平房时的陈芝麻烂谷子,就

是沉淀在农村老家时,她年轻的回忆。听母亲讲述那些八竿子都打不到一起的事情,让我感

到岁月的流逝,人生的沧桑就是这样在她的眼睛里和窗前闪现着。有时候,我偶尔会想,要

是把母亲的这些都写下来,那才是真正的意识流呢。(8)母亲在这座新楼里一共住了五年。

母亲去世后,好长一段时间,我出门总是忘记带钥匙,而每一次回家走到楼下的时候,我也

总是习惯地望望楼上的那扇窗,b可那空荡荡的窗像是没有画幅的镜框,像是没有了牙齿的

瘪嘴。这时,我才明白那五年里窗前母亲的身影对我们是那么的珍贵而温馨,才明白窗前有

母亲的回忆,也有我们的回忆。 (9)当然,更明白了:只要母亲在,家里的窗前就会有母

亲的身影。那是每个家庭里无声却最动人的一幅画。(作者肖复兴,原文有改动)13.文章第

(6)段说母亲最大的乐趣,是对子女讲她这一天在窗前看见的“新闻”,又说那是“都是些

平淡无奇的小事”,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答:

14.揣摩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然后回答问题。(6分)(1)体味a句中“切割”一词所包含

的人物的思想感情。答:

(2)b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它的表达效果。答:

15.第(9)段在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3分) 答:

16.文章开篇说“在家里,母亲最爱呆的地方就是窗前”,请结合全文,分析其中的原因。(6

分)答: 答案:13.不矛盾。“新闻”是从母亲的角度来说的,“平淡无奇的小事”是从子女的角度来说

的。母亲成天站在窗前,所见所闻非常有限,所以在子女看来是平淡无奇的小事,在母亲看

来就是新闻了。这样写,突出了母亲生活的单调、寂寞。 14.(1)表现出了人物面对窗外自然风景被新建的楼房破坏和遮蔽的无奈、痛苦之情。(2)比喻。生动形象地将失去母亲的窗比作没有画幅的镜框和没有牙齿的瘪嘴,突出了母亲在子女心中的重要地位,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追忆和思念。15.收束全文,点明主旨,深化文意。16.(1)因为母亲不能下楼,她对外界的感知就是通过“窗”,“窗”是联系母亲和外界的纽带。(2)“窗”是母亲目送子女出去、盼望子女归来的地方,“窗”是联系母亲和子女的纽带。(3)“窗”还连接着母亲的现在和过去,窗前的一切,会使她联想起一些陈年往事。


相关文章

  • 七年级期末模拟试卷 有部分答案何
  • 七年级2011-2012第二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A .哀悼孜不倦z ī .d ào 归省.x ǐng 疲惫.b âi 孜.B .凛冽l ǐn 羸弱 ...查看


  • 窗前的母亲阅读题及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第1-4题. 窗前的母亲 (1)在家里,母亲最爱呆的地方就是窗前. (2)自从搬进楼房,母亲就很少下楼, 我们都嘱咐她,她自己也格外注意:楼层高.楼梯陡,自己老了,如果磕着碰着就会给孩子 添麻烦.每天我们在家的时候,她和 ...查看


  • 备考2014中考语文之散文阅读训练:合欢树(含答案)
  • 合欢树 史铁生 ①10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做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我那时可能还不到10岁呢.& ...查看


  • 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二
  • 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二 现代文阅读 (一)独钟牵牛花(12分) 母亲爱花,我家的小院里,开着各种母亲栽种的并非名贵的花,使农舍小院增添了无限色彩.在这些花中,我感情最深的要数那些爬满了窗子的牵牛花,倒不是因为它开的花朵美丽,而是因为它 ...查看


  • 七年级语文记叙文阅读训练试题1
  • 七年级语文记叙文阅读训练试题1 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 很久以前,德国一家电视台推出高薪征集"10秒钟惊险镜头"活动.在诸多的参赛作品中,一个名叫"卧倒"的镜头以绝对的优势夺得了冠军. 拍摄这10秒钟镜 ...查看


  • 六年级上册:[怀念母亲]课内阅读及答案
  •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sāng sàng),,只在母亲身边待(dāi dài)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最后一别八年,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年,食不下咽(yàn yān ...查看


  • 带笤帚的小鸟阅读答案
  • 篇一:带笤帚的小鸟阅读答案 1.小鸟来到母亲窗前吃食经历了怎样的过程.2.体会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1)母亲豪迈地说:"让它们可劲吃,吃不穷!"加点词:豪迈(2)它们在不经意间,也成了她眼里的春色了!加点词:春色 ...查看


  • 麻雀的心阅读及答案
  • 篇一:麻雀的心阅读及答案 麻雀的心阅读答案住乡下的时候,后山有一片相思林,黄昏或清晨,我喜欢去那里散步.相思林中住了许多麻雀,总也是黄昏和靖晨最热闹,一大群麻雀东蹦西跳.大呼小叫,好像一座拥挤热闹的市场_百度作业帮 麻雀的心阅读答案住乡下的 ...查看


  • [最美丽的烟花]阅读及答案
  • 最美丽的烟花 ①那年她18岁,在离家千里之外的一所大学就读.放了寒假,她迫不及待地准备回家,但大雪封路,等赶回家,已经是农历腊月二十八了. ②家里冷冷清清的.她才知道母亲已因重病住进医院,三个月几乎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病情仍不见好转.她心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