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以历史发展的轨迹为线索展现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说明地球的形状。

【学情分析】:

使学生了解人类对地球探索的艰辛过程以及我们居住的地球形状,增强学生对于自己生存家园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地球的形状。

2、过程与方法:(1)能够收集有关地球的资料并提出关于地球形状的一些问题。(2)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表达交流的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增强学生对于自己赖以生存家园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曲折过程。

2、教学难点:知道合理质疑是科学探究不可缺少的推动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地球仪、火柴棍、纸船。学生提前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

共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在四年级语文课本里学过一篇文章《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今天的科学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学习——《地球的形状》。

二、简单交流,了解进程

(一)了解学生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1、请大家说说地球到底是什么形状的呢?

2、你是怎么知道的?(请同学们交流课前搜集到的相关知识)

(二)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1、如今人类通过科技能从各种途径认识地球的形状,但古代人们是如何认为地球的形状的呢?请同学们阅读书中相关资料并汇报。

2、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展示。

3、填空练习,教师小结。

(1)、最初,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天圆地方)”的猜想。我国古代人认为,天像一个(锅);地像一个(方形棋盘),是(平)的。

(2)、我国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认为地球是:(浑天如鸡卵,地如卵黄,居于内)。

(3)、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景象分析,认为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的形状。

(4)、1519年9月,(葡萄牙)的航海家(麦哲伦)带领他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一直朝一个方向航行,1522年,船队又回到了(西班牙)。

结论: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他们验证了一个伟大的猜想——(地球是球形的)。

三、实验操作,得出结论

设计地球的形状模拟实验。

1、材料:地球仪、纸做的小船、火柴梗等。

2、步骤:(1)用纸做的一只小船,插一根火柴梗作为桅杆。

(2)让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航行。

(3)观察船进港,有什么发现?

3、交流发现:先看见进港的船只的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出港的船只,则总是船身先消失没,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面下。

4、结论:地球是球形。

四、观察图片,科学了解

1、伟大的实践,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经过长达3年的十分艰苦的海上航行,于1522年胜利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的壮举,他们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

2、地球的确证形状,地球卫星照片。

近代精确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出示地球形状的图片。

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4、展示地球仪。

地球仪(globe):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成地球的模型。

5、活动设计: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沿着麦哲伦的航行模拟走一走。

五、总结深化,拓展延伸

1、通过互问互答方式巩固本科知识。

2、思考:(1)地球是个球形,古代人为什么没有认识到呢?

(2)通过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你有何收获?

【作业设计】:

小实验:自主选择伙伴,合作探究完成地球形状的实验。

【板书设计】:

地球的形状

认识历程 科学验证 思考结论

【教学评价设计】:

按时间历程让学生了解人类是怎样认识地球形状的,并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船进出满港时人们看到的现象不一样,佐证了地形的形状,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想了解麦哲伦真正实践的愿望,在课上通过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沿着麦哲伦的航行走一走,极大地引发了的兴趣,边找边讲,加深了学生的体会与理解。

【设计特色简述】:

在教学中,通过设计模拟船的航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实际操作来提高分析问题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为此主要采用谈话法、演示法、讨论法,师生互动,再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来完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学生记录单设计】:

设计地球的形状模拟实验记录卡 小组名

称 组长 记录员

小组成

员 序号

姓名

、准备材料有:地球仪、纸做的小船、火柴梗等。

实验记录、实验步骤:(1)用纸做的一只小船,插一根火柴梗作为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以历史发展的轨迹为线索展现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说明地球的形状。

【学情分析】:

使学生了解人类对地球探索的艰辛过程以及我们居住的地球形状,增强学生对于自己生存家园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地球的形状。

2、过程与方法:(1)能够收集有关地球的资料并提出关于地球形状的一些问题。(2)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表达交流的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增强学生对于自己赖以生存家园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曲折过程。

2、教学难点:知道合理质疑是科学探究不可缺少的推动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地球仪、火柴棍、纸船。学生提前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

共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在四年级语文课本里学过一篇文章《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今天的科学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学习——《地球的形状》。

二、简单交流,了解进程

(一)了解学生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1、请大家说说地球到底是什么形状的呢?

2、你是怎么知道的?(请同学们交流课前搜集到的相关知识)

(二)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1、如今人类通过科技能从各种途径认识地球的形状,但古代人们是如何认为地球的形状的呢?请同学们阅读书中相关资料并汇报。

2、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展示。

3、填空练习,教师小结。

(1)、最初,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天圆地方)”的猜想。我国古代人认为,天像一个(锅);地像一个(方形棋盘),是(平)的。

(2)、我国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认为地球是:(浑天如鸡卵,地如卵黄,居于内)。

(3)、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景象分析,认为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的形状。

(4)、1519年9月,(葡萄牙)的航海家(麦哲伦)带领他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一直朝一个方向航行,1522年,船队又回到了(西班牙)。

结论: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他们验证了一个伟大的猜想——(地球是球形的)。

三、实验操作,得出结论

设计地球的形状模拟实验。

1、材料:地球仪、纸做的小船、火柴梗等。

2、步骤:(1)用纸做的一只小船,插一根火柴梗作为桅杆。

(2)让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航行。

(3)观察船进港,有什么发现?

3、交流发现:先看见进港的船只的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出港的船只,则总是船身先消失没,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面下。

4、结论:地球是球形。

四、观察图片,科学了解

1、伟大的实践,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经过长达3年的十分艰苦的海上航行,于1522年胜利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的壮举,他们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

2、地球的确证形状,地球卫星照片。

近代精确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出示地球形状的图片。

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4、展示地球仪。

地球仪(globe):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成地球的模型。

5、活动设计: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沿着麦哲伦的航行模拟走一走。

五、总结深化,拓展延伸

1、通过互问互答方式巩固本科知识。

2、思考:(1)地球是个球形,古代人为什么没有认识到呢?

(2)通过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你有何收获?

【作业设计】:

小实验:自主选择伙伴,合作探究完成地球形状的实验。

【板书设计】:

地球的形状

认识历程 科学验证 思考结论

【教学评价设计】:

按时间历程让学生了解人类是怎样认识地球形状的,并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船进出满港时人们看到的现象不一样,佐证了地形的形状,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想了解麦哲伦真正实践的愿望,在课上通过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沿着麦哲伦的航行走一走,极大地引发了的兴趣,边找边讲,加深了学生的体会与理解。

【设计特色简述】:

在教学中,通过设计模拟船的航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实际操作来提高分析问题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为此主要采用谈话法、演示法、讨论法,师生互动,再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来完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学生记录单设计】:

设计地球的形状模拟实验记录卡 小组名

称 组长 记录员

小组成

员 序号

姓名

、准备材料有:地球仪、纸做的小船、火柴梗等。

实验记录、实验步骤:(1)用纸做的一只小船,插一根火柴梗作为


相关文章

  •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设计
  • 安宁二中地理备课组 七年级地理上册(2013年8月)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并能够提供实例证明地球是球 形天体. 2.能够运用有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3.培养 ...查看


  • 地球和地球仪 说课稿1
  • 地球和地球仪 说课稿 发布者: 冯秋芳 发布时间: 2011-11-18 9:58:49 第一章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地球是宇宙空间的一颗普通的行星,是人类之家.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 ...查看


  • 第139151号新教材3.1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 潘桥中学 七 年级 科学 (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3.1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课时情况: 第 1 课时,共 1 课时 作者姓名: wz77414704 一.教材分析:对现代学生来讲学生"地球是个球体"这一知识是一 ...查看


  •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XX
  • 临邑县中小学当堂达标教学课时教案 学校 主备人 授课人 课题 临盘中学 王晓燕 年级 班级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七年级 学科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年 年 地理 月 月 日 日 教 学 目 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 ...查看


  •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 古蔺县大村中学教学设计 学科 地理 授课时间 9 月 13 日 课题 11 日至 9 月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授课年级 七 年级 学 习 目 标 学习 1. 让学生知道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地球与赤道的平均半径以及赤道周长 2.用简单的方法证 ...查看


  • 七年级地理上册 1.1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新人教版
  •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一课时 [重点] (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 (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 ...查看


  • 认识地球课堂实录 吴宪荣
  • 教材分析: <认识地球>是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的一节地理课.包括三方面内容: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大小.地球仪.这部分内容学生在1-6年级已多少有所了解,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深化和提高.如地球的形状,关键是让学生能领 ...查看


  • 地理教学设计及反思
  • 1.1"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2.会用相关资料说明地球的大小. 3.通过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4.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 ...查看


  • 蔚蓝色的地球教学设计 1
  • <蔚蓝色的地球>教学设计 衡水市和平路小学 陈英慧 教材分析: <蔚蓝色的地球>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球>的第一课.本课题旨在让学生明白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什么样,人们是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