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课堂技能
【【【【何为卓越课堂】】】】
1.简要说说“三为主”卓越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三为主卓越课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以学习为主,以学力为主,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诚心诚意地让学生做主人,又要严格地进行基本训练,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坚持学生主动、学案主导、问题主线、活动主轴,把学生预习与教师导学,学生合作与教师参与,学生展示与教师激励,学生探究与教师引领,学生达标与教师测评融为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达到师生共识、共享、共进的最优化教学
2.卓越课堂基本教学流程
第一步:学生预习•教师导学 第二步:学生合作•教师参与 第三步:学生探究•教师引领 第四步:学生展示•教师激励 第五步:学生达标•教师测评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交流,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学习过程不再是教师的单方传递,而是在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基础上,师生相互参与、双向提升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以激活教学过程为突破口,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形成同伴互助学习共同体。
3.简述卓越课堂教学流程各步之魂
第一步:学生预习 教师导学 这一步的“魂”是:有效自学。关键在导学案设计,而导学案的“魂”则是“路线图”。 第二步:学生合作 教师参与 这一步的“魂”是:卓越合作。 第三步:学生探究 教师引领 这一步的“魂”是:质疑拓展。 第四步:学生展示 教师激励 这一步的“魂”是:自主表现。 第五步:学生达标 教师测评 这一步的“魂”是:堂堂清。
4、如何解决卓越课堂拖堂的问题?
(1)导学案的预习可放在课前:让学生在课前完成导学案的预习,既可以保证学生预习的质量(因为各类学生预习所用时间不同,放在课堂上不好把握),也可以节省课堂上的时间,但老师一定要对预习的情况有所反馈; (2)导学案的预习一定要充分:课前学生充分预习导学案,自己解决一部分问题,同时用红笔标出不明白的问题,使对学、群学更具针对性,提高了对学、群学的有效性,节省了时间; (3)展示要有针对性:课堂时间有限,因此展示时不能面面俱到,要重点展示疑难问题和拓展性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要全面了解学情,找准重、难点,有针对性的展示,同时由于时间有限,也不用一节课上所有的小组都展示,可以分为展示组、点评组,也可以轮流展示。总而言之,要做到不是为展示而展示,要为解决问题而展示; (4)限定时间,明确要求:对于学习的各个环节,老师都要提出明确的时间要求。给学生以紧迫感,督促各小组快速完成任务; (5)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形式:为节省时间,组与组之间要相互竞争。老师可设选题站,完成任务的小组到选题站优先选题。为争得优先选题的权利,小组成员会全力以赴。
5、对学生个别辅导的途径都有哪些?
(1)教师辅导。创设轻松地环境,减轻他们的自卑感、压抑感。要善于发现有问题的学生和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辅导,让每个学生每天都能跟得上; (2)建立帮扶小对子。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提倡合作化学习,学习小组相互激励、相互支持、共同进步。发挥优秀学生的作用,采用学长制度,兵教兵的战略,更大范围更快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6、在高校课堂模式下教师该如何帮助“潜能生”?
(1)创设轻松地环境。减轻他们的自卑感、压抑感。 (2)帮助他们制定适度的目标。使他们相对容易的就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成功的体验让他们品尝到学习的乐趣的同时更可
以树立自信心。 (3)多提供展示的机会。无论是导学案的设计,还是预习、展示环节,一定要为这些孩子留下充分的展示机会。 (4)建立帮扶小对子。
【【【【导学案】】】】
7、什么是导学案?
导学案是指教师根据一节课教学知识的特点、教学目的,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是集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分层次的评价练习(练案)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 “教学合一”的文本。其核心就是从学生的当前情况出发,在教师结合大量资料和综合把握的前提下,把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精心设计成问题的形式来导学、导练。
8、导学案有什么重要性?
教师可以利用学案引导学生独立看书、自学、思考和探究,使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对教材首先有一个初步了解,发现问题,然后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展示,分析问题;最后是当堂进行达标检测,及时得到反馈,解决问题,。学案导学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提供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路线图。
9、导学案的编写怎样突出“导学”?
导学性原则:“导”就是指导、引导;“学”不是讲,也不是教,是以学生学为根本要求;“案”是一种方案,一种设计,不是知识、题目的简单堆积。导学案的编写要突出体现“导学”,重在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一味做练习,要通过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相对复杂的问题的设置,阶梯式学习内容的呈现和有序的学习步骤的安排,引导、鼓励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让导学案成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
10、使用导学案对学生有什么要求?
①根据导学案对照课本进行课前预习,②用双色笔做好标记,并做好预习笔记,课堂上注意用好双色笔。养成使用双色笔在课本上标注重点内容或使用导学案整理纠错记录的习惯,③使用导学案时要坚持先独学,再对学、群学的方式进行。④不能过于依赖导学案而忽略了课本。导学案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课本的学习而设置的学习方案,是“路线图”、“指南针”,是课本学习的辅助,而不能替代课本。
11、使用导学案对教师有什么要求?
①教师应本着“以学定教,教者亦学”的原则灵活使用好导学案。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调控,努力做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重在点拨,以点拨代讲解; ②导学案中达标检测部分,要力求课内独立按时完成;③导学案要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④课后,教师要在导学案上填写教学反思,针对课堂教学情况和学生自主反思情况形成错题集。
12、导学案与传统教案有什么不同?
传统的教案形式是立足于教师“如何教”,而导学案必须立足于学生“如何学”,要做到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13、导学案编写如何突出层次性?
针对学生层次,可将问题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础题”,主要指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力求全体学生在利用导学案“独学”文本的基础上全部解决;第二层次为“提升题”或叫“拔高题”,这类题目在知识上和能力上都有所提升,力求中等以上程度的学生在利用导学案“独学”基础上全部解决;第三层次为“拓展题”,这类题目有更强的综合性和难度,并与生活实践相对接。力求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利用导学案“独学”基础上能基本解决。
14、导学案编写如何突出学法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导学案不是教案,更不是习题集。它要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尤其要体现学习过程的方式方法指导,改变过去单一被动、枯燥乏味的学习方式,而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如指导学生如何有效预习?如何整合课内外资源搜集有效信息?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如何进行问题展示?如何进行问题质疑?如何用好纠错本?如何用好双色笔?如何整理学习笔记?如何进行自我反思?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等等?
15、学生整理导学案包括哪些内容?
学案整理一方面是为了梳理课堂上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方便学生以后的复习。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的问题:对疑难问题的认识、个性化重点和难点;新生成的知识和对旧知的新理解;错题的订正修改;知识系统归纳梳理。将这些内容整理在纠错本或者导学案的设定位置,并就重点内容用好双色笔标记。
16、学生整理导学案时教师应该做什么?
首先,学生整理导学案时,教师要通过巡视、个别指导等方式密切关注弱势群体,要特别关注每组最后一名学生。及时给予鼓励,适当点拨、帮助,并结合当堂检测中的基础题提示、辅导,从而帮助学生顺利通过检测,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兴趣和决心。 其次,是对A类学生的创意性归纳整理予以关注,便于在全班推广。李丙亭老师说:高校课堂之所以卓越,关键就在于最后一名学生也在不断的有效、卓越,即水涨方能船高。
17、教师如何结合导学案对基础差或自学能力不强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要重点解决好三个问题:(1)对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注意进行学习内容的辅导,力争日日清;(2)对自学能力差的学生注意进行方法指导,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自主学习的兴趣。(3)对于学习态度有问题的学生,要帮助学生端正自学态度,增强毅力,增强信心。
【【【【小组合作学习】】】】
18、如何选聘小组长?
选聘组长的标准主要有三点:一是人缘好,二是组织管理能力强,三是责任心强。每组可设正副组长各1人。组长组织本小组成员学习,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组长不在时,由副组长代位组织本组成员学习活动。 针对科目较多的学段(如初中),在设置正副组长的同时,还可以设置学科组长,来共同 分担各学科的学习组织任务。
19、怎样培养小组长?
第一,明确组长的责任和作用; 第二,定期召开组长会议,了解他们一周来在思想上、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让小组长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温暖; 第三,给小组长加“自助餐”。小组长为同学们服务,很辛苦,学有余力,必须有所回报。“自助餐”应注意的问题:老师应从学习量上由小见大,对小组长学习效果要有检查评价。让小组长把每项学习任务要先学会弄懂,然后再教会其他同学,带头回答、提出问题,积极主动地完成各项自主合作学习活动。老师应首先培养组长的自学能力。 第四,适时地肯定、表扬、激励小组长。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使他们体会到这种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心理满足、荣耀感,是激发他们对小组更加尽心尽力工作的源泉。
20、成立学习小组的原则是什么?
成立原则: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 “组内异质”是指以异质形态分组,每个学习小组通常是由性别、学习成绩、能力倾向、智力水平、个性特征、文化背景等存在差异的成员构成,成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补性。 “组间同质”即要求各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力求均衡,并无明显差异。 “组内异质”是互助合作的基础,“组间同质”是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的前提条件。
21、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一般有三种:同质互学、异质帮学和小组群学。 同质互学: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组内学习程度相当的两个学生固定结成对子进行互学,通过互学,相互解决自学中遗留的问题,包括导学案中预设的没有解决的问题和自学过程中新生成的问题。并用双色笔标记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 异质帮学:在同质互学的基础上,由组内的优秀学生固定或随机结对帮扶一名学困生,帮助学困生解决个人自学和同质互学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 小组群学:在同质结对互学和异质结对帮学的基础上,每人将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提交小组内进行交流,在继续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由小组长根据遗留问题或新生问题是否具有普遍性和必要性,进而确定小组展示的内容,为下一步小组展示做好准备。
22、如何建设小组文化?
为了强化学习型小组的团队功能,增强小组内的凝聚力,小组要进行必要的文化建设。小组文化建设包括制定组名、口号、组训、组规、组徽、组歌、目标等项内容。 第一,为小组起一个响亮名字和口号,确定一个共同的价值追求; 第二,设计一个组徽,将这种价值追求用简洁明快的符号语言表现出来,在组内的活动时或各种用品中采用. 第三,全组同学共同商议,选出组训、组旗、组歌,在每天的特殊时刻或重大活动、重大仪式时,吟诵组训、唱出组歌、树起组旗,从精神层面反复强化小组团队的共同价值追求. 第四,制定并严格执行组纪组规是从制度层面进行小组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第五,把组训、组徽、组歌、组旗等以醒目的标语、展牌或图片,精心设计并张贴、悬挂于班内,形成浓厚的教室文化氛围,让学生时时浸润于这种氛围之中,实现行为标准、价值取向、价值追求的内化,实现以文化人的小组文化建设的目的。
23、学生合作学习的任务是什么?
①在学生个人自学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同质对学和异质帮扶,解决导学案中预设的学生自学、互学后没有解决的问题和学生自学、互学过程中新生成的问题。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③发现收集整理问题,为小组展示作准备。
24、怎样促进全体学生参与合作学习?
在分组学习中,既要防止个别优等生“惟我独尊”,不给其他同学发言的机会,也要防止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趁机偷懒,做“自由乘客”或“搭便车”。首先,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到分组学习的特点和优越性,认识到沟通、交流对提高自己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学会互相尊重, 让学生认识到每个同学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同时也有倾听别人观点的义务。 其次,要指导每个小组进行明确的分工,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职责 。 第三,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组长和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醒限制优秀学生发言的次数,并同时激励学困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另外,还可以通过建立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时,将小组成员是否全面参与合作学习作为重要考核内容,以促进全体学生参与合作学习。
25、小组展示时如何避免
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小组中去,对合作学习小组中成员的不良心理及时进行引导、矫正。比如,对于“胆怯者”,教师要“推一推”,加以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对于自我中心的“狂妄者”,教师要适当“压一压”,让他静心听,乐意听;对于不合群的“游离者”,教师要“拉一拉”,让他有事做,要做事;对于随大流的“盲从者”,教师要“追一追”,“逼迫”他们思考;对于合作学习成绩优异的小组,要及时加以表扬,强化合作意识和技能;对于合作学习效果欠佳的小组,要帮助分析原因,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这样,使学生合作学习走在健康的心理轨道上,从而更好地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26、你是怎样进行小组评价的?
①节节有反馈:每节课的反馈由课代表负责,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依据评价细则给予
量化。并在下课前宣布最佳小组和当堂明星。②日日有评价:即一天每节课的数据汇总到值日班长处,值日班长由全班同学轮流担任,值日班长整理数据后于次日上午课前10分钟总结点评;③周周有总结:值日班长将每天数据汇总到学习委员,学习委员整理数据后在下周班会上总结点评。这样一个月下来,四周的数据汇总后,对每个小组排名进行奖罚。
27、小组建设细节打磨需要做哪些工作?
①组长的指导与培训。 ②组内科代表的使用与培养。 ③健全小组的各种评价与评比机制,及时给予赏识与鼓励。 ④适时对小组进行必要的调整。 ⑤鼓励各小组自主管理,民主制定组纪组规。 ⑥倾力打造动车小组(即每人都是发动机,推动小组前进),避免传统列车小组(即一个组长带动整个小组)。 ⑦建设小组文化。营造浓郁的组内育人氛围,加强小组内成员的凝聚力。 ⑧同一个班内各学科教师要求尽量统一,及时评价和鼓励,持之以恒地加以训练。
28、合作学习时如何处理学困生不参与合作的问题?
(1)创设轻松地环境。减轻学困生的自卑感和压抑感、让他们在积极、民主、安全的环境下展现自我、打开胸怀。 (2)帮助他们制定适度的目标。远期目标很重要,近期目标更重要,帮助他们制定容易实现的目标,使他们相对容易的就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自信源于成功,成功的体验让他们品尝到学习的乐趣的同时更可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3)多为学困生提供展示的机会。避免优等生挤占后进生的空间,给他们展示的舞台。 (4)建立帮扶小对子。 (5)从评价标准的制订上为学困生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对后进生有所侧重和倾斜,使他们的点滴表现能通过显性的评价体现出来
29、如何培养小组的团队合作习惯?
定期培训小组长,充分发挥组长的组织学习、引领示范、检查督促的作用,最终实现小组团队的整体学习目标。 组织角色分配,建立连带机制:要想使每个小组的学生都进入一种“荣辱与共”的境界,就要合理的分配每个学生在小组中的角色,使小组成员间积极地相互依赖,每个组员都对小组尽心尽责。因此,要引导小组成员共同协商确立每位成员的角色,并明确责任。比如:主持人–负责组织小组进行小组活动和评价;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的决议和评价的分值;公正员–负责如实的汇报小组的活动状况,处理矛盾;噪音控制员–负责小组活动时的音量及纪律状况;联络员–负责为小组收发作业。
30、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应怎么办?
在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及时走下讲台巡视,参与到解决问题有困难的小组中去,积极地看,认真地听,及时了解学生探究的信息,以便及时给予点拨;同时要从宏观方面调控课堂,防止延误课时,防止学生思维分散后偏离学习重点。一旦发现学生有独特新颖的见解,就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促使他们更加踊跃地思考和学习,同时也给同学们一个示范,让其他的小组成员更加积极思考。
【【【【学生展示教师激励】】】】
31、如何让学生乐于展示?
(1)树立榜样法。先从组长展示开始培养,让这些活跃的、乐于帮助别人、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先学会展示,营造出“展示无错”的安全氛围,让他们看到展示者的进步,逐渐提高勇气,掌握方法,最终达到敢展示、会展示、主动展示的目的。 (2)评价激励法。可以写评价语,书面口头均可,但要说出优点,而且要具体,让大家可以明白学习什么;可以进行表彰,如专设位置进行照片赏识,在照片下写一些有激励性的话;还可以利用升旗仪式、班队会、家长会进行表彰等;适当时候进行积分奖励、物质奖励等。 (3)思想动员法。通过教师形式多样的动员或者学生的现身说法,学生的辩论等形式,让学生认识感受到展示对自己成长的作用,产生展示的愿望。 (4)实战锻炼法。提供展示的机会,让不爱展示的同学进
行展示,感受过程,战胜恐惧心理,树立信心,在实战中学会展示。
32、如何提高学生的展示水平?
(1)要从教学内容出发,一项一项进行展示的指导,包括展示的方法、展示的顺序、展示者的姿态、展示的要求、黑板的使用等,都需要逐一进行培训。比如在语文课堂上,可以分读文、识字、问题、写字等内容,一项一项进行学习展示。如展示读课文,就要让学生学习如何展示读课文,有哪些形式,小组怎么分工,怎么设计开头语、结束语,怎么让大家喜欢听等,先让一组示范,大家评价学习,再拿一组示范,再评价,然后小组尝试,直至掌握基本的展示方法为止。 (2)对个体来说,也要一个一个教会展示,树立好榜样,层层培训。
(3)可以进行专门的培训,也可以在展示中有目的地推进,一段时间训练一个内容。
33、大班额如何提高学生展示的参与面?
(1)合理进行分组,可以把两个小组再组合成一个大组,使两个小组在大组内进行竞争,获胜组进行展示,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使展示有效果。要注意让他们进行轮流展示,提高参与面。(2)合理分配任务,合理安排展示顺序,把上台展示、听展、参与评价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
34、对进行展示的学生有哪些要求?
(1)要规定各组展示的位置,要相对固定,展示者时上台和离开要迅速,要有时间观念。
(2)要进行展示姿态的培训,如面向大多数学生,站得端正,不遮挡板书内容,有一定的肢体语言。(3)要进行展示语言的训练,如声音洪亮,吐字清楚,抑扬顿挫,使用普通话,语言规范准确,不啰嗦等。(4)展示要脱稿,要针对问题,不能脱离主体。如果是小组集体展示,要注意提前做好准备,如各成员之间的衔接等。(5)掌握适当地和大家进行沟通的语言,以便调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要通过示范的形式、每节展示课上渗透、专门培训、树立榜样等形式,让学生逐渐熟悉展示的要求,达到会展示,乐于展示。
35、在展示环节其他听展者应该怎样做?
(1)听展者,站位合理,前后由低到高,保证全员观看、听展;(2)听展者,坐要端正,不能伏案托腮;站要直立,不能抱膀搭肩,要做到拥而不挤。(3)听展者,认真倾听,听展时要闭口,切忌中间插嘴,私下议论,嘲讽取笑。(4)听展者要注意发现展示者的优缺点,在恰当的时机进行点评、补充和质疑。(5)听展者要根据展示及师生补充点拨随时记录,不放过每一个难点、疑点,做好即时性巩固及导学案整理。
36、展示环节在问题生成过程中发生对抗质疑时应注意什么?
(1)展示环节中,在展示者展示完后,听展者如有疑问要及时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同学可以进一步质疑对抗。 (2)质疑对抗要针对问题,避免不必要的争论。 (3)听展者主动质疑、补充要做到有抢有让,彰显个性,语言规范,简明扼要。 (4)进行对抗质疑时无需举手,可直接起立发表自己的观点。
37、如何在展示中体现问题性、互动性、创生性?
学生年龄小,很容易就问题谈问题,缺乏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很容就出现自学内容、合作学习内容、展示内容三次重复,没有生成,没有互动,仅仅是汇报学习结果。为防止这样的情况出现,就需要教师做到: (1)就独学、群学、展示环节怎么学习,要进行指导,让学生知道学习是有层次性的,已经学习会的知识是不需要再次进行交流的。 (2)针对学生在展示初期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认识到问题所在,然后找到对策,在实践中学会应该展示学习的什么结果,尤其是学会关注学习中的问题和生成的方法、规律等。 (3)利用好导学案,指导学生在上面做批注,及时记录相关问题、学习结果等。 (4)在一个问题或者一组展示结束后,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互动,形成一种良好的展示习惯。
38、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展示中获得最佳发展?
(1)首先在分配展示任务时,优等生最后要完成的是补充、拓展、延伸、总结、提升等
具有综合性的任务,就是帮助他们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提高归纳演绎等思维能力,树立自强、自信心,获得极大的成就感、荣誉感。其次是让他们当好小老师,在帮助指导别人的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2)在展示中,要将更多的机会让出来,使学困生有参与的机会。一是要注重对他们进行表扬和赏识;二是要帮助他们制定适度的目标,让他们相对容易的就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树立自信,在展示中获得进步。 (3)营造幸福、安全、润泽的展示环境,让学生在展示中感受到来自于学习的幸福感觉。
39、当一个小组在展示时其他小组都在忙着准备本小组的展示内容不注意倾听别人的讲述怎么办?
(1)给学生充足的准备时间,可以课上与课下相结合。 (2)细化奖惩制度。小组在展示的时候,其他小组成员必须认真倾听,发现没有认真倾听的除扣除本人分数外,还要扣除小组总分。 (3)在小组展示过程中,作出相应评价和补充的,根据评价和补充人的程度给予不同的加分,如A类学生加1分,B类学生加2分,C类学生加3分。并记入小组总分。 (4)小组展示完后,老师要给予综合评价,其中就整个小组认真倾听的表现做细致评价,并给小组适当加分。
40、学生准备展示时如何做到活而不乱?
(1)小组成员讨论、模拟展示时,要音量适中,以本小组成员能听到,又不影响其他小组成员为宜。 (2)各小组成立噪音监督员,负责提醒声音太高的同学,被二次提醒时要扣去一分。 (3)小组长和纪律组长要对本小组的纪律负责,时刻提醒本小组成员。 (4)认真地倾听别人讲解,大方地向全班展示,清楚地讲解自己的思路,大胆地向别人质疑。
41、如何让展示发挥良好的效果?
(1)展示的内容要有价值。教师在分配展示任务时,一定要使展示的内容有价值,是学生愿意学习的,问题要来自于学生,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展示时,要把学习结果展示出来,应该是带有个性的,带有总结性的,带有思考痕迹的。(2)展示的形式要丰富。小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在展示环节很容易就走神,所以要帮助学生掌握丰富的展示形式,学生才能被吸引,学习效果就会提高。(3)参与的学生要占多数。无论学生多少,要尽可能地安排学生活动,使多数学生有事干,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用任务驱动学习动机和激发学习兴趣。
(4)展示后要有评价。小学生的特点就是在乎别人的评价,所以在展示过程中,要及时进行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大家的肯定和鼓励,体验成功,树立自信。
42、如何提高展示课的学习效率?
(1)对时间的把握要恰当。要根据学习内容安排展示时间,要根据学生展示情况进行必要的缩短和延长,不能僵化地按照时间进行展示。还要对展示者、评价者提出要求或者形成惯例,节约一切可以节约的时间。 (2)不展示重复的内容,或者不能用一种形式来展示重复的内容。而且要形式多样,问题知识前后建立联系,让学生入情入境,全身心投入学习。
(3)教师要进行互动参与,引导学生展示有深度,展示有效果,按照预定的学习能力进行引导。
43、谈谈展示环节中应从哪些方面进行点评?
展示环节的点评有两种,一种是学生点评,一种是老师点评。 学生点评重在质疑、发现、锻炼、合作。因此点评时需注意对方的展示形式和内容,通过点评别人来提高自己,点评他人的过程既是帮助他人,也是提高自身的过程。因此学生点评时首先要注意学会倾听,能听懂别人说什么,看懂别人的展示内容,然后抓住其展示过程中的优点或不足进行点评。 老师点评要注意重在引导、启发、点拨、鼓励,采用的主要方式是追问和点拨。但不是给予学生现成答案,而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障碍,缺乏方法,找不到方向时,老师巧妙的提示一下,帮助其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这样的点评是开放的、启发的、指点迷津式的,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为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
44、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展示中获得最佳发展?
(1)首先在分配展示任务时,优等生最后要完成的是补充、拓展、延伸、总结、提升等具有综合性的任务,就是帮助他们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提高归纳演绎等思维能力,树立自强、自信心,获得极大的成就感、荣誉感。其次是让他们当好小老师,在帮助指导别人的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2)在展示中,要将更多的机会让出来,使学困生有参与的机会。一是要注重对他们进行表扬和赏识;二是要帮助他们制定适度的目标,让他们相对容易的就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树立自信,在展示中获得进步。 (3)营造幸福、安全、润泽的展示环境,让学生在展示中感受到来自于学习的幸福感觉。
45、学生展示环节习惯的养成要注意哪些方面?
低声与同伴交流,认真地倾听别人讲解,大方地向全班展示,清楚地讲解自己的思路,大胆地向别人质疑、严格地遵守小组公约等等习惯,这些习惯的养成是卓越展示的有效保证
46、展示环节学生在相互激励评价时应注意什么?
(1)听展者在补充激励、评价时,要用第二人称,目视被评价者,切忌将征询的目光投向老师。 (2)不做重复、无意义激励、评价,要积极发现优点,中肯指出不足,语言规范、简明扼要。 (3)大胆鼓励个性化、创新性的观点表露,营造“百家争鸣”的学习氛围,达到质疑对抗、文本批判、个性解读、创新生成的目的。 (4)被点评同学要认真对待他人激励、评价,及时改进。
47、在展示环节教师应该做好哪些工作?
(1)做到备课充分,预设问题充分,对学生学习情况有清楚地认识,在学生独学环节、对学环节,一定要进行学情调查,做到心中有对策。尤其是在展示课的导学案编写上,更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如学生采用什么方式去进行展示;学生在展示过程中有可能遇到什么困难;老师采用什么方法去进行追问;为了让学生形成预定的技能,该用什么样的语言做出带有方法、规律、技巧性的点评。 (2)在课堂中要不断提升自己倾听和回应的能力,锻炼自己的教学机智,有目的地记录自己存在的问题,一个一个主动尝试并克服,让自己能够充分和学生进行对话互动,做到干预不干涉。 (3)认识自己的作用,明白自己的角色定位,主要作用放在激励学生展示上。通过自己的追问点拨、启发、引导,把问题引向深入,让学生之间进行有效互动,避免费时无效;通过自己的点评,调动听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自己的激励,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通过自己的帮助,教会学生如何展示、倾听、补充、评价。
48、卓越课堂中教师的激励形式有哪些?
情感激励法、唤起注意法、自我发现法、讨论辨析法、竞赛评比法、小品表演法、分组结对法、擂台比武法等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快乐学习,幸福成长”这一境界。教师一定要注意语言的激励性和得体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是底线。
49、学生展示时教师激励应注意什么?
(1)、教师让学生上台展示时,应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对优秀学生进行表彰,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2)、学生展示时,教师应相机给予激励性的评语或体态暗示,以肯定和鼓励学生,使学生得到全身心的满足和快乐,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教师多鼓励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使学生成长为既符合时代共性要求,又具有鲜明个性、创造力和开拓精神。
【【【【学生探究.教师引领】】】】
50、学生探究教师引领环节应关注哪些内容?
(1)注重质疑问难,能创造性地回答问题,能提出有创见的问题。 (2)注重知识拓展。拓展主要有两种形式:教材内向教材外拓展;课内向课外拓展。拓展是学生学以致用的重要
体现。 (3)教师能及时引导、点拨。教师除了要创设探究氛围,还要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随机抛出充满智慧挑战的问题,要发挥组织者、协调者、点拨者的作用,提供解决问题的策略建议,保障自主解决问题的课堂秩序,使他们始终保持高涨的探究热情,促使探究活动的有效进行。
51、什么样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引导?
(1)对学生模糊不清的疑难问题教师要给予引导。 (2)对重难点问题教师要进行点拨,归纳出方法、规律,教师的讲解要语言简练,直奔主题,点深点透。 (3)教师主导作用不是将学生引向某一特定结论,而是适当的帮扶和思维校正,所以离不开教师必要的组织、示范、激励、引导、评价等。
52、在什么情况下教师不须引领?
(1)学生经过思考就可以解决的不引领; (2)问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的不引领; (3)有其他学生可以帮助解决的的不引领。
53、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的引领有哪些作用?
(1)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要会相机抛出充满智慧挑战的问题,发挥组织者,协调者,点拨者的作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2)提供解决问题的策略建议,培养自主探究的精神,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 (3)保障自主解决问题的课堂秩序,使他们始终保持高涨的探究热情,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进行深度思维的思考,让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探究者。
【【【【学生达标教师检测】】】】
54、一节课结束后导学案上的题目仍有学生不会怎么办?
第一,做完达标检测题,对子互改、小组长批阅之后,每个学生都要认真更改错题,必要时找对子帮扶解决,鼓励较弱的学生向优秀学生拜师学艺,可以是本组的,也可以是他组的。如果帮扶对子也解决不了可以找小组长,仍然不会可以找课代表解决,如果课代表也感觉吃力,那么老师也要重点辅导这些潜能生。或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直接承包几个较差的学生,随时监督他们的学习情况。 第二,关注潜能生预习情况,提前进行新知渗透。一节课结束后导学案上的题目仍有学生不会是很正常的现象,这就是差异:学情的差异、学生知识掌握的差异、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等。而我们通常所做的便是发现问题,课下及时补救。但这种做法学生不一定完全认可,一方面是学生负担的加重,学习兴趣的丧失,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教师负担的加重。如何解决这一“出力不讨好”的矛盾?建议把补救放在课前。即:在课前对最后一名或几名学生进行新知识的渗透。
55、教师怎样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预习、展示、检测等环节和批阅导学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控。检查的形式灵活多样,教师可以组织小组长之间互查、小组长检查或是抽查部分学生,但最终要达到把握学情,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关注潜能生,。实验初期,可先采取对子互查→A查B,B查C→组长集体订正→教师组织全班集体订正。实验中期,可由A生负责检查→小组长监督→学科代表组织全班订正。实验成熟,可由小组长灵活组织小组内进行订正,教师进行个别小组抽查。
56、怎样设计课堂检测题?
(1)题目的设计上要体现分层次的原则,编排题目时一定要针对性强,避免形式化,按照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分层次设计,题量要简而精。 (2)检测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根据学科和一节课所学内容的特点,可采用书面和口头两种形式进行。口头的比如、背诵、语言的综合运用、口算等多用小组内的同质对子互测、异质对子互测等多种方式。书面形式的纸笔测试,如数学和语文阅读、英语默写等检测题目的呈现可采用书面形式。 (3)检测题
目呈现方式不拘一格。可以由教师将精选试题直接印在导学案 上,也可以指定教材、教辅的页码和题号。还可以由小组长设计,在学案整理后根据组内的情况随机设计。
57、当堂检测时教师的关注点应放在哪里?
当堂检测时,教师主要关注以下五点:A等生的解决方式有无创新、突破和深度?B等生解决问题的效率如何?C等生解决问题的正确性所占比率怎样? 最后一名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的正确性如何?个别辅导的切入点在哪里?
58、当堂检测如何进行?
达标检测部分,要力求学生在课内独立、按时完成,不准讨论交流更不允许抄袭,教师也不做指导。 对于基础知识部分,要规定时间,确保人人学习达标,教师确切掌握学情。 对于拓展部分,学生可在完成基础知识后有时间的情况下进行,也可在课下思考并完成,但教师亦不做指导,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
59、如何保证当堂测评的有效完成?
首先,课堂容量合理、环节要紧凑,保证留有测评的时间,不能草率、仓促进行;所设计的测评内容要体现与本节课所学目标保持一致,使学有检测;同时,要体现梯度,使不同层面学生感受到“学有收获”;要力求课内独立按时完成,不准学生讨论及抄袭,教师也不做指导;达标测试检查的形式灵活多样,教师可以组织小组长之间互查、小组长检查或是抽查部分学生,但最终要达到把握学情,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
60、教师测评的形式有哪些?
根据学科和一节课所学内容的特点,可采用书面和口头两种形式进行。口头的比如、背诵、语言的综合运用、口算等多用小组内的同质对子互测、异质对子互测等多种方式。书面形式的纸笔测试,如数学和语文阅读、英语默写等检测题目的呈现可采用两种方式:教师设计,在设计导学案时编制进取;在导学案上;也可另附单独的小纸条或参看课本、教辅指定页码;或者小组长自行设计,在学案整理后根据组内的情况随机生成。第二种呈现方式要求较高,高年级可用,同时要注意小组长的选拔与培训
卓越课堂技能
【【【【何为卓越课堂】】】】
1.简要说说“三为主”卓越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三为主卓越课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以学习为主,以学力为主,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诚心诚意地让学生做主人,又要严格地进行基本训练,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坚持学生主动、学案主导、问题主线、活动主轴,把学生预习与教师导学,学生合作与教师参与,学生展示与教师激励,学生探究与教师引领,学生达标与教师测评融为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达到师生共识、共享、共进的最优化教学
2.卓越课堂基本教学流程
第一步:学生预习•教师导学 第二步:学生合作•教师参与 第三步:学生探究•教师引领 第四步:学生展示•教师激励 第五步:学生达标•教师测评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交流,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学习过程不再是教师的单方传递,而是在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基础上,师生相互参与、双向提升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以激活教学过程为突破口,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形成同伴互助学习共同体。
3.简述卓越课堂教学流程各步之魂
第一步:学生预习 教师导学 这一步的“魂”是:有效自学。关键在导学案设计,而导学案的“魂”则是“路线图”。 第二步:学生合作 教师参与 这一步的“魂”是:卓越合作。 第三步:学生探究 教师引领 这一步的“魂”是:质疑拓展。 第四步:学生展示 教师激励 这一步的“魂”是:自主表现。 第五步:学生达标 教师测评 这一步的“魂”是:堂堂清。
4、如何解决卓越课堂拖堂的问题?
(1)导学案的预习可放在课前:让学生在课前完成导学案的预习,既可以保证学生预习的质量(因为各类学生预习所用时间不同,放在课堂上不好把握),也可以节省课堂上的时间,但老师一定要对预习的情况有所反馈; (2)导学案的预习一定要充分:课前学生充分预习导学案,自己解决一部分问题,同时用红笔标出不明白的问题,使对学、群学更具针对性,提高了对学、群学的有效性,节省了时间; (3)展示要有针对性:课堂时间有限,因此展示时不能面面俱到,要重点展示疑难问题和拓展性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要全面了解学情,找准重、难点,有针对性的展示,同时由于时间有限,也不用一节课上所有的小组都展示,可以分为展示组、点评组,也可以轮流展示。总而言之,要做到不是为展示而展示,要为解决问题而展示; (4)限定时间,明确要求:对于学习的各个环节,老师都要提出明确的时间要求。给学生以紧迫感,督促各小组快速完成任务; (5)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形式:为节省时间,组与组之间要相互竞争。老师可设选题站,完成任务的小组到选题站优先选题。为争得优先选题的权利,小组成员会全力以赴。
5、对学生个别辅导的途径都有哪些?
(1)教师辅导。创设轻松地环境,减轻他们的自卑感、压抑感。要善于发现有问题的学生和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辅导,让每个学生每天都能跟得上; (2)建立帮扶小对子。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提倡合作化学习,学习小组相互激励、相互支持、共同进步。发挥优秀学生的作用,采用学长制度,兵教兵的战略,更大范围更快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6、在高校课堂模式下教师该如何帮助“潜能生”?
(1)创设轻松地环境。减轻他们的自卑感、压抑感。 (2)帮助他们制定适度的目标。使他们相对容易的就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成功的体验让他们品尝到学习的乐趣的同时更可
以树立自信心。 (3)多提供展示的机会。无论是导学案的设计,还是预习、展示环节,一定要为这些孩子留下充分的展示机会。 (4)建立帮扶小对子。
【【【【导学案】】】】
7、什么是导学案?
导学案是指教师根据一节课教学知识的特点、教学目的,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是集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分层次的评价练习(练案)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 “教学合一”的文本。其核心就是从学生的当前情况出发,在教师结合大量资料和综合把握的前提下,把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精心设计成问题的形式来导学、导练。
8、导学案有什么重要性?
教师可以利用学案引导学生独立看书、自学、思考和探究,使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对教材首先有一个初步了解,发现问题,然后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展示,分析问题;最后是当堂进行达标检测,及时得到反馈,解决问题,。学案导学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提供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路线图。
9、导学案的编写怎样突出“导学”?
导学性原则:“导”就是指导、引导;“学”不是讲,也不是教,是以学生学为根本要求;“案”是一种方案,一种设计,不是知识、题目的简单堆积。导学案的编写要突出体现“导学”,重在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一味做练习,要通过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相对复杂的问题的设置,阶梯式学习内容的呈现和有序的学习步骤的安排,引导、鼓励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让导学案成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
10、使用导学案对学生有什么要求?
①根据导学案对照课本进行课前预习,②用双色笔做好标记,并做好预习笔记,课堂上注意用好双色笔。养成使用双色笔在课本上标注重点内容或使用导学案整理纠错记录的习惯,③使用导学案时要坚持先独学,再对学、群学的方式进行。④不能过于依赖导学案而忽略了课本。导学案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课本的学习而设置的学习方案,是“路线图”、“指南针”,是课本学习的辅助,而不能替代课本。
11、使用导学案对教师有什么要求?
①教师应本着“以学定教,教者亦学”的原则灵活使用好导学案。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调控,努力做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重在点拨,以点拨代讲解; ②导学案中达标检测部分,要力求课内独立按时完成;③导学案要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④课后,教师要在导学案上填写教学反思,针对课堂教学情况和学生自主反思情况形成错题集。
12、导学案与传统教案有什么不同?
传统的教案形式是立足于教师“如何教”,而导学案必须立足于学生“如何学”,要做到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13、导学案编写如何突出层次性?
针对学生层次,可将问题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础题”,主要指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力求全体学生在利用导学案“独学”文本的基础上全部解决;第二层次为“提升题”或叫“拔高题”,这类题目在知识上和能力上都有所提升,力求中等以上程度的学生在利用导学案“独学”基础上全部解决;第三层次为“拓展题”,这类题目有更强的综合性和难度,并与生活实践相对接。力求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利用导学案“独学”基础上能基本解决。
14、导学案编写如何突出学法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导学案不是教案,更不是习题集。它要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尤其要体现学习过程的方式方法指导,改变过去单一被动、枯燥乏味的学习方式,而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如指导学生如何有效预习?如何整合课内外资源搜集有效信息?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如何进行问题展示?如何进行问题质疑?如何用好纠错本?如何用好双色笔?如何整理学习笔记?如何进行自我反思?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等等?
15、学生整理导学案包括哪些内容?
学案整理一方面是为了梳理课堂上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方便学生以后的复习。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的问题:对疑难问题的认识、个性化重点和难点;新生成的知识和对旧知的新理解;错题的订正修改;知识系统归纳梳理。将这些内容整理在纠错本或者导学案的设定位置,并就重点内容用好双色笔标记。
16、学生整理导学案时教师应该做什么?
首先,学生整理导学案时,教师要通过巡视、个别指导等方式密切关注弱势群体,要特别关注每组最后一名学生。及时给予鼓励,适当点拨、帮助,并结合当堂检测中的基础题提示、辅导,从而帮助学生顺利通过检测,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兴趣和决心。 其次,是对A类学生的创意性归纳整理予以关注,便于在全班推广。李丙亭老师说:高校课堂之所以卓越,关键就在于最后一名学生也在不断的有效、卓越,即水涨方能船高。
17、教师如何结合导学案对基础差或自学能力不强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要重点解决好三个问题:(1)对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注意进行学习内容的辅导,力争日日清;(2)对自学能力差的学生注意进行方法指导,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自主学习的兴趣。(3)对于学习态度有问题的学生,要帮助学生端正自学态度,增强毅力,增强信心。
【【【【小组合作学习】】】】
18、如何选聘小组长?
选聘组长的标准主要有三点:一是人缘好,二是组织管理能力强,三是责任心强。每组可设正副组长各1人。组长组织本小组成员学习,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组长不在时,由副组长代位组织本组成员学习活动。 针对科目较多的学段(如初中),在设置正副组长的同时,还可以设置学科组长,来共同 分担各学科的学习组织任务。
19、怎样培养小组长?
第一,明确组长的责任和作用; 第二,定期召开组长会议,了解他们一周来在思想上、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让小组长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温暖; 第三,给小组长加“自助餐”。小组长为同学们服务,很辛苦,学有余力,必须有所回报。“自助餐”应注意的问题:老师应从学习量上由小见大,对小组长学习效果要有检查评价。让小组长把每项学习任务要先学会弄懂,然后再教会其他同学,带头回答、提出问题,积极主动地完成各项自主合作学习活动。老师应首先培养组长的自学能力。 第四,适时地肯定、表扬、激励小组长。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使他们体会到这种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心理满足、荣耀感,是激发他们对小组更加尽心尽力工作的源泉。
20、成立学习小组的原则是什么?
成立原则: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 “组内异质”是指以异质形态分组,每个学习小组通常是由性别、学习成绩、能力倾向、智力水平、个性特征、文化背景等存在差异的成员构成,成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补性。 “组间同质”即要求各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力求均衡,并无明显差异。 “组内异质”是互助合作的基础,“组间同质”是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的前提条件。
21、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一般有三种:同质互学、异质帮学和小组群学。 同质互学: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组内学习程度相当的两个学生固定结成对子进行互学,通过互学,相互解决自学中遗留的问题,包括导学案中预设的没有解决的问题和自学过程中新生成的问题。并用双色笔标记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 异质帮学:在同质互学的基础上,由组内的优秀学生固定或随机结对帮扶一名学困生,帮助学困生解决个人自学和同质互学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 小组群学:在同质结对互学和异质结对帮学的基础上,每人将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提交小组内进行交流,在继续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由小组长根据遗留问题或新生问题是否具有普遍性和必要性,进而确定小组展示的内容,为下一步小组展示做好准备。
22、如何建设小组文化?
为了强化学习型小组的团队功能,增强小组内的凝聚力,小组要进行必要的文化建设。小组文化建设包括制定组名、口号、组训、组规、组徽、组歌、目标等项内容。 第一,为小组起一个响亮名字和口号,确定一个共同的价值追求; 第二,设计一个组徽,将这种价值追求用简洁明快的符号语言表现出来,在组内的活动时或各种用品中采用. 第三,全组同学共同商议,选出组训、组旗、组歌,在每天的特殊时刻或重大活动、重大仪式时,吟诵组训、唱出组歌、树起组旗,从精神层面反复强化小组团队的共同价值追求. 第四,制定并严格执行组纪组规是从制度层面进行小组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第五,把组训、组徽、组歌、组旗等以醒目的标语、展牌或图片,精心设计并张贴、悬挂于班内,形成浓厚的教室文化氛围,让学生时时浸润于这种氛围之中,实现行为标准、价值取向、价值追求的内化,实现以文化人的小组文化建设的目的。
23、学生合作学习的任务是什么?
①在学生个人自学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同质对学和异质帮扶,解决导学案中预设的学生自学、互学后没有解决的问题和学生自学、互学过程中新生成的问题。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③发现收集整理问题,为小组展示作准备。
24、怎样促进全体学生参与合作学习?
在分组学习中,既要防止个别优等生“惟我独尊”,不给其他同学发言的机会,也要防止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趁机偷懒,做“自由乘客”或“搭便车”。首先,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到分组学习的特点和优越性,认识到沟通、交流对提高自己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学会互相尊重, 让学生认识到每个同学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同时也有倾听别人观点的义务。 其次,要指导每个小组进行明确的分工,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职责 。 第三,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组长和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醒限制优秀学生发言的次数,并同时激励学困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另外,还可以通过建立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时,将小组成员是否全面参与合作学习作为重要考核内容,以促进全体学生参与合作学习。
25、小组展示时如何避免
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小组中去,对合作学习小组中成员的不良心理及时进行引导、矫正。比如,对于“胆怯者”,教师要“推一推”,加以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对于自我中心的“狂妄者”,教师要适当“压一压”,让他静心听,乐意听;对于不合群的“游离者”,教师要“拉一拉”,让他有事做,要做事;对于随大流的“盲从者”,教师要“追一追”,“逼迫”他们思考;对于合作学习成绩优异的小组,要及时加以表扬,强化合作意识和技能;对于合作学习效果欠佳的小组,要帮助分析原因,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这样,使学生合作学习走在健康的心理轨道上,从而更好地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26、你是怎样进行小组评价的?
①节节有反馈:每节课的反馈由课代表负责,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依据评价细则给予
量化。并在下课前宣布最佳小组和当堂明星。②日日有评价:即一天每节课的数据汇总到值日班长处,值日班长由全班同学轮流担任,值日班长整理数据后于次日上午课前10分钟总结点评;③周周有总结:值日班长将每天数据汇总到学习委员,学习委员整理数据后在下周班会上总结点评。这样一个月下来,四周的数据汇总后,对每个小组排名进行奖罚。
27、小组建设细节打磨需要做哪些工作?
①组长的指导与培训。 ②组内科代表的使用与培养。 ③健全小组的各种评价与评比机制,及时给予赏识与鼓励。 ④适时对小组进行必要的调整。 ⑤鼓励各小组自主管理,民主制定组纪组规。 ⑥倾力打造动车小组(即每人都是发动机,推动小组前进),避免传统列车小组(即一个组长带动整个小组)。 ⑦建设小组文化。营造浓郁的组内育人氛围,加强小组内成员的凝聚力。 ⑧同一个班内各学科教师要求尽量统一,及时评价和鼓励,持之以恒地加以训练。
28、合作学习时如何处理学困生不参与合作的问题?
(1)创设轻松地环境。减轻学困生的自卑感和压抑感、让他们在积极、民主、安全的环境下展现自我、打开胸怀。 (2)帮助他们制定适度的目标。远期目标很重要,近期目标更重要,帮助他们制定容易实现的目标,使他们相对容易的就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自信源于成功,成功的体验让他们品尝到学习的乐趣的同时更可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3)多为学困生提供展示的机会。避免优等生挤占后进生的空间,给他们展示的舞台。 (4)建立帮扶小对子。 (5)从评价标准的制订上为学困生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对后进生有所侧重和倾斜,使他们的点滴表现能通过显性的评价体现出来
29、如何培养小组的团队合作习惯?
定期培训小组长,充分发挥组长的组织学习、引领示范、检查督促的作用,最终实现小组团队的整体学习目标。 组织角色分配,建立连带机制:要想使每个小组的学生都进入一种“荣辱与共”的境界,就要合理的分配每个学生在小组中的角色,使小组成员间积极地相互依赖,每个组员都对小组尽心尽责。因此,要引导小组成员共同协商确立每位成员的角色,并明确责任。比如:主持人–负责组织小组进行小组活动和评价;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的决议和评价的分值;公正员–负责如实的汇报小组的活动状况,处理矛盾;噪音控制员–负责小组活动时的音量及纪律状况;联络员–负责为小组收发作业。
30、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应怎么办?
在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及时走下讲台巡视,参与到解决问题有困难的小组中去,积极地看,认真地听,及时了解学生探究的信息,以便及时给予点拨;同时要从宏观方面调控课堂,防止延误课时,防止学生思维分散后偏离学习重点。一旦发现学生有独特新颖的见解,就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促使他们更加踊跃地思考和学习,同时也给同学们一个示范,让其他的小组成员更加积极思考。
【【【【学生展示教师激励】】】】
31、如何让学生乐于展示?
(1)树立榜样法。先从组长展示开始培养,让这些活跃的、乐于帮助别人、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先学会展示,营造出“展示无错”的安全氛围,让他们看到展示者的进步,逐渐提高勇气,掌握方法,最终达到敢展示、会展示、主动展示的目的。 (2)评价激励法。可以写评价语,书面口头均可,但要说出优点,而且要具体,让大家可以明白学习什么;可以进行表彰,如专设位置进行照片赏识,在照片下写一些有激励性的话;还可以利用升旗仪式、班队会、家长会进行表彰等;适当时候进行积分奖励、物质奖励等。 (3)思想动员法。通过教师形式多样的动员或者学生的现身说法,学生的辩论等形式,让学生认识感受到展示对自己成长的作用,产生展示的愿望。 (4)实战锻炼法。提供展示的机会,让不爱展示的同学进
行展示,感受过程,战胜恐惧心理,树立信心,在实战中学会展示。
32、如何提高学生的展示水平?
(1)要从教学内容出发,一项一项进行展示的指导,包括展示的方法、展示的顺序、展示者的姿态、展示的要求、黑板的使用等,都需要逐一进行培训。比如在语文课堂上,可以分读文、识字、问题、写字等内容,一项一项进行学习展示。如展示读课文,就要让学生学习如何展示读课文,有哪些形式,小组怎么分工,怎么设计开头语、结束语,怎么让大家喜欢听等,先让一组示范,大家评价学习,再拿一组示范,再评价,然后小组尝试,直至掌握基本的展示方法为止。 (2)对个体来说,也要一个一个教会展示,树立好榜样,层层培训。
(3)可以进行专门的培训,也可以在展示中有目的地推进,一段时间训练一个内容。
33、大班额如何提高学生展示的参与面?
(1)合理进行分组,可以把两个小组再组合成一个大组,使两个小组在大组内进行竞争,获胜组进行展示,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使展示有效果。要注意让他们进行轮流展示,提高参与面。(2)合理分配任务,合理安排展示顺序,把上台展示、听展、参与评价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
34、对进行展示的学生有哪些要求?
(1)要规定各组展示的位置,要相对固定,展示者时上台和离开要迅速,要有时间观念。
(2)要进行展示姿态的培训,如面向大多数学生,站得端正,不遮挡板书内容,有一定的肢体语言。(3)要进行展示语言的训练,如声音洪亮,吐字清楚,抑扬顿挫,使用普通话,语言规范准确,不啰嗦等。(4)展示要脱稿,要针对问题,不能脱离主体。如果是小组集体展示,要注意提前做好准备,如各成员之间的衔接等。(5)掌握适当地和大家进行沟通的语言,以便调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要通过示范的形式、每节展示课上渗透、专门培训、树立榜样等形式,让学生逐渐熟悉展示的要求,达到会展示,乐于展示。
35、在展示环节其他听展者应该怎样做?
(1)听展者,站位合理,前后由低到高,保证全员观看、听展;(2)听展者,坐要端正,不能伏案托腮;站要直立,不能抱膀搭肩,要做到拥而不挤。(3)听展者,认真倾听,听展时要闭口,切忌中间插嘴,私下议论,嘲讽取笑。(4)听展者要注意发现展示者的优缺点,在恰当的时机进行点评、补充和质疑。(5)听展者要根据展示及师生补充点拨随时记录,不放过每一个难点、疑点,做好即时性巩固及导学案整理。
36、展示环节在问题生成过程中发生对抗质疑时应注意什么?
(1)展示环节中,在展示者展示完后,听展者如有疑问要及时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同学可以进一步质疑对抗。 (2)质疑对抗要针对问题,避免不必要的争论。 (3)听展者主动质疑、补充要做到有抢有让,彰显个性,语言规范,简明扼要。 (4)进行对抗质疑时无需举手,可直接起立发表自己的观点。
37、如何在展示中体现问题性、互动性、创生性?
学生年龄小,很容易就问题谈问题,缺乏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很容就出现自学内容、合作学习内容、展示内容三次重复,没有生成,没有互动,仅仅是汇报学习结果。为防止这样的情况出现,就需要教师做到: (1)就独学、群学、展示环节怎么学习,要进行指导,让学生知道学习是有层次性的,已经学习会的知识是不需要再次进行交流的。 (2)针对学生在展示初期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认识到问题所在,然后找到对策,在实践中学会应该展示学习的什么结果,尤其是学会关注学习中的问题和生成的方法、规律等。 (3)利用好导学案,指导学生在上面做批注,及时记录相关问题、学习结果等。 (4)在一个问题或者一组展示结束后,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互动,形成一种良好的展示习惯。
38、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展示中获得最佳发展?
(1)首先在分配展示任务时,优等生最后要完成的是补充、拓展、延伸、总结、提升等
具有综合性的任务,就是帮助他们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提高归纳演绎等思维能力,树立自强、自信心,获得极大的成就感、荣誉感。其次是让他们当好小老师,在帮助指导别人的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2)在展示中,要将更多的机会让出来,使学困生有参与的机会。一是要注重对他们进行表扬和赏识;二是要帮助他们制定适度的目标,让他们相对容易的就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树立自信,在展示中获得进步。 (3)营造幸福、安全、润泽的展示环境,让学生在展示中感受到来自于学习的幸福感觉。
39、当一个小组在展示时其他小组都在忙着准备本小组的展示内容不注意倾听别人的讲述怎么办?
(1)给学生充足的准备时间,可以课上与课下相结合。 (2)细化奖惩制度。小组在展示的时候,其他小组成员必须认真倾听,发现没有认真倾听的除扣除本人分数外,还要扣除小组总分。 (3)在小组展示过程中,作出相应评价和补充的,根据评价和补充人的程度给予不同的加分,如A类学生加1分,B类学生加2分,C类学生加3分。并记入小组总分。 (4)小组展示完后,老师要给予综合评价,其中就整个小组认真倾听的表现做细致评价,并给小组适当加分。
40、学生准备展示时如何做到活而不乱?
(1)小组成员讨论、模拟展示时,要音量适中,以本小组成员能听到,又不影响其他小组成员为宜。 (2)各小组成立噪音监督员,负责提醒声音太高的同学,被二次提醒时要扣去一分。 (3)小组长和纪律组长要对本小组的纪律负责,时刻提醒本小组成员。 (4)认真地倾听别人讲解,大方地向全班展示,清楚地讲解自己的思路,大胆地向别人质疑。
41、如何让展示发挥良好的效果?
(1)展示的内容要有价值。教师在分配展示任务时,一定要使展示的内容有价值,是学生愿意学习的,问题要来自于学生,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展示时,要把学习结果展示出来,应该是带有个性的,带有总结性的,带有思考痕迹的。(2)展示的形式要丰富。小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在展示环节很容易就走神,所以要帮助学生掌握丰富的展示形式,学生才能被吸引,学习效果就会提高。(3)参与的学生要占多数。无论学生多少,要尽可能地安排学生活动,使多数学生有事干,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用任务驱动学习动机和激发学习兴趣。
(4)展示后要有评价。小学生的特点就是在乎别人的评价,所以在展示过程中,要及时进行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大家的肯定和鼓励,体验成功,树立自信。
42、如何提高展示课的学习效率?
(1)对时间的把握要恰当。要根据学习内容安排展示时间,要根据学生展示情况进行必要的缩短和延长,不能僵化地按照时间进行展示。还要对展示者、评价者提出要求或者形成惯例,节约一切可以节约的时间。 (2)不展示重复的内容,或者不能用一种形式来展示重复的内容。而且要形式多样,问题知识前后建立联系,让学生入情入境,全身心投入学习。
(3)教师要进行互动参与,引导学生展示有深度,展示有效果,按照预定的学习能力进行引导。
43、谈谈展示环节中应从哪些方面进行点评?
展示环节的点评有两种,一种是学生点评,一种是老师点评。 学生点评重在质疑、发现、锻炼、合作。因此点评时需注意对方的展示形式和内容,通过点评别人来提高自己,点评他人的过程既是帮助他人,也是提高自身的过程。因此学生点评时首先要注意学会倾听,能听懂别人说什么,看懂别人的展示内容,然后抓住其展示过程中的优点或不足进行点评。 老师点评要注意重在引导、启发、点拨、鼓励,采用的主要方式是追问和点拨。但不是给予学生现成答案,而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障碍,缺乏方法,找不到方向时,老师巧妙的提示一下,帮助其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这样的点评是开放的、启发的、指点迷津式的,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为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
44、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展示中获得最佳发展?
(1)首先在分配展示任务时,优等生最后要完成的是补充、拓展、延伸、总结、提升等具有综合性的任务,就是帮助他们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提高归纳演绎等思维能力,树立自强、自信心,获得极大的成就感、荣誉感。其次是让他们当好小老师,在帮助指导别人的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2)在展示中,要将更多的机会让出来,使学困生有参与的机会。一是要注重对他们进行表扬和赏识;二是要帮助他们制定适度的目标,让他们相对容易的就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树立自信,在展示中获得进步。 (3)营造幸福、安全、润泽的展示环境,让学生在展示中感受到来自于学习的幸福感觉。
45、学生展示环节习惯的养成要注意哪些方面?
低声与同伴交流,认真地倾听别人讲解,大方地向全班展示,清楚地讲解自己的思路,大胆地向别人质疑、严格地遵守小组公约等等习惯,这些习惯的养成是卓越展示的有效保证
46、展示环节学生在相互激励评价时应注意什么?
(1)听展者在补充激励、评价时,要用第二人称,目视被评价者,切忌将征询的目光投向老师。 (2)不做重复、无意义激励、评价,要积极发现优点,中肯指出不足,语言规范、简明扼要。 (3)大胆鼓励个性化、创新性的观点表露,营造“百家争鸣”的学习氛围,达到质疑对抗、文本批判、个性解读、创新生成的目的。 (4)被点评同学要认真对待他人激励、评价,及时改进。
47、在展示环节教师应该做好哪些工作?
(1)做到备课充分,预设问题充分,对学生学习情况有清楚地认识,在学生独学环节、对学环节,一定要进行学情调查,做到心中有对策。尤其是在展示课的导学案编写上,更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如学生采用什么方式去进行展示;学生在展示过程中有可能遇到什么困难;老师采用什么方法去进行追问;为了让学生形成预定的技能,该用什么样的语言做出带有方法、规律、技巧性的点评。 (2)在课堂中要不断提升自己倾听和回应的能力,锻炼自己的教学机智,有目的地记录自己存在的问题,一个一个主动尝试并克服,让自己能够充分和学生进行对话互动,做到干预不干涉。 (3)认识自己的作用,明白自己的角色定位,主要作用放在激励学生展示上。通过自己的追问点拨、启发、引导,把问题引向深入,让学生之间进行有效互动,避免费时无效;通过自己的点评,调动听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自己的激励,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通过自己的帮助,教会学生如何展示、倾听、补充、评价。
48、卓越课堂中教师的激励形式有哪些?
情感激励法、唤起注意法、自我发现法、讨论辨析法、竞赛评比法、小品表演法、分组结对法、擂台比武法等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快乐学习,幸福成长”这一境界。教师一定要注意语言的激励性和得体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是底线。
49、学生展示时教师激励应注意什么?
(1)、教师让学生上台展示时,应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对优秀学生进行表彰,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2)、学生展示时,教师应相机给予激励性的评语或体态暗示,以肯定和鼓励学生,使学生得到全身心的满足和快乐,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教师多鼓励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使学生成长为既符合时代共性要求,又具有鲜明个性、创造力和开拓精神。
【【【【学生探究.教师引领】】】】
50、学生探究教师引领环节应关注哪些内容?
(1)注重质疑问难,能创造性地回答问题,能提出有创见的问题。 (2)注重知识拓展。拓展主要有两种形式:教材内向教材外拓展;课内向课外拓展。拓展是学生学以致用的重要
体现。 (3)教师能及时引导、点拨。教师除了要创设探究氛围,还要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随机抛出充满智慧挑战的问题,要发挥组织者、协调者、点拨者的作用,提供解决问题的策略建议,保障自主解决问题的课堂秩序,使他们始终保持高涨的探究热情,促使探究活动的有效进行。
51、什么样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引导?
(1)对学生模糊不清的疑难问题教师要给予引导。 (2)对重难点问题教师要进行点拨,归纳出方法、规律,教师的讲解要语言简练,直奔主题,点深点透。 (3)教师主导作用不是将学生引向某一特定结论,而是适当的帮扶和思维校正,所以离不开教师必要的组织、示范、激励、引导、评价等。
52、在什么情况下教师不须引领?
(1)学生经过思考就可以解决的不引领; (2)问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的不引领; (3)有其他学生可以帮助解决的的不引领。
53、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的引领有哪些作用?
(1)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要会相机抛出充满智慧挑战的问题,发挥组织者,协调者,点拨者的作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2)提供解决问题的策略建议,培养自主探究的精神,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 (3)保障自主解决问题的课堂秩序,使他们始终保持高涨的探究热情,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进行深度思维的思考,让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探究者。
【【【【学生达标教师检测】】】】
54、一节课结束后导学案上的题目仍有学生不会怎么办?
第一,做完达标检测题,对子互改、小组长批阅之后,每个学生都要认真更改错题,必要时找对子帮扶解决,鼓励较弱的学生向优秀学生拜师学艺,可以是本组的,也可以是他组的。如果帮扶对子也解决不了可以找小组长,仍然不会可以找课代表解决,如果课代表也感觉吃力,那么老师也要重点辅导这些潜能生。或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直接承包几个较差的学生,随时监督他们的学习情况。 第二,关注潜能生预习情况,提前进行新知渗透。一节课结束后导学案上的题目仍有学生不会是很正常的现象,这就是差异:学情的差异、学生知识掌握的差异、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等。而我们通常所做的便是发现问题,课下及时补救。但这种做法学生不一定完全认可,一方面是学生负担的加重,学习兴趣的丧失,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教师负担的加重。如何解决这一“出力不讨好”的矛盾?建议把补救放在课前。即:在课前对最后一名或几名学生进行新知识的渗透。
55、教师怎样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预习、展示、检测等环节和批阅导学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控。检查的形式灵活多样,教师可以组织小组长之间互查、小组长检查或是抽查部分学生,但最终要达到把握学情,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关注潜能生,。实验初期,可先采取对子互查→A查B,B查C→组长集体订正→教师组织全班集体订正。实验中期,可由A生负责检查→小组长监督→学科代表组织全班订正。实验成熟,可由小组长灵活组织小组内进行订正,教师进行个别小组抽查。
56、怎样设计课堂检测题?
(1)题目的设计上要体现分层次的原则,编排题目时一定要针对性强,避免形式化,按照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分层次设计,题量要简而精。 (2)检测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根据学科和一节课所学内容的特点,可采用书面和口头两种形式进行。口头的比如、背诵、语言的综合运用、口算等多用小组内的同质对子互测、异质对子互测等多种方式。书面形式的纸笔测试,如数学和语文阅读、英语默写等检测题目的呈现可采用书面形式。 (3)检测题
目呈现方式不拘一格。可以由教师将精选试题直接印在导学案 上,也可以指定教材、教辅的页码和题号。还可以由小组长设计,在学案整理后根据组内的情况随机设计。
57、当堂检测时教师的关注点应放在哪里?
当堂检测时,教师主要关注以下五点:A等生的解决方式有无创新、突破和深度?B等生解决问题的效率如何?C等生解决问题的正确性所占比率怎样? 最后一名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的正确性如何?个别辅导的切入点在哪里?
58、当堂检测如何进行?
达标检测部分,要力求学生在课内独立、按时完成,不准讨论交流更不允许抄袭,教师也不做指导。 对于基础知识部分,要规定时间,确保人人学习达标,教师确切掌握学情。 对于拓展部分,学生可在完成基础知识后有时间的情况下进行,也可在课下思考并完成,但教师亦不做指导,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
59、如何保证当堂测评的有效完成?
首先,课堂容量合理、环节要紧凑,保证留有测评的时间,不能草率、仓促进行;所设计的测评内容要体现与本节课所学目标保持一致,使学有检测;同时,要体现梯度,使不同层面学生感受到“学有收获”;要力求课内独立按时完成,不准学生讨论及抄袭,教师也不做指导;达标测试检查的形式灵活多样,教师可以组织小组长之间互查、小组长检查或是抽查部分学生,但最终要达到把握学情,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
60、教师测评的形式有哪些?
根据学科和一节课所学内容的特点,可采用书面和口头两种形式进行。口头的比如、背诵、语言的综合运用、口算等多用小组内的同质对子互测、异质对子互测等多种方式。书面形式的纸笔测试,如数学和语文阅读、英语默写等检测题目的呈现可采用两种方式:教师设计,在设计导学案时编制进取;在导学案上;也可另附单独的小纸条或参看课本、教辅指定页码;或者小组长自行设计,在学案整理后根据组内的情况随机生成。第二种呈现方式要求较高,高年级可用,同时要注意小组长的选拔与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