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薄层板的经验总结

铺薄层板的经验总结

药物化学 2010-11-20 14:43:12 阅读226 评论2 字号:大中小 订阅

薄层板的制备总结经验总结

1.CMC-Na 配臵也比较重要, 不能太稀了, 不然硅胶的黏附性不好, 铺好的硅胶容易脱落. 太稠了也不行, 不容易和硅胶混匀

2.CMC-Na 与硅胶混合时注意比例, 一般为30克硅胶加入100克0.3-0.5%的CMC-Na 水溶液. 如果铺多了的话可以凭经验就能感觉到适合的程度. 混合时最好朝一个方向研, 这样也不容易有气泡

3. 铺板的均匀. 这也是关系到板好坏的重要方面. 为了使薄层板硅胶均匀, 铺好后将玻璃板放在桌边小心上下颠动, 保证薄层板所以地方都一样均匀.

4. 铺板的厚度, 个人所好有所不同. 有的铺得较厚, 这种情况CMC-Na 不能太稀, 不然硅胶哗哗的掉. 厚的板展开的时候慢些, 但是点样量可以多一些不容易扩散. 薄的板展开比较快, 容易扩散点样量宜少

5. 薄层板的活化. 活化一定要铺好板干了以后放到烘箱活化. 干了是指看不到有水痕在上面. 一般可以选择晚上铺板, 早上的时候正好薄层板已干, 可放进烘箱活化. 为什么要完全干了才能活化? 如果未完全干会导致活化的时候薄层板硅胶开裂.

一、手工铺板是非常考验你的耐力的事情,最好是找实验室的GGJJMMDD 们一起,一来速度快,二来大家仪器交流心得。

我认为,第一个关键的地方,你的CMC-Na 溶液必须配制的好,放臵的也要很好,完全分层之后只能取上清液。上清液要澄清透明,时间太长的CMC-Na 可能会发黄,如果有霉菌出现的话,绝对不能使用。

第二就是硅胶和CMC-Na 溶液的比例可以适当的调节,根据你所需要薄层板的软硬来微调。可以一个人研磨,一个人缓慢的倒CMC-Na 溶液。研磨时最能考验你的定力,我觉得你该找女生来磨,但是那种太文弱的不行。研磨时要顺着一个方向,速度不宜快,要顺着研钵的边缘,观察仔细,一定要把气泡赶尽杀绝。研磨好的因改是均匀的,没有气泡,没有固体的粉末类异物,溶液有一定的粘性。

最后,铺板,我觉得是各人各喜欢,可以顺着板中间倒,也可以顺着某个边缘倒,倒时也要注意不能引入小气泡。可以用玻璃棒引着溶液平铺在玻璃板上(顺便说一句,玻璃板应该很干净,没有划痕,没有缺口,4个角要“健全”),如有需要,可以双手10个指头拖住玻璃板,有节奏的颠,使得硅胶分摊匀称。尤其是4个角,容易高出玻璃板其他部位,所以要格外注意。颠好的板,表面看上去要光滑平整,没有气孔。

铺好的板,要找个干净的地方放臵晾干,这个过程也是耐心的等着它,请勿打扰! 自然晾干后,活化一下(105摄氏度40分钟左右),臵于密封的干燥器保存。

最后想说一下,如果你铺板目的是座分析用的话,肯定得很仔细用心。如果仅是天然药化那种粗略检查过柱子得到的馏分纯度,那就没有必要这么复杂了,也就是说速度可以快点,板的要求也没有必要这么高!

自己多看看人家怎么铺的,练练手,肯定就成高手了!

二、楼上的讲得很好,我再补充两点切身体会:

(1)CMC-Na 溶液煮了以后不能再用冷水兑,否则,几天以后就会变绿,起霉。

(2)如果有抽滤装臵你可以直接把CMC-Na 溶液滤过,就可以不必等它沉淀再取上清液了(嘿嘿,我是急性子),还有两个好处一是节省CMC-Na 溶液,二是倒滤过的CMC-Na 溶液的时候不必担心会把下层的不溶物倒出来了!)

三、本人的工作经验:

薄层层析制板

1. 配制4%~5%的羧甲基纤维素(CMC ):称取CMC ,溶于冷水中,边加热边搅拌,直至成为清澈、透明的溶液。

2. 40%硅胶:按CMC 溶液的量、按40%的比例称取薄板层析硅胶,倒入大研钵中,与CMC 溶液混合,充分研磨成均匀糊状。

3. 加入几滴乙醇或丁醇,可起到消泡的作用。

4. 将载玻片臵于平台上,用药匙舀取糊状硅胶,均匀地铺在载玻片表面。

5. 自然干燥后,放入烘干箱烘12小时以上。再在105~110℃活化,活化时间为0.5~1小时,冷却后即可使用。

我也来谈一下自己的一点经验吧。CMC-Na :硅胶为2.5:1较好,楼上师兄说的3:1应该也可以,但是硅胶配的过稀时后果很严重,板子在晾干时会出现许多裂缝,象万寿菊样的开花状,完全不能用。此乃本人的惨痛经历,当时不知道是硅胶过稀的原因,还以为冬天太冷板子给冻裂了,又作了一批放在暖气房,还是照裂不务。浪费了整整一瓶GF254啊(做的是制备板用量较大)。

有个问题至今不明白,请教各位大虾,晾干的板子放在烘箱里怎么全炸裂了,有什么方法可以避免板子炸裂。

楼上的兄弟,我也有过同样的遭遇。当时板子铺得太厚,后来加长研磨的时间就好了。 首先我想说的是手工铺制的板子,只适宜于定性分析,不宜于分离定量。手工铺板的要点我认为有如下几点:

1. 手工铺制的板子常用的有:硅胶G 板和硅胶CMC 板。前者是煅石膏(石膏经140℃烘烤3—4小时)与硅胶按1—1.3:10混合均匀。每份硅胶G 加水2—3份调成糊状,即可使用。后者的操作各位大虾已有论述。

2. 载板要求平滑清洁。在使用前一定要处理干净,用洗涤液或肥皂水洗涤,再用水冲洗干净,烘干;

3.CMC-Na 要用蒸馏水为溶剂,加热溶解后,放冷,最好滤过使用;消泡剂可直接与CMC-Na 溶液混合使用;

4. 我在做时,先在研钵中加CMC 溶液,再加硅胶,按同一方向研磨,这样更容易调匀不易包埋硅胶颗粒;稠度以用研棒粘取,成连珠状不成线状下滴为好;配制时遵循现配现用、少量多次的原则,因其易干影响铺制效果。

薄层色谱法实践技巧

目的:

1. 药典:薄层色谱法系将供试品溶液点于薄层板上,在展开容器内用展开剂展开,使供试品所含成分分离,所得色谱图与事宜的对照物按同法所得的色谱图对比,并可用薄层扫描仪进行扫描,用于鉴别、检查或含量测定。

2. 如果你是做鉴别的话,薄层的系统适用性主要是做检测限和分离度;

3. 如果你是做含量测定,比如说用薄层扫描法,薄层的系统适用性应该做线性范围、同板精密度、异板精密度、回收率;

4. 手工铺制的板子,只适宜于定性分析,不宜于分离定量;

5. 化学药一般是作有关物质,需要一定的载药量,所以要适当增加厚度;

6. 中药一般较难分离,需要薄板,以增加分离度;

7. 手工铺制的板子常用的有:硅胶G 板和硅胶CMC-Na 板。前者是煅石膏(石膏经140℃烘烤3—4小时)与硅胶按1—1.3:10混合均匀。每份硅胶G 加水2—3份调成糊状,即可使用。后者的操作各位大虾已有论述。

8. 如果你铺板目的是做分析用的话,肯定得很仔细用心;如果仅是天然药化那种粗略检查过柱子得到的馏分纯度,那就没有必要这么复杂了,也就是说速度可以快点,板的要求也没有必要这么高;

9. 单纯的手铺板,技巧要求很高的,如果有铺板器(也是完全手动的那种),铺出的板子基本上可以保证均一的。

10. 要喷硫酸乙醇并定量的最好铺水板;铺水板是最考技术的,主要是碾磨技术,大家可以探讨一下;

11. 硫酸乙醇显色作定量分析的品种,但凡加了CMC-Na 的板都易烘糊,尤其是温度高于100度时,后改用不加CMC 辅的水板来作,就不会有烘糊现象,故也可推论CMC 易于与硫酸起糊化反应。感觉辅水板关键是硅胶G 与水的比例要达1:3.5左右,而且研磨后要尽快涂布,不能易于凝固而难于涂布。

展开:

12. 药典:展开容器 应使用适合薄层板大小的玻璃制薄层色谱展开缸,并有严密的盖子,底部应平整光滑,或有双槽。上行展开一般可用适合薄层板大小的专用平底或双槽展开缸,展开时须能密闭。水平展开用专用的水平展开缸。

13. 药典:将点好样品的薄层板放入展开缸的展开剂中,浸入展开剂的深度为距原点5mm 为宜(切勿将样点侵入展开剂中),密封顶盖,待展开至规定距离,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为8~15 cm ,溶剂前沿达到规定的展距,取出薄层板,晾干,按正文项下的规定检测。

14. 展开剂的选择(分离单体):

(1)粗分,也就是当你的样品极性范围比较大的时候,可以直接采用极性较小的流动相。然后将前沿、原点以及前沿及原点间的硅胶分别刮下,提取。这样,样品就被分为几个部分,而各个部分的极性相差也比较小了。然后再将这几部分分别进行下面的细分TLC 。

(2)细分。经过粗分之后,我们一般对各个部分的极性都能够做到心中有数了。比如,被冲到前沿的样品,要采用更小极性强度的流动相,而死吸附部分,则需要较大强度的流动相。 我们在初步确定了流动相的极性强度之后,可以自己设计几个溶剂系统。在选择流动相的组成的时候,可以参考snyder 的溶剂分类,从质子受体,质子给体和偶极作用的溶剂中各选择一种,然后再选择一个强度调节剂。当然,也可以参考文献中采用的流动相。选好了要用的流动相,就可以根据我们初步确定的极性强度得到流动相的配比了(如果是二元流动相的话)。如果是三元及以上的流动相,可以采用Glajch 和Youngstrom 的七种溶剂系统的方案进行选择流动相的配比。然后从中选择分离效果比较好的组合。

最开始可以采用微量圆环法(将样品点在中间,然后将流动相用毛细管从原点向圆周扩散)和小板实验法来摸索,然后再应用于大的制备TLC 。

我也曾直接采用圆环法,也称为环形展开,来进行制备的。本来是应该有专门的U 形展开室来展开,但是因为我们这里没有这个设备,所以我一般采用简易的方法:即将样品点在中央,然后用尖头的滴管源源不断的向圆心滴加流动相的。样品会分出不同的同心圆而得到分离。这样的好处有三:(1)只要操作小心,各个同心圆真的就非常圆,即不会出现线性层析中的边缘效应等。(2)分离效果更好,拖尾现象小于线性层析。(3)由于圆心式展开的Rfc 是线性展开的Rf 的平方根,要大于线性展开的Rf ,所以分的更开。弊端在于将各个组分从板上刮下的时候需更小心才不会使之混杂。

15. 当展开剂极性差别很大时,特别是极性大的成分所占比例很小时,往往会出现溶剂脱混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展开槽 饱和与不饱和差别没有显著性差异,薄层板上往往会出现类似分层的现象,所以只有换展开系统来调整。

16. 甲醇用量较小,而甲醇又易挥发,容易产生边缘效应,要特别注意展开剂的平衡和层析缸的密封。

17. 如果经过一次展开后, 展开槽内仍剩下足够的展开剂, 可以展开第二块板子吗?

个人认为最好不要。一般来说为得到较好的分离效果,应先饱和一下,第二次使用如果还要饱和就会造成另一侧残留的展开剂附着在板子上,造成影响。而且有机溶剂一般较易挥发。

18. 自己手铺的薄层板怎么都没有买来的高效板好用,用过之后也可以用极性大些的展开剂将展开的点,二次展开跑过,这样就可以重复利用了。

显色:

19. 药典:显色装臵 喷雾显色要求用压缩气体使显色剂呈均匀细雾状喷出;浸渍显色可用专用的玻璃器皿或用适宜的玻璃缸代替;蒸气熏蒸显色可用双槽玻璃缸或适宜大小的干燥器代替。

20. 说关于薄层板加热变黑的问题,其实很容易解决:当喷完显色剂后不用在放烘箱里烘了,可以用电吹风在板子背面吹吹就能显色了。我们实验室里一般都采用此法,简便、快洁.如果一非想使用烘箱烘的话,一定要用带玻璃窗的,当看到显色了就取出,不然不好控制显色时间,时间过长,CMC 容易碳化变黑。

21. 根据我的经验,薄层版变黑与CMC -Na 的浓度过大有关,如果你留意的话,你会发现,当显色剂中有浓硫酸时,加热时间稍长就会变黑(其他显色剂是没事的),我老师说这是因为浓硫酸把CMC -Na 炭化了,其实[color=blue=这种情况你只要适当降低CMC-Na 的浓度就可以了,当然如果不加CMC-Na 的话容易把板弄破。

22. 显色剂R6:称取100mgDC 红色19号(染料索引号No 45170)溶于150ml 二乙醚、70ml 95%乙醇和15ml 水。此溶液可保存一周。薄层板喷布显色剂R6后,立即在366nm 下观察和记录。

问题与应用:

23. 板子会裂口,一则可能是因为硅胶的比例太大,二则可能是,板子要在常温下晾干后,再在烘箱中活化。如果铺完不久就在较高温度下,裂口的几率就比较高的。

24. 板铺好后,自然凉干最好,一定是要从玻板后看也是干的,注意一定要放平,最好控制空气流动;然后再放到烘箱中活化,这样就不会有裂开的现象了; 如果直接铺好后或者只是硅胶表面是干的,放进烘箱都会有裂开的。

25. “晾干的板子放在烘箱里怎么全炸裂了,有什么方法可以避免板子炸裂。”

你的板没有完全干透,表面看是干了,但是最中间的没有干,所以你直接放入105度的烘箱烘,当然会炸裂了,所以应该先用低温大约40度左右烘30分钟左右,再用105度活化,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

26. 板子炸裂也可能是CMC-Na 中有絮状沉淀所致。

27. 但凡加了CMC 的板都易烘糊,尤其是温度高于100度时,若改用不加CMC 辅的水板来作,就不会有烘糊现象,但不加CMC 辅的板又太软,点样时容易点出洞,有个好办法是将CMC 的浓度调至0.1%,这样就不易烘黑的。

28. 系统适用性:如果你是做鉴别的话,薄层的系统适用性主要是做检测限和分离度。 如果你是做含量测定,比如说用薄层扫瞄法,应该做线性范围,同板精密度,异板精密度,回收率。

CMC-Na 溶液的配制:

29. 药典规定CMC-Na 浓度为0.2%~0.5%,实际操作中0.4%~0.5%最为实用;CMC-Na 溶液的溶剂应用蒸馏水,以尽量减少污染。

30. 配制CMC-Na 溶液,根据实际经验一般将溶液浓度配成0.3%,需要铺厚板可配成0.5%左右,薄板可配成0.2%即可。CMC-Na 溶解最好是自然溶解(浓度不是太高),也可在水浴中加热促溶(用时还是过滤一下好,避免铺出的板子有麻坑)。

31. 配制CMC-Na 溶液时,可以先量取好蒸馏水,再将称量好的CMC-Na 均匀撒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如果操作的好的话可以不用加热都能溶解的很好;当溶解完全后,应该抽滤一下,这样铺的板子很均匀,不过滤会因为一些肉眼看不到的不溶物混入,这样铺的板子会出现许多小颗粒;

32. 第一个关键的地方,你的CMC-Na 溶液必须配制的好,放臵的也要很好,完全分层之后只能取上清液。上清液要澄清透明,时间太长的CMC-Na 可能会发黄,如果有霉菌出现的话,绝对不能使用;

33. 如果有抽滤装臵你可以直接把CMC-Na 溶液滤过,就可以不必等它沉淀再取上清液了(嘿嘿,我是急性子),还有两个好处一是节省CMC-Na 溶液,二是倒滤过的CMC-Na 溶液的时候不必担心会把下层的不溶物倒出来了。

34. 在CMC-Na 的溶解过程中,可以使用可进行加热操作的磁力搅拌器,大概搅拌5小时,应该可得到满意的效果。而且这样就可以使CMC-Na 溶解,并且溶液更澄清; CMC-Na 后处理,很多人说是过滤,或者抽滤,我觉得可能速度很慢,而且又容易浪费。我的做法是离心,5000rpm 离心20min 。倒出上清液,(非常清,也同时消除了过滤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污染)。更难能可贵的是,我可以收集下面没有充分溶解的CMC-Na 。继续加到水中,还可以配制。

35. 配制4%~5%的羧甲基纤维素(CMC ):称取CMC ,溶于冷水中,边加热边搅拌,直至成为清澈、透明的溶液。

36. 有个办法过滤CMC-Na 溶液,在布氏漏斗上平铺薄薄一层脱脂棉,千万保证每个小孔都没漏掉哦!用蒸馏水润湿脱脂棉,启动真空泵,抽紧后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倒CMC-Na 溶液了,保证滤过的溶液澄清透明,而且长时间放臵不沉淀。

37. CMC 溶液的浓度0.3-0.7% 比较合适,浓度高了将来显色时如果有加热过程稍不小心板子容易发黑,浓度低了铺出来的板子不结实,轻轻一碰就掉渣,不好保存,而且点样时会很紧张,容易出洞;

38. 先将CMC-Na 溶解完全, 可将溶解成所需浓度加热后超声处理, 再抽滤, 可很快得到上清液

39. CMC-Na 煮沸大概30分钟或更久的,其实这个过程很慢。千分之3。过滤一下,抽滤最好。要放冷。

40. 制备CMC-Na 时,我的方法是将CMC-Na 加入沸腾的水中,慢加快搅,防止成团,完全溶解之后,自然沉降或者是抽滤(建议不用滤纸,太慢了,脱脂棉是个不错的选择)。

41. 对于CMC-Na 溶液的配臵,我认为最好提前几日配好,放臵再用。配臵时可用超声分散,对少量没有立即溶解的,放臵后会逐渐消失。

42. CMC-Na 要用蒸馏水为溶剂,加热溶解后,放冷,最好滤过使用;消泡剂可直接与CMC-Na 溶液混合使用;

43. 如是铺CMC-Na 的薄层板,先将CMC-Na 溶解完全,可将溶解成所需浓度加热后超声处理,再抽滤,可很快得到上清液。

44. 关于CMC-Na 的配制我觉得还要说一点就是:

这个东西也算是一种高分子材料,而高分子材料的溶解必然都会有一个溶胀,溶解的过程,所以配制的时候,应该将称好的CMC-Na 少量的撒在水的表面,让其自然沉降,注意要散开平铺,这样能够充分浸润,使其溶胀,之后可以臵于水浴锅内加热溶解;当然如果你不是很急着用的话也完全可以,直接用水泡着放那,估计十天半月的也可以用了。

45. CMC-Na 的溶解需要煮????药检所的老师用一个大缸子装水,按比例加入CMC-Na ,让他自然溶涨、溶解,临用前用漏斗,加脱脂棉,滤过即可;

46. 根据我的经验,薄层版变黑与CMC -Na 的浓度过大有关,如果你留意的话,你会发现,当显色剂中有浓硫酸时,加热时间稍长就会变黑(其他显色剂是没事的),我老师说这是因为浓硫酸把CMC -Na 炭化了,其实[color=blue=这种情况你只要适当降低CMC-Na 的浓度就可以了,当然如果不加CMC-Na 的话容易把板弄破;

47. CMC-Na 溶液煮了以后不能再用冷水兑,否则,几天以后就会变绿,起霉。

48. CMC-Na 完全溶解后,用布氏漏斗过滤。

玻板:

49. 选择合适的薄层板(如:20×10 cm ),清洁干净(先用洗手液或洗衣粉清洗,再用自来水冲洗干净,接着用蘸有乙醇的棉花擦拭干净,最后把板吹干或烘干),放臵于清洁处,备用。

50. 玻璃板应该很干净,没有划痕,没有缺口,4个角要“健全”。

51. 载板要求平滑清洁。在使用前一定要处理干净,用洗涤液或肥皂水洗涤,再用水冲洗干净,烘干。

52. 清洗玻璃板相当重要,切记要清洗得相当干净,不然会在铺板中产生小气孔。

53. 薄层板最好用洗洁精浸泡1~2小时,这样比较容易清洗,清洗后薄层板依柱竖起,半小时即可晾干。

54. 板子一定要洗干净,用适中浓度的盐酸浸泡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55. 板要绝对干净。

总结:完整、平滑、清洁!

研磨:

56. 硅胶和粘合剂的比例不用固定,稀点铺薄板,稠点铺厚板,以目的决定比例。

57. 硅胶的研磨,当然是一个方向了,可以适量的加入一定量的无水乙醇或丙酮来消泡,也可以适当搅拌后放在干净容器内超声,效果都是不错的。手工铺硅胶的用量一般10×20 cm 的约3~4克,硅胶和CMC-Na 的用量一般是1:2.8~3,具体根据要铺板子的厚度和CMC-Na 的浓度决定。

58. 40%硅胶:按CMC 溶液的量、按40%的比例称取薄板层析硅胶,倒入大研钵中,与CMC 溶液混合,充分研磨成均匀糊状。

59. 先在研钵中加CMC 溶液,再加硅胶,按同一方向研磨,这样更容易调匀不易包埋硅胶颗粒;稠度以用研棒粘取,成连珠状不成线状下滴为好;配制时遵循现配现用、少量多次的原则,因其易干影响铺制效果。

60. 硅胶和CMC-Na 溶液的比例可以适当的调节,根据你所需要薄层板的软硬来微调。可以一个人研磨,一个人缓慢的倒CMC-Na 溶液。研磨时最能考验你的定力,我觉得你该找女生来磨,但是那种太文弱的不行。研磨时要顺着一个方向,速度不宜快,要顺着研钵的边缘,观察仔细,一定要把气泡赶尽杀绝。研磨好的因改是均匀的,没有气泡,没有固体的粉末类异物,溶液有一定的粘性。

61. 硅胶的浓度要适中。太稀铺板时易淌出,同时延长板的干燥时间;太稠,流动性不好,

铺板是靠其流动性的,同时也很可能在没铺好前凝固。

62. 建议硅胶应配制成偏稀的状态,这样铺制更容易,不必辛苦地颠好久,而且可多可少,可薄可厚。

63. 我的经验是CMC-Na 与硅胶配成 3:1比较合适,CMC-Na 用千分之三到千分之五,硅胶浓度稍大一些或小一些也行,但不能太低,否则板子边缘会凹凸不平。

64. CMC-Na :硅胶为2.5:1较好,楼上师兄说的3:1应该也可以,但是硅胶配的过稀时后果很严重,板子在晾干时会出现许多裂缝,象万寿菊样的开花状,完全不能用。

65. 充分磨好硅胶,后,再边磨边加CMC-Na 溶液;铺的时候,如果慢且多,那么有时会干了,你还要边磨边放点CMC-Na 溶液。

66. 研磨时防止气泡可以加少量的乙醇或者丙酮;加入几滴乙醇或丁醇,可起到消泡的作用。

67. 加长研磨的时间,勿太厚,避免板子炸裂。

68. 超声的排气效果很好。

69. 0.4% CMC-Na 溶液(1:3)臵研钵中,朝一个方向慢慢研细约10~15分钟,10g 吸附剂加入3滴95%乙醇以驱赶气泡;

70. 硅胶的研磨时间:如果严格规定的话, 需在一分钟内完成, 从加入CMC 溶液到吸附剂中至涂布结束, 应在四分钟内完成

71. 硅胶与CMC-Na 溶液的比例根据硅胶型号的不同而不同:硅胶G或硅胶GF254比例一般为1:2 ~ 1:3,硅胶H 或硅胶HF254比例一般为1:3 ~ 1:4。

72. 研磨的时候确实需要沿一个方向研,不要敷衍

73. 硅胶研磨要充分,防止气泡。

74. 实在怕有气泡,可以超声一下。

铺板:

75. 药典:薄层板制备 除另有规定外,将1份固定相和3份水(或加有黏合剂的水溶液)在研钵中向一方向研磨混合,去除表面的气泡后,倒入涂布器中,在玻板上平稳地移动涂布器进行涂布(厚度为0.2~0.3 mm ),取下涂好薄层的玻板,臵水平台上于室温下晾干,后在110℃ 烘30分钟,即臵有干燥剂的干燥箱中备用。使用前检查其均匀度(可通过透射光和反射光检视)。表面应均匀,平整,无麻点、无气泡、无破损及污染。

76. 薄层板的厚度:如果定性分析,一般厚度以0.25 mm 为好;如果要分离制备少量的纯物质时,厚度应稍大一些,常用的为0.5 mm -0.75 mm ,甚至有1 mm -2 mm 的。

77. 铺板,我觉得是各人各喜欢,可以顺着板中间倒,也可以顺着某个边缘倒,倒时也要注意不能引入小气泡。可以用玻璃棒引着溶液平铺在玻璃板上,如有需要,可以双手10个指头拖住玻璃板,有节奏的颠,使得硅胶分摊匀称。尤其是4个角,容易高出玻璃板其他部位,所以要格外注意。颠好的板,表面看上去要光滑平整,没有气孔。

78. 将薄层用硅胶粉称定加入3倍量的CMC-Na 溶液,研磨均匀(匀速一个方向)成糊状(我用1分钟左右),不要静臵迅速将涂料倒于备好的玻璃板(事先清洗干净,不可有污渍、水滴。)自上而下自然流注铺于玻璃板,倒量为距离边缘3厘米左右即可(铺厚板用量适当多些,薄板量少些),然后用研钵棒涂布玻璃板上。颠板(上下左右或倾斜根据板的涂布情况而定)。铺好的板要选择一个水平、通风的平台放臵,不可落上灰尘。

79. 依据薄层板使用需要,将适量研好的吸附剂倒到薄层板上,先用小锤将吸附剂荡匀,倾

斜层析板,使吸附剂流至层析板一侧,待吸附剂蓄积一定量后,再反向倾斜层析板,使吸附剂回流;然后是另外两个方向,重复上述操作,后轻颠几下薄层板即可。

80. 将吸附剂制备好后,直接将适量倾倒于玻板的中央处,接着用研棒轻轻将吸附剂溶液向四周摊匀,然后开始颠玻板;颠的时候可要注意啦:一定要轻轻的颠,从玻板的一头颠到另一头,然后反过来进行。重复几次即可。

81. 将研好的糊糊倒在干净的板上,我一般是从中间一次性倒下去,然后用左手托板,轻轻倾斜,使糊糊向板边缘流动,右手拿研棒将没铺到的地方涂均匀,但要注意研棒在接触糊糊一直到最后涂抹均匀才能离开板,一旦提起就不能再去涂抹,否则会留下痕迹。涂抹结束后,就颠板啦,我的经验是颠的幅度不易大,但频率可以快些。

82. 颠板。此过程要与前面步骤连续进行,且不宜久颠,以保证颠好后硅胶还有一定的流动性,放臵到平台时仍可以靠自身流动修正颠板及移动所产生的不均。

83. 将载玻片臵于平台上,用药匙舀取糊状硅胶,均匀地铺在载玻片表面。

84. 铺板时,用的硅胶量要掌握好。

85. 将硅胶倒入在盛有CMC-Na 溶液的研钵中,CMC-Na 溶液的浓度不宜过高,研磨均匀,大约5-10分钟,用研棒粘取,成珠滴为好,铺板,两面颠簸至平放臵平台上。

86. 载玻片的涂布:将干燥后的载玻片两片夹在一起,沉浸入糊状物中,使在载玻片上形成固体层.为了浸蕉一对载玻片,用你的指间夹住载玻片的一端,并尽可能地向下进入所提供的糊状物中.当载波片一浸入糊状物中后,立即以快而平稳的速度将其拉出,并让过量的糊状物滴回.小心的分开载玻片,放到水平台上,干燥.(注意:糊状物一定要均匀;要迅速拉出载玻片,大多数人拉得太慢)

87. 研磨硅胶时,我一般取30 g 硅胶H ,加入5%的CMC-Na 100 ml ,研磨,当将研棒提起时,硅胶象成溜似的滴下为正好。

88. 铺完板后,最好将两边的边缘修理一下,并且各个边缘都要擦干净,这样可以避免跑歪。

89. 边缘坏一点可以用刀子刮去整齐的一条。

晾干:

90. 对铺好的板要选择平整的地方,自然干燥,不易人为强制干燥。干燥后再活化,否则板会开裂。

91. 铺好的板,要找个干净的地方放臵晾干,这个过程也是耐心的等着它,请勿打扰。

92. 板铺好后,自然凉干最好,一定是要从玻板后看也是干的,注意一定要放平,最好控制空气流动。

93. 板子铺好之后一定要放在平面上阴干(一定是阴干,不然你会后悔的),如果看荧光最好是找一个比较干净的房间,不然荧光下板子上会有很多点点。

94. 要等阴干且透后才能放入烘箱干燥活化时。还有一点,铺板和凉板时周围的环境要好,桌面要干净,最怕是有粉尘,如有粉尘落在未干的板上可就惨了,定量不行,可以定性,但不好看。

95. 自然干燥后,放入烘干箱烘12小时以上。

96. 薄层板铺好后一定要放臵在平的台面上,否则难保证板面硅胶的厚度均匀。

97. 铺制好的薄层板先让其稍干后,即看不出有明显的水印,放入烘箱内用50度以下的温度并开鼓风干燥30分钟,再升温干燥至干,注意升温过快在使用的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起层的现象,不利于分离,以上方法经本人两年多的实践,效果较好且耗时又不太长。

98. 臵平整处过夜自然晾干;如使用较急亦可60℃烘干。

活化:

99. 活化的目的是除去水分。

100. 自然晾干后,活化一下(105摄氏度40分钟左右),臵于密封的干燥器保存。 101. 再在105~110℃活化,活化时间为0.5~1小时,冷却后即可使用。

102. 厚板在活化时容易裂,考虑到化学药相对容易分离,所以降低活化温度,自然晾干后,40或60摄氏度的烘箱中2~3小时即可,干燥器中保存。

103. 用于分离中药的薄板需要活化,活化后要立即使用,可以称热点样饱和,不然空气中的水分会导致你作无用功,使得吸附色谱转为分配色谱。

104. 薄层烘干的时候最好不要在带鼓风的烘箱中烘,容易起皱,或者破裂。

点样:

105. 药典:点样器 一般采用微升毛细管或手动、半自动、全自动点样器材。

106. 药典:除另有规定外,在洁净干燥的环境中,用点样器点样于薄层板上,一般为圆点状或窄细的条带状,点样基线距的底边15~20 mm ,高效板一般基线距底边8~10 mm ,圆点状直径一般不大于3 mm ,高效板一般不大于2 mm ;条带状宽度一般为5~10 mm 。高效板条带宽度一般为4~8 mm ,可用专用半自动或自动点样器械喷雾法点样。点间距离可视斑点扩散情况以不影响检出为宜。一般不少于8 mm ,高效板供试品间隔不少于5 mm 。点样时必须注意勿损伤薄层板表面。

107. 点样,可以用进样器,也可以用定量毛细管(有点贵啊,5ul 的2块多一根),点样时尽量使点小且圆整,尽量不要破坏板子。

108. 毛细管点样,点样量不能控制。你可以到药店买1~2ml 的注射器作为点样器,可以满足TLC 鉴别的要求,而且很便宜哦!

109. 点样,我上学的时候,老师用比较便宜的进样器(大约10几块钱吧,10μl 即可),将针尖打磨圆滑,老师好像是用锉一点一点锉的,这样点样的时候样品溶液不容易沿针尖上行(甲醇溶液都这样),并且针尖不会刺破已经铺好的薄层板。现在,我和师兄都是实行的这个办法,还是比较实用的,点样量可以精确到0.5?l 。当然,点样的时候手不能抖动,动作要轻

110. 要磨平微量进样器的针尖,简单的方法就是,在展缸的盖子上轻磨(当然是靠近中间部分),就很快能解决问题 ,且很平滑。

111. 关于点样:我们一直都用液相平头进样针,10 ul 就够了,如果点样量低于1ul 的话,就用气相进样针。都可以很好的控制点样量,且斑点也可以满足要求。速度也快。可以避免毛细管先快后慢的毛病。

112. 用定容毛细点样管:5 ul ,2 ul ,1 ul 。

113. 对于点样我也有些心得。原来有专门的点样管,是10 ul 规格的,是点10 ul 的好说,反正点完就是了,但要点5ul 或更少,那就全凭眼力了,做得是一点把握没有啊,但还得点,呵呵。自从发现可以用微量进样器后,不仅可以控制的得心应手,不会因为一按不稳把药液给全点上去导致斑点过大,还可以重复利用节省开支,重要的是还环保。呵呵!提倡广大的兄弟姐妹也用微量进样器替代塑料的点样管,经济又好用。

平衡与饱和:

114. 药典:展开前如需要溶剂蒸气预预平衡,可在展开缸中加入适量的展开剂,密闭,一般保持15~30分钟,溶剂蒸气预平衡后,应迅速放入载有供试品的薄层板,立即密闭,展开。如需使展开缸达到溶剂蒸气饱和的状态,则须在展开缸的内侧壁上贴二条与缸一样高、宽的滤纸条,一端浸入展开剂中,密封顶盖,使系统平衡或按正文规定操作。

115. 饱和也非常重要,边缘效应很严重的不妨用下端浸在展开剂中的滤纸贴在展开缸的内壁,这样饱和效果会好一些。

116. 在层析缸口涂适量凡士林,增加密封性。

117. 层析缸在展开前最好平衡一个小时左右,让里面的展开剂平衡。也可以在两边放滤纸条,增加展开剂的散发面积,减少边缘效应。

118. 以展开剂边缘效应的大小,确定展开剂平衡时间的长短,一般平衡时间在30分钟即可。

小型薄层色谱在药物合成中的使用方法经验总结

薄层色谱法(TLC,thin-layer chromatography)是一种在铺成薄层的固体上进行的平面色谱方法, 由俄国学者N ·A ·Izmailov 等在1938年首次报导。但直到1956 年德国学者E1Stahl 较完整地发展了这个方法,TLC 才得到广泛重视和研究, 成为色谱法的一个重要分支, 处于活跃和发展状态。EStahl 因此项工作获得IUPAC 的Talanta(分析化学) 大奖。薄层色谱(TL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具有相同的分离原理, 是依据不同物质在流动相与固定相之间的吸附和解吸速率不同来进行物质的分离。薄层色谱与纸色谱、柱色谱等属于传统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气谱等属于仪器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 仪器分析渐渐取代传统分析, 现已成为主流。仪器分析在精密性、准确性、连续性、重现性等方面, 有着传统分析达不到的优点。例如定量分析多组分有机混合物, 或者在有标准品的情况下确定未知物时, HPLC 法与TLC 法比较, 具有准确度高、重现性强的优点。但是和传统分析比较, 仪器分析主要的弱点就是不灵活, 必须按照固定的程序操作, 更改条件比传统方法繁琐得多。其次是成本高的问题, 先期投入大、人员培训周期长、运行维护的人力、物力费用高。相反, 这些正是传统分析的优点。因此, 在普通的有机合成、精细化工实验室, 传统分析仍不可完全被代替, 其优势在于灵活多变、应用方便、成本低廉。TLC 法有着悠久的历史, 随着经济发展, 对外交流增多, 很多实验室已采用商品化的薄层板, 如涤纶片基硅胶板。商品化硅胶板和自制硅胶板相比, 具有性能稳定、重现性高的特点, 可进行半定量分析[1]。

总之,与经典的柱上色谱, 常用的气相色谱、纸上色谱, 以及较近发展起来的高效液相色谱比较,TLC 有以下特点:1) 设备简单, 操作方便;2) 快捷, 展开时间短;3) 可采用多种固定相及显色手段, 方法多样而高效;4) 可广泛选择流动相;5) 检出灵敏度高, 一般可达10-10g 以下;6) 样品量适用范围大;7) 技术多样化, 特别是二维展开、浓度梯度展开等, 展开机理亦有吸附、分配、离子交换、电泳、等电聚焦等多种, 可联合采用数种手段, 为其它色谱技术所不及。以上是TLC 的长处, 但应当指出,TLC 在自动化程度及分离效果上比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稍差, 分析特别复杂的样品有时有困难, 也不适于挥发性样品的分析。近年来, 发展了高压TLC 、高效离心TLC 、圆柱TLC 、等离子检出等新技术,TLC 在自动化和高效方面已达到与高效液相色谱同等的水平。小型薄层色谱(m-TLC)技术作为合成实验中的常规监测手段以及TLC 和其它色谱技术的前导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m-TLC 技术细节的掌握和未知体系技术参数的确定是m-TLC 应用于新的反应体系的关键[2]。

1 薄层色谱的制作

1.1 使用的化学药品和仪器有:

(1)化学药品: 使用的主要化学药品列于表1。

表1

有充分溶解的CMC-Na 。继续加到水中,还可以继续配制使用。另外还有一种处理方法:先将CMC-Na 溶解完全, 可将其溶解成所需浓度,加热后超声处理, 再抽滤, 可很快得到上清液。

2.2 关于薄层板的要求:

(1)载板要求平滑清洁,没有划痕,在使用前可用洗涤液或肥皂水洗涤,再用水冲洗干净。

判断载板是否洗干净的标准:拿在手上立起来,如果发现水不是呈股流下,而是呈瀑布状态流下,说明玻璃已经洗干净。(真正洗干净的玻璃,很快就可以晾干。)

(2)清洗用过后的薄层板,可用洗衣粉、洗洁净,反复洗数遍,如果仍然挂水珠,可用洗液泡。如果还解决不了那就只好放弃这块玻璃板了。

2.3 关于研磨及铺板要求:

取薄层层析硅胶重量与CMC-Na 的体积比为1:4的比例(该比例能使硅胶板铺出的效果较好不至于掉渣也不至于板太硬)充分混合碾磨,至拿起碾锤能看到混合液与碾锤有一定的粘连。即好。

(1)硅胶的研磨,必须是一个方向,可以适量的加入一定量的无水乙醇(10g 吸附剂加入3滴95%乙醇)或丙酮来消泡,也可以适当搅拌后放在干净容器内超声。

(2)依据薄层板使用需要,将适量研好的吸附剂倒在薄层板上,先用小锤将吸附剂荡匀,倾斜层析板,使吸附剂流至层析板一侧,待吸附剂蓄积一定量后,再反向倾斜层析板,使吸附剂回流;然后是另外两个方向,重复上述操作,后轻颠几下薄层板即可。

(3)铺板时,给载板倒吸附剂时要注意不要引入小气泡。如有需要,可以双手10个指头托住玻璃板,有节奏的颠簸,使得糊状硅胶分布匀称。尤其是载板的四个角,容易高出玻璃板其他部位,所以要格外注意。颠好的板,表面看上去要光滑平整,没有气孔。薄层板铺好后一定要放臵在平的台面上,否则难保证板面硅胶的厚度均匀。

(4)铺制好的薄层板先让其稍干后, 即看不出有明显的水印, 放入烘箱内用50度以下的温度并开鼓风干燥30分钟, 再升温干燥至干, 注意升温过快在使用的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起层的现象不利于分离。

2.4 关于展开剂:

(1)分离的样品酸性比较大,一般在展开剂中加酸。

(2)加甲酸是因为该样品是酸性的,加酸的量和该物质的酸性成正比关系,加水可能是因为样品是苷类的用酸水做一下缓冲,目的就是让斑点圆滑,不脱尾,展距良好。

(3)饱和也非常重要,边缘效应很严重的,可将下端浸在展开剂中的滤纸贴在展开缸的内壁,这样可增强饱和效果。

(4)在层析缸口涂适量凡士林,增加密封性;

(5)根据展开剂边缘效应的大小,确定展开剂平衡时间的长短,一般平衡时间在30分钟即可。

(6)有机溶剂的极性,甲醇>氯仿,因此在氯仿:甲醇:氨水 (10:1:0.6)这个展开剂中,如极性略大,可适当降低甲醇比例;如极性太小,可适当增大甲醇比例。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这个展开剂中,甲醇用量较小,而甲醇又易挥发,容易产生边缘效应,要特别注意展开剂的平衡和层析缸的密封。

2.5 关于展开:

TLC中样品拖尾现象及跑成几乎为一条线, 斑点没有清晰的分离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造成这两个问题的原因基本相同:

(1)对于一些具有酸碱性的化学成分,在溶液中部分电离,事实上展开时存在分子、离子两种状态,以中性的有机试剂展开必然会出现两种层析行为,造成脱尾甚至是一条线;

(2)展开剂选择不当;

(3)点样量过大,样品超载。

(4)点样后,用吹风机吹,使样点固化,进而有部分样品强烈地吸附在吸附剂的颗粒上,导致拖尾。

解决办法:

(1)在展开剂中加几滴甲酸或冰醋酸;

(2)展开时以氨水饱和;

(3)在铺板时用稀酸溶液(如0.1~0.2mol/L的草酸溶液)代替水制成酸性薄层,在铺板时用稀碱溶液(如0.1~0.2mol/LNaOH溶液)代替水制成碱性薄层。还可以制成缓冲溶液代替水以制成一定PH 值的薄层;

(4)减少点样量;

(5)参考文献,调整展开剂种类、比例;

(6)尽量不要用吹风机吹热风或吹时不要靠的太近。

2.6 关于显色:

2.61 通用的显色方法

分离的化合物若有颜色,很容易识别出来各个样点。但多数情况下化合物没有颜色,要识别样点,必须使样点显色。通用的显色方法有显色剂显色(碘蒸气显色)、紫外线显色和荧光薄层板显色:

(1)碘蒸气显色:将展开的薄层板挥发干展开剂后,放在盛有碘晶体的封闭容器中,升华产生的碘蒸气能与有机物分子形成有色的缔合物,完成显色。

(2)紫外线显色:用掺有荧光剂的固定相材料(如硅胶F ,氧化铝F 等)制板,展开后在用紫外线照射展开的干燥薄层板,板上的有机物会吸收紫外线,在板上出现相应的色点,可以被观察到。

荧光薄层板检测:荧光薄层是在硅胶中掺入少量荧光物质制成的板,在254nm 紫外灯,整个薄层板显黄绿色荧光,被测物质由余吸收了部分照射在此斑点位臵的紫外线,而呈现各种颜色。

在显色剂显色中,用高锰酸钾-硫酸液显色时,配制方法为把500mg 高锰酸钾溶在15ml 浓硫酸中。注意要少量地慢慢混合,因为锰的七氧化物有爆炸性。结果为在粉底本色上产生白色斑点。

2.62 实验中常见问题

(1)在工作中研究过用硫酸乙醇显色作定量分析的品种,但凡加了CMC 的板都易烘糊,尤其是温度高于100度时,后改用不加CMC 铺的水板来作,就不会有烘糊现象,故也可推论CMC 易于与硫酸起糊化反应。

(2)虽然改用不加CMC 铺的水板来作不会有烘糊现象,但不加CMC 铺的板又太软,点样时容易点出洞,办法是:一、将CMC 的浓度调至0.1%,这样就不易烘黑的;二、当喷完显色剂后不要在放烘箱里烘,可以用电吹风在板子背面吹吹就能显色了.此法简便、快洁.如果非想使用烘箱烘的话,一定要用带玻璃窗的,当看到显色了就取出,不然不好控制显色时间,时间过长,CMC 容易碳化变黑. 另还要注意显色剂,如果显色剂中含有硫酸,加热时间一定要掌握好,不可太长。一般实验室常用带有石棉网的电炉加热。

(3)这里要区别板烘糊和样品烘糊两个概念,样品烘糊是也是一种显色方法。如糖类加热后会碳化,便于观察。这时对板的要求较高,一般为水板[4]。

2.7 关于裂板:

(1)板子会裂口,一则可能是因为硅胶的比例太大,二则可能是板在常温下没有完全晾干,从表面看是干了,但是最中间的没有干,所以在烘箱中活化导致裂口。如果铺完不久就在较高温度下,特别是直接放入105度的烘箱烘,裂板的几率就会更高。

(2)正确的方法是先用低温大约40度左右烘30分钟左右,或在常温下凉几天,然后再用105度活化。

3 薄层色谱应用

(1)用于判断两个化合物是否相同(同一展开条件下是否有相同的移动值);

(2)用于确定混合物中含有的组分数;

(3)用于为柱色谱选择合适的展开剂,监视柱色谱分离状况和效果;

(4)用于检测反应过程;

(5)商品化薄层板可用于半定量分析;

(6)确定适宜反应温度和时间。

4 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4.1黏结剂

粘合剂分为无机粘合剂和有机粘合剂:

无机黏结剂——石膏(硫酸钙),无机黏结剂的优点是:耐高温,耐酸碱,但涂铺薄板动作要快,否则匀浆易凝固。薄层强度差。

有机黏结剂——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淀粉、聚乙烯醇、高分子聚合物等。其特点是薄层强度高、使用方便,但不能用浓硫酸作显色剂。

因此希望能找到一种粘合剂,在配臵时具有有机和无机粘合剂的优点,同时匀浆不易凝固,且能用浓硫酸显色。

4.2 TLC在实际应用中也受到很多条件制约, 下面根据实际应用薄层色谱的经验来做出具体说明。

(1)薄层色谱适用于挥发性较小、在空气中比较稳定的物质, 象苯胺、甲苯等易挥发物质和重氮盐等易分解物质不适用此法分析, 但此类物质并不影响薄层色谱的应用; 有时对重氮盐也可进行定性分析, 要看实际应用中所需要达到的目的。另外如果原料和产物均为无色且在紫外光照射下也无吸收的物质, 如十二烷基磺酸钠、丙三醇等非芳香族物质也不适合用此法分析。

(2)能够用薄层进行分离的物质应满足一定的条件。两个物质Rf 值之差应不小于0.1; 例如在燃料合成中:染料分子量大部分在600到1200之间, 属于大分子, 但不属于高分子; 中间体分子量一般都在90~400之间, 前后产物一般在Rf 值方面都会有较明显的变化(分子量仅是Rf 值的影响之一) ,而且因为染料是有色物质, 很多情况下, 即使Rf 值相同也可根据颜色判断反应的程度 ,这是用薄层色谱检测染料合成的最大优点。染料合成属于有机反应, 每步反应通常在1小时~5小时, 不同品种的不同步骤差别很悬殊。而用TLC 法检测染料合成终点通常在20分钟~30分钟之间, 个别情况下时间更短, 不会影响工作进度。因此利用薄层色谱法研究反应情况是可行的。

(3)一般文献介绍薄层色谱的应用时, 点样使用毛细管, 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 这对操作水平要求比较高, 动作慢或操作不当对分析时间有影响。这是因为, 为了在板层上点出大小均匀的斑点, 每次吸取的量应当保持大致相同, 这要求用毛细管吸收的溶液在管中保持相同的高度, 前提是毛细管粗细必须相同, 如果不同, 更难达到要求。如果让毛细管达到饱和吸收状态, 即底端接触液面, 直至溶液在毛细管中停止上升为止, 再取出毛细管。这样虽然每次取的量可以定量, 但在板层上会留下较大的斑点, 对板层展开距离的要求就要提高, 否则不能对两个似分未分的斑点做出准确的判断。若是不将毛细管中所有溶液都点在板层上, 就又存在了管中液面下降高度差的问题, 这比吸收溶液的操作更难把握。因为在点样的瞬间, 既要使溶液点到板上, 又不能把板层上的硅胶扎破, 是一项难度较大的操作, 扎破硅胶容易导致展开的斑点拖尾而影响判断。因此, 极易因点出一个大斑点而使刚点的其他符合要求的斑点变得失去

意义, 有时在点到最后一个斑点时, 常常因为紧张而前功尽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还要经过实践来检验。通过试验, 在点样过程中弃用传统的毛细管点样法, 改用直径在112mm ~118mm 的细玻璃棒来点样, 基本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现简述如下:普通的玻璃加工操作即可获得所需的细玻璃棒; 取样量易控制, 只需垂直接触液面, 再即刻取出就可以点样; 操作熟练以后, 还可倾斜接触液面, 对取样量进行控制。点样时, 将玻璃棒顶端呈半球状的液面接触板层表面即可, 玻璃棒本身不必触及板层表面; 用过的玻璃棒经过简单清洗可立即再次使用, 环保和经济性能强于毛细管。

(4)薄层色谱有边缘效应的问题, 受气温、湿度等的影响也比较大。即使前期工作都顺利完成, 在展开过程中仍然可能因为斑点的移动路径倾斜而影响判断。见图1(实际照片) 。在实践中发现, 倾斜的角度和原点离边缘的远近有关, 离边缘越近倾斜角度越大, 点在中间的斑点几乎不倾斜。因此,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使用宽板, 然后在靠近中间的位臵点上斑点。但是这样做不仅浪费板, 而且没有真正去除边缘效应的影响, 只是减小了影响。可行的办法是在裁剪硅胶板的过程中注意剪刀的使用技巧, 而且剪好后待使用的板最好半密封, 既不要完全暴露在空气中也不要放入干燥器。有文献建议完全密封, 放入有蓝色硅胶的干燥器中, 但是结合实际考虑, 在合成中应用不是很方便, 也确实没有必要; 若是应用在分析等要求严格的方面, 这样做还是必要的。剪好后的板尽量在3日内使用, 否则硅胶板的边缘效应更强, 而且吸收实验室空气中的复杂成分后, 会使硅胶板表面变黄, 甚至在紫外灯下可以显色。

(5)本文的介绍重点在于实际操作和经验总结, 关于薄层色谱的理论研究有书籍作过详细介绍, 本文不涉及。此外, 在展开剂选择方面, 有文献介绍了不同种类的样品使用不同的展开剂 ,建议在工作、研究中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有时候可以把一些常用的展开剂比例稍微变化以后再应用。有些其他不溶于水的有色物质的合成, 如有机颜料的合成也可以使用薄层色谱法来控制终点。总之, 要充分发挥薄层色谱灵活多变的特点[1]。

铺薄层板的经验总结

药物化学 2010-11-20 14:43:12 阅读226 评论2 字号:大中小 订阅

薄层板的制备总结经验总结

1.CMC-Na 配臵也比较重要, 不能太稀了, 不然硅胶的黏附性不好, 铺好的硅胶容易脱落. 太稠了也不行, 不容易和硅胶混匀

2.CMC-Na 与硅胶混合时注意比例, 一般为30克硅胶加入100克0.3-0.5%的CMC-Na 水溶液. 如果铺多了的话可以凭经验就能感觉到适合的程度. 混合时最好朝一个方向研, 这样也不容易有气泡

3. 铺板的均匀. 这也是关系到板好坏的重要方面. 为了使薄层板硅胶均匀, 铺好后将玻璃板放在桌边小心上下颠动, 保证薄层板所以地方都一样均匀.

4. 铺板的厚度, 个人所好有所不同. 有的铺得较厚, 这种情况CMC-Na 不能太稀, 不然硅胶哗哗的掉. 厚的板展开的时候慢些, 但是点样量可以多一些不容易扩散. 薄的板展开比较快, 容易扩散点样量宜少

5. 薄层板的活化. 活化一定要铺好板干了以后放到烘箱活化. 干了是指看不到有水痕在上面. 一般可以选择晚上铺板, 早上的时候正好薄层板已干, 可放进烘箱活化. 为什么要完全干了才能活化? 如果未完全干会导致活化的时候薄层板硅胶开裂.

一、手工铺板是非常考验你的耐力的事情,最好是找实验室的GGJJMMDD 们一起,一来速度快,二来大家仪器交流心得。

我认为,第一个关键的地方,你的CMC-Na 溶液必须配制的好,放臵的也要很好,完全分层之后只能取上清液。上清液要澄清透明,时间太长的CMC-Na 可能会发黄,如果有霉菌出现的话,绝对不能使用。

第二就是硅胶和CMC-Na 溶液的比例可以适当的调节,根据你所需要薄层板的软硬来微调。可以一个人研磨,一个人缓慢的倒CMC-Na 溶液。研磨时最能考验你的定力,我觉得你该找女生来磨,但是那种太文弱的不行。研磨时要顺着一个方向,速度不宜快,要顺着研钵的边缘,观察仔细,一定要把气泡赶尽杀绝。研磨好的因改是均匀的,没有气泡,没有固体的粉末类异物,溶液有一定的粘性。

最后,铺板,我觉得是各人各喜欢,可以顺着板中间倒,也可以顺着某个边缘倒,倒时也要注意不能引入小气泡。可以用玻璃棒引着溶液平铺在玻璃板上(顺便说一句,玻璃板应该很干净,没有划痕,没有缺口,4个角要“健全”),如有需要,可以双手10个指头拖住玻璃板,有节奏的颠,使得硅胶分摊匀称。尤其是4个角,容易高出玻璃板其他部位,所以要格外注意。颠好的板,表面看上去要光滑平整,没有气孔。

铺好的板,要找个干净的地方放臵晾干,这个过程也是耐心的等着它,请勿打扰! 自然晾干后,活化一下(105摄氏度40分钟左右),臵于密封的干燥器保存。

最后想说一下,如果你铺板目的是座分析用的话,肯定得很仔细用心。如果仅是天然药化那种粗略检查过柱子得到的馏分纯度,那就没有必要这么复杂了,也就是说速度可以快点,板的要求也没有必要这么高!

自己多看看人家怎么铺的,练练手,肯定就成高手了!

二、楼上的讲得很好,我再补充两点切身体会:

(1)CMC-Na 溶液煮了以后不能再用冷水兑,否则,几天以后就会变绿,起霉。

(2)如果有抽滤装臵你可以直接把CMC-Na 溶液滤过,就可以不必等它沉淀再取上清液了(嘿嘿,我是急性子),还有两个好处一是节省CMC-Na 溶液,二是倒滤过的CMC-Na 溶液的时候不必担心会把下层的不溶物倒出来了!)

三、本人的工作经验:

薄层层析制板

1. 配制4%~5%的羧甲基纤维素(CMC ):称取CMC ,溶于冷水中,边加热边搅拌,直至成为清澈、透明的溶液。

2. 40%硅胶:按CMC 溶液的量、按40%的比例称取薄板层析硅胶,倒入大研钵中,与CMC 溶液混合,充分研磨成均匀糊状。

3. 加入几滴乙醇或丁醇,可起到消泡的作用。

4. 将载玻片臵于平台上,用药匙舀取糊状硅胶,均匀地铺在载玻片表面。

5. 自然干燥后,放入烘干箱烘12小时以上。再在105~110℃活化,活化时间为0.5~1小时,冷却后即可使用。

我也来谈一下自己的一点经验吧。CMC-Na :硅胶为2.5:1较好,楼上师兄说的3:1应该也可以,但是硅胶配的过稀时后果很严重,板子在晾干时会出现许多裂缝,象万寿菊样的开花状,完全不能用。此乃本人的惨痛经历,当时不知道是硅胶过稀的原因,还以为冬天太冷板子给冻裂了,又作了一批放在暖气房,还是照裂不务。浪费了整整一瓶GF254啊(做的是制备板用量较大)。

有个问题至今不明白,请教各位大虾,晾干的板子放在烘箱里怎么全炸裂了,有什么方法可以避免板子炸裂。

楼上的兄弟,我也有过同样的遭遇。当时板子铺得太厚,后来加长研磨的时间就好了。 首先我想说的是手工铺制的板子,只适宜于定性分析,不宜于分离定量。手工铺板的要点我认为有如下几点:

1. 手工铺制的板子常用的有:硅胶G 板和硅胶CMC 板。前者是煅石膏(石膏经140℃烘烤3—4小时)与硅胶按1—1.3:10混合均匀。每份硅胶G 加水2—3份调成糊状,即可使用。后者的操作各位大虾已有论述。

2. 载板要求平滑清洁。在使用前一定要处理干净,用洗涤液或肥皂水洗涤,再用水冲洗干净,烘干;

3.CMC-Na 要用蒸馏水为溶剂,加热溶解后,放冷,最好滤过使用;消泡剂可直接与CMC-Na 溶液混合使用;

4. 我在做时,先在研钵中加CMC 溶液,再加硅胶,按同一方向研磨,这样更容易调匀不易包埋硅胶颗粒;稠度以用研棒粘取,成连珠状不成线状下滴为好;配制时遵循现配现用、少量多次的原则,因其易干影响铺制效果。

薄层色谱法实践技巧

目的:

1. 药典:薄层色谱法系将供试品溶液点于薄层板上,在展开容器内用展开剂展开,使供试品所含成分分离,所得色谱图与事宜的对照物按同法所得的色谱图对比,并可用薄层扫描仪进行扫描,用于鉴别、检查或含量测定。

2. 如果你是做鉴别的话,薄层的系统适用性主要是做检测限和分离度;

3. 如果你是做含量测定,比如说用薄层扫描法,薄层的系统适用性应该做线性范围、同板精密度、异板精密度、回收率;

4. 手工铺制的板子,只适宜于定性分析,不宜于分离定量;

5. 化学药一般是作有关物质,需要一定的载药量,所以要适当增加厚度;

6. 中药一般较难分离,需要薄板,以增加分离度;

7. 手工铺制的板子常用的有:硅胶G 板和硅胶CMC-Na 板。前者是煅石膏(石膏经140℃烘烤3—4小时)与硅胶按1—1.3:10混合均匀。每份硅胶G 加水2—3份调成糊状,即可使用。后者的操作各位大虾已有论述。

8. 如果你铺板目的是做分析用的话,肯定得很仔细用心;如果仅是天然药化那种粗略检查过柱子得到的馏分纯度,那就没有必要这么复杂了,也就是说速度可以快点,板的要求也没有必要这么高;

9. 单纯的手铺板,技巧要求很高的,如果有铺板器(也是完全手动的那种),铺出的板子基本上可以保证均一的。

10. 要喷硫酸乙醇并定量的最好铺水板;铺水板是最考技术的,主要是碾磨技术,大家可以探讨一下;

11. 硫酸乙醇显色作定量分析的品种,但凡加了CMC-Na 的板都易烘糊,尤其是温度高于100度时,后改用不加CMC 辅的水板来作,就不会有烘糊现象,故也可推论CMC 易于与硫酸起糊化反应。感觉辅水板关键是硅胶G 与水的比例要达1:3.5左右,而且研磨后要尽快涂布,不能易于凝固而难于涂布。

展开:

12. 药典:展开容器 应使用适合薄层板大小的玻璃制薄层色谱展开缸,并有严密的盖子,底部应平整光滑,或有双槽。上行展开一般可用适合薄层板大小的专用平底或双槽展开缸,展开时须能密闭。水平展开用专用的水平展开缸。

13. 药典:将点好样品的薄层板放入展开缸的展开剂中,浸入展开剂的深度为距原点5mm 为宜(切勿将样点侵入展开剂中),密封顶盖,待展开至规定距离,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为8~15 cm ,溶剂前沿达到规定的展距,取出薄层板,晾干,按正文项下的规定检测。

14. 展开剂的选择(分离单体):

(1)粗分,也就是当你的样品极性范围比较大的时候,可以直接采用极性较小的流动相。然后将前沿、原点以及前沿及原点间的硅胶分别刮下,提取。这样,样品就被分为几个部分,而各个部分的极性相差也比较小了。然后再将这几部分分别进行下面的细分TLC 。

(2)细分。经过粗分之后,我们一般对各个部分的极性都能够做到心中有数了。比如,被冲到前沿的样品,要采用更小极性强度的流动相,而死吸附部分,则需要较大强度的流动相。 我们在初步确定了流动相的极性强度之后,可以自己设计几个溶剂系统。在选择流动相的组成的时候,可以参考snyder 的溶剂分类,从质子受体,质子给体和偶极作用的溶剂中各选择一种,然后再选择一个强度调节剂。当然,也可以参考文献中采用的流动相。选好了要用的流动相,就可以根据我们初步确定的极性强度得到流动相的配比了(如果是二元流动相的话)。如果是三元及以上的流动相,可以采用Glajch 和Youngstrom 的七种溶剂系统的方案进行选择流动相的配比。然后从中选择分离效果比较好的组合。

最开始可以采用微量圆环法(将样品点在中间,然后将流动相用毛细管从原点向圆周扩散)和小板实验法来摸索,然后再应用于大的制备TLC 。

我也曾直接采用圆环法,也称为环形展开,来进行制备的。本来是应该有专门的U 形展开室来展开,但是因为我们这里没有这个设备,所以我一般采用简易的方法:即将样品点在中央,然后用尖头的滴管源源不断的向圆心滴加流动相的。样品会分出不同的同心圆而得到分离。这样的好处有三:(1)只要操作小心,各个同心圆真的就非常圆,即不会出现线性层析中的边缘效应等。(2)分离效果更好,拖尾现象小于线性层析。(3)由于圆心式展开的Rfc 是线性展开的Rf 的平方根,要大于线性展开的Rf ,所以分的更开。弊端在于将各个组分从板上刮下的时候需更小心才不会使之混杂。

15. 当展开剂极性差别很大时,特别是极性大的成分所占比例很小时,往往会出现溶剂脱混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展开槽 饱和与不饱和差别没有显著性差异,薄层板上往往会出现类似分层的现象,所以只有换展开系统来调整。

16. 甲醇用量较小,而甲醇又易挥发,容易产生边缘效应,要特别注意展开剂的平衡和层析缸的密封。

17. 如果经过一次展开后, 展开槽内仍剩下足够的展开剂, 可以展开第二块板子吗?

个人认为最好不要。一般来说为得到较好的分离效果,应先饱和一下,第二次使用如果还要饱和就会造成另一侧残留的展开剂附着在板子上,造成影响。而且有机溶剂一般较易挥发。

18. 自己手铺的薄层板怎么都没有买来的高效板好用,用过之后也可以用极性大些的展开剂将展开的点,二次展开跑过,这样就可以重复利用了。

显色:

19. 药典:显色装臵 喷雾显色要求用压缩气体使显色剂呈均匀细雾状喷出;浸渍显色可用专用的玻璃器皿或用适宜的玻璃缸代替;蒸气熏蒸显色可用双槽玻璃缸或适宜大小的干燥器代替。

20. 说关于薄层板加热变黑的问题,其实很容易解决:当喷完显色剂后不用在放烘箱里烘了,可以用电吹风在板子背面吹吹就能显色了。我们实验室里一般都采用此法,简便、快洁.如果一非想使用烘箱烘的话,一定要用带玻璃窗的,当看到显色了就取出,不然不好控制显色时间,时间过长,CMC 容易碳化变黑。

21. 根据我的经验,薄层版变黑与CMC -Na 的浓度过大有关,如果你留意的话,你会发现,当显色剂中有浓硫酸时,加热时间稍长就会变黑(其他显色剂是没事的),我老师说这是因为浓硫酸把CMC -Na 炭化了,其实[color=blue=这种情况你只要适当降低CMC-Na 的浓度就可以了,当然如果不加CMC-Na 的话容易把板弄破。

22. 显色剂R6:称取100mgDC 红色19号(染料索引号No 45170)溶于150ml 二乙醚、70ml 95%乙醇和15ml 水。此溶液可保存一周。薄层板喷布显色剂R6后,立即在366nm 下观察和记录。

问题与应用:

23. 板子会裂口,一则可能是因为硅胶的比例太大,二则可能是,板子要在常温下晾干后,再在烘箱中活化。如果铺完不久就在较高温度下,裂口的几率就比较高的。

24. 板铺好后,自然凉干最好,一定是要从玻板后看也是干的,注意一定要放平,最好控制空气流动;然后再放到烘箱中活化,这样就不会有裂开的现象了; 如果直接铺好后或者只是硅胶表面是干的,放进烘箱都会有裂开的。

25. “晾干的板子放在烘箱里怎么全炸裂了,有什么方法可以避免板子炸裂。”

你的板没有完全干透,表面看是干了,但是最中间的没有干,所以你直接放入105度的烘箱烘,当然会炸裂了,所以应该先用低温大约40度左右烘30分钟左右,再用105度活化,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

26. 板子炸裂也可能是CMC-Na 中有絮状沉淀所致。

27. 但凡加了CMC 的板都易烘糊,尤其是温度高于100度时,若改用不加CMC 辅的水板来作,就不会有烘糊现象,但不加CMC 辅的板又太软,点样时容易点出洞,有个好办法是将CMC 的浓度调至0.1%,这样就不易烘黑的。

28. 系统适用性:如果你是做鉴别的话,薄层的系统适用性主要是做检测限和分离度。 如果你是做含量测定,比如说用薄层扫瞄法,应该做线性范围,同板精密度,异板精密度,回收率。

CMC-Na 溶液的配制:

29. 药典规定CMC-Na 浓度为0.2%~0.5%,实际操作中0.4%~0.5%最为实用;CMC-Na 溶液的溶剂应用蒸馏水,以尽量减少污染。

30. 配制CMC-Na 溶液,根据实际经验一般将溶液浓度配成0.3%,需要铺厚板可配成0.5%左右,薄板可配成0.2%即可。CMC-Na 溶解最好是自然溶解(浓度不是太高),也可在水浴中加热促溶(用时还是过滤一下好,避免铺出的板子有麻坑)。

31. 配制CMC-Na 溶液时,可以先量取好蒸馏水,再将称量好的CMC-Na 均匀撒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如果操作的好的话可以不用加热都能溶解的很好;当溶解完全后,应该抽滤一下,这样铺的板子很均匀,不过滤会因为一些肉眼看不到的不溶物混入,这样铺的板子会出现许多小颗粒;

32. 第一个关键的地方,你的CMC-Na 溶液必须配制的好,放臵的也要很好,完全分层之后只能取上清液。上清液要澄清透明,时间太长的CMC-Na 可能会发黄,如果有霉菌出现的话,绝对不能使用;

33. 如果有抽滤装臵你可以直接把CMC-Na 溶液滤过,就可以不必等它沉淀再取上清液了(嘿嘿,我是急性子),还有两个好处一是节省CMC-Na 溶液,二是倒滤过的CMC-Na 溶液的时候不必担心会把下层的不溶物倒出来了。

34. 在CMC-Na 的溶解过程中,可以使用可进行加热操作的磁力搅拌器,大概搅拌5小时,应该可得到满意的效果。而且这样就可以使CMC-Na 溶解,并且溶液更澄清; CMC-Na 后处理,很多人说是过滤,或者抽滤,我觉得可能速度很慢,而且又容易浪费。我的做法是离心,5000rpm 离心20min 。倒出上清液,(非常清,也同时消除了过滤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污染)。更难能可贵的是,我可以收集下面没有充分溶解的CMC-Na 。继续加到水中,还可以配制。

35. 配制4%~5%的羧甲基纤维素(CMC ):称取CMC ,溶于冷水中,边加热边搅拌,直至成为清澈、透明的溶液。

36. 有个办法过滤CMC-Na 溶液,在布氏漏斗上平铺薄薄一层脱脂棉,千万保证每个小孔都没漏掉哦!用蒸馏水润湿脱脂棉,启动真空泵,抽紧后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倒CMC-Na 溶液了,保证滤过的溶液澄清透明,而且长时间放臵不沉淀。

37. CMC 溶液的浓度0.3-0.7% 比较合适,浓度高了将来显色时如果有加热过程稍不小心板子容易发黑,浓度低了铺出来的板子不结实,轻轻一碰就掉渣,不好保存,而且点样时会很紧张,容易出洞;

38. 先将CMC-Na 溶解完全, 可将溶解成所需浓度加热后超声处理, 再抽滤, 可很快得到上清液

39. CMC-Na 煮沸大概30分钟或更久的,其实这个过程很慢。千分之3。过滤一下,抽滤最好。要放冷。

40. 制备CMC-Na 时,我的方法是将CMC-Na 加入沸腾的水中,慢加快搅,防止成团,完全溶解之后,自然沉降或者是抽滤(建议不用滤纸,太慢了,脱脂棉是个不错的选择)。

41. 对于CMC-Na 溶液的配臵,我认为最好提前几日配好,放臵再用。配臵时可用超声分散,对少量没有立即溶解的,放臵后会逐渐消失。

42. CMC-Na 要用蒸馏水为溶剂,加热溶解后,放冷,最好滤过使用;消泡剂可直接与CMC-Na 溶液混合使用;

43. 如是铺CMC-Na 的薄层板,先将CMC-Na 溶解完全,可将溶解成所需浓度加热后超声处理,再抽滤,可很快得到上清液。

44. 关于CMC-Na 的配制我觉得还要说一点就是:

这个东西也算是一种高分子材料,而高分子材料的溶解必然都会有一个溶胀,溶解的过程,所以配制的时候,应该将称好的CMC-Na 少量的撒在水的表面,让其自然沉降,注意要散开平铺,这样能够充分浸润,使其溶胀,之后可以臵于水浴锅内加热溶解;当然如果你不是很急着用的话也完全可以,直接用水泡着放那,估计十天半月的也可以用了。

45. CMC-Na 的溶解需要煮????药检所的老师用一个大缸子装水,按比例加入CMC-Na ,让他自然溶涨、溶解,临用前用漏斗,加脱脂棉,滤过即可;

46. 根据我的经验,薄层版变黑与CMC -Na 的浓度过大有关,如果你留意的话,你会发现,当显色剂中有浓硫酸时,加热时间稍长就会变黑(其他显色剂是没事的),我老师说这是因为浓硫酸把CMC -Na 炭化了,其实[color=blue=这种情况你只要适当降低CMC-Na 的浓度就可以了,当然如果不加CMC-Na 的话容易把板弄破;

47. CMC-Na 溶液煮了以后不能再用冷水兑,否则,几天以后就会变绿,起霉。

48. CMC-Na 完全溶解后,用布氏漏斗过滤。

玻板:

49. 选择合适的薄层板(如:20×10 cm ),清洁干净(先用洗手液或洗衣粉清洗,再用自来水冲洗干净,接着用蘸有乙醇的棉花擦拭干净,最后把板吹干或烘干),放臵于清洁处,备用。

50. 玻璃板应该很干净,没有划痕,没有缺口,4个角要“健全”。

51. 载板要求平滑清洁。在使用前一定要处理干净,用洗涤液或肥皂水洗涤,再用水冲洗干净,烘干。

52. 清洗玻璃板相当重要,切记要清洗得相当干净,不然会在铺板中产生小气孔。

53. 薄层板最好用洗洁精浸泡1~2小时,这样比较容易清洗,清洗后薄层板依柱竖起,半小时即可晾干。

54. 板子一定要洗干净,用适中浓度的盐酸浸泡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55. 板要绝对干净。

总结:完整、平滑、清洁!

研磨:

56. 硅胶和粘合剂的比例不用固定,稀点铺薄板,稠点铺厚板,以目的决定比例。

57. 硅胶的研磨,当然是一个方向了,可以适量的加入一定量的无水乙醇或丙酮来消泡,也可以适当搅拌后放在干净容器内超声,效果都是不错的。手工铺硅胶的用量一般10×20 cm 的约3~4克,硅胶和CMC-Na 的用量一般是1:2.8~3,具体根据要铺板子的厚度和CMC-Na 的浓度决定。

58. 40%硅胶:按CMC 溶液的量、按40%的比例称取薄板层析硅胶,倒入大研钵中,与CMC 溶液混合,充分研磨成均匀糊状。

59. 先在研钵中加CMC 溶液,再加硅胶,按同一方向研磨,这样更容易调匀不易包埋硅胶颗粒;稠度以用研棒粘取,成连珠状不成线状下滴为好;配制时遵循现配现用、少量多次的原则,因其易干影响铺制效果。

60. 硅胶和CMC-Na 溶液的比例可以适当的调节,根据你所需要薄层板的软硬来微调。可以一个人研磨,一个人缓慢的倒CMC-Na 溶液。研磨时最能考验你的定力,我觉得你该找女生来磨,但是那种太文弱的不行。研磨时要顺着一个方向,速度不宜快,要顺着研钵的边缘,观察仔细,一定要把气泡赶尽杀绝。研磨好的因改是均匀的,没有气泡,没有固体的粉末类异物,溶液有一定的粘性。

61. 硅胶的浓度要适中。太稀铺板时易淌出,同时延长板的干燥时间;太稠,流动性不好,

铺板是靠其流动性的,同时也很可能在没铺好前凝固。

62. 建议硅胶应配制成偏稀的状态,这样铺制更容易,不必辛苦地颠好久,而且可多可少,可薄可厚。

63. 我的经验是CMC-Na 与硅胶配成 3:1比较合适,CMC-Na 用千分之三到千分之五,硅胶浓度稍大一些或小一些也行,但不能太低,否则板子边缘会凹凸不平。

64. CMC-Na :硅胶为2.5:1较好,楼上师兄说的3:1应该也可以,但是硅胶配的过稀时后果很严重,板子在晾干时会出现许多裂缝,象万寿菊样的开花状,完全不能用。

65. 充分磨好硅胶,后,再边磨边加CMC-Na 溶液;铺的时候,如果慢且多,那么有时会干了,你还要边磨边放点CMC-Na 溶液。

66. 研磨时防止气泡可以加少量的乙醇或者丙酮;加入几滴乙醇或丁醇,可起到消泡的作用。

67. 加长研磨的时间,勿太厚,避免板子炸裂。

68. 超声的排气效果很好。

69. 0.4% CMC-Na 溶液(1:3)臵研钵中,朝一个方向慢慢研细约10~15分钟,10g 吸附剂加入3滴95%乙醇以驱赶气泡;

70. 硅胶的研磨时间:如果严格规定的话, 需在一分钟内完成, 从加入CMC 溶液到吸附剂中至涂布结束, 应在四分钟内完成

71. 硅胶与CMC-Na 溶液的比例根据硅胶型号的不同而不同:硅胶G或硅胶GF254比例一般为1:2 ~ 1:3,硅胶H 或硅胶HF254比例一般为1:3 ~ 1:4。

72. 研磨的时候确实需要沿一个方向研,不要敷衍

73. 硅胶研磨要充分,防止气泡。

74. 实在怕有气泡,可以超声一下。

铺板:

75. 药典:薄层板制备 除另有规定外,将1份固定相和3份水(或加有黏合剂的水溶液)在研钵中向一方向研磨混合,去除表面的气泡后,倒入涂布器中,在玻板上平稳地移动涂布器进行涂布(厚度为0.2~0.3 mm ),取下涂好薄层的玻板,臵水平台上于室温下晾干,后在110℃ 烘30分钟,即臵有干燥剂的干燥箱中备用。使用前检查其均匀度(可通过透射光和反射光检视)。表面应均匀,平整,无麻点、无气泡、无破损及污染。

76. 薄层板的厚度:如果定性分析,一般厚度以0.25 mm 为好;如果要分离制备少量的纯物质时,厚度应稍大一些,常用的为0.5 mm -0.75 mm ,甚至有1 mm -2 mm 的。

77. 铺板,我觉得是各人各喜欢,可以顺着板中间倒,也可以顺着某个边缘倒,倒时也要注意不能引入小气泡。可以用玻璃棒引着溶液平铺在玻璃板上,如有需要,可以双手10个指头拖住玻璃板,有节奏的颠,使得硅胶分摊匀称。尤其是4个角,容易高出玻璃板其他部位,所以要格外注意。颠好的板,表面看上去要光滑平整,没有气孔。

78. 将薄层用硅胶粉称定加入3倍量的CMC-Na 溶液,研磨均匀(匀速一个方向)成糊状(我用1分钟左右),不要静臵迅速将涂料倒于备好的玻璃板(事先清洗干净,不可有污渍、水滴。)自上而下自然流注铺于玻璃板,倒量为距离边缘3厘米左右即可(铺厚板用量适当多些,薄板量少些),然后用研钵棒涂布玻璃板上。颠板(上下左右或倾斜根据板的涂布情况而定)。铺好的板要选择一个水平、通风的平台放臵,不可落上灰尘。

79. 依据薄层板使用需要,将适量研好的吸附剂倒到薄层板上,先用小锤将吸附剂荡匀,倾

斜层析板,使吸附剂流至层析板一侧,待吸附剂蓄积一定量后,再反向倾斜层析板,使吸附剂回流;然后是另外两个方向,重复上述操作,后轻颠几下薄层板即可。

80. 将吸附剂制备好后,直接将适量倾倒于玻板的中央处,接着用研棒轻轻将吸附剂溶液向四周摊匀,然后开始颠玻板;颠的时候可要注意啦:一定要轻轻的颠,从玻板的一头颠到另一头,然后反过来进行。重复几次即可。

81. 将研好的糊糊倒在干净的板上,我一般是从中间一次性倒下去,然后用左手托板,轻轻倾斜,使糊糊向板边缘流动,右手拿研棒将没铺到的地方涂均匀,但要注意研棒在接触糊糊一直到最后涂抹均匀才能离开板,一旦提起就不能再去涂抹,否则会留下痕迹。涂抹结束后,就颠板啦,我的经验是颠的幅度不易大,但频率可以快些。

82. 颠板。此过程要与前面步骤连续进行,且不宜久颠,以保证颠好后硅胶还有一定的流动性,放臵到平台时仍可以靠自身流动修正颠板及移动所产生的不均。

83. 将载玻片臵于平台上,用药匙舀取糊状硅胶,均匀地铺在载玻片表面。

84. 铺板时,用的硅胶量要掌握好。

85. 将硅胶倒入在盛有CMC-Na 溶液的研钵中,CMC-Na 溶液的浓度不宜过高,研磨均匀,大约5-10分钟,用研棒粘取,成珠滴为好,铺板,两面颠簸至平放臵平台上。

86. 载玻片的涂布:将干燥后的载玻片两片夹在一起,沉浸入糊状物中,使在载玻片上形成固体层.为了浸蕉一对载玻片,用你的指间夹住载玻片的一端,并尽可能地向下进入所提供的糊状物中.当载波片一浸入糊状物中后,立即以快而平稳的速度将其拉出,并让过量的糊状物滴回.小心的分开载玻片,放到水平台上,干燥.(注意:糊状物一定要均匀;要迅速拉出载玻片,大多数人拉得太慢)

87. 研磨硅胶时,我一般取30 g 硅胶H ,加入5%的CMC-Na 100 ml ,研磨,当将研棒提起时,硅胶象成溜似的滴下为正好。

88. 铺完板后,最好将两边的边缘修理一下,并且各个边缘都要擦干净,这样可以避免跑歪。

89. 边缘坏一点可以用刀子刮去整齐的一条。

晾干:

90. 对铺好的板要选择平整的地方,自然干燥,不易人为强制干燥。干燥后再活化,否则板会开裂。

91. 铺好的板,要找个干净的地方放臵晾干,这个过程也是耐心的等着它,请勿打扰。

92. 板铺好后,自然凉干最好,一定是要从玻板后看也是干的,注意一定要放平,最好控制空气流动。

93. 板子铺好之后一定要放在平面上阴干(一定是阴干,不然你会后悔的),如果看荧光最好是找一个比较干净的房间,不然荧光下板子上会有很多点点。

94. 要等阴干且透后才能放入烘箱干燥活化时。还有一点,铺板和凉板时周围的环境要好,桌面要干净,最怕是有粉尘,如有粉尘落在未干的板上可就惨了,定量不行,可以定性,但不好看。

95. 自然干燥后,放入烘干箱烘12小时以上。

96. 薄层板铺好后一定要放臵在平的台面上,否则难保证板面硅胶的厚度均匀。

97. 铺制好的薄层板先让其稍干后,即看不出有明显的水印,放入烘箱内用50度以下的温度并开鼓风干燥30分钟,再升温干燥至干,注意升温过快在使用的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起层的现象,不利于分离,以上方法经本人两年多的实践,效果较好且耗时又不太长。

98. 臵平整处过夜自然晾干;如使用较急亦可60℃烘干。

活化:

99. 活化的目的是除去水分。

100. 自然晾干后,活化一下(105摄氏度40分钟左右),臵于密封的干燥器保存。 101. 再在105~110℃活化,活化时间为0.5~1小时,冷却后即可使用。

102. 厚板在活化时容易裂,考虑到化学药相对容易分离,所以降低活化温度,自然晾干后,40或60摄氏度的烘箱中2~3小时即可,干燥器中保存。

103. 用于分离中药的薄板需要活化,活化后要立即使用,可以称热点样饱和,不然空气中的水分会导致你作无用功,使得吸附色谱转为分配色谱。

104. 薄层烘干的时候最好不要在带鼓风的烘箱中烘,容易起皱,或者破裂。

点样:

105. 药典:点样器 一般采用微升毛细管或手动、半自动、全自动点样器材。

106. 药典:除另有规定外,在洁净干燥的环境中,用点样器点样于薄层板上,一般为圆点状或窄细的条带状,点样基线距的底边15~20 mm ,高效板一般基线距底边8~10 mm ,圆点状直径一般不大于3 mm ,高效板一般不大于2 mm ;条带状宽度一般为5~10 mm 。高效板条带宽度一般为4~8 mm ,可用专用半自动或自动点样器械喷雾法点样。点间距离可视斑点扩散情况以不影响检出为宜。一般不少于8 mm ,高效板供试品间隔不少于5 mm 。点样时必须注意勿损伤薄层板表面。

107. 点样,可以用进样器,也可以用定量毛细管(有点贵啊,5ul 的2块多一根),点样时尽量使点小且圆整,尽量不要破坏板子。

108. 毛细管点样,点样量不能控制。你可以到药店买1~2ml 的注射器作为点样器,可以满足TLC 鉴别的要求,而且很便宜哦!

109. 点样,我上学的时候,老师用比较便宜的进样器(大约10几块钱吧,10μl 即可),将针尖打磨圆滑,老师好像是用锉一点一点锉的,这样点样的时候样品溶液不容易沿针尖上行(甲醇溶液都这样),并且针尖不会刺破已经铺好的薄层板。现在,我和师兄都是实行的这个办法,还是比较实用的,点样量可以精确到0.5?l 。当然,点样的时候手不能抖动,动作要轻

110. 要磨平微量进样器的针尖,简单的方法就是,在展缸的盖子上轻磨(当然是靠近中间部分),就很快能解决问题 ,且很平滑。

111. 关于点样:我们一直都用液相平头进样针,10 ul 就够了,如果点样量低于1ul 的话,就用气相进样针。都可以很好的控制点样量,且斑点也可以满足要求。速度也快。可以避免毛细管先快后慢的毛病。

112. 用定容毛细点样管:5 ul ,2 ul ,1 ul 。

113. 对于点样我也有些心得。原来有专门的点样管,是10 ul 规格的,是点10 ul 的好说,反正点完就是了,但要点5ul 或更少,那就全凭眼力了,做得是一点把握没有啊,但还得点,呵呵。自从发现可以用微量进样器后,不仅可以控制的得心应手,不会因为一按不稳把药液给全点上去导致斑点过大,还可以重复利用节省开支,重要的是还环保。呵呵!提倡广大的兄弟姐妹也用微量进样器替代塑料的点样管,经济又好用。

平衡与饱和:

114. 药典:展开前如需要溶剂蒸气预预平衡,可在展开缸中加入适量的展开剂,密闭,一般保持15~30分钟,溶剂蒸气预平衡后,应迅速放入载有供试品的薄层板,立即密闭,展开。如需使展开缸达到溶剂蒸气饱和的状态,则须在展开缸的内侧壁上贴二条与缸一样高、宽的滤纸条,一端浸入展开剂中,密封顶盖,使系统平衡或按正文规定操作。

115. 饱和也非常重要,边缘效应很严重的不妨用下端浸在展开剂中的滤纸贴在展开缸的内壁,这样饱和效果会好一些。

116. 在层析缸口涂适量凡士林,增加密封性。

117. 层析缸在展开前最好平衡一个小时左右,让里面的展开剂平衡。也可以在两边放滤纸条,增加展开剂的散发面积,减少边缘效应。

118. 以展开剂边缘效应的大小,确定展开剂平衡时间的长短,一般平衡时间在30分钟即可。

小型薄层色谱在药物合成中的使用方法经验总结

薄层色谱法(TLC,thin-layer chromatography)是一种在铺成薄层的固体上进行的平面色谱方法, 由俄国学者N ·A ·Izmailov 等在1938年首次报导。但直到1956 年德国学者E1Stahl 较完整地发展了这个方法,TLC 才得到广泛重视和研究, 成为色谱法的一个重要分支, 处于活跃和发展状态。EStahl 因此项工作获得IUPAC 的Talanta(分析化学) 大奖。薄层色谱(TL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具有相同的分离原理, 是依据不同物质在流动相与固定相之间的吸附和解吸速率不同来进行物质的分离。薄层色谱与纸色谱、柱色谱等属于传统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气谱等属于仪器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 仪器分析渐渐取代传统分析, 现已成为主流。仪器分析在精密性、准确性、连续性、重现性等方面, 有着传统分析达不到的优点。例如定量分析多组分有机混合物, 或者在有标准品的情况下确定未知物时, HPLC 法与TLC 法比较, 具有准确度高、重现性强的优点。但是和传统分析比较, 仪器分析主要的弱点就是不灵活, 必须按照固定的程序操作, 更改条件比传统方法繁琐得多。其次是成本高的问题, 先期投入大、人员培训周期长、运行维护的人力、物力费用高。相反, 这些正是传统分析的优点。因此, 在普通的有机合成、精细化工实验室, 传统分析仍不可完全被代替, 其优势在于灵活多变、应用方便、成本低廉。TLC 法有着悠久的历史, 随着经济发展, 对外交流增多, 很多实验室已采用商品化的薄层板, 如涤纶片基硅胶板。商品化硅胶板和自制硅胶板相比, 具有性能稳定、重现性高的特点, 可进行半定量分析[1]。

总之,与经典的柱上色谱, 常用的气相色谱、纸上色谱, 以及较近发展起来的高效液相色谱比较,TLC 有以下特点:1) 设备简单, 操作方便;2) 快捷, 展开时间短;3) 可采用多种固定相及显色手段, 方法多样而高效;4) 可广泛选择流动相;5) 检出灵敏度高, 一般可达10-10g 以下;6) 样品量适用范围大;7) 技术多样化, 特别是二维展开、浓度梯度展开等, 展开机理亦有吸附、分配、离子交换、电泳、等电聚焦等多种, 可联合采用数种手段, 为其它色谱技术所不及。以上是TLC 的长处, 但应当指出,TLC 在自动化程度及分离效果上比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稍差, 分析特别复杂的样品有时有困难, 也不适于挥发性样品的分析。近年来, 发展了高压TLC 、高效离心TLC 、圆柱TLC 、等离子检出等新技术,TLC 在自动化和高效方面已达到与高效液相色谱同等的水平。小型薄层色谱(m-TLC)技术作为合成实验中的常规监测手段以及TLC 和其它色谱技术的前导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m-TLC 技术细节的掌握和未知体系技术参数的确定是m-TLC 应用于新的反应体系的关键[2]。

1 薄层色谱的制作

1.1 使用的化学药品和仪器有:

(1)化学药品: 使用的主要化学药品列于表1。

表1

有充分溶解的CMC-Na 。继续加到水中,还可以继续配制使用。另外还有一种处理方法:先将CMC-Na 溶解完全, 可将其溶解成所需浓度,加热后超声处理, 再抽滤, 可很快得到上清液。

2.2 关于薄层板的要求:

(1)载板要求平滑清洁,没有划痕,在使用前可用洗涤液或肥皂水洗涤,再用水冲洗干净。

判断载板是否洗干净的标准:拿在手上立起来,如果发现水不是呈股流下,而是呈瀑布状态流下,说明玻璃已经洗干净。(真正洗干净的玻璃,很快就可以晾干。)

(2)清洗用过后的薄层板,可用洗衣粉、洗洁净,反复洗数遍,如果仍然挂水珠,可用洗液泡。如果还解决不了那就只好放弃这块玻璃板了。

2.3 关于研磨及铺板要求:

取薄层层析硅胶重量与CMC-Na 的体积比为1:4的比例(该比例能使硅胶板铺出的效果较好不至于掉渣也不至于板太硬)充分混合碾磨,至拿起碾锤能看到混合液与碾锤有一定的粘连。即好。

(1)硅胶的研磨,必须是一个方向,可以适量的加入一定量的无水乙醇(10g 吸附剂加入3滴95%乙醇)或丙酮来消泡,也可以适当搅拌后放在干净容器内超声。

(2)依据薄层板使用需要,将适量研好的吸附剂倒在薄层板上,先用小锤将吸附剂荡匀,倾斜层析板,使吸附剂流至层析板一侧,待吸附剂蓄积一定量后,再反向倾斜层析板,使吸附剂回流;然后是另外两个方向,重复上述操作,后轻颠几下薄层板即可。

(3)铺板时,给载板倒吸附剂时要注意不要引入小气泡。如有需要,可以双手10个指头托住玻璃板,有节奏的颠簸,使得糊状硅胶分布匀称。尤其是载板的四个角,容易高出玻璃板其他部位,所以要格外注意。颠好的板,表面看上去要光滑平整,没有气孔。薄层板铺好后一定要放臵在平的台面上,否则难保证板面硅胶的厚度均匀。

(4)铺制好的薄层板先让其稍干后, 即看不出有明显的水印, 放入烘箱内用50度以下的温度并开鼓风干燥30分钟, 再升温干燥至干, 注意升温过快在使用的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起层的现象不利于分离。

2.4 关于展开剂:

(1)分离的样品酸性比较大,一般在展开剂中加酸。

(2)加甲酸是因为该样品是酸性的,加酸的量和该物质的酸性成正比关系,加水可能是因为样品是苷类的用酸水做一下缓冲,目的就是让斑点圆滑,不脱尾,展距良好。

(3)饱和也非常重要,边缘效应很严重的,可将下端浸在展开剂中的滤纸贴在展开缸的内壁,这样可增强饱和效果。

(4)在层析缸口涂适量凡士林,增加密封性;

(5)根据展开剂边缘效应的大小,确定展开剂平衡时间的长短,一般平衡时间在30分钟即可。

(6)有机溶剂的极性,甲醇>氯仿,因此在氯仿:甲醇:氨水 (10:1:0.6)这个展开剂中,如极性略大,可适当降低甲醇比例;如极性太小,可适当增大甲醇比例。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这个展开剂中,甲醇用量较小,而甲醇又易挥发,容易产生边缘效应,要特别注意展开剂的平衡和层析缸的密封。

2.5 关于展开:

TLC中样品拖尾现象及跑成几乎为一条线, 斑点没有清晰的分离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造成这两个问题的原因基本相同:

(1)对于一些具有酸碱性的化学成分,在溶液中部分电离,事实上展开时存在分子、离子两种状态,以中性的有机试剂展开必然会出现两种层析行为,造成脱尾甚至是一条线;

(2)展开剂选择不当;

(3)点样量过大,样品超载。

(4)点样后,用吹风机吹,使样点固化,进而有部分样品强烈地吸附在吸附剂的颗粒上,导致拖尾。

解决办法:

(1)在展开剂中加几滴甲酸或冰醋酸;

(2)展开时以氨水饱和;

(3)在铺板时用稀酸溶液(如0.1~0.2mol/L的草酸溶液)代替水制成酸性薄层,在铺板时用稀碱溶液(如0.1~0.2mol/LNaOH溶液)代替水制成碱性薄层。还可以制成缓冲溶液代替水以制成一定PH 值的薄层;

(4)减少点样量;

(5)参考文献,调整展开剂种类、比例;

(6)尽量不要用吹风机吹热风或吹时不要靠的太近。

2.6 关于显色:

2.61 通用的显色方法

分离的化合物若有颜色,很容易识别出来各个样点。但多数情况下化合物没有颜色,要识别样点,必须使样点显色。通用的显色方法有显色剂显色(碘蒸气显色)、紫外线显色和荧光薄层板显色:

(1)碘蒸气显色:将展开的薄层板挥发干展开剂后,放在盛有碘晶体的封闭容器中,升华产生的碘蒸气能与有机物分子形成有色的缔合物,完成显色。

(2)紫外线显色:用掺有荧光剂的固定相材料(如硅胶F ,氧化铝F 等)制板,展开后在用紫外线照射展开的干燥薄层板,板上的有机物会吸收紫外线,在板上出现相应的色点,可以被观察到。

荧光薄层板检测:荧光薄层是在硅胶中掺入少量荧光物质制成的板,在254nm 紫外灯,整个薄层板显黄绿色荧光,被测物质由余吸收了部分照射在此斑点位臵的紫外线,而呈现各种颜色。

在显色剂显色中,用高锰酸钾-硫酸液显色时,配制方法为把500mg 高锰酸钾溶在15ml 浓硫酸中。注意要少量地慢慢混合,因为锰的七氧化物有爆炸性。结果为在粉底本色上产生白色斑点。

2.62 实验中常见问题

(1)在工作中研究过用硫酸乙醇显色作定量分析的品种,但凡加了CMC 的板都易烘糊,尤其是温度高于100度时,后改用不加CMC 铺的水板来作,就不会有烘糊现象,故也可推论CMC 易于与硫酸起糊化反应。

(2)虽然改用不加CMC 铺的水板来作不会有烘糊现象,但不加CMC 铺的板又太软,点样时容易点出洞,办法是:一、将CMC 的浓度调至0.1%,这样就不易烘黑的;二、当喷完显色剂后不要在放烘箱里烘,可以用电吹风在板子背面吹吹就能显色了.此法简便、快洁.如果非想使用烘箱烘的话,一定要用带玻璃窗的,当看到显色了就取出,不然不好控制显色时间,时间过长,CMC 容易碳化变黑. 另还要注意显色剂,如果显色剂中含有硫酸,加热时间一定要掌握好,不可太长。一般实验室常用带有石棉网的电炉加热。

(3)这里要区别板烘糊和样品烘糊两个概念,样品烘糊是也是一种显色方法。如糖类加热后会碳化,便于观察。这时对板的要求较高,一般为水板[4]。

2.7 关于裂板:

(1)板子会裂口,一则可能是因为硅胶的比例太大,二则可能是板在常温下没有完全晾干,从表面看是干了,但是最中间的没有干,所以在烘箱中活化导致裂口。如果铺完不久就在较高温度下,特别是直接放入105度的烘箱烘,裂板的几率就会更高。

(2)正确的方法是先用低温大约40度左右烘30分钟左右,或在常温下凉几天,然后再用105度活化。

3 薄层色谱应用

(1)用于判断两个化合物是否相同(同一展开条件下是否有相同的移动值);

(2)用于确定混合物中含有的组分数;

(3)用于为柱色谱选择合适的展开剂,监视柱色谱分离状况和效果;

(4)用于检测反应过程;

(5)商品化薄层板可用于半定量分析;

(6)确定适宜反应温度和时间。

4 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4.1黏结剂

粘合剂分为无机粘合剂和有机粘合剂:

无机黏结剂——石膏(硫酸钙),无机黏结剂的优点是:耐高温,耐酸碱,但涂铺薄板动作要快,否则匀浆易凝固。薄层强度差。

有机黏结剂——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淀粉、聚乙烯醇、高分子聚合物等。其特点是薄层强度高、使用方便,但不能用浓硫酸作显色剂。

因此希望能找到一种粘合剂,在配臵时具有有机和无机粘合剂的优点,同时匀浆不易凝固,且能用浓硫酸显色。

4.2 TLC在实际应用中也受到很多条件制约, 下面根据实际应用薄层色谱的经验来做出具体说明。

(1)薄层色谱适用于挥发性较小、在空气中比较稳定的物质, 象苯胺、甲苯等易挥发物质和重氮盐等易分解物质不适用此法分析, 但此类物质并不影响薄层色谱的应用; 有时对重氮盐也可进行定性分析, 要看实际应用中所需要达到的目的。另外如果原料和产物均为无色且在紫外光照射下也无吸收的物质, 如十二烷基磺酸钠、丙三醇等非芳香族物质也不适合用此法分析。

(2)能够用薄层进行分离的物质应满足一定的条件。两个物质Rf 值之差应不小于0.1; 例如在燃料合成中:染料分子量大部分在600到1200之间, 属于大分子, 但不属于高分子; 中间体分子量一般都在90~400之间, 前后产物一般在Rf 值方面都会有较明显的变化(分子量仅是Rf 值的影响之一) ,而且因为染料是有色物质, 很多情况下, 即使Rf 值相同也可根据颜色判断反应的程度 ,这是用薄层色谱检测染料合成的最大优点。染料合成属于有机反应, 每步反应通常在1小时~5小时, 不同品种的不同步骤差别很悬殊。而用TLC 法检测染料合成终点通常在20分钟~30分钟之间, 个别情况下时间更短, 不会影响工作进度。因此利用薄层色谱法研究反应情况是可行的。

(3)一般文献介绍薄层色谱的应用时, 点样使用毛细管, 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 这对操作水平要求比较高, 动作慢或操作不当对分析时间有影响。这是因为, 为了在板层上点出大小均匀的斑点, 每次吸取的量应当保持大致相同, 这要求用毛细管吸收的溶液在管中保持相同的高度, 前提是毛细管粗细必须相同, 如果不同, 更难达到要求。如果让毛细管达到饱和吸收状态, 即底端接触液面, 直至溶液在毛细管中停止上升为止, 再取出毛细管。这样虽然每次取的量可以定量, 但在板层上会留下较大的斑点, 对板层展开距离的要求就要提高, 否则不能对两个似分未分的斑点做出准确的判断。若是不将毛细管中所有溶液都点在板层上, 就又存在了管中液面下降高度差的问题, 这比吸收溶液的操作更难把握。因为在点样的瞬间, 既要使溶液点到板上, 又不能把板层上的硅胶扎破, 是一项难度较大的操作, 扎破硅胶容易导致展开的斑点拖尾而影响判断。因此, 极易因点出一个大斑点而使刚点的其他符合要求的斑点变得失去

意义, 有时在点到最后一个斑点时, 常常因为紧张而前功尽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还要经过实践来检验。通过试验, 在点样过程中弃用传统的毛细管点样法, 改用直径在112mm ~118mm 的细玻璃棒来点样, 基本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现简述如下:普通的玻璃加工操作即可获得所需的细玻璃棒; 取样量易控制, 只需垂直接触液面, 再即刻取出就可以点样; 操作熟练以后, 还可倾斜接触液面, 对取样量进行控制。点样时, 将玻璃棒顶端呈半球状的液面接触板层表面即可, 玻璃棒本身不必触及板层表面; 用过的玻璃棒经过简单清洗可立即再次使用, 环保和经济性能强于毛细管。

(4)薄层色谱有边缘效应的问题, 受气温、湿度等的影响也比较大。即使前期工作都顺利完成, 在展开过程中仍然可能因为斑点的移动路径倾斜而影响判断。见图1(实际照片) 。在实践中发现, 倾斜的角度和原点离边缘的远近有关, 离边缘越近倾斜角度越大, 点在中间的斑点几乎不倾斜。因此,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使用宽板, 然后在靠近中间的位臵点上斑点。但是这样做不仅浪费板, 而且没有真正去除边缘效应的影响, 只是减小了影响。可行的办法是在裁剪硅胶板的过程中注意剪刀的使用技巧, 而且剪好后待使用的板最好半密封, 既不要完全暴露在空气中也不要放入干燥器。有文献建议完全密封, 放入有蓝色硅胶的干燥器中, 但是结合实际考虑, 在合成中应用不是很方便, 也确实没有必要; 若是应用在分析等要求严格的方面, 这样做还是必要的。剪好后的板尽量在3日内使用, 否则硅胶板的边缘效应更强, 而且吸收实验室空气中的复杂成分后, 会使硅胶板表面变黄, 甚至在紫外灯下可以显色。

(5)本文的介绍重点在于实际操作和经验总结, 关于薄层色谱的理论研究有书籍作过详细介绍, 本文不涉及。此外, 在展开剂选择方面, 有文献介绍了不同种类的样品使用不同的展开剂 ,建议在工作、研究中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有时候可以把一些常用的展开剂比例稍微变化以后再应用。有些其他不溶于水的有色物质的合成, 如有机颜料的合成也可以使用薄层色谱法来控制终点。总之, 要充分发挥薄层色谱灵活多变的特点[1]。


相关文章

  • 大蒜挥发油的分离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 DOI:10.3969/j.issn.1001-8972.2011.14.048 大蒜挥发油的分离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徐丽萍1 张亚非2 吴正勇1 1.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泸州6460052.重庆市北碚区农业委员会,重庆400700 护 ...查看


  • 薄层罩面AC-5沥青混合料体积参数试验研究
  • 由于热拌薄层沥青混合料AC-5使用寿命长.寿命周期费用低.能提供很平整的行车路表.延长路面使用寿命.改善行驶质量.修正路表缺陷.提高行车安全性.对原路面的结构也有一定补强作用等诸多优点,近年来在路面维修和养护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国内外还没 ...查看


  • 胆南星的研究进展
  • 2010年4月第12卷第4期中国现代中药Modern ChineseMedicine Apr.2010 V01.12No.4 胆南星的研究进展△ 白宗利',任玉珍,陈彦琳,杜杰,梁焕,彭秀娟,周林,田壮,屈效源 (中国药材集团公司,北京 [ ...查看


  • 中药制剂分析实验
  • 中药制剂分析实验 一.中药制剂分析实验的一般知识 (一)中药制剂分析实验的任务和要求 中药制剂分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中药制剂分析实验的任务是使学生加深对中药制剂分析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中药制剂分析的基本操作技能,学习中药制剂分析实验的 ...查看


  • 薄层色谱的制作方法规程
  • 薄层色谱的制作方法规程 1. 方法原理 2. 薄层板 2.1手工自制板 2.1.1 玻璃板的要求 2.22.1.2 商品化供应的预制板和高效板制作方法 2.2.1板的尺寸 2.2.2预制板和高效板的预洗及活化 3. 样品点样 3.1点状点样 ...查看


  • 薄层色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 1 薄层色谱法概述 ............................................................................ 2 1.1 定义 ........................ ...查看


  • 薄层色谱过程中出现斑点异常的原因及克服方法
  • $++$年%月1BC)DEF BG HEFI *JHIKEFKBFFJLJ *MN;$++$ 名,中国药典收载的药名均符合中国药品通用名.关于药品的商品名,由于药品的正式名称不能得到专利及商品注册保护,制药公司为了保护自己开发产品的生产权或 ...查看


  • 薄层扫描法测定蔗糖脂肪酸酯中的各组成酯
  • 第18卷第4期2000年7月 色谱 CHIN ESEJOURNALOFCHROMATOGRAPHY Vol.18No.4July2000 薄层扫描法测定蔗糖脂肪酸酯中的各组成酯 谢笑天, 张慧萍, 郑 萍, 罗氚云 (云南师范大学化学系,云 ...查看


  • 冠心益寿丸(浓缩丸)的提取工艺研究
  • 摘要:目的确定冠心益寿丸(浓缩丸)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一部的相关规定,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醇提物中丹参.白芍的有效成分及水提物中当归.山楂的有效成分鉴别,优选冠心益寿丸醇提及水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