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治成为治国理政基本方式pdf

南方日报/2013年/1月/7日/第F02版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专家解读

让法治成为治国理政基本方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法治建设的重点应尽快转移到推进宪法

和法律实施上来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 张富强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这预示着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逐渐形成之后,法治将成为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依法治国的理念得到进一步提高。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意味着执政者要时刻用法律标尺来考量自己的行为。十八大报告在历次党代会报告中首次要求干部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执政,要求“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法治思维”的提出是对领导干部更高的要求,具有重大的意义。十八大报告还明确提出“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意味着我国治国理政的方式将进一步完善。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十七大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十八大报告更进一步,不仅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还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这就意味着今后我国治国理政的方式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在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动员各种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需要采取各种方式和形式实现社会管理的目标。依法治国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充分保障公民权利、维持国家长治久安。法律的根本出发点应该是切实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立法程序,充分发扬人民民主,允许各种利益阶层和群体参与到立法中来,充分有效地表达他们的利益诉求和意见主张,使法律真正成为全体公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从而有效地推进全方位实施依法治国的进程,建设和谐社会、维持国家的长治久安。

依法理顺国家与公民的财产关系,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依法治国就是要充分发挥立法在分配社会利益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法律手段理顺国家与公民的财产关系,在国家与公民的分配上,更多地关注公民收入的增加,同时加大财政支出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投入;在公民之间的分配上更多地关注缩小收入差距、贫富差别,努力实现社会财富分配的实质公平。 充分发挥司法救济的作用,保障各种权利得到有效实现。在法律领域,人们的社会利益往往表现为各种权利。当权利受到侵害或者发生损失时,就需要司法予以救济。司法的本质和最终目的在于实现正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应当高度重视和进一步发挥司法的这种权利救济功能,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我国法治建设的重点应当尽快转移到推进宪法和法律实施上来,着力解决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问题。

第1页 共1页

南方日报/2013年/1月/7日/第F02版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专家解读

让法治成为治国理政基本方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法治建设的重点应尽快转移到推进宪法

和法律实施上来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 张富强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这预示着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逐渐形成之后,法治将成为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依法治国的理念得到进一步提高。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意味着执政者要时刻用法律标尺来考量自己的行为。十八大报告在历次党代会报告中首次要求干部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执政,要求“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法治思维”的提出是对领导干部更高的要求,具有重大的意义。十八大报告还明确提出“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意味着我国治国理政的方式将进一步完善。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十七大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十八大报告更进一步,不仅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还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这就意味着今后我国治国理政的方式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在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动员各种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需要采取各种方式和形式实现社会管理的目标。依法治国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充分保障公民权利、维持国家长治久安。法律的根本出发点应该是切实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立法程序,充分发扬人民民主,允许各种利益阶层和群体参与到立法中来,充分有效地表达他们的利益诉求和意见主张,使法律真正成为全体公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从而有效地推进全方位实施依法治国的进程,建设和谐社会、维持国家的长治久安。

依法理顺国家与公民的财产关系,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依法治国就是要充分发挥立法在分配社会利益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法律手段理顺国家与公民的财产关系,在国家与公民的分配上,更多地关注公民收入的增加,同时加大财政支出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投入;在公民之间的分配上更多地关注缩小收入差距、贫富差别,努力实现社会财富分配的实质公平。 充分发挥司法救济的作用,保障各种权利得到有效实现。在法律领域,人们的社会利益往往表现为各种权利。当权利受到侵害或者发生损失时,就需要司法予以救济。司法的本质和最终目的在于实现正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应当高度重视和进一步发挥司法的这种权利救济功能,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我国法治建设的重点应当尽快转移到推进宪法和法律实施上来,着力解决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问题。

第1页 共1页


相关文章

  • 法学电子书单
  • <财产权是自由的守护者>.exe 秦汉法律与社会.exe 野性的法律.exe [意]奈尔肯著<比较法律文化论>.pdf [法理文库]基本法律价值(谢鹏程).pdf [法理文库]宪政主义:观念与制度的转捩(王怡).pd ...查看


  • 四中全会绘依法治国新路线
  • 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号至23号在北京召开,这届全会主题聚焦依法治国,是首次以此为主题的中央全会. 以往的中共四中全会多聚焦于党风建设,分析认为这一届选择依法治国为主题,反映出执政党在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时期的重大政策考量, ...查看


  • 依法治国问题研究
  • 学习18大精神 领会法治中国建设 法治是人类的梦想.为了法治,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此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查看


  • 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
  • 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副研究员 孙彩红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第一次在党的纲领性 ...查看


  • 依法治国方略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
  • 2014年10月30日 14:50:02 来源:<求是>2014/21     作者:王利明 核心要点: ■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行政是政府行政权运行的基本原则. ■ 虽然&q ...查看


  •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探析_徐珂
  • 第26卷第3期 2014年6月广东行政学院学报JournalofGuangdongInstituteofPublicAdministrationVol.26No.3Jun.2014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探析 徐 (国家行政学院珂研究室, ...查看


  • 徐珂:在党的领导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 在党的领导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本月20-23日举行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已胜利闭幕,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中央全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重要成果之一是公 ...查看


  • 依法治国与和谐社会
  • 摘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定是法治保障和维护下的社会,没有法治为和谐社会提供保障,就谈不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建设: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力行法治的过程.只有建设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才能广泛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使整个社 ...查看


  • 第七章_树立法治观念__尊重法律权威
  • 第七章 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 一.教学内容和目的 教学内容:第七章 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治观念,培养法治思维,维护法律权威,养成心中有法.自觉守法.遇事找法.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