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结构与设计简答题

1.分别说明织物、织物组织、织物结构的含义。

由相互垂直的两个系统的纱线,在织机上按一定规律交织而成的制品,叫织物。

在织物中经纱和纬纱相互交错或彼此沉浮的规律叫织物组织。

织物结构是指经纬纱线在织物中的几何形态。

2.说明组织点、组织循环及组织点飞数的含义。

在经纬纱相交处,即为组织点(浮点)。凡经纱浮在纬纱上,称经组织点;凡纬纱浮在经纱上,称纬组织点。当经组织点和纬组织点沉浮规律达到循环时,称为一个组织循环。 组织点飞数是指一个系统中相邻两根纱线上相应组织点的位置关系,即相应经(纬)组织点相距的组织点数。

3.什么是上机图?它包括哪几部分?各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上机图是表示织物上机织造工艺条件的图解。它是由组织图、穿综图、穿筘图、纹板图四个部分排列成一定的位置而组成。

组织图:表示织物中经纬纱的交织规律。

穿综图:表示组织图中各根经纱穿入各页综片顺序的图解。

穿筘图:表示经纱在筘片间的穿法。

纹板图:是控制综框运动规律的图解。

4.穿综的原则是什么?主要的穿综方法有哪些?分别适用于哪些织物?

穿综原则是把浮沉交织规律相同的经纱一般穿入同一综页中,也可穿入不同综页(列)中,而不同交织规律的经纱必须分穿在不同综页(列)内。

穿综方法根据织物的组织、原料、密度来定。方法有:顺穿法、飞穿法、照图穿法、间断穿法、分区穿法等。

对于密度较小的简单织物的组织和某些小花纹组织可采用顺穿法;当遇到织物密度较大而经纱循环较小的情况时,采用飞穿法;在织物的组织循环大或组织比较复杂,但织物中有部分经纱的沉浮规律相同的情况下,可以用照图穿法;织物是由两种组织并合成的,在穿综时,对第一种组织按期经纱运动规律穿若干个循环后,又按另一种穿综规律穿综,每一个穿综规律成为一个穿综区,每个区中有各自的穿综循环,采用间断穿综法;当织物组织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组织,或用不同性质的经纱织造时,采用分区穿法。

5.什么是复列式综框?何时要采用复列式综框?

一页综框上有2~4列综丝,即是复列式综框。在踏盘开口的织机上,当织物密度较大而经纱组织循环较小时,每片综页上综丝密度过大,为使织造顺利进行,可采用复列式综框。

6.如何确定穿筘图的每筘齿穿入数?

每筘齿内穿入数的多少,应根据织物的经纱密度、线密度及织物组织对坯布要求而定。选择小的穿入数会使筘号增大,有利于经纱均匀分布,但会增加筘片和经纱的摩擦而增加断头;选择较大的穿入数,则筘号减小,经纱分布不匀,筘路明显;因此,在选用每筘穿入数时,一般经密大的织物,穿入数可取大一些,色织布及直接销售的坯布;穿入数宜小些,经后整理处理的织物,穿入数可取大些。但其数值,应尽可能等于其组织循环经纱数或组织循环的整数倍。

13.试述分析织物的步骤。

⑴取样。注意取样位置和取样大小;

⑵确定织物的正反面;

⑶确定织物的经纬向;

⑷测定织物的经纬纱密度;

⑸确定经纬纱缩率;

⑹测算经纬纱线密度;

⑺鉴定经纬纱原料;

⑻概算织物质量;

⑼分斩织物的组织及色纱的配合。

14.确定织物正反面、经纬向的依据有哪些。

㈠、确定织物的正反面

织物的正反面一般是根据其外观效应加以判断,常用的判断方法如下:

(1)一般织物正面的花纹、色泽均比反面清晰美观。

(2)具有条格外观的织物和配色模纹织物,其正面花纹必然是清晰悦目的。

(3)凸条及凹凸织物,正面紧密而细腻,具有条状或图案凸纹,而反面较粗糙,有较长的浮长线。

⑷起毛织物:单面起毛织物,其起毛绒一面为织物正面,双面起毛织物,则以绒毛光洁、整齐的一面为正面。

(5)观察织物的布边,如布边光洁、整齐的一面为织物正面。

(6)双层、多层及多重织物,如正反面的经纬密度不同时,则一般正面具有较大的密度或正面的原料较佳。

(7)纱罗织物,纹路清晰绞经突出的一面为织物正面。

(8)毛巾织物,以毛圈密度大的一面为正面。

多数织物其正反面有明显的区别,但也有不少织物的正反面极为近似,两面均可应用。因此对这类织物可不强求区别其正反面。

㈡、确定织物的经纬向

区别织物经纬向的主要依据如下。

(1)如被分析织物的样品是有布边的,则与布边平行的纱线便是经纱,与布边垂直的则是纬纱。

(2)含有浆的是经纱,不含浆的是纬纱。

(3)一般织物密度大的一方为经纱,密度小的一方为纬纱。

(4)筘痕明显的织物,则筘痕方向为织物的经向。

(5)织物中若纱线的—组是股线,而另一组是单纱时,则通常股线为经纱,单纱为纬纱。

(6)若单纱织物的成纱捻向不同时,则Z捻纱为经向,而S捻纱为纬向。

(7)若织物成纱的捻度不同时,则捻度大的多数为经向,捻度小的为纬向。

(8)如织物的经纬纱线密度、捻向、捻度都差异不大,则纱线的条干均匀,光泽较好的为经纱。

(9)毛巾类织物,其起毛圈的纱线为经纱,不起圈者为纬纱。

(10)条子织物其条子方向通常是经纱。

(11)若织物有—个系统的纱线具有多种不同线密度时,这个方向则为经向。

12)纱罗织物,有扭绞的纱线为经纱,无扭绞的纱线为纬纱。

(13)在不同原料交织中,一般棉毛或棉麻交织的织物,棉为经纱;毛丝交织物中,丝为经纱;毛丝棉交织物中,则丝、棉为经纱;天然丝与绢丝交织物中,天然丝为经纱;天然丝与人造丝交织物中,则天然丝为经纱。

由于织物用途极广,因而对织物原料和组织结构的要求也多种多样,因此在判断时,还要根据织物的具体情况进行确定。

15.说明织物组织的分析方法及拆纱分析法适用的范围。

常用的织物组织分析方法有以下几种

⑴ 拆纱分析法;⑵局部分析法;⑶直接观察法。

拆纱分析法对初学者适用。此法应用于起绒织物、毛巾织物、纱罗织物、多层织物和纱线线密度低、密度大、组织复杂的织物。

1.什么是三原组织,构成三原组织的条件是什么?

凡同时具有以下条件的织物组织都是原组织:⑴组织点飞数是常数,即S=常数。⑵每根经纱或纬纱上,只有一个经(纬)组织点,其它均为纬(经)组织点。即Rj=Rw=R。原组织包括:平纹、斜纹、缎纹三种组织,这三种组织为三原组织。

3.举例说明几种特殊效应的平纹织物及形成原因。

⑴隐条隐格织物:利用纱线捻向不同对光线反射不同的原理,经纱采用不同捻向的纱线,按一定的规律相间排列,在平纹织物表面会出现若隐若现的纵向条纹,形成隐条织物。如果经纬纱都采用两种捻向的纱线配合,则形成隐格效应。精纺毛织物如凡立丁、薄花呢等常采用此组织。

⑵凸条效应的平纹织物:采用线密度不同的经纱或纬纱相间排列制织的平纹织物,表面会产生纵向或横向凸条纹的外观效应。仿麻织物的服用和装饰织物利用此种设计方法。

⑶稀密纹织物:一部分筘齿中穿入的几个经纱根数多,一部分筘齿中穿入的经纱根数少,或经纱采用空筘穿法来改变部分经纱的密度,可获得稀密纹织物。用来改善透气性的涤纶织物用此方法。

⑷泡泡纱织物:经纱分地经和泡经,呈相间排列。采用两个织轴织造,两个织轴的送经量不同,张力就不同。地经送经量小,纱线张力大,此处织物紧短;泡经送经量多,则张力小,此处织物松长。在打纬力作用下,在织物表面形成了有规律的泡泡状波浪形的绉纹条子。常用于夏季面料或如同装面料。

⑸起绉织物:利用强捻纱织成织物,经后整理加工可以形成起绉效应的织物。如棉织物的巴厘纱、丝织物的柳条绉、双绉等。

⑹烂花织物:常采用涤棉包芯纱,在设计的花型处做酸处理,利用涤棉两种原料的耐酸性不同。经处理后,印酸处的棉纤维烂掉,只剩下涤纶长丝,织物形成轻薄透明感,没有印酸处仍保持原状。可做服装面料和装饰面料。

18.说明影响角度斜纹倾斜角度的因素有哪些?

由tanθ=PjSj可知,影响角度斜纹倾斜角度的因素有:经纬纱密度和经纬向飞数。 PwSw

19.在设计曲线斜纹的飞数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⑴使∑Sj等于0或为基础组织的组织循环数的整数倍;

⑵ 大飞数必须小于基础组织中最长的浮线长度,以保证曲线的连续。

34.说明重缎纹组织和阴影缎纹组织各应用于什么织物中?

重缎纹一般用于手帕织物上;阴影缎纹用于手帕或提花织物。

35.说明缎背华达呢织物的组织构成及织物外观特点。

缎背华达呢为十一枚七飞的纬面加强缎纹,是在原来单个经组织点的右上方添加三个组织点而成(见下图)。其外观特点:配以较大的经密后,正面呈斜纹而反面成经面缎纹的外观。

44.用旋转法构作一个绉组织,基础组织自选,并说明应注意的问题。

应注意的问题:在选择基础组织时,一般选同面组织或每根纱线上经纬组织点相近的组织,同时组织循环不要太大,因为经旋转合并后组织循环经纬向各扩大了1倍,使所用的综页数增加,给上机带来一定的困难,基础组织组织循环一般小于6为宜。各组织图如下: 基础组织: 旋转后组织图: 绉组织组织图:

45.说明利用省综设计法设计绉组织的步骤,并计算采用8页综设计时,如果每次提升4页,共有多少种提综方案。

⑴确定采用的综页数。为生产顺利,综页数不要太多,可根据生产实际情况确定。以8页综为例;

⑵确定组织循环范围。组织循环经纱最好是综页数的整数倍,组织循环纬纱数与组织循环经纱数相差不要太多,取Rj=8×6=48,Rw=40;

⑶确定每次提升的综页数,取4页,经组合:C84==8765=70,即共有70种提综4321

方案;

⑷确定每页综提升规律,即纹版图。应注意:

① 每根经纱上的连续经(或纬)组织点不要太多,一般不超过两个组织点为佳; ② 每根经纱交织次数尽量一致;

③ 每根经纱上的经组织点数与纬组织点数尽量相等。

⑸画穿综图:可先把组织循环经纱数分成若干组,每一组的经纱数等于综页数。在确定穿综顺序时,应注意每根纬纱上连续的纬(或经)组织点数不要太多,一般最好不要超过3个组织点,同一页综必须最少间隔3根经纱。

44.用旋转法构作一个绉组织,基础组织自选,并说明应注意的问题。

应注意的问题:在选择基础组织时,一般选同面组织或每根纱线上经纬组织点相近的组织,同时组织循环不要太大,因为经旋转合并后组织循环经纬向各扩大了1倍,使所用的综页数

增加,给上机带来一定的困难,基础组织组织循环一般小于6为宜。各组织图如下: 基础组织: 旋转后组织图: 绉组织组织图:

45.说明利用省综设计法设计绉组织的步骤,并计算采用8页综设计时,如果每次提升4页,共有多少种提综方案。

⑴确定采用的综页数。为生产顺利,综页数不要太多,可根据生产实际情况确定。以8页综为例;

⑵确定组织循环范围。组织循环经纱最好是综页数的整数倍,组织循环纬纱数与组织循环经纱数相差不要太多,取Rj=8×6=48,Rw=40;

⑶确定每次提升的综页数,取4页,经组合:C84==8765=70,即共有70种提综4321

方案;

⑷确定每页综提升规律,即纹版图。应注意:

① 每根经纱上的连续经(或纬)组织点不要太多,一般不超过两个组织点为佳; ② 每根经纱交织次数尽量一致;

③ 每根经纱上的经组织点数与纬组织点数尽量相等。

⑸画穿综图:可先把组织循环经纱数分成若干组,每一组的经纱数等于综页数。在确定穿综顺序时,应注意每根纬纱上连续的纬(或经)组织点数不要太多,一般最好不要超过3个组织点,同一页综必须最少间隔3根经纱。

60.简述在经起花组织中花经纱接结点的一般处理方法。

花经的接结点要视花型的要求进行合理的配置。当花经接结点与两侧地经组织点相同时,即均为经组织点,则接结点可不显露;当花经接结点一侧与地组织的组织点相同时,则接结点轻微显露;当花经接结点与两侧地组织的组织点均不相同时,即两侧地经均为纬组织点,则接结点会暴露出来。但也有不少织物就利用接结点的显露,给与合理配置,构成花型的一部分,以增加花型的层次和立体感,这在经起花织物上也是常见的。

77.试比较平纹地灯芯绒组织和双经保护灯芯绒组织的优缺点,并说明双经保护灯芯绒组织具有保护作用的原因。

⑴平纹地、V型固结的灯芯绒组织,如下图(a),绒条抱合紧密,绒条外观圆润,底布平整;正面耐磨情况好,交织点多,纬纱密度受限制,手感较硬;但绒根在背部突出,经受外力磨擦后,绒束移动,容易脱毛。

⑵平纹变化地灯芯绒地组织为平纹变化V型固结的灯芯绒组织,如下图(b),一个组织循环中6根地经,两根压绒经,绒根在7、8两根压绒经上,背部有地纬纬浮长保护,两旁分别有保护作用,两旁分别受6、1两根地经保护,压紧绒纬改善了背部脱毛,且经纱紧度大,正面脱毛亦得到改善,割绒进刀部位仍是平纹,不妨碍割绒,其他部分仍是平纹的特点。

78.试比较灯芯绒绒根V型固结和W型固结的优缺点。

V型固结法也叫松毛固结法,即绒纬除浮长外,仅与一根压绒经交织,呈V型,见下图

(a)。采用V型固结,绒纬与压绒经交织点少,纬纱容易打紧,有可能提高织物密度,绒纬割断后,绒面抱合效果好,绒面没有沟痕,但受到强烈磨擦后容易脱毛,故适用于绒毛短,纬密较大的中、细条灯芯绒。

W型固结法也叫紧毛固结法,即绒纬除浮长外,与三根或三根以上压绒经交织,每一绒束的绒根植在三根经纱上,呈W型固结,见下图(b)。采用W型固结,绒纬与压绒经交织点多,纬纱不易打紧,织物纬密受限制,毛绒饱和度差,且综页提升次数多,生产困难,但毛绒固结牢度好。常用于制织要求绒纬固结牢固但对绒毛密度要求不高的细条灯芯绒。

(a)

(b)

1.分别说明织物、织物组织、织物结构的含义。

由相互垂直的两个系统的纱线,在织机上按一定规律交织而成的制品,叫织物。

在织物中经纱和纬纱相互交错或彼此沉浮的规律叫织物组织。

织物结构是指经纬纱线在织物中的几何形态。

2.说明组织点、组织循环及组织点飞数的含义。

在经纬纱相交处,即为组织点(浮点)。凡经纱浮在纬纱上,称经组织点;凡纬纱浮在经纱上,称纬组织点。当经组织点和纬组织点沉浮规律达到循环时,称为一个组织循环。 组织点飞数是指一个系统中相邻两根纱线上相应组织点的位置关系,即相应经(纬)组织点相距的组织点数。

3.什么是上机图?它包括哪几部分?各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上机图是表示织物上机织造工艺条件的图解。它是由组织图、穿综图、穿筘图、纹板图四个部分排列成一定的位置而组成。

组织图:表示织物中经纬纱的交织规律。

穿综图:表示组织图中各根经纱穿入各页综片顺序的图解。

穿筘图:表示经纱在筘片间的穿法。

纹板图:是控制综框运动规律的图解。

4.穿综的原则是什么?主要的穿综方法有哪些?分别适用于哪些织物?

穿综原则是把浮沉交织规律相同的经纱一般穿入同一综页中,也可穿入不同综页(列)中,而不同交织规律的经纱必须分穿在不同综页(列)内。

穿综方法根据织物的组织、原料、密度来定。方法有:顺穿法、飞穿法、照图穿法、间断穿法、分区穿法等。

对于密度较小的简单织物的组织和某些小花纹组织可采用顺穿法;当遇到织物密度较大而经纱循环较小的情况时,采用飞穿法;在织物的组织循环大或组织比较复杂,但织物中有部分经纱的沉浮规律相同的情况下,可以用照图穿法;织物是由两种组织并合成的,在穿综时,对第一种组织按期经纱运动规律穿若干个循环后,又按另一种穿综规律穿综,每一个穿综规律成为一个穿综区,每个区中有各自的穿综循环,采用间断穿综法;当织物组织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组织,或用不同性质的经纱织造时,采用分区穿法。

5.什么是复列式综框?何时要采用复列式综框?

一页综框上有2~4列综丝,即是复列式综框。在踏盘开口的织机上,当织物密度较大而经纱组织循环较小时,每片综页上综丝密度过大,为使织造顺利进行,可采用复列式综框。

6.如何确定穿筘图的每筘齿穿入数?

每筘齿内穿入数的多少,应根据织物的经纱密度、线密度及织物组织对坯布要求而定。选择小的穿入数会使筘号增大,有利于经纱均匀分布,但会增加筘片和经纱的摩擦而增加断头;选择较大的穿入数,则筘号减小,经纱分布不匀,筘路明显;因此,在选用每筘穿入数时,一般经密大的织物,穿入数可取大一些,色织布及直接销售的坯布;穿入数宜小些,经后整理处理的织物,穿入数可取大些。但其数值,应尽可能等于其组织循环经纱数或组织循环的整数倍。

13.试述分析织物的步骤。

⑴取样。注意取样位置和取样大小;

⑵确定织物的正反面;

⑶确定织物的经纬向;

⑷测定织物的经纬纱密度;

⑸确定经纬纱缩率;

⑹测算经纬纱线密度;

⑺鉴定经纬纱原料;

⑻概算织物质量;

⑼分斩织物的组织及色纱的配合。

14.确定织物正反面、经纬向的依据有哪些。

㈠、确定织物的正反面

织物的正反面一般是根据其外观效应加以判断,常用的判断方法如下:

(1)一般织物正面的花纹、色泽均比反面清晰美观。

(2)具有条格外观的织物和配色模纹织物,其正面花纹必然是清晰悦目的。

(3)凸条及凹凸织物,正面紧密而细腻,具有条状或图案凸纹,而反面较粗糙,有较长的浮长线。

⑷起毛织物:单面起毛织物,其起毛绒一面为织物正面,双面起毛织物,则以绒毛光洁、整齐的一面为正面。

(5)观察织物的布边,如布边光洁、整齐的一面为织物正面。

(6)双层、多层及多重织物,如正反面的经纬密度不同时,则一般正面具有较大的密度或正面的原料较佳。

(7)纱罗织物,纹路清晰绞经突出的一面为织物正面。

(8)毛巾织物,以毛圈密度大的一面为正面。

多数织物其正反面有明显的区别,但也有不少织物的正反面极为近似,两面均可应用。因此对这类织物可不强求区别其正反面。

㈡、确定织物的经纬向

区别织物经纬向的主要依据如下。

(1)如被分析织物的样品是有布边的,则与布边平行的纱线便是经纱,与布边垂直的则是纬纱。

(2)含有浆的是经纱,不含浆的是纬纱。

(3)一般织物密度大的一方为经纱,密度小的一方为纬纱。

(4)筘痕明显的织物,则筘痕方向为织物的经向。

(5)织物中若纱线的—组是股线,而另一组是单纱时,则通常股线为经纱,单纱为纬纱。

(6)若单纱织物的成纱捻向不同时,则Z捻纱为经向,而S捻纱为纬向。

(7)若织物成纱的捻度不同时,则捻度大的多数为经向,捻度小的为纬向。

(8)如织物的经纬纱线密度、捻向、捻度都差异不大,则纱线的条干均匀,光泽较好的为经纱。

(9)毛巾类织物,其起毛圈的纱线为经纱,不起圈者为纬纱。

(10)条子织物其条子方向通常是经纱。

(11)若织物有—个系统的纱线具有多种不同线密度时,这个方向则为经向。

12)纱罗织物,有扭绞的纱线为经纱,无扭绞的纱线为纬纱。

(13)在不同原料交织中,一般棉毛或棉麻交织的织物,棉为经纱;毛丝交织物中,丝为经纱;毛丝棉交织物中,则丝、棉为经纱;天然丝与绢丝交织物中,天然丝为经纱;天然丝与人造丝交织物中,则天然丝为经纱。

由于织物用途极广,因而对织物原料和组织结构的要求也多种多样,因此在判断时,还要根据织物的具体情况进行确定。

15.说明织物组织的分析方法及拆纱分析法适用的范围。

常用的织物组织分析方法有以下几种

⑴ 拆纱分析法;⑵局部分析法;⑶直接观察法。

拆纱分析法对初学者适用。此法应用于起绒织物、毛巾织物、纱罗织物、多层织物和纱线线密度低、密度大、组织复杂的织物。

1.什么是三原组织,构成三原组织的条件是什么?

凡同时具有以下条件的织物组织都是原组织:⑴组织点飞数是常数,即S=常数。⑵每根经纱或纬纱上,只有一个经(纬)组织点,其它均为纬(经)组织点。即Rj=Rw=R。原组织包括:平纹、斜纹、缎纹三种组织,这三种组织为三原组织。

3.举例说明几种特殊效应的平纹织物及形成原因。

⑴隐条隐格织物:利用纱线捻向不同对光线反射不同的原理,经纱采用不同捻向的纱线,按一定的规律相间排列,在平纹织物表面会出现若隐若现的纵向条纹,形成隐条织物。如果经纬纱都采用两种捻向的纱线配合,则形成隐格效应。精纺毛织物如凡立丁、薄花呢等常采用此组织。

⑵凸条效应的平纹织物:采用线密度不同的经纱或纬纱相间排列制织的平纹织物,表面会产生纵向或横向凸条纹的外观效应。仿麻织物的服用和装饰织物利用此种设计方法。

⑶稀密纹织物:一部分筘齿中穿入的几个经纱根数多,一部分筘齿中穿入的经纱根数少,或经纱采用空筘穿法来改变部分经纱的密度,可获得稀密纹织物。用来改善透气性的涤纶织物用此方法。

⑷泡泡纱织物:经纱分地经和泡经,呈相间排列。采用两个织轴织造,两个织轴的送经量不同,张力就不同。地经送经量小,纱线张力大,此处织物紧短;泡经送经量多,则张力小,此处织物松长。在打纬力作用下,在织物表面形成了有规律的泡泡状波浪形的绉纹条子。常用于夏季面料或如同装面料。

⑸起绉织物:利用强捻纱织成织物,经后整理加工可以形成起绉效应的织物。如棉织物的巴厘纱、丝织物的柳条绉、双绉等。

⑹烂花织物:常采用涤棉包芯纱,在设计的花型处做酸处理,利用涤棉两种原料的耐酸性不同。经处理后,印酸处的棉纤维烂掉,只剩下涤纶长丝,织物形成轻薄透明感,没有印酸处仍保持原状。可做服装面料和装饰面料。

18.说明影响角度斜纹倾斜角度的因素有哪些?

由tanθ=PjSj可知,影响角度斜纹倾斜角度的因素有:经纬纱密度和经纬向飞数。 PwSw

19.在设计曲线斜纹的飞数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⑴使∑Sj等于0或为基础组织的组织循环数的整数倍;

⑵ 大飞数必须小于基础组织中最长的浮线长度,以保证曲线的连续。

34.说明重缎纹组织和阴影缎纹组织各应用于什么织物中?

重缎纹一般用于手帕织物上;阴影缎纹用于手帕或提花织物。

35.说明缎背华达呢织物的组织构成及织物外观特点。

缎背华达呢为十一枚七飞的纬面加强缎纹,是在原来单个经组织点的右上方添加三个组织点而成(见下图)。其外观特点:配以较大的经密后,正面呈斜纹而反面成经面缎纹的外观。

44.用旋转法构作一个绉组织,基础组织自选,并说明应注意的问题。

应注意的问题:在选择基础组织时,一般选同面组织或每根纱线上经纬组织点相近的组织,同时组织循环不要太大,因为经旋转合并后组织循环经纬向各扩大了1倍,使所用的综页数增加,给上机带来一定的困难,基础组织组织循环一般小于6为宜。各组织图如下: 基础组织: 旋转后组织图: 绉组织组织图:

45.说明利用省综设计法设计绉组织的步骤,并计算采用8页综设计时,如果每次提升4页,共有多少种提综方案。

⑴确定采用的综页数。为生产顺利,综页数不要太多,可根据生产实际情况确定。以8页综为例;

⑵确定组织循环范围。组织循环经纱最好是综页数的整数倍,组织循环纬纱数与组织循环经纱数相差不要太多,取Rj=8×6=48,Rw=40;

⑶确定每次提升的综页数,取4页,经组合:C84==8765=70,即共有70种提综4321

方案;

⑷确定每页综提升规律,即纹版图。应注意:

① 每根经纱上的连续经(或纬)组织点不要太多,一般不超过两个组织点为佳; ② 每根经纱交织次数尽量一致;

③ 每根经纱上的经组织点数与纬组织点数尽量相等。

⑸画穿综图:可先把组织循环经纱数分成若干组,每一组的经纱数等于综页数。在确定穿综顺序时,应注意每根纬纱上连续的纬(或经)组织点数不要太多,一般最好不要超过3个组织点,同一页综必须最少间隔3根经纱。

44.用旋转法构作一个绉组织,基础组织自选,并说明应注意的问题。

应注意的问题:在选择基础组织时,一般选同面组织或每根纱线上经纬组织点相近的组织,同时组织循环不要太大,因为经旋转合并后组织循环经纬向各扩大了1倍,使所用的综页数

增加,给上机带来一定的困难,基础组织组织循环一般小于6为宜。各组织图如下: 基础组织: 旋转后组织图: 绉组织组织图:

45.说明利用省综设计法设计绉组织的步骤,并计算采用8页综设计时,如果每次提升4页,共有多少种提综方案。

⑴确定采用的综页数。为生产顺利,综页数不要太多,可根据生产实际情况确定。以8页综为例;

⑵确定组织循环范围。组织循环经纱最好是综页数的整数倍,组织循环纬纱数与组织循环经纱数相差不要太多,取Rj=8×6=48,Rw=40;

⑶确定每次提升的综页数,取4页,经组合:C84==8765=70,即共有70种提综4321

方案;

⑷确定每页综提升规律,即纹版图。应注意:

① 每根经纱上的连续经(或纬)组织点不要太多,一般不超过两个组织点为佳; ② 每根经纱交织次数尽量一致;

③ 每根经纱上的经组织点数与纬组织点数尽量相等。

⑸画穿综图:可先把组织循环经纱数分成若干组,每一组的经纱数等于综页数。在确定穿综顺序时,应注意每根纬纱上连续的纬(或经)组织点数不要太多,一般最好不要超过3个组织点,同一页综必须最少间隔3根经纱。

60.简述在经起花组织中花经纱接结点的一般处理方法。

花经的接结点要视花型的要求进行合理的配置。当花经接结点与两侧地经组织点相同时,即均为经组织点,则接结点可不显露;当花经接结点一侧与地组织的组织点相同时,则接结点轻微显露;当花经接结点与两侧地组织的组织点均不相同时,即两侧地经均为纬组织点,则接结点会暴露出来。但也有不少织物就利用接结点的显露,给与合理配置,构成花型的一部分,以增加花型的层次和立体感,这在经起花织物上也是常见的。

77.试比较平纹地灯芯绒组织和双经保护灯芯绒组织的优缺点,并说明双经保护灯芯绒组织具有保护作用的原因。

⑴平纹地、V型固结的灯芯绒组织,如下图(a),绒条抱合紧密,绒条外观圆润,底布平整;正面耐磨情况好,交织点多,纬纱密度受限制,手感较硬;但绒根在背部突出,经受外力磨擦后,绒束移动,容易脱毛。

⑵平纹变化地灯芯绒地组织为平纹变化V型固结的灯芯绒组织,如下图(b),一个组织循环中6根地经,两根压绒经,绒根在7、8两根压绒经上,背部有地纬纬浮长保护,两旁分别有保护作用,两旁分别受6、1两根地经保护,压紧绒纬改善了背部脱毛,且经纱紧度大,正面脱毛亦得到改善,割绒进刀部位仍是平纹,不妨碍割绒,其他部分仍是平纹的特点。

78.试比较灯芯绒绒根V型固结和W型固结的优缺点。

V型固结法也叫松毛固结法,即绒纬除浮长外,仅与一根压绒经交织,呈V型,见下图

(a)。采用V型固结,绒纬与压绒经交织点少,纬纱容易打紧,有可能提高织物密度,绒纬割断后,绒面抱合效果好,绒面没有沟痕,但受到强烈磨擦后容易脱毛,故适用于绒毛短,纬密较大的中、细条灯芯绒。

W型固结法也叫紧毛固结法,即绒纬除浮长外,与三根或三根以上压绒经交织,每一绒束的绒根植在三根经纱上,呈W型固结,见下图(b)。采用W型固结,绒纬与压绒经交织点多,纬纱不易打紧,织物纬密受限制,毛绒饱和度差,且综页提升次数多,生产困难,但毛绒固结牢度好。常用于制织要求绒纬固结牢固但对绒毛密度要求不高的细条灯芯绒。

(a)

(b)


相关文章

  • 服装材料试卷
  • 服装材料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棉纤维的断面形态特征是 A .腰园形,有中腔 B .多角形,有较小中腔 C .三角形或半椭圆形 D .锯齿形,有皮芯结构 2.( )服装材料按照原材料可以分为两类,即面料和 ...查看


  • 机织工艺设计题
  • <机织工艺设计>复习题 一.填空题 1. 机织物是由相互垂直排列的 . 两个系统的纱线,在织机上按一定的规律交织而成的织物. 2. 机织物按染整情况可分为 . 3. 在表示织物原料的代号中C 表示T 表示,W 表示,S 表示R ...查看


  • 三维机织物的组织结构与设计
  • 浙江工程学院学报,第18卷,第4期,2001年12月 JournalofZhejiangInstituteofScienceandTechnologyVol.18,No.4,Dec12001 文章编号:100924741(2001)0420 ...查看


  • 服装材料B卷答案
  • <服装材料学>试卷B 标准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20分) 1.面料 辅料 2.缩绒性 3.纯纺织物 混纺织物 交织织物 4.天然纤维 化学纤维 5.不溶不缩.迅速燃烧,继续燃烧, 烧纸,少量灰白色 6.肩垫 ...查看


  • 404服装材料学A卷参考答案
  • 参考答案 科目代码 考试时间 404 2007年1月21下午 科目名称 报考专业 服装材料学(A 卷) 服装设计与工程 一.填空(1分*13=13分) 1.色彩.款式.辅料 2.安全舒适性.易管理性.耐用性和经济性 3.天然纤维.人造纤维. ...查看


  • [织物设计]
  • 第一章 织物设计概述 材质.结构.形态.重量.色彩 织物长度.宽度.厚度.重量 ①多数大类采用以织物的组织结构.加工工艺.应用材料以及质地和外观形态并结合产品的实用性进行的综合划分分类方法,部分大类重视我国古代传统的分类方法习惯②14大类3 ...查看


  • 纺织品设计学
  • <河南工程学院纺织品设计>总结 第一章绪论 1.纺织品是一种消费品,消费形态才是纺织品设计需要满足的逻辑目标. 消费形态:(1)物质消费形态:以基本的功能保暖为主,处于低水平.低消费水平时代: (2)感性消费形态:以满足人的心理 ...查看


  • 针织面料种类及相关针织面料知识
  • (一)纬编针织面料常以低弹涤纶丝或异型涤纶丝.锦纶丝.棉纱.毛纱等为原料,采用平针组织,变化平针组织,罗纹平针组织,双罗纹平针组织.提花组织,毛圈组织等,在各种纬编机上编织而成.它的品种较多,一般有良好的弹性的延伸性,织物柔软,坚牢耐皱,毛 ...查看


  • 西洋服装史
  • 1是古埃及人配饰中使用最多的材料. 两河流域服饰可归纳为三个历史阶段: 苏美尔时期 . 古巴比伦时期 . 亚述时期 . 2.亚述服饰的两大特点是. 3. 4.是希腊人最典型的服饰. 5.古希腊的衣料主要有 6.古罗马服饰文化的一个重要功能是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