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诊遵经] 卷上 四时望法相参

《望诊遵经》 > 卷上 四时望法相参

凡观五色之殊.当审四时之变.经曰.春气在经脉.夏气在孙络.长夏气在肌肉.秋气在皮肤.冬气在骨髓.气之内外.既因乎时.色之浮沉.当因乎气.故可以气之内外.而知其色之浮沉.亦可以色之浮沉.而知其气之内外.然浮沉若是.而气色何如.盖尝闻之.天有五行.分时化育.以成万物.春肝木旺.其色当青.若甚而浮清.是谓太过.病在外.微而沉浊.是谓不及.病在内.春以泽为本.春时色青.如以缟裹绀.曰平.青多泽少曰病.但青无泽如草滋曰死.夏心火旺.其色当赤.若甚而浮清.是谓太过.病在外.微而沉浊.是谓不及.病在内.夏以泽为本.夏时色赤.如以缟裹朱.曰平.赤多泽少曰病.但赤无泽.如 血曰死.长夏脾土旺.其色当黄.若甚而浮清.是谓太过.病在外.微而沉浊.是谓不及.病在内.长夏以泽为本.长夏色黄.如以缟裹栝蒌实.曰平.黄多泽少曰病.但黄无泽如枳实曰死.秋肺金旺.其色当白.若甚而浮清.是谓太过.病在外.微而沉浊.是谓不及.病在内.秋以泽为本.秋时色白.如以缟裹红.曰平.白多泽少曰病.但白无泽如枯骨曰死.冬肾水旺.其色当黑.若甚而浮清.是谓太过.病在外.微而沉浊.是谓不及.病在内.冬以泽为本.冬时色黑.如以缟裹紫.曰平.黑多泽少曰病.但黑无泽如煤 曰死.凡此四时之色.得其平则不病.不得其平则病者.亦犹脉之太过实强.病生于外.不及虚微.病生于内也.然当其时而见其色者.常也.非其时而见其色者.变也.变或先时而见.后时而退者.为太过.后时而见.先时而退者.为不及.太过则薄所胜而乘所不胜.其不及则所胜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胜薄之也.以生克言之.色生时者为虚邪.时生色者为实邪.色克时者为贼邪.时克色者为微邪.色时相应者为正邪.五色之见.可比例而推也.时日支干.孤虚旺相.亦可按法而究焉.第病症有三因.气色有十法.又当参伍以通其变矣.若夫非其时而有其气.如冬应寒而反温.夏应热而反凉.或时已至而气未至.或气已至而时未至.或至而太过.或至而不及.气色与之相应者.顺时者也.不相应者.逆时者也.此又四时五色之变.其太过不及.可候气而参观也.夫邪气之客于身也.以胜相加.至其所生而愈.至其所不胜而甚.至于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必先定五脏之色脉.乃可言间甚之时.死生之期也.此皆四时之要也.

《望诊遵经》 > 卷上 四时望法相参

凡观五色之殊.当审四时之变.经曰.春气在经脉.夏气在孙络.长夏气在肌肉.秋气在皮肤.冬气在骨髓.气之内外.既因乎时.色之浮沉.当因乎气.故可以气之内外.而知其色之浮沉.亦可以色之浮沉.而知其气之内外.然浮沉若是.而气色何如.盖尝闻之.天有五行.分时化育.以成万物.春肝木旺.其色当青.若甚而浮清.是谓太过.病在外.微而沉浊.是谓不及.病在内.春以泽为本.春时色青.如以缟裹绀.曰平.青多泽少曰病.但青无泽如草滋曰死.夏心火旺.其色当赤.若甚而浮清.是谓太过.病在外.微而沉浊.是谓不及.病在内.夏以泽为本.夏时色赤.如以缟裹朱.曰平.赤多泽少曰病.但赤无泽.如 血曰死.长夏脾土旺.其色当黄.若甚而浮清.是谓太过.病在外.微而沉浊.是谓不及.病在内.长夏以泽为本.长夏色黄.如以缟裹栝蒌实.曰平.黄多泽少曰病.但黄无泽如枳实曰死.秋肺金旺.其色当白.若甚而浮清.是谓太过.病在外.微而沉浊.是谓不及.病在内.秋以泽为本.秋时色白.如以缟裹红.曰平.白多泽少曰病.但白无泽如枯骨曰死.冬肾水旺.其色当黑.若甚而浮清.是谓太过.病在外.微而沉浊.是谓不及.病在内.冬以泽为本.冬时色黑.如以缟裹紫.曰平.黑多泽少曰病.但黑无泽如煤 曰死.凡此四时之色.得其平则不病.不得其平则病者.亦犹脉之太过实强.病生于外.不及虚微.病生于内也.然当其时而见其色者.常也.非其时而见其色者.变也.变或先时而见.后时而退者.为太过.后时而见.先时而退者.为不及.太过则薄所胜而乘所不胜.其不及则所胜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胜薄之也.以生克言之.色生时者为虚邪.时生色者为实邪.色克时者为贼邪.时克色者为微邪.色时相应者为正邪.五色之见.可比例而推也.时日支干.孤虚旺相.亦可按法而究焉.第病症有三因.气色有十法.又当参伍以通其变矣.若夫非其时而有其气.如冬应寒而反温.夏应热而反凉.或时已至而气未至.或气已至而时未至.或至而太过.或至而不及.气色与之相应者.顺时者也.不相应者.逆时者也.此又四时五色之变.其太过不及.可候气而参观也.夫邪气之客于身也.以胜相加.至其所生而愈.至其所不胜而甚.至于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必先定五脏之色脉.乃可言间甚之时.死生之期也.此皆四时之要也.


相关文章

  • [黄帝内经]对中医诊断学的贡献
  • <黄帝内经>对中医诊断学的贡献 临床医学院:彭俊 摘要:本文对<黄帝内经>中关于诊法方面的篇章进行阐述,从诊断的最佳时间.脉应四时.虚里诊法.望诊.以及四诊合参等九个方面,对<黄帝内经>中的诊法问题进行了 ...查看


  • 李白的诗:子夜四时歌:冬歌
  • <子夜四时歌:冬歌>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子夜四时歌:冬歌>的原文及作者简介. <子夜四时歌:冬歌>原文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查看


  • [东医宝鉴]中的面部分候脏腑图
  • 中医文献杂志 <尊匿堂鉴>中的"面部分候脏腑圈"+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吏文献研究所(北京.100700)张丽君丁侃 摘要:<东E宝譬>是韩E学引进中E学并开恃拳±化的代表性著作:<东Ⅸ宝鍪 ...查看


  • 望诊的内容_中医望诊技巧_中医频道_神农山药网_有态度健康门户网站
  • 虚.指甲菲薄脆裂,以气血亏.精血少为多,亦可见于疠风.甲癣.久痹等病.③望鱼际络脉.鱼际为手掌大指本节后肌肉丰隆处,手太阴肺经循行于此,且与胃经气血盛衰有关.望鱼际络脉主要是望色,如青属寒.赤属热等.目前较少应用. 望排出物--包括望呕吐物 ...查看


  • 古代的泛舟娱乐
  • 对于古人来说,乘船旅游去浏览风光要比陆地行走舒适多了,而且自我荡桨,伴随清风绿水,欣赏湖光山色,更有无可比拟的愉悦之感.因此,泛舟成为古代人游玩赏景的一个重要途径. 早在先秦时期,泛舟作为一种娱乐手段已经贯穿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诗 ...查看


  • 中医药文化与智慧课后习题答案
  • 殷商时期负责医疗管理的官职称为 A.疾小臣 B.医工 C.医官 D.医师 正确答案: A 习近平将中医药学誉为"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 ( )" A.钥匙 B.手段 C.方法 D.策略 正确答案: A 中国医药学的学科的人文 ...查看


  • 大唐三藏圣教序全文及注释
  • 大唐三藏圣教序 太宗文皇帝制 弘福寺沙门怀仁集晋右将军王羲之书 盖闻二仪有像,显覆载以含生 [二仪,天地也:覆载,天之所覆.地之所载也]: 四时无形,潜寒暑以化物 [四时,四季也,<礼记·孔子闲居>:"天有四时,春秋冬 ...查看


  • 颜面望诊 整理
  • 颜面望诊 颜面望诊简称望诊,因为中医诊断用四个字概括:也就是望.闻.问.切,望而知之谓之神, 望诊是中医的四大诊断技巧之首. 望诊就是通过面部各个位置的特征,就能看出人的五脏六腑,八大系统有什么疾病,这八大系统包括: 一.心(脑)循环.红. ...查看


  • 临床医学本科专业[中医学]教学大纲(8版)
  • <中医学>教学大纲 (适用于临床医学本科专业) 教学对象:临床医学本科专业. 教材: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学>(第八版,李家邦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总课时:80时.其中包括15个课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