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冀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太阳的香气]资料:太阳与人类(精品)

太阳与人类

“万物生长靠太阳”,确实太阳对我们这些以太阳系的一颗行星-地球为家的人类来说是太重要了,太熟悉了,太亲切了。它是太阳系的中心,在太阳系里它是“王者”,几乎主宰了太阳系里的一切。然而在整个宇宙中它是那样的不起眼,整个宇宙中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大约有1000亿个,而银河系中的恒星大约有1200亿颗或更多,太阳不过是其中十分普通的一员。同在银河系的牵牛星与织女星都比太阳大很多。

人类自有文明以来,不断地探索认识客观世界,太阳也不例外,开始是把它作为神来崇拜,(我们中华民族的先民把自己的祖先炎帝尊为太阳神)。以后认为天圆地方,再后认识到地球是一个圆球,但长时期中认为是宇宙的中心(从公元前到托勒密都主张地心说),直到16世纪哥白尼才创立了日心说,包括布鲁诺、伽里略都因此而受到教廷的残酷迫害。当然以后证明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但哥白尼等的贡献是伟大的,根本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恩格斯曾说:“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我们的太阳系,除太阳而外,有九颗行星(这些行星周围有几十颗卫星)、有无数的小行星还有相当数量的彗星,太阳占了太阳系总质量的98%以上(太阳的主要常数见附表)。太阳与地球的距离约1.5亿千米,它的半径约696,000,千米,是地球的100多倍,表面温度约6000K,中心温度大于15,000,000K。太阳的构造,大体上是(从里到外)核心、辐射层、对流层、光球、色球和日冕,我们通常看到的是它的光球。

事物总是发展的变化的,有始也有终。据研究,太阳形成于50亿年前,它的寿命还有50亿年(是指主序星阶段的结束)现在处于相对成熟稳定的阶段,有利于地球上生命的存在和发展。宇宙中不同质量的恒星其演变历程也有所不同,像太阳这样中等个头的恒星,现在属于黄矮星,几十亿年后将成为一颗红巨星,最终成为白矮星乃至“熄灭”,地球是太阳系的一员,应该是与太阳同呼吸共命运的。

太阳是一个巨大的核聚变反应堆,主要是氢聚变为氦,发出巨大的能量。以它的光芒照射着我们的太阳,是地球能量的主要来源,我们所感受到的太阳的存在,是它的辐射。太阳

的辐射,主要是可见光,也有红外线和紫外线,可见光占太阳辐射总量的50%,红外线占43%。紫外区只占能量的7%。据粗略估计,太阳每分钟向地球输送的热能大约是250亿亿卡,相当于燃烧4亿吨烟煤所产生的能量。平均日地距离时,在地球大气层上界垂直于太阳辐射的单位表面积上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有1353w/m2,这是相当可观的,到达地球表面的辐射能则因大气和尘埃的反射、折射有一定的衰减,并随纬度的不同而有差异。煤炭和石油则是通过生物的化石形式保存下来的亿万年以前的太阳能,风能、水力归根结底也是太阳能的转化形式。

生命起源需要能量,生命要维持和延续也需要能量。一定的温度条件也是生物生存和延续所必需的,最低限度是水必须保持液态。太阳给我们带来温暖和光明,提供了必需的能量。如今对太阳能最主要的利用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来实现的,营光合作用的生物是食物链的基础。有资料表明地球上的植物每年固定了3×1021焦耳的太阳能,相当于人类全部能耗的10倍,合成近2000亿吨有机物。对我们人类来说,通过光合作用不断产生的有机物是太阳的最基本的恩赐。太阳辐射还能帮助我们推动地球上物质的循环和流动。日光(紫外线)能杀灭许多有害的微生物,照射皮肤可以将我们摄入的一些营养成分转化为我们所必需的维生素D,帮助钙的吸收利用。

当今通过科学技术装备,人们扩大了对太阳能的直接或间接的利用。最简单的是太阳能热水器,再就是太阳能发电,用太阳能驱动车辆。日光被聚焦或能达到很高的温度,现在世界上最大的抛物面型反射聚光器有9层楼高,总面积2500平方米,焦点温度高达4000℃,许多金属都可以被熔化。在地球上的化石能源逐渐趋于枯竭,并污染严重的情况下,科学家对安置在地面或太空中的太阳能电站寄予很大的期望。由于在高空的静止轨道上每天可以有90%以上的时间受到阳光照射,并没有大气层的阻挡衰减,据计算每天能接收太阳能32 kW·h/m2,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NASA(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和能源部曾提出了一个空间太阳电站方案,在静止轨道上部署60个发电能力各为500万千瓦的太阳能电站,可以基本上满足本国对电能的需要。日本有一个计划,在若干年后将一枚发电能力为一百万千瓦特的卫星﹐送上距离地球表面约三万六千公里的轨道。甚至还有科学家设想在月球上建

太阳与人类

“万物生长靠太阳”,确实太阳对我们这些以太阳系的一颗行星-地球为家的人类来说是太重要了,太熟悉了,太亲切了。它是太阳系的中心,在太阳系里它是“王者”,几乎主宰了太阳系里的一切。然而在整个宇宙中它是那样的不起眼,整个宇宙中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大约有1000亿个,而银河系中的恒星大约有1200亿颗或更多,太阳不过是其中十分普通的一员。同在银河系的牵牛星与织女星都比太阳大很多。

人类自有文明以来,不断地探索认识客观世界,太阳也不例外,开始是把它作为神来崇拜,(我们中华民族的先民把自己的祖先炎帝尊为太阳神)。以后认为天圆地方,再后认识到地球是一个圆球,但长时期中认为是宇宙的中心(从公元前到托勒密都主张地心说),直到16世纪哥白尼才创立了日心说,包括布鲁诺、伽里略都因此而受到教廷的残酷迫害。当然以后证明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但哥白尼等的贡献是伟大的,根本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恩格斯曾说:“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我们的太阳系,除太阳而外,有九颗行星(这些行星周围有几十颗卫星)、有无数的小行星还有相当数量的彗星,太阳占了太阳系总质量的98%以上(太阳的主要常数见附表)。太阳与地球的距离约1.5亿千米,它的半径约696,000,千米,是地球的100多倍,表面温度约6000K,中心温度大于15,000,000K。太阳的构造,大体上是(从里到外)核心、辐射层、对流层、光球、色球和日冕,我们通常看到的是它的光球。

事物总是发展的变化的,有始也有终。据研究,太阳形成于50亿年前,它的寿命还有50亿年(是指主序星阶段的结束)现在处于相对成熟稳定的阶段,有利于地球上生命的存在和发展。宇宙中不同质量的恒星其演变历程也有所不同,像太阳这样中等个头的恒星,现在属于黄矮星,几十亿年后将成为一颗红巨星,最终成为白矮星乃至“熄灭”,地球是太阳系的一员,应该是与太阳同呼吸共命运的。

太阳是一个巨大的核聚变反应堆,主要是氢聚变为氦,发出巨大的能量。以它的光芒照射着我们的太阳,是地球能量的主要来源,我们所感受到的太阳的存在,是它的辐射。太阳

的辐射,主要是可见光,也有红外线和紫外线,可见光占太阳辐射总量的50%,红外线占43%。紫外区只占能量的7%。据粗略估计,太阳每分钟向地球输送的热能大约是250亿亿卡,相当于燃烧4亿吨烟煤所产生的能量。平均日地距离时,在地球大气层上界垂直于太阳辐射的单位表面积上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有1353w/m2,这是相当可观的,到达地球表面的辐射能则因大气和尘埃的反射、折射有一定的衰减,并随纬度的不同而有差异。煤炭和石油则是通过生物的化石形式保存下来的亿万年以前的太阳能,风能、水力归根结底也是太阳能的转化形式。

生命起源需要能量,生命要维持和延续也需要能量。一定的温度条件也是生物生存和延续所必需的,最低限度是水必须保持液态。太阳给我们带来温暖和光明,提供了必需的能量。如今对太阳能最主要的利用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来实现的,营光合作用的生物是食物链的基础。有资料表明地球上的植物每年固定了3×1021焦耳的太阳能,相当于人类全部能耗的10倍,合成近2000亿吨有机物。对我们人类来说,通过光合作用不断产生的有机物是太阳的最基本的恩赐。太阳辐射还能帮助我们推动地球上物质的循环和流动。日光(紫外线)能杀灭许多有害的微生物,照射皮肤可以将我们摄入的一些营养成分转化为我们所必需的维生素D,帮助钙的吸收利用。

当今通过科学技术装备,人们扩大了对太阳能的直接或间接的利用。最简单的是太阳能热水器,再就是太阳能发电,用太阳能驱动车辆。日光被聚焦或能达到很高的温度,现在世界上最大的抛物面型反射聚光器有9层楼高,总面积2500平方米,焦点温度高达4000℃,许多金属都可以被熔化。在地球上的化石能源逐渐趋于枯竭,并污染严重的情况下,科学家对安置在地面或太空中的太阳能电站寄予很大的期望。由于在高空的静止轨道上每天可以有90%以上的时间受到阳光照射,并没有大气层的阻挡衰减,据计算每天能接收太阳能32 kW·h/m2,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NASA(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和能源部曾提出了一个空间太阳电站方案,在静止轨道上部署60个发电能力各为500万千瓦的太阳能电站,可以基本上满足本国对电能的需要。日本有一个计划,在若干年后将一枚发电能力为一百万千瓦特的卫星﹐送上距离地球表面约三万六千公里的轨道。甚至还有科学家设想在月球上建


相关文章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