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会计和政府会计会计功能的分析和比较

预算会计和政府会计会计功能的分析和比较

摘 要: 本文分析了现行预算会计制度的功能和局限,并与政府会计作出比较,指出政府会计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关键词: 预算会计; 政府会计

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起源于计划经济时代,是借鉴苏联预算会计制度建立起来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对加强我国政府部门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向社会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以及财政部门加强预算资金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的政治经济环境下,改革预算会计制度,构建有效的政府会计体系成为当务之急。会计功能是最能代表一种会计模式的本质特征的因素,因此,本文拟通过预算会计和政府会计的会计功能的分析和比较来论证政府会计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一、预算会计的会计功能

会计功能的首要问题就是解决谁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的问题,即会计信息为谁服务的问题。我国目前的预算会计规范主要是针对具体业务的会计处理,并没有专门针对预算会计的目标发布过任何会计规范。但《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第 61 条规定:“总预算会计报表是各级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及其结果的定期书面报告,是各级政府和上级财政部门了解情况、掌握政策、指导预算执行工作的重要资料,也是编制下年度预算的基础。”因此,可以认为各级政府和上级财政部门是我国财政总预算会计的信息使用者。

机关单位是典型的公共物品提供者、公平分配保障者和公有制度维护者,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及政党机关;我国《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将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规定为行政单位的同级财政部门和上级单位。国有事业单位是我国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我国政府当时组建国有事业单位,目的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大众服务,其活动的性质是非市场导向,资金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源于强制性征收的国家财政拨款。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试行)》将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也规定为财政部门和上级主管单位。因此,我国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要是财政部门和上级单位,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也是本单位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的公共财政,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和打造有限政府的理念已经渐趋成熟,依法治国方略和依法理财观念也已经深人人心。这些新变化都对我国现行政府预算会计的主体理论提出了严峻挑战,进而对构建我国新的政府会计主体理论提出了迫切要求。会计信息的服务对象决定了会计制度的本质,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可以说是为政府自身服务的,其主要功能不是为了方便纳税人对政府资金运用情况的监督,而是方便政府自身对预算资金的管理和控制。因此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仍然是一种政府对于预算资金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信息系统,是政府的自律性财务约束,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受人民之托,用人民的资金,来管理国家的各项事务,公民应该参与监督政府。

二、政府会计的会计功能

西方国家政府会计的主体界定大多采用“双主体”模式,即分别从“组织性质”和“组织资金的来源与用途”两个层面上界定政府会计的主体。一般把前者称为“政府主体”即“报告主体”,而把后者称为“基金主体”即“记账主体”。其中报告主体由以基本政府为核心的多个层次组成;记账主体是由各类具有专有用途的基金构成。美国是西方国家政府会计的主流代表。美国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 1987 年 5 月发布的概念公告第 1 号《财务报告的目标》中,将政府的活动分成政府型活动和企业型活动两种类型,并对政府型活动和企业型活动分别阐述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信息需求。

《财务报告的目标》规定政府型活动的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有三类:一是那些政府须主要对其负责的人,即美国公民;二是那些直接代表公民的人,即立法机构和监察机构;三是那些向政府提供款项或参与提供款项活动的人,即投资者和信贷者。众所周知,政府是依法行使国家行政事务权力的机关,依法拥有行政权并履行相应的公共管理职能。政府为行使其职能,希望能够凭借着国家的公共权力强制性地、无偿地向公民征收尽可能多的税收,以保证其财务资源的充足,

从而保证其各项职能的顺利实现,以维护其统治地位;而对于公民来说,他们必然关心政府征收各项税收的合理性以及政府对各项税收收入的使用情况。

由此可见,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征税与交税关系便自然而然地转化为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公民与政府之间这种“委托—代理”关系的确立,使得前者对后者的监督成为必然。而公民对政府实施有效监督的重要机制之一就是政府预算与会计制度。作为政府,必须根据经立法程序确定和批准的政府预算来组织各项资金的收与支;而作为公民,也必须根据经立法程序确定和批准的政府预算来交纳税收并监督政府的受托责任。

由此可见,在西方发达国家,政府会计是建立在近现代宪政理念下的一种制度构造,这些宪政理念包括:主权在民原则;政府权力来源于人民权利原则;政府应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等。这些是西方国家民主和法制原则在政府财务管理上的具体体现。

通过我国预算会计和西方政府会计在功能上的比较,可以看出我国预算会计是一种落后的会计理念,体现的是民主监督缺位的情况下政府本身自我监督的一套理论和制度,目前我国政府预决算报告只是反映政府收支预决算的单一模式,这些报告反映了行政单位的预算执行结果,但由于预算会计报告过于简单,无法提供进一步的信息。

作为社会公众和纳税人,我们无法接触到有关会计报告,即使是政府有关部门也只能得到预算、决算等基本的财务信息,无法从会计报告中了解政府的整体财务状况和工作绩效,进而也无法评价政府工作的好坏。另外,从政府部门本身来讲,现行的预算会计模式也只是体现了簿记的作用,没有发挥会计应有的监督作用。我国宪法第 2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因此,在我国,将预算会计转变为政府会计不仅不存在任何宪法上的障碍,而且相反,这正是宪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建发.政府会计论.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

[2]刘积斌.西方政府与非营利性会计摘译.中国财经出版社.1997.

[3]陈小悦,陈立齐.政府预算与会计改革——中国与西方国家模式.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

[4]丛树海.中国预算体制重构——理论分析与制度设计.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5]楼继伟. http://www.51lunwen.com/ 政府预算与会计的未来——权责发生制改革纵览与探索.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6]陈穗红,石英华.美国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特点与我国政府会计基础改革问题研究.2005.5.18.

[7]赵建勇.我国政府预算与预算会计改革趋势之我见.经济科学.2000(1). 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www.51lunwen.com整理提供

预算会计和政府会计会计功能的分析和比较

摘 要: 本文分析了现行预算会计制度的功能和局限,并与政府会计作出比较,指出政府会计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关键词: 预算会计; 政府会计

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起源于计划经济时代,是借鉴苏联预算会计制度建立起来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对加强我国政府部门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向社会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以及财政部门加强预算资金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的政治经济环境下,改革预算会计制度,构建有效的政府会计体系成为当务之急。会计功能是最能代表一种会计模式的本质特征的因素,因此,本文拟通过预算会计和政府会计的会计功能的分析和比较来论证政府会计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一、预算会计的会计功能

会计功能的首要问题就是解决谁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的问题,即会计信息为谁服务的问题。我国目前的预算会计规范主要是针对具体业务的会计处理,并没有专门针对预算会计的目标发布过任何会计规范。但《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第 61 条规定:“总预算会计报表是各级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及其结果的定期书面报告,是各级政府和上级财政部门了解情况、掌握政策、指导预算执行工作的重要资料,也是编制下年度预算的基础。”因此,可以认为各级政府和上级财政部门是我国财政总预算会计的信息使用者。

机关单位是典型的公共物品提供者、公平分配保障者和公有制度维护者,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及政党机关;我国《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将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规定为行政单位的同级财政部门和上级单位。国有事业单位是我国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我国政府当时组建国有事业单位,目的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大众服务,其活动的性质是非市场导向,资金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源于强制性征收的国家财政拨款。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试行)》将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也规定为财政部门和上级主管单位。因此,我国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要是财政部门和上级单位,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也是本单位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的公共财政,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和打造有限政府的理念已经渐趋成熟,依法治国方略和依法理财观念也已经深人人心。这些新变化都对我国现行政府预算会计的主体理论提出了严峻挑战,进而对构建我国新的政府会计主体理论提出了迫切要求。会计信息的服务对象决定了会计制度的本质,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可以说是为政府自身服务的,其主要功能不是为了方便纳税人对政府资金运用情况的监督,而是方便政府自身对预算资金的管理和控制。因此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仍然是一种政府对于预算资金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信息系统,是政府的自律性财务约束,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受人民之托,用人民的资金,来管理国家的各项事务,公民应该参与监督政府。

二、政府会计的会计功能

西方国家政府会计的主体界定大多采用“双主体”模式,即分别从“组织性质”和“组织资金的来源与用途”两个层面上界定政府会计的主体。一般把前者称为“政府主体”即“报告主体”,而把后者称为“基金主体”即“记账主体”。其中报告主体由以基本政府为核心的多个层次组成;记账主体是由各类具有专有用途的基金构成。美国是西方国家政府会计的主流代表。美国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 1987 年 5 月发布的概念公告第 1 号《财务报告的目标》中,将政府的活动分成政府型活动和企业型活动两种类型,并对政府型活动和企业型活动分别阐述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信息需求。

《财务报告的目标》规定政府型活动的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有三类:一是那些政府须主要对其负责的人,即美国公民;二是那些直接代表公民的人,即立法机构和监察机构;三是那些向政府提供款项或参与提供款项活动的人,即投资者和信贷者。众所周知,政府是依法行使国家行政事务权力的机关,依法拥有行政权并履行相应的公共管理职能。政府为行使其职能,希望能够凭借着国家的公共权力强制性地、无偿地向公民征收尽可能多的税收,以保证其财务资源的充足,

从而保证其各项职能的顺利实现,以维护其统治地位;而对于公民来说,他们必然关心政府征收各项税收的合理性以及政府对各项税收收入的使用情况。

由此可见,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征税与交税关系便自然而然地转化为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公民与政府之间这种“委托—代理”关系的确立,使得前者对后者的监督成为必然。而公民对政府实施有效监督的重要机制之一就是政府预算与会计制度。作为政府,必须根据经立法程序确定和批准的政府预算来组织各项资金的收与支;而作为公民,也必须根据经立法程序确定和批准的政府预算来交纳税收并监督政府的受托责任。

由此可见,在西方发达国家,政府会计是建立在近现代宪政理念下的一种制度构造,这些宪政理念包括:主权在民原则;政府权力来源于人民权利原则;政府应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等。这些是西方国家民主和法制原则在政府财务管理上的具体体现。

通过我国预算会计和西方政府会计在功能上的比较,可以看出我国预算会计是一种落后的会计理念,体现的是民主监督缺位的情况下政府本身自我监督的一套理论和制度,目前我国政府预决算报告只是反映政府收支预决算的单一模式,这些报告反映了行政单位的预算执行结果,但由于预算会计报告过于简单,无法提供进一步的信息。

作为社会公众和纳税人,我们无法接触到有关会计报告,即使是政府有关部门也只能得到预算、决算等基本的财务信息,无法从会计报告中了解政府的整体财务状况和工作绩效,进而也无法评价政府工作的好坏。另外,从政府部门本身来讲,现行的预算会计模式也只是体现了簿记的作用,没有发挥会计应有的监督作用。我国宪法第 2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因此,在我国,将预算会计转变为政府会计不仅不存在任何宪法上的障碍,而且相反,这正是宪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建发.政府会计论.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

[2]刘积斌.西方政府与非营利性会计摘译.中国财经出版社.1997.

[3]陈小悦,陈立齐.政府预算与会计改革——中国与西方国家模式.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

[4]丛树海.中国预算体制重构——理论分析与制度设计.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5]楼继伟. http://www.51lunwen.com/ 政府预算与会计的未来——权责发生制改革纵览与探索.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6]陈穗红,石英华.美国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特点与我国政府会计基础改革问题研究.2005.5.18.

[7]赵建勇.我国政府预算与预算会计改革趋势之我见.经济科学.2000(1). 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www.51lunwen.com整理提供


相关文章

  • 会计专业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表
  • 1. 基于公允价值会计的企业价值报告研究 2. 公允价值会计与企业财务报告改进 3. 企业财务报告相关问题及其改进(改进相关性.及时性等问题)研究 4. 企业财富变动及其信息披露研究 5. 企业价值报告框架研究 6. 企业价值信息披露体系( ...查看


  • 浅谈公共财务部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公共财务部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加强政府公共部门的财务管理,以适应公共财政管理的要求. 关键词:公共财务管理 问题 建议 一.政府公共部门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社会上有许多的政府公共部门在财务管理过程中 ...查看


  • 2012会计论文题目
  • 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方向 1. 基于模块化的价值链会计研究 2. 论财务会计报告的改革与发展 3. 关于会计本质.职能.对象.任务等问题的探讨 4. 关于会计理论结构探讨 5. 关于会计研究方法的探讨 6. 会计监督问题研究 7. 论会计目标 ...查看


  • 美国预算制度变迁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美国预算制度变迁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TransitionofU1S1BudgetarySystemandItsInspirationtoChina 王 熙WANG Xi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 北京 1000 ...查看


  • 上海市财政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
  • 上海市财政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上海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时期,也是上海实现" ...查看


  •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解读
  • 第二部分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解读 2014年12月12日,国务院以国发[2014]63号批转财政部<权 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该<方案>分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总体目 ...查看


  • 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与新制度下行政单位的会计核算
  • 南方论刊・2009年增刊第2期 吏际工作研完 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与新镌0度下行政单位的会计核算 胡飞 (茂扁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广东茂名525000)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职能的军断转变,拙会各方面发生了较太的变化,我因 ...查看


  • 对中国与美国的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比较
  • 对中国与美国的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比较 政府会计在我国正式文件中尚未出现过.严格地说,我国没有政府会计,只有预算会计.政府会计与预算会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政府会计以政府相关的各种活动为核算对象,如行政活动(或称政务活动) .权益活动(如政府 ...查看


  •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一.<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该课程系统阐述财政学和金融学两大经济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及其运动规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