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的扩容治疗

病例1 男性,53岁,长途车司机。在一个夏天的傍晚,到达目的地后,出现左侧肢体无力,症状持续2小时未缓解。CT未见明显异常。在医院急诊室输液2000ml,症状完全缓解。

病例2 男性,55岁,饮酒后全身大汗,随后入睡。醒后发现右侧肢体无力、口角下垂,言语不清。急诊磁共振成像显示左侧额顶叶梗死灶,右侧颈内动脉闭塞。溶栓及补液后症状缓解。

病例3 男性,70岁,手术后第2天出现烦躁、失语,第3天出现右侧肢体无力。CT显示左侧大脑半球分水岭梗死。体温单显示术后几天入量偏少、血压偏低。

理论回顾

通过输液扩充血容量,简称扩容,在国内被广泛用于脑梗死急性期治疗。在国外,这被称为血液稀释疗法。血液稀释疗法由来已久,西方最早采用放血,后来发展为补充血浆、白蛋白、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等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容量,达到稀释血液的目的,也有单独补充盐水以稀释血液。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液黏滞度增加,原因包括白细胞激活、红细胞聚集以及红细胞变性能力下降。此外,也有文献报告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可以增加血液黏滞度。由于存在这些现象,人们认为血液稀释疗法通过改善脑血流量,提高可能由软脑膜血管侧支供血的脑组织灌注压,从而对缺血半暗带进行灌注。

但循证医学给出的答案并非如此。2002年美国学者陈(Timothy Chang)等人发表的综述回顾了脑梗死发病72小时内开始血液稀释治疗的21项临床试验,发现血液稀释疗法不能减少4周内的死亡,也不能减少3~6个月的死亡、残疾,不能缩短住院时间。无论是等张还是高张液体、无论哪一种药物,都没有实现统计学上的显著获益。另一方面,血液稀释疗法并不增加3~6个月内的严重心脏事件,并且有减少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趋势。在2013年美国卒中学会发布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早期治疗指南》中,不建议将扩充容量的血液稀释疗法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Ⅲ,A)。

经验上显示有效而循证医学显示无效,其原因可能是临床试验远离现实世界。虽然扩容或血液稀释可能改善脑血流量,但当红细胞压积小于30%时,可能降低血液的携氧能力,扩容反倒有害。临床试验中无法细分脑梗死的各种发病机制,无法对脑梗死的诱发因素给予足够关注;各种患者混杂在一起,有人因为扩容获益,有人扩容后病情加重,总体上显示无益。扩容的价值需要更多合理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

疑问解答

病例1的诱发因素很明显,天热、出汗、饮水少,导致血容量下降、血液浓缩,此时补液取得良好效果。

病例2的诱发因素也很明显,饮酒后大汗导致血容量下降、血液浓缩,此时补液取得良好效果。

病例3术后入量不足、血压低,导致脑低灌注,出现分水岭梗死。纠正之道是补液扩容、升高血压。

病例1 男性,53岁,长途车司机。在一个夏天的傍晚,到达目的地后,出现左侧肢体无力,症状持续2小时未缓解。CT未见明显异常。在医院急诊室输液2000ml,症状完全缓解。

病例2 男性,55岁,饮酒后全身大汗,随后入睡。醒后发现右侧肢体无力、口角下垂,言语不清。急诊磁共振成像显示左侧额顶叶梗死灶,右侧颈内动脉闭塞。溶栓及补液后症状缓解。

病例3 男性,70岁,手术后第2天出现烦躁、失语,第3天出现右侧肢体无力。CT显示左侧大脑半球分水岭梗死。体温单显示术后几天入量偏少、血压偏低。

理论回顾

通过输液扩充血容量,简称扩容,在国内被广泛用于脑梗死急性期治疗。在国外,这被称为血液稀释疗法。血液稀释疗法由来已久,西方最早采用放血,后来发展为补充血浆、白蛋白、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等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容量,达到稀释血液的目的,也有单独补充盐水以稀释血液。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液黏滞度增加,原因包括白细胞激活、红细胞聚集以及红细胞变性能力下降。此外,也有文献报告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可以增加血液黏滞度。由于存在这些现象,人们认为血液稀释疗法通过改善脑血流量,提高可能由软脑膜血管侧支供血的脑组织灌注压,从而对缺血半暗带进行灌注。

但循证医学给出的答案并非如此。2002年美国学者陈(Timothy Chang)等人发表的综述回顾了脑梗死发病72小时内开始血液稀释治疗的21项临床试验,发现血液稀释疗法不能减少4周内的死亡,也不能减少3~6个月的死亡、残疾,不能缩短住院时间。无论是等张还是高张液体、无论哪一种药物,都没有实现统计学上的显著获益。另一方面,血液稀释疗法并不增加3~6个月内的严重心脏事件,并且有减少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趋势。在2013年美国卒中学会发布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早期治疗指南》中,不建议将扩充容量的血液稀释疗法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Ⅲ,A)。

经验上显示有效而循证医学显示无效,其原因可能是临床试验远离现实世界。虽然扩容或血液稀释可能改善脑血流量,但当红细胞压积小于30%时,可能降低血液的携氧能力,扩容反倒有害。临床试验中无法细分脑梗死的各种发病机制,无法对脑梗死的诱发因素给予足够关注;各种患者混杂在一起,有人因为扩容获益,有人扩容后病情加重,总体上显示无益。扩容的价值需要更多合理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

疑问解答

病例1的诱发因素很明显,天热、出汗、饮水少,导致血容量下降、血液浓缩,此时补液取得良好效果。

病例2的诱发因素也很明显,饮酒后大汗导致血容量下降、血液浓缩,此时补液取得良好效果。

病例3术后入量不足、血压低,导致脑低灌注,出现分水岭梗死。纠正之道是补液扩容、升高血压。


相关文章

  • 脑卒中溶栓
  • 本文经<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授权,仅限于非商业应用. 由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撰写的<中国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在线发表于<中华神经科杂志>201 ...查看


  •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_
  • 中国临床医生2011年第39卷第3期(总227) ChineseJournalForClinicians 数字传媒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 中图分类号:R743 ...查看


  • 中国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精简版(中)
  • 三.特异性治疗 (一)改善脑血循环 1. 溶栓 (1)静脉溶栓 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3h内(Ⅰ级推荐,A级证据)和3-4.5h(Ⅰ级推荐,B级证据)的患者,应根据适应证和禁忌证严格筛选患者,尽快静脉给予rtPA溶栓治疗.使用方法:rtPA 0 ...查看


  • 急性心肌梗死并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1例
  • [摘要]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后并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临床特点,由于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临床隐蔽性大,容易漏诊,渗漏一旦诊断明确,应用药物针对性强,病情逐渐稳定并康复. [关键词]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症: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中图分类 ...查看


  • 急性心肌梗死诊疗常规
  • 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概述.定义] 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指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大多是在冠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 [病因] STEMI 的基本病因是冠脉 ...查看


  • 臭氧自血疗法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及护理对策
  • [摘要] 目的:探讨臭氧自血疗法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2-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6例脑梗死患者,本组病例均采用抗血小板聚集.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臭氧自血疗法治疗,实施精心护理措施 ...查看


  • 实用!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抢救方案
  • 医脉通导读 虽然诊疗常规和指南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治仿佛都描述得很清楚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对于基层医院的医生来说,仿佛还是有很多问题需要抉择. 投稿作者:刘严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 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出处. 上周接手一名61岁急性 ...查看


  • 急性脑梗死临床分型
  • 急性脑梗死临床分型.分期治疗(个体化治疗)原则 近年来,由于CT .MRI .DSA .SPECT .TCD 等技术的发明和临床应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已经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虽然新疗法不断问世,新药物不断涌现,但治疗方面还没有重大突破,尤其 ...查看


  • 治疗脑栓塞的药物
  • 脑栓塞的治疗方法 1 一般治疗与脑血栓形成相同: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栓塞导致大面积脑梗死 引起严重脑水肿和继发脑疝 小脑梗死易发生脑疝 应积极脱水 降颅压治疗 必要时去颅瓣减压术 房颤可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心源性脑栓塞发病后数h内用血管扩张剂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