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年度第二学期“形势与政策课”课实践教学作业
从李克强总理访印看中印关系的现状与未来
中国网5月18日讯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上任后首次出访首站选择印度。对于此次李克强出访将给中印关系带来的影响,印媒展示出积极态度。未来十年有望成为中印构筑“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十年,双方将求同存异,深化合作以共谋发展。中印双方的共同利益将远大于双方的分歧。中印作为亚洲大国,考虑双边关系时不只是看短期利益,中国和印度同为金砖国家成员,合作空间远远大于分歧。 对中印关系发展的历史回顾
第一阶段为20世纪50年代,中印关系的友好时期。
第二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中期,中印关系的低潮时期。
第三阶段为1976年到1988年,中印关系的缓和时期。
第四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中印关系的升温时期。
第五阶段为20世纪90代中后期,中印关系继续发展的时期。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双边贸易额的年增长率一般均为两位 数,1990年贸易额2.6亿多元,增幅近80%以上。 中印关系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印关系稳步发展。进入21世纪后,双方就安全观问题达成一致,重申彼此互不构成威胁,并采取多种“建立信任措施”,双边关系走出“冷和平”的阴影,开始了“热合作”的进程。
在政治上:两国近年来友好关系不断深化,双方领导人互访不断。继印度前总理瓦
杰帕伊2003年6月访问中国后,中国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于当年11月访问印度。2004年下半年,中国国务委员唐家璇和陈至立也相继访问印度。双方部长级访问更是不可胜数。今年1月,两国副部长级外交官员在新德里举行了首次战略对话,通过对地区和全球问题的深入讨论,双方在诸多方面达成广泛一致。这次对话标志着中印关系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也越来越多。中印都主张世界多极化,在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促进南南合作等许多重大问题上持有相同或相近的立场。两国对维护亚洲和平、稳定与繁荣都负有重要责任。此外,两国民间交往也在快速增长。去年两国人员互访达到20万人次,比前年有大幅增长。随着温家宝总理访问印度,两国还将签署航空合作协议,增加两国间航班次数,促进更多的人员和贸易往来。
在军事和安全领域:两国间近年来的合作有了突破性进展。2003年4月,时任印度国防部长的费尔南德斯访华,对两军关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当年11月,印度海军舰艇编队访问上海,并同中国海军在东海海域进行联合搜救演习。2004年3月,中国国防部长曹刚川访问印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梁光烈上将也即将对印度进行访问。
在经贸方面:两国近年更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双边贸易和经济合作迅速增长。去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36亿美元,比前年的76亿美元增长约80%。据印度企业界权威人士预测,按这种发展势头,2005年两国贸易额有可能突破200亿美元大关。5年内,中印贸易额估计能达到400亿美元以上,届时中国将替代美国成为印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目前,两国官员正在商讨建立两国自由贸易区的计划。双方在地区经济合作组织方面的合作也在逐步加强。 中印关系的未来走向
中国和印度都是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大国。尽管中印崛起的道路还很漫长,关于这两个亚洲大国未来关系的走向却早已成为国际舆论的热门话题了。有一种相当流行的观点是,两个大国,尤其是互为邻国的大国,在崛起之后或者在崛起过程中必然会成为战略竞争对手,互相构成威胁,甚至必然会发生冲突甚至战争。历史上确有崛起的大国对外实行侵略扩张,变成殖民主
义、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例子,但不能由此得出结论,凡是强大起来的国家必然走西方大国的老路。力量对比固然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关键在于
一个国家的政治领导实行何种内外政策,能否正确地看待本国,也正确地看待别国。
中国如何看待印度的崛起呢?早在1982年邓小平在会见印度客人时就明确指出,“既不存在中国对印度的威胁,也不存在印度对中国的威胁”,“我们希望自己发达,也希望你们发达”。1988年邓小平在会见来访的印度总理拉·甘地时又语重心长地谈到中印两国发展前景及其重大意义,他说:“中印两国不发展起来就不是亚洲世纪。真正的亚太世纪或亚洲世纪,是要等到中国、印度和其他一些邻国发展起来才算到来。”他还指出,在这个伟大目标下,发展中国家应该改善相互之间的关系,加强相互之间的合作。中印两国尤其应该这样做。中印两国领导人已经多次达成中印互不构成威胁的共识。针对西方关于中印争夺亚洲主导权的论点,印度领导人也指出,亚洲和世界有足够的空间让印度和中国都发展起来。中印双方都对未来关系前景持乐观态度,未来是龙象共舞而不是龙象相争。
2012—2013年度第二学期“形势与政策课”课实践教学作业
从李克强总理访印看中印关系的现状与未来
中国网5月18日讯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上任后首次出访首站选择印度。对于此次李克强出访将给中印关系带来的影响,印媒展示出积极态度。未来十年有望成为中印构筑“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十年,双方将求同存异,深化合作以共谋发展。中印双方的共同利益将远大于双方的分歧。中印作为亚洲大国,考虑双边关系时不只是看短期利益,中国和印度同为金砖国家成员,合作空间远远大于分歧。 对中印关系发展的历史回顾
第一阶段为20世纪50年代,中印关系的友好时期。
第二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中期,中印关系的低潮时期。
第三阶段为1976年到1988年,中印关系的缓和时期。
第四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中印关系的升温时期。
第五阶段为20世纪90代中后期,中印关系继续发展的时期。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双边贸易额的年增长率一般均为两位 数,1990年贸易额2.6亿多元,增幅近80%以上。 中印关系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印关系稳步发展。进入21世纪后,双方就安全观问题达成一致,重申彼此互不构成威胁,并采取多种“建立信任措施”,双边关系走出“冷和平”的阴影,开始了“热合作”的进程。
在政治上:两国近年来友好关系不断深化,双方领导人互访不断。继印度前总理瓦
杰帕伊2003年6月访问中国后,中国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于当年11月访问印度。2004年下半年,中国国务委员唐家璇和陈至立也相继访问印度。双方部长级访问更是不可胜数。今年1月,两国副部长级外交官员在新德里举行了首次战略对话,通过对地区和全球问题的深入讨论,双方在诸多方面达成广泛一致。这次对话标志着中印关系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也越来越多。中印都主张世界多极化,在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促进南南合作等许多重大问题上持有相同或相近的立场。两国对维护亚洲和平、稳定与繁荣都负有重要责任。此外,两国民间交往也在快速增长。去年两国人员互访达到20万人次,比前年有大幅增长。随着温家宝总理访问印度,两国还将签署航空合作协议,增加两国间航班次数,促进更多的人员和贸易往来。
在军事和安全领域:两国间近年来的合作有了突破性进展。2003年4月,时任印度国防部长的费尔南德斯访华,对两军关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当年11月,印度海军舰艇编队访问上海,并同中国海军在东海海域进行联合搜救演习。2004年3月,中国国防部长曹刚川访问印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梁光烈上将也即将对印度进行访问。
在经贸方面:两国近年更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双边贸易和经济合作迅速增长。去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36亿美元,比前年的76亿美元增长约80%。据印度企业界权威人士预测,按这种发展势头,2005年两国贸易额有可能突破200亿美元大关。5年内,中印贸易额估计能达到400亿美元以上,届时中国将替代美国成为印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目前,两国官员正在商讨建立两国自由贸易区的计划。双方在地区经济合作组织方面的合作也在逐步加强。 中印关系的未来走向
中国和印度都是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大国。尽管中印崛起的道路还很漫长,关于这两个亚洲大国未来关系的走向却早已成为国际舆论的热门话题了。有一种相当流行的观点是,两个大国,尤其是互为邻国的大国,在崛起之后或者在崛起过程中必然会成为战略竞争对手,互相构成威胁,甚至必然会发生冲突甚至战争。历史上确有崛起的大国对外实行侵略扩张,变成殖民主
义、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例子,但不能由此得出结论,凡是强大起来的国家必然走西方大国的老路。力量对比固然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关键在于
一个国家的政治领导实行何种内外政策,能否正确地看待本国,也正确地看待别国。
中国如何看待印度的崛起呢?早在1982年邓小平在会见印度客人时就明确指出,“既不存在中国对印度的威胁,也不存在印度对中国的威胁”,“我们希望自己发达,也希望你们发达”。1988年邓小平在会见来访的印度总理拉·甘地时又语重心长地谈到中印两国发展前景及其重大意义,他说:“中印两国不发展起来就不是亚洲世纪。真正的亚太世纪或亚洲世纪,是要等到中国、印度和其他一些邻国发展起来才算到来。”他还指出,在这个伟大目标下,发展中国家应该改善相互之间的关系,加强相互之间的合作。中印两国尤其应该这样做。中印两国领导人已经多次达成中印互不构成威胁的共识。针对西方关于中印争夺亚洲主导权的论点,印度领导人也指出,亚洲和世界有足够的空间让印度和中国都发展起来。中印双方都对未来关系前景持乐观态度,未来是龙象共舞而不是龙象相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