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中学思想政治课反思性教学研究
学科专业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申请人姓名:满丽
导师姓名、职称:段文阁 教授
论文提交时间:2009年3月_
【摘要】
反思性教学是当前影响世界各国教育实践的强劲教学思潮。反思能力是教师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也是当前教师教育的核心问题,也就是说,反思是教师向专业化发展、提高职业能力的必由之路。随着国外对反思性教学研究热潮的到来,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对反思性教学也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目前,我国对反思性教学的研究大多还停留在普遍意义上:多数人对反思性教学的理解仍存在误区,实践缺乏动力,操作缺乏标准而使之成为空中楼阁。
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门理论性、知识性极强的学科。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反思过程,导致部分学生对这门课程感到枯燥乏味而心生厌恶之情。针对以上现状,反思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行为势在必行。思想政治课反思性教学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构建了一种协作平台,从而使教学能顺利进行,达到师生的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共同发展,最后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 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除了具备反思性教学的主动性、反馈性、调节性、有效性的一般性特点之外,其特殊性还在于具有最终价值取向性--德育功能,具有时代性--政治功能, 具有“生态性”--内化功能。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无论是对于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成长,还是对于思想政治课本身,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开展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要克服教学心理障碍,积极开展教学反思;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实施“可持续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力求“因材施教”;要对象明确而具体,做到有的放矢;要在合作中反思,做到互促互进;要在反思之后再反思,做到循环反思。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的具体方法包括观摩与讨论法,录像反思法 ,教育行动研究法,档案袋法,教学日志法。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 思想政治课 教学反思 教师专业化
Abstract
Introspection teaching is the current pedagogy trend contributing greatly on educational practice.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feature for teachers to reflect over the past aiming at advance in teaching. Introspection is also the master key to teacher education, that is, it is the only path for teachers to gain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improve their career skills. We have paid more attentions to the study of introspection teaching in recent years with research upsurges from abroad. Intensive studies have been made and brought good results in the theories and practice of introspection teaching. However, our studies mostly dwell on their universal meanings. Most people misunderstood and were reluctant to do it for lacking the corresponding standard.
The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lesson is a subject abundant in theories and knowledge. However some teachers did not have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and introspection processes. It results in disgust for the dull lessons to some students. So it is imperative to reflect our teaching behavior. Introspection teaching in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lessons constructs a cooperation platform to improve their ability and proceed smoothly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It is also conductive to fulfill the requirements of teaching qualities.
The predominant characteristics of introspection teaching in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lessons are the final value-the function of moral education, the quality of the times-the political function, and the ecology nature-the inherent capabilities as well as the initiative, the feedback and the adjustability nature.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teaching, and it is helpful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grow healthily. We should have an object in view in the course of introspection teaching in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lessons. And we should overcome the mental barriers for active introspecting, creatively use the textbook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sist on human-oriented for individualized quality education, introspect over and over again for introspection in cycles, and help each other in cooperation. There are several ways of introspection teaching, such as demonstration and discussion methods, video methods, education behavior methods, file cover methods, teaching-journal methods and so on.
【Key words 】Introspection teaching,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lessons, Teachers specialization
目 录
一、反思性教学研究概述„„„„„„„„„„„„„„„„„„„„„„„„7
(一) 反思性教学的内涵与目标„„„„„„„„„„„„„„„„„„„„„„„„„ 7
1、反思性教学的内涵„„„„„„„„„„„„„„„„„„„„„„„„„„„7
2、反思性教学的目标„„„„„„„„„„„„„„„„„„„„„„„„„„„7
(二) 反思性教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8
1、国外反思性教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8
2、中国反思性教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9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的特点„„„„„„„„„„„„„„„„„„„„11
(一) 反思性教学的一般性特点„„„„„„„„„„„„„„„„„„„„„„„„11
1、积极性„„„„„„„„„„„„„„„„„„„„„„„„„„„„„„„„11
2、反馈性„„„„„„„„„„„„„„„„„„„„„„„„„„„„„„„„11
3、互动性„„„„„„„„„„„„„„„„„„„„„„„„„„„„„„„„11
4、实效性„„„„„„„„„„„„„„„„„„„„„„„„„„„„„„„„12
(二) 思想政治教学反思的特殊性„„„„„„„„„„„„„„„„„„„„„„12
1、思想政治教学反思具有最终价值取向性--德育功能„„„„„„„„„„„„„12
2、思想政治教学反思具有时代性--政治功能„„„„„„„„„„„„„„„„„12
3、思想政治教学反思具有“生态性”--内化功能„„„„„„„„„„„„„„„12
三、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的意义„„„„„„„„„„„„„„„„„„„„13
(一) 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对学生成长的意义„„„„„„„„„„„„„„„„„.13
1、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13
2、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13
3、有利于学生“学会做人”„„„„„„„„„„„„„„„„„„„„„„„„13
(二) 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对教师发展的意义„„„„„„„„„„„„„„„„„„14
1、有利于教师经验的积累和升华„„„„„„„„„„„„„„„„„„„„„„„14
2、有利于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14
3、有利于教师由经验型向反思型的转变„„„„„„„„„„„„„„„„„„„14
(三) 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对课程本身的意义„„„„„„„„„„„„„„„„„14
1、为把握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提供新的视角„„„„„„„„„„„„„„„„„14
2、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有效方式„„„„„„„„„„„„„„„„„„„„„„14
3、有利于实现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教学目标„„„„„„„„„„„„„„„„„„15
四、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的要求„„„„„„„„„„„„„„„„„„„„„„15
(一) 克服教学心理障碍,积极开展教学反思„„„„„„„„„„„„„„„„„„15
(二) 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实施“可持续发展”„„„„„„„„„„„„„„„„„16
(三) 教学反思要坚持以人为本,力求“因材施教”„„„„„„„„„„„„„„„„16
(四) 教学反思对象要明确而具体,做到有的放矢„„„„„„„„„„„„„„„„17
(五) 要在合作中反思,做到互促互进„„„„„„„„„„„„„„„„„„„„„17
(六) 要在反思之后再反思,做到循环反思„„„„„„„„„„„„„„„„„„„17
五、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的有效途径„„„„„„„„„„„„„„„„„17
(一) 观摩与讨论法„„„„„„„„„„„„„„„„„„„„„„„„„„„„„17
(二) 录像反思法„„„„„„„„„„„„„„„„„„„„„„„„„„„„„„18
(三) 教育行动研究法„„„„„„„„„„„„„„„„„„„„„„„„„„„„18
(四) 档案袋法„„„„„„„„„„„„„„„„„„„„„„„„„„„„19
(五) 教学日志法„„„„„„„„„„„„„„„„„„„„„„„„„„„„„20
六、结语„„„„„„„„„„„„„„„„„„„„„„„„„„„„„„„„„„„„„20 参考文献„„„„„„„„„„„„„„„„„„„„„„„„„„„„„„„„„„„„21 致谢„„„„„„„„„„„„„„„„„„„„„„„„„„„„„„„„„„„„„„„„22
中学思想政治课反思性教学研究
一、反思性教学研究概述
(一) 反思性教学的内涵与目标
1、反思性教学的内涵
虽然从历史上看,洛克、斯宾诺莎曾对反思或反省有过论述,但大多数从事反思性教学研究的教育者们推崇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约翰. 杜威为其鼻祖,他们认为杜威是对反思问题作出系统论述的第一人。杜威在其发表于1933年的《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是这样界定“反思”的:“对于任何信念或假定性的知识,按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主动的、持续的和周密的思考。” ①同时,他还论述了反思性思维与教学过程之间的关系。受杜威的影响,其他如萧恩、布鲁巴赫、斯腾豪斯等教育家也就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于是,在众多教育专家关注的目光中,反思性教学渐渐成为教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一般的教育教学规律或者特殊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对教师教学经验进行回顾、审视与重新认识,以至产生新的更趋合理的教学方案与教学行为的过程。也就是说,教学反思既有“教学的反思”,也有“反思的教学”,是二者的有机统一。因此,教学反思就是要追求教学实践行为、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是通过审视、探讨、研究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来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2、反思性教学的目标
(1) 反思性教学以增强教师的“一个责任感”为突破口
职业道德感,是教师自觉反思教学行为的前提。谈到教师的道德感,就必然要说到对学生负责,发展自己是对学生最好的负责。也就是说,对自己有责任感,就要对自己的教育人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规划,而不是做一天教师撞一天钟。责任感欠缺的教师,除非因教学上的失误或迫于外界压力,否则不会自觉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教学反思理论看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感,比提高教师的教学技术与能力更为重要。因此,教学反思既注重教师教学的技术问题,又把教师的职业道德问题摆上重要日程。
(2) 反思性教学以解决“两个问题”为基本点
反思性教学不是简单地回顾教学情景而教学,而是要求教学主体积极而诚恳地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即教学主体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并提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而后对这些问题展开分析、进行深刻反思,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进而组织新的教学方案,最终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3) 反思性教学以“三个学会”为基本目标
“三个学会”即学会教学、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教学也即学会学习,二者有相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约翰·杜威著,姜文闵译. 我们怎样思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第6页.
似之处,即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作为“学习教学”的过程,除学习教学技术、教学理论,还要向学生学习,真正体现教与学的“平等互动”。这就要求教师有敢于正视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勇气,从而促使自己反思其教学行为。学会学习它要求教师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健康”、 “学会关心”、“学会创造”等全面发展学生。学会做人即要学会如何成长为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用之人。要做对社会有用之人,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即要学会做到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其次要有科学文化知识,即要掌握学习方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三要有创造社会财富的本领即学会研究、探索、实践、创新。四要有责任心主要是完善本人的同时,也完善他人、社会和环境。
三个学会领域把各项内容联系起来,就能发挥各项知识的综合作用,实现反思性教学的根本目标即提高教学质量。
(二) 反思性教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1、国外反思性教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如今教学反思在一些西方国家的师范教育领域里迅速发展,并逐渐扩展到整个教育领域。教学反思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领域广泛兴起的又一个改革热潮。首先来看一下国外对反思性教学研究的状况:
(1)杜威--什么是反思性教学
作为一个20世纪早期的教育哲学家,杜威是第一个把教师看作是反思性实践者,杜威关于反思性教学的思想主要反映在《我们怎样思维》这本书中。
杜威把反思性行为界定为一种根据支持的理由及其所导致的结果,对任何信念和实践进行积极的、持续的和仔细考虑的行为。教师反思的过程开始于他所体验到的一种困难、麻烦的事件和不能马上解决的问题,这种不安全和不确定感觉导致教师在行动中或行动后分析自身的经验。杜威认为,反思不是一种能够被简单地包扎起来供教师运用的一套技术, 而是一种面对问题和反应问题的一种主人翁方式。
杜威提出了反思性思维的理论。他认为反思是“能够使我们的行动具有深思熟虑和自觉的方式,思维是把单纯情感的、盲目的和冲动的行动转变为智慧的行动,并把教师看作是教学反思实践者。” “反思是一种对信念积极动态而且细致的考虑,或是根据支持性理由和有关其趋势的进一步结论,而假定的一种知识形式。所以,反思是从一种不确定、怀疑和困惑的状态过渡到能够掌握问题情境、因发现解决困境材料而获得满足感这一最终目标。”
(2)威廉. 萧恩--对行动的反思和在行动中的反思
萧恩(william shawn, 美国著名文学家) 在他广为引用的著作《反思性实践者》中,提出对反思性实践的理解。①在萧恩看来,反思有两种时间框架。首先,反思可能发生在行动前和行动后,这就是“对行动的反思”。在教学中,“对行动的反思”发生在课前对课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Schon ,D. (1983) . The ref lective practitioner. New York :Basic Books.
堂教学的思考和计划上,发生在课后对课堂发生的一切的思考中。其次,反思也可能发生在行动过程中,当实践工作者在参与改进的努力时,通常也会有与情境的反思性对话,也就是说,实践者试图提出和解决当时的问题。在教学时,我们经常会碰到出乎意料的知觉 和反应,我们总是要考虑这些反应以调整我们的教学。这就是萧恩的“在行动中的反思”。
(3)五种反思维度--对萧恩二分法的发展
1992年,英国的二位教师教育者格里菲斯和唐(Morwena Griffiths & Sarah Tann) 提出了超越萧恩二分法的五种反思维度构架。①他们认为,教师是在不同的时间速度和知觉水平上进入行动、观察、分析和计划循环的。
反思的第一个维度即快速反思,它是萧恩的在行动过程中反思的一部分,具有个人化、即时化和自动化的特点。反思的第二个维度是修正,它仍然是在行动过程中的反思维度,但它有个因为思考而快速中断或暂停现象。看作是教师在某一点上、在对这些反应审读的基础上对自己行动的修正或调整。反思的第三个维度是回顾,回顾通常发生在不同的个体或群体之间,可以在教师工作期间或之后的任何时间内,其结果或许导致原先的教学计划得到了修正。反思的第四个维度是研究,这时教师围绕某一问题进行长时间的思考与观察,反思变得更加系统化和敏锐化。反思的第五个维度是理论的重构和重建,这个阶段的反思可能要持续几个月或几年,且比其他维度的反思更加抽象、理性和严谨。
格里菲斯和唐所构建的五种反思维度,更为全面地提炼和扩展了萧恩的在行动过程中反思和对行动反思的思想,从而可以使人们的反思行为更为具体化,更具有操作性。
2、中国反思性教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1)中国反思性教学研究综述
随着国外对反思性教学研究热潮的到来,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对反思性教学也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
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对诸多文献给出的“反思性教学”含义予以反思、提升后,提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当代基础教育界知名教育改革家李镇西,也是在教学反思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李镇西 一学期的教育笔记竟达60万字,十数年笔耕不缀,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以日记的形式不断反思,形成了中国式的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由此可见,惟有通过反思性实践, 即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等不断循环的过程,一个普通的教师才能由匠人成长为名师乃至教育大家。在北京举行的“纪念苏霍姆林斯基80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苏霍姆林斯基·卡娅称赞李镇西是“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Griffiths , M. , & Tann , S. ( 1992 ) . Usi ng ref lective practice to li nk personal and public theories . 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Teaching ,18 (1) ,P. 69 - 84.63.
教育家”。
华东师范大学张华教授在“反思性教学的反思”一文中指出:科学的教育理论、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是教师在反思性教学活动中成长的逻辑前提。实际上,教师也只有将从实践中升华出来的科学理论和正确观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使我们思想的合理性水平得到提升和拓展,然后再到实践中去探索,才能使教学能力与反思能力逐步得到提高。否则,反思只能是简单的回顾和浅层次的检讨,并不能革新教师的思想观念,其专业水平自然也就难以提升。当然,教学问题的存在与发现并非于任何教师无异,不同的教师由于知识、经验的差异,其对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是不同的。反思性教学也正是因为不同教师立足于自身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而使教师的专业能力有所增长,教学实践活动更具现实意义。教师的专业发展本身需要教师成为身体力行、现身说法的反思者,需要对实践中的教育问题和情境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逐步从自发提升为自觉,从而使教师从教育技术的“奴役者”演进成教育的“思想者”,从职业的“谋生者”发展为专业的“创生者”。
穆耕森,南京市雨花台区教育局副局长、雨花台中学校长。他在“反思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一文中认为,反思就是对自己的思考,即把自己当作研究对象,揣摩、体验、品味着自己的日常生活,它是一个人成熟与理智的标志。反思产生于遗憾之中,有遗憾才有反思的必要和可能。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教育需要反思。《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不知道遗憾和不懂得在遗憾中反思的教师,实际上是一个不成熟的教师、一个缺乏理智与创新发展的教师。反思型教师,通俗地说就是有强烈自省意识的、每天从事平凡工作的教师,就是通过思考、解剖自己日常教育实践而不断超越和提升自己教育境界的教师。从人格维度来说,反思型教师积极进取,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对教学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从心理维度来说,他们重视反思,勤于反思,善于反思,对教学有成功的愉悦感。
(2)中国反思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学反思行动缺乏积极性。大多数教师都行动在传统的习惯之中,不管理论如何的发达,对我们日常行动产生影响的主要还是常识性经验。对于教师来说,他们在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时,已经在教育的传统中行动了,往往缺乏行动的主动性。任何一种新的挑战和要求对于他们来说都可能是一种负担,这是教育行动的慵懒性表现,是一种不思进取的现状。在长久的教育发展历程中,教学的反思性质并没有得到重视,而我们的教育也缓步走到了今天,难道教师真的需要反思吗?答案是肯定的。最简单的理由是没有反思的行动是近乎本能的,没有反思的行动在时间的长河中只会无限地重复而无法超越自身,这不符合人类社会进步的追求。在我们看来,如果不愿做传统的轮回、习惯和冲动的奴隶,就应该自觉地、积极主动地进行教学反思。
二是反思性教学缺乏操作尺度。在教学实践工作中,我们也迷茫与困惑,反思性教学的标尺在哪里?我们以什么样的“标准”去衡量已经做了“反思”,并取得成效?其操作
流程和评价标准是什么?由于反思的主观性强,可量化评价的操作标准难以确定,因此有人质疑反思性教学。目前教师所接受的反思性教学几乎都是来源于别人的概括。即便来源于实践,但还是抽象的、模糊的,甚至是肤浅的。这些理论要取得实效,还需要真正在实践中消化、过滤、升华内化为教师自己的观念。这就需要我们去思考反思性教学更深层次的问题:其所依赖操作标准在哪里?
三是反思性教学实践缺乏渗透力。纵观对反思性教学的研究,许多教师仅仅停留在技
术与经验层面,在实践中缺乏真正审视和改正自身问题的勇气。反思观念与反思行动没能产生密切联系。一方面,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反思性教学在形式上只是一种理念。它倡导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反思,倡导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承认产生于教学实践中的“个人实践知识”;另一方面,当涉及如何来评判这些教学活动的价值和效用时,反思性教学实践
缺乏渗透力。如此“反思性教学”必将置身于一种浮躁与尴尬之境:浮躁于观念、思想层面的“趋之若鹜”,尴尬于实践、操作层面的“曲高和寡”。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教师们很少思考怎么塑造自己的灵魂。他们常要求学生
“创新”,却很少反思自己如何创新。这说明教师对自身的反思缺乏深度和勇气。教师是
从事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就应该有勇气正视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的缺点,才能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的特点
(一) 反思性教学的一般性特点
1、积极性。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是建立在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之上的,教
师要关注自己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感,关注自己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优劣,要有不断进取和改进教学的意识和要求。如果缺乏这点,教师就不可能去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以及关注教学效果的好坏。这一切都是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表现。
2、反馈性。反思性教学具有信息反馈的特点,即对教学实践过程进行回顾和审视以
获得各种信息,作为教学反思的基础。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行回顾和反馈,就必须把注意力同时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活动本身;一是学生。教学活动在Wallace ①的反思性教学模式中是与反思构成循环的实践活动。而“教学实践是建立在密切注意和研究课堂中学生的基础上”。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要注意观察学生行为并构建与学生发展规律一致的教学程序和课堂环境。这样,学生的表现及学习效果都作为一种反映教学活动的信息,也作为教师进行反思以及调节下一步教学行为的基础。
3、互动性。在反思性教学中,教师经常会根据反馈回来的各种信息,针对预期的教
学目的和下一步的教学活动,采取适当修正、调整等措施, 而这一系列的措施,实际上是
教师根据自己有关的专业知识和已有的经验知识,对自己教学实践中遇到问题的调整活
动。教师和学生之间在这种调节活动中是互动(interaction) 的。学生通过对自身学习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Wallace, J. M. Action Research for Language Teachers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程的思考,调节学习策略进而提高学习效果,来促动教师如何教;而教师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调节自己的教学策略,来促进学生如何学。这种师生的相互作用,是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保证。
4、实效性。因为反思性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尽可能协调好教学实践中的各种因
素,使它们发挥出最佳效果,达到理想的实效性。因此,教师通过反思,采取各种措施,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最具有合理性和有效性。当教师在某一教学活动中采取某一教学方法或解决某个问题,而取得较好的效果时, 这说明这次的成功是对教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发
展和完善。在下一次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此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和提高。这样上一次的反思行为及结果为下一次的教学活动奠定了基础,并依次循环下去不断取得实效性成果。
(二) 思想政治教学反思的特殊性
1、思想政治教学反思具有最终价值取向性--德育功能。
思想政治课教学肩负着学校德育的重任,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科学社会主义的影响,
它已经偏离了人文的方向,而滑向了技术主义、工具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泥淖,带上了浓厚的功利色彩,德育功能变得微不足道了。针对以上现状,为确保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力和它的最终价值取向,进而发挥它的德育功能,反思思想政治教学,是势在必行的。
2、思想政治教学反思具有时代性--政治功能。
生活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源头活水,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无处不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应
根植于鲜活的现实生活中,它才具有与时俱进的生命活力,才能体现它的时代性,最终为政治生活服务。那么,教学反思的特点之二即时刻与时代生活挂钩,永不脱离现实的轨道,体现教学实践合理性,才能走地快而远。在政治课的教学反思过程中,还要注意恰如其分地切入社会“热点”,增强德育的实效性。社会热点往往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社会现实,既是社会的重点,也是社会的敏感点。对社会热点问题,在政治课堂上要解释透彻,并使学生心悦诚服,进而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和更好地为政治服务的功能。
3、思想政治教学反思具有“生态性”--内化功能。
人类全球性生态危机呼唤着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教育是时代赋予学校德育的历史重
任。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德育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主旋律,以培养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为主要内容,注重教会学生如何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遵守人类社会形成的基本道德规范。这种传统的人际道德发挥了它特有的功能与价值,而生态文明教育则把道德适应范围扩大了,将道德调整的范围扩展到代际、人际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极大地丰富了德育的内容。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过程中,认识到生态文明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并逐渐渗透了这种理念和相关知识,使学生在迁移默化中内化为自己的思想理念,丰富和扩大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培养其高尚的情操,提高其综合素质。
三、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的意义
(一) 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对学生成长的意义
1、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主导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
要使学生享有对教育的“参与性”和“选择性”,注重学生的全员发展、全面发展、全程
发展和个性发展。新课程改革,无论是课程结构的调整、国家课程标准的制定,还是教学内容的选择、教科书的改变,无不渗透着现代教育新理念。
在政治课教学中,只有不断“反思”才能发现自己教育理念的不足,才能有针对性地
加强学习,及时改进教学观念和方法。善于反思,经常反思的教师,会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把问题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每一个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树立信心,鼓励他
们与同伴积极的交流与合作,同伴的肯定与认同,对他们会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从而赢
得本来对思想政治学习丧失信心的学生,转向对本门课程的喜爱,更好地促进了“每一个 学生的发展”。①
2、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思想政治教学要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要提供给学生与他们生活的周围世界密切相关
的思想政治知识,培养他们学习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在生活中的各种能力,要为学生的终 身发展着想。以往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分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过分注重思想政治成因的阐述与名词的解释,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与他们的生活实际联系不是很密切,更显枯燥乏味。经常反思存在这些问题的政治教师,他们会主动地改变教学策略,创新思维,以学生的所见所闻为基础,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场景;扩大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如对家乡、祖国与世界的热爱,树立全球意识,让学生从全球的范围和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角度去认识把握世界,培养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与责任感,树立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的崇高志向,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非常有意义。
3、有利于学生“学会做人”。
“学会做人”,是进行反思性教学的核心,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即“以学生
为本,发展学生个性,完美学生人格”。如前所述:“学会健康”“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创造”是由“学会做人”这个根本目标分解出来的四个基本目标。这些基本目标把
各项内容联系起来,就能发挥各项知识的综合作用,实现“学会做人”的根本目标。所以,通过上述反思性教学的一系列操作过程,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反思的重要性,使学生也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估,促进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动机等方面的发展,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自律学习者,并能把对学习方面反思的行为推而广之,运用在其他做人的领域,促使自身的全面发展。通过观察学生的反思行为成效,促使教师自身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转变,进而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
(二) 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对教师发展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曹美霞. 基于新课改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探索.[J].教育教学研究.2007年4月. 第160页.
1、有利于教师经验的积累和升华。
所谓经验,就是由实践得来的信息及其组织,这种信息及其组织仅靠自然的或不经意的保存,由于没有经过充分的信息加工,意识性不够、系统性不强、理解不深透,往往很容易消失的。波斯纳认为,经验必须经过反思才具有保存的价值和意义,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经验,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所以,只有通过反思,经过思维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的加工之后,才可以有效地去除原始经验中的无益成分,提炼出精华并加以系统化。
2、有利于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即通常说的智力或认知能力。作为教师,其特殊能力主要是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在认知心理学 研究中,人们普遍认为元认知能力是认知能力发展的最高境界。反思具有元认知的某些特点,在某种意义上比元认知更为广泛,因为元认知仅就认知活动而言,而反思可以在一切活动中发挥元认知功能。所以,反思能力的发展不仅是各种能力发展的重要标志,而且是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发挥了巨大作用。
3、有利于教师由经验型向反思型的转变。
反思型教师,通俗地说就是有强烈自省意识、每天从事平凡工作的教师,就是通过思考、解剖自己日常教育实践而不断超越和提升自己教育境界的教师。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3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没有反思的经验,只能是狭隘、片面、肤浅的经验;不会反思的教师,他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至多只是经验的累积,能够不断反思的教师,他的教育智慧就会随之不断增长。所以,经常反思,持续反思是一个教师走向专业化、反思型教师的有效途径。
(三) 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对课程本身的意义
1、为把握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提供新的视角。
在新课程标准中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变,思变则通,思通则进。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自己的教学过程不断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形成自我反思意识和自我监控能力,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以期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
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体现出认真研究和理解《新课程标准》,从宏观上去把握新课程理念。课程标准在序言中对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的作用作了这样的规定:“它对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学反思行为,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去看,它创新了教学方式和教学课程新理念,对思想政治课的德育作用进一步拓展,包括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探究合作学习能力。
2、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有效方式。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着,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政治教师通过反思行为,创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思路和观念,把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学生学习政治课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反而从中获得乐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有利于实现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三个维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在政治课教学反思中,发现新的具有时代性、新闻性、事实性和趣味性的知识、案例故事等,再现贴切他们生活的情景,激发了他们兴趣,培养了情感和学习热情,使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升华;同时,又引导学生能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过程,领悟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从而便于实现“三个维度”的教 学目标。
四、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的要求
(一) 克服教学心理障碍,积极开展教学反思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成败、获得效益高低、价值大小虽受制于各种原因,但它同教师、学生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不可分割。师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益于思想政治课教学取得成功,获得高效益,取得最大价值。相反,如师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往往会影响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存在的心里障碍有:
1、障碍之一: “逆反心理”。
教师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对职业的倦怠;对教材 “多变性”的反感;对教材理论与实际“差距”的茫然;对高考教学难度提高的困惑等。学生的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对一些教材枯燥内容的乏味;对为应试而进行题海战术的厌倦;对教师呆板的教学方式的失落感等。面对如此种种现状,我们要变 “逆反性”为“顺从性”: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反省、思索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自我教育,打消一些不正确的观念,排除心理障碍;另一方面,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最重要的是要不断努力学习锤炼,提高自己的思想和业 务素质,实现以精辟的政治理论说服学生;以精湛的技艺吸引学生;以良好的师表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到政治课教学可亲、可近、可信;有兴趣、有作用、有收获,从而缩短学生与政治教师、与政治教材的心理距离,消除学生的抵触、不顺心的心理状态,更好地保证思想政治课教学顺利、稳步、健康的发展。
2、障碍之二: “冷漠心理”。
这种心理主要表现为课堂教学“一言堂”的现象,高中政治课教学,大部分教师为了应付高考这个指挥棒,不得不演义多年不变的授课方式,一灌到底,来不得学生的应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吕爱宵. 新课程标准下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反思. 中国科技信息. [J].2007,(9).
活动,以教师的“一言”“一行”淹没了活跃的学生思想和聪明才智。表现出教师极大的“冷漠”之情。学生对政治课教学的“冷漠”,缺乏应有的学习愉悦与激情,学习欲望低落,表现为情感的“消极性”。针对这种状况,我们要变 “消极性”为“积极性”。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关键还在于教师,教师自身对政治理论的传授缺乏应有的热情,以及对政治课教学技巧的掌握驾驭水平直接牵动着学生的情感。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所以,作为政治课教师,应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创新教学方法,应以积极的、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政治课教学中去,激发学生对政治理论的强烈需求,从而产生对政治课教学的兴趣、愉悦和满意等积极的教学情感,这种情感正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获得成功所必不可少的。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心理问题,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值得人们深刻反思。政治教师要有意识的应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于教学活动之中,积极反思,努力创造良好的心理氛围,跨越心理误区,消除心理障碍,使思想政治课教学实现新的飞跃。
(二) 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实施“可持续发展”
在新课程标准中,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同时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因为,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些理念,仍具有实验性质、不是定论、不是新教条、不是不允许质疑的结论,还有待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发展和完善。
对教材的反思,其具体内容应该包括:对教材编者的意图、教材(教学内容)所体现的课程价值及德育功能理解得是否透彻、到位?教学目标界定得是否准确、具体?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确定得是否恰当?对教材的调整、挖掘是否科学合理?因此,要求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反思,可以在教学反思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既积累了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了建设性的意见;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有效地对教材进行补充;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和谐的统一体,使教材逐渐趋向完善,尽量发挥其持续发展的作用。
(三) 教学反思要坚持以人为本,力求“因材施教”
“以人为本”,就是在教学中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观。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万物莫不相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不断思考是否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禀赋优点、因材施教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特长,让性格各异的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和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情景的创设,还是内容的呈现,无论是问题的设置,还是释疑解惑,均应“为了一切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地开展教育活动。因为教育活动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尽可能地创设条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反思是否重视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对思想活
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是否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反思之后应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学生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四) 教学反思对象要明确而具体,做到有的放矢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因此,在教学反思时,我们的思维不能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否则反思就容易无的放矢。以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为对象的反思,一般针对两个方面: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①对教师教的反思,其具体内容应该包括:教学方法是否科学合理? 教学理念是否体具有创新性? 教学环节安排是否优化组合? ②对学生学的反思,其具体内容应该包括:作为教学活动主体一方,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程度如何? 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学内容联系恰当与否? 学生向课堂要到了质量没有? 教学反思应反思这些具体问题,做到有的放矢。
(五) 要在合作中反思,做到互促互进
哲学中普遍联系的观点告诉我们,任何人做任何事情都不是孤立的,都要在社会群体 中进行。同样,教学行为也不例外,要把自己融入到教育教学的群体之中去,要经常与同行、专家性教师讨论教学典型问题、时事政治及新闻热点,要把自己的观点与他们交流沟通,汲取他人之长,不断反思自己观点存在的不足,要有勇气调整改正之;或把自己写成的教学反思案例与同行进行讨论、分析,让其提出新的建设性建议,再进行比较反思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缺憾,而后取其优点补己之短。长期与人合作,就能互相促进,在反思中共同成长进步。
(六) 要在反思之后再反思,做到循环反思
反思不仅仅是写“教学日志”,而是自己要在反思后进一步调整教学策略,来指导下一轮的教学实践,让反思产生的新观点在新一轮的教学实践中得到检验。然后,又对“检验”的情况再作反思:进行前后对照、分析、归纳。这样,新一轮的反思自然会使前一轮反思所得出的成果得到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也就在这“实践--反思--调整策略--新的实践—再反思”的循环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的。
总之,我们要用心去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自觉自主地去反省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用文字把反思所得到的感悟记录下来,有意识地形成新的概念和结论。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反思才有实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课堂效益与教学质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反思中不断成长,我们的专业素养才能不断得到充实与提高。
五、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的有效途径
随着反思性教学实践功能的日趋明显, 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要提高反思性教学实践的效率, 必须讲究科学的方法。反思性教学可有许多形式和手段来实现, 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条件, 采取不同的方法。
(一) 观摩与讨论法
1、观摩与讨论法的定义
观摩与讨论是指通过同事之间的相互观摩、切磋和批判性对话进而提高教学水平。教
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时,往往局限于个人的视野而难以发现问题和缺陷, 而同事之间的观摩和讨论可以为教师反思个人的教学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建议。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和改进显然需要同事的帮助,集体的教学智慧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源泉。
2、观摩与讨论法操作步骤:(1)首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确定反思的专题,并进行分类,然后在每个专题下,由教师本人通过回忆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并对其进行反思,从而记录下自己过去的状况、现在的状况、自己的进步以及自己尚需努力之处。以相互听课为主,观察和分析同事的教学活动;(2)教师可以教研室或同头课教师为单位,相互听课,相互学习,观察教师是否合理安排教学过程、课堂管理、教学方法、学生反应、师生关系等, 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这与传统的听课形式不同,不是教学的检查、评价,而是通过听课这一形式,教师相互观摩课堂教学的同时,记下所观察到的情景,发现的问题等,然后彼此客观地交换意见,提出改进措施,以达到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
3、观摩与讨论法的优点:(1)有助于推进教师集体教学反思;(2)有助于为反思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整体氛围;(3)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对话,是反思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反思并不是“闭门思过”,与外界的交流与沟通也是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这是由教育学的社会本质所决定的。广大教师在学校教育实践中也发明了一些进行集体反思的活动,比如公开课、讲课比赛、相互评课等,这些活动对于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是行之有效的。参与观摩和讨论的教师要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自己和他人的教学,进行质疑性的讨论,通过集体智慧的分享而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水平。
(二) 录像反思法
1、录像反思法的含义
录像反思法就是通过录像再现教学过程,让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反思自己或他人教学过程的方法。这种反思方法能起到“旁观者清”的效果。观看和分析自己或同事的课堂教学录像,是教师培养自我意识能力的手段之一。因为,教学是教师独立地、自觉地从事教学和管理自己的实践活动。
2、录像反思法的操作步骤: (1)上课和录像;(2)观看录像,比较录像的教学过程与预先的教学设计有什么不同;(3)反思评价,包括自我评价与听课或观看录像人员的评价,评价主要教学环节所应用的教学技能和策略以及理论依据;(4)根据评价内容进一步修改完善原先的教学设计,写出反思性总结。
3、录像反思法的优点:(1)与日记形式相比,录像扩大了教师反思的空间。观看录像,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更直观地了解,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的某一个方面,或围绕某一方面问题进行反思,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2)观看课堂教学录像,能详尽地反馈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触发教师反思性思考,总结教学行为的成功与不足,也可以从同行的教学录像中得到一些启示和灵感反思自己的弱点,找到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 教育行动研究法
1、行动研究法的含义
行动研究法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勒温(Le Wink )于1946年创立的。所谓行动研究法,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就是要创造性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它是一种自我反思的方法,也是一种在中小学比较盛行的科研方法。行动研究法不仅可以提高教师反思性实践能力,而且可以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由于教学实践过程是教师个体独立地、自觉地从事和管理自己的过程,那么教师教学活动的发生就建立在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前提之上。这是教师的“反思”和“自觉”在其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2、行动研究法操作步骤: (1) 课前的计划与准备。教师的备课应明确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需要确定教学目标;(2) 课堂反馈与评价。教师对课堂上学生的反应,如何解释和分析问题, 如何驾驭课堂等进行有效地反馈和评价;(3)课堂调节与监控。教学监控能力要求教师不断地去获取教学活动中各要素变化情况的信息,审视和检查教学效果,并能自觉地调节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使之达到最佳效果;(4)课后的反思。教学活动结束, 教师应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回顾和评价,对课前计划和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认真分析和总结自己教学成功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通过对其研究,提高教师自我发展的主动性。
3、行动研究法的优点:(1)适应性和灵活性。行动研究简便易行,尤其适合于没有接受过严格教育测量和教育实验训练的中小学教师采用。行动研究允许边行动边调整方案不断修改,因此,具有很强的灵活性。(2)评价的持续性和反馈的及时性。行动研究强调评 价的持续性,即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贯穿整个研究过程。反馈的及时性,从两个方面看:一是及时反馈总结,使教育实践与科学研究处于动态结合与反馈中。二是一旦发现较为肯定的结果,便立即反馈到教育实践中去。(3)较强的实践性与参与性。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紧密联系。在反思性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行动研究,可以对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参与性,体现在一线教师可以直接参与方案的实施,从而获得第一手资料。
(四) 档案袋法
1、档案袋反思法的含义
档案袋包括文件夹、公事包或代表作等多重含义。尽管档案袋在国外应用已有10多年的历史,但目前尚未有统一的定义。笔者在本文中所指的档案袋反思法是以建立专题性档案的形式促进教师不断反思,从而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一种方法。
2、档案袋反思法的操作步骤:(1)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完成后,要及时整理教师档案袋和所有材料,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确定反思的专题,并进行分类,如创新教育类、转化差生类、课程开发类等;(2)在每个专题下,由教师本人通过回忆与反思,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等方面的变化以及自己尚需努力之处。档案袋建立的过程是教师对已有经验进行整理和系统化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反思、自我评估、自我教育的过程。
3、档案袋反思法的优点:(1) 有利于全面展示教师的成长过程。教师档案袋能通过收
集不同类型的材料,以多种方式描述、展示教师的成长过程和自身特点。(2)有利于教师 能力的提高。在档案袋创设过程中,教师们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这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判断能力、控制能力和目标达成能力。(3)有利于形成各自的教学风格。在整理的过程中,有的教师从教案、案例、学习资料到课题研究,几乎都是围绕着一个专题进行的。因此,在不自觉中,大家在教学实践中也在渗透这个专题所体现的某些思想,从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教学特色。
(五)教学日志法
1、教学日志法的定义
教学日志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记录,为日后的反思教学提供材料基础,它本身可引发对教学的思考,所以说这是一个发现的过程。教学日记可以记载以下内容:对课堂或学校所发生的事情的个人见解;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的回答或观察;对有意义的教学或学校活动的描述;对进一步分析问题所要采取措施的想法。
2、教学日志法操作步骤:(1)对每节课的教学经历作书面的反馈,(2)有条理地对课程主要特征,富有意义的教学环节列一个清单,(3)对照教案,分析学情,找出最有效与效果最差的部分,以便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4)教师平时要善于关注对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触动较大的事件,以便为事后总结反思提供原始的素材,(5)教师可以与自己的同事进行讨论,围绕大家所关心的问题,一起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的办法,以及下次课教学中应注意的方面和需要采取的措施。
3、教学日志法的优点:(1)便于回顾教学情景和过程,(2)为教学反思供基础和原始素材,(3)有利于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起到预防作用。
六、结 语
反思性教学是教师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培养教师自觉的教学意识,提高教师的素质是教师教育的目的。教师的教学行为又是其素质的外在形式。教师的专业知识、教育观念、教学态度、评价手段等又必须通过教学行为来体现。因此,通过反思,教师调整、优化其教学行为来组织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学习,启发学生思维,最后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则通过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而获得较多的实际体验,更明确地意识到自己学习活动的全过程,进而自觉地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调节学习行为,以及对学习效果的反思,最终达到自我发展的目的。这些策略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构建了一种协作形式,从而使教学能顺利进行,达到师生的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共同发展。反思能力是教师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也是当前教师教育的核心问题。也就是说,反思是教师自我发展、提高专业能力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约翰. 杜威著,姜文闵译. 我们怎样思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2] [瑞典] T .胡森 [德]DN.波斯尔斯韦特编 郭华等审译 .教育大百科全书 . [M].西
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3]Schon,D. (1983) . 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 New York :Basic Books.
[4]熊川武. 反思性教学.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卢真金. 反思性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J].比较教育研究,2001,(5).
[6]刘晓红. 反思: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的一致性[N].教育导报,2004,(6).
[7]张华. 反思性教学的反思[N].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0).
[8] 曹美霞. 基于新课改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探索.[J].教育教学研究,2007年4月.
[9] 戴国祥.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进行反思性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10] 穆耕森. 反思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教育参考. 2007,(4).
[11] 吕爱宵. 新课程标准下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反思. [J].中国科技信息. 2007,(9).
[13] ①Parkinson, B. &Richardson, H.C. Learner Diaries[A]. In eds. Research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C]. ELT Documents 133, 1989.
②Nunan, D. Action Research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A]. In Richards C. J. &Nunan D. eds. 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C].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③ Wallace, J. M. Action Research for Language Teachers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12]Fantini, E. A. Teacher Assessment [A]. in Freeman D. & Cornwell S. eds. New Ways in Teacher Education [C] . TESOL Inc. USA, 1993.
[14] 刘强.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 [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5] 黄学友. 教学反思的误区与对策.[J]素质教育大参考. 文摘版3B/2007.
[16]陆国君、张苏锋. 反思性教学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N].南通大学学报,2007年6月, 第23卷第2期.
[17]Griffiths, M. &Tann , S. ( 1992 ) . Using reflective practice to link personal and public theories . 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Teaching ,18 (1) ,P. 69 - 84.63.
[18]杨国燕. 反思性教学: 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
[19]高翔. 反思性教学与教学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 2005, ( l0) .
[20]沃建中.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M]. 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21]吴志贵、陈方良. 心有阳光就灿烂——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创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21
致 谢
首先, 我衷心地感谢我的导师段文阁教授,从论文选题一直到最后完稿,段老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正是段老师的悉心指导、耐心帮助和诸多启迪,我的论文才得以逐步充实和完善。段老师的严谨的治学态度,深刻、睿智的思想及宽以待人的品格,都给我以极大的受益,这些都将是我一生的财富。
感谢三年来传授我知识、启发我思考、帮助我进步的老师们,没有他们的辛勤教诲,就不可能有我三年来的点滴长进;感谢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的老师们,正是他们给了我学习和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感谢我的家人,是他们给了我莫大的理解、关爱和支持。
对此,我一并表示深深的谢意!谢谢大家!
学无止境,三年学习生活的结束,意味着人生征途中的又一个起点,尽管前面必将有许多的艰难。但是,老师们的治学精神和人格魅力已经教育了我今后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如何做人,我相信,我一定能做好。
二00九年三月
22
教育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中学思想政治课反思性教学研究
学科专业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申请人姓名:满丽
导师姓名、职称:段文阁 教授
论文提交时间:2009年3月_
【摘要】
反思性教学是当前影响世界各国教育实践的强劲教学思潮。反思能力是教师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也是当前教师教育的核心问题,也就是说,反思是教师向专业化发展、提高职业能力的必由之路。随着国外对反思性教学研究热潮的到来,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对反思性教学也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目前,我国对反思性教学的研究大多还停留在普遍意义上:多数人对反思性教学的理解仍存在误区,实践缺乏动力,操作缺乏标准而使之成为空中楼阁。
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门理论性、知识性极强的学科。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反思过程,导致部分学生对这门课程感到枯燥乏味而心生厌恶之情。针对以上现状,反思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行为势在必行。思想政治课反思性教学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构建了一种协作平台,从而使教学能顺利进行,达到师生的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共同发展,最后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 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除了具备反思性教学的主动性、反馈性、调节性、有效性的一般性特点之外,其特殊性还在于具有最终价值取向性--德育功能,具有时代性--政治功能, 具有“生态性”--内化功能。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无论是对于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成长,还是对于思想政治课本身,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开展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要克服教学心理障碍,积极开展教学反思;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实施“可持续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力求“因材施教”;要对象明确而具体,做到有的放矢;要在合作中反思,做到互促互进;要在反思之后再反思,做到循环反思。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的具体方法包括观摩与讨论法,录像反思法 ,教育行动研究法,档案袋法,教学日志法。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 思想政治课 教学反思 教师专业化
Abstract
Introspection teaching is the current pedagogy trend contributing greatly on educational practice.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feature for teachers to reflect over the past aiming at advance in teaching. Introspection is also the master key to teacher education, that is, it is the only path for teachers to gain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improve their career skills. We have paid more attentions to the study of introspection teaching in recent years with research upsurges from abroad. Intensive studies have been made and brought good results in the theories and practice of introspection teaching. However, our studies mostly dwell on their universal meanings. Most people misunderstood and were reluctant to do it for lacking the corresponding standard.
The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lesson is a subject abundant in theories and knowledge. However some teachers did not have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and introspection processes. It results in disgust for the dull lessons to some students. So it is imperative to reflect our teaching behavior. Introspection teaching in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lessons constructs a cooperation platform to improve their ability and proceed smoothly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It is also conductive to fulfill the requirements of teaching qualities.
The predominant characteristics of introspection teaching in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lessons are the final value-the function of moral education, the quality of the times-the political function, and the ecology nature-the inherent capabilities as well as the initiative, the feedback and the adjustability nature.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teaching, and it is helpful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grow healthily. We should have an object in view in the course of introspection teaching in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lessons. And we should overcome the mental barriers for active introspecting, creatively use the textbook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sist on human-oriented for individualized quality education, introspect over and over again for introspection in cycles, and help each other in cooperation. There are several ways of introspection teaching, such as demonstration and discussion methods, video methods, education behavior methods, file cover methods, teaching-journal methods and so on.
【Key words 】Introspection teaching,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lessons, Teachers specialization
目 录
一、反思性教学研究概述„„„„„„„„„„„„„„„„„„„„„„„„7
(一) 反思性教学的内涵与目标„„„„„„„„„„„„„„„„„„„„„„„„„ 7
1、反思性教学的内涵„„„„„„„„„„„„„„„„„„„„„„„„„„„7
2、反思性教学的目标„„„„„„„„„„„„„„„„„„„„„„„„„„„7
(二) 反思性教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8
1、国外反思性教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8
2、中国反思性教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9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的特点„„„„„„„„„„„„„„„„„„„„11
(一) 反思性教学的一般性特点„„„„„„„„„„„„„„„„„„„„„„„„11
1、积极性„„„„„„„„„„„„„„„„„„„„„„„„„„„„„„„„11
2、反馈性„„„„„„„„„„„„„„„„„„„„„„„„„„„„„„„„11
3、互动性„„„„„„„„„„„„„„„„„„„„„„„„„„„„„„„„11
4、实效性„„„„„„„„„„„„„„„„„„„„„„„„„„„„„„„„12
(二) 思想政治教学反思的特殊性„„„„„„„„„„„„„„„„„„„„„„12
1、思想政治教学反思具有最终价值取向性--德育功能„„„„„„„„„„„„„12
2、思想政治教学反思具有时代性--政治功能„„„„„„„„„„„„„„„„„12
3、思想政治教学反思具有“生态性”--内化功能„„„„„„„„„„„„„„„12
三、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的意义„„„„„„„„„„„„„„„„„„„„13
(一) 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对学生成长的意义„„„„„„„„„„„„„„„„„.13
1、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13
2、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13
3、有利于学生“学会做人”„„„„„„„„„„„„„„„„„„„„„„„„13
(二) 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对教师发展的意义„„„„„„„„„„„„„„„„„„14
1、有利于教师经验的积累和升华„„„„„„„„„„„„„„„„„„„„„„„14
2、有利于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14
3、有利于教师由经验型向反思型的转变„„„„„„„„„„„„„„„„„„„14
(三) 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对课程本身的意义„„„„„„„„„„„„„„„„„14
1、为把握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提供新的视角„„„„„„„„„„„„„„„„„14
2、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有效方式„„„„„„„„„„„„„„„„„„„„„„14
3、有利于实现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教学目标„„„„„„„„„„„„„„„„„„15
四、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的要求„„„„„„„„„„„„„„„„„„„„„„15
(一) 克服教学心理障碍,积极开展教学反思„„„„„„„„„„„„„„„„„„15
(二) 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实施“可持续发展”„„„„„„„„„„„„„„„„„16
(三) 教学反思要坚持以人为本,力求“因材施教”„„„„„„„„„„„„„„„„16
(四) 教学反思对象要明确而具体,做到有的放矢„„„„„„„„„„„„„„„„17
(五) 要在合作中反思,做到互促互进„„„„„„„„„„„„„„„„„„„„„17
(六) 要在反思之后再反思,做到循环反思„„„„„„„„„„„„„„„„„„„17
五、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的有效途径„„„„„„„„„„„„„„„„„17
(一) 观摩与讨论法„„„„„„„„„„„„„„„„„„„„„„„„„„„„„17
(二) 录像反思法„„„„„„„„„„„„„„„„„„„„„„„„„„„„„„18
(三) 教育行动研究法„„„„„„„„„„„„„„„„„„„„„„„„„„„„18
(四) 档案袋法„„„„„„„„„„„„„„„„„„„„„„„„„„„„19
(五) 教学日志法„„„„„„„„„„„„„„„„„„„„„„„„„„„„„20
六、结语„„„„„„„„„„„„„„„„„„„„„„„„„„„„„„„„„„„„„20 参考文献„„„„„„„„„„„„„„„„„„„„„„„„„„„„„„„„„„„„21 致谢„„„„„„„„„„„„„„„„„„„„„„„„„„„„„„„„„„„„„„„„22
中学思想政治课反思性教学研究
一、反思性教学研究概述
(一) 反思性教学的内涵与目标
1、反思性教学的内涵
虽然从历史上看,洛克、斯宾诺莎曾对反思或反省有过论述,但大多数从事反思性教学研究的教育者们推崇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约翰. 杜威为其鼻祖,他们认为杜威是对反思问题作出系统论述的第一人。杜威在其发表于1933年的《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是这样界定“反思”的:“对于任何信念或假定性的知识,按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主动的、持续的和周密的思考。” ①同时,他还论述了反思性思维与教学过程之间的关系。受杜威的影响,其他如萧恩、布鲁巴赫、斯腾豪斯等教育家也就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于是,在众多教育专家关注的目光中,反思性教学渐渐成为教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一般的教育教学规律或者特殊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对教师教学经验进行回顾、审视与重新认识,以至产生新的更趋合理的教学方案与教学行为的过程。也就是说,教学反思既有“教学的反思”,也有“反思的教学”,是二者的有机统一。因此,教学反思就是要追求教学实践行为、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是通过审视、探讨、研究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来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2、反思性教学的目标
(1) 反思性教学以增强教师的“一个责任感”为突破口
职业道德感,是教师自觉反思教学行为的前提。谈到教师的道德感,就必然要说到对学生负责,发展自己是对学生最好的负责。也就是说,对自己有责任感,就要对自己的教育人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规划,而不是做一天教师撞一天钟。责任感欠缺的教师,除非因教学上的失误或迫于外界压力,否则不会自觉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教学反思理论看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感,比提高教师的教学技术与能力更为重要。因此,教学反思既注重教师教学的技术问题,又把教师的职业道德问题摆上重要日程。
(2) 反思性教学以解决“两个问题”为基本点
反思性教学不是简单地回顾教学情景而教学,而是要求教学主体积极而诚恳地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即教学主体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并提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而后对这些问题展开分析、进行深刻反思,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进而组织新的教学方案,最终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3) 反思性教学以“三个学会”为基本目标
“三个学会”即学会教学、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教学也即学会学习,二者有相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约翰·杜威著,姜文闵译. 我们怎样思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第6页.
似之处,即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作为“学习教学”的过程,除学习教学技术、教学理论,还要向学生学习,真正体现教与学的“平等互动”。这就要求教师有敢于正视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勇气,从而促使自己反思其教学行为。学会学习它要求教师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健康”、 “学会关心”、“学会创造”等全面发展学生。学会做人即要学会如何成长为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用之人。要做对社会有用之人,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即要学会做到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其次要有科学文化知识,即要掌握学习方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三要有创造社会财富的本领即学会研究、探索、实践、创新。四要有责任心主要是完善本人的同时,也完善他人、社会和环境。
三个学会领域把各项内容联系起来,就能发挥各项知识的综合作用,实现反思性教学的根本目标即提高教学质量。
(二) 反思性教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1、国外反思性教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如今教学反思在一些西方国家的师范教育领域里迅速发展,并逐渐扩展到整个教育领域。教学反思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领域广泛兴起的又一个改革热潮。首先来看一下国外对反思性教学研究的状况:
(1)杜威--什么是反思性教学
作为一个20世纪早期的教育哲学家,杜威是第一个把教师看作是反思性实践者,杜威关于反思性教学的思想主要反映在《我们怎样思维》这本书中。
杜威把反思性行为界定为一种根据支持的理由及其所导致的结果,对任何信念和实践进行积极的、持续的和仔细考虑的行为。教师反思的过程开始于他所体验到的一种困难、麻烦的事件和不能马上解决的问题,这种不安全和不确定感觉导致教师在行动中或行动后分析自身的经验。杜威认为,反思不是一种能够被简单地包扎起来供教师运用的一套技术, 而是一种面对问题和反应问题的一种主人翁方式。
杜威提出了反思性思维的理论。他认为反思是“能够使我们的行动具有深思熟虑和自觉的方式,思维是把单纯情感的、盲目的和冲动的行动转变为智慧的行动,并把教师看作是教学反思实践者。” “反思是一种对信念积极动态而且细致的考虑,或是根据支持性理由和有关其趋势的进一步结论,而假定的一种知识形式。所以,反思是从一种不确定、怀疑和困惑的状态过渡到能够掌握问题情境、因发现解决困境材料而获得满足感这一最终目标。”
(2)威廉. 萧恩--对行动的反思和在行动中的反思
萧恩(william shawn, 美国著名文学家) 在他广为引用的著作《反思性实践者》中,提出对反思性实践的理解。①在萧恩看来,反思有两种时间框架。首先,反思可能发生在行动前和行动后,这就是“对行动的反思”。在教学中,“对行动的反思”发生在课前对课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Schon ,D. (1983) . The ref lective practitioner. New York :Basic Books.
堂教学的思考和计划上,发生在课后对课堂发生的一切的思考中。其次,反思也可能发生在行动过程中,当实践工作者在参与改进的努力时,通常也会有与情境的反思性对话,也就是说,实践者试图提出和解决当时的问题。在教学时,我们经常会碰到出乎意料的知觉 和反应,我们总是要考虑这些反应以调整我们的教学。这就是萧恩的“在行动中的反思”。
(3)五种反思维度--对萧恩二分法的发展
1992年,英国的二位教师教育者格里菲斯和唐(Morwena Griffiths & Sarah Tann) 提出了超越萧恩二分法的五种反思维度构架。①他们认为,教师是在不同的时间速度和知觉水平上进入行动、观察、分析和计划循环的。
反思的第一个维度即快速反思,它是萧恩的在行动过程中反思的一部分,具有个人化、即时化和自动化的特点。反思的第二个维度是修正,它仍然是在行动过程中的反思维度,但它有个因为思考而快速中断或暂停现象。看作是教师在某一点上、在对这些反应审读的基础上对自己行动的修正或调整。反思的第三个维度是回顾,回顾通常发生在不同的个体或群体之间,可以在教师工作期间或之后的任何时间内,其结果或许导致原先的教学计划得到了修正。反思的第四个维度是研究,这时教师围绕某一问题进行长时间的思考与观察,反思变得更加系统化和敏锐化。反思的第五个维度是理论的重构和重建,这个阶段的反思可能要持续几个月或几年,且比其他维度的反思更加抽象、理性和严谨。
格里菲斯和唐所构建的五种反思维度,更为全面地提炼和扩展了萧恩的在行动过程中反思和对行动反思的思想,从而可以使人们的反思行为更为具体化,更具有操作性。
2、中国反思性教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1)中国反思性教学研究综述
随着国外对反思性教学研究热潮的到来,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对反思性教学也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
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对诸多文献给出的“反思性教学”含义予以反思、提升后,提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当代基础教育界知名教育改革家李镇西,也是在教学反思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李镇西 一学期的教育笔记竟达60万字,十数年笔耕不缀,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以日记的形式不断反思,形成了中国式的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由此可见,惟有通过反思性实践, 即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等不断循环的过程,一个普通的教师才能由匠人成长为名师乃至教育大家。在北京举行的“纪念苏霍姆林斯基80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苏霍姆林斯基·卡娅称赞李镇西是“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Griffiths , M. , & Tann , S. ( 1992 ) . Usi ng ref lective practice to li nk personal and public theories . 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Teaching ,18 (1) ,P. 69 - 84.63.
教育家”。
华东师范大学张华教授在“反思性教学的反思”一文中指出:科学的教育理论、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是教师在反思性教学活动中成长的逻辑前提。实际上,教师也只有将从实践中升华出来的科学理论和正确观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使我们思想的合理性水平得到提升和拓展,然后再到实践中去探索,才能使教学能力与反思能力逐步得到提高。否则,反思只能是简单的回顾和浅层次的检讨,并不能革新教师的思想观念,其专业水平自然也就难以提升。当然,教学问题的存在与发现并非于任何教师无异,不同的教师由于知识、经验的差异,其对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是不同的。反思性教学也正是因为不同教师立足于自身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而使教师的专业能力有所增长,教学实践活动更具现实意义。教师的专业发展本身需要教师成为身体力行、现身说法的反思者,需要对实践中的教育问题和情境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逐步从自发提升为自觉,从而使教师从教育技术的“奴役者”演进成教育的“思想者”,从职业的“谋生者”发展为专业的“创生者”。
穆耕森,南京市雨花台区教育局副局长、雨花台中学校长。他在“反思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一文中认为,反思就是对自己的思考,即把自己当作研究对象,揣摩、体验、品味着自己的日常生活,它是一个人成熟与理智的标志。反思产生于遗憾之中,有遗憾才有反思的必要和可能。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教育需要反思。《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不知道遗憾和不懂得在遗憾中反思的教师,实际上是一个不成熟的教师、一个缺乏理智与创新发展的教师。反思型教师,通俗地说就是有强烈自省意识的、每天从事平凡工作的教师,就是通过思考、解剖自己日常教育实践而不断超越和提升自己教育境界的教师。从人格维度来说,反思型教师积极进取,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对教学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从心理维度来说,他们重视反思,勤于反思,善于反思,对教学有成功的愉悦感。
(2)中国反思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学反思行动缺乏积极性。大多数教师都行动在传统的习惯之中,不管理论如何的发达,对我们日常行动产生影响的主要还是常识性经验。对于教师来说,他们在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时,已经在教育的传统中行动了,往往缺乏行动的主动性。任何一种新的挑战和要求对于他们来说都可能是一种负担,这是教育行动的慵懒性表现,是一种不思进取的现状。在长久的教育发展历程中,教学的反思性质并没有得到重视,而我们的教育也缓步走到了今天,难道教师真的需要反思吗?答案是肯定的。最简单的理由是没有反思的行动是近乎本能的,没有反思的行动在时间的长河中只会无限地重复而无法超越自身,这不符合人类社会进步的追求。在我们看来,如果不愿做传统的轮回、习惯和冲动的奴隶,就应该自觉地、积极主动地进行教学反思。
二是反思性教学缺乏操作尺度。在教学实践工作中,我们也迷茫与困惑,反思性教学的标尺在哪里?我们以什么样的“标准”去衡量已经做了“反思”,并取得成效?其操作
流程和评价标准是什么?由于反思的主观性强,可量化评价的操作标准难以确定,因此有人质疑反思性教学。目前教师所接受的反思性教学几乎都是来源于别人的概括。即便来源于实践,但还是抽象的、模糊的,甚至是肤浅的。这些理论要取得实效,还需要真正在实践中消化、过滤、升华内化为教师自己的观念。这就需要我们去思考反思性教学更深层次的问题:其所依赖操作标准在哪里?
三是反思性教学实践缺乏渗透力。纵观对反思性教学的研究,许多教师仅仅停留在技
术与经验层面,在实践中缺乏真正审视和改正自身问题的勇气。反思观念与反思行动没能产生密切联系。一方面,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反思性教学在形式上只是一种理念。它倡导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反思,倡导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承认产生于教学实践中的“个人实践知识”;另一方面,当涉及如何来评判这些教学活动的价值和效用时,反思性教学实践
缺乏渗透力。如此“反思性教学”必将置身于一种浮躁与尴尬之境:浮躁于观念、思想层面的“趋之若鹜”,尴尬于实践、操作层面的“曲高和寡”。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教师们很少思考怎么塑造自己的灵魂。他们常要求学生
“创新”,却很少反思自己如何创新。这说明教师对自身的反思缺乏深度和勇气。教师是
从事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就应该有勇气正视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的缺点,才能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的特点
(一) 反思性教学的一般性特点
1、积极性。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是建立在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之上的,教
师要关注自己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感,关注自己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优劣,要有不断进取和改进教学的意识和要求。如果缺乏这点,教师就不可能去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以及关注教学效果的好坏。这一切都是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表现。
2、反馈性。反思性教学具有信息反馈的特点,即对教学实践过程进行回顾和审视以
获得各种信息,作为教学反思的基础。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行回顾和反馈,就必须把注意力同时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活动本身;一是学生。教学活动在Wallace ①的反思性教学模式中是与反思构成循环的实践活动。而“教学实践是建立在密切注意和研究课堂中学生的基础上”。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要注意观察学生行为并构建与学生发展规律一致的教学程序和课堂环境。这样,学生的表现及学习效果都作为一种反映教学活动的信息,也作为教师进行反思以及调节下一步教学行为的基础。
3、互动性。在反思性教学中,教师经常会根据反馈回来的各种信息,针对预期的教
学目的和下一步的教学活动,采取适当修正、调整等措施, 而这一系列的措施,实际上是
教师根据自己有关的专业知识和已有的经验知识,对自己教学实践中遇到问题的调整活
动。教师和学生之间在这种调节活动中是互动(interaction) 的。学生通过对自身学习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Wallace, J. M. Action Research for Language Teachers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程的思考,调节学习策略进而提高学习效果,来促动教师如何教;而教师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调节自己的教学策略,来促进学生如何学。这种师生的相互作用,是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保证。
4、实效性。因为反思性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尽可能协调好教学实践中的各种因
素,使它们发挥出最佳效果,达到理想的实效性。因此,教师通过反思,采取各种措施,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最具有合理性和有效性。当教师在某一教学活动中采取某一教学方法或解决某个问题,而取得较好的效果时, 这说明这次的成功是对教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发
展和完善。在下一次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此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和提高。这样上一次的反思行为及结果为下一次的教学活动奠定了基础,并依次循环下去不断取得实效性成果。
(二) 思想政治教学反思的特殊性
1、思想政治教学反思具有最终价值取向性--德育功能。
思想政治课教学肩负着学校德育的重任,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科学社会主义的影响,
它已经偏离了人文的方向,而滑向了技术主义、工具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泥淖,带上了浓厚的功利色彩,德育功能变得微不足道了。针对以上现状,为确保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力和它的最终价值取向,进而发挥它的德育功能,反思思想政治教学,是势在必行的。
2、思想政治教学反思具有时代性--政治功能。
生活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源头活水,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无处不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应
根植于鲜活的现实生活中,它才具有与时俱进的生命活力,才能体现它的时代性,最终为政治生活服务。那么,教学反思的特点之二即时刻与时代生活挂钩,永不脱离现实的轨道,体现教学实践合理性,才能走地快而远。在政治课的教学反思过程中,还要注意恰如其分地切入社会“热点”,增强德育的实效性。社会热点往往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社会现实,既是社会的重点,也是社会的敏感点。对社会热点问题,在政治课堂上要解释透彻,并使学生心悦诚服,进而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和更好地为政治服务的功能。
3、思想政治教学反思具有“生态性”--内化功能。
人类全球性生态危机呼唤着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教育是时代赋予学校德育的历史重
任。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德育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主旋律,以培养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为主要内容,注重教会学生如何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遵守人类社会形成的基本道德规范。这种传统的人际道德发挥了它特有的功能与价值,而生态文明教育则把道德适应范围扩大了,将道德调整的范围扩展到代际、人际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极大地丰富了德育的内容。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过程中,认识到生态文明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并逐渐渗透了这种理念和相关知识,使学生在迁移默化中内化为自己的思想理念,丰富和扩大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培养其高尚的情操,提高其综合素质。
三、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的意义
(一) 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对学生成长的意义
1、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主导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
要使学生享有对教育的“参与性”和“选择性”,注重学生的全员发展、全面发展、全程
发展和个性发展。新课程改革,无论是课程结构的调整、国家课程标准的制定,还是教学内容的选择、教科书的改变,无不渗透着现代教育新理念。
在政治课教学中,只有不断“反思”才能发现自己教育理念的不足,才能有针对性地
加强学习,及时改进教学观念和方法。善于反思,经常反思的教师,会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把问题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每一个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树立信心,鼓励他
们与同伴积极的交流与合作,同伴的肯定与认同,对他们会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从而赢
得本来对思想政治学习丧失信心的学生,转向对本门课程的喜爱,更好地促进了“每一个 学生的发展”。①
2、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思想政治教学要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要提供给学生与他们生活的周围世界密切相关
的思想政治知识,培养他们学习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在生活中的各种能力,要为学生的终 身发展着想。以往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分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过分注重思想政治成因的阐述与名词的解释,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与他们的生活实际联系不是很密切,更显枯燥乏味。经常反思存在这些问题的政治教师,他们会主动地改变教学策略,创新思维,以学生的所见所闻为基础,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场景;扩大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如对家乡、祖国与世界的热爱,树立全球意识,让学生从全球的范围和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角度去认识把握世界,培养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与责任感,树立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的崇高志向,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非常有意义。
3、有利于学生“学会做人”。
“学会做人”,是进行反思性教学的核心,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即“以学生
为本,发展学生个性,完美学生人格”。如前所述:“学会健康”“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创造”是由“学会做人”这个根本目标分解出来的四个基本目标。这些基本目标把
各项内容联系起来,就能发挥各项知识的综合作用,实现“学会做人”的根本目标。所以,通过上述反思性教学的一系列操作过程,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反思的重要性,使学生也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估,促进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动机等方面的发展,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自律学习者,并能把对学习方面反思的行为推而广之,运用在其他做人的领域,促使自身的全面发展。通过观察学生的反思行为成效,促使教师自身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转变,进而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
(二) 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对教师发展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曹美霞. 基于新课改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探索.[J].教育教学研究.2007年4月. 第160页.
1、有利于教师经验的积累和升华。
所谓经验,就是由实践得来的信息及其组织,这种信息及其组织仅靠自然的或不经意的保存,由于没有经过充分的信息加工,意识性不够、系统性不强、理解不深透,往往很容易消失的。波斯纳认为,经验必须经过反思才具有保存的价值和意义,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经验,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所以,只有通过反思,经过思维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的加工之后,才可以有效地去除原始经验中的无益成分,提炼出精华并加以系统化。
2、有利于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即通常说的智力或认知能力。作为教师,其特殊能力主要是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在认知心理学 研究中,人们普遍认为元认知能力是认知能力发展的最高境界。反思具有元认知的某些特点,在某种意义上比元认知更为广泛,因为元认知仅就认知活动而言,而反思可以在一切活动中发挥元认知功能。所以,反思能力的发展不仅是各种能力发展的重要标志,而且是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发挥了巨大作用。
3、有利于教师由经验型向反思型的转变。
反思型教师,通俗地说就是有强烈自省意识、每天从事平凡工作的教师,就是通过思考、解剖自己日常教育实践而不断超越和提升自己教育境界的教师。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3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没有反思的经验,只能是狭隘、片面、肤浅的经验;不会反思的教师,他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至多只是经验的累积,能够不断反思的教师,他的教育智慧就会随之不断增长。所以,经常反思,持续反思是一个教师走向专业化、反思型教师的有效途径。
(三) 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对课程本身的意义
1、为把握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提供新的视角。
在新课程标准中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变,思变则通,思通则进。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自己的教学过程不断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形成自我反思意识和自我监控能力,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以期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
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体现出认真研究和理解《新课程标准》,从宏观上去把握新课程理念。课程标准在序言中对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的作用作了这样的规定:“它对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学反思行为,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去看,它创新了教学方式和教学课程新理念,对思想政治课的德育作用进一步拓展,包括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探究合作学习能力。
2、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有效方式。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着,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政治教师通过反思行为,创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思路和观念,把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学生学习政治课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反而从中获得乐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有利于实现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三个维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在政治课教学反思中,发现新的具有时代性、新闻性、事实性和趣味性的知识、案例故事等,再现贴切他们生活的情景,激发了他们兴趣,培养了情感和学习热情,使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升华;同时,又引导学生能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过程,领悟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从而便于实现“三个维度”的教 学目标。
四、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的要求
(一) 克服教学心理障碍,积极开展教学反思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成败、获得效益高低、价值大小虽受制于各种原因,但它同教师、学生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不可分割。师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益于思想政治课教学取得成功,获得高效益,取得最大价值。相反,如师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往往会影响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存在的心里障碍有:
1、障碍之一: “逆反心理”。
教师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对职业的倦怠;对教材 “多变性”的反感;对教材理论与实际“差距”的茫然;对高考教学难度提高的困惑等。学生的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对一些教材枯燥内容的乏味;对为应试而进行题海战术的厌倦;对教师呆板的教学方式的失落感等。面对如此种种现状,我们要变 “逆反性”为“顺从性”: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反省、思索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自我教育,打消一些不正确的观念,排除心理障碍;另一方面,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最重要的是要不断努力学习锤炼,提高自己的思想和业 务素质,实现以精辟的政治理论说服学生;以精湛的技艺吸引学生;以良好的师表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到政治课教学可亲、可近、可信;有兴趣、有作用、有收获,从而缩短学生与政治教师、与政治教材的心理距离,消除学生的抵触、不顺心的心理状态,更好地保证思想政治课教学顺利、稳步、健康的发展。
2、障碍之二: “冷漠心理”。
这种心理主要表现为课堂教学“一言堂”的现象,高中政治课教学,大部分教师为了应付高考这个指挥棒,不得不演义多年不变的授课方式,一灌到底,来不得学生的应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吕爱宵. 新课程标准下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反思. 中国科技信息. [J].2007,(9).
活动,以教师的“一言”“一行”淹没了活跃的学生思想和聪明才智。表现出教师极大的“冷漠”之情。学生对政治课教学的“冷漠”,缺乏应有的学习愉悦与激情,学习欲望低落,表现为情感的“消极性”。针对这种状况,我们要变 “消极性”为“积极性”。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关键还在于教师,教师自身对政治理论的传授缺乏应有的热情,以及对政治课教学技巧的掌握驾驭水平直接牵动着学生的情感。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所以,作为政治课教师,应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创新教学方法,应以积极的、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政治课教学中去,激发学生对政治理论的强烈需求,从而产生对政治课教学的兴趣、愉悦和满意等积极的教学情感,这种情感正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获得成功所必不可少的。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心理问题,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值得人们深刻反思。政治教师要有意识的应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于教学活动之中,积极反思,努力创造良好的心理氛围,跨越心理误区,消除心理障碍,使思想政治课教学实现新的飞跃。
(二) 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实施“可持续发展”
在新课程标准中,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同时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因为,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些理念,仍具有实验性质、不是定论、不是新教条、不是不允许质疑的结论,还有待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发展和完善。
对教材的反思,其具体内容应该包括:对教材编者的意图、教材(教学内容)所体现的课程价值及德育功能理解得是否透彻、到位?教学目标界定得是否准确、具体?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确定得是否恰当?对教材的调整、挖掘是否科学合理?因此,要求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反思,可以在教学反思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既积累了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了建设性的意见;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有效地对教材进行补充;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和谐的统一体,使教材逐渐趋向完善,尽量发挥其持续发展的作用。
(三) 教学反思要坚持以人为本,力求“因材施教”
“以人为本”,就是在教学中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观。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万物莫不相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不断思考是否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禀赋优点、因材施教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特长,让性格各异的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和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情景的创设,还是内容的呈现,无论是问题的设置,还是释疑解惑,均应“为了一切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地开展教育活动。因为教育活动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尽可能地创设条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反思是否重视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对思想活
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是否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反思之后应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学生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四) 教学反思对象要明确而具体,做到有的放矢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因此,在教学反思时,我们的思维不能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否则反思就容易无的放矢。以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为对象的反思,一般针对两个方面: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①对教师教的反思,其具体内容应该包括:教学方法是否科学合理? 教学理念是否体具有创新性? 教学环节安排是否优化组合? ②对学生学的反思,其具体内容应该包括:作为教学活动主体一方,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程度如何? 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学内容联系恰当与否? 学生向课堂要到了质量没有? 教学反思应反思这些具体问题,做到有的放矢。
(五) 要在合作中反思,做到互促互进
哲学中普遍联系的观点告诉我们,任何人做任何事情都不是孤立的,都要在社会群体 中进行。同样,教学行为也不例外,要把自己融入到教育教学的群体之中去,要经常与同行、专家性教师讨论教学典型问题、时事政治及新闻热点,要把自己的观点与他们交流沟通,汲取他人之长,不断反思自己观点存在的不足,要有勇气调整改正之;或把自己写成的教学反思案例与同行进行讨论、分析,让其提出新的建设性建议,再进行比较反思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缺憾,而后取其优点补己之短。长期与人合作,就能互相促进,在反思中共同成长进步。
(六) 要在反思之后再反思,做到循环反思
反思不仅仅是写“教学日志”,而是自己要在反思后进一步调整教学策略,来指导下一轮的教学实践,让反思产生的新观点在新一轮的教学实践中得到检验。然后,又对“检验”的情况再作反思:进行前后对照、分析、归纳。这样,新一轮的反思自然会使前一轮反思所得出的成果得到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也就在这“实践--反思--调整策略--新的实践—再反思”的循环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的。
总之,我们要用心去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自觉自主地去反省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用文字把反思所得到的感悟记录下来,有意识地形成新的概念和结论。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反思才有实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课堂效益与教学质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反思中不断成长,我们的专业素养才能不断得到充实与提高。
五、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的有效途径
随着反思性教学实践功能的日趋明显, 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要提高反思性教学实践的效率, 必须讲究科学的方法。反思性教学可有许多形式和手段来实现, 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条件, 采取不同的方法。
(一) 观摩与讨论法
1、观摩与讨论法的定义
观摩与讨论是指通过同事之间的相互观摩、切磋和批判性对话进而提高教学水平。教
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时,往往局限于个人的视野而难以发现问题和缺陷, 而同事之间的观摩和讨论可以为教师反思个人的教学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建议。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和改进显然需要同事的帮助,集体的教学智慧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源泉。
2、观摩与讨论法操作步骤:(1)首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确定反思的专题,并进行分类,然后在每个专题下,由教师本人通过回忆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并对其进行反思,从而记录下自己过去的状况、现在的状况、自己的进步以及自己尚需努力之处。以相互听课为主,观察和分析同事的教学活动;(2)教师可以教研室或同头课教师为单位,相互听课,相互学习,观察教师是否合理安排教学过程、课堂管理、教学方法、学生反应、师生关系等, 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这与传统的听课形式不同,不是教学的检查、评价,而是通过听课这一形式,教师相互观摩课堂教学的同时,记下所观察到的情景,发现的问题等,然后彼此客观地交换意见,提出改进措施,以达到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
3、观摩与讨论法的优点:(1)有助于推进教师集体教学反思;(2)有助于为反思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整体氛围;(3)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对话,是反思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反思并不是“闭门思过”,与外界的交流与沟通也是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这是由教育学的社会本质所决定的。广大教师在学校教育实践中也发明了一些进行集体反思的活动,比如公开课、讲课比赛、相互评课等,这些活动对于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是行之有效的。参与观摩和讨论的教师要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自己和他人的教学,进行质疑性的讨论,通过集体智慧的分享而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水平。
(二) 录像反思法
1、录像反思法的含义
录像反思法就是通过录像再现教学过程,让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反思自己或他人教学过程的方法。这种反思方法能起到“旁观者清”的效果。观看和分析自己或同事的课堂教学录像,是教师培养自我意识能力的手段之一。因为,教学是教师独立地、自觉地从事教学和管理自己的实践活动。
2、录像反思法的操作步骤: (1)上课和录像;(2)观看录像,比较录像的教学过程与预先的教学设计有什么不同;(3)反思评价,包括自我评价与听课或观看录像人员的评价,评价主要教学环节所应用的教学技能和策略以及理论依据;(4)根据评价内容进一步修改完善原先的教学设计,写出反思性总结。
3、录像反思法的优点:(1)与日记形式相比,录像扩大了教师反思的空间。观看录像,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更直观地了解,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的某一个方面,或围绕某一方面问题进行反思,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2)观看课堂教学录像,能详尽地反馈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触发教师反思性思考,总结教学行为的成功与不足,也可以从同行的教学录像中得到一些启示和灵感反思自己的弱点,找到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 教育行动研究法
1、行动研究法的含义
行动研究法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勒温(Le Wink )于1946年创立的。所谓行动研究法,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就是要创造性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它是一种自我反思的方法,也是一种在中小学比较盛行的科研方法。行动研究法不仅可以提高教师反思性实践能力,而且可以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由于教学实践过程是教师个体独立地、自觉地从事和管理自己的过程,那么教师教学活动的发生就建立在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前提之上。这是教师的“反思”和“自觉”在其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2、行动研究法操作步骤: (1) 课前的计划与准备。教师的备课应明确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需要确定教学目标;(2) 课堂反馈与评价。教师对课堂上学生的反应,如何解释和分析问题, 如何驾驭课堂等进行有效地反馈和评价;(3)课堂调节与监控。教学监控能力要求教师不断地去获取教学活动中各要素变化情况的信息,审视和检查教学效果,并能自觉地调节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使之达到最佳效果;(4)课后的反思。教学活动结束, 教师应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回顾和评价,对课前计划和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认真分析和总结自己教学成功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通过对其研究,提高教师自我发展的主动性。
3、行动研究法的优点:(1)适应性和灵活性。行动研究简便易行,尤其适合于没有接受过严格教育测量和教育实验训练的中小学教师采用。行动研究允许边行动边调整方案不断修改,因此,具有很强的灵活性。(2)评价的持续性和反馈的及时性。行动研究强调评 价的持续性,即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贯穿整个研究过程。反馈的及时性,从两个方面看:一是及时反馈总结,使教育实践与科学研究处于动态结合与反馈中。二是一旦发现较为肯定的结果,便立即反馈到教育实践中去。(3)较强的实践性与参与性。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紧密联系。在反思性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行动研究,可以对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参与性,体现在一线教师可以直接参与方案的实施,从而获得第一手资料。
(四) 档案袋法
1、档案袋反思法的含义
档案袋包括文件夹、公事包或代表作等多重含义。尽管档案袋在国外应用已有10多年的历史,但目前尚未有统一的定义。笔者在本文中所指的档案袋反思法是以建立专题性档案的形式促进教师不断反思,从而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一种方法。
2、档案袋反思法的操作步骤:(1)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完成后,要及时整理教师档案袋和所有材料,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确定反思的专题,并进行分类,如创新教育类、转化差生类、课程开发类等;(2)在每个专题下,由教师本人通过回忆与反思,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等方面的变化以及自己尚需努力之处。档案袋建立的过程是教师对已有经验进行整理和系统化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反思、自我评估、自我教育的过程。
3、档案袋反思法的优点:(1) 有利于全面展示教师的成长过程。教师档案袋能通过收
集不同类型的材料,以多种方式描述、展示教师的成长过程和自身特点。(2)有利于教师 能力的提高。在档案袋创设过程中,教师们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这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判断能力、控制能力和目标达成能力。(3)有利于形成各自的教学风格。在整理的过程中,有的教师从教案、案例、学习资料到课题研究,几乎都是围绕着一个专题进行的。因此,在不自觉中,大家在教学实践中也在渗透这个专题所体现的某些思想,从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教学特色。
(五)教学日志法
1、教学日志法的定义
教学日志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记录,为日后的反思教学提供材料基础,它本身可引发对教学的思考,所以说这是一个发现的过程。教学日记可以记载以下内容:对课堂或学校所发生的事情的个人见解;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的回答或观察;对有意义的教学或学校活动的描述;对进一步分析问题所要采取措施的想法。
2、教学日志法操作步骤:(1)对每节课的教学经历作书面的反馈,(2)有条理地对课程主要特征,富有意义的教学环节列一个清单,(3)对照教案,分析学情,找出最有效与效果最差的部分,以便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4)教师平时要善于关注对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触动较大的事件,以便为事后总结反思提供原始的素材,(5)教师可以与自己的同事进行讨论,围绕大家所关心的问题,一起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的办法,以及下次课教学中应注意的方面和需要采取的措施。
3、教学日志法的优点:(1)便于回顾教学情景和过程,(2)为教学反思供基础和原始素材,(3)有利于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起到预防作用。
六、结 语
反思性教学是教师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培养教师自觉的教学意识,提高教师的素质是教师教育的目的。教师的教学行为又是其素质的外在形式。教师的专业知识、教育观念、教学态度、评价手段等又必须通过教学行为来体现。因此,通过反思,教师调整、优化其教学行为来组织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学习,启发学生思维,最后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则通过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而获得较多的实际体验,更明确地意识到自己学习活动的全过程,进而自觉地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调节学习行为,以及对学习效果的反思,最终达到自我发展的目的。这些策略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构建了一种协作形式,从而使教学能顺利进行,达到师生的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共同发展。反思能力是教师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也是当前教师教育的核心问题。也就是说,反思是教师自我发展、提高专业能力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约翰. 杜威著,姜文闵译. 我们怎样思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2] [瑞典] T .胡森 [德]DN.波斯尔斯韦特编 郭华等审译 .教育大百科全书 . [M].西
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3]Schon,D. (1983) . 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 New York :Basic Books.
[4]熊川武. 反思性教学.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卢真金. 反思性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J].比较教育研究,2001,(5).
[6]刘晓红. 反思: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的一致性[N].教育导报,2004,(6).
[7]张华. 反思性教学的反思[N].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0).
[8] 曹美霞. 基于新课改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探索.[J].教育教学研究,2007年4月.
[9] 戴国祥.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进行反思性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10] 穆耕森. 反思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教育参考. 2007,(4).
[11] 吕爱宵. 新课程标准下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反思. [J].中国科技信息. 2007,(9).
[13] ①Parkinson, B. &Richardson, H.C. Learner Diaries[A]. In eds. Research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C]. ELT Documents 133, 1989.
②Nunan, D. Action Research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A]. In Richards C. J. &Nunan D. eds. 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C].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③ Wallace, J. M. Action Research for Language Teachers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12]Fantini, E. A. Teacher Assessment [A]. in Freeman D. & Cornwell S. eds. New Ways in Teacher Education [C] . TESOL Inc. USA, 1993.
[14] 刘强.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 [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5] 黄学友. 教学反思的误区与对策.[J]素质教育大参考. 文摘版3B/2007.
[16]陆国君、张苏锋. 反思性教学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N].南通大学学报,2007年6月, 第23卷第2期.
[17]Griffiths, M. &Tann , S. ( 1992 ) . Using reflective practice to link personal and public theories . 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Teaching ,18 (1) ,P. 69 - 84.63.
[18]杨国燕. 反思性教学: 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
[19]高翔. 反思性教学与教学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 2005, ( l0) .
[20]沃建中.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M]. 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21]吴志贵、陈方良. 心有阳光就灿烂——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创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21
致 谢
首先, 我衷心地感谢我的导师段文阁教授,从论文选题一直到最后完稿,段老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正是段老师的悉心指导、耐心帮助和诸多启迪,我的论文才得以逐步充实和完善。段老师的严谨的治学态度,深刻、睿智的思想及宽以待人的品格,都给我以极大的受益,这些都将是我一生的财富。
感谢三年来传授我知识、启发我思考、帮助我进步的老师们,没有他们的辛勤教诲,就不可能有我三年来的点滴长进;感谢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的老师们,正是他们给了我学习和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感谢我的家人,是他们给了我莫大的理解、关爱和支持。
对此,我一并表示深深的谢意!谢谢大家!
学无止境,三年学习生活的结束,意味着人生征途中的又一个起点,尽管前面必将有许多的艰难。但是,老师们的治学精神和人格魅力已经教育了我今后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如何做人,我相信,我一定能做好。
二00九年三月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