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八门湾红树林生态状况的研究
高二(8)班 王文鸿
【摘要】红树林(Mangrove )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组成的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由于红树林具有防浪护堤、促淤造陆、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且红树林目前面临着严峻的生态问题,为了寻找到保护红树林的合理方法,因此对八门湾红树林的生态状况进行研究。
【关键词】红树林、生态状况、八门湾
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方案
一、目的:
通过对于八门湾红树林生态状况的研究,增进对于红树林的了解,从而寻找到保护红树林的合理方法。
二、基本方案:
1、对八门湾红树林进行观察了解;
2、向当地工作人员和生物老师了解有关资料;
3、通过互联网和书籍获得关于红树林的资料;
4、整理资料,编写为论文。
一、红树林简介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具有呼吸根或支柱根,种子可以在树上的果实中萌芽长成小苗,然后再脱离母株,坠落于淤泥中发育生长,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全世界约有55种红树林树种。在中国,红树林主要分布在的海南岛、广西、广东和福建。淤泥沉积的热带亚热带海岸和海湾,或河流出口处的冲积盐土或含盐沙壤土,适于红树林生长和发展。它一般分布于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的潮间带(见潮间带生态)。随着海岸地貌的发育和红树林本身的作用,红树林常不断向海岸外缘扩展。红树林植物对盐土的适应能力比任何陆生植物都强, 据测定, 红树林带外缘的海水含盐量为3.2~3.4%,内缘的含盐量为1.98~2.2%,在河流出口处, 海水的含盐量要低些。红树林植物是喜盐植物, 通常它们不见于海潮达不到的河岸。例外的现象也有,红树林主要成分之一的桐花树就可以在中国广东的黄埔一带河岸残留下来。温度对红树林的分布和群落的结构及外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赤道地区的红树林高达30米,组成的种类也最复杂,并表现出某些陆生热带森林群落的外貌和结构,林内出现藤本和附生植物等。在热带的边缘地区, 如在中国海南岛, 红树林一般高达10~15米。随着纬度升高,温度降低,红树林可不足1米, 构成红树林的种类也减至1~2个种。
二、红树林的作用及生态效益
红树作用
红树以凋落物的方式,通过食物链转换,为海洋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同时,由于红树林区内潮沟发达,吸引深水区的动物来到红树林区内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由于红树林生长于亚热带和温带,并拥有丰富的鸟类食物资源,所以红树林区是候鸟的越冬场和迁徒中转站,更是各种海鸟的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的场所。
红树林另一重要作用是它的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的功能。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能有效地滞留陆地来沙,减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茂密高大的枝体宛如一道道绿色长城,有效抵御风浪袭击。
药用价值
红树林为人们带来大量日常保健自然产品,如木榄和海莲类的果皮可用来止血和制作调味品,它的根能够榨汁,是生产亚洲女人经常使用的贵重香料。在印度,木榄和海莲类的叶常用于控制血压。斐济的岛民利用海漆类的红树林树叶放入牙齿的齿洞中以减轻牙疼。据说红树林的果汁擦在身体上可以减轻风湿病的疼痛。在哥伦比亚的太平洋海岸的人们浸泡大红树的树皮,制成漱口剂来治疗咽喉疼。在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用红树林的果实榨的油,用于点油灯,还能驱蚊和治疗昆虫叮咬和痢疾发烧。
生态效益
调查研究表明,红树林是至今世界上少数几个物种最多样化的生态系之一,生物资源量非常丰富,如广西山口红树林区就有111种大型底栖动物,104种鸟类、133种昆虫。广西红树林区还有159种和变种的藻类,其中4种为中国新记录。这是因为红树以凋落物的方式,通过食物链转换,为海洋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同时,由于红树林区内潮沟发达,吸引深水区的动物来到红树林区内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由于红树林生长于亚热带和温带,并拥有丰富的鸟类食物资源,所以红树林区是候鸟的越冬场和迁徙中转站,更是各种海鸟的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的场所。
三、红树林面临的问题
红树林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威胁。50年代初, 海南原有红树林近万公顷, 由于长期不合理的开发利用, 历经围海造田、乱砍滥伐、挖池养殖等活动, 海南岛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红树林面积缩小, 由1956年的近1万h ㎡降至现在的4772h ㎡减少了52.3%,且部分已退化成半红树和次生疏林, 残林比重增大, 群落由复杂到简单、从乔木向灌木方向演替, 防护效能逐渐下降。部分红树物种在海南已经濒危。如海南特有的木柳、水椰、红榄李、海南海桑、杯萼海桑、卵叶海桑、拟海桑、木果楝在海南均已处于濒危状态。
四、加强红树林保护
海南已制定了有关保护红树林及其保护区的法规、规章, 如 《海南省森林保护管理条例》、《海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海南省红树林保护规定》等, 应根据当前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 进一步修订完善这些法规规章, 并出台有关配套规章制度、实施细则等, 使红树林保护有法可依。当然仅靠法律来规范是远远不行的,还必须加强建设管理机构,建立自然保护区。海南省已建立了政府部门的保护管理机构, 并对各部门的管理职责作了明确规定。目前全省已建立了6个与保护红树林有关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大力建设红树林育苗基地、物种保存基地和宣传教育、培训、科研基地。红树林育苗基地建设并为岛内外提供商品苗木, 需着手建立红树林育苗基地, 育苗基地应统筹考虑, 综合布局, 在有一定管理技术基础的保护区相对集中建立2个, 使基地既能高质量供应全省及外省市场的苗木需求, 又能保证基地的适度规模, 便于提高和改进技术, 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通过这次对于八门湾红树林生态状况的研究,使我更加了解了红树林,认识到红树林的生态作用,希望之后在红树林的保护上能够有所贡献。
对于八门湾红树林生态状况的研究
高二(8)班 王文鸿
【摘要】红树林(Mangrove )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组成的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由于红树林具有防浪护堤、促淤造陆、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且红树林目前面临着严峻的生态问题,为了寻找到保护红树林的合理方法,因此对八门湾红树林的生态状况进行研究。
【关键词】红树林、生态状况、八门湾
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方案
一、目的:
通过对于八门湾红树林生态状况的研究,增进对于红树林的了解,从而寻找到保护红树林的合理方法。
二、基本方案:
1、对八门湾红树林进行观察了解;
2、向当地工作人员和生物老师了解有关资料;
3、通过互联网和书籍获得关于红树林的资料;
4、整理资料,编写为论文。
一、红树林简介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具有呼吸根或支柱根,种子可以在树上的果实中萌芽长成小苗,然后再脱离母株,坠落于淤泥中发育生长,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全世界约有55种红树林树种。在中国,红树林主要分布在的海南岛、广西、广东和福建。淤泥沉积的热带亚热带海岸和海湾,或河流出口处的冲积盐土或含盐沙壤土,适于红树林生长和发展。它一般分布于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的潮间带(见潮间带生态)。随着海岸地貌的发育和红树林本身的作用,红树林常不断向海岸外缘扩展。红树林植物对盐土的适应能力比任何陆生植物都强, 据测定, 红树林带外缘的海水含盐量为3.2~3.4%,内缘的含盐量为1.98~2.2%,在河流出口处, 海水的含盐量要低些。红树林植物是喜盐植物, 通常它们不见于海潮达不到的河岸。例外的现象也有,红树林主要成分之一的桐花树就可以在中国广东的黄埔一带河岸残留下来。温度对红树林的分布和群落的结构及外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赤道地区的红树林高达30米,组成的种类也最复杂,并表现出某些陆生热带森林群落的外貌和结构,林内出现藤本和附生植物等。在热带的边缘地区, 如在中国海南岛, 红树林一般高达10~15米。随着纬度升高,温度降低,红树林可不足1米, 构成红树林的种类也减至1~2个种。
二、红树林的作用及生态效益
红树作用
红树以凋落物的方式,通过食物链转换,为海洋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同时,由于红树林区内潮沟发达,吸引深水区的动物来到红树林区内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由于红树林生长于亚热带和温带,并拥有丰富的鸟类食物资源,所以红树林区是候鸟的越冬场和迁徒中转站,更是各种海鸟的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的场所。
红树林另一重要作用是它的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的功能。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能有效地滞留陆地来沙,减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茂密高大的枝体宛如一道道绿色长城,有效抵御风浪袭击。
药用价值
红树林为人们带来大量日常保健自然产品,如木榄和海莲类的果皮可用来止血和制作调味品,它的根能够榨汁,是生产亚洲女人经常使用的贵重香料。在印度,木榄和海莲类的叶常用于控制血压。斐济的岛民利用海漆类的红树林树叶放入牙齿的齿洞中以减轻牙疼。据说红树林的果汁擦在身体上可以减轻风湿病的疼痛。在哥伦比亚的太平洋海岸的人们浸泡大红树的树皮,制成漱口剂来治疗咽喉疼。在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用红树林的果实榨的油,用于点油灯,还能驱蚊和治疗昆虫叮咬和痢疾发烧。
生态效益
调查研究表明,红树林是至今世界上少数几个物种最多样化的生态系之一,生物资源量非常丰富,如广西山口红树林区就有111种大型底栖动物,104种鸟类、133种昆虫。广西红树林区还有159种和变种的藻类,其中4种为中国新记录。这是因为红树以凋落物的方式,通过食物链转换,为海洋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同时,由于红树林区内潮沟发达,吸引深水区的动物来到红树林区内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由于红树林生长于亚热带和温带,并拥有丰富的鸟类食物资源,所以红树林区是候鸟的越冬场和迁徙中转站,更是各种海鸟的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的场所。
三、红树林面临的问题
红树林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威胁。50年代初, 海南原有红树林近万公顷, 由于长期不合理的开发利用, 历经围海造田、乱砍滥伐、挖池养殖等活动, 海南岛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红树林面积缩小, 由1956年的近1万h ㎡降至现在的4772h ㎡减少了52.3%,且部分已退化成半红树和次生疏林, 残林比重增大, 群落由复杂到简单、从乔木向灌木方向演替, 防护效能逐渐下降。部分红树物种在海南已经濒危。如海南特有的木柳、水椰、红榄李、海南海桑、杯萼海桑、卵叶海桑、拟海桑、木果楝在海南均已处于濒危状态。
四、加强红树林保护
海南已制定了有关保护红树林及其保护区的法规、规章, 如 《海南省森林保护管理条例》、《海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海南省红树林保护规定》等, 应根据当前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 进一步修订完善这些法规规章, 并出台有关配套规章制度、实施细则等, 使红树林保护有法可依。当然仅靠法律来规范是远远不行的,还必须加强建设管理机构,建立自然保护区。海南省已建立了政府部门的保护管理机构, 并对各部门的管理职责作了明确规定。目前全省已建立了6个与保护红树林有关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大力建设红树林育苗基地、物种保存基地和宣传教育、培训、科研基地。红树林育苗基地建设并为岛内外提供商品苗木, 需着手建立红树林育苗基地, 育苗基地应统筹考虑, 综合布局, 在有一定管理技术基础的保护区相对集中建立2个, 使基地既能高质量供应全省及外省市场的苗木需求, 又能保证基地的适度规模, 便于提高和改进技术, 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通过这次对于八门湾红树林生态状况的研究,使我更加了解了红树林,认识到红树林的生态作用,希望之后在红树林的保护上能够有所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