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山西中医2011年9月第27卷第9期SHANXI J OF TCM Sep. 2011Vol. 27No. 9
浅议中医健康管理发展现状与问题
王
筠
“消患于未兆”,“治未病”摘要:中医古籍文献中无明确健康管理概念。但早在黄帝内经中即有等健康管理思想,历经数千年的发展逐渐完善。中医体质辨识可以测知人体体质信息,舌诊、脉诊数字化管理可以了解人体客观指征并进行自动分信息系统(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体检管理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系统)互相补充,实现相关信息的整合和共享。从析,
而对健康之人未病先防,提供养生保健知识,自主改善生活方式;对亚健康人群提供健康咨询和干预措施;对已病之人协助就建立档案,并进行风险评估;使医学发展战略优先转向预防疾病和损伤,维护和促进健康。医,
关键词:中医;健康管理;健康调查;健康评估;健康干预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156(2011)09-0060-02
。《素问》管理的思想指出,治疗的目的在于“消患于未”、“济赢劣以获安”,“未兆”,这里所谓的即未有显著疾兆
;“赢劣”,病的征兆则是略显虚损或不太健康,但不一定表。《素问·四气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亚健康状态现出病证,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调神大论篇》谓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这段论述表明了治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预防为主”未病的重要性,同时也代表着的中医健康管理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一个成体系的思想的雏形。因此,
完善的中医健康管理应该是针对不同健康状态的人提供,相应的分类管理。对于健康人,也就是“未病之人”应用“未病先防”思想结合具体的体质辨识情况,为健康中医的
形成健康之人提供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自主改善生活方式,
行为的自觉性,达到固本培元的目的;对于亚健康、高危、康复之人提供中医健康咨询和传统的干预措施,提高个体“成病”“发病”或群体的健康体质,防的风险和的风险,达“未病先防”,降低医疗成本;对于疾病之人协助就医,建到
立健康档案,体质判定并进行健康风险评估。根据未病之欲病之人、已病之人不同的健康状态,给予合理的中医人、
健康管理系统,对个体进行干预、评估、长期跟踪。2
中医健康管理的信息采集及评估工具
中医体质学是中医学对健康信息进行有效分类提取、评估的前提和基础,王琦等
[2-4]
世界卫生组织(WHO )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真正健各种疾病患者人数约占20%,而康的人约占5%左右,
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亚健康和各种慢性病己成为威政府用于医疗的费用所胁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相应地,
占GDP 的比例也逐年上升,医疗危机逐渐显现出来。WHO 分析认为,导致目前医疗现状不满意的问题根源在。“错误的于错误的医学目的,而不是医学手段出了问题。对医学认医学目的,必然导致医学知识和技术的误用”把医学发展的战略优先识的改观是解决问题的首要前提,
“以治愈疾病为目的的高技术追求”,从转向“预防疾病和;以“预防疾病,维护和促进健康”促进健康”为首要损伤,
任务的医学目的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在这样的医疗健康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背景大前提下,
健康管理是指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析、
干预的全过程。健康管理为个体和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科学健康信息并创造条件采取行动,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
[1]
。健康管理主要包括健康调
健康评估、健康干预3个方面。千百年来大量的医疗实查、
践证明,中医药对于促进人类健康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医学以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动态辩“治未病”证观、中医思想作为基石以维护人类的健康。同时,中医学的辨证论治思维则能客观描述和评估健康状态而不是局限于西医对疾病危险因素的简单评的变化过程,
估。因此,中医在整体上对个人的健康状态进行衡量,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管理。1
中医健康管理的指导思想
中医古籍文献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健康管理,但在历代医家的著作中可以发现,它蕴含着运用中医学进行健康
以中医经典理论为依据,研
《中医体质量表》、《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提出中制了
医体质辨识是实施个人健康管理的重要依据。舌诊、脉诊的客观化研究是中医健康管理信息采集或评估的重要手段。丁宏娟等
[5]
基于JSEG 算法和k -NN 法对苔质自动分
离使舌象数字化,用舌象采集装置实现舌象信息的全面提取和舌色、苔色、苔厚、腐腻、裂纹、润燥等指标的自动分析。曹宏梅等
[6]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设计,通过三维调解同时获
基金课题:中国中医科学院自主选题资助项目(编号:YZ -0904)。
作者简介:王筠(1979—),女,助理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100700)。
“寸、取关、尺”三部脉象信息,采用空气动力源控制脉象传感器加压方式,研制新型的脉象信息检测仪器。此外,韦玉科等
[7]
通过融合模糊逻辑推理、神经网络控制技术及可
拓学方法,设计了一个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对复杂的亚健
山西中医2011年9月第27卷第9期
康状态进行智能化诊断的模型,实现了对专家诊断推理过程的模拟,以应用于亚健康中医辨证。还有亚健康证候测试量表
[8]
[9][10]
、中医健康量表、中医健康状况量表等,均
SHANXI J OF TCM Sep. 2011Vol. 27No. 9·61·
管理难免会出现偏颇。(2)健康信息采集的精密性和稳定性不够,缺少定量分析,由感觉形成的症状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亚健康者的受教育程度,其语言理解与应用能力描述,进而对诊断造成影响。(3)在就影响到症状的表达、
根据中医设计健康管理信息系统的时候要按年龄段划分,对不同人群的生理特点的认识,制定相应的中医健康管理来体现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具体特质。例如,由于先系统,
天性因素导致出生后体质不佳的儿童,在健康管理中应侧重饮食干预的健康指导方面;中年人群通常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长期处于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的环境中,针对中年人群社会角色特点,帮助他们建立起早预防、早诊断的健康管理概念以及在心理干预层面的正确认识是十分必要的;老年人在健康管理方面应侧重对慢性病及多发病同时还应在减少老年人不良精神状况及指导老年的管理,
人合理用药等方面得到体现。参考文献:
[1]陈君石,.第1版.北京:中国协和医黄建始.健康管理师[M ]
2007:11.科大学出版杜,
[2]王琦.中医体质学[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
297.
[3]王琦,朱燕波,薛禾生,等.中医体质量表的初步编制[J ].中
2006,10(3):12-14.国临床康复,
[4]马晓峰,王琦.论体质辨识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和意义[J ].
2007,25(11):2265-2266.中华中医药学刊,
[5]丁宏娟,.时珍国医何建成.舌诊的现代技术和方法研究[J ]
2010,21(5):1230-1232.国药,
[6]曹宏梅,王学民,陆小左,等.三维中医脉象信息检测装置的
J ].医疗卫生装备,2010,31(4):13-14.设计与实现[
[7]韦玉科,汪仁煌,黎敬波.一种亚健康诊断推理的新方法[J ].
2006,26(3):70-72.计算机应用研究,
[8]李海峰,陈晓,金如锋.亚健康证候测试量表的编制和信效度
2007,28(5):565-567.分析[J ].陕西中医,
[9]吴大嵘,赖世隆.中医健康量表测量特性的初步评价[J ].中
2008,6(7):682-689.西医结合学报,
[10]刘凤斌,郎建英,赵利,等.中医健康状况量表的研制[J ].中
2008,29(3):332-336.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11]刘保延,周雪忠,李平,等.个体诊疗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平
J ].中国数字医学,2007,6(2):31-36.台[
[12]倪青,陈世波.基于个体化诊疗信息采集平台有关数据质量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控制几个关键问题的思考[J ]2006,12(4):259-260.
[13]朱庆文,杨学智,司银楚,等.便携式舌诊信息获取与分析设
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专题讨论,2007,9备[
(5):157-160.
[14]陈霄.中医健康系统的构建与应用[D ].广州:广州中医药
2010:34-41.大学,
(收稿日期:2011-06-21)
本文编辑:李艳萍
在不同层面丰富了中医对人体健康状态信息收集及评估为中医健康管理系统构建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的方法,础。3
中医健康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目前,在健康管理的信息系统建设主要有3类:社区卫体检管理信息系统(PEIS )、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CHSS )、
医院信息系统(HIS )。CHSS 主要记录社区人群的健康信息;PEIS 主要是为各医疗机构的体检中心记录个人每次体住院诊疗过程中所检的结果;HIS 主要记录了个人在门诊、
发生的各种主要医疗信息记录。这几个信息系统都在不整体发展不平衡、信息管同程度上存在着信息交换不畅、
将各类信息系统真正进行较好整合,扬长理混乱等弊端,
避短,使之成为完整的个人健康信息管理系统尚处于探索阶段。
中医健康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起步较晚,发展相对滞后,现有的一些所谓中医健康管理信息系统有明显的商业化服务倾向,如上和元中医研究院、馨康源中医健康管理中心、基于经络检测的星之光健康管理系统等等,其实质监测健康状况、制定健康方案的还是提供建立健康档案、
服务及产品。在学术层面,明确以中医健康管理为议题的多是以诊疗信息平台的搭建、舌象或脉象研究报道有限,
的诊疗信息设备的开发为主要内容
[11-13]
,研究焦点集中
[14]
在对疾病的诊疗信息采集和整合方面。陈霄等以需求
调查为主要手段,首先进行中医健康管理系统需求分析与可行性分析,制定系统构建的总体需求与具体需求。在中医理论的专业指导下对系统模块功能进行设计,采用3层B /S架构的Microsoft.Net 开发工具结合大型数据库,实现通过系统有中医特色的计算机健康管理系统软件的研发,强大的外部数据接口,对中医影像、中医脉象、中医舌像等并按照国际通诊断仪器输出的中医学数据信息进行采集,
实现健康相关信息的整合和共享。在用的数据传输标准,
中医健康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以及学科建设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4
中医健康管理构建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当前,我国正在制定“健康中国2020”战略。到2020年,中国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医健康管理也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这也更加促使我们正视和思考中医健康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正在建设的中医健康管理系统存在着的一些问题。目前,
一定的不足与局限,主要体现在:(1)中医健康管理前期的理论研究及学科建设明显滞后于中医健康管理的实践研究。尚未见到成体系的中医对健康的认识方面的理论研究及学科规划,在这样的前提下,去操作和实践中医健康
·60·山西中医2011年9月第27卷第9期SHANXI J OF TCM Sep. 2011Vol. 27No. 9
浅议中医健康管理发展现状与问题
王
筠
“消患于未兆”,“治未病”摘要:中医古籍文献中无明确健康管理概念。但早在黄帝内经中即有等健康管理思想,历经数千年的发展逐渐完善。中医体质辨识可以测知人体体质信息,舌诊、脉诊数字化管理可以了解人体客观指征并进行自动分信息系统(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体检管理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系统)互相补充,实现相关信息的整合和共享。从析,
而对健康之人未病先防,提供养生保健知识,自主改善生活方式;对亚健康人群提供健康咨询和干预措施;对已病之人协助就建立档案,并进行风险评估;使医学发展战略优先转向预防疾病和损伤,维护和促进健康。医,
关键词:中医;健康管理;健康调查;健康评估;健康干预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156(2011)09-0060-02
。《素问》管理的思想指出,治疗的目的在于“消患于未”、“济赢劣以获安”,“未兆”,这里所谓的即未有显著疾兆
;“赢劣”,病的征兆则是略显虚损或不太健康,但不一定表。《素问·四气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亚健康状态现出病证,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调神大论篇》谓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这段论述表明了治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预防为主”未病的重要性,同时也代表着的中医健康管理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一个成体系的思想的雏形。因此,
完善的中医健康管理应该是针对不同健康状态的人提供,相应的分类管理。对于健康人,也就是“未病之人”应用“未病先防”思想结合具体的体质辨识情况,为健康中医的
形成健康之人提供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自主改善生活方式,
行为的自觉性,达到固本培元的目的;对于亚健康、高危、康复之人提供中医健康咨询和传统的干预措施,提高个体“成病”“发病”或群体的健康体质,防的风险和的风险,达“未病先防”,降低医疗成本;对于疾病之人协助就医,建到
立健康档案,体质判定并进行健康风险评估。根据未病之欲病之人、已病之人不同的健康状态,给予合理的中医人、
健康管理系统,对个体进行干预、评估、长期跟踪。2
中医健康管理的信息采集及评估工具
中医体质学是中医学对健康信息进行有效分类提取、评估的前提和基础,王琦等
[2-4]
世界卫生组织(WHO )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真正健各种疾病患者人数约占20%,而康的人约占5%左右,
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亚健康和各种慢性病己成为威政府用于医疗的费用所胁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相应地,
占GDP 的比例也逐年上升,医疗危机逐渐显现出来。WHO 分析认为,导致目前医疗现状不满意的问题根源在。“错误的于错误的医学目的,而不是医学手段出了问题。对医学认医学目的,必然导致医学知识和技术的误用”把医学发展的战略优先识的改观是解决问题的首要前提,
“以治愈疾病为目的的高技术追求”,从转向“预防疾病和;以“预防疾病,维护和促进健康”促进健康”为首要损伤,
任务的医学目的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在这样的医疗健康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背景大前提下,
健康管理是指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析、
干预的全过程。健康管理为个体和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科学健康信息并创造条件采取行动,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
[1]
。健康管理主要包括健康调
健康评估、健康干预3个方面。千百年来大量的医疗实查、
践证明,中医药对于促进人类健康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医学以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动态辩“治未病”证观、中医思想作为基石以维护人类的健康。同时,中医学的辨证论治思维则能客观描述和评估健康状态而不是局限于西医对疾病危险因素的简单评的变化过程,
估。因此,中医在整体上对个人的健康状态进行衡量,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管理。1
中医健康管理的指导思想
中医古籍文献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健康管理,但在历代医家的著作中可以发现,它蕴含着运用中医学进行健康
以中医经典理论为依据,研
《中医体质量表》、《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提出中制了
医体质辨识是实施个人健康管理的重要依据。舌诊、脉诊的客观化研究是中医健康管理信息采集或评估的重要手段。丁宏娟等
[5]
基于JSEG 算法和k -NN 法对苔质自动分
离使舌象数字化,用舌象采集装置实现舌象信息的全面提取和舌色、苔色、苔厚、腐腻、裂纹、润燥等指标的自动分析。曹宏梅等
[6]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设计,通过三维调解同时获
基金课题:中国中医科学院自主选题资助项目(编号:YZ -0904)。
作者简介:王筠(1979—),女,助理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100700)。
“寸、取关、尺”三部脉象信息,采用空气动力源控制脉象传感器加压方式,研制新型的脉象信息检测仪器。此外,韦玉科等
[7]
通过融合模糊逻辑推理、神经网络控制技术及可
拓学方法,设计了一个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对复杂的亚健
山西中医2011年9月第27卷第9期
康状态进行智能化诊断的模型,实现了对专家诊断推理过程的模拟,以应用于亚健康中医辨证。还有亚健康证候测试量表
[8]
[9][10]
、中医健康量表、中医健康状况量表等,均
SHANXI J OF TCM Sep. 2011Vol. 27No. 9·61·
管理难免会出现偏颇。(2)健康信息采集的精密性和稳定性不够,缺少定量分析,由感觉形成的症状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亚健康者的受教育程度,其语言理解与应用能力描述,进而对诊断造成影响。(3)在就影响到症状的表达、
根据中医设计健康管理信息系统的时候要按年龄段划分,对不同人群的生理特点的认识,制定相应的中医健康管理来体现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具体特质。例如,由于先系统,
天性因素导致出生后体质不佳的儿童,在健康管理中应侧重饮食干预的健康指导方面;中年人群通常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长期处于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的环境中,针对中年人群社会角色特点,帮助他们建立起早预防、早诊断的健康管理概念以及在心理干预层面的正确认识是十分必要的;老年人在健康管理方面应侧重对慢性病及多发病同时还应在减少老年人不良精神状况及指导老年的管理,
人合理用药等方面得到体现。参考文献:
[1]陈君石,.第1版.北京:中国协和医黄建始.健康管理师[M ]
2007:11.科大学出版杜,
[2]王琦.中医体质学[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
297.
[3]王琦,朱燕波,薛禾生,等.中医体质量表的初步编制[J ].中
2006,10(3):12-14.国临床康复,
[4]马晓峰,王琦.论体质辨识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和意义[J ].
2007,25(11):2265-2266.中华中医药学刊,
[5]丁宏娟,.时珍国医何建成.舌诊的现代技术和方法研究[J ]
2010,21(5):1230-1232.国药,
[6]曹宏梅,王学民,陆小左,等.三维中医脉象信息检测装置的
J ].医疗卫生装备,2010,31(4):13-14.设计与实现[
[7]韦玉科,汪仁煌,黎敬波.一种亚健康诊断推理的新方法[J ].
2006,26(3):70-72.计算机应用研究,
[8]李海峰,陈晓,金如锋.亚健康证候测试量表的编制和信效度
2007,28(5):565-567.分析[J ].陕西中医,
[9]吴大嵘,赖世隆.中医健康量表测量特性的初步评价[J ].中
2008,6(7):682-689.西医结合学报,
[10]刘凤斌,郎建英,赵利,等.中医健康状况量表的研制[J ].中
2008,29(3):332-336.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11]刘保延,周雪忠,李平,等.个体诊疗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平
J ].中国数字医学,2007,6(2):31-36.台[
[12]倪青,陈世波.基于个体化诊疗信息采集平台有关数据质量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控制几个关键问题的思考[J ]2006,12(4):259-260.
[13]朱庆文,杨学智,司银楚,等.便携式舌诊信息获取与分析设
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专题讨论,2007,9备[
(5):157-160.
[14]陈霄.中医健康系统的构建与应用[D ].广州:广州中医药
2010:34-41.大学,
(收稿日期:2011-06-21)
本文编辑:李艳萍
在不同层面丰富了中医对人体健康状态信息收集及评估为中医健康管理系统构建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的方法,础。3
中医健康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目前,在健康管理的信息系统建设主要有3类:社区卫体检管理信息系统(PEIS )、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CHSS )、
医院信息系统(HIS )。CHSS 主要记录社区人群的健康信息;PEIS 主要是为各医疗机构的体检中心记录个人每次体住院诊疗过程中所检的结果;HIS 主要记录了个人在门诊、
发生的各种主要医疗信息记录。这几个信息系统都在不整体发展不平衡、信息管同程度上存在着信息交换不畅、
将各类信息系统真正进行较好整合,扬长理混乱等弊端,
避短,使之成为完整的个人健康信息管理系统尚处于探索阶段。
中医健康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起步较晚,发展相对滞后,现有的一些所谓中医健康管理信息系统有明显的商业化服务倾向,如上和元中医研究院、馨康源中医健康管理中心、基于经络检测的星之光健康管理系统等等,其实质监测健康状况、制定健康方案的还是提供建立健康档案、
服务及产品。在学术层面,明确以中医健康管理为议题的多是以诊疗信息平台的搭建、舌象或脉象研究报道有限,
的诊疗信息设备的开发为主要内容
[11-13]
,研究焦点集中
[14]
在对疾病的诊疗信息采集和整合方面。陈霄等以需求
调查为主要手段,首先进行中医健康管理系统需求分析与可行性分析,制定系统构建的总体需求与具体需求。在中医理论的专业指导下对系统模块功能进行设计,采用3层B /S架构的Microsoft.Net 开发工具结合大型数据库,实现通过系统有中医特色的计算机健康管理系统软件的研发,强大的外部数据接口,对中医影像、中医脉象、中医舌像等并按照国际通诊断仪器输出的中医学数据信息进行采集,
实现健康相关信息的整合和共享。在用的数据传输标准,
中医健康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以及学科建设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4
中医健康管理构建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当前,我国正在制定“健康中国2020”战略。到2020年,中国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医健康管理也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这也更加促使我们正视和思考中医健康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正在建设的中医健康管理系统存在着的一些问题。目前,
一定的不足与局限,主要体现在:(1)中医健康管理前期的理论研究及学科建设明显滞后于中医健康管理的实践研究。尚未见到成体系的中医对健康的认识方面的理论研究及学科规划,在这样的前提下,去操作和实践中医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