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即人生 人生即语文
渊泉第二小学 陈水花
四个问题
学习课标——明确目标
研读教材——找准目标
关注学生——落实目标
教学有效——达成目标
一、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课程基本理念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三、 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设计特点:九年一贯、整体设计;突出主体,注重实践;
阶段分明,循序渐进。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设
计,相互渗透,螺旋上升
四个阶段:一、二、三、四学段
五大板块: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四、总体目标与内容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一)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二)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对待古今中外不同文化)
(三)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语文学习的态度方法)
(四)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
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思维品质科学精神)
(五)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学习语文重在探究、重在实践)
(六)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汉语拼音、识字写字能力)
(七)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阅读能力)
(八)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写作能力)
(九)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口语交际能力)
(十)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使用工具书和搜集和处理信息)
五、修订前后的对比分析
(一)进一步强调语文学习的特点
修订后的课程标准补充了相应的实施要求和说 明。语文学习的特点就是读书。强调读书在语文学习和思想文化修养中的关键作用。通过读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
力、提高阅读品味。
(二)要求的梯度和层次更清楚
调整相关的表述,使各学段目标、要求的梯度和层次更加清楚。例如:关于“写作”“口语交际”的目标,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
(三)有的部分适当降低难度
例如第一学段关于“写话”的目标不是达成度的要求,着眼于鼓励学生动笔,尽量减少对学生写的束缚。如:“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四)针对语文教学中出现的偏差,明确要求改正和防止
例如:对于阅读教学中以教师的自己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或模式化的解读、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等,明确要求改正和防止;而应抓住课文的内容的某一点让学生去体悟,自由发挥;学生读不出意蕴,教师应强调相应的指导、引领和点拨。正如叶圣陶所说:教是为了不教。
二○一二年九月二日
语文即人生 人生即语文
渊泉第二小学 陈水花
四个问题
学习课标——明确目标
研读教材——找准目标
关注学生——落实目标
教学有效——达成目标
一、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课程基本理念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三、 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设计特点:九年一贯、整体设计;突出主体,注重实践;
阶段分明,循序渐进。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设
计,相互渗透,螺旋上升
四个阶段:一、二、三、四学段
五大板块: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四、总体目标与内容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一)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二)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对待古今中外不同文化)
(三)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语文学习的态度方法)
(四)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
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思维品质科学精神)
(五)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学习语文重在探究、重在实践)
(六)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汉语拼音、识字写字能力)
(七)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阅读能力)
(八)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写作能力)
(九)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口语交际能力)
(十)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使用工具书和搜集和处理信息)
五、修订前后的对比分析
(一)进一步强调语文学习的特点
修订后的课程标准补充了相应的实施要求和说 明。语文学习的特点就是读书。强调读书在语文学习和思想文化修养中的关键作用。通过读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
力、提高阅读品味。
(二)要求的梯度和层次更清楚
调整相关的表述,使各学段目标、要求的梯度和层次更加清楚。例如:关于“写作”“口语交际”的目标,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
(三)有的部分适当降低难度
例如第一学段关于“写话”的目标不是达成度的要求,着眼于鼓励学生动笔,尽量减少对学生写的束缚。如:“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四)针对语文教学中出现的偏差,明确要求改正和防止
例如:对于阅读教学中以教师的自己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或模式化的解读、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等,明确要求改正和防止;而应抓住课文的内容的某一点让学生去体悟,自由发挥;学生读不出意蕴,教师应强调相应的指导、引领和点拨。正如叶圣陶所说:教是为了不教。
二○一二年九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