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1-6 点击数:1056
【现状分析】
学校基本情况:杭师大东城实验学校成立于2009年9月,是杭师大教育集团所属学校之一,是区教育局直属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占地76亩,新建校舍建筑面积36000平米,有独立建筑8栋。现有一 ——七年级教学班37个,其中一、二、七年级全部实行了小班化教学,在校学生1323人,在编教师93人。
资源教室基本情况:学校的资源教室建在学校5号楼的4楼(图书馆的上面)。于2009年9月开始筹建,2010年1月通过杭州市合格资源教室的验收。资源教室外部采用抽象画的艺术形式,内部的色彩以学生喜爱的嫩黄、淡蓝、翠绿为主,把资源教室划分为5个区域,配备了一些必不可少的教具、学具、图书、训练器材等。资源教室由校级领导及中层分管,心理辅导站站长马国丽老师具体负责、资源教师、相关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为团队的运作机制,并且资源教师的工作纳入学校的绩效考核和分配。
资源教室发展优势:一是办学模式的优势:九年一贯制和小班化教学使得对特殊学生的关注更多,并可以对学生可实施系列化的教育教学,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和个别学生的就业相挂钩。二是硬件设备较好:对智障、学障和情障学生开展团体辅导和个别化教育的设备和相应的书籍已基本具备。三是积累了一定的实际工作经历:开展工作一年多来,接手了两个个案(一个被鉴定为注意力缺乏综合症、严重焦虑、感觉统合严重失调德的四年级学生a;一个疑似多动症的二年级学生b),制定并实施个别化教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存在的主要问题:学生主要来自于九堡本地居民和外地来杭人员的子女,由于九堡地区城市化的推进,本地居民有钱但文化不够,舍得为子女花钱但没有好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有些外地来杭子女的家长有些是务工人员,经济条件相对较差,使得一年级学生幼小衔接的不足和学习习惯培养不够。在师资力量方面,由于人员的调动,在本学期组建一支由班主任、学科老师和心理辅导老师组成的教师团队,教师队伍有热情但整体专业素质不高,教师个体独当一面的能力较弱。
我们的定位: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前面的工作经验,通过融合教育进一步对一 ——三年级部分学生进行真假性学习障碍的排查,对特殊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康复训练和学业补救,从而落实融合教育理念,培养这些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技能,使得他们能健康、安全地生活,使学困生有一定提高。
【具体工作】
一、资源配置合理 规范管理系统
1、 学校领导重视资源教室工作,参与研究工作并给予指导。
学校的资源教室工作由校级领导直接分管,2011年度资源教室的工作计划是由校级领导和资源教师多次讨论,多次修改后才正式定稿,同时,随班就读工作纳入学校计划,每学期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考核、有总结。
2、尝试建立对资源教师考核、评优等的相关细则。
在学校对资源教师每周3课时的工作量补贴之外,增加每学期对资源教师的学期考核。并且,对班级中有随班就读学生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进行相应的课时量补贴和政策的倾斜,如班主任可以减轻家校联系本的填写等等。
二、融合教育宣传 营造良好氛围
通过校园网、教师培训和举办活动提高资源教室的内外知晓率:
1、校园网宣传:
利用学校网改版,在网站中增加资源教室的专门板块,使得资源教室有宣传阵地。
2、教师培训:
结合资源教师使用感统器材的实践,提出并收集问题后,2011年3月,邀请杭州雅恩健
康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的专家到学校进行感统器材使用的培训,使得一 ——三年级老师了解资源教室,熟悉并会使用感统器材。培训三次费用2000元。
3、举办活动:
① 1——3年级所有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利用中午午间谈话时间到资源教室活动。 ② 在学校内举办迎“六一”活动,让教师子女(三年级之前)进入到资源教室游戏,提高资源教室在所有教师中的知晓率。
三、打造工作团队 提高专业素质
坚持普特资源共享,也就是说对特殊孩子以随班就读为主,资源教室支持为辅的模式;同时资源教室也对1—3年级的普通孩子开放,从而对资源教室的利用形成两条腿走路。 这样一来,资源教室的教师团队包括资源教师、随班就读孩子所在班级的所有任课教师和
一 ——三年级的所有正副班主任。目前参加过专业培训的教师有5人:张月琴(二年级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方旭霞(四年级班主任兼数学老师)、马国丽(七年级社会与思品老师、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金丹(数学老师、有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王玉香(一年级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组成学校的资源教师团队。教师整体都很年轻,对于融合教育这块内容相对生疏,专业素养不够。
1、资源教师、随班就读孩子所在班级的所有任课教师通过参加培训、组员自学和组员研修等途径来提高专业素质:
①参加所有教师或部分教师参与的通识培训,如参加杭州雅恩健康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的专家到学校进行感统器材使用的培训等。
② 一学期举行两次组内自主学习(培训体会交流和《现代特殊教育》杂志交流)或个别化教育计划实施的研修活动。主题暂定为资源教室的服务对象和如何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 ③ 参与并承办区级研讨活动(区初步定为一年度四次教研活动),做到与区内兄弟学校有效沟通与合作,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2、一 ——三年级的所有正副班主任通过感统培训了解并会使用感统器材:
①学习感统器材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可以带领班级学生在资源教室进行感统训练,弥补和改善学生身心发展上的一些缺陷,达到团体辅导课的目的。
② 通过深入地了解资源教室和特殊孩子,吸引部分有兴趣、优秀教师加入到资源教师团队中。四、细化个案辅导 提供适应服务
资源教师一方面是对疑似孩子进行评估与诊断,对非特殊孩子(智障、学障和情障孩子)进行分析和小组心理辅导;另一方面对随班就读的孩子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为学生量身定制课程,为孩子提供服务,为孩子提供发展的平台,成长的机会。
1、发现与诊断:
分两步进行,二、三年级学生:在上一年度对二、三年级进行调查和筛选的基础上,对疑似学生再一次诊断,根据班主任上交的表格来看,有疑似智障学生为2位(三年级1位 一女);曾被父母带到医院的精神科诊治,曾经吃药或正在服药的有3位(二年级 二男一女);学障儿童最多,疑似学生有8位。
一年级学生:进行全范围的筛选,选出疑似学生名单。目前根据班主任 和任课教师的反馈,疑似学生大概分为这几类:残障学生为2位(一年级 二男),一是听力障碍的孩子,另一是舌头动过手术的孩子;学障儿童最多,疑似学生名单有8位。
2、提供服务
根据筛选结果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为学生量身定制课程,资源教师通过认知训练课程、感统训练课程、语言训练课程、生活技能课程在资源教室为学生提供服务,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在班级里为学生开设学业补救,在班级中寻找小助手,实行“一帮一”的小伙伴制。
①、疑似学障孩子:
a、完善资源教室的电子摄录设备连线,便于观察孩子在常态下进行的活动。
b、邀请疑似学障孩子到资源教室进行活动或游戏,邀请专家分析录像对疑似孩子进行诊断与评估。初步意向为杭州雅恩健康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和陈荣弟研制的《杭州市中小学生学习障碍筛查量表》进行筛选。
c、对非符合个别化教育的孩子进行心理档案的登记,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 ②、三位残障孩子(105班的舌头动过手术的男生a、108班听力障碍的男生b):
a、通过专业的评估和诊断,在疑似学生中间确定一个跟踪个案,制定个别化辅导计划。 b、为学生制定个别化教育课程,对孩子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学业辅导和心理辅导。 c、通过自然支持系统(教师、家长和助学伙伴)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技能,使得他们能健康、安全地生活。
发布时间:2011-1-6 点击数:1056
【现状分析】
学校基本情况:杭师大东城实验学校成立于2009年9月,是杭师大教育集团所属学校之一,是区教育局直属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占地76亩,新建校舍建筑面积36000平米,有独立建筑8栋。现有一 ——七年级教学班37个,其中一、二、七年级全部实行了小班化教学,在校学生1323人,在编教师93人。
资源教室基本情况:学校的资源教室建在学校5号楼的4楼(图书馆的上面)。于2009年9月开始筹建,2010年1月通过杭州市合格资源教室的验收。资源教室外部采用抽象画的艺术形式,内部的色彩以学生喜爱的嫩黄、淡蓝、翠绿为主,把资源教室划分为5个区域,配备了一些必不可少的教具、学具、图书、训练器材等。资源教室由校级领导及中层分管,心理辅导站站长马国丽老师具体负责、资源教师、相关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为团队的运作机制,并且资源教师的工作纳入学校的绩效考核和分配。
资源教室发展优势:一是办学模式的优势:九年一贯制和小班化教学使得对特殊学生的关注更多,并可以对学生可实施系列化的教育教学,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和个别学生的就业相挂钩。二是硬件设备较好:对智障、学障和情障学生开展团体辅导和个别化教育的设备和相应的书籍已基本具备。三是积累了一定的实际工作经历:开展工作一年多来,接手了两个个案(一个被鉴定为注意力缺乏综合症、严重焦虑、感觉统合严重失调德的四年级学生a;一个疑似多动症的二年级学生b),制定并实施个别化教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存在的主要问题:学生主要来自于九堡本地居民和外地来杭人员的子女,由于九堡地区城市化的推进,本地居民有钱但文化不够,舍得为子女花钱但没有好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有些外地来杭子女的家长有些是务工人员,经济条件相对较差,使得一年级学生幼小衔接的不足和学习习惯培养不够。在师资力量方面,由于人员的调动,在本学期组建一支由班主任、学科老师和心理辅导老师组成的教师团队,教师队伍有热情但整体专业素质不高,教师个体独当一面的能力较弱。
我们的定位: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前面的工作经验,通过融合教育进一步对一 ——三年级部分学生进行真假性学习障碍的排查,对特殊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康复训练和学业补救,从而落实融合教育理念,培养这些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技能,使得他们能健康、安全地生活,使学困生有一定提高。
【具体工作】
一、资源配置合理 规范管理系统
1、 学校领导重视资源教室工作,参与研究工作并给予指导。
学校的资源教室工作由校级领导直接分管,2011年度资源教室的工作计划是由校级领导和资源教师多次讨论,多次修改后才正式定稿,同时,随班就读工作纳入学校计划,每学期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考核、有总结。
2、尝试建立对资源教师考核、评优等的相关细则。
在学校对资源教师每周3课时的工作量补贴之外,增加每学期对资源教师的学期考核。并且,对班级中有随班就读学生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进行相应的课时量补贴和政策的倾斜,如班主任可以减轻家校联系本的填写等等。
二、融合教育宣传 营造良好氛围
通过校园网、教师培训和举办活动提高资源教室的内外知晓率:
1、校园网宣传:
利用学校网改版,在网站中增加资源教室的专门板块,使得资源教室有宣传阵地。
2、教师培训:
结合资源教师使用感统器材的实践,提出并收集问题后,2011年3月,邀请杭州雅恩健
康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的专家到学校进行感统器材使用的培训,使得一 ——三年级老师了解资源教室,熟悉并会使用感统器材。培训三次费用2000元。
3、举办活动:
① 1——3年级所有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利用中午午间谈话时间到资源教室活动。 ② 在学校内举办迎“六一”活动,让教师子女(三年级之前)进入到资源教室游戏,提高资源教室在所有教师中的知晓率。
三、打造工作团队 提高专业素质
坚持普特资源共享,也就是说对特殊孩子以随班就读为主,资源教室支持为辅的模式;同时资源教室也对1—3年级的普通孩子开放,从而对资源教室的利用形成两条腿走路。 这样一来,资源教室的教师团队包括资源教师、随班就读孩子所在班级的所有任课教师和
一 ——三年级的所有正副班主任。目前参加过专业培训的教师有5人:张月琴(二年级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方旭霞(四年级班主任兼数学老师)、马国丽(七年级社会与思品老师、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金丹(数学老师、有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王玉香(一年级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组成学校的资源教师团队。教师整体都很年轻,对于融合教育这块内容相对生疏,专业素养不够。
1、资源教师、随班就读孩子所在班级的所有任课教师通过参加培训、组员自学和组员研修等途径来提高专业素质:
①参加所有教师或部分教师参与的通识培训,如参加杭州雅恩健康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的专家到学校进行感统器材使用的培训等。
② 一学期举行两次组内自主学习(培训体会交流和《现代特殊教育》杂志交流)或个别化教育计划实施的研修活动。主题暂定为资源教室的服务对象和如何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 ③ 参与并承办区级研讨活动(区初步定为一年度四次教研活动),做到与区内兄弟学校有效沟通与合作,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2、一 ——三年级的所有正副班主任通过感统培训了解并会使用感统器材:
①学习感统器材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可以带领班级学生在资源教室进行感统训练,弥补和改善学生身心发展上的一些缺陷,达到团体辅导课的目的。
② 通过深入地了解资源教室和特殊孩子,吸引部分有兴趣、优秀教师加入到资源教师团队中。四、细化个案辅导 提供适应服务
资源教师一方面是对疑似孩子进行评估与诊断,对非特殊孩子(智障、学障和情障孩子)进行分析和小组心理辅导;另一方面对随班就读的孩子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为学生量身定制课程,为孩子提供服务,为孩子提供发展的平台,成长的机会。
1、发现与诊断:
分两步进行,二、三年级学生:在上一年度对二、三年级进行调查和筛选的基础上,对疑似学生再一次诊断,根据班主任上交的表格来看,有疑似智障学生为2位(三年级1位 一女);曾被父母带到医院的精神科诊治,曾经吃药或正在服药的有3位(二年级 二男一女);学障儿童最多,疑似学生有8位。
一年级学生:进行全范围的筛选,选出疑似学生名单。目前根据班主任 和任课教师的反馈,疑似学生大概分为这几类:残障学生为2位(一年级 二男),一是听力障碍的孩子,另一是舌头动过手术的孩子;学障儿童最多,疑似学生名单有8位。
2、提供服务
根据筛选结果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为学生量身定制课程,资源教师通过认知训练课程、感统训练课程、语言训练课程、生活技能课程在资源教室为学生提供服务,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在班级里为学生开设学业补救,在班级中寻找小助手,实行“一帮一”的小伙伴制。
①、疑似学障孩子:
a、完善资源教室的电子摄录设备连线,便于观察孩子在常态下进行的活动。
b、邀请疑似学障孩子到资源教室进行活动或游戏,邀请专家分析录像对疑似孩子进行诊断与评估。初步意向为杭州雅恩健康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和陈荣弟研制的《杭州市中小学生学习障碍筛查量表》进行筛选。
c、对非符合个别化教育的孩子进行心理档案的登记,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 ②、三位残障孩子(105班的舌头动过手术的男生a、108班听力障碍的男生b):
a、通过专业的评估和诊断,在疑似学生中间确定一个跟踪个案,制定个别化辅导计划。 b、为学生制定个别化教育课程,对孩子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学业辅导和心理辅导。 c、通过自然支持系统(教师、家长和助学伙伴)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技能,使得他们能健康、安全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