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初中毕业生模拟卷
历 史 试 卷(A)
本试卷分卷Ⅰ和卷Ⅱ两部分;卷Ⅰ为选择题,卷Ⅱ为非选择题。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卷Ⅰ(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将正确答案填入括号内。
1. 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挟工业革命之便利,加紧对外扩张。下列属于其对外扩张史实的是„„„„„„„„„„„„„„„„„„„„„„„„„„„„„„(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抗日战争
2.“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中间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下列哪一事件
首先实践了“西方的新型工业的梦想” „„„„„„„„„„„„„„„„(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 D.“一五”计划
3.下列数据中,最能说明“1956年,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论断的是( )
A.资本主义经济由6.9%下降到不足1%
B.合作社经济由1.5%上升到53.4%
C.公有制经济由21.3%上升到92.2%
D.国营经济由19.1%上升到32.2%
4.某历史研究小组的同学收集了“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法国大革命”、“美 国的独立”、“英国的新生”等相关资料,你认为他要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 )
A.“蒸汽时代” B.欧美国家的巨变
C.城市化进程 D.社会生活的变迁
5.如果把“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是„„„„„„„„„„„„„„„„„„„„„„„„( )
A.西欧古代社会的辉煌 B.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
C.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 D.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
6
)
A.珍妮纺纱机 B.改良蒸汽机
C.“旅行者号”机车 D.“黄鹄号”轮船
7.孙中山曾说过:“交通为实业之母,铁路为交通之母。”下列中外历史人物中,为铁
路交通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一组历史人物是„„„„„„„„„„„„( )
A.史蒂芬孙、哈格里夫斯 B.哈格里夫斯、詹天佑
C.史蒂芬孙、詹天佑 D.富尔顿、莱特兄弟
8.有人说西欧之所以能成为当今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就是因为15—19世纪在
该地区最早出现了许多影响世界进程的大事。这些大事解放了人们思想,锻炼了人
们勇于拼搏、不断进取的精神,同时又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下列史实与该观点无直
接关系的是„„„„„„„„„„„„„„„„„„„„„„„„„„„„( )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开辟
C.美国独立战争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9.下面是一组关于“三角贸易”的图片。图片反映了„„„„„„„„„„„( )
猎捕黑奴 黑奴装船 黑奴抵港
A.“三角贸易”的血腥性 B.欧洲对劳动力的需求
C.“三角贸易”的全过程 D.非洲人口过剩的状况
10.1757年,克莱武指挥军队侵占了孟加拉。他放手让部下抢劫,自己一人就抢走价
值23万英镑的金银财宝。事后,他还说:“我出入于只为我敞开的金库„„此刻,
我对我自己那时的节制大为惊奇。”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孟加拉的富有 B.当地财富被严重抢劫
C.殖民军军纪败坏 D.殖民者的野蛮和贪婪
11.比较章西女王和左宗棠,他们的共同之处不包括„„„„„„„„„„„„( )
A.都属于封建统治阶层 B.都领导过反侵略斗争
C.都在反侵略战争中壮烈牺牲 D.都具有爱国主义精神
12.
( )
C.《共产党宣言》发表 D. 巴黎公社
13
.请仔细观察左图的巴黎公社纪念墙,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见证
B.它是巴黎公社革命的导火线
C.它是无产阶级大无畏精神的缩影
D.它是马克思恩格斯友谊的体现
14.1860年,美国在世界工业国家中排在第四位,而到1894年时却跃居首位。1860
年至1900年间,工业企业的数目增加了三倍,工业雇佣劳动者的人数增加了四倍。
美国发生巨变的政治保障是„„„„„„„„„„„„„„„„„„„„( )
A.独立战争胜利 B.黑奴获得解放
C.南北战争胜利 D.科学技术发达
15.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无法满足工业对自由劳动力的需求;农奴的贫困化严重限
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扩大再生产。材料反映了19世纪中期俄
国发展遇到的障碍是„„„„„„„„„„„„„„„„„„„„„„„( )
A.殖民侵略 B.黑人奴隶制
C.农奴制 D.幕府统治
16.左边是某同学在历史课堂笔记上记下的关键词。该同学学习的应是„„„( )
A. 英国宪章运动
B. 美国南北战争
C. 俄国废除农奴制
D.日本明治维新
17.
( )
A.爱迪生 B.哈格里夫斯
C.瓦特 D.史蒂芬孙
18.小明同学通过图示的方法展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的过
渡过程,其中空白的横线处应当填写„„„„„„„„„„„„„„„„„( )
A.文艺复兴运动
B.第一次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
19.“德意志帝国要成为世界强国。在地球遥远的地方,到处居住着我们的同胞。德国
的货物、德国的知识、德国的勤奋要漂洋过海”――德皇威廉二世的“理想”从
一个侧面反映当时„„„„„„„„„„„„„„„„„„„„„„„„( )
A.后起资本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B.两大军事集团的矛盾不断尖锐
C.
德意志民族为世界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D.德意志民族是一个勤奋智慧的民族
20.下面知识框架表中的空白处最适合填入的是„„„„„„„„„„„„„„( )
A.思想解放 B.民主革命 C.政治改革
D.民族解放
21.《战争与和平》问世至今,一直被人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 这部卷帙浩繁
的巨著以史诗般广阔与雄浑的气势,生动地描写了1805至1820年俄国社会的重
大历史事件。成为这部小说创作背景的“战争”是„„„„„„„„„„( )
A.美国独立战争 B.拿破仑对外战争
C.克里米亚战争 D.拉丁美洲独立战争
22.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都不会发生反对资本
家的革命。”这里的战争指的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二月革命 D.十月革命
23.比较赫鲁晓夫改革和中国的改革开放,率先吹响经济改革号角的领域是„„( )
A.工业 B.农业 C.商业 D.金融业
24.1932年,某政要指出:“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
恐惧和威胁的态度。”其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同盟国、协约国的军事对峙 B.严重的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C.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D.慕尼黑会议割让苏台德区
25.1929-1933年,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下列史实与
这一危机无关的是„„„„„„„„„„„„„„„„„„„„„„„„( )
A.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 B.德国纳粹党建立法西斯政权
C.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 D.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二、非选择题(50分)
(1)《时代》周刊为什么说邓小平“把中国的大门向世界打开了,让中国走向世界,
同时让世界走进中国”?(4分)
(2)哪些政策的实施使 “邓小平在更大程度上改变了本国人民的日常生活”的?(6
分)
(3)根据你所学知识回答,邓小平思想的共同精华是什么?(2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国王是法律的创造者,而非法律创造国王。……假如臣民认为国王滥用权力,他们只能祈求上帝开导国王,把他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去。……作为一个臣民争论国王能做什么,或者国王不能做这做那,也是僭越和高度的侮辱。
——(英)詹姆士〃斯图亚特《神权》(1603年)
材料二:人们参加社会的理由在于保护他们财产,他们选择一个立法机关并赋予其权力的目的,是希望由此可以制定法律,树立准则,以保卫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人们因此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英)约翰〃洛克《政府论》(1688年)
材料三: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4.凡未经议会批准,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英)《权利法案》(1689年)
(1)材料一、二的观点有何不同? (4分)
(2)材料三与材料一、二内容之间有什么关系?这说明了什么道理?(6分)
(3)综合三则材料,指出英国政治的演变趋势。(2分)
28. 探究问题。(12 分)
材料一:“苏联与德国缔结条约是真正的祸水西引, 实行了比英法更甚的绥靖政策”。
—— 帅桥昌《又一种绥靖》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与《慕尼黑协定》并无本质区别, 都是欧洲大战前夕绥靖政策的典型表现, 或者说苏德条约是继英法之后苏联掀起的又一个绥靖高潮”。
—— 孙红旗《苏联与绥靖政策》
材料二: 当德意日法西斯势力横行肆虐, 战火蔓延, 成为世界公敌的时候, 人们却屡屡错失良机, 终于酿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灾难。
江泽民主席在1995年一次讲话中指出:“痛苦的回忆, 使人们更加清醒……历史表明, 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相同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 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1)概括材料一认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英法绥靖政策的继续的理由是什么。(2
分)材料一中的绥靖政策对材料二中的战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2)材料二中提到的“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灾难”和“痛苦的回忆”指的是什么?(2分)
举两例主要大国在此惨烈的灾难中因屡屡错失良机而自食其果的史实。(2分)
(3)在这场“最为惨烈的灾难”中,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相同的国家联合起来的标
志是什么?(2分)联合对结束这场“最为惨烈的灾难”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未能维持长久的凡——华体系留给后人的教训是深刻的,世界各国在总结这些教训的过程中,不断革新,努力创造公正、公平、和谐的国际外交新气象。
材料一:列宁评价说:“《凡尔赛和约》不过是强盗和掠夺者的条约……靠《凡尔赛和约》来维持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材料二: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一系列的条约,最大的成果是美国凭借着自己在亚太地区的实力,限制了日本在亚洲势力,尤其是在中国的扩展。
材料三:进入新世纪以来,亚太新兴经济体快速崛起,冲击着以美国为首的全球力量架构,加之美国近年国内危机严峻,美国逐渐把强化亚太战略作为其国内经济复活的关键和外交事务的重心。从天安舰事件到中国南海问题,从钓鱼岛撞船到延坪岛炮击,美国以东南亚为起点全面铺开了其在亚洲的战略部署。
(1)试以中国在巴黎和会中的遭遇说明《凡尔赛和约》是“强盗和掠夺者”的条约。
(4分)列宁为什么要这样说?(4分)
(2)根据材料二,判断华盛顿会议中突出解决的是哪两国之间的矛盾?(1分)
这次会议中,哪一条约的签定表明美国“限制了”日本在“中国的扩展”(1分)
(3)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说明当时的国际交往奉行的“潜规则”是什么?(2分)
(4)奥巴马政府的亚太战略调整给中美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你认为中国政府如何
做?(2分)
2012-2013学年初中毕业生模拟卷
历 史 试 卷(A)
参考答案
1.A 2.A 3.C 4.B 5.B 6.B 7.C 8.C 9.A 10.D
11.C 12.D 13.C 14.B 15.C 16.D 17.A 18.C 19.A 20.A
21.B 22.A 23.B 24.B 25.A
26.(1)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改革开放政策,开始了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2分)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分)
(2)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2分)
在城市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2分)
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引进先进的技术、资金等。(2分)(回答其他成就亦可得分)
(3)实事求是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等。(2分)
27.(1)詹姆士·斯图亚特主张实行君主专制;(2分)
约翰·洛克认为人民有权反抗专制和暴政。(2分)
(2)材料三的内容是对材料一观点的否定(2分)
是对材料二观点的实践。(2分)
道理:民主思想是民主政治运动的先导。(2分)
(3)由君主专制制度到君主立宪制度。(2分)
28.(1)苏联祸水西引的目的。(2分)
纵容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2分)
(2)灾难和痛苦的回忆:第二次世界大战。(2分)
自食其果:法国灭亡;德军突袭不列颠;德国突袭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2分)
(3)签署《联合国家宣言》;(2分)
作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增加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起了决定性作用。(2分)
29.(1)《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这一
规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满足了日本侵华的贪婪之心,日本侵略者得寸进尺,加紧了侵华步伐;同时,这一规定极大地伤害了中国的利益,进一步激起了中华民族反抗日本侵华的决心。(大意相同即可)(4分)
列宁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依靠《凡尔赛和约》所建立的一战后帝国主
义的世界和平秩序是极不稳固的,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妥协分赃的产物,它不仅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4分)
(2)美日之间;(1分)《九国公约》。(1分)
(3)潜规则:强权外交或以强凌弱、霸权主义等均可。(2分)
(4)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努力加强合作,推动两国关系及地区
局势向建设性方向发展。发展自己,强大国力等(大意相同即可)(2分)
2012-2013学年初中毕业生模拟卷
历 史 试 卷(A)
本试卷分卷Ⅰ和卷Ⅱ两部分;卷Ⅰ为选择题,卷Ⅱ为非选择题。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卷Ⅰ(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将正确答案填入括号内。
1. 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挟工业革命之便利,加紧对外扩张。下列属于其对外扩张史实的是„„„„„„„„„„„„„„„„„„„„„„„„„„„„„„(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抗日战争
2.“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中间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下列哪一事件
首先实践了“西方的新型工业的梦想” „„„„„„„„„„„„„„„„(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 D.“一五”计划
3.下列数据中,最能说明“1956年,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论断的是( )
A.资本主义经济由6.9%下降到不足1%
B.合作社经济由1.5%上升到53.4%
C.公有制经济由21.3%上升到92.2%
D.国营经济由19.1%上升到32.2%
4.某历史研究小组的同学收集了“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法国大革命”、“美 国的独立”、“英国的新生”等相关资料,你认为他要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 )
A.“蒸汽时代” B.欧美国家的巨变
C.城市化进程 D.社会生活的变迁
5.如果把“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是„„„„„„„„„„„„„„„„„„„„„„„„( )
A.西欧古代社会的辉煌 B.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
C.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 D.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
6
)
A.珍妮纺纱机 B.改良蒸汽机
C.“旅行者号”机车 D.“黄鹄号”轮船
7.孙中山曾说过:“交通为实业之母,铁路为交通之母。”下列中外历史人物中,为铁
路交通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一组历史人物是„„„„„„„„„„„„( )
A.史蒂芬孙、哈格里夫斯 B.哈格里夫斯、詹天佑
C.史蒂芬孙、詹天佑 D.富尔顿、莱特兄弟
8.有人说西欧之所以能成为当今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就是因为15—19世纪在
该地区最早出现了许多影响世界进程的大事。这些大事解放了人们思想,锻炼了人
们勇于拼搏、不断进取的精神,同时又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下列史实与该观点无直
接关系的是„„„„„„„„„„„„„„„„„„„„„„„„„„„„( )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开辟
C.美国独立战争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9.下面是一组关于“三角贸易”的图片。图片反映了„„„„„„„„„„„( )
猎捕黑奴 黑奴装船 黑奴抵港
A.“三角贸易”的血腥性 B.欧洲对劳动力的需求
C.“三角贸易”的全过程 D.非洲人口过剩的状况
10.1757年,克莱武指挥军队侵占了孟加拉。他放手让部下抢劫,自己一人就抢走价
值23万英镑的金银财宝。事后,他还说:“我出入于只为我敞开的金库„„此刻,
我对我自己那时的节制大为惊奇。”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孟加拉的富有 B.当地财富被严重抢劫
C.殖民军军纪败坏 D.殖民者的野蛮和贪婪
11.比较章西女王和左宗棠,他们的共同之处不包括„„„„„„„„„„„„( )
A.都属于封建统治阶层 B.都领导过反侵略斗争
C.都在反侵略战争中壮烈牺牲 D.都具有爱国主义精神
12.
( )
C.《共产党宣言》发表 D. 巴黎公社
13
.请仔细观察左图的巴黎公社纪念墙,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见证
B.它是巴黎公社革命的导火线
C.它是无产阶级大无畏精神的缩影
D.它是马克思恩格斯友谊的体现
14.1860年,美国在世界工业国家中排在第四位,而到1894年时却跃居首位。1860
年至1900年间,工业企业的数目增加了三倍,工业雇佣劳动者的人数增加了四倍。
美国发生巨变的政治保障是„„„„„„„„„„„„„„„„„„„„( )
A.独立战争胜利 B.黑奴获得解放
C.南北战争胜利 D.科学技术发达
15.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无法满足工业对自由劳动力的需求;农奴的贫困化严重限
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扩大再生产。材料反映了19世纪中期俄
国发展遇到的障碍是„„„„„„„„„„„„„„„„„„„„„„„( )
A.殖民侵略 B.黑人奴隶制
C.农奴制 D.幕府统治
16.左边是某同学在历史课堂笔记上记下的关键词。该同学学习的应是„„„( )
A. 英国宪章运动
B. 美国南北战争
C. 俄国废除农奴制
D.日本明治维新
17.
( )
A.爱迪生 B.哈格里夫斯
C.瓦特 D.史蒂芬孙
18.小明同学通过图示的方法展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的过
渡过程,其中空白的横线处应当填写„„„„„„„„„„„„„„„„„( )
A.文艺复兴运动
B.第一次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
19.“德意志帝国要成为世界强国。在地球遥远的地方,到处居住着我们的同胞。德国
的货物、德国的知识、德国的勤奋要漂洋过海”――德皇威廉二世的“理想”从
一个侧面反映当时„„„„„„„„„„„„„„„„„„„„„„„„( )
A.后起资本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B.两大军事集团的矛盾不断尖锐
C.
德意志民族为世界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D.德意志民族是一个勤奋智慧的民族
20.下面知识框架表中的空白处最适合填入的是„„„„„„„„„„„„„„( )
A.思想解放 B.民主革命 C.政治改革
D.民族解放
21.《战争与和平》问世至今,一直被人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 这部卷帙浩繁
的巨著以史诗般广阔与雄浑的气势,生动地描写了1805至1820年俄国社会的重
大历史事件。成为这部小说创作背景的“战争”是„„„„„„„„„„( )
A.美国独立战争 B.拿破仑对外战争
C.克里米亚战争 D.拉丁美洲独立战争
22.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都不会发生反对资本
家的革命。”这里的战争指的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二月革命 D.十月革命
23.比较赫鲁晓夫改革和中国的改革开放,率先吹响经济改革号角的领域是„„( )
A.工业 B.农业 C.商业 D.金融业
24.1932年,某政要指出:“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
恐惧和威胁的态度。”其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同盟国、协约国的军事对峙 B.严重的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C.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D.慕尼黑会议割让苏台德区
25.1929-1933年,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下列史实与
这一危机无关的是„„„„„„„„„„„„„„„„„„„„„„„„( )
A.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 B.德国纳粹党建立法西斯政权
C.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 D.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二、非选择题(50分)
(1)《时代》周刊为什么说邓小平“把中国的大门向世界打开了,让中国走向世界,
同时让世界走进中国”?(4分)
(2)哪些政策的实施使 “邓小平在更大程度上改变了本国人民的日常生活”的?(6
分)
(3)根据你所学知识回答,邓小平思想的共同精华是什么?(2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国王是法律的创造者,而非法律创造国王。……假如臣民认为国王滥用权力,他们只能祈求上帝开导国王,把他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去。……作为一个臣民争论国王能做什么,或者国王不能做这做那,也是僭越和高度的侮辱。
——(英)詹姆士〃斯图亚特《神权》(1603年)
材料二:人们参加社会的理由在于保护他们财产,他们选择一个立法机关并赋予其权力的目的,是希望由此可以制定法律,树立准则,以保卫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人们因此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英)约翰〃洛克《政府论》(1688年)
材料三: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4.凡未经议会批准,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英)《权利法案》(1689年)
(1)材料一、二的观点有何不同? (4分)
(2)材料三与材料一、二内容之间有什么关系?这说明了什么道理?(6分)
(3)综合三则材料,指出英国政治的演变趋势。(2分)
28. 探究问题。(12 分)
材料一:“苏联与德国缔结条约是真正的祸水西引, 实行了比英法更甚的绥靖政策”。
—— 帅桥昌《又一种绥靖》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与《慕尼黑协定》并无本质区别, 都是欧洲大战前夕绥靖政策的典型表现, 或者说苏德条约是继英法之后苏联掀起的又一个绥靖高潮”。
—— 孙红旗《苏联与绥靖政策》
材料二: 当德意日法西斯势力横行肆虐, 战火蔓延, 成为世界公敌的时候, 人们却屡屡错失良机, 终于酿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灾难。
江泽民主席在1995年一次讲话中指出:“痛苦的回忆, 使人们更加清醒……历史表明, 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相同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 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1)概括材料一认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英法绥靖政策的继续的理由是什么。(2
分)材料一中的绥靖政策对材料二中的战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2)材料二中提到的“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灾难”和“痛苦的回忆”指的是什么?(2分)
举两例主要大国在此惨烈的灾难中因屡屡错失良机而自食其果的史实。(2分)
(3)在这场“最为惨烈的灾难”中,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相同的国家联合起来的标
志是什么?(2分)联合对结束这场“最为惨烈的灾难”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未能维持长久的凡——华体系留给后人的教训是深刻的,世界各国在总结这些教训的过程中,不断革新,努力创造公正、公平、和谐的国际外交新气象。
材料一:列宁评价说:“《凡尔赛和约》不过是强盗和掠夺者的条约……靠《凡尔赛和约》来维持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材料二: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一系列的条约,最大的成果是美国凭借着自己在亚太地区的实力,限制了日本在亚洲势力,尤其是在中国的扩展。
材料三:进入新世纪以来,亚太新兴经济体快速崛起,冲击着以美国为首的全球力量架构,加之美国近年国内危机严峻,美国逐渐把强化亚太战略作为其国内经济复活的关键和外交事务的重心。从天安舰事件到中国南海问题,从钓鱼岛撞船到延坪岛炮击,美国以东南亚为起点全面铺开了其在亚洲的战略部署。
(1)试以中国在巴黎和会中的遭遇说明《凡尔赛和约》是“强盗和掠夺者”的条约。
(4分)列宁为什么要这样说?(4分)
(2)根据材料二,判断华盛顿会议中突出解决的是哪两国之间的矛盾?(1分)
这次会议中,哪一条约的签定表明美国“限制了”日本在“中国的扩展”(1分)
(3)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说明当时的国际交往奉行的“潜规则”是什么?(2分)
(4)奥巴马政府的亚太战略调整给中美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你认为中国政府如何
做?(2分)
2012-2013学年初中毕业生模拟卷
历 史 试 卷(A)
参考答案
1.A 2.A 3.C 4.B 5.B 6.B 7.C 8.C 9.A 10.D
11.C 12.D 13.C 14.B 15.C 16.D 17.A 18.C 19.A 20.A
21.B 22.A 23.B 24.B 25.A
26.(1)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改革开放政策,开始了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2分)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分)
(2)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2分)
在城市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2分)
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引进先进的技术、资金等。(2分)(回答其他成就亦可得分)
(3)实事求是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等。(2分)
27.(1)詹姆士·斯图亚特主张实行君主专制;(2分)
约翰·洛克认为人民有权反抗专制和暴政。(2分)
(2)材料三的内容是对材料一观点的否定(2分)
是对材料二观点的实践。(2分)
道理:民主思想是民主政治运动的先导。(2分)
(3)由君主专制制度到君主立宪制度。(2分)
28.(1)苏联祸水西引的目的。(2分)
纵容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2分)
(2)灾难和痛苦的回忆:第二次世界大战。(2分)
自食其果:法国灭亡;德军突袭不列颠;德国突袭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2分)
(3)签署《联合国家宣言》;(2分)
作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增加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起了决定性作用。(2分)
29.(1)《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这一
规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满足了日本侵华的贪婪之心,日本侵略者得寸进尺,加紧了侵华步伐;同时,这一规定极大地伤害了中国的利益,进一步激起了中华民族反抗日本侵华的决心。(大意相同即可)(4分)
列宁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依靠《凡尔赛和约》所建立的一战后帝国主
义的世界和平秩序是极不稳固的,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妥协分赃的产物,它不仅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4分)
(2)美日之间;(1分)《九国公约》。(1分)
(3)潜规则:强权外交或以强凌弱、霸权主义等均可。(2分)
(4)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努力加强合作,推动两国关系及地区
局势向建设性方向发展。发展自己,强大国力等(大意相同即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