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事迹材料

人物小传

她,身高不足一米六,体重不足一百斤;她,没有动人的相貌,没有辉煌的事业;她,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女人。这个普通的小女人,是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儿女眼里的好妈妈,公婆心中的好媳妇,老公眼里的好妻子,父母心中的乖乖女。这个貌不惊人的小女人,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没有什么显赫的地位。在自己平平凡凡的岗位上,时时刻刻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主义价值观。她---就是我们首阳山旅游度假区贵和小学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师---刘淑霞。

刘淑霞:女,汉族,1970年9月9日出生在山东省昌乐县五图街道营子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98年7月毕业于潍坊教育学院汉语言专业, 1998年9月参加工作至2014年7月一直昌乐县五图街道五图小学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2014年9月至今在首阳山旅游度假区贵和小学任小学语文教学。2003年参加成人高考,函授学习了小学教育管理本科学段的进修,2007年圆满毕业,取得本科学历。

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小学班主任。现担任贵和小学语文教研组长、五年级二班班主任。自参加工作以来始终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政治立场坚定,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拥护改革开放,思想上、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工作上能勇挑重担,服从领导分配,工作勤奋,任劳任怨,以身作则,富有创新和进取精神。 教学中深信“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身教重于言教,尽量让学生多学一点知识”作为指导思想。“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十几年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具体实践中,不断探索和追求,终于悟出教育之真谛在一个“爱”字,即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爱。课堂教学的根本在于传道,要传好道,首先要处理好教材、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必须实现这三者之间或浓或淡的情感和谐与共振。坚信每一位学生都蕴藏

着巨大的潜能,它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中激发出来。所以,以爱心关爱每一个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的潜能得以激发,并获得自信的力量,在教学实践中,不仅爱那些优秀生,更爱那些比较特殊的问题学生,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习惯养成的培养;对学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最好的教育莫过于以心交心

她,就像一支蜡烛,默默的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她,就像那无私的春蚕, 牺牲自己,造福他人;她,就像一位辛勤的园丁,不知疲惫地为祖国的花朵梳妆打扮。正如古人所说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她,把一群群无知的幼童培养成一个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小学生。这里面都凝聚着无数的汗水和心血,这是她付出多少辛劳才得来的成果呀!

曾记得有一年,她任三年级二班班主任,开学不久,学校转来了一名同学,这位同学,我们老师多少有点了解,他是一个特殊学生----因病休学的李刚。他因小时候得过“婴儿瘫”走路一瘸一拐,反应迟钝,动作慢,一直以来,是班里的典型的问题学生。因此,在家受到父母的责骂,在学校受到同学的嘲笑。于是他破罐子破摔,什么也无所谓了。前一段时间又因摔伤了腿儿拉下了两个多月的功课。父母实在没办法,让他休学。有些好心的同事告诉她,李刚可能会转到三年级二班,让她说什么也不能答应。可刘淑霞却说:我曾经读过一篇叫做《冬天里不要砍树》的文章。文章的大意是:冬天里肃杀的天气使大多数树木掩藏了生机,可你认定它是一株朽木就错了。因此,我们也应因此受到启发,我们做老师的不要以暂时的表现来衡量一个学生。像班里这种“处处挨打,处处受气”的问题学生,要以高度的责任心来帮助教育他们,对他们倾注更多的爱和关怀。要以真诚的爱生之情,去激起

他们情感的浪花,取得他们的尊重和信任,打开他们心灵的大门。要用心灵的温暖,健康的情感去医治他们心理的缺陷。总之,对待这样的问题学生,不是厌弃而是教育;不是疏远而是亲近;不是怀疑而是信任„„李刚真的被安排在三年级二班,也正如刘老师所说,他不是一株朽木,在刘老师的辛勤浇灌下,这株看上去的朽木终于发芽、开花了。就在那个学期末,李刚的作文还被学校评为优秀习作呢!在作文中,李刚也深情的表达了对刘老师的尊敬、爱戴和感激。

当时有的同事觉得很奇怪,就问刘老师是怎么让朽木发芽的?刘老师说,对李刚我也着实费了一些心思,如何让他在班里重新树立自信呢?是给他一个下马威?还是„„想来想去还是在平时的学习中付出爱心,开启他心灵的大门吧!记得曾读过这样一段话:掌声是对一个人的肯定和鼓励,特别是人身处逆境时,这种肯定和鼓励,往往使人产生一种自信,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于是进入新班的第一个班会上,我专门为李刚设计了一项特别内容,我在作完自我介绍之后走向李刚同学,一边和他握手一边说:“现在进行班会第二项内容,欢迎新插班生李刚同学。人生的路那么长,能和两个班级的同学同窗共读,就得到了两倍的同学和友谊,让我们为新友谊鼓掌。”教室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同学们跟我一起说:“欢迎李刚成为我们的新朋友。”同学们跟我一起喊了起来。这时李刚低着头,使劲握着我的手,眼睛湿润了。在我和同学们热烈的掌声里,我分明看到他晶莹的泪花里燃着新的希望。一位教育学家也曾经说过: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对儿童缺乏同情心,他们就会变得没有同情,施以爱心,就会得到爱的收获。对于李刚,我不但在日常生活中极尽关爱,给了他一个友爱、和谐的学习环境,及时矫正他们的心理,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在课堂上我更是想尽一切办法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每次上课的时候,我都时时注意保护他们那颗脆弱的心,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

每一句言语,都极尽温和、关心、慈爱,让他们体会到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上课提问问题,我让他们回答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即使答得不够好,我也总是微笑着说:“今天你的回答表达流利,声音很洪亮,但不够全面,以后继续努力呀。”他们回答问题后得到的总是我和同学们热情的鼓励和肯定,,他们变得越来越自信,性格也变得开朗多了。只要我们循序渐进、坚持不懈,付出爱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必然会是朽木开花的!

她,给了李刚那样的孩子更多的爱和关怀。以真诚的爱生之情,激起了他们情感的浪花,取得了他们的尊敬和信任,打开他们心灵的大门。她,用心灵的温暖,健康的情感去医治他们心理的缺陷。总之,她,对待这些特殊的问题学生,不是厌弃而是教育;不是疏远而是亲近;不是怀疑而是信任„„她,就是这样用爱心开启学生心灵,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她---儿子眼中称职的后妈

她,一直以来都没想过自己会成为一个后妈的角色,她和老公结婚后不久老公说起他和前妻的儿子。孩子的妈妈整天在外忙着做生意,孩子由姥姥姥爷带着。三岁的时候还不认识自己的妈妈----因为没见过妈妈几次.。后来被送到一所寄宿制学校就读,孩子的妈妈一年回不来几趟,从来不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因此,已经上二年级的孩子,成了班里的问题学生,学习上什么都不会,有时候沉默寡言,有时候脾气暴躁。仅仅8岁的孩子,竟然拿着小刀捅人,拿凳子打同学,在课堂上和老师动手„„名副其实一个让老师头疼的学生。小小的孩子心里充满了仇恨和报复,有一次,他和五年级的一个男孩子打架,打不过那个孩子,就爬墙进了那个同学家,把人家的被子从屋里拖到院子里,然后点上火把被子烧了„„还有一次,村里的一

家人办丧事,他在旁边瞧热闹,并高声唱着喜庆的歌,被那家人训斥了几句,他偷偷跟到墓地,等办丧事的人走远了,他把墓穴里的骨灰盒刨出来扔得老远„„像这样的例子还数不胜数呢!上二年级了,每次考试都能考一位数。就是这样一个孩子,老公和她商量,能不能把儿子接过来,让她帮着带。她站在一个老师的角度,考虑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对孩子不利,考虑到孩子挺可怜的,所以二话没说就答应了老公的要求。于是,成就了他后妈的角色。

孩子接来的那天是2011年10月5日,她看着孩子已经短到腿肚子的裤子,10月的天气穿的还是两根带的拖鞋,书包已经破烂不堪,满脸污垢,浑身灰尘。她又二话没说,叫上老公,拽起孩子去了超市,为孩子买了好几套鞋子和衣服,以及学习用品,接着去洗浴城让老公给孩子洗了澡。孩子接来了,可是,老公却整天忙自己的工作,无暇照顾孩子。她觉得孩子这么小就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尽可能的照顾孩子、满足孩子的要求 。他还告诉老公,就孩子的现状来看,孩子缺少陪伴缺少被爱,陪伴是对孩子最长情的爱。她,每天晚上陪孩子辅导作业,不但教会孩子学习的方法。更教孩子怎样做人,晚上除了给孩子辅导作业,还给孩子讲故事,读儿歌,借故事教育孩子怎样互帮互助,怎样感恩他人,怎样与同学友好相处等等等等。可是要想把孩子完全转变好也不是像说说那么容易的,要想使这样的孩子转变好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这是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想要让孩子变得优秀更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孩子有时候不听话,做作业非让我在一边看着,作业也不好好做,吃饭时不好好吃,晚上非要在被窝吃,还觉得这个后妈不打人不骂人太温柔常常贫嘴。8岁的孩子了,放学后经常在小区门口不顾路人的眼光脱下裤子就小便,这件事令她非常生气,晚上,刘老师给孩子讲了毕淑敏的故事《孩子,我为什么打你》,她读到: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

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在所有苦口婆心都宣告失败,在所有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励都无从见效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他们永远隔绝。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的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当她给孩子读到这里的时候,她说,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予母亲,可这份特权没有赋予后妈,她只能高高地举起手臂,然后无奈地慢慢落下,因为她没有权力行使这项赋予母亲的特权。刘老师只能不厌其烦的给她讲道理,教育他从小要养成好习惯。

她利用一切机会教育孩子怎样做人,记得她曾说过一件事。有一次,带孩子坐公交车去超市,过了一站,上来一个老奶奶,看到没人让座,就让孩子给老人让座,孩子噘着嘴,极不情愿把座位让给了老奶奶。一下车,孩子就开始了他的辩论:车上那么多人为什么非得我让座?刘老师耐心的告诉孩子:你知道尊老爱幼这个词语吧?尊老排在爱幼的前面,就是说孩子应该给老人让座呀!可孩子又说:那么多叔叔阿姨为什么不让做啊?这的确让刘老师难以解释清楚,于是她稍顿了一下对孩子说:那些不让座的人分两种,一种是懂得尊老爱幼的道理,但今天或者是工作太累了,或者身体不舒服,所以没有让座;另一种呢,就是小时候没有听爸爸妈妈没有给他讲尊老爱幼的道理。所以孩子,你今天做得很棒,能得一朵尊老爱幼的小五星呢。从此以后,孩子经常给老爷爷、老奶奶让座。

她,无私地奉献着,极力扮演好这个无论怎么努力都扮演不好的后妈的角色。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守得云开见月明。终于,她经过五年的真情付出,这个孩子终于改掉了以前所有的坏习惯,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进步,最近的考试门门成绩都是A呢!最令人欣喜的是孩子居然对她说:妈妈,谢谢您!您是一个称职的后妈!

她----公婆心底的好儿媳

“百善孝为先”,“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顺父母一直是我们所信奉和推崇的优良传统,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她,十几年如一日,带着一颗善良的心,用普普通通的生活诠释着“孝”。 她的孝心散发着火热的光芒,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她以女性特有的贤淑与乐观让家庭充满了温馨与和谐。她的公婆是一对地地道道德农村人,没有文化,也养成了不少不良生活习惯,吸烟、喝酒,随地吐痰,经常把家弄得凌乱不堪,也不注意卫生,经常衣服上、被褥上沾满了烟灰和尘土,就是她,耐心细致的照料着他们,经常帮他们换洗衣服、被褥、哪怕只有一点脏,她也会马上换洗,她的目的只有一个:让公婆生活的安心、舒心。认识她的人都说她是孝敬公婆、关爱家庭、团结邻里的好楷模。她们一家人非常团结,整个家庭从未争吵过,是出了名的和睦家庭。日子长了,公公对她更加信任,以她为主心骨,不管家里的大事、小事、人情、客往,都愿意让她操持,一家人生活在其乐融融的环境中。日常生活中,她孝老爱亲,在生活中给老人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每天下班后必做的事就是回家洗菜做饭、收拾房间,晚饭后她总会陪着老人聊聊天、看看电视,休息日经常带老人出去散心、看风景,还经常陪婆婆去广场跳广场舞,让老人身心愉悦。平时经常为公婆添置衣物,尤其是刚结婚的时候,工资还不高,她不舍得给自己买时髦衣服,但是总会隔段时间就给老人添衣添物、嘘寒问暖。自从她知道公公有腰腿疼病,她便四处打听治疗方法,节假日经常带公公去医院检查治疗,还购买了腰椎按摩椅和按摩器,缓解了公公的腰腿病痛。

还记得那年暑假,放假前我们几个同事约好了一起去爬山,可到了出发那天,

她却突然不去了,后来听说,她公公因为骑自行车不小心摔伤了,导致大腿骨粉碎性骨折。老公在外地出发,没办法赶回来,她作为儿媳妇,照顾行动不便的公公,的确有些不方便,可她顾不上那么多了。老公是独生子女,老公不在,没有人和他分担照顾公公的重担。从办理住院手续到术后护理,她任劳任怨,医护人员都以为她是的女儿,当得知她是儿媳妇时,都感动地说:“陪老人看病住院的多是女儿,像你这样全程陪护公公的儿媳真不多见。”在医院的每个日日夜夜,她都尽心侍候,端屎端尿,喂饭喂药。按时翻身按摩、擦洗身子,她尽心尽力的照顾得到了医护人员和病友们的好评。在她精心的照料下,公公的腿伤已逐步进入康复期。十几天后老公出发回来了,看到已渐渐康复的父亲,老公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出院回家后,她更是全心全意地照顾着公公的日常起居,不仅把整个家打理得井井有条,屋里屋外干干净净,对公婆的床铺、衣物更是勤洗勤换,每天早晨第一件事就是先问公公腿有没有哪不舒服,然后再去做饭给她吃,吃完饭后再给她喂药,每天喂完必吃的东西后,开始给她翻身按摩,早晨,总会推着公公到外面晒太阳,平时经常给屋里通风,让公婆住的房间空气流通,没有任何异味,卧床的公公也从没生过褥疮。

“久病床前无孝子”当儿媳能做到你这个份上真不容易。她认为,孝老爱亲是子女应尽的职责,孝顺不仅是让老人吃好喝好,还要给予老人更多的精神关怀,让老人气顺,心情好,天天开心。她说“谁都有父母,谁都有老的那一天,我自己也有儿女,我也有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我现在得做出榜样来,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儿女才会孝敬我。”

正因为这样的一个她——孝敬老人,疼爱儿女,让全家人幸福!所以,他是老公眼里的好妻子!

人物小传

她,身高不足一米六,体重不足一百斤;她,没有动人的相貌,没有辉煌的事业;她,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女人。这个普通的小女人,是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儿女眼里的好妈妈,公婆心中的好媳妇,老公眼里的好妻子,父母心中的乖乖女。这个貌不惊人的小女人,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没有什么显赫的地位。在自己平平凡凡的岗位上,时时刻刻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主义价值观。她---就是我们首阳山旅游度假区贵和小学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师---刘淑霞。

刘淑霞:女,汉族,1970年9月9日出生在山东省昌乐县五图街道营子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98年7月毕业于潍坊教育学院汉语言专业, 1998年9月参加工作至2014年7月一直昌乐县五图街道五图小学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2014年9月至今在首阳山旅游度假区贵和小学任小学语文教学。2003年参加成人高考,函授学习了小学教育管理本科学段的进修,2007年圆满毕业,取得本科学历。

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小学班主任。现担任贵和小学语文教研组长、五年级二班班主任。自参加工作以来始终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政治立场坚定,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拥护改革开放,思想上、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工作上能勇挑重担,服从领导分配,工作勤奋,任劳任怨,以身作则,富有创新和进取精神。 教学中深信“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身教重于言教,尽量让学生多学一点知识”作为指导思想。“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十几年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具体实践中,不断探索和追求,终于悟出教育之真谛在一个“爱”字,即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爱。课堂教学的根本在于传道,要传好道,首先要处理好教材、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必须实现这三者之间或浓或淡的情感和谐与共振。坚信每一位学生都蕴藏

着巨大的潜能,它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中激发出来。所以,以爱心关爱每一个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的潜能得以激发,并获得自信的力量,在教学实践中,不仅爱那些优秀生,更爱那些比较特殊的问题学生,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习惯养成的培养;对学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最好的教育莫过于以心交心

她,就像一支蜡烛,默默的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她,就像那无私的春蚕, 牺牲自己,造福他人;她,就像一位辛勤的园丁,不知疲惫地为祖国的花朵梳妆打扮。正如古人所说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她,把一群群无知的幼童培养成一个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小学生。这里面都凝聚着无数的汗水和心血,这是她付出多少辛劳才得来的成果呀!

曾记得有一年,她任三年级二班班主任,开学不久,学校转来了一名同学,这位同学,我们老师多少有点了解,他是一个特殊学生----因病休学的李刚。他因小时候得过“婴儿瘫”走路一瘸一拐,反应迟钝,动作慢,一直以来,是班里的典型的问题学生。因此,在家受到父母的责骂,在学校受到同学的嘲笑。于是他破罐子破摔,什么也无所谓了。前一段时间又因摔伤了腿儿拉下了两个多月的功课。父母实在没办法,让他休学。有些好心的同事告诉她,李刚可能会转到三年级二班,让她说什么也不能答应。可刘淑霞却说:我曾经读过一篇叫做《冬天里不要砍树》的文章。文章的大意是:冬天里肃杀的天气使大多数树木掩藏了生机,可你认定它是一株朽木就错了。因此,我们也应因此受到启发,我们做老师的不要以暂时的表现来衡量一个学生。像班里这种“处处挨打,处处受气”的问题学生,要以高度的责任心来帮助教育他们,对他们倾注更多的爱和关怀。要以真诚的爱生之情,去激起

他们情感的浪花,取得他们的尊重和信任,打开他们心灵的大门。要用心灵的温暖,健康的情感去医治他们心理的缺陷。总之,对待这样的问题学生,不是厌弃而是教育;不是疏远而是亲近;不是怀疑而是信任„„李刚真的被安排在三年级二班,也正如刘老师所说,他不是一株朽木,在刘老师的辛勤浇灌下,这株看上去的朽木终于发芽、开花了。就在那个学期末,李刚的作文还被学校评为优秀习作呢!在作文中,李刚也深情的表达了对刘老师的尊敬、爱戴和感激。

当时有的同事觉得很奇怪,就问刘老师是怎么让朽木发芽的?刘老师说,对李刚我也着实费了一些心思,如何让他在班里重新树立自信呢?是给他一个下马威?还是„„想来想去还是在平时的学习中付出爱心,开启他心灵的大门吧!记得曾读过这样一段话:掌声是对一个人的肯定和鼓励,特别是人身处逆境时,这种肯定和鼓励,往往使人产生一种自信,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于是进入新班的第一个班会上,我专门为李刚设计了一项特别内容,我在作完自我介绍之后走向李刚同学,一边和他握手一边说:“现在进行班会第二项内容,欢迎新插班生李刚同学。人生的路那么长,能和两个班级的同学同窗共读,就得到了两倍的同学和友谊,让我们为新友谊鼓掌。”教室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同学们跟我一起说:“欢迎李刚成为我们的新朋友。”同学们跟我一起喊了起来。这时李刚低着头,使劲握着我的手,眼睛湿润了。在我和同学们热烈的掌声里,我分明看到他晶莹的泪花里燃着新的希望。一位教育学家也曾经说过: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对儿童缺乏同情心,他们就会变得没有同情,施以爱心,就会得到爱的收获。对于李刚,我不但在日常生活中极尽关爱,给了他一个友爱、和谐的学习环境,及时矫正他们的心理,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在课堂上我更是想尽一切办法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每次上课的时候,我都时时注意保护他们那颗脆弱的心,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

每一句言语,都极尽温和、关心、慈爱,让他们体会到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上课提问问题,我让他们回答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即使答得不够好,我也总是微笑着说:“今天你的回答表达流利,声音很洪亮,但不够全面,以后继续努力呀。”他们回答问题后得到的总是我和同学们热情的鼓励和肯定,,他们变得越来越自信,性格也变得开朗多了。只要我们循序渐进、坚持不懈,付出爱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必然会是朽木开花的!

她,给了李刚那样的孩子更多的爱和关怀。以真诚的爱生之情,激起了他们情感的浪花,取得了他们的尊敬和信任,打开他们心灵的大门。她,用心灵的温暖,健康的情感去医治他们心理的缺陷。总之,她,对待这些特殊的问题学生,不是厌弃而是教育;不是疏远而是亲近;不是怀疑而是信任„„她,就是这样用爱心开启学生心灵,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她---儿子眼中称职的后妈

她,一直以来都没想过自己会成为一个后妈的角色,她和老公结婚后不久老公说起他和前妻的儿子。孩子的妈妈整天在外忙着做生意,孩子由姥姥姥爷带着。三岁的时候还不认识自己的妈妈----因为没见过妈妈几次.。后来被送到一所寄宿制学校就读,孩子的妈妈一年回不来几趟,从来不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因此,已经上二年级的孩子,成了班里的问题学生,学习上什么都不会,有时候沉默寡言,有时候脾气暴躁。仅仅8岁的孩子,竟然拿着小刀捅人,拿凳子打同学,在课堂上和老师动手„„名副其实一个让老师头疼的学生。小小的孩子心里充满了仇恨和报复,有一次,他和五年级的一个男孩子打架,打不过那个孩子,就爬墙进了那个同学家,把人家的被子从屋里拖到院子里,然后点上火把被子烧了„„还有一次,村里的一

家人办丧事,他在旁边瞧热闹,并高声唱着喜庆的歌,被那家人训斥了几句,他偷偷跟到墓地,等办丧事的人走远了,他把墓穴里的骨灰盒刨出来扔得老远„„像这样的例子还数不胜数呢!上二年级了,每次考试都能考一位数。就是这样一个孩子,老公和她商量,能不能把儿子接过来,让她帮着带。她站在一个老师的角度,考虑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对孩子不利,考虑到孩子挺可怜的,所以二话没说就答应了老公的要求。于是,成就了他后妈的角色。

孩子接来的那天是2011年10月5日,她看着孩子已经短到腿肚子的裤子,10月的天气穿的还是两根带的拖鞋,书包已经破烂不堪,满脸污垢,浑身灰尘。她又二话没说,叫上老公,拽起孩子去了超市,为孩子买了好几套鞋子和衣服,以及学习用品,接着去洗浴城让老公给孩子洗了澡。孩子接来了,可是,老公却整天忙自己的工作,无暇照顾孩子。她觉得孩子这么小就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尽可能的照顾孩子、满足孩子的要求 。他还告诉老公,就孩子的现状来看,孩子缺少陪伴缺少被爱,陪伴是对孩子最长情的爱。她,每天晚上陪孩子辅导作业,不但教会孩子学习的方法。更教孩子怎样做人,晚上除了给孩子辅导作业,还给孩子讲故事,读儿歌,借故事教育孩子怎样互帮互助,怎样感恩他人,怎样与同学友好相处等等等等。可是要想把孩子完全转变好也不是像说说那么容易的,要想使这样的孩子转变好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这是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想要让孩子变得优秀更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孩子有时候不听话,做作业非让我在一边看着,作业也不好好做,吃饭时不好好吃,晚上非要在被窝吃,还觉得这个后妈不打人不骂人太温柔常常贫嘴。8岁的孩子了,放学后经常在小区门口不顾路人的眼光脱下裤子就小便,这件事令她非常生气,晚上,刘老师给孩子讲了毕淑敏的故事《孩子,我为什么打你》,她读到: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

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在所有苦口婆心都宣告失败,在所有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励都无从见效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他们永远隔绝。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的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当她给孩子读到这里的时候,她说,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予母亲,可这份特权没有赋予后妈,她只能高高地举起手臂,然后无奈地慢慢落下,因为她没有权力行使这项赋予母亲的特权。刘老师只能不厌其烦的给她讲道理,教育他从小要养成好习惯。

她利用一切机会教育孩子怎样做人,记得她曾说过一件事。有一次,带孩子坐公交车去超市,过了一站,上来一个老奶奶,看到没人让座,就让孩子给老人让座,孩子噘着嘴,极不情愿把座位让给了老奶奶。一下车,孩子就开始了他的辩论:车上那么多人为什么非得我让座?刘老师耐心的告诉孩子:你知道尊老爱幼这个词语吧?尊老排在爱幼的前面,就是说孩子应该给老人让座呀!可孩子又说:那么多叔叔阿姨为什么不让做啊?这的确让刘老师难以解释清楚,于是她稍顿了一下对孩子说:那些不让座的人分两种,一种是懂得尊老爱幼的道理,但今天或者是工作太累了,或者身体不舒服,所以没有让座;另一种呢,就是小时候没有听爸爸妈妈没有给他讲尊老爱幼的道理。所以孩子,你今天做得很棒,能得一朵尊老爱幼的小五星呢。从此以后,孩子经常给老爷爷、老奶奶让座。

她,无私地奉献着,极力扮演好这个无论怎么努力都扮演不好的后妈的角色。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守得云开见月明。终于,她经过五年的真情付出,这个孩子终于改掉了以前所有的坏习惯,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进步,最近的考试门门成绩都是A呢!最令人欣喜的是孩子居然对她说:妈妈,谢谢您!您是一个称职的后妈!

她----公婆心底的好儿媳

“百善孝为先”,“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顺父母一直是我们所信奉和推崇的优良传统,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她,十几年如一日,带着一颗善良的心,用普普通通的生活诠释着“孝”。 她的孝心散发着火热的光芒,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她以女性特有的贤淑与乐观让家庭充满了温馨与和谐。她的公婆是一对地地道道德农村人,没有文化,也养成了不少不良生活习惯,吸烟、喝酒,随地吐痰,经常把家弄得凌乱不堪,也不注意卫生,经常衣服上、被褥上沾满了烟灰和尘土,就是她,耐心细致的照料着他们,经常帮他们换洗衣服、被褥、哪怕只有一点脏,她也会马上换洗,她的目的只有一个:让公婆生活的安心、舒心。认识她的人都说她是孝敬公婆、关爱家庭、团结邻里的好楷模。她们一家人非常团结,整个家庭从未争吵过,是出了名的和睦家庭。日子长了,公公对她更加信任,以她为主心骨,不管家里的大事、小事、人情、客往,都愿意让她操持,一家人生活在其乐融融的环境中。日常生活中,她孝老爱亲,在生活中给老人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每天下班后必做的事就是回家洗菜做饭、收拾房间,晚饭后她总会陪着老人聊聊天、看看电视,休息日经常带老人出去散心、看风景,还经常陪婆婆去广场跳广场舞,让老人身心愉悦。平时经常为公婆添置衣物,尤其是刚结婚的时候,工资还不高,她不舍得给自己买时髦衣服,但是总会隔段时间就给老人添衣添物、嘘寒问暖。自从她知道公公有腰腿疼病,她便四处打听治疗方法,节假日经常带公公去医院检查治疗,还购买了腰椎按摩椅和按摩器,缓解了公公的腰腿病痛。

还记得那年暑假,放假前我们几个同事约好了一起去爬山,可到了出发那天,

她却突然不去了,后来听说,她公公因为骑自行车不小心摔伤了,导致大腿骨粉碎性骨折。老公在外地出发,没办法赶回来,她作为儿媳妇,照顾行动不便的公公,的确有些不方便,可她顾不上那么多了。老公是独生子女,老公不在,没有人和他分担照顾公公的重担。从办理住院手续到术后护理,她任劳任怨,医护人员都以为她是的女儿,当得知她是儿媳妇时,都感动地说:“陪老人看病住院的多是女儿,像你这样全程陪护公公的儿媳真不多见。”在医院的每个日日夜夜,她都尽心侍候,端屎端尿,喂饭喂药。按时翻身按摩、擦洗身子,她尽心尽力的照顾得到了医护人员和病友们的好评。在她精心的照料下,公公的腿伤已逐步进入康复期。十几天后老公出发回来了,看到已渐渐康复的父亲,老公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出院回家后,她更是全心全意地照顾着公公的日常起居,不仅把整个家打理得井井有条,屋里屋外干干净净,对公婆的床铺、衣物更是勤洗勤换,每天早晨第一件事就是先问公公腿有没有哪不舒服,然后再去做饭给她吃,吃完饭后再给她喂药,每天喂完必吃的东西后,开始给她翻身按摩,早晨,总会推着公公到外面晒太阳,平时经常给屋里通风,让公婆住的房间空气流通,没有任何异味,卧床的公公也从没生过褥疮。

“久病床前无孝子”当儿媳能做到你这个份上真不容易。她认为,孝老爱亲是子女应尽的职责,孝顺不仅是让老人吃好喝好,还要给予老人更多的精神关怀,让老人气顺,心情好,天天开心。她说“谁都有父母,谁都有老的那一天,我自己也有儿女,我也有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我现在得做出榜样来,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儿女才会孝敬我。”

正因为这样的一个她——孝敬老人,疼爱儿女,让全家人幸福!所以,他是老公眼里的好妻子!


相关文章

  • 好人好事评选活动
  • 关于开展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十佳好人好事评选活动的通知 各中小学.幼儿园.成人学校.直属单位: 根据市文明办(2004)44号.区文明办(2004)字第9号文件精神,为了进一步弘扬正气,表彰先进,弘扬高尚精神,推动市民素质和城 ...查看


  • 关于开展2010年度上海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好人好事评选活动的通知
  • 关于开展2010年度上海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好人好事评选 活动的通知 各区.县.委.办.局.驻沪部队.武警总队: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市文明委的领导下,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 ...查看


  • 身边好人事迹材料
  • 身边好人事迹材料 身边好人>事迹材料 在西园小区的院子里你会经常看到这样一位老人,他身体单薄,精神矍铄,手拿一个小铲子不停的清除着墙上的'牛皮癣',他就是西园社区党总支第一支部书记刘开俊同志.刘开俊同志年纪已经有六十多岁了,家庭条件也 ...查看


  • 深入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方案
  • 深入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方案 根据市文明办和县文明办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的安排部署,结合我镇实际,现制定<"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方案> ...查看


  • 身边好人先进个人事迹材料(小学教师)
  • 爱生如子 跋涉耕耘 身边好人先进个人事迹材料(小学教师) 在头道镇东村,一提起孙长宽老师,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交口称赞.."从他家到单位每天往返60多里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但他从未迟到也没早退过,不叫一声苦,不说一声累,默默 ...查看


  • 身边好人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最美儿媳)
  • 真爱无言 最美儿媳 身边好人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最美儿媳) 锦江东区住着一户三世同堂的五口之家,20年来,媳妇燕桂莲坚持照顾年迈的公公.患糖尿病综合症瘫痪在床的婆婆.患先天性痴呆的小姑子,42岁的她为这个家庭撑起一片晴空. 燕桂莲刚嫁入杜家时 ...查看


  • "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实施方案
  • 实验小学"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实施方案 根据区文明办<关于组织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要求,现就2014年在全校组织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 ...查看


  •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
  • 在生活中,王蕊非常乐于帮助一些有困难的人.还记得在不久前的一个周末,得知一位孤寡老人生活非常困难,家里又养着许多小兔子,于是,她和另外两名小伙伴主动帮助这位老人利用自己的休息的时间卖兔子,他们整整叫卖了一下午,将卖兔子的钱丝毫不取全部归还给 ...查看


  • 李华英同志先进事迹材料(四川煤田好人榜推荐材料)
  • 李华英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李华英,女,汉族,生于1973年7月,四川省平昌人.1992年9月参加工作.该同志先在四川省煤田地质局一三七队印刷厂任库房管理员,2012年9月至今在四川省煤田地质局一三七队旗下馨韵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从事保洁工作, ...查看


  • 道德模范暨身边好人推荐评选活动实施方案
  • 乐陵市统计局 2014年道德模范暨身边好人推荐评选 活动实施方案 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促进形成重品行.讲文明.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经局党组研究决定,2014年在全局持续组织开展道德模范暨身边好人推荐评选活动,我局根据自身实际,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