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政治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1931年9月18日—1945年8月15日),又称第二次中日战争,是中国反抗日本侵略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战场主要在中国大陆。从1931年开始,日本通过一系列局部事变不断蚕食中国领土,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中日战争终于全面爆发。1941年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中国与美国、英国结成同盟共同对日本、德国、意大利三国轴心作战,中日战争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中国战场成为太平洋战争的主战场之一。1945年

8月9日,苏联也加入对日作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全民参战的一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是中国人民取得完全彻底胜利的一场战争。其主要特征有5条:

1、全国共同抗战;

2、国共两党在民族大义面前, 开始第二次合作;

3、两个抗日战场,中国国民党面对日军海陆空军的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

4、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得到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全世界人民的支援,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战场之一,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结束;

5、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反侵略战争,中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浴血奋战,前仆后继,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

在同年12月13日侵占南京,由于守将唐生智不久便弃城逃亡,所以南京城于4天后陷落。日军以持续数月的南京大屠杀作为摧残中国民众士气的手段,由于战争前夕中国国民革命军把所有逃生的方法都堵塞了,结果间接导致约三十万无辜的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残暴地杀害(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统计为26万)。

最终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以毙伤日军一万多人的战果成为中华民国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 1938年2月,日军华北方面军企图南下和华中派遣军会合。中国国民革命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地区与日军激战,史称徐州会战。

1938年8月至10月的武汉会战是中日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会战,

在历时4个多月的武汉会战中,中国军队伤亡40万人,中国军民以巨大的牺牲迎来了战争的战略相持阶段。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战略相持阶段。

逐渐将其主要兵力用于打击在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而对国民党政府则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方针,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

1940年,汪精卫在日本的保护下来到南京,以“还都”的名义于3月30日成立“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1939年9月,纳粹德国军队向东欧的波兰不宣而战,引发法国、英国向德国宣战,标志着绥靖政策的破产,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

,而且规模年年迅速扩大、政治层面日益提升的盛大祭孔、立法形式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并都由国家最高领导人亲自参加和主导。2015年的抗战胜利大阅兵,也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

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民族平等,就不会实现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则是民族平等的必然结果,是促进各民族真正平等的保障。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作为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在中国的宪法和有关法律中得到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一样,同为我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如下两个显著的特色:一是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都是中央政府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都必须服从中央集中统一的领导。。二是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只是单纯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结合。在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要有利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利民族团结,又要有利于实行自治的民族的发展和进步,有利于国家的建设。

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无本民族语言外,其他54个民族均有本民族语言。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少数民族语言已经或快要消亡。尽管中国在少数民族语言保护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其语言多样性保护形势依然严峻。[2]对此,中国知名学者周海中教授指出:当今处于弱势的民族语言正面临着强势语言、全球化、互联网等的冲击,正处于逐渐消失的危险;因此有关机构和语言学界都应该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措施,抢救濒临消失的民族语言。保护民族语言,有利于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也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安定。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是伟大祖国多民族的缩影。其中云南仅少数民族就有25种(每种少数民族均超过5000人),他们是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壮族、苗族、僳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景颇族、藏族、布朗族、布依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蒙古族、水族、满族、独龙族。在这25

种少数民族中,有15种少数民族是云南省独有,他们是白族、哈尼族、傣族、僳僳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基诺族、怒族、德昂族、独龙族。云南各民族总人口378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250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3。其分布地区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3以上。(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1931年9月18日—1945年8月15日),又称第二次中日战争,是中国反抗日本侵略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战场主要在中国大陆。从1931年开始,日本通过一系列局部事变不断蚕食中国领土,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中日战争终于全面爆发。1941年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中国与美国、英国结成同盟共同对日本、德国、意大利三国轴心作战,中日战争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中国战场成为太平洋战争的主战场之一。1945年

8月9日,苏联也加入对日作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全民参战的一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是中国人民取得完全彻底胜利的一场战争。其主要特征有5条:

1、全国共同抗战;

2、国共两党在民族大义面前, 开始第二次合作;

3、两个抗日战场,中国国民党面对日军海陆空军的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

4、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得到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全世界人民的支援,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战场之一,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结束;

5、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反侵略战争,中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浴血奋战,前仆后继,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

在同年12月13日侵占南京,由于守将唐生智不久便弃城逃亡,所以南京城于4天后陷落。日军以持续数月的南京大屠杀作为摧残中国民众士气的手段,由于战争前夕中国国民革命军把所有逃生的方法都堵塞了,结果间接导致约三十万无辜的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残暴地杀害(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统计为26万)。

最终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以毙伤日军一万多人的战果成为中华民国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 1938年2月,日军华北方面军企图南下和华中派遣军会合。中国国民革命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地区与日军激战,史称徐州会战。

1938年8月至10月的武汉会战是中日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会战,

在历时4个多月的武汉会战中,中国军队伤亡40万人,中国军民以巨大的牺牲迎来了战争的战略相持阶段。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战略相持阶段。

逐渐将其主要兵力用于打击在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而对国民党政府则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方针,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

1940年,汪精卫在日本的保护下来到南京,以“还都”的名义于3月30日成立“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1939年9月,纳粹德国军队向东欧的波兰不宣而战,引发法国、英国向德国宣战,标志着绥靖政策的破产,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

,而且规模年年迅速扩大、政治层面日益提升的盛大祭孔、立法形式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并都由国家最高领导人亲自参加和主导。2015年的抗战胜利大阅兵,也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

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民族平等,就不会实现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则是民族平等的必然结果,是促进各民族真正平等的保障。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作为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在中国的宪法和有关法律中得到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一样,同为我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如下两个显著的特色:一是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都是中央政府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都必须服从中央集中统一的领导。。二是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只是单纯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结合。在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要有利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利民族团结,又要有利于实行自治的民族的发展和进步,有利于国家的建设。

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无本民族语言外,其他54个民族均有本民族语言。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少数民族语言已经或快要消亡。尽管中国在少数民族语言保护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其语言多样性保护形势依然严峻。[2]对此,中国知名学者周海中教授指出:当今处于弱势的民族语言正面临着强势语言、全球化、互联网等的冲击,正处于逐渐消失的危险;因此有关机构和语言学界都应该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措施,抢救濒临消失的民族语言。保护民族语言,有利于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也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安定。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是伟大祖国多民族的缩影。其中云南仅少数民族就有25种(每种少数民族均超过5000人),他们是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壮族、苗族、僳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景颇族、藏族、布朗族、布依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蒙古族、水族、满族、独龙族。在这25

种少数民族中,有15种少数民族是云南省独有,他们是白族、哈尼族、傣族、僳僳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基诺族、怒族、德昂族、独龙族。云南各民族总人口378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250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3。其分布地区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3以上。(


相关文章

  • 历史唯物主义战争观
  • 说明:1993年,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上海市毛泽东思想研究大系编辑 委员会编辑了<毛泽东思想研究大系>,该书共七卷,其中军事卷由郑文翰主编.宫锡准编 写了其中<军事辩证法思想>的第一.第三两个部分.第二部分为 ...查看


  • 漫谈现代战争理论下政治与战争的相互作用--浅读[战争论]有感
  • 漫谈现代战争理论下政治与战争的相互作用 --浅读<战争论>有感 1832年,近代兵学原典<战争论>问世,在兵学界引起轩然大波.在这本书中,克劳塞维兹秉承普鲁士人一贯细心而严肃的风格,通过对一百多场战争的研究,力求以战 ...查看


  • 政治与道德
  • 战争.政治与道德 --国际关系伦理思考之二 何怀宏 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司马穰苴 [内容提要]本文首先大略观察了后冷战时代世界和中国所面临的战争与和平的形势,然后借助于克劳塞维茨的理论,阐述了战争的定义以及战争与政 ...查看


  • 战争与政治(2)
  • 政治与战争 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克劳塞维茨<战争论> 自古以来,战争与政治就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说到政治与战争,又不得不提及经济利益.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是流血的政治,是阶级矛盾的最高表现形式:政 ...查看


  • 从口号变迁看我党抗战政治动员的策略艺术
  • 抗日战争期间,我党针对不同阶段面临的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不同的政治动员口号.这些动员口号不仅体现了我党在抗战不同阶段的战略重点和策略选择,而且从口号变迁中能看出我党抗日战争中高超的斗争艺术.这对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政治动员工作,正确处理 ...查看


  • 李浴日的克劳塞维茨战争理论的编译和研究
  • 李浴日的克劳塞维茨战争理论的编译和研究 李龙 卡尔•冯•克劳塞维茨(1780-1831),普鲁士(今德国)人,近代西方资产 阶级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军事历史学家,他运用德国古典哲学理论总结以往战争 特别是拿破仑战争的基础上写成了<战争论 ...查看


  • 东西方战争观的初步比较--以[孙子兵法]和[战争论]为例
  • 东西方战争观的初步比较 --以<孙子兵法>和<战争论>为例 前言 孙武的<孙子兵法>与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同是世界军事史上的巨著.两位作者在时间上相距两千三百年,地理上相隔七千多公里.他们之 ...查看


  • [军事理论导论]知识要点(2015.07)
  • 一.军事理论的基本内涵 (一)军事及其相关概念 军事,是指一切与战争.国防.军队直接相关的事项,包括准备战争.实施战争.遏制战争及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等.军事是内容极为丰富的复杂系统. 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 ...查看


  • 论孔子对战争合法性的认识
  • 2010年8月 第23卷 第4期 西安政治学院学报 JournalofXicanPoliticsInstitute Aug.,2010 Vo.l23No.4 =武装冲突法> 论孔子对战争合法性的认识 熊 梅 (西安政治学院 军法系,陕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