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广东高考优秀作文

09广东高考优秀作文

今年高考广东满分作文共17篇,其中有两篇为记叙文,满分作文总量比去年减少了一篇。昨日省教育考试院公布8篇范本,并请评卷组老师作详细点评。本报摘录三篇,以飨读者。 高考作文新词:躲猫猫,海珠桥

高考语文组评卷组长、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柯汉琳介绍,今年一个可喜现象是考生生搬硬套古旧材料减少。此外,一些网络热点、新闻时事材料进入学生视野令阅卷老师颇感意外。如前阵子闹得沸沸扬扬的海珠桥跳桥秀、网络上热炒的“躲猫猫”、“范跑跑”、“70码”,甚至最近成都公交大火都成了考生笔下的素材。

有意思的是,有的考生显然考前是看了梁文道的新书《常识》。省教育考试院推荐的一篇优秀作文,考生引述梁文道的一句:“我认为,常识之所以会匮乏,原因就在于人们太轻视常识,或者认为常识是理所当然的道理,所以根本不曾将常识付于行动。”这名考生引用了上海商学院大火、杭州70码等材料讲“常识”最终摘得高分。

“考生运用关注现实材料的作文明显增多,这是一个好现象。”柯汉琳说,长期以来阅卷老师的眼睛在评卷过程中饱受考生生搬硬套古旧材料“摧残”,如司马迁、李白、屈原、陶渊明等都是考生笔下常客,今年这种令人厌倦的文风大为减少。“可能是这几年在媒体上呼吁得多了,中学老师也注意对学生的引导。”

九成考生写议论文

据柯汉琳介绍,和往年一样,今年写议论文的考生仍占多数,达89.86%,记叙文仅4.4%,文学类散文约5.9%,其他文体如书信等占0.1%。

对连续多年议论文当道的现象,柯汉琳认为,这与高考命题有关,今年的题目确实适合写议论文,记叙文要出彩不容易。

不过出人意料的是,今年最受老师赞赏的一篇优秀作文是一篇记叙文———《如此常识》。这名考生以两名学徒的小故事影射社会现实,文字朴素,但立意深刻,有新意。 全省无一人够胆写诗歌

今年高考作文首次放开“诗禁”,但全省无一人写诗歌。“历年考前辅导都是提醒考生不准写诗歌,估计真的放开‘诗禁’了,学生反而不够胆写,高考毕竟不是一般竞赛,考生这种想法可以理解。”柯汉琳分析道。

今年高考作文以“常识”为题,学生普遍反映好写不难,但满分作文和一类卷数量却比去年少了。“虽然满分作文少了,但能评到满分的作文质量却比去年突出,今年推荐的几篇文章,我们感觉都比去年水平要高。”柯汉琳最后总结道。

范本作文选登

满分作文是怎么评出的

总分60分。

其中内容25分,表达25分,发展等级占10分。

内容方面:

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如果四者都能达到可以拿25分。 表达方面:

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语言流畅、书写工整。达到要求可以再拿25分。

前两者是基础等级。发展等级占10分,但却是高分考生和中层考生的分水岭,这部分要求立意深刻、材料丰富、语言有文采和见解构思新颖,只要有一项突出都可以拿到高分。像那位以记叙文写“常识”的考生,虽然整篇文章语言很朴实,但立意有新意且深刻,因此可以拿到10分。

(高考语文组评卷组长柯汉琳)

如此常识

一大早,厂长刚来到办公室,小李便串(原文如此,应为“窜”)了进来,手里捧着一杯热气腾腾的铁观音,谄媚地递给厂长,神秘兮兮地小声说道:“厂长啊,跟您商量个事儿,带我的那个师傅,能不能换成徐科长?”厂长大惑不解:“怎么?张师傅对你太严厉?”“没有的事,张师傅经验老到,技术纯熟,这样好的师傅应该留给小王。”“行,没问题。” 原来,小王和小李是新来的学徒,厂里分配了两个师傅,各自带领他们。原先厂里安排小李的是最优秀的张师傅,不知为什么,他竟要求更换。

培训很快开始了。张师傅不愧是老手,他待小王严厉苛刻,做不好要求重做,哪怕只是一个小齿轮不光滑也要求重(原文如此,应为“从”)头再来;犯了错误严厉惩罚,不让吃饭是常有的事;除此之外,还要求小王看一堆理论书籍,理解吃透要点。小王每天累得满身大汗,一沾枕头便睡。相反,小李倒清闲自在,每天跟着徐科长进进出出,应酬交际,技术没学着多少,油水倒是捞了很多。小王看在眼里,纳闷不已。

一天,小王终于有机会找到小李,劈头便问:“你我都是学徒,为什么你学得那么轻松?”小李嘿嘿一笑,凑近他耳朵小声说:“兄弟,这你就不懂了。现在这个社会上,看重的是关系,不是技术。徐科长有亲戚是高官,我这几天跟着他见识了不少大人物,他还说等他做了厂长,就提拔我做副厂长,有人脉,有好的人际关系才是前途,这是常识,懂吗?”小李拍了拍小王的肩膀,晃悠悠地走了。

小王回去跟张师傅一说,张师傅怒不可 (原文如此,应为“遏”):“常识?狗屁常识!现在社会就是人人讲关系,人人攀关系,才滋生了一大堆不学无术的蛀虫,才导致真正的人才被埋没!不要听他胡说,国家需要的是技术,是人才,有过硬的技术才有前途,这才是常识。好好学吧。”小王点点头,继续每天起早贪黑的苦学生活。

一年后,培训结束,适逢国家需要高技术人才之际,优秀的张师傅做了厂长,在厂里掀起“学扎实技术,为国家效力”的热潮,小王以优异的理论成绩和过硬的技术操作顺利毕业,升任高级技师,月薪过万。至于徐科长,由于亲戚受贿被捕,自己也因为没有实际才干而下岗了。小李的如意算盘打错了,他只得重新从学徒做起。

厂里又分配了一个师傅给小李,培训开始当天,小李惊讶地看见迎面走来的竟是小王。莫非?“没错,我就是你的师傅,”小王凑近他耳边小声说:“还要告诉你,有真才实学才有前途,这是常识,懂吗(原文如此,应加‘?’)”小王拍了拍小李的肩膀,看着小李愣住的样子,开心地笑了。

【点评】

《如此常识》是今年广东高考作文中少有的一篇记叙文佳作。文章通过两位刚进厂的年青人拜师学艺不同态度的故事,讽刺和批判了把拉关系、托人情视为谋求个人发展“常识”的人,揭示了按照这种“常识”行事的所谓聪明人,终究没有前途的道理。年轻人只有扎实学习、刻苦磨练,才能学到真本领,才有光明的前途。而这才是我们应该懂得的常识。考题要求考生谈与常识有关的经历和看法,本文这样写就切合题意,主题鲜明,且立意深刻,具有较强的社会批判性。

这篇文章的形式和写作技巧也值得称道,首先是标题写得很有水平,用了一个“如此”就点明了全文批判讽刺的态度。其次,文章构思巧妙,以小见大;结构紧凑、严谨,前后呼应;作者对故事的起因、发生、发展、结局叙述清楚、精要,故事的结局出人意外又在情理之中,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再次,文章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也颇生动、准确、传神。

●点评人:周小蓬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副教授

重视常识

常识,就在我们身边,它是最简单不过的知识。然而,真正重视常识,把常识放心上,

付诸行动,运用于生活的,又有多少人呢?

梁文道曾著《常识》一书,书中有一句话:我所写的都是常识,之所以有人不懂,是因为这是一个常识匮乏的年代。我认为,常识之所以会匮乏,原因就在于人们太轻视常识,或者认为常识是理所当然的道理,所以根本不曾将常识讨于行动。

上海商学院的那场大火仍旧历历在目,六个美丽的青春年少的女学生,那纵身一跃,如同断翅的蝴蝶,与地面接触的一瞬间,六个美丽的生命便瞬间消失,多么令人痛心!对此,有人说是这六个学生不懂逃生,也有人说是学校管理不严。但不管哪一种情况,都体现了常识的缺失。假如女学生懂得常识,她们便做好防火措施,起火的时候也能想方设法求教(原文如此,应为“救”),或者寻找逃亡的道路,而不会选择跳楼这一绝路。假如学校方面懂得常识,重视常识,便能加强管理,清除隐患,防患未然。

因为常识的缺失,导致了生命的凋零。常识,绝对不是毫无用处的简单道理,决非通俗读物忽略的小细节,而是关系到生存的基本技能,是能影响我们人生的智慧。因此,我们必须时时把常识放在心上,有时它便能成为我们的一种护身符。

然而,有些时候并不是我们不懂常识,而是我们忽略常识,没有把常识付诸行动。曾有一则消息,上海一名不守交通规则(原文如此,应加“的”)女博士横穿马路,引发人们的讨论和深思。“红灯停,绿灯行”,这是连小孩子都懂得的常识,明白这个常识却偏偏不这么做。假如这个女博士真的发生了意外,那她又能怪谁呢?所以,认识常识很重要,把常识付诸行动同样重要。

如今社会上出现的各种不和谐现象越来越多,杭州的“70码”车祸、成都的公交车自燃等等,可谓骇人听闻,但是这不仅仅是一种灾祸,更是一种现象,假如人们都重视常识,并且将常识付于行动,那么这样的灾祸还会频频发生吗?

把常识放在心上,付诸行动,人生那些不必要的障碍便自然减少。重视常识,是安康人生的重要保障。

【点评】

这是一篇切合题意的文章。文章在开头指出“常识”是“最简单不过的知识”,然而正因为简单,往往被人们所忽略,这种对常识的理解是准确的。然后,文章从人们缺乏常识和忽略常识造成的严重后果两个方面来说明常识的重要性,强调人们应该重视常识。

这篇文章的一个优点是以时事和身边的常见现象来作论据。例如文章指出博士斑马线上闯红灯,并非不懂常识,而是因为常识太平常而被忽略,闯红灯这种违反常识行为反而习以为常。比起那些用牛顿从苹果落地悟出万有引力、伽利略的比萨斜塔自由落体实验为论据,更能说明常识之知易行难(有节略)

●点评人:崔大江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副教授

别让常识束缚了你

印度的驯象人很聪明,他们在象还小的时候便把它缚在树桩上,小象的力量不足,挣脱不了绳索。久而久之,小象形成了这样一种常识:绳子是扯不断的。这种想法一直伴随着它,以至在长大到只需轻轻一甩便可逃脱时,它也不会逃跑了。

小象变成了大象,不变的是它心中形成的常识,小象受制于绳,大象受制于常识。惊叹驯象人聪明之余,我们又是否意识到,其实,我们很多人也被常识禁锢了头脑,失去了创造力。

常识固然是重要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常识能让我们少走弯路,但是,仅仅有常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在掌握一定常识后,还要学会突破进取,推陈出新。

苹果熟了就会掉在地上,这是常识,别人或许只是捡起来吃掉,但牛顿,却从这个常识中看到了不同,引发他深入思考,最终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同样是常识,对于没有准备的

人,它依然是常识,对于做好了准备的人,它是通往更高殿堂的一块基石。只有通过常识看到实质,我们才能有长足的进步。

袁隆平刚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时,有一位资深的老教授对此不屑一顾,说:“水稻没有杂交优势,这是常识,你难道不懂吗?别再浪费时间和精力去做这种没有意义的事了。”袁隆平对此没有过多的理会,全力投入实验,最终培育出产量翻了几番的籼型水稻。假使袁隆平当初听信教授,也迷信常识,那么,还会有籼型水稻的诞生,还会有“杂交水稻之父”的美称吗?答案是否定的。常识,之所以会成为常识,自然在人们心中已经植下了根,轻易不会改变。所以,当一种有违常识的看法被提出时,必定会引起许多人的反对。这时,我们不应该因此而放弃,而应该学习袁隆平的精神,坚持不懈。失败了,只是证明常识真的正确,我们并没有失去什么,成功了,那么我们涉足的就可能是一片全新的土地,等待我们去开拓。

突破常识并不局限于科学领域,生活中也如此。

李洪新,一个下岗的工人,在观察到厨房的油烟后,并没有像别人一样默默忍受油烟的呛口呛鼻,而是突破了厨房必有烟的常识,自己调制出了冷花生油,结果,受到鲁花集团的青睐,自己也发了财。

朋友,莫让常识禁锢你的头脑,抹杀你的创造力,我们应该不断去怀疑,去开拓,寻找属于我们的未来。

【点评】

本文标题即紧扣作文要求鲜明地提出了中心论点,真可谓开门见山,言简意赅! ●步步深入,结构严谨。本文先举小象一例说明常识的形成及其局限性,然后,在肯定起重要性的前提下笔锋一转,警示人们应突破常识禁锢,推陈出新,并举了三个例子作为论据,最后,再次重申论点,回应标题,收束全文。称得上是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一气呵成!

●用例典型,内容充实。全文凡举四例,看似信手拈来,其实角度不一,用处各异,涉及古今中外,可见作者日常阅读广泛且重积累。

●语言朴实,说理清楚。全文没有华丽文句,但叙述简明,分析中肯,说理清楚,体现了考生较强的文字驾驭能力。

美中不足的是个别词句尚须斟酌,比如“呛口”宜改为“呛鼻”,李洪新例子叙述也不够清楚,应讲明他调剂出了不冒烟的冷榨清香花生油。但瑕不掩瑜,本文仍不失为一篇考场佳作。

●点评人:曾远鸿 华南师范大学大学语文教研室主任

编者注:本报编辑部今日零时发现选登的范本作文中,有两篇有几处错别字。究竟是考生写错,还是工作人员从试卷中誊抄时不慎打字有误所致,由于时间太晚,本报记者多方联系,未能求证核实,现谨原文照录。

广东省2007年高考已施行“作文错1字扣1分”的评分标准。

知之·行之·思之

古语云:“易有三训,一训简易,二训变易,三训不易”,“易与天地准”,之于常识,不也是如此吗?我们生活在常识中,“春暖花开”、“秋高气爽”,我们不假思索地运用它们,是为简易;同一事物不同时刻有不同的表现,变化无穷,是为变易;常识由生活而来,经久适用,是为不易。故庄子云:“道在便溺”。因常识,于生活,我们泰然。

老子云:“大象若希”。正是由于常识之于我们太过习惯了,时常,我们会无所察觉,如同时空之于我们过于静止与绝对,在爱氏之前,我们被蒙骗了千万年。于是我们在恍然后明白,常识虽常,但亦要知之、行之、思之。

所谓的对常识的知之,并非仅仅为热则却衣寒则添衣的自然反射,而是对自然存在的用

心观察。没有这用心,何来常识?没有常识,何以行之?不得而行之,必遭祸患。譬如之于人,了解交通拥挤之时间,于约会便不会误时;又譬如拿破仑不知俄国之地广与冬天之寒冷,便因俄国坚壁清野而为滑铁卢之役埋下伏笔。

所以对于常识,要知之。

所谓的对常识的行之,不仅是于知之之后的体证,还是生活的必需,之所以要知且行,系因为知易而行难。行难,故特以行之。常识的知之,是困则眠、疲则休息,是诸葛顺势三分天下,是刘邦知楚强汉弱而强赴鸿门。对常识的行之,是顺应自然、顺时而动,故可避害趋利,所以才有一觉醒来的精神,才有汉朝天下。

所以对于常识,要行之。

至于对于常识的思之,那便是在知行合一后更高的要求。正因为常识之常,所以无形中被我们忽略、习惯,然世间万物莫不在变易中永恒,拘泥而行自己不适合,若死守既得,便永无进步可言。故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诏》曰:“作新民”;曾子曰:“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因为对常识的思之,爱氏提出了相对论,玻尔提出了量子力学;之于历史的,不正是由于对意识形态的思之与变革,再知而行之,才有三十年改革开放而至于今日之中华崛起?

“易与天地准”,也正是凭借常识,凭借与常识同行,我们维系了一个旷古的文明,然而无论是生活还是发展,不知常识无语进步,不行常识无以趋利避患,不思常识却也无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于是,不妨化用子思的“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而说,对于常识,我们要知之、行之、思之,由是,则有泰然的生活与不断的前进。

【点评】

点评人:胡家俊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编辑

高考评卷在内容方面以“切题”为第一考察点,本文围绕“常识”这一主题词作文,对“常识”的内涵有较深刻的理解。作者从“易有三训”开始,导引出“常识”的三种境界。然后从如何应用“常识”的三种境界,分别论述对于“常识”,要知之,要行之,要思之,层层深入。相对于众多考生对于“常识”的平面理解,该考生的理解深刻程度是要高人一筹的。

在表达方面,本文论证技巧运用娴熟,把丰富的材料信手拈来,运用到文章中去,论据的使用精而恰当。全文结构严谨,环环相扣,互相照应,浑然一体。文章语言流畅,且略带古典气息。说这是一篇有一定文化含量的高考作文,实为不过。

当然,本文也有些不足之处,比如在运用古语时,记得不够准确。例如:“老子曰:‘大象若希’”应为“老子曰:‘大音希声,大象希形。”还有“故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诏》曰:“作新民”;曾子曰:“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原文来自《大学》,应为:“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诏》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考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大致记得古籍的意思,尽管引用还不够准确,但瑕不掩瑜,作者的阅读视野、文化底蕴还是值得肯定,值得学习的。

别拿常识不当干粮

如果你随便找一个中学生,问他什么是对数,什么是洛仑兹定律,什么是原子核式结构,他一定可以把这些东西给你讲得头头是道,让你惊叹当今青少年个个都是科学家的料。但是,你找个尖子生,问他在野外被蛇咬了怎么办,他也许会搔搔脑袋瓜,苦想各类化学反应式,然后淡茫地对你说声“不知道”。那么,“青菜多少钱一斤?”“不知道!”“被子怎么叠”“不知道!”“为什么啥都不知道?”“也不知道!”

这就是中国教育的一个现状:对科学知识抓得狠,也把各类奥赛搞得红红火火,但却似

乎对常识的教育力度不够。学校的课程包罗万象,可以独缺“常识”。学生们便因此被搁在高高在上的“象牙之塔”,只搞着高端学问。当今中国要强国,靠的是飞机、大炮、火箭这些高科技,似乎就应该给学生“喂饱”科技知识。“常识那些小事儿,何足挂齿,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嘛。”每当看到这些言论,我真想拍案而起,高呼一句:“此言谬矣,别拿常识不当干粮!”

常识是一门指导我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衣、食、住、行等日常行为,无一不需要常识的引导。我们现在洗衣煮饭等家务活可以由父母包办,各种事宜可以由父母操劳,俨然一个个不问政事的小皇帝。但父母不能照料我们一辈子,长大后还是要靠自理。倘若不懂常识,将来岂不是要处处碰壁?难道还事事都找个电话问父母?而连自己都照料不好,生活一塌糊涂,又怎有心思搞学问?

常识也是科技的基础。科学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广生于人们对身边事物的实践与探索。牛顿从苹果落地的常识中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鲁班从叶子会割伤手的常识中发明出锯子。离开常识而空谈高科技,就像盖楼房不起地基,是靠不住的。

由此观之,在素质教育制度中,增加常识的普及,是很有意义的。应做到常识与科技知识两手抓。但同时,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在平凡的常识中总结出科学规律,又或者让他们大胆质疑常识,不要囿于常识。当年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正是在对常识的质疑中提出了新的思想。历史也证明了他的这一大胆质疑是正确的。

常识是人们生存的基础,是科技发展的基础,其对于人的意义堪比干粮。别拿常识不当干粮,用它来“填饱”学生的脑袋,用它来支起科学大厦的腰腹吧!

【点评】

点评人:邓玉环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题目化用俗语,巧用比喻,生动形象,吸引人。把“常识”比作“干粮”——基本的生存物质,强调了“常识”的基本要义,题目与正文内容相得益彰。

全文围绕“常识”作文,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强调了普及生活常识的必要性。文章内容充实,开头针对教育界重“高端学问”的传授,忽略普及生活常识的现象,呼吁社会不要轻视常识。然后从常识对日常生活的引导,常识是科技的基础,以及需要质疑常识三方面逐层论证,层层深入,文尾扣题,结构严谨。本文最突出的是语言表达具有形象性,生动自然,有个人见解,感情真挚。

但本文的书写不够工整,对常识的表述还不够精确,个别语句有瑕疵。

09广东高考优秀作文

今年高考广东满分作文共17篇,其中有两篇为记叙文,满分作文总量比去年减少了一篇。昨日省教育考试院公布8篇范本,并请评卷组老师作详细点评。本报摘录三篇,以飨读者。 高考作文新词:躲猫猫,海珠桥

高考语文组评卷组长、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柯汉琳介绍,今年一个可喜现象是考生生搬硬套古旧材料减少。此外,一些网络热点、新闻时事材料进入学生视野令阅卷老师颇感意外。如前阵子闹得沸沸扬扬的海珠桥跳桥秀、网络上热炒的“躲猫猫”、“范跑跑”、“70码”,甚至最近成都公交大火都成了考生笔下的素材。

有意思的是,有的考生显然考前是看了梁文道的新书《常识》。省教育考试院推荐的一篇优秀作文,考生引述梁文道的一句:“我认为,常识之所以会匮乏,原因就在于人们太轻视常识,或者认为常识是理所当然的道理,所以根本不曾将常识付于行动。”这名考生引用了上海商学院大火、杭州70码等材料讲“常识”最终摘得高分。

“考生运用关注现实材料的作文明显增多,这是一个好现象。”柯汉琳说,长期以来阅卷老师的眼睛在评卷过程中饱受考生生搬硬套古旧材料“摧残”,如司马迁、李白、屈原、陶渊明等都是考生笔下常客,今年这种令人厌倦的文风大为减少。“可能是这几年在媒体上呼吁得多了,中学老师也注意对学生的引导。”

九成考生写议论文

据柯汉琳介绍,和往年一样,今年写议论文的考生仍占多数,达89.86%,记叙文仅4.4%,文学类散文约5.9%,其他文体如书信等占0.1%。

对连续多年议论文当道的现象,柯汉琳认为,这与高考命题有关,今年的题目确实适合写议论文,记叙文要出彩不容易。

不过出人意料的是,今年最受老师赞赏的一篇优秀作文是一篇记叙文———《如此常识》。这名考生以两名学徒的小故事影射社会现实,文字朴素,但立意深刻,有新意。 全省无一人够胆写诗歌

今年高考作文首次放开“诗禁”,但全省无一人写诗歌。“历年考前辅导都是提醒考生不准写诗歌,估计真的放开‘诗禁’了,学生反而不够胆写,高考毕竟不是一般竞赛,考生这种想法可以理解。”柯汉琳分析道。

今年高考作文以“常识”为题,学生普遍反映好写不难,但满分作文和一类卷数量却比去年少了。“虽然满分作文少了,但能评到满分的作文质量却比去年突出,今年推荐的几篇文章,我们感觉都比去年水平要高。”柯汉琳最后总结道。

范本作文选登

满分作文是怎么评出的

总分60分。

其中内容25分,表达25分,发展等级占10分。

内容方面:

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如果四者都能达到可以拿25分。 表达方面:

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语言流畅、书写工整。达到要求可以再拿25分。

前两者是基础等级。发展等级占10分,但却是高分考生和中层考生的分水岭,这部分要求立意深刻、材料丰富、语言有文采和见解构思新颖,只要有一项突出都可以拿到高分。像那位以记叙文写“常识”的考生,虽然整篇文章语言很朴实,但立意有新意且深刻,因此可以拿到10分。

(高考语文组评卷组长柯汉琳)

如此常识

一大早,厂长刚来到办公室,小李便串(原文如此,应为“窜”)了进来,手里捧着一杯热气腾腾的铁观音,谄媚地递给厂长,神秘兮兮地小声说道:“厂长啊,跟您商量个事儿,带我的那个师傅,能不能换成徐科长?”厂长大惑不解:“怎么?张师傅对你太严厉?”“没有的事,张师傅经验老到,技术纯熟,这样好的师傅应该留给小王。”“行,没问题。” 原来,小王和小李是新来的学徒,厂里分配了两个师傅,各自带领他们。原先厂里安排小李的是最优秀的张师傅,不知为什么,他竟要求更换。

培训很快开始了。张师傅不愧是老手,他待小王严厉苛刻,做不好要求重做,哪怕只是一个小齿轮不光滑也要求重(原文如此,应为“从”)头再来;犯了错误严厉惩罚,不让吃饭是常有的事;除此之外,还要求小王看一堆理论书籍,理解吃透要点。小王每天累得满身大汗,一沾枕头便睡。相反,小李倒清闲自在,每天跟着徐科长进进出出,应酬交际,技术没学着多少,油水倒是捞了很多。小王看在眼里,纳闷不已。

一天,小王终于有机会找到小李,劈头便问:“你我都是学徒,为什么你学得那么轻松?”小李嘿嘿一笑,凑近他耳朵小声说:“兄弟,这你就不懂了。现在这个社会上,看重的是关系,不是技术。徐科长有亲戚是高官,我这几天跟着他见识了不少大人物,他还说等他做了厂长,就提拔我做副厂长,有人脉,有好的人际关系才是前途,这是常识,懂吗?”小李拍了拍小王的肩膀,晃悠悠地走了。

小王回去跟张师傅一说,张师傅怒不可 (原文如此,应为“遏”):“常识?狗屁常识!现在社会就是人人讲关系,人人攀关系,才滋生了一大堆不学无术的蛀虫,才导致真正的人才被埋没!不要听他胡说,国家需要的是技术,是人才,有过硬的技术才有前途,这才是常识。好好学吧。”小王点点头,继续每天起早贪黑的苦学生活。

一年后,培训结束,适逢国家需要高技术人才之际,优秀的张师傅做了厂长,在厂里掀起“学扎实技术,为国家效力”的热潮,小王以优异的理论成绩和过硬的技术操作顺利毕业,升任高级技师,月薪过万。至于徐科长,由于亲戚受贿被捕,自己也因为没有实际才干而下岗了。小李的如意算盘打错了,他只得重新从学徒做起。

厂里又分配了一个师傅给小李,培训开始当天,小李惊讶地看见迎面走来的竟是小王。莫非?“没错,我就是你的师傅,”小王凑近他耳边小声说:“还要告诉你,有真才实学才有前途,这是常识,懂吗(原文如此,应加‘?’)”小王拍了拍小李的肩膀,看着小李愣住的样子,开心地笑了。

【点评】

《如此常识》是今年广东高考作文中少有的一篇记叙文佳作。文章通过两位刚进厂的年青人拜师学艺不同态度的故事,讽刺和批判了把拉关系、托人情视为谋求个人发展“常识”的人,揭示了按照这种“常识”行事的所谓聪明人,终究没有前途的道理。年轻人只有扎实学习、刻苦磨练,才能学到真本领,才有光明的前途。而这才是我们应该懂得的常识。考题要求考生谈与常识有关的经历和看法,本文这样写就切合题意,主题鲜明,且立意深刻,具有较强的社会批判性。

这篇文章的形式和写作技巧也值得称道,首先是标题写得很有水平,用了一个“如此”就点明了全文批判讽刺的态度。其次,文章构思巧妙,以小见大;结构紧凑、严谨,前后呼应;作者对故事的起因、发生、发展、结局叙述清楚、精要,故事的结局出人意外又在情理之中,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再次,文章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也颇生动、准确、传神。

●点评人:周小蓬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副教授

重视常识

常识,就在我们身边,它是最简单不过的知识。然而,真正重视常识,把常识放心上,

付诸行动,运用于生活的,又有多少人呢?

梁文道曾著《常识》一书,书中有一句话:我所写的都是常识,之所以有人不懂,是因为这是一个常识匮乏的年代。我认为,常识之所以会匮乏,原因就在于人们太轻视常识,或者认为常识是理所当然的道理,所以根本不曾将常识讨于行动。

上海商学院的那场大火仍旧历历在目,六个美丽的青春年少的女学生,那纵身一跃,如同断翅的蝴蝶,与地面接触的一瞬间,六个美丽的生命便瞬间消失,多么令人痛心!对此,有人说是这六个学生不懂逃生,也有人说是学校管理不严。但不管哪一种情况,都体现了常识的缺失。假如女学生懂得常识,她们便做好防火措施,起火的时候也能想方设法求教(原文如此,应为“救”),或者寻找逃亡的道路,而不会选择跳楼这一绝路。假如学校方面懂得常识,重视常识,便能加强管理,清除隐患,防患未然。

因为常识的缺失,导致了生命的凋零。常识,绝对不是毫无用处的简单道理,决非通俗读物忽略的小细节,而是关系到生存的基本技能,是能影响我们人生的智慧。因此,我们必须时时把常识放在心上,有时它便能成为我们的一种护身符。

然而,有些时候并不是我们不懂常识,而是我们忽略常识,没有把常识付诸行动。曾有一则消息,上海一名不守交通规则(原文如此,应加“的”)女博士横穿马路,引发人们的讨论和深思。“红灯停,绿灯行”,这是连小孩子都懂得的常识,明白这个常识却偏偏不这么做。假如这个女博士真的发生了意外,那她又能怪谁呢?所以,认识常识很重要,把常识付诸行动同样重要。

如今社会上出现的各种不和谐现象越来越多,杭州的“70码”车祸、成都的公交车自燃等等,可谓骇人听闻,但是这不仅仅是一种灾祸,更是一种现象,假如人们都重视常识,并且将常识付于行动,那么这样的灾祸还会频频发生吗?

把常识放在心上,付诸行动,人生那些不必要的障碍便自然减少。重视常识,是安康人生的重要保障。

【点评】

这是一篇切合题意的文章。文章在开头指出“常识”是“最简单不过的知识”,然而正因为简单,往往被人们所忽略,这种对常识的理解是准确的。然后,文章从人们缺乏常识和忽略常识造成的严重后果两个方面来说明常识的重要性,强调人们应该重视常识。

这篇文章的一个优点是以时事和身边的常见现象来作论据。例如文章指出博士斑马线上闯红灯,并非不懂常识,而是因为常识太平常而被忽略,闯红灯这种违反常识行为反而习以为常。比起那些用牛顿从苹果落地悟出万有引力、伽利略的比萨斜塔自由落体实验为论据,更能说明常识之知易行难(有节略)

●点评人:崔大江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副教授

别让常识束缚了你

印度的驯象人很聪明,他们在象还小的时候便把它缚在树桩上,小象的力量不足,挣脱不了绳索。久而久之,小象形成了这样一种常识:绳子是扯不断的。这种想法一直伴随着它,以至在长大到只需轻轻一甩便可逃脱时,它也不会逃跑了。

小象变成了大象,不变的是它心中形成的常识,小象受制于绳,大象受制于常识。惊叹驯象人聪明之余,我们又是否意识到,其实,我们很多人也被常识禁锢了头脑,失去了创造力。

常识固然是重要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常识能让我们少走弯路,但是,仅仅有常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在掌握一定常识后,还要学会突破进取,推陈出新。

苹果熟了就会掉在地上,这是常识,别人或许只是捡起来吃掉,但牛顿,却从这个常识中看到了不同,引发他深入思考,最终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同样是常识,对于没有准备的

人,它依然是常识,对于做好了准备的人,它是通往更高殿堂的一块基石。只有通过常识看到实质,我们才能有长足的进步。

袁隆平刚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时,有一位资深的老教授对此不屑一顾,说:“水稻没有杂交优势,这是常识,你难道不懂吗?别再浪费时间和精力去做这种没有意义的事了。”袁隆平对此没有过多的理会,全力投入实验,最终培育出产量翻了几番的籼型水稻。假使袁隆平当初听信教授,也迷信常识,那么,还会有籼型水稻的诞生,还会有“杂交水稻之父”的美称吗?答案是否定的。常识,之所以会成为常识,自然在人们心中已经植下了根,轻易不会改变。所以,当一种有违常识的看法被提出时,必定会引起许多人的反对。这时,我们不应该因此而放弃,而应该学习袁隆平的精神,坚持不懈。失败了,只是证明常识真的正确,我们并没有失去什么,成功了,那么我们涉足的就可能是一片全新的土地,等待我们去开拓。

突破常识并不局限于科学领域,生活中也如此。

李洪新,一个下岗的工人,在观察到厨房的油烟后,并没有像别人一样默默忍受油烟的呛口呛鼻,而是突破了厨房必有烟的常识,自己调制出了冷花生油,结果,受到鲁花集团的青睐,自己也发了财。

朋友,莫让常识禁锢你的头脑,抹杀你的创造力,我们应该不断去怀疑,去开拓,寻找属于我们的未来。

【点评】

本文标题即紧扣作文要求鲜明地提出了中心论点,真可谓开门见山,言简意赅! ●步步深入,结构严谨。本文先举小象一例说明常识的形成及其局限性,然后,在肯定起重要性的前提下笔锋一转,警示人们应突破常识禁锢,推陈出新,并举了三个例子作为论据,最后,再次重申论点,回应标题,收束全文。称得上是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一气呵成!

●用例典型,内容充实。全文凡举四例,看似信手拈来,其实角度不一,用处各异,涉及古今中外,可见作者日常阅读广泛且重积累。

●语言朴实,说理清楚。全文没有华丽文句,但叙述简明,分析中肯,说理清楚,体现了考生较强的文字驾驭能力。

美中不足的是个别词句尚须斟酌,比如“呛口”宜改为“呛鼻”,李洪新例子叙述也不够清楚,应讲明他调剂出了不冒烟的冷榨清香花生油。但瑕不掩瑜,本文仍不失为一篇考场佳作。

●点评人:曾远鸿 华南师范大学大学语文教研室主任

编者注:本报编辑部今日零时发现选登的范本作文中,有两篇有几处错别字。究竟是考生写错,还是工作人员从试卷中誊抄时不慎打字有误所致,由于时间太晚,本报记者多方联系,未能求证核实,现谨原文照录。

广东省2007年高考已施行“作文错1字扣1分”的评分标准。

知之·行之·思之

古语云:“易有三训,一训简易,二训变易,三训不易”,“易与天地准”,之于常识,不也是如此吗?我们生活在常识中,“春暖花开”、“秋高气爽”,我们不假思索地运用它们,是为简易;同一事物不同时刻有不同的表现,变化无穷,是为变易;常识由生活而来,经久适用,是为不易。故庄子云:“道在便溺”。因常识,于生活,我们泰然。

老子云:“大象若希”。正是由于常识之于我们太过习惯了,时常,我们会无所察觉,如同时空之于我们过于静止与绝对,在爱氏之前,我们被蒙骗了千万年。于是我们在恍然后明白,常识虽常,但亦要知之、行之、思之。

所谓的对常识的知之,并非仅仅为热则却衣寒则添衣的自然反射,而是对自然存在的用

心观察。没有这用心,何来常识?没有常识,何以行之?不得而行之,必遭祸患。譬如之于人,了解交通拥挤之时间,于约会便不会误时;又譬如拿破仑不知俄国之地广与冬天之寒冷,便因俄国坚壁清野而为滑铁卢之役埋下伏笔。

所以对于常识,要知之。

所谓的对常识的行之,不仅是于知之之后的体证,还是生活的必需,之所以要知且行,系因为知易而行难。行难,故特以行之。常识的知之,是困则眠、疲则休息,是诸葛顺势三分天下,是刘邦知楚强汉弱而强赴鸿门。对常识的行之,是顺应自然、顺时而动,故可避害趋利,所以才有一觉醒来的精神,才有汉朝天下。

所以对于常识,要行之。

至于对于常识的思之,那便是在知行合一后更高的要求。正因为常识之常,所以无形中被我们忽略、习惯,然世间万物莫不在变易中永恒,拘泥而行自己不适合,若死守既得,便永无进步可言。故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诏》曰:“作新民”;曾子曰:“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因为对常识的思之,爱氏提出了相对论,玻尔提出了量子力学;之于历史的,不正是由于对意识形态的思之与变革,再知而行之,才有三十年改革开放而至于今日之中华崛起?

“易与天地准”,也正是凭借常识,凭借与常识同行,我们维系了一个旷古的文明,然而无论是生活还是发展,不知常识无语进步,不行常识无以趋利避患,不思常识却也无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于是,不妨化用子思的“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而说,对于常识,我们要知之、行之、思之,由是,则有泰然的生活与不断的前进。

【点评】

点评人:胡家俊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编辑

高考评卷在内容方面以“切题”为第一考察点,本文围绕“常识”这一主题词作文,对“常识”的内涵有较深刻的理解。作者从“易有三训”开始,导引出“常识”的三种境界。然后从如何应用“常识”的三种境界,分别论述对于“常识”,要知之,要行之,要思之,层层深入。相对于众多考生对于“常识”的平面理解,该考生的理解深刻程度是要高人一筹的。

在表达方面,本文论证技巧运用娴熟,把丰富的材料信手拈来,运用到文章中去,论据的使用精而恰当。全文结构严谨,环环相扣,互相照应,浑然一体。文章语言流畅,且略带古典气息。说这是一篇有一定文化含量的高考作文,实为不过。

当然,本文也有些不足之处,比如在运用古语时,记得不够准确。例如:“老子曰:‘大象若希’”应为“老子曰:‘大音希声,大象希形。”还有“故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诏》曰:“作新民”;曾子曰:“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原文来自《大学》,应为:“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诏》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考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大致记得古籍的意思,尽管引用还不够准确,但瑕不掩瑜,作者的阅读视野、文化底蕴还是值得肯定,值得学习的。

别拿常识不当干粮

如果你随便找一个中学生,问他什么是对数,什么是洛仑兹定律,什么是原子核式结构,他一定可以把这些东西给你讲得头头是道,让你惊叹当今青少年个个都是科学家的料。但是,你找个尖子生,问他在野外被蛇咬了怎么办,他也许会搔搔脑袋瓜,苦想各类化学反应式,然后淡茫地对你说声“不知道”。那么,“青菜多少钱一斤?”“不知道!”“被子怎么叠”“不知道!”“为什么啥都不知道?”“也不知道!”

这就是中国教育的一个现状:对科学知识抓得狠,也把各类奥赛搞得红红火火,但却似

乎对常识的教育力度不够。学校的课程包罗万象,可以独缺“常识”。学生们便因此被搁在高高在上的“象牙之塔”,只搞着高端学问。当今中国要强国,靠的是飞机、大炮、火箭这些高科技,似乎就应该给学生“喂饱”科技知识。“常识那些小事儿,何足挂齿,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嘛。”每当看到这些言论,我真想拍案而起,高呼一句:“此言谬矣,别拿常识不当干粮!”

常识是一门指导我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衣、食、住、行等日常行为,无一不需要常识的引导。我们现在洗衣煮饭等家务活可以由父母包办,各种事宜可以由父母操劳,俨然一个个不问政事的小皇帝。但父母不能照料我们一辈子,长大后还是要靠自理。倘若不懂常识,将来岂不是要处处碰壁?难道还事事都找个电话问父母?而连自己都照料不好,生活一塌糊涂,又怎有心思搞学问?

常识也是科技的基础。科学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广生于人们对身边事物的实践与探索。牛顿从苹果落地的常识中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鲁班从叶子会割伤手的常识中发明出锯子。离开常识而空谈高科技,就像盖楼房不起地基,是靠不住的。

由此观之,在素质教育制度中,增加常识的普及,是很有意义的。应做到常识与科技知识两手抓。但同时,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在平凡的常识中总结出科学规律,又或者让他们大胆质疑常识,不要囿于常识。当年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正是在对常识的质疑中提出了新的思想。历史也证明了他的这一大胆质疑是正确的。

常识是人们生存的基础,是科技发展的基础,其对于人的意义堪比干粮。别拿常识不当干粮,用它来“填饱”学生的脑袋,用它来支起科学大厦的腰腹吧!

【点评】

点评人:邓玉环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题目化用俗语,巧用比喻,生动形象,吸引人。把“常识”比作“干粮”——基本的生存物质,强调了“常识”的基本要义,题目与正文内容相得益彰。

全文围绕“常识”作文,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强调了普及生活常识的必要性。文章内容充实,开头针对教育界重“高端学问”的传授,忽略普及生活常识的现象,呼吁社会不要轻视常识。然后从常识对日常生活的引导,常识是科技的基础,以及需要质疑常识三方面逐层论证,层层深入,文尾扣题,结构严谨。本文最突出的是语言表达具有形象性,生动自然,有个人见解,感情真挚。

但本文的书写不够工整,对常识的表述还不够精确,个别语句有瑕疵。


相关文章

  • 历年高考满分优秀作文大全
  • (2012-01-29 08:14:08) 转载▼ 各地作文直达 全国1 全国2卷 北京卷 广东卷 山东卷 江苏卷 浙江卷 天津卷 上海卷 福建卷 湖北卷 湖南卷 重庆卷 陕西卷 辽宁卷 四川卷 安徽卷 山西卷 云南卷 全国I卷 2010年 ...查看


  • 2011年作文汇总及历年高考满分优秀作文大全
  • 2011年作文汇总及历年高考满分优秀作文大全 2011年作文汇总及历年高考满分优秀作文大全太子头上的博客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作文题汇总 2011年作文汇总及历年高考满分优秀作文大全 各地作文直达 全国1 全国2卷 北京卷 广东卷 ...查看


  • 2005各地高考优秀作文集锦(共218篇)
  • 2005各地高考优秀作文集锦(共218篇) 目 录 1.2005上海高考满分作文:成长需要悉心的呵护 2.2005年上海高考优秀作文:魂兮归来 3.2005年上海高考优秀作文:美丽的流行,永恒的经典 4.2005年上海高考优秀作文:不能承受 ...查看


  • 2010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与你为邻
  • 2010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与你为邻 高考满分作文:与你为邻 你,我的同桌,我最好的朋友. 此前,我从来没觉得我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你高大健硕,眉宇间透出一股俊秀,班上的女生悄悄给你取了个外号――小柏原崇,而我却只得了个许三多的美称,说实在 ...查看


  • 广东高考作文点评:影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 广东高考作文点评:影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2014年广东高考[微博]作文题出炉!据本网记者获悉,今年广东高考作文还是材料作文,题目给出了一段黑白胶片和数码技术时代照片的文字,要求 ...查看


  • 2014高考零分作文大全
  • 2014高考零分作文大全 2014年四川高考零分作文:站起来世界才属于我 2014年四川高考零分作文:因为站着,我看到了真相 2014年四川高考零分作文:站不起来的中国人 2014年四川高考零分作文:站不站起来,和拥不拥有全世界无关 201 ...查看


  • 广东各地中学排名
  • 学校排名 珠海 重点中学有以下几所: 1. 珠海市第一中学. 2. 斗门区第一中学. 3. 珠海市第二中学. 4. 珠海市实验中学. 佛山 佛山市第一中学 佛山市第三中学 佛山市荣山中学 南海区石门中学 南海区桂城中学 南海区南海中学 南海 ...查看


  • 2015年广东高考英语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_高三网
  • ? 首先高三网小编预祝所有考生在2015年的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根据历年高考英语作文命题高三网小编预测2015年广东高考英语作文题目 文一.[2015年高考英语作文题目预测] The Power of Smile(微笑的力量) As ti ...查看


  • 高考作文-高考满分作文(广东卷):不能忘记的过去
  • 2005高考满分作文(广东卷):不能忘记的过去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发布时间:2008-8-20 六十年前,法国,诺曼底,犹他海滩,一队又一队的美国与英国士兵冒着枪林弹雨向前方的碉堡冲去,一个接着一个的战士倒下了,仍然有人呐喊着向前奔跑 ...查看


  • 怎么评价 2015 高考作文题目?
  • 先亮明身份:某教育培训机构的语文老师,曾点评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 不少朋友从答题.解题的角度回答了,那我就从出题角度回答一下.但在谈看法之前,请大家记住两点. 1.我国始终是应试体制,高考命题是最终极的指挥棒.题目一出,全省都在研究,具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