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机的广泛运用及现代工厂的出现

(1) 蒸汽机的广泛运用及现代工厂的出现

英国棉纺织业的巨大进步,是机械科学原理普遍运用的结果。在机械化装置使用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动力成为制约机器生产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问题。要发展工业,就必须有新的动力。瓦特经过多年的钻研,广泛汲取前人的研究成果,制成了性能可靠的蒸汽机,为英国的工业革命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并将其带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蒸汽机为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解决了至关重要的动力问题,还为机器大工厂的建立开拓了极其广阔的地理空间。此后,凡是有燃料(煤炭)的地方,就能兴建工厂。英国的工厂可以开设在市场繁荣、交通发达之处,以便购买原料和销售产品;它可以移近人口密集地带,以便招募人员;许多工厂可以汇集在一起,进而形成工业城市。工业革命还创造了新的工业制度——工厂制度。在工厂中,由于成套的机器设备的使用,工人的任务被降到简单操作的水平,妇女、儿童可以很快地掌握,于是他们作为廉价劳动力被工厂大量雇佣。

(2)交通运输革命

进入19世纪后,随着蒸汽机技术的不断完善,它成为车辆、船舶等交通工具上通用便利的动力机器,促成了以铁路建设为代表的交通运输业的繁荣。1800年后,人们开始研究用蒸汽机作为牵引动力。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研制出的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试运行成功。1825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史蒂芬孙的火车头拖着一长列客车和货车前进,时速达25公里。此举开拓了陆地交通运输的新纪元,人类进入了所谓“铁路时代”。铁路运输的优越性一经确认,英国迅速掀起一股铁路建筑的狂热。1840年以后,欧洲大陆和美国也相继开始了大力兴建铁路的时期。

人类水上交通技术的变革,同样始自蒸汽机的使用。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蒸汽汽船。他使用从英国进口的万能蒸汽机,驱动客轮在哈得孙河航行,揭开了蒸汽轮船时代的序幕。1811年,英国人利用这项发明也很快造出了自己的汽船。这样英国担任远洋航运的商船队力量大大加强了。远洋货轮把英国的消费商品运销到世界每个角落,又把英国所需要的各种工业原料、生活用品运回。交通运输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地球上各地区彼此隔绝的状态。它迅速地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并加强各地之间的交往,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条件。火车出现以后,英国掀起修建铁路的热潮,不到三十年的时间就修建了近万千米的铁路,把各个城市都连接起来。

(2)电力的广泛应用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早在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科学家们根据这一发现,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对电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这一时期,能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电动机也被发明出来,电力开始用于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随后,电灯、电车、电钻、电焊等电气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但是,要把电力应用于生产,还必须解决远距离输送问题。1882年,法国人德普勒发现了远距离送电的方法,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建立了美国第一个火力发电站,把输电线联接成网络。电力是一种优良而价廉的新能源。它的广泛应用,

推动了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跨入了“电气时代”。

(3)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应用技术上的一个重大成就。19世纪80年代中期,德国发明家戴姆勒和卡尔·本茨提出了轻内燃发动机的设计,这种发动机以汽油为燃料。90年代,德国工程师狄塞尔设计了一种效率较高的内燃发动机,因它可以使用柴油作燃料,又名柴油机。内燃机的发明,一方面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引起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命性变革。19世纪晚期,新型的交通工具——汽车出现了。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成功地制成了第一辆用汽油内燃机驱动的汽车。1896年,美国人亨利·福特制造出他的第一辆四轮汽车。与此同时,许多国家都开始建立汽车工业。随后,以内燃机为动力的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不断涌现出来。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实现了人类翱翔天空的梦想,预告了交通运输新纪元的到来。另一方面,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石油也像电力一样成为一种极为重要的新能源。1870年,全世界开采的石油只有80万吨,到1900年猛增至2 000万吨。

正是从那台技工发明的蒸汽机开始,整个世界为之发生了人类文明史最为巨大的变化。从1750年开始,发展中的欧洲帝国主义主导了世界进程,全世界不再有哪个地方可以逃避因英国的工业革命而导致被渗透的命运,西方的全球性霸权地位正式确立。先前靠加强内部政治统一来抵制西方影响的非洲,现在被切割成一块一块的殖民地,世界其他文明也被强扣上西方制度和价值观念,西方的科学和民族主义等新思想也在更广大的范围传播,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西方对世界控制的衰退,工业革命结束。

一 全球性的人口迁移 英国工业革命引起世界许多地方人口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西方人口出生率也降到历史最低点,这种低出生率的转变也反映了机器代替大量手工劳动这一事实。圈地运动使广大农民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园成为工厂里的工人。各种移民模式取代了奴隶贸易,人道主义关怀和工业化工厂有效组织自由工人进行生产的新能力推动了奴隶制的废除,新亚裔少数民族成了世界许多地区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生态环境开始受到广泛关注 新机器和高密度人口增强了人们改变环境的能力,但是结果却是使得情况变得更加糟糕。在工业化地区更高水平的污水处理加重例如化学和废气的污染;对食物的需求促使其他地方农民的土地被所有者砍伐森林,用来种植并不适合当地土壤条件的农作物,而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以燃烧石油的蒸汽机产生大量的污染废气,伦敦的“雾都”之称由此而来。工厂废弃物和日益膨胀的城市破坏水质量。

三 重塑了人类生活 设施不佳、空前拥挤的城市本身成了外来居民的人间地狱;卫生环境条件的恶劣,穷人区居民的健康水平下降。犯罪率在一个时期呈急剧上升趋势。中产阶级家庭从城市中搬迁出去,开始了一种一直持续到20世纪末的郊区文化生活模式,社会分野更为扩大。

四 家庭生活的改变 中产阶级强化了现代早期就已经开始的对家庭的重新定义。家庭对他们来说是情感纽带和纯洁的表征,女人在传统上是商人的积极合作者,而工业革命则导致她们退出了常规的工作职位,她们在照看子女和家庭中找到了新的角色,其道德身份在许多意义上也提高了。但在活动范围上与从前想比,却与男人世界更大地分离开。儿童的角色也被重新定义,开始把接受教育而不是从事工作和学徒看作子女为争取好的未来所要做的最合乎逻辑的准备。

(1) 蒸汽机的广泛运用及现代工厂的出现

英国棉纺织业的巨大进步,是机械科学原理普遍运用的结果。在机械化装置使用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动力成为制约机器生产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问题。要发展工业,就必须有新的动力。瓦特经过多年的钻研,广泛汲取前人的研究成果,制成了性能可靠的蒸汽机,为英国的工业革命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并将其带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蒸汽机为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解决了至关重要的动力问题,还为机器大工厂的建立开拓了极其广阔的地理空间。此后,凡是有燃料(煤炭)的地方,就能兴建工厂。英国的工厂可以开设在市场繁荣、交通发达之处,以便购买原料和销售产品;它可以移近人口密集地带,以便招募人员;许多工厂可以汇集在一起,进而形成工业城市。工业革命还创造了新的工业制度——工厂制度。在工厂中,由于成套的机器设备的使用,工人的任务被降到简单操作的水平,妇女、儿童可以很快地掌握,于是他们作为廉价劳动力被工厂大量雇佣。

(2)交通运输革命

进入19世纪后,随着蒸汽机技术的不断完善,它成为车辆、船舶等交通工具上通用便利的动力机器,促成了以铁路建设为代表的交通运输业的繁荣。1800年后,人们开始研究用蒸汽机作为牵引动力。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研制出的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试运行成功。1825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史蒂芬孙的火车头拖着一长列客车和货车前进,时速达25公里。此举开拓了陆地交通运输的新纪元,人类进入了所谓“铁路时代”。铁路运输的优越性一经确认,英国迅速掀起一股铁路建筑的狂热。1840年以后,欧洲大陆和美国也相继开始了大力兴建铁路的时期。

人类水上交通技术的变革,同样始自蒸汽机的使用。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蒸汽汽船。他使用从英国进口的万能蒸汽机,驱动客轮在哈得孙河航行,揭开了蒸汽轮船时代的序幕。1811年,英国人利用这项发明也很快造出了自己的汽船。这样英国担任远洋航运的商船队力量大大加强了。远洋货轮把英国的消费商品运销到世界每个角落,又把英国所需要的各种工业原料、生活用品运回。交通运输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地球上各地区彼此隔绝的状态。它迅速地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并加强各地之间的交往,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条件。火车出现以后,英国掀起修建铁路的热潮,不到三十年的时间就修建了近万千米的铁路,把各个城市都连接起来。

(2)电力的广泛应用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早在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科学家们根据这一发现,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对电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这一时期,能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电动机也被发明出来,电力开始用于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随后,电灯、电车、电钻、电焊等电气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但是,要把电力应用于生产,还必须解决远距离输送问题。1882年,法国人德普勒发现了远距离送电的方法,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建立了美国第一个火力发电站,把输电线联接成网络。电力是一种优良而价廉的新能源。它的广泛应用,

推动了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跨入了“电气时代”。

(3)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应用技术上的一个重大成就。19世纪80年代中期,德国发明家戴姆勒和卡尔·本茨提出了轻内燃发动机的设计,这种发动机以汽油为燃料。90年代,德国工程师狄塞尔设计了一种效率较高的内燃发动机,因它可以使用柴油作燃料,又名柴油机。内燃机的发明,一方面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引起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命性变革。19世纪晚期,新型的交通工具——汽车出现了。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成功地制成了第一辆用汽油内燃机驱动的汽车。1896年,美国人亨利·福特制造出他的第一辆四轮汽车。与此同时,许多国家都开始建立汽车工业。随后,以内燃机为动力的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不断涌现出来。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实现了人类翱翔天空的梦想,预告了交通运输新纪元的到来。另一方面,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石油也像电力一样成为一种极为重要的新能源。1870年,全世界开采的石油只有80万吨,到1900年猛增至2 000万吨。

正是从那台技工发明的蒸汽机开始,整个世界为之发生了人类文明史最为巨大的变化。从1750年开始,发展中的欧洲帝国主义主导了世界进程,全世界不再有哪个地方可以逃避因英国的工业革命而导致被渗透的命运,西方的全球性霸权地位正式确立。先前靠加强内部政治统一来抵制西方影响的非洲,现在被切割成一块一块的殖民地,世界其他文明也被强扣上西方制度和价值观念,西方的科学和民族主义等新思想也在更广大的范围传播,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西方对世界控制的衰退,工业革命结束。

一 全球性的人口迁移 英国工业革命引起世界许多地方人口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西方人口出生率也降到历史最低点,这种低出生率的转变也反映了机器代替大量手工劳动这一事实。圈地运动使广大农民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园成为工厂里的工人。各种移民模式取代了奴隶贸易,人道主义关怀和工业化工厂有效组织自由工人进行生产的新能力推动了奴隶制的废除,新亚裔少数民族成了世界许多地区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生态环境开始受到广泛关注 新机器和高密度人口增强了人们改变环境的能力,但是结果却是使得情况变得更加糟糕。在工业化地区更高水平的污水处理加重例如化学和废气的污染;对食物的需求促使其他地方农民的土地被所有者砍伐森林,用来种植并不适合当地土壤条件的农作物,而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以燃烧石油的蒸汽机产生大量的污染废气,伦敦的“雾都”之称由此而来。工厂废弃物和日益膨胀的城市破坏水质量。

三 重塑了人类生活 设施不佳、空前拥挤的城市本身成了外来居民的人间地狱;卫生环境条件的恶劣,穷人区居民的健康水平下降。犯罪率在一个时期呈急剧上升趋势。中产阶级家庭从城市中搬迁出去,开始了一种一直持续到20世纪末的郊区文化生活模式,社会分野更为扩大。

四 家庭生活的改变 中产阶级强化了现代早期就已经开始的对家庭的重新定义。家庭对他们来说是情感纽带和纯洁的表征,女人在传统上是商人的积极合作者,而工业革命则导致她们退出了常规的工作职位,她们在照看子女和家庭中找到了新的角色,其道德身份在许多意义上也提高了。但在活动范围上与从前想比,却与男人世界更大地分离开。儿童的角色也被重新定义,开始把接受教育而不是从事工作和学徒看作子女为争取好的未来所要做的最合乎逻辑的准备。


相关文章

  • 初三历史冲刺---改变世界的科技革命
  • 主讲:黄冈中学历史高级教师 纪登启 一.中考考点 1.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瓦特改进蒸汽机:认识到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作用:认识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初步理解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 2.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广泛使用:第 ...查看


  •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教案
  •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教案] 课标: 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应用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一.复习引入 1.观察图片,试着说明发现了什么? 2.观察第一次工业革命 ...查看


  •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工业革命首先开始的国家和时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 特改进蒸汽机,富尔敦建造第一艘汽船,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的基本史实. (2)认识蒸汽机在大 ...查看


  • "蒸汽时代"的到来
  • "蒸汽时代"的到来 20.(2015广东)18世纪后半期,在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的同时,在英国正进行着一场其意义毫不逊色甚至更大的革命."意义更大的革命"指的是(C)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英国君 ...查看


  • 专题一___世界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
  • 专题一 世界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 考点揭示及大纲要求 ●考点要求:总体上看,本专题复习中应注意以下问题:①第一.二.三次科技革命的原因.成就.特点.影响.②三次科技革命的对比分析.③科学技术和教育在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方面发挥着越 ...查看


  • 入19世纪后期工业革命对设计的影响
  • 入19世纪后期, 由于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急剧发展, 建筑的功能.技术有了极大的改变, 传统的审美观念也受到强烈的冲击,当时在欧美流行的古典主义风格在新时代中遇到了尖锐的挑战.到20世纪初,逐渐出现了早期现代建筑的风格, 其主要特征是, 基 ...查看


  • 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hao)
  • 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两次工业革命的过程和重大发明以及工业革命的影响.本课教材的四个子目内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包括"蒸汽时代的到来&qu ...查看


  • 自动化专业概论 2
  • 成绩: 重庆邮电大学 2014-2015学年 第二学期 "专业概论"课程综合报告 题目 自动化专业报告 姓 名: 杨鹏 班 级: 0801310 学 号: 2015 年 5月 摘要 自动化专业是个口径宽,适应面广,具有跨 ...查看


  • 两次工业革命试题
  • 高一历史两次工业革命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19世纪英国政府颁布了部分法律:1843年,<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烟法>:1855年,<有 害物质去除法>:1876年,<河流防污法>.其主要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