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水和热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围绕着冷水和热水,按照观察、体验和实验的顺序,设计了2个活动。教材引入部分通过观察、描述,使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冷和热。活动1“手指的感觉”是通过感觉、交流,使学生体验到什么是冷和热,并认识到冷水和热水是相对的,使学生对冷和热的现象有初步的认识。活动2“测量水温的变化”使通过实验、整理信息,使学生观察到冷和热相互作用及达到平衡的现象,初步懂得在冷水和热水中是怎么传递的。这是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重在培养学生通过控制实验条件进行实验的能力,学习用曲线图整理记录信息、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科学结论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 :
1、科学知识:
能说出什么是冷和热。
能用自己的话说明什么是温度。
通过实验操作活动,能认识冷水和热水“相遇”之后,热是怎样传递的。
2、科学探究能力:
能利用感觉器官感知物体的冷和热。
通过实验的操作和曲线图的分析,学生能提高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认真、细致地观察试实验现象。
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及对实验的结果分析结论。
教学重点:
体验完整的探究实验过程(提出问题→猜想和预测→实验、观察、记录→信息整理→ 交流与评价)
教学难点:
实验条件的控制及能用统计图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科学结论。 分组实验材料:
烧杯、锥形瓶、温度计、冷水、热水、保温纸板。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导入。展示图片:冬季与夏季让同学们回忆在这两个季节中自己的感受。能否感知当时具体的冷热程度呢?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关于冷和热的问题。《冷水和热水》(教师板书) 回忆自己在冬夏季节的感受。 思考能否感知具体的冷热程度。 说出冬天冷,夏天热。 通过对比冬季与夏季人们穿着打扮和具体的感受来引起同学们的思考:怎样科学地描述冷与热。
二、讲授新课:(一)、活动1 手指的感觉
1. 现在请大家看这个实验,这两个烧杯中分别装有热水和冷水,你能判断出哪杯水是热水,哪杯水是冷水吗?2.我们对于物体冷热的判断往往用皮肤凭感觉,现在三名同学到前面来,将左手食伸入热水中(①号杯),右手食指伸入冷水中(②号杯),停留一段时间后,说出你手指感觉? 3.接着教师把①②号杯中的水各倒出约1/3于③号杯中,让学生把左右手食指同时放入③号杯中描述自己的感觉。4.既然温度不一样,那么请你们估计一下①②③杯的水温。(附板书出示)5.为什么同样的水温三个同学估计的温度数值不一样呢?可见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高低是很不可靠的。要想准确测量物体的温度,人们就需要借助一些仪器、工具来准确测量——温度计。温度计的种类很多,有实验用温度计,家庭用的温度计--寒暑表,医用温度计--体温计,等等。(展示温度计的图片课件) 1.同学回答,通过肉眼观察,冒热气的是热水,没有变化的是冷水。2.三名同学来前面感受水的冷热,告诉大家他们的感受结果。(②号杯冷、①号杯热)3.分别说出③号杯的冷热程度(左手食指刚试过冷水,会说出比刚刚热了;右手食指刚试过热水,会说出比刚刚冷了,最后温度一样了)。4.分别估计出三杯水的温度。5.思考、聆听、观察。 1.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为下面实验做好铺垫。2.通过对比,感知温度变化的不同感受,同时也为介绍温度计埋下伏笔。3.通过和前面的再次对比,再次感受温度变化。4.附板书的出示的三组数
据,意在引出温度计。5.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做探究实验做准备知识的补充。
(二)、测量水温的变化:
1.提出问题:(教师出示①②杯一边提问)给你一杯冷水、一杯热水,你会想到什么问题?(教师)2.进行假设:当我们把盛有冷水的容器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中时,两个容器中水的温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1.热水“遇到”冷水挥发生什么现象?还有„„2.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猜想。 1.提出问题,进行猜想。2.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进行假设、猜想。3.明确思路,进行实验:
1、指导学生认识实验材料。2、讲解实验方法。(播放课件)(1)测量两个容器中水的初始温度。讲解温度计正确使用方法。(2)把盛有冷水的锥形瓶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3)把两支温度计分别放入冷水和热水中,调整温度计的位置。(4)用保温板盖住杯口。(5)观测冷水和热水每隔1分钟的温度变化,并做好记录。 学生认识实验材料,明确实验方法。小组讨论分工情况。学生根据教师提示,分组组装实验仪器,进行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 学生以小组形式组装实验模型,做实验,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找结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学生之间的情感。实验中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控制实验条件进行实验的能力。
4、整理数据,归纳结论。(1)教师讲解曲线图的绘制。(2)从曲线图中,你发现了什么?(3)热在冷水和热水中是怎样传递的? 学生绘制曲线图。观察、分析曲线图,进行全班交流。学生根据对实验现象及数据的分析,通过全班交流,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学习用曲线图整理实验信息,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科学结论的科学探究能力。
5.交流与评价(1)你觉得试验过程中还有哪些地方做得不足,怎样改善?(2)你们给自己的小组整体评评分,再给自己和组员评评分。 (1)水温差别越大越好;水量的控制还可以讨论„„(2)按照评价标准评分。 (1)培养学生总结成、败的经验和不断发现新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巩固、运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靠近炉灶感到热、铁锅炒菜、火烧冰融化„„ 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生活中的现象。 培养学生善于用掌握
的科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服务于生活”。 例如:使用玻璃杯应先倒冷水再倒热水,先倒热水杯子容易炸裂;使用软塑料杯时也要先倒冷水再倒热水,否则杯子容易变形。安全教育我们在生活中用冷、热、温、凉、烫等有限的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开水和烧红的铁块都很烫,但是它们烫的程度又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在物理学中,为了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引入了温度这一概念。
《 冷水和热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围绕着冷水和热水,按照观察、体验和实验的顺序,设计了2个活动。教材引入部分通过观察、描述,使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冷和热。活动1“手指的感觉”是通过感觉、交流,使学生体验到什么是冷和热,并认识到冷水和热水是相对的,使学生对冷和热的现象有初步的认识。活动2“测量水温的变化”使通过实验、整理信息,使学生观察到冷和热相互作用及达到平衡的现象,初步懂得在冷水和热水中是怎么传递的。这是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重在培养学生通过控制实验条件进行实验的能力,学习用曲线图整理记录信息、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科学结论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 :
1、科学知识:
能说出什么是冷和热。
能用自己的话说明什么是温度。
通过实验操作活动,能认识冷水和热水“相遇”之后,热是怎样传递的。
2、科学探究能力:
能利用感觉器官感知物体的冷和热。
通过实验的操作和曲线图的分析,学生能提高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认真、细致地观察试实验现象。
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及对实验的结果分析结论。
教学重点:
体验完整的探究实验过程(提出问题→猜想和预测→实验、观察、记录→信息整理→ 交流与评价)
教学难点:
实验条件的控制及能用统计图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科学结论。 分组实验材料:
烧杯、锥形瓶、温度计、冷水、热水、保温纸板。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导入。展示图片:冬季与夏季让同学们回忆在这两个季节中自己的感受。能否感知当时具体的冷热程度呢?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关于冷和热的问题。《冷水和热水》(教师板书) 回忆自己在冬夏季节的感受。 思考能否感知具体的冷热程度。 说出冬天冷,夏天热。 通过对比冬季与夏季人们穿着打扮和具体的感受来引起同学们的思考:怎样科学地描述冷与热。
二、讲授新课:(一)、活动1 手指的感觉
1. 现在请大家看这个实验,这两个烧杯中分别装有热水和冷水,你能判断出哪杯水是热水,哪杯水是冷水吗?2.我们对于物体冷热的判断往往用皮肤凭感觉,现在三名同学到前面来,将左手食伸入热水中(①号杯),右手食指伸入冷水中(②号杯),停留一段时间后,说出你手指感觉? 3.接着教师把①②号杯中的水各倒出约1/3于③号杯中,让学生把左右手食指同时放入③号杯中描述自己的感觉。4.既然温度不一样,那么请你们估计一下①②③杯的水温。(附板书出示)5.为什么同样的水温三个同学估计的温度数值不一样呢?可见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高低是很不可靠的。要想准确测量物体的温度,人们就需要借助一些仪器、工具来准确测量——温度计。温度计的种类很多,有实验用温度计,家庭用的温度计--寒暑表,医用温度计--体温计,等等。(展示温度计的图片课件) 1.同学回答,通过肉眼观察,冒热气的是热水,没有变化的是冷水。2.三名同学来前面感受水的冷热,告诉大家他们的感受结果。(②号杯冷、①号杯热)3.分别说出③号杯的冷热程度(左手食指刚试过冷水,会说出比刚刚热了;右手食指刚试过热水,会说出比刚刚冷了,最后温度一样了)。4.分别估计出三杯水的温度。5.思考、聆听、观察。 1.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为下面实验做好铺垫。2.通过对比,感知温度变化的不同感受,同时也为介绍温度计埋下伏笔。3.通过和前面的再次对比,再次感受温度变化。4.附板书的出示的三组数
据,意在引出温度计。5.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做探究实验做准备知识的补充。
(二)、测量水温的变化:
1.提出问题:(教师出示①②杯一边提问)给你一杯冷水、一杯热水,你会想到什么问题?(教师)2.进行假设:当我们把盛有冷水的容器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中时,两个容器中水的温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1.热水“遇到”冷水挥发生什么现象?还有„„2.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猜想。 1.提出问题,进行猜想。2.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进行假设、猜想。3.明确思路,进行实验:
1、指导学生认识实验材料。2、讲解实验方法。(播放课件)(1)测量两个容器中水的初始温度。讲解温度计正确使用方法。(2)把盛有冷水的锥形瓶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3)把两支温度计分别放入冷水和热水中,调整温度计的位置。(4)用保温板盖住杯口。(5)观测冷水和热水每隔1分钟的温度变化,并做好记录。 学生认识实验材料,明确实验方法。小组讨论分工情况。学生根据教师提示,分组组装实验仪器,进行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 学生以小组形式组装实验模型,做实验,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找结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学生之间的情感。实验中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控制实验条件进行实验的能力。
4、整理数据,归纳结论。(1)教师讲解曲线图的绘制。(2)从曲线图中,你发现了什么?(3)热在冷水和热水中是怎样传递的? 学生绘制曲线图。观察、分析曲线图,进行全班交流。学生根据对实验现象及数据的分析,通过全班交流,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学习用曲线图整理实验信息,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科学结论的科学探究能力。
5.交流与评价(1)你觉得试验过程中还有哪些地方做得不足,怎样改善?(2)你们给自己的小组整体评评分,再给自己和组员评评分。 (1)水温差别越大越好;水量的控制还可以讨论„„(2)按照评价标准评分。 (1)培养学生总结成、败的经验和不断发现新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巩固、运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靠近炉灶感到热、铁锅炒菜、火烧冰融化„„ 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生活中的现象。 培养学生善于用掌握
的科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服务于生活”。 例如:使用玻璃杯应先倒冷水再倒热水,先倒热水杯子容易炸裂;使用软塑料杯时也要先倒冷水再倒热水,否则杯子容易变形。安全教育我们在生活中用冷、热、温、凉、烫等有限的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开水和烧红的铁块都很烫,但是它们烫的程度又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在物理学中,为了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引入了温度这一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