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课 题 第1课 好朋友
教学目标
1.消除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陌生感,使学生对音乐课和音乐老师多一份亲切感; 2.学习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交往,喜欢并乐于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聆听乐曲,感受关于大自然的音乐,能以歌声表达生活的情趣,知道同 学之间团结友爱。
难点:整齐地演唱并背诵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拉勾勾》。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入教室,拍手踏步。
1.学生在门口排队,听着《玩具兵进行曲》进入教室。
2.进入教室后,到座位上站好,随音乐拍手踏步。弹《叮叮铛》第一遍左右拍手各一下,同时踏步,头左右晃动。第二遍左右拍手各三下,速度加快。 二、组织教学,师生互相问好。 三、点名。
1.看学生是否来齐。 2.尽快熟悉学生。
四、聆听《玩具兵进行曲》。
1.请学生听乐曲,不说曲名,听之前提问学生感觉乐曲里有什么人,在干什么?学生可边听边做自己喜欢的动作,教师要注意提示学生合着音乐走或跳,在学生心中建立走和动是与音乐相关的意识。听完后问问题。 五、学唱《你的名字叫什么》。
1.听录音或教师范唱,给学生完整的歌曲感受后请学生翻书找找这首歌在哪里?(3页) 2.几个小朋友在做什么?(一问一答的问对方名字,老师讲解)这些小朋友们自报姓名,互相认识,有没有成为好朋友呀?
3.听老师范唱几次(用不同的姓名),学生听范唱时轻轻地拍着手合上歌曲的节拍,心里默唱。
4.教唱歌曲1-2遍后,老师弹琴学生唱歌曲。(弹一乐句,唱一乐句) 5.学生随琴齐唱。(固定一个姓名) 6.师生对唱加动作。
7.生生对唱(用自己的名字)。
8.请2-3名学生上台单独唱歌或小组唱,边唱边自编动作表演。(一起问,轮流答)
课 题 第2课 快乐的一天
教学目标
1.能注意力集中地聆听《快乐的一天》,初步知道怎么样聆听音乐,学习以动作的方式表达
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2.能够整齐地演唱《其多列》和《跳绳》,学习用歌声及动作表达活泼、欢快的情绪。 3.知道音有长短,读出走与跑的长短,练习随歌声或乐曲进行击拍,初步做到均匀。 重点难点
重点:能整齐地演唱《其多列》和《跳绳》,学习用歌声及动作表达活泼、欢快的情绪。 难点:知道音有长短,读出走与跑的长短,练习随歌声或乐曲进行击拍,初步做到均匀。
教学过程
一、学生听《口哨与小狗》,随意律动。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拉勾勾》,让学生听音乐有感情地表演唱。 三、聆听《快乐的一天》
1.看课件或图片,让学生来说一说这五幅图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导出题目《快乐的一天》,师概括五幅图的意思:早早起、上学去来学习、做游戏、静静睡。
3.听音乐,提醒小朋友要静静地听音乐,并说说每一幅图所描写的小曲的情绪,让学生初步感受、听辩欢快、活泼、温柔、宁静等不同的情绪。
4.编创一句话:以“快乐的一天”为题,说一句话“你去 做什 么”,让学生说一说,节奏自行掌握,时值准确就可以了。
5.听音乐,跟着音乐律动,教师可作指导。 四、学习走与跑
一个“跑跑”与一个“走”的时值是相等的。 五、音乐游戏〈〈找朋友〉〉
边唱歌曲边去找朋友,要注意跟着音乐的节拍。
课 题 第3课 祖国您好
教学目标
1.知道国旗使祖国的象征,能够以崇敬的心情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能用自然。亲切的声音背唱《国旗国旗真美丽》,《同唱一首歌》,能在歌唱中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3.能按图格排击节奏,编创节奏,传递节奏。 重点难点
重点:背唱《国旗国旗真美丽》,《同唱一首歌》,能在歌唱中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难点:能按图格排击节奏,编创节奏,传递节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听音乐做动作 二、复习歌曲《跳绳》
完整的唱一遍,边唱边表演。 三、新歌教学: 1.导入(出示国旗)
2.跟老师朗读歌词:国旗国旗真美丽,金星金星照大地(出示有金星、红云的歌词卡片)。 3.听录音、感受歌曲情绪。 4.学唱歌词。 5.模唱歌谱。
6.跟着教师唱,轻唱歌谱。
教师唱谱,学生拍手拍腿,感知强弱,边唱谱边拍手拍腿。 放音乐,学生边听边做拍手拍腿动作。 四、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简介《国歌》 2.跟着教师轻唱。
五、再听,要求学生起立,站姿正确、态度严肃。 1.导入:放音乐《颂祖国》,学生随音乐进行表演。 2.听录音(教师范唱)
3.朗读歌词(跟教师朗读)
4.教师弹旋律,学生哼唱(跟老师唱),注意口形,声音轻轻地。 5.跟老师唱,熟悉旋律。 6.学唱歌词。
课 题 第4课 可爱的动物
教学目标
1.能够用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在歌声的表演中表达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认识木鱼,学习并探索演奏方法,练习为歌曲演唱伴奏。
3.能注意聆听描写小动物的乐曲,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应和睦相处。 4.在聆听音乐中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想象中的动物神态。 重 点难 点 重点:背唱《动物说话》,《我有一只小羊羔》。 难点:为歌曲演唱伴奏。 教学过程 一、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最喜爱的小动物(用语言、动作等方式表现出它的动作、神态及模仿出叫声)。
1、学一学,叫一叫 2、学习歌谣P21
二、学习歌曲《动物说话》
1、师生先对照书中的表格,学习歌词:老师说出动物的名字,学生说出叫声后,按节奏拍手。 (由于节奏是个难点,需多进行练习) 2、听歌曲录音,感受歌曲活泼、风趣的情绪。 3、随老师的伴奏,视唱歌曲
4、提示学生:怎样演唱能表现出很爱小动物的心情? 5、熟练地、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6、加入拍手等不同的节奏动作来烘托气氛,使学生情绪更加激动。 7、加入动作表演及木鱼的伴奏。
8、教师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创编歌词,自编动作表现自己喜爱小动物的心情 。 三、 欣赏轻音乐《三只小猪》
1、请学生们观看动画片《三只小猪》片断,然后请学生复述故事的大概情节。 2、初听乐曲,感受乐曲的基本情绪。 提问:“在音乐中你看到了几只小猪他们在做些什么?”
3、复听乐曲:边听边记住小猪叫的地方,比一比,看谁准确。 4、学一学小猪比较有特点的动物(如走路、叫、耳朵等)
5、再听乐曲,挑选一只自己喜爱的小猪,随音乐模仿他的神态、动作看谁的想象力丰富(头饰)。
四、欣赏管弦乐《快乐的小熊猫》
1、初听乐曲、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情绪(并请学生给乐曲起个名字)。 2、复听乐曲,把乐曲分为两部分给学生听。
1)描写清晨的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清晨幽静、美丽的景色。
2)小熊猫在打水时的一段音乐,启发学生利用音乐中的特殊音响,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 3、再听乐曲,让学生跟着音乐表演,乐曲结束时,教师可启发学生分小组创编结尾(可利用身边一切可利用的东西)。
4、让学生边听音乐边给大家编故事听。 五、 课堂小结:小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六、 认识碰钟
1、老师拿同碰钟,请学生观察它的外形:形似小碗,铜制,两个为一副。
2、听一听:老师敲击,听辨其声音的特点:清脆、长的(可与木鱼的声音进行对比)。 3、每小组讨论—每组一个,应怎样敲击,声音才好听(让学生的创造意识)。 4、老师讲解,碰钟的演奏方法(提问:碰钟能否敲出较短的声音—试一试)。
5、用碰钟为歌曲《我有一只小羊羔》的伴奏,对照书中所提示的图形谱,也可启发学生进行即兴创作。
6、分小组进行表演,表达自己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1)表演 2)唱 3)打击乐(头饰)
课 题 第5课 静静的夜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的演唱,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各种物品的方式,探索感知,体验音的强弱。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歌曲的演唱,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并体验音的强弱。 难点: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各种物品的方式,探索感知,体验音的 强弱。
教学过程
一、 聆听《摇篮曲》—女声独唱 二、 聆听并表演《小宝宝睡着了》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意境,并随音乐轻拍节拍。
2、对歌曲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情绪、力度、速度„„)最后确定是属于摇篮曲。 3、老师有表情的范唱歌曲,学生仔细听,歌词中都写了些什么? 4、用听唱法,分乐句,学习歌曲的演唱。
5、在教唱的过程中,提示学生要演唱得连贯、轻柔、唱准音高 。
6、随老师的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边唱边体验摇篮曲所表现的意境。
7、分为4个小组,讨论一下结尾应怎样唱更好听(提示小宝宝渐渐的睡着了)。 8、展示自己设计的结尾(渐慢、渐弱),并进行表演。
9、自己设计为歌曲加入打击乐伴奏(自己讨论应怎样敲才符合歌曲情绪)。
1 0、师生共同表演《摇篮曲》一课外的:
老师唱—妈妈 学生演—宝宝 三、表演《闪烁的小星》
1、老师请学生描述一下自己看到过的晴朗的夜空是什么样的? 2、老师范唱歌曲,学生边听边随音乐拍节拍。 3、师生有感情的朗诵歌词(注意读出强弱)。 4、学生随音乐练习歌曲的演唱。
5、提示:在晴朗的夜空,你演唱的声音应是怎样的?(有感情) 6、跟着老师唱唱名,并用小星星片卡表示出音的高低。 7、表演歌曲,老师提示几个动作,以学生的即兴创作为主。 四、感受音的强弱
1、请学生听两个强弱不同的鼓声,分辩并感受音的强弱。 2、请学生自己例举听到达的强弱不同的声音。 3、利用身边的物品,敲击出强弱不同声音给大家听。 4、师生利用节奏感受声音的强弱 ①相同力度拍 ②相反力度拍 五、集体舞《星光恰恰恰》
1、初步听乐曲,感受这段音乐的情绪。
2、随音乐在节奏处拍手,要求(准确、整齐) 3、老师讲授基本动作,进行练习。
4、学生随音乐自由的律动、舞蹈感受活泼轻快的情绪。 六、课堂小结:本课的学习情况
课 题 第6课 爱劳动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劳动最光荣》、《三个和尚》感受音乐的欢快情绪和音乐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体会本课主题—爱劳动;
2、以不同的情感和声音演唱《洗手绢》、《大家来劳动》,表达歌曲的内容;
3、能够编创歌词、编创动作表演,以及“劳动”主题的编创尝试,并表现“劳动”的主题; 4、通过图谱“走呕”的学习与实践,掌握二拍子的时值。
重 点难 点 重点:能够编创歌词、编创动作表演,以及“劳动”主题的编创尝试,并表现“劳动”的主题
难点:通过图谱“走呕”的学习与实践,掌握二拍子的时值。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二、欣赏〈劳动最光荣〉 三、律动创新游戏
师:我来邀请小朋友来玩模仿秀,愿意的请一起来参加。
音乐响起,你可以跟着音乐模仿一个小动物劳动的动作,当音乐停下时,你马上摆好造型,让教师和小朋友来猜猜你演的是什么动物,在干什么。 四、学唱〈〈洗手绢〉〉,并表演 1、由小动物爱劳动是光荣的引导小朋友,如果你是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你肯定已经发现,在我们教室里放了很多劳动工具,请每组的组长去找一件劳动工具。生找到扫把、小桶、擦
布。
2、请小朋友说说劳动工具的用途,并有节奏地用一用。 3、师问拿水盆、擦布的同学:你知道怎么洗擦布吗?(搓) 4、一起用洗手绢的动作“搓”来和着音乐边律动边听范唱。
5、小朋友看着自己把一块脏手绢洗得干干净净的,心情怎么样?(高兴) 6、歌词创编并表演。学生创编,师指导。 五、复习歌曲〈〈洗手绢〉〉,边唱边表演,表现出歌曲欢快的情绪。 六、掌握二分音符“走呕”的节奏。 比较图谱“小人”,两个走是两拍,四个“跑”是两拍,一个“走呕”是两拍。学生分成三组依次读出,再看教师指挥,形成三声部节奏声势,反复读,看手势结束。为了读得准确可边拍手边读,准确掌握其时值。 七、聆听〈〈三个和尚〉〉
1、初听音乐,师启发学生听着音乐想像,音乐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为什么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启发学生理解劳动换来美好生活的道理。
2、全体学生在复听音乐时随着音乐表演,鼓励学生进入角色,合上音乐的节拍,用自己创造的动作,表现劳动的愉快心情。 八、学唱〈〈大家来劳动〉〉
1、听范唱,感受歌曲,第二遍,请学生自编动作来和着歌曲的节拍。 2、跟师有节奏地念歌词。
3、指导学生用轻而蕴含力量的声音演唱〈〈大家来劳动〉〉,感受、表现歌曲坚定有力的音调。演唱时要注意强调第一拍,使歌曲更富有动力感。 4、分组演唱。
5、小结评价,教育学生要做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课 题 第7课 小精灵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小青蛙》、《野蜂飞舞》,演唱《小青蛙找家》、《小蜻蜓》,感受民族乐器、西洋乐器所表现的动物,并通过演唱和身体的动作表现自己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心情; 2.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小青蛙找家》,模仿小青蛙的动作准确地与音乐一起开始和结束。能按节奏编创歌谣; 3.聆听《野蜂飞舞》,想像音乐中所表现的野蜂飞舞的形象,能用线条、动作、声音等表现自己听后的印象。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演唱和身体的动作表现自己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心情。 难点:按节奏编创歌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跟随《口哨与小狗》和《拉勾勾》剪辑而成的音乐律动进教室。让学生掌握二拍子的基础上,感受三拍子的韵律,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简介小蜻蜓
三、感受音高身体语言
1、师弹旋律 当弹到这两条旋律的时候,学生身体模仿蜻蜓往低处飞
2、师弹旋律当弹到这两条旋律时,学生用身体模仿蜻蜓往高处飞。 三、学唱歌曲《小蜻蜓》 四、情境表演
1、出示三张图片,请学生观察,小蜻蜓在干什么?学生分组观察讨论后小结。. 2、启发学生从音乐的力度、速度、声音的连贯去表现三幅图片,并进行演唱。 3、把图片和音乐结合,让学生根据音乐速度的不同,表现不同形象的萤火虫。 4、情境表演,学生头戴小蜻蜓头饰,化妆成萤火虫,随音乐进行表演。 五、组织教学
1、播放两种不同情绪的音乐《小青蛙找家》和《摇篮曲》 2、带领学生律动,模仿小青蛙进教室。 六、小青蛙去郊游
1、 律动教学2、学唱歌曲3、启发学生有感情、有表情地表演唱。 七、小青蛙玩耍 1、创作前奏音乐
2、请学生哼唱下面的旋律,同时选择表现自己高兴、兴奋心情的音乐。 a、5 -| 1-| 5-| 1-| 3-| 5-| 2-| 3-|| b、5 -| 5-| 5-| 1-|| c、1- | 1-| 1-| 1-||
d、5 1|5 1|3 5|2 3 | 5 5 | 5 0 || e、51 51 |35 23 | 55 5 ||
提醒学生注意对比,找出共同点与不同点。
3、填写歌词师弹奏音乐学生分组讨论创编歌词。学生边听音乐边表演。 八、寻找小青蛙 1、创编各种节奏 2、多声部的节奏练习 3 、展开想象自由创作
九、欣赏、感受并表现乐曲《野蜂飞舞》 1、导入
2、初听一小段,反馈。
3、了解作曲家原本作曲的意图------ 4、继续听,感受野蜂形象 5、讨论、感受野蜂飞舞的形象。
6、用画线条的方式表现野蜂飞舞的路线。 7、用身体动作表现野蜂飞舞 十、通过《野蜂飞舞》《小蜻蜓》两首乐曲速度、情绪的对比,进一步明确它们所表现的音乐形象的不同
1.再次看看、听听、唱唱、演演《小蜻蜓》
师:这群小野蜂精灵,飞起来那么快,那么猛,东窜西窜,真是有点吓人,再看看那群小蜻蜓精灵,觉得可爱多了,也更容易亲近了。 2.听着音乐,飞离教学。 十一、课堂小结
课 题 第8课 小小音乐家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星光圆舞曲》、《会跳舞的洋娃娃》、《号手与鼓手》,感受分辨钢琴、小提琴以及不同乐器的音色、节拍。初步感受、分辨音乐的不同情绪。感受音乐中描绘的小音乐家的形象
2.学习用甜美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布娃娃弹琴》、《法国号》,用做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3.能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经验探索感知音的长短。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用甜美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布娃娃弹琴》、《法国号》。 难点:能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经验探索感知音的长短。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表演《法国号》。 1、 聆听歌曲《法国号》,说说你听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觉。
2、 边听边用手半握拳状在桌子上敲出强弱。第一拍用空心拳击桌面,第二、三拍用手指点桌面为弱。
3、 处理歌唱技巧:“嗡”唱得强,“巴”唱得轻巧,“谁在唱歌”要唱得连贯。教师范唱。 4、 自己创编动作表演歌曲。 三、聆听《号手与鼓手》
1、 完整聆听歌曲,听到喇叭声举手表示。 2、 复听乐曲徒手做打鼓和吹喇叭的动作。 3、 分组表演。
四、学习《布娃娃弹琴》。 1、 听录音初步感受歌曲。
2、 听教师范唱,学生跟着教师的歌声击拍。
3、 4小节一句跟着老师的琴声学唱歌曲。他“叮叮咚”要唱得轻快。 4、 歌唱速度的处理:稍慢,但不拖拉。 5、 自己为歌曲伴奏。
五、聆听《会跳舞的洋娃娃》
1、 完整聆听歌曲,感受乐曲的情绪。
2、 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啊?音乐中的洋娃娃是怎样跳舞的?请你用动作表现出来。 3、 复听乐曲,一部分同学随着音域饿做动作,用手半握拳敲击节拍。一部分学生随着音乐用手指按图谱划动,感受乐曲的快慢。 六、小结。
课 题 第9课 游 戏
教学目标
1.模唱法学习歌曲《火车开了》; 2.通过录音与教师范唱;
3.引导学生用轻巧的声音,清晰准确地演唱歌曲;
4.学习用欢快活泼的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意境与情感;
5.要求学生个人设计表演歌曲的方式方法,并养成听音乐做动作的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用欢快活泼的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意境与情感;
难点:要求学生个人设计表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无规范动作要求,但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二、新课学习:
1、投影出示组图:火车叫声、大车轮转动声;大车轮的小车轮的转动声, 2、先探讨各种声响,再把节奏填写完整;
3、分组读各组节奏,再合。[可进行渐强(火车来了)渐弱(火车开走了)的练习以增强兴趣感。]
4、录音范唱歌曲《火车开了》。要求学生小声模唱学习歌曲。提醒同学,在唱的过程中边唱边轻轻击拍。
5、教师范唱歌曲《火车开了》,边唱边击拍,引导学生随教师的范唱轻轻击拍,并提醒学生注意歌曲的准确性。
6、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火车开了》,鼓励学生自创动作,并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歌表演进行表演活动。 三、新课学习:
1、欣赏乐曲《火车波尔卡》。
1)初听,启发学生边听边进行音乐想象;想到什么?并说说;后引导学生通过乐曲轶事的简介,说说乐曲中的火车是怎样开的。 2)复听,鼓励学生进入角色地进行表演,(教师可稍作引导性动作引导学生参与即 兴表演)
2、开火车,游戏《火车开了》。
3、歌谣学习,要求读拍准确、清晰;
4、讲清游戏规则,先分组,再要求每人准备好自己要报的站名。 5、分组练习,教师分别指导。 6、分组表演。 四、新课学习:
1、谈话:结合生活,引导学生谈谈“捉迷藏”的心情与方法。 2、欣赏钢琴曲《捉迷藏》。
1)初听,启发学生边听边进行音乐想象;想象“捉迷藏”的经过与“捉”、“藏”两者的心情并能说出演奏乐器是“钢琴”。
2)复听,鼓励学自己创编动作(不限动作)进行体验。
3、录音范唱歌曲《躲猫猫》后教师简明扼要地介绍歌曲的内容:少数民族、苗族,及“躲猫猫”即“捉迷藏”。
4、教师范唱,让学生轻声随唱默记歌曲。再用琴伴奏,在最短时间内让学生学会歌曲。 5、游戏:师生共同商量后进行游戏。要求:游戏进行时参与或不参与者都必须唱歌伴奏。 五、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课 题 第10课 过 新 年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小拜年》感受我国东北音乐的风格;
2.模唱法学习歌曲《龙咚锵》,通过录音与教师范唱,引导学生体会我国小朋友这新年时演唱的音乐情绪;
3.通过红绸舞、十字步的学习,表现过年时的愉快心情;
4.通过民族打击乐器的学习,掌握其演奏姿势,并引导学生探索其演奏方法,学习为歌曲作简单的伴奏。 重点难点 重点:
1.通过欣赏乐曲《小拜年》感受我国东北音乐的风格; 2.引导学生体会我国小朋友这新年时演唱的音乐情绪。
难点:通过民族打击乐器的学习,掌握其演奏姿势,并引导学生探索其演奏方法,学习为歌曲作简单的伴奏。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无规范动作要求,但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认识民族打击乐器:锣、鼓、镲,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掌握其演奏方法;引导学生探索其:敲击的方法有几种,怎样演奏使其音有长短。(可分组探索练习。 二、新课学习:
1、欣赏东北民歌《小拜年》,用图示后问:什么地方,做什么,教师边听边用秧歌表演对音乐的理解;
2、从欣赏中导入:秧歌舞中十字步练习。 3、再欣赏《小拜年》,学生作十字步练习;手上动作为耍腕,练习耍红绸; 4、从欣赏中过年入歌曲学习《龙咚锵》 5、教师范唱《龙咚锵》。边唱边加动作,并引导学生轻声干脆利落地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6、师生同步轻唱,并边唱边走十字步进行表演,(也可自动创编动作增添情趣,调动课堂参与积极性)。
7、分组用民族打击乐器为表演的同学作伴奏,(三~四组;伴奏、演唱、表演、观众等) 三、新课学习
1、教师范唱歌曲《新年好》,边唱边加动作,让同学学习了解歌词内容。 2、学生通过录音与教师范唱,模唱学习歌曲。提醒同学,在唱的过程中创编动作。 3、通过探索过新年时的情境,自编游戏表演歌曲《新年好》,鼓励学生自创动作,并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进行表演。 4、欣赏歌曲《平安夜》。
1)初听,启发学生边听边进行音乐想象;并引导学生体会祥和的气氛。 2)复听,鼓励学生进入角色地进行表演,(教师作引导性的手恃蜡烛的动作进行表演) 5.游戏\送贺卡;教师讲清游戏所需后分组进行游戏,教师可作分组性指导,要求可画出节奏图谱。(分组游戏后,可集中一组成功的例子进行表演。 四、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课 题 第1课 好朋友
教学目标
1.消除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陌生感,使学生对音乐课和音乐老师多一份亲切感; 2.学习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交往,喜欢并乐于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聆听乐曲,感受关于大自然的音乐,能以歌声表达生活的情趣,知道同 学之间团结友爱。
难点:整齐地演唱并背诵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拉勾勾》。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入教室,拍手踏步。
1.学生在门口排队,听着《玩具兵进行曲》进入教室。
2.进入教室后,到座位上站好,随音乐拍手踏步。弹《叮叮铛》第一遍左右拍手各一下,同时踏步,头左右晃动。第二遍左右拍手各三下,速度加快。 二、组织教学,师生互相问好。 三、点名。
1.看学生是否来齐。 2.尽快熟悉学生。
四、聆听《玩具兵进行曲》。
1.请学生听乐曲,不说曲名,听之前提问学生感觉乐曲里有什么人,在干什么?学生可边听边做自己喜欢的动作,教师要注意提示学生合着音乐走或跳,在学生心中建立走和动是与音乐相关的意识。听完后问问题。 五、学唱《你的名字叫什么》。
1.听录音或教师范唱,给学生完整的歌曲感受后请学生翻书找找这首歌在哪里?(3页) 2.几个小朋友在做什么?(一问一答的问对方名字,老师讲解)这些小朋友们自报姓名,互相认识,有没有成为好朋友呀?
3.听老师范唱几次(用不同的姓名),学生听范唱时轻轻地拍着手合上歌曲的节拍,心里默唱。
4.教唱歌曲1-2遍后,老师弹琴学生唱歌曲。(弹一乐句,唱一乐句) 5.学生随琴齐唱。(固定一个姓名) 6.师生对唱加动作。
7.生生对唱(用自己的名字)。
8.请2-3名学生上台单独唱歌或小组唱,边唱边自编动作表演。(一起问,轮流答)
课 题 第2课 快乐的一天
教学目标
1.能注意力集中地聆听《快乐的一天》,初步知道怎么样聆听音乐,学习以动作的方式表达
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2.能够整齐地演唱《其多列》和《跳绳》,学习用歌声及动作表达活泼、欢快的情绪。 3.知道音有长短,读出走与跑的长短,练习随歌声或乐曲进行击拍,初步做到均匀。 重点难点
重点:能整齐地演唱《其多列》和《跳绳》,学习用歌声及动作表达活泼、欢快的情绪。 难点:知道音有长短,读出走与跑的长短,练习随歌声或乐曲进行击拍,初步做到均匀。
教学过程
一、学生听《口哨与小狗》,随意律动。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拉勾勾》,让学生听音乐有感情地表演唱。 三、聆听《快乐的一天》
1.看课件或图片,让学生来说一说这五幅图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导出题目《快乐的一天》,师概括五幅图的意思:早早起、上学去来学习、做游戏、静静睡。
3.听音乐,提醒小朋友要静静地听音乐,并说说每一幅图所描写的小曲的情绪,让学生初步感受、听辩欢快、活泼、温柔、宁静等不同的情绪。
4.编创一句话:以“快乐的一天”为题,说一句话“你去 做什 么”,让学生说一说,节奏自行掌握,时值准确就可以了。
5.听音乐,跟着音乐律动,教师可作指导。 四、学习走与跑
一个“跑跑”与一个“走”的时值是相等的。 五、音乐游戏〈〈找朋友〉〉
边唱歌曲边去找朋友,要注意跟着音乐的节拍。
课 题 第3课 祖国您好
教学目标
1.知道国旗使祖国的象征,能够以崇敬的心情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能用自然。亲切的声音背唱《国旗国旗真美丽》,《同唱一首歌》,能在歌唱中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3.能按图格排击节奏,编创节奏,传递节奏。 重点难点
重点:背唱《国旗国旗真美丽》,《同唱一首歌》,能在歌唱中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难点:能按图格排击节奏,编创节奏,传递节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听音乐做动作 二、复习歌曲《跳绳》
完整的唱一遍,边唱边表演。 三、新歌教学: 1.导入(出示国旗)
2.跟老师朗读歌词:国旗国旗真美丽,金星金星照大地(出示有金星、红云的歌词卡片)。 3.听录音、感受歌曲情绪。 4.学唱歌词。 5.模唱歌谱。
6.跟着教师唱,轻唱歌谱。
教师唱谱,学生拍手拍腿,感知强弱,边唱谱边拍手拍腿。 放音乐,学生边听边做拍手拍腿动作。 四、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简介《国歌》 2.跟着教师轻唱。
五、再听,要求学生起立,站姿正确、态度严肃。 1.导入:放音乐《颂祖国》,学生随音乐进行表演。 2.听录音(教师范唱)
3.朗读歌词(跟教师朗读)
4.教师弹旋律,学生哼唱(跟老师唱),注意口形,声音轻轻地。 5.跟老师唱,熟悉旋律。 6.学唱歌词。
课 题 第4课 可爱的动物
教学目标
1.能够用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在歌声的表演中表达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认识木鱼,学习并探索演奏方法,练习为歌曲演唱伴奏。
3.能注意聆听描写小动物的乐曲,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应和睦相处。 4.在聆听音乐中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想象中的动物神态。 重 点难 点 重点:背唱《动物说话》,《我有一只小羊羔》。 难点:为歌曲演唱伴奏。 教学过程 一、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最喜爱的小动物(用语言、动作等方式表现出它的动作、神态及模仿出叫声)。
1、学一学,叫一叫 2、学习歌谣P21
二、学习歌曲《动物说话》
1、师生先对照书中的表格,学习歌词:老师说出动物的名字,学生说出叫声后,按节奏拍手。 (由于节奏是个难点,需多进行练习) 2、听歌曲录音,感受歌曲活泼、风趣的情绪。 3、随老师的伴奏,视唱歌曲
4、提示学生:怎样演唱能表现出很爱小动物的心情? 5、熟练地、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6、加入拍手等不同的节奏动作来烘托气氛,使学生情绪更加激动。 7、加入动作表演及木鱼的伴奏。
8、教师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创编歌词,自编动作表现自己喜爱小动物的心情 。 三、 欣赏轻音乐《三只小猪》
1、请学生们观看动画片《三只小猪》片断,然后请学生复述故事的大概情节。 2、初听乐曲,感受乐曲的基本情绪。 提问:“在音乐中你看到了几只小猪他们在做些什么?”
3、复听乐曲:边听边记住小猪叫的地方,比一比,看谁准确。 4、学一学小猪比较有特点的动物(如走路、叫、耳朵等)
5、再听乐曲,挑选一只自己喜爱的小猪,随音乐模仿他的神态、动作看谁的想象力丰富(头饰)。
四、欣赏管弦乐《快乐的小熊猫》
1、初听乐曲、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情绪(并请学生给乐曲起个名字)。 2、复听乐曲,把乐曲分为两部分给学生听。
1)描写清晨的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清晨幽静、美丽的景色。
2)小熊猫在打水时的一段音乐,启发学生利用音乐中的特殊音响,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 3、再听乐曲,让学生跟着音乐表演,乐曲结束时,教师可启发学生分小组创编结尾(可利用身边一切可利用的东西)。
4、让学生边听音乐边给大家编故事听。 五、 课堂小结:小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六、 认识碰钟
1、老师拿同碰钟,请学生观察它的外形:形似小碗,铜制,两个为一副。
2、听一听:老师敲击,听辨其声音的特点:清脆、长的(可与木鱼的声音进行对比)。 3、每小组讨论—每组一个,应怎样敲击,声音才好听(让学生的创造意识)。 4、老师讲解,碰钟的演奏方法(提问:碰钟能否敲出较短的声音—试一试)。
5、用碰钟为歌曲《我有一只小羊羔》的伴奏,对照书中所提示的图形谱,也可启发学生进行即兴创作。
6、分小组进行表演,表达自己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1)表演 2)唱 3)打击乐(头饰)
课 题 第5课 静静的夜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的演唱,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各种物品的方式,探索感知,体验音的强弱。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歌曲的演唱,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并体验音的强弱。 难点: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各种物品的方式,探索感知,体验音的 强弱。
教学过程
一、 聆听《摇篮曲》—女声独唱 二、 聆听并表演《小宝宝睡着了》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意境,并随音乐轻拍节拍。
2、对歌曲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情绪、力度、速度„„)最后确定是属于摇篮曲。 3、老师有表情的范唱歌曲,学生仔细听,歌词中都写了些什么? 4、用听唱法,分乐句,学习歌曲的演唱。
5、在教唱的过程中,提示学生要演唱得连贯、轻柔、唱准音高 。
6、随老师的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边唱边体验摇篮曲所表现的意境。
7、分为4个小组,讨论一下结尾应怎样唱更好听(提示小宝宝渐渐的睡着了)。 8、展示自己设计的结尾(渐慢、渐弱),并进行表演。
9、自己设计为歌曲加入打击乐伴奏(自己讨论应怎样敲才符合歌曲情绪)。
1 0、师生共同表演《摇篮曲》一课外的:
老师唱—妈妈 学生演—宝宝 三、表演《闪烁的小星》
1、老师请学生描述一下自己看到过的晴朗的夜空是什么样的? 2、老师范唱歌曲,学生边听边随音乐拍节拍。 3、师生有感情的朗诵歌词(注意读出强弱)。 4、学生随音乐练习歌曲的演唱。
5、提示:在晴朗的夜空,你演唱的声音应是怎样的?(有感情) 6、跟着老师唱唱名,并用小星星片卡表示出音的高低。 7、表演歌曲,老师提示几个动作,以学生的即兴创作为主。 四、感受音的强弱
1、请学生听两个强弱不同的鼓声,分辩并感受音的强弱。 2、请学生自己例举听到达的强弱不同的声音。 3、利用身边的物品,敲击出强弱不同声音给大家听。 4、师生利用节奏感受声音的强弱 ①相同力度拍 ②相反力度拍 五、集体舞《星光恰恰恰》
1、初步听乐曲,感受这段音乐的情绪。
2、随音乐在节奏处拍手,要求(准确、整齐) 3、老师讲授基本动作,进行练习。
4、学生随音乐自由的律动、舞蹈感受活泼轻快的情绪。 六、课堂小结:本课的学习情况
课 题 第6课 爱劳动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劳动最光荣》、《三个和尚》感受音乐的欢快情绪和音乐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体会本课主题—爱劳动;
2、以不同的情感和声音演唱《洗手绢》、《大家来劳动》,表达歌曲的内容;
3、能够编创歌词、编创动作表演,以及“劳动”主题的编创尝试,并表现“劳动”的主题; 4、通过图谱“走呕”的学习与实践,掌握二拍子的时值。
重 点难 点 重点:能够编创歌词、编创动作表演,以及“劳动”主题的编创尝试,并表现“劳动”的主题
难点:通过图谱“走呕”的学习与实践,掌握二拍子的时值。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二、欣赏〈劳动最光荣〉 三、律动创新游戏
师:我来邀请小朋友来玩模仿秀,愿意的请一起来参加。
音乐响起,你可以跟着音乐模仿一个小动物劳动的动作,当音乐停下时,你马上摆好造型,让教师和小朋友来猜猜你演的是什么动物,在干什么。 四、学唱〈〈洗手绢〉〉,并表演 1、由小动物爱劳动是光荣的引导小朋友,如果你是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你肯定已经发现,在我们教室里放了很多劳动工具,请每组的组长去找一件劳动工具。生找到扫把、小桶、擦
布。
2、请小朋友说说劳动工具的用途,并有节奏地用一用。 3、师问拿水盆、擦布的同学:你知道怎么洗擦布吗?(搓) 4、一起用洗手绢的动作“搓”来和着音乐边律动边听范唱。
5、小朋友看着自己把一块脏手绢洗得干干净净的,心情怎么样?(高兴) 6、歌词创编并表演。学生创编,师指导。 五、复习歌曲〈〈洗手绢〉〉,边唱边表演,表现出歌曲欢快的情绪。 六、掌握二分音符“走呕”的节奏。 比较图谱“小人”,两个走是两拍,四个“跑”是两拍,一个“走呕”是两拍。学生分成三组依次读出,再看教师指挥,形成三声部节奏声势,反复读,看手势结束。为了读得准确可边拍手边读,准确掌握其时值。 七、聆听〈〈三个和尚〉〉
1、初听音乐,师启发学生听着音乐想像,音乐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为什么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启发学生理解劳动换来美好生活的道理。
2、全体学生在复听音乐时随着音乐表演,鼓励学生进入角色,合上音乐的节拍,用自己创造的动作,表现劳动的愉快心情。 八、学唱〈〈大家来劳动〉〉
1、听范唱,感受歌曲,第二遍,请学生自编动作来和着歌曲的节拍。 2、跟师有节奏地念歌词。
3、指导学生用轻而蕴含力量的声音演唱〈〈大家来劳动〉〉,感受、表现歌曲坚定有力的音调。演唱时要注意强调第一拍,使歌曲更富有动力感。 4、分组演唱。
5、小结评价,教育学生要做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课 题 第7课 小精灵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小青蛙》、《野蜂飞舞》,演唱《小青蛙找家》、《小蜻蜓》,感受民族乐器、西洋乐器所表现的动物,并通过演唱和身体的动作表现自己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心情; 2.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小青蛙找家》,模仿小青蛙的动作准确地与音乐一起开始和结束。能按节奏编创歌谣; 3.聆听《野蜂飞舞》,想像音乐中所表现的野蜂飞舞的形象,能用线条、动作、声音等表现自己听后的印象。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演唱和身体的动作表现自己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心情。 难点:按节奏编创歌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跟随《口哨与小狗》和《拉勾勾》剪辑而成的音乐律动进教室。让学生掌握二拍子的基础上,感受三拍子的韵律,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简介小蜻蜓
三、感受音高身体语言
1、师弹旋律 当弹到这两条旋律的时候,学生身体模仿蜻蜓往低处飞
2、师弹旋律当弹到这两条旋律时,学生用身体模仿蜻蜓往高处飞。 三、学唱歌曲《小蜻蜓》 四、情境表演
1、出示三张图片,请学生观察,小蜻蜓在干什么?学生分组观察讨论后小结。. 2、启发学生从音乐的力度、速度、声音的连贯去表现三幅图片,并进行演唱。 3、把图片和音乐结合,让学生根据音乐速度的不同,表现不同形象的萤火虫。 4、情境表演,学生头戴小蜻蜓头饰,化妆成萤火虫,随音乐进行表演。 五、组织教学
1、播放两种不同情绪的音乐《小青蛙找家》和《摇篮曲》 2、带领学生律动,模仿小青蛙进教室。 六、小青蛙去郊游
1、 律动教学2、学唱歌曲3、启发学生有感情、有表情地表演唱。 七、小青蛙玩耍 1、创作前奏音乐
2、请学生哼唱下面的旋律,同时选择表现自己高兴、兴奋心情的音乐。 a、5 -| 1-| 5-| 1-| 3-| 5-| 2-| 3-|| b、5 -| 5-| 5-| 1-|| c、1- | 1-| 1-| 1-||
d、5 1|5 1|3 5|2 3 | 5 5 | 5 0 || e、51 51 |35 23 | 55 5 ||
提醒学生注意对比,找出共同点与不同点。
3、填写歌词师弹奏音乐学生分组讨论创编歌词。学生边听音乐边表演。 八、寻找小青蛙 1、创编各种节奏 2、多声部的节奏练习 3 、展开想象自由创作
九、欣赏、感受并表现乐曲《野蜂飞舞》 1、导入
2、初听一小段,反馈。
3、了解作曲家原本作曲的意图------ 4、继续听,感受野蜂形象 5、讨论、感受野蜂飞舞的形象。
6、用画线条的方式表现野蜂飞舞的路线。 7、用身体动作表现野蜂飞舞 十、通过《野蜂飞舞》《小蜻蜓》两首乐曲速度、情绪的对比,进一步明确它们所表现的音乐形象的不同
1.再次看看、听听、唱唱、演演《小蜻蜓》
师:这群小野蜂精灵,飞起来那么快,那么猛,东窜西窜,真是有点吓人,再看看那群小蜻蜓精灵,觉得可爱多了,也更容易亲近了。 2.听着音乐,飞离教学。 十一、课堂小结
课 题 第8课 小小音乐家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星光圆舞曲》、《会跳舞的洋娃娃》、《号手与鼓手》,感受分辨钢琴、小提琴以及不同乐器的音色、节拍。初步感受、分辨音乐的不同情绪。感受音乐中描绘的小音乐家的形象
2.学习用甜美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布娃娃弹琴》、《法国号》,用做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3.能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经验探索感知音的长短。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用甜美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布娃娃弹琴》、《法国号》。 难点:能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经验探索感知音的长短。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表演《法国号》。 1、 聆听歌曲《法国号》,说说你听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觉。
2、 边听边用手半握拳状在桌子上敲出强弱。第一拍用空心拳击桌面,第二、三拍用手指点桌面为弱。
3、 处理歌唱技巧:“嗡”唱得强,“巴”唱得轻巧,“谁在唱歌”要唱得连贯。教师范唱。 4、 自己创编动作表演歌曲。 三、聆听《号手与鼓手》
1、 完整聆听歌曲,听到喇叭声举手表示。 2、 复听乐曲徒手做打鼓和吹喇叭的动作。 3、 分组表演。
四、学习《布娃娃弹琴》。 1、 听录音初步感受歌曲。
2、 听教师范唱,学生跟着教师的歌声击拍。
3、 4小节一句跟着老师的琴声学唱歌曲。他“叮叮咚”要唱得轻快。 4、 歌唱速度的处理:稍慢,但不拖拉。 5、 自己为歌曲伴奏。
五、聆听《会跳舞的洋娃娃》
1、 完整聆听歌曲,感受乐曲的情绪。
2、 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啊?音乐中的洋娃娃是怎样跳舞的?请你用动作表现出来。 3、 复听乐曲,一部分同学随着音域饿做动作,用手半握拳敲击节拍。一部分学生随着音乐用手指按图谱划动,感受乐曲的快慢。 六、小结。
课 题 第9课 游 戏
教学目标
1.模唱法学习歌曲《火车开了》; 2.通过录音与教师范唱;
3.引导学生用轻巧的声音,清晰准确地演唱歌曲;
4.学习用欢快活泼的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意境与情感;
5.要求学生个人设计表演歌曲的方式方法,并养成听音乐做动作的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用欢快活泼的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意境与情感;
难点:要求学生个人设计表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无规范动作要求,但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二、新课学习:
1、投影出示组图:火车叫声、大车轮转动声;大车轮的小车轮的转动声, 2、先探讨各种声响,再把节奏填写完整;
3、分组读各组节奏,再合。[可进行渐强(火车来了)渐弱(火车开走了)的练习以增强兴趣感。]
4、录音范唱歌曲《火车开了》。要求学生小声模唱学习歌曲。提醒同学,在唱的过程中边唱边轻轻击拍。
5、教师范唱歌曲《火车开了》,边唱边击拍,引导学生随教师的范唱轻轻击拍,并提醒学生注意歌曲的准确性。
6、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火车开了》,鼓励学生自创动作,并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歌表演进行表演活动。 三、新课学习:
1、欣赏乐曲《火车波尔卡》。
1)初听,启发学生边听边进行音乐想象;想到什么?并说说;后引导学生通过乐曲轶事的简介,说说乐曲中的火车是怎样开的。 2)复听,鼓励学生进入角色地进行表演,(教师可稍作引导性动作引导学生参与即 兴表演)
2、开火车,游戏《火车开了》。
3、歌谣学习,要求读拍准确、清晰;
4、讲清游戏规则,先分组,再要求每人准备好自己要报的站名。 5、分组练习,教师分别指导。 6、分组表演。 四、新课学习:
1、谈话:结合生活,引导学生谈谈“捉迷藏”的心情与方法。 2、欣赏钢琴曲《捉迷藏》。
1)初听,启发学生边听边进行音乐想象;想象“捉迷藏”的经过与“捉”、“藏”两者的心情并能说出演奏乐器是“钢琴”。
2)复听,鼓励学自己创编动作(不限动作)进行体验。
3、录音范唱歌曲《躲猫猫》后教师简明扼要地介绍歌曲的内容:少数民族、苗族,及“躲猫猫”即“捉迷藏”。
4、教师范唱,让学生轻声随唱默记歌曲。再用琴伴奏,在最短时间内让学生学会歌曲。 5、游戏:师生共同商量后进行游戏。要求:游戏进行时参与或不参与者都必须唱歌伴奏。 五、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课 题 第10课 过 新 年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小拜年》感受我国东北音乐的风格;
2.模唱法学习歌曲《龙咚锵》,通过录音与教师范唱,引导学生体会我国小朋友这新年时演唱的音乐情绪;
3.通过红绸舞、十字步的学习,表现过年时的愉快心情;
4.通过民族打击乐器的学习,掌握其演奏姿势,并引导学生探索其演奏方法,学习为歌曲作简单的伴奏。 重点难点 重点:
1.通过欣赏乐曲《小拜年》感受我国东北音乐的风格; 2.引导学生体会我国小朋友这新年时演唱的音乐情绪。
难点:通过民族打击乐器的学习,掌握其演奏姿势,并引导学生探索其演奏方法,学习为歌曲作简单的伴奏。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无规范动作要求,但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认识民族打击乐器:锣、鼓、镲,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掌握其演奏方法;引导学生探索其:敲击的方法有几种,怎样演奏使其音有长短。(可分组探索练习。 二、新课学习:
1、欣赏东北民歌《小拜年》,用图示后问:什么地方,做什么,教师边听边用秧歌表演对音乐的理解;
2、从欣赏中导入:秧歌舞中十字步练习。 3、再欣赏《小拜年》,学生作十字步练习;手上动作为耍腕,练习耍红绸; 4、从欣赏中过年入歌曲学习《龙咚锵》 5、教师范唱《龙咚锵》。边唱边加动作,并引导学生轻声干脆利落地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6、师生同步轻唱,并边唱边走十字步进行表演,(也可自动创编动作增添情趣,调动课堂参与积极性)。
7、分组用民族打击乐器为表演的同学作伴奏,(三~四组;伴奏、演唱、表演、观众等) 三、新课学习
1、教师范唱歌曲《新年好》,边唱边加动作,让同学学习了解歌词内容。 2、学生通过录音与教师范唱,模唱学习歌曲。提醒同学,在唱的过程中创编动作。 3、通过探索过新年时的情境,自编游戏表演歌曲《新年好》,鼓励学生自创动作,并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进行表演。 4、欣赏歌曲《平安夜》。
1)初听,启发学生边听边进行音乐想象;并引导学生体会祥和的气氛。 2)复听,鼓励学生进入角色地进行表演,(教师作引导性的手恃蜡烛的动作进行表演) 5.游戏\送贺卡;教师讲清游戏所需后分组进行游戏,教师可作分组性指导,要求可画出节奏图谱。(分组游戏后,可集中一组成功的例子进行表演。 四、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