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说明: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运用题)两部分 ,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卡上,总分150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鼓是我国原始社会最早产生的一种打击乐器,在成为乐器之前,它主要用作祭祀的器具。进入陶器时代后,人们用陶土烧制“土鼓”,并用蒉草制成鼓槌来敲打。土鼓,苇笛等乐器和歌舞结合则是古代乐舞的雏形。周代土鼓已用于国家的各种祭祀和礼仪,国家建立了专门管理鼓乐的机构,设置了“鼓人”的官职,并制定了一套鼓乐制度。《周礼》:“鼓人,掌教六鼓四金之音声,以节声乐,以和军旅,以正田役。”从此鼓舞更加规范的用于各种活动中。由土鼓发展为用陶土或原木制成鼓腔,蒙上兽皮鼓面制成“革鼓”,是鼓与鼓舞的又一次飞跃,这和人们对自然现象的崇拜与巫术观念有关。两三千年来,人们创造了各式各样的鼓类乐器,国内外各民族文化的不断交流又进一步促进了它的发展。
在古代战争中,出现了用于军旅之中激励将士冲锋陷阵的鼓吹乐。鼓吹乐是一种以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兼有歌唱的器乐合奏形式。在西汉时,根据乐器配置和用乐场合的不同,其中横吹是军中马上所奏的乐歌,主要乐器有鼓和角,在仪仗、道路上行进时马上所奏,铿锵有力的锣鼓在号角声中震撼四方,展示着汉代军队的雄雄威仪和军人的飒飒英姿。公元619年,唐太宗在瞿州大战刘武周部,击鼓迎战,鸣锣收兵,进退有序,取得了胜利,于是流传下威风锣鼓。这就是享誉中国的山西威风锣鼓,其特色就是“威风”。 相传皇帝征伐蚩尤时,曾九战不胜,后来就造夔牛鼓80面,让军队中一名叫常伯的大力士擂鼓,鼓声阵阵,顿时皇帝部队的军威大振,所向披靡,终于擒杀了蚩尤。
农业社会初期鼓的数量不多,当社会发展,畜牧业兴起,充足的皮革供应使革鼓和鼓舞相应进入发展新阶段。各种鼓舞是以鼓为道具或作为主要乐器,在锣、镲、钹等打击乐配合下进行,且具有浓郁的地域民族色彩。从功能上看,各种鼓舞均用于祈年、祭祀、耕作、战争以及悦神娱人活动,鼓舞开农耕舞蹈文化先河,伴随中华民族走过漫长的艰辛之路,不仅保存了古老的乐器、乐舞,还保存着纯朴的民风。宋朝以后,随着音乐走入市民阶层、说唱音乐和戏曲艺术的发展,鼓乐渐渐遍及全国,各地在长期群众性参与演奏的基础上,形成了风格迥异、多姿多彩的鼓乐表演形式。有以中原地区为代表的北方鼓舞,多是集体表演,风格粗犷,气势恢宏,如兰州“太平鼓”等。有长江流域一带的南方鼓舞,小型多样,灵活纤巧,如安徽“凤阳花鼓”等。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鼓文化延伸到世界的每个
角落,对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中国鼓乐在丹麦艺术节开幕式的演出中,开场、收场和庆典晚会都由中国鼓乐一家独当。
1.下列有关“鼓”的起源与发展的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鼓在成为乐器之前,主要用于国家的各种祭祀与礼仪活动。
B.两三千年来,国内外各民族之间文化的不断交流促进了鼓的发展。
C.周代建立了专门的管理鼓乐的机构,并制定了一套鼓乐制度。
D.人们自周代开始用陶土烧制“土鼓”,并用蒉草制成鼓槌来敲打。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我们的祖先将鼓尊奉为神器,用在狩猎、征战、祭祖、祭神等活动中。
B.鼓与鼓舞的长足性发展与畜牧业的兴起以及充足的皮革供应密切相关。
C.唐太宗大败刘武周,皇帝擒杀蚩尤,都说明鼓在战争中起了重要作用。
D.古代乐舞实际是以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兼有歌唱的器乐合奏形式。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鼓不仅具有作为乐器的艺术功能,而且在军事、政治、经济和日常生活等方面具有实用价值。
B.鼓舞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风格迥异,有的豪放粗犷,气势恢宏;有的小型多样,灵活纤巧。
C.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中国鼓文化将在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中起到重要作用。
D.鼓的文化内涵博大精深,中国鼓和鼓乐文化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①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淳熙二年,进起居郎。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
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今贤否杂揉,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上曰:“忠言也。”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上皆嘉纳。出知严州。产地狭财匮,始至,官镪②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
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制坐视?” 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八年,召还,言:“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事多施行。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
(节选自《宋史•萧燧传》)
[注]①主文:主持考试。 ②镪:成串的钱。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次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 属:托付。 .
B.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 怀:衔恨。 .
C.就院易一员往漕闱 易:更换。 .
D.察官阙,朝论多属燧 阙:失职。 .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萧隧恪尽职守的一组是( )((3分)
①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 ②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
③有所依凭,无善状,隧皆奏罢之 ④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
⑤官镪不满三千,隧俭以足用 ⑥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
A. ①③⑤ B.①④⑥
C. ②③④ 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萧燧天分很高,为官不畏权贵。他自幼能文,进士及第后进入仕途;其时秦桧当权,与其亲党密告萧,要他主持秋试录用其子秦熺,遭到萧的拒绝。
B.萧隧刚直敢言,所奏切中时弊。皇上向他征询意见,他乘便讽劝皇上亲近君子疏远小人,亲信有功可赏赐财物却不可赋予权力,得到皇上赞许采纳。
C.萧隧政绩卓著,受到皇上嘉勉。严州面积狭小财物匮乏,他勤俭理政,以盈余填补拖欠,各地都感到宽松;皇上升迁萧隧的职位,调他去治理婺州。
D.萧隧回到朝廷,仍关注各地大事。淳熙年间,江浙两年水涝干早,他奏请下诏诸司协助解决,又奏言广西百姓深受身丁钱之害,建议大多得以施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2)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
(二)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8~9题。
九 日①
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 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②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③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所在, 干戈衰谢两相催!
【注】①此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所作。 ②竹叶:实指“竹叶青”酒。 ③殊方:指他乡。
8. 诗的颈联(第三联)写了哪些景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5分)
9.这首诗和杜甫的其它同时期的诗歌一样,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厚重。说说杜甫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丛菊两开他日泪,______________。(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2)______________,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寡人之于国也》
(4)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5)为天下笑者,何也?__________________。(贾谊《过秦论》)
(6)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
[阿根廷]莱·巴尔莱塔
晚饭时,饭店里走进一位高个儿,面容和蔼,脸上的笑容矜持而又惨淡。
他风度翩翩走上前台,朗声说道:
“诸位,敝人十分愿意应邀在此介绍一种奇迹,迄今无人能窥见其奥妙。近年来,敝人深入自己影子的心灵,努力探索其需求和爱好。兄弟十分愿意把来龙去脉演述一番,以报答诸位的美意。请看!我至亲至诚的终身伴侣——我的影子的实际存在。”
在半明半暗的灯光中,他走近墙壁,修长的身影清晰地投射在墙上。全厅鸦雀无声,人们一个个伸长脖子,争看究竟。他像要放飞一只鸽子似的,双手合拢报幕:
“骑士跳栏!”
骑士模样的形状在墙上蹦了一下。
“玉兔食菜!”
顿时,出现一只兔子在啃白菜。
“山羊爬坡!”
果然,山羊模样的影子开始步履艰难地爬一个陡坡。
“现在我要让这昙花一现的形象具有独立的生命,向大家揭示一个无声的新世界。” 说完,他从墙壁旁走开,影子却魔术般地越拉越长,直顶到天花板上。
“诸位,为了使影子能脱离我而独立生活,敝人进行过孜孜不倦的研究。我只要对它稍加吩咐,它就会具有生命的各种特征„„甚至还会吃东西!我马上给诸位表演一番。诸位给我的影子吃些什么呢?”
一个炸雷般的声音回答说:
“给,给它吃这块火鸡肉冻。”
一阵哄堂大笑。他伸手接过递来的菜盘,走进墙壁。他的影子随即自如地从天花板上缩了回来,几乎贴近他的身子。人们看得清清楚楚,他的身子并未挪动,那影子却将纤细的双手伸向盘子,小心翼翼地抄起那块肉,送到嘴里,嚼着,吞着„„
“简直太神了!”
“嗯,你信吗?”
“天哪!夫人,我可不是三岁的小孩!”
“可是,您总不会否认这把戏确实很妙,是吗?”
“给它这块鸡脯。”
“梨!看着它如何吃梨一定妙不可言。”
“很好。诸位,现在先吃鸡脯。噢,劳驾哪位递给我一条餐巾?谢谢!”
所有人都兴致勃勃地加入了这场娱乐。
“再给它吃点饼,你这影子可有点干瘦呵!”
“喂,机灵鬼,你的影子喝酒不?给它这杯酒,喝了可以解愁。”
“ 哎呦,我笑得实在受不了喽”。
那影子又吃、又喝,泰然自若。不久,那人把灯全部打开,神情冷漠而忧郁,脸色显得格外苍白。他一本正经地说到:
“诸位,敝人深知这般玄妙的实验颇易惹人嘲讽、怀疑,但这无关紧要。总有一天,这项旨在使自己的影子独立于本人的实验,必将得到公认和奖励。临走前,敬请凡有疑问者前来搜一下敝人的衣服,以便确信我绝没有藏匿任何物品。诸位的慷慨惠赠,无一不为我影子所食。这如同敝人叫巴龙·卡米洛·弗莱切一样千真万确。十分感谢,祝大家吃好,晚安!” “见鬼去吧!”
“谁要搜你的身子!”
“幻术玩够了吧,来点音乐吧!”
卡米洛·弗莱切,真名叫胡安·马力诺,他面朝三方,各鞠了个躬,神态庄重地推出了餐厅。穿过花园时,突然有人一把抓住他的胳膊。
“你给我滚!”警察厉声吼道,“下次再看到你,就让你和你的影子统统蹲到警察局过夜去。”
他低下头,慢慢地走出去。拐过街角,他才稍稍挺直身子,加快脚步回家。 “你不回来,小家伙们不愿睡,他们可真累人呵!”
两个金发的孩子在一旁玩耍着,兴高采烈地迎接他。
小姑娘走过来,缓声问道:
“带回来什么没有?”
他没吱声,从衣服里掏出一方叠好的餐巾,从里面取出一块鸡脯,几块饼,还有两把银质钥匙。
她把食物切成小块,放在盘里同她的两个兄弟吃了起来。
“你不想吃点什么?爸爸。”
“不,”他头也不回地说到,“你们吃吧,我已经吃过了。”
马里诺面朝窗子坐下来,茫然失神的凝望着沉睡中城市的屋脊,琢磨着明天该去哪里表演他的奇迹„„
(1)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马里诺说影子是独有生命的实际存在,是让观众相信他对影子的研究成果,也表明他的表演技艺的高超。
B.马里诺离开饭店前,请客人上前搜身,以证明他没有带走任何物品,这表明他品行端正,爱惜自己的名声。
C.马里诺谢幕时,有人发出“幻术玩够了,来点音乐”的呼声,这呼声暗示客人们看穿了幻术,需要更多的娱乐节目刺激。
D.马里诺穿过花园时,遭到警察的威胁和警告,表明马里诺的影子表演缺乏新意,已经让警察感到厌烦了。
E.小说对马里诺在家中茫然失神状态的描写,真实的反映了一个江湖艺人的现实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这类人物的同情。
(2)“影子”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主人公马里诺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影子表演,后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现实生活。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II卷 表达运用题(共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论作业量,高三同学的试卷可谓漫天盖地,相比较高一的又算得了多少,充其量也就是高三作业的冰山一角罢了! ....
B.冷风吹来,那些在地上摆摊卖菜的小贩,个个冷得噤若寒蝉。 ....
C.2014年8月12日,自贡市一名13岁留守儿童少女撞倒女童怕爸妈赔钱将其丢进粪坑,发生这种现象不禁让人触目惊心。 ....
D.2014年8月中期天津高速公路中60辆汽车接连相撞,这使一些救援人员感到胸无..城府,不知道该从何处着手开始救助被困人员。 ..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社区居民议事会是居民参与管理的重要平台,其成员包括户籍居民代表、非户籍居民代表等组成。
B.葛振华大学毕业后回农村当起了村支书,他积极寻找本村经济的切入点,考虑问题与众不同,给村里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
C.在学校举行的第五届运动会上,选手们通过日常训练和实际比赛,培养了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坚忍不拔和一丝不苟的精神作风。
D.我们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强大动力,努力消除体制障碍,不断提高对外开放。
1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分或称之为“贬官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因人传,人因地传,两相帮衬,俱著声名。 ①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了外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
②过了一个时候,或过了一个朝代,事过境迁,连朝廷也觉得此人不错,就恢复其名誉。 ③这样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得不坏。
④他们亲热过的山水亭阁,也便成了遗迹。
⑤于是,人品和文品双全,传之史册,诵之后人。
A.①③②⑤④ B. ①②③⑤④ C. ②①⑤③④ D. ②①③④⑤
15.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5分)
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节吐蕾,意在教导我们:学会坚强。
昙花于万籁俱寂的深夜绽放,意在提醒我们:不要张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这幅漫画的内容,然后回答问题。(6分)
祖辈的井 父辈的井 子孙的井
(1)请给漫画拟个标题。(2分)
答:
(2)请简要说明漫画的寓意。(4分)
答: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
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
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
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
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
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儿,绝望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期中测试卷语文答案
1.B (A项应为“鼓在成为乐器之前,它主要用作祭祀的器具”;C项陈述的对象是“鼓乐”而不是“鼓”;D项用陶土烧制“土鼓”发生在陶器时代,在周代以前。)
2.D(混淆了“古代乐舞”和“鼓吹乐”这两个概念,“古代乐舞”是土鼓、苇笛等乐器和歌舞的结合,“鼓吹乐”则是一种以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兼有歌唱的器乐合奏形式。)
3.C(中国鼓文化已经起到了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交流的作用,丹麦艺术节中的中国鼓乐就是一个具体的例子。)
4.D(阙:过错、缺点。)
5.C(①表现萧燧不畏官,不阿附,不营私;⑤表现萧燧善于理政,勤俭节约。⑥表现萧燧体恤百姓,关心灾区,与本职无关)
6. A(秦桧当权,他的亲党密告萧,而不是秦桧与其亲党密告萧。)
7.(1)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兵力未强,财力未富,应当卧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
(2)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哪能忍心对原管辖地区不管不问呢?”
8. 他乡日落时分,黑猿声声悲啼,霜天秋晚,白雁南来的凄凉景象。(写了落日、(玄)猿、(秋)霜、大雁)共同构成一幅秋景图,以西沉的落日、凄清的猿啼、故乡南飞的白雁营造了一种凄凉冷寂的氛围。(意思对即可)
9. 抒发了作者身逢战乱、年老多病的哀伤;漂泊异乡,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对国家社会处于动荡的感伤与忧虑。(三方面都答对得满分)
10.孤舟一系故园心
千呼万唤始出来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无以至千里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术业有专攻
11.(1)E3分 A2分 C1分(B项,“这表明他品行端正,爱惜自己的名声”错,从小说的结尾可推知。D项,“表演缺乏新意”错,从小说情节可以了解马里诺是骗子。)
(2)①通过奇特形象的塑造,营造作品的神秘氛围,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②通过影子逼真神妙的表演,表现主人公幻术技艺的高超;③通过制造故事悬念,为后文揭示事实真相埋下伏笔。
(3)①演艺精湛:能说会道,善于捕捉观众心理,赋予无声的影子以独立的生
命;②地位卑微:人前强颜欢笑,依靠表演取悦观众,却遭观众厌弃和警察驱逐;③忍辱负重:为养家糊口而奔走卖艺,却只能独自忍受精神的孤独和痛苦。
(4)①小说以马里诺影子表演的玄妙神秘与他在现实生活的平淡无奇相对比,赋予故事情节以戏剧性,有助于吸引读者阅读;②小说以前半部分影子表演的热闹有趣,与后半部分马里诺现实生活的孤独凄凉相对比,有助于增强小说的悲剧感;③小说以饭店内观众对马里诺的冷漠与家人对马里诺的关心相对比,有助于表现世态的冷暖炎凉;④小说以马里诺在观众面前谈笑风生与在家里茫然失神相对比,有助于深入刻画他性格的复杂性;⑤小说以影子的虚幻与现实生活的真实相对比,有助于增强作品反映现实的力度;⑥小说通过对马里诺在饭店和家里活动状态的对比,表达作者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的批判。
12.C项(A项“冰山一角”比喻不能长久依靠的靠山,多指事物暴露的部分,此处用法错误;B项“噤若寒蝉”指闭口不言,与冷无关,不能解决问题,此处应用沸沸扬扬;C项“触目惊心”指看到某种严重的现象或情况引起内心震动;D项中的“胸无城府”形容接人待物坦率真诚,用在此处不当。)
13.B(A项句式杂糅,“成员包括„„”与“成员由„„组成”两种句式只能选其一;C项搭配不当,“坚忍不拔”不能与“精细作风”搭配,在“坚忍不拔”的后面加上“的战斗意志”;D项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水平”。)
14.A(本段文字主要陈述“贬官文化”,①句承“贬官”,应放在开头,③句承①句中“只好与山水亲热”,说“文品”,②句说“人品”,⑤句“人品和文品双全”是对③②句的总结,④句与“地因人传”相呼应,应放在最后。)
15.(示例)蜜蜂在姹紫嫣红的园圃忙碌,意在告诉我们:懂得勤奋;雄鹰于一碧如洗的高天翱翔,意在启示我们:不能消沉;骆驼于一望无垠的沙漠跋涉,意在告诫我们:不要放弃。
16.(1)井
(2)从祖辈的井到父辈的井再到子孙的井,绳子越来越长,说明地下水位越来越低,告诫我们要节约用水,不要过分开采地下水,为后代人的福祉着想。
17.本题属于材料作文,材料内容及其寓意极易让人想起“勿以善小而不为”之类的话。可参考的立意角度有:①根据修船工立意,勿以善小而不为。②根据船主立意,要懂得感恩,感谢帮助自己的人。③根据船主立意,要善于发现人生航船上的“小洞”并及时补上,以免酿成大祸。④根据修船工“顺手”补洞的行为立意,应养成“顺手”做小事,“顺手”做好事的习惯。
文言文翻译
萧燧,字照邻,是临江军人。 萧燧生来就特别聪明,很小就能做文章。绍兴十八年,高中进士。被任命为為平江府观察推官。当时秦桧当权,他的亲信偷偷告诉萧燧,秋天考试时你必定(会)在漕司当主考官,萧燧询问其中缘由,那人说:“丞相有个儿于参加考试,想把他托付给您。”萧燧发怒说:“我刚做官就敢昧良心吗!”秦桧怀恨他,过后萧燧接到文书到秀州,到达那里时名额已经满了,从考宫中换了一位到漕试考场,秦熔果然考中了前几名。 孝宗初年,任命诸王宫中讲授大学和小学的教授。等到萧燧作答,他说:“官职应该选合适的人做,不应该为了人而选择官职。”皇上十分高兴,写了《用人论》赐予重臣。淳熙二年,晋升起居郎。这之前,察官空缺,朝廷言论很多倾向萧燧,因他没做过县官,就任命他做了左司諫。当时宦官甘昇的门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的族叔王柜都在外做地方官,都有倚仗,没有好的表现,萧燧都上奏罢免了他们。
当时在商议进攻敌国这件事,皇上拿这问萧燧,萧燧回答说:“现在贤德的和不贤的混杂,风俗人情凉薄虚浮,兵力不强,资财不多,应当卧薪尝胆来求取国内大治。如果自恃小的安康,萌生骄敌之心,后果不是臣能知道的。”皇上说:“这真是忠言啊。”于是劝皇上整肃纲纪,采纳正直的言论,亲近正人君子,疏远奸邪小人,身边近臣有功劳的可以赏给钱财,不能给给他们权力。皇上都欣然接受。他后来出任严州知州。严州地小财缺,刚到那里,公家的钱不到三千,萧燧节省使之够用。两年内,积蓄到了十五万,用这些富余的钱补上拖欠的,各县都宽裕了。皇上当时不肯随便给予官职和荣誉,没有功劳的不授予,下韶说萧燧治理地方有功劳,任命他为敷主阁待制,改迁作婺州知州。父老塞满道路,几乎无法成行,送他出州境的人要按千来计算。 婺州和严州相邻,人民熟知条令教化,不费力而治理得很好。当年兖州大旱,浙西常平司请求从兖州调粮,萧燧说:“东路西路不是一路,不应当给,但怎么忍心坐视以前治理过的地方而不管呢?”为此他到朝廷请命,打开太仓的米赈济婺州。孝宗八年,被召回朝中,他说:“江、浙连年水旱灾,希望下诏征求建议,再命令各部门通融收取郡县的赋税,不要只是督责催促他们。”
孝宗十年,他上书议论广西各郡百姓身丁钱的弊病。很多建议都施行了。庆典时的施恩,丁钱的减免一半,也是从萧燧发起的。绍熙四年去世,享年七十七岁。
附:《九日》鉴赏
此诗是大历二年(767)重九日杜甫在夔州登高之作。诗人联系两年来客寓夔州的现实,抒写自己九月九日重阳登高的感慨,思想境界和艺术造诣,都远在一般登高篇什之上。
首联表现了诗人浓烈的生活情趣。诗人在客中,重阳到来,一时兴致勃发,抱病登台,独酌杯酒,欣赏九秋佳色。诗人酷好饮酒、热爱生活的情态,便在诗行中活现。
颔联诗笔顿转。重九饮酒赏菊,本是古代高士的传统,可是诗人因病戒酒,虽“抱病”登台,却“无分”饮酒,遂也无心赏菊。于是诗人向菊花发号施令起
来:“菊花从此不须开”!这一带着较强烈主观情绪的诗句,妙趣神来,好象有些任性,恰好证明诗人既喜饮酒,又爱赏菊。而诗人的任性使气,显然是他艰难困苦的生活遭遇使然。这一联,杜甫巧妙地使用借对(亦即沈德潜所谓“真假对”),借“竹叶青”酒的“竹叶”二字与“菊花”相对,“萧散不为绳墨所窘”(《诗人玉屑》),被称为杜律的创格。菊花虽是实景,“竹叶”却非真物,然而由于字面工整贴切,特别显得新鲜别致,全联遂成为历来传诵的名句。
颈联进一步写诗人瞩目遐思,因景伤情,牵动了万千愁绪。诗人独身飘泊异地,日落时分听到一声声黑猿的啼哭,不免泪下沾裳。霜天秋晚,白雁南来,更容易触发诗人思亲怀乡的感情。诗中用他乡和故园的物候作对照,很自然地透露了诗人内心的隐秘:原来他对酒停杯,对花辍赏,并不只是由于肺病,更是因为乡愁撩人啊!
尾联以佳节思亲作结,遥怜弟妹,寄托漂零寥落之感。上句由雁来想起了弟妹音信茫然;下句哀叹自己身遭战乱,衰老多病。诗人一边诅咒“干戈”象逼命似的接连发生,一边惋惜岁月不停地催人走向死亡,对造成生活悲剧的根源──“干戈”,发泄出更多的不满情绪。这正是诗人伤时忧国的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
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说明: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运用题)两部分 ,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卡上,总分150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鼓是我国原始社会最早产生的一种打击乐器,在成为乐器之前,它主要用作祭祀的器具。进入陶器时代后,人们用陶土烧制“土鼓”,并用蒉草制成鼓槌来敲打。土鼓,苇笛等乐器和歌舞结合则是古代乐舞的雏形。周代土鼓已用于国家的各种祭祀和礼仪,国家建立了专门管理鼓乐的机构,设置了“鼓人”的官职,并制定了一套鼓乐制度。《周礼》:“鼓人,掌教六鼓四金之音声,以节声乐,以和军旅,以正田役。”从此鼓舞更加规范的用于各种活动中。由土鼓发展为用陶土或原木制成鼓腔,蒙上兽皮鼓面制成“革鼓”,是鼓与鼓舞的又一次飞跃,这和人们对自然现象的崇拜与巫术观念有关。两三千年来,人们创造了各式各样的鼓类乐器,国内外各民族文化的不断交流又进一步促进了它的发展。
在古代战争中,出现了用于军旅之中激励将士冲锋陷阵的鼓吹乐。鼓吹乐是一种以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兼有歌唱的器乐合奏形式。在西汉时,根据乐器配置和用乐场合的不同,其中横吹是军中马上所奏的乐歌,主要乐器有鼓和角,在仪仗、道路上行进时马上所奏,铿锵有力的锣鼓在号角声中震撼四方,展示着汉代军队的雄雄威仪和军人的飒飒英姿。公元619年,唐太宗在瞿州大战刘武周部,击鼓迎战,鸣锣收兵,进退有序,取得了胜利,于是流传下威风锣鼓。这就是享誉中国的山西威风锣鼓,其特色就是“威风”。 相传皇帝征伐蚩尤时,曾九战不胜,后来就造夔牛鼓80面,让军队中一名叫常伯的大力士擂鼓,鼓声阵阵,顿时皇帝部队的军威大振,所向披靡,终于擒杀了蚩尤。
农业社会初期鼓的数量不多,当社会发展,畜牧业兴起,充足的皮革供应使革鼓和鼓舞相应进入发展新阶段。各种鼓舞是以鼓为道具或作为主要乐器,在锣、镲、钹等打击乐配合下进行,且具有浓郁的地域民族色彩。从功能上看,各种鼓舞均用于祈年、祭祀、耕作、战争以及悦神娱人活动,鼓舞开农耕舞蹈文化先河,伴随中华民族走过漫长的艰辛之路,不仅保存了古老的乐器、乐舞,还保存着纯朴的民风。宋朝以后,随着音乐走入市民阶层、说唱音乐和戏曲艺术的发展,鼓乐渐渐遍及全国,各地在长期群众性参与演奏的基础上,形成了风格迥异、多姿多彩的鼓乐表演形式。有以中原地区为代表的北方鼓舞,多是集体表演,风格粗犷,气势恢宏,如兰州“太平鼓”等。有长江流域一带的南方鼓舞,小型多样,灵活纤巧,如安徽“凤阳花鼓”等。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鼓文化延伸到世界的每个
角落,对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中国鼓乐在丹麦艺术节开幕式的演出中,开场、收场和庆典晚会都由中国鼓乐一家独当。
1.下列有关“鼓”的起源与发展的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鼓在成为乐器之前,主要用于国家的各种祭祀与礼仪活动。
B.两三千年来,国内外各民族之间文化的不断交流促进了鼓的发展。
C.周代建立了专门的管理鼓乐的机构,并制定了一套鼓乐制度。
D.人们自周代开始用陶土烧制“土鼓”,并用蒉草制成鼓槌来敲打。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我们的祖先将鼓尊奉为神器,用在狩猎、征战、祭祖、祭神等活动中。
B.鼓与鼓舞的长足性发展与畜牧业的兴起以及充足的皮革供应密切相关。
C.唐太宗大败刘武周,皇帝擒杀蚩尤,都说明鼓在战争中起了重要作用。
D.古代乐舞实际是以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兼有歌唱的器乐合奏形式。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鼓不仅具有作为乐器的艺术功能,而且在军事、政治、经济和日常生活等方面具有实用价值。
B.鼓舞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风格迥异,有的豪放粗犷,气势恢宏;有的小型多样,灵活纤巧。
C.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中国鼓文化将在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中起到重要作用。
D.鼓的文化内涵博大精深,中国鼓和鼓乐文化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①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淳熙二年,进起居郎。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
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今贤否杂揉,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上曰:“忠言也。”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上皆嘉纳。出知严州。产地狭财匮,始至,官镪②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
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制坐视?” 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八年,召还,言:“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事多施行。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
(节选自《宋史•萧燧传》)
[注]①主文:主持考试。 ②镪:成串的钱。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次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 属:托付。 .
B.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 怀:衔恨。 .
C.就院易一员往漕闱 易:更换。 .
D.察官阙,朝论多属燧 阙:失职。 .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萧隧恪尽职守的一组是( )((3分)
①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 ②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
③有所依凭,无善状,隧皆奏罢之 ④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
⑤官镪不满三千,隧俭以足用 ⑥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
A. ①③⑤ B.①④⑥
C. ②③④ 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萧燧天分很高,为官不畏权贵。他自幼能文,进士及第后进入仕途;其时秦桧当权,与其亲党密告萧,要他主持秋试录用其子秦熺,遭到萧的拒绝。
B.萧隧刚直敢言,所奏切中时弊。皇上向他征询意见,他乘便讽劝皇上亲近君子疏远小人,亲信有功可赏赐财物却不可赋予权力,得到皇上赞许采纳。
C.萧隧政绩卓著,受到皇上嘉勉。严州面积狭小财物匮乏,他勤俭理政,以盈余填补拖欠,各地都感到宽松;皇上升迁萧隧的职位,调他去治理婺州。
D.萧隧回到朝廷,仍关注各地大事。淳熙年间,江浙两年水涝干早,他奏请下诏诸司协助解决,又奏言广西百姓深受身丁钱之害,建议大多得以施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2)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
(二)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8~9题。
九 日①
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 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②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③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所在, 干戈衰谢两相催!
【注】①此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所作。 ②竹叶:实指“竹叶青”酒。 ③殊方:指他乡。
8. 诗的颈联(第三联)写了哪些景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5分)
9.这首诗和杜甫的其它同时期的诗歌一样,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厚重。说说杜甫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丛菊两开他日泪,______________。(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2)______________,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寡人之于国也》
(4)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5)为天下笑者,何也?__________________。(贾谊《过秦论》)
(6)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
[阿根廷]莱·巴尔莱塔
晚饭时,饭店里走进一位高个儿,面容和蔼,脸上的笑容矜持而又惨淡。
他风度翩翩走上前台,朗声说道:
“诸位,敝人十分愿意应邀在此介绍一种奇迹,迄今无人能窥见其奥妙。近年来,敝人深入自己影子的心灵,努力探索其需求和爱好。兄弟十分愿意把来龙去脉演述一番,以报答诸位的美意。请看!我至亲至诚的终身伴侣——我的影子的实际存在。”
在半明半暗的灯光中,他走近墙壁,修长的身影清晰地投射在墙上。全厅鸦雀无声,人们一个个伸长脖子,争看究竟。他像要放飞一只鸽子似的,双手合拢报幕:
“骑士跳栏!”
骑士模样的形状在墙上蹦了一下。
“玉兔食菜!”
顿时,出现一只兔子在啃白菜。
“山羊爬坡!”
果然,山羊模样的影子开始步履艰难地爬一个陡坡。
“现在我要让这昙花一现的形象具有独立的生命,向大家揭示一个无声的新世界。” 说完,他从墙壁旁走开,影子却魔术般地越拉越长,直顶到天花板上。
“诸位,为了使影子能脱离我而独立生活,敝人进行过孜孜不倦的研究。我只要对它稍加吩咐,它就会具有生命的各种特征„„甚至还会吃东西!我马上给诸位表演一番。诸位给我的影子吃些什么呢?”
一个炸雷般的声音回答说:
“给,给它吃这块火鸡肉冻。”
一阵哄堂大笑。他伸手接过递来的菜盘,走进墙壁。他的影子随即自如地从天花板上缩了回来,几乎贴近他的身子。人们看得清清楚楚,他的身子并未挪动,那影子却将纤细的双手伸向盘子,小心翼翼地抄起那块肉,送到嘴里,嚼着,吞着„„
“简直太神了!”
“嗯,你信吗?”
“天哪!夫人,我可不是三岁的小孩!”
“可是,您总不会否认这把戏确实很妙,是吗?”
“给它这块鸡脯。”
“梨!看着它如何吃梨一定妙不可言。”
“很好。诸位,现在先吃鸡脯。噢,劳驾哪位递给我一条餐巾?谢谢!”
所有人都兴致勃勃地加入了这场娱乐。
“再给它吃点饼,你这影子可有点干瘦呵!”
“喂,机灵鬼,你的影子喝酒不?给它这杯酒,喝了可以解愁。”
“ 哎呦,我笑得实在受不了喽”。
那影子又吃、又喝,泰然自若。不久,那人把灯全部打开,神情冷漠而忧郁,脸色显得格外苍白。他一本正经地说到:
“诸位,敝人深知这般玄妙的实验颇易惹人嘲讽、怀疑,但这无关紧要。总有一天,这项旨在使自己的影子独立于本人的实验,必将得到公认和奖励。临走前,敬请凡有疑问者前来搜一下敝人的衣服,以便确信我绝没有藏匿任何物品。诸位的慷慨惠赠,无一不为我影子所食。这如同敝人叫巴龙·卡米洛·弗莱切一样千真万确。十分感谢,祝大家吃好,晚安!” “见鬼去吧!”
“谁要搜你的身子!”
“幻术玩够了吧,来点音乐吧!”
卡米洛·弗莱切,真名叫胡安·马力诺,他面朝三方,各鞠了个躬,神态庄重地推出了餐厅。穿过花园时,突然有人一把抓住他的胳膊。
“你给我滚!”警察厉声吼道,“下次再看到你,就让你和你的影子统统蹲到警察局过夜去。”
他低下头,慢慢地走出去。拐过街角,他才稍稍挺直身子,加快脚步回家。 “你不回来,小家伙们不愿睡,他们可真累人呵!”
两个金发的孩子在一旁玩耍着,兴高采烈地迎接他。
小姑娘走过来,缓声问道:
“带回来什么没有?”
他没吱声,从衣服里掏出一方叠好的餐巾,从里面取出一块鸡脯,几块饼,还有两把银质钥匙。
她把食物切成小块,放在盘里同她的两个兄弟吃了起来。
“你不想吃点什么?爸爸。”
“不,”他头也不回地说到,“你们吃吧,我已经吃过了。”
马里诺面朝窗子坐下来,茫然失神的凝望着沉睡中城市的屋脊,琢磨着明天该去哪里表演他的奇迹„„
(1)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马里诺说影子是独有生命的实际存在,是让观众相信他对影子的研究成果,也表明他的表演技艺的高超。
B.马里诺离开饭店前,请客人上前搜身,以证明他没有带走任何物品,这表明他品行端正,爱惜自己的名声。
C.马里诺谢幕时,有人发出“幻术玩够了,来点音乐”的呼声,这呼声暗示客人们看穿了幻术,需要更多的娱乐节目刺激。
D.马里诺穿过花园时,遭到警察的威胁和警告,表明马里诺的影子表演缺乏新意,已经让警察感到厌烦了。
E.小说对马里诺在家中茫然失神状态的描写,真实的反映了一个江湖艺人的现实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这类人物的同情。
(2)“影子”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主人公马里诺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影子表演,后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现实生活。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II卷 表达运用题(共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论作业量,高三同学的试卷可谓漫天盖地,相比较高一的又算得了多少,充其量也就是高三作业的冰山一角罢了! ....
B.冷风吹来,那些在地上摆摊卖菜的小贩,个个冷得噤若寒蝉。 ....
C.2014年8月12日,自贡市一名13岁留守儿童少女撞倒女童怕爸妈赔钱将其丢进粪坑,发生这种现象不禁让人触目惊心。 ....
D.2014年8月中期天津高速公路中60辆汽车接连相撞,这使一些救援人员感到胸无..城府,不知道该从何处着手开始救助被困人员。 ..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社区居民议事会是居民参与管理的重要平台,其成员包括户籍居民代表、非户籍居民代表等组成。
B.葛振华大学毕业后回农村当起了村支书,他积极寻找本村经济的切入点,考虑问题与众不同,给村里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
C.在学校举行的第五届运动会上,选手们通过日常训练和实际比赛,培养了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坚忍不拔和一丝不苟的精神作风。
D.我们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强大动力,努力消除体制障碍,不断提高对外开放。
1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分或称之为“贬官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因人传,人因地传,两相帮衬,俱著声名。 ①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了外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
②过了一个时候,或过了一个朝代,事过境迁,连朝廷也觉得此人不错,就恢复其名誉。 ③这样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得不坏。
④他们亲热过的山水亭阁,也便成了遗迹。
⑤于是,人品和文品双全,传之史册,诵之后人。
A.①③②⑤④ B. ①②③⑤④ C. ②①⑤③④ D. ②①③④⑤
15.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5分)
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节吐蕾,意在教导我们:学会坚强。
昙花于万籁俱寂的深夜绽放,意在提醒我们:不要张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这幅漫画的内容,然后回答问题。(6分)
祖辈的井 父辈的井 子孙的井
(1)请给漫画拟个标题。(2分)
答:
(2)请简要说明漫画的寓意。(4分)
答: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
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
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
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
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
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儿,绝望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期中测试卷语文答案
1.B (A项应为“鼓在成为乐器之前,它主要用作祭祀的器具”;C项陈述的对象是“鼓乐”而不是“鼓”;D项用陶土烧制“土鼓”发生在陶器时代,在周代以前。)
2.D(混淆了“古代乐舞”和“鼓吹乐”这两个概念,“古代乐舞”是土鼓、苇笛等乐器和歌舞的结合,“鼓吹乐”则是一种以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兼有歌唱的器乐合奏形式。)
3.C(中国鼓文化已经起到了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交流的作用,丹麦艺术节中的中国鼓乐就是一个具体的例子。)
4.D(阙:过错、缺点。)
5.C(①表现萧燧不畏官,不阿附,不营私;⑤表现萧燧善于理政,勤俭节约。⑥表现萧燧体恤百姓,关心灾区,与本职无关)
6. A(秦桧当权,他的亲党密告萧,而不是秦桧与其亲党密告萧。)
7.(1)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兵力未强,财力未富,应当卧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
(2)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哪能忍心对原管辖地区不管不问呢?”
8. 他乡日落时分,黑猿声声悲啼,霜天秋晚,白雁南来的凄凉景象。(写了落日、(玄)猿、(秋)霜、大雁)共同构成一幅秋景图,以西沉的落日、凄清的猿啼、故乡南飞的白雁营造了一种凄凉冷寂的氛围。(意思对即可)
9. 抒发了作者身逢战乱、年老多病的哀伤;漂泊异乡,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对国家社会处于动荡的感伤与忧虑。(三方面都答对得满分)
10.孤舟一系故园心
千呼万唤始出来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无以至千里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术业有专攻
11.(1)E3分 A2分 C1分(B项,“这表明他品行端正,爱惜自己的名声”错,从小说的结尾可推知。D项,“表演缺乏新意”错,从小说情节可以了解马里诺是骗子。)
(2)①通过奇特形象的塑造,营造作品的神秘氛围,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②通过影子逼真神妙的表演,表现主人公幻术技艺的高超;③通过制造故事悬念,为后文揭示事实真相埋下伏笔。
(3)①演艺精湛:能说会道,善于捕捉观众心理,赋予无声的影子以独立的生
命;②地位卑微:人前强颜欢笑,依靠表演取悦观众,却遭观众厌弃和警察驱逐;③忍辱负重:为养家糊口而奔走卖艺,却只能独自忍受精神的孤独和痛苦。
(4)①小说以马里诺影子表演的玄妙神秘与他在现实生活的平淡无奇相对比,赋予故事情节以戏剧性,有助于吸引读者阅读;②小说以前半部分影子表演的热闹有趣,与后半部分马里诺现实生活的孤独凄凉相对比,有助于增强小说的悲剧感;③小说以饭店内观众对马里诺的冷漠与家人对马里诺的关心相对比,有助于表现世态的冷暖炎凉;④小说以马里诺在观众面前谈笑风生与在家里茫然失神相对比,有助于深入刻画他性格的复杂性;⑤小说以影子的虚幻与现实生活的真实相对比,有助于增强作品反映现实的力度;⑥小说通过对马里诺在饭店和家里活动状态的对比,表达作者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的批判。
12.C项(A项“冰山一角”比喻不能长久依靠的靠山,多指事物暴露的部分,此处用法错误;B项“噤若寒蝉”指闭口不言,与冷无关,不能解决问题,此处应用沸沸扬扬;C项“触目惊心”指看到某种严重的现象或情况引起内心震动;D项中的“胸无城府”形容接人待物坦率真诚,用在此处不当。)
13.B(A项句式杂糅,“成员包括„„”与“成员由„„组成”两种句式只能选其一;C项搭配不当,“坚忍不拔”不能与“精细作风”搭配,在“坚忍不拔”的后面加上“的战斗意志”;D项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水平”。)
14.A(本段文字主要陈述“贬官文化”,①句承“贬官”,应放在开头,③句承①句中“只好与山水亲热”,说“文品”,②句说“人品”,⑤句“人品和文品双全”是对③②句的总结,④句与“地因人传”相呼应,应放在最后。)
15.(示例)蜜蜂在姹紫嫣红的园圃忙碌,意在告诉我们:懂得勤奋;雄鹰于一碧如洗的高天翱翔,意在启示我们:不能消沉;骆驼于一望无垠的沙漠跋涉,意在告诫我们:不要放弃。
16.(1)井
(2)从祖辈的井到父辈的井再到子孙的井,绳子越来越长,说明地下水位越来越低,告诫我们要节约用水,不要过分开采地下水,为后代人的福祉着想。
17.本题属于材料作文,材料内容及其寓意极易让人想起“勿以善小而不为”之类的话。可参考的立意角度有:①根据修船工立意,勿以善小而不为。②根据船主立意,要懂得感恩,感谢帮助自己的人。③根据船主立意,要善于发现人生航船上的“小洞”并及时补上,以免酿成大祸。④根据修船工“顺手”补洞的行为立意,应养成“顺手”做小事,“顺手”做好事的习惯。
文言文翻译
萧燧,字照邻,是临江军人。 萧燧生来就特别聪明,很小就能做文章。绍兴十八年,高中进士。被任命为為平江府观察推官。当时秦桧当权,他的亲信偷偷告诉萧燧,秋天考试时你必定(会)在漕司当主考官,萧燧询问其中缘由,那人说:“丞相有个儿于参加考试,想把他托付给您。”萧燧发怒说:“我刚做官就敢昧良心吗!”秦桧怀恨他,过后萧燧接到文书到秀州,到达那里时名额已经满了,从考宫中换了一位到漕试考场,秦熔果然考中了前几名。 孝宗初年,任命诸王宫中讲授大学和小学的教授。等到萧燧作答,他说:“官职应该选合适的人做,不应该为了人而选择官职。”皇上十分高兴,写了《用人论》赐予重臣。淳熙二年,晋升起居郎。这之前,察官空缺,朝廷言论很多倾向萧燧,因他没做过县官,就任命他做了左司諫。当时宦官甘昇的门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的族叔王柜都在外做地方官,都有倚仗,没有好的表现,萧燧都上奏罢免了他们。
当时在商议进攻敌国这件事,皇上拿这问萧燧,萧燧回答说:“现在贤德的和不贤的混杂,风俗人情凉薄虚浮,兵力不强,资财不多,应当卧薪尝胆来求取国内大治。如果自恃小的安康,萌生骄敌之心,后果不是臣能知道的。”皇上说:“这真是忠言啊。”于是劝皇上整肃纲纪,采纳正直的言论,亲近正人君子,疏远奸邪小人,身边近臣有功劳的可以赏给钱财,不能给给他们权力。皇上都欣然接受。他后来出任严州知州。严州地小财缺,刚到那里,公家的钱不到三千,萧燧节省使之够用。两年内,积蓄到了十五万,用这些富余的钱补上拖欠的,各县都宽裕了。皇上当时不肯随便给予官职和荣誉,没有功劳的不授予,下韶说萧燧治理地方有功劳,任命他为敷主阁待制,改迁作婺州知州。父老塞满道路,几乎无法成行,送他出州境的人要按千来计算。 婺州和严州相邻,人民熟知条令教化,不费力而治理得很好。当年兖州大旱,浙西常平司请求从兖州调粮,萧燧说:“东路西路不是一路,不应当给,但怎么忍心坐视以前治理过的地方而不管呢?”为此他到朝廷请命,打开太仓的米赈济婺州。孝宗八年,被召回朝中,他说:“江、浙连年水旱灾,希望下诏征求建议,再命令各部门通融收取郡县的赋税,不要只是督责催促他们。”
孝宗十年,他上书议论广西各郡百姓身丁钱的弊病。很多建议都施行了。庆典时的施恩,丁钱的减免一半,也是从萧燧发起的。绍熙四年去世,享年七十七岁。
附:《九日》鉴赏
此诗是大历二年(767)重九日杜甫在夔州登高之作。诗人联系两年来客寓夔州的现实,抒写自己九月九日重阳登高的感慨,思想境界和艺术造诣,都远在一般登高篇什之上。
首联表现了诗人浓烈的生活情趣。诗人在客中,重阳到来,一时兴致勃发,抱病登台,独酌杯酒,欣赏九秋佳色。诗人酷好饮酒、热爱生活的情态,便在诗行中活现。
颔联诗笔顿转。重九饮酒赏菊,本是古代高士的传统,可是诗人因病戒酒,虽“抱病”登台,却“无分”饮酒,遂也无心赏菊。于是诗人向菊花发号施令起
来:“菊花从此不须开”!这一带着较强烈主观情绪的诗句,妙趣神来,好象有些任性,恰好证明诗人既喜饮酒,又爱赏菊。而诗人的任性使气,显然是他艰难困苦的生活遭遇使然。这一联,杜甫巧妙地使用借对(亦即沈德潜所谓“真假对”),借“竹叶青”酒的“竹叶”二字与“菊花”相对,“萧散不为绳墨所窘”(《诗人玉屑》),被称为杜律的创格。菊花虽是实景,“竹叶”却非真物,然而由于字面工整贴切,特别显得新鲜别致,全联遂成为历来传诵的名句。
颈联进一步写诗人瞩目遐思,因景伤情,牵动了万千愁绪。诗人独身飘泊异地,日落时分听到一声声黑猿的啼哭,不免泪下沾裳。霜天秋晚,白雁南来,更容易触发诗人思亲怀乡的感情。诗中用他乡和故园的物候作对照,很自然地透露了诗人内心的隐秘:原来他对酒停杯,对花辍赏,并不只是由于肺病,更是因为乡愁撩人啊!
尾联以佳节思亲作结,遥怜弟妹,寄托漂零寥落之感。上句由雁来想起了弟妹音信茫然;下句哀叹自己身遭战乱,衰老多病。诗人一边诅咒“干戈”象逼命似的接连发生,一边惋惜岁月不停地催人走向死亡,对造成生活悲剧的根源──“干戈”,发泄出更多的不满情绪。这正是诗人伤时忧国的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