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周期性人口消灭,以及伴随的社会财富毁灭性的消失,很值得深思.有些生物的种群,如旅鼠,在数量过剩时,就会发生大规模的自杀或自杀性格斗.为什么我们这个社会每过一段时间也会积累起内部不可调和的矛盾,必须以社会的几乎同归于尽来加以缓解呢?是什么样的力量决定了这种周期呢?我们是不是已经跳出了这个循环呢?这个循环是中国特有的或是世界各民族普遍的现像呢?东方的其他民族(如日本,越南)是怎样的呢?毕竟,最后一次大规模死亡(1959-1961)离我们只有40年,而我们身边的和我们类似的朝鲜,仍在发生着大规模的饥荒和死亡.当我们的几乎每一块土地都被过份的利用时,我们今天的13亿人口,在未来某个经济或生态压力突然增大的时刻,会导致何种社会和政治的剧变呢?会不会再次发生大规模的人口消灭呢?
中国历史上一再出现人口与土地比例失调的危机。每一个朝代在最初的半个世纪,都会开始出现一段盛世。因战乱与灾祸剧减的人口还没有恢复起来,因战乱与灾祸撂荒的土地已被开垦,大面积的丰收使国内出现暂时的富裕景象。盛世来临,随之人口也迅速增长,当经济发展追不上人口的增长速度,经济总量的成长被人口的膨胀规模抵消的时候,人口与土地的平衡再次打破。帝国由盛而衰,但盛世的规模还在,普遍的贫困已使整个社会处于某种危险的临界点上。一旦有天灾触动,天下大乱,饥荒、时疫、流民、暴动、土地荒芜、人口锐减,帝国由盛而衰而亡。改朝换代,人口与土地的平衡以最野蛮的方式恢复了,新一轮的盛衰周期重新开始。人口与土地的比例是衡量中国历史发展的硬指标。
关于中国人的来源,现在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传统的本土说,认为中国人是在我们的土地上逐步发展而来的;另一种说法是外来说。外来说产生比较早,早期的西方人就认为中国的人口不是在本土上产生的,而是从外边迁来的。最近一些年,遗传基因研究的发展为外来说提供了新的证据。中国两个重要的遗传研究中心同时得出结论,根据基因分析,中国人应该是10万年左右前从非洲迁来的。他们的结论跟原来的本土说并不矛盾。他们认为元谋人、北京人是一两百万年以前或者几十万年以前的人,后来消失了,或者迁走了。今天的中国人主要是来自非洲。在国际上,外来说比较占上风;而在国内,仍然是本土说占上风。这个问题的真正解决还有待遗传基因研究的发展,以及考古和古代史的研究。但是我个人认为,不管这个问题最后怎么解决,都丝毫不能影响我们国家5000年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根据近几十年的研究,包括基因方面的研究,包括文化及各种文明遗迹的研究,一般认为白种人是人类走出非洲后第一次分化出来的人群,黄种人是第二次分化出来的人群。白种人的分化时间大约在十万年前,黄种人的分化时间大约是四万年前。所以说,黄种人和白种人之间的亲缘关系要远大于黄种人和黑种人之间的亲缘关系。从人种起源进化角度上,黄种人(包括中国人)是介于白种人和黑人中间的过度形态人种,这决定了黄种人和黑人相比更接近白人!阿尔泰是黄种人的发源地,而高加索则是白种人的发源地,两个发源地很接近。英国科学家的结论是中国人的基因(而不是整个黄种人)和白人非常接近,比非洲不同的两个国家的黑人间的差距还小, 19世纪时葡萄牙和英国的官方文件还把中国人算作白种人呢!
黄种人分布生活的环境和非洲相比更接近白人生活的环境,因此在进化中黄种人必然比黑人接近白人,具体说,中国人的脑容量比白人多1立方英寸,而黑人比白人少5立方英寸,在脑容量上中国更接近(甚至超过)白人人,因此智商方面也接近白人。肤色上和黑人相比,当然中国人也更和白人接近,因为中国人黑色素细胞和黑人比更接近白人。中国人的骨骼密度也比黑人要远远更接近白人。肌纤维中红肌比例中国人也比黑人接近白人。脂肪含量也是中国人和白人更接近。
其实,因为黄种人是白人和黑人的中介人种,所以黄种人必然比黑人更接近白人!由于进化环境黑人生活在炎热非洲,白人生活在寒冷的高纬度,而黄种人正好生活在两种环境之间,也就是说黄种人进化的环境和黑人相比更接近白人,也决定了黄种人的进化结果和黑人相比更接近白人,这是很简单的事实,黄种人就是在他们之间,因此黑人嘴唇最厚,白人最薄,黄种人居中,鼻子的高度也居中,黄种人的很多特征都居这黑白人种之间,自然比黑人更接近白人.
但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生活的都是黄种人,如俄罗斯的萨哈共和国,加拿大的北极群岛,还有北极的格陵兰,都是黄种人的地盘。当然,那都是人种特征进化形成后由亚洲迁徙过去的! 而不是在当地进化成黄种人。“有黄种人的足迹”和“人种形成发源地”是不同的两个概念。黄种人是世界上最特殊的人种,地理跨度比白人和黑人加起来的还要大,从格陵兰到赤道的印度尼西亚到南美最南端的火地岛再到非洲的马达加斯加(他们是两千年前从东南亚迁居过去的,属于马来--波利尼西亚黄人种,基因和马来人几乎完全一样,但是经过几千年,他们已经混了尼格罗人种,也就是黑人的血统),都有黄种人的足迹。
今天的13亿中国人主要是依靠自然增长,也就是本土人口出生和死亡累计而达到的。另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机械增长,外地人口迁入和本地人口迁出的结果。中国人口的发展主要是自然增长的结果,尽管也有迁出迁入,但是移民的数量与本土庞大的人口数量相比往往可以忽略不计。不过他们在民族、文化、宗教这些方面的影响要超过人口数量本身。历史上整体迁入迁出的有两个民族,一个是乌孙,一个是月支。这两个民族,原来生活在河西走廊的西部,后来受到匈奴的压迫,就整体迁到了伊犁河谷,有的迁到了今天的阿富汗、中亚这一带。另外还有一些人口陆陆续续迁到外面,比如秦朝的时候,不断有人迁到日本和朝鲜,还有人迁到越南。到了近代,更多的人迁到欧洲、美洲、大洋洲,他们就是今天留在海外的华侨华人,这也就是海外华人的来历。更早的人口迁移活动现在已经无法考证,早期迁出去的人早已融合在当地的人口中间。比如相传徐福从山东迁到了日本,这件事并没有完全确定。可以肯定的是,在秦朝或秦朝以前已经有中国人迁到日本列岛。这些人到哪里去了呢?他们都融合在日本人中间了,去朝鲜、去越南的中国人基本上也是这样。第二类迁入的人口相对比较多。有很多民族,它们原来的主体部分在中国,有的是跨境的民族,但是它们现在作为一个民族已经不复存在了,基本上都融合到汉族里了。比如匈奴、鲜卑、昭武九姓、突厥、回鹘、契丹、女真等。
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周期性人口消灭,以及伴随的社会财富毁灭性的消失,很值得深思.有些生物的种群,如旅鼠,在数量过剩时,就会发生大规模的自杀或自杀性格斗.为什么我们这个社会每过一段时间也会积累起内部不可调和的矛盾,必须以社会的几乎同归于尽来加以缓解呢?是什么样的力量决定了这种周期呢?我们是不是已经跳出了这个循环呢?这个循环是中国特有的或是世界各民族普遍的现像呢?东方的其他民族(如日本,越南)是怎样的呢?毕竟,最后一次大规模死亡(1959-1961)离我们只有40年,而我们身边的和我们类似的朝鲜,仍在发生着大规模的饥荒和死亡.当我们的几乎每一块土地都被过份的利用时,我们今天的13亿人口,在未来某个经济或生态压力突然增大的时刻,会导致何种社会和政治的剧变呢?会不会再次发生大规模的人口消灭呢?
中国历史上一再出现人口与土地比例失调的危机。每一个朝代在最初的半个世纪,都会开始出现一段盛世。因战乱与灾祸剧减的人口还没有恢复起来,因战乱与灾祸撂荒的土地已被开垦,大面积的丰收使国内出现暂时的富裕景象。盛世来临,随之人口也迅速增长,当经济发展追不上人口的增长速度,经济总量的成长被人口的膨胀规模抵消的时候,人口与土地的平衡再次打破。帝国由盛而衰,但盛世的规模还在,普遍的贫困已使整个社会处于某种危险的临界点上。一旦有天灾触动,天下大乱,饥荒、时疫、流民、暴动、土地荒芜、人口锐减,帝国由盛而衰而亡。改朝换代,人口与土地的平衡以最野蛮的方式恢复了,新一轮的盛衰周期重新开始。人口与土地的比例是衡量中国历史发展的硬指标。
关于中国人的来源,现在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传统的本土说,认为中国人是在我们的土地上逐步发展而来的;另一种说法是外来说。外来说产生比较早,早期的西方人就认为中国的人口不是在本土上产生的,而是从外边迁来的。最近一些年,遗传基因研究的发展为外来说提供了新的证据。中国两个重要的遗传研究中心同时得出结论,根据基因分析,中国人应该是10万年左右前从非洲迁来的。他们的结论跟原来的本土说并不矛盾。他们认为元谋人、北京人是一两百万年以前或者几十万年以前的人,后来消失了,或者迁走了。今天的中国人主要是来自非洲。在国际上,外来说比较占上风;而在国内,仍然是本土说占上风。这个问题的真正解决还有待遗传基因研究的发展,以及考古和古代史的研究。但是我个人认为,不管这个问题最后怎么解决,都丝毫不能影响我们国家5000年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根据近几十年的研究,包括基因方面的研究,包括文化及各种文明遗迹的研究,一般认为白种人是人类走出非洲后第一次分化出来的人群,黄种人是第二次分化出来的人群。白种人的分化时间大约在十万年前,黄种人的分化时间大约是四万年前。所以说,黄种人和白种人之间的亲缘关系要远大于黄种人和黑种人之间的亲缘关系。从人种起源进化角度上,黄种人(包括中国人)是介于白种人和黑人中间的过度形态人种,这决定了黄种人和黑人相比更接近白人!阿尔泰是黄种人的发源地,而高加索则是白种人的发源地,两个发源地很接近。英国科学家的结论是中国人的基因(而不是整个黄种人)和白人非常接近,比非洲不同的两个国家的黑人间的差距还小, 19世纪时葡萄牙和英国的官方文件还把中国人算作白种人呢!
黄种人分布生活的环境和非洲相比更接近白人生活的环境,因此在进化中黄种人必然比黑人接近白人,具体说,中国人的脑容量比白人多1立方英寸,而黑人比白人少5立方英寸,在脑容量上中国更接近(甚至超过)白人人,因此智商方面也接近白人。肤色上和黑人相比,当然中国人也更和白人接近,因为中国人黑色素细胞和黑人比更接近白人。中国人的骨骼密度也比黑人要远远更接近白人。肌纤维中红肌比例中国人也比黑人接近白人。脂肪含量也是中国人和白人更接近。
其实,因为黄种人是白人和黑人的中介人种,所以黄种人必然比黑人更接近白人!由于进化环境黑人生活在炎热非洲,白人生活在寒冷的高纬度,而黄种人正好生活在两种环境之间,也就是说黄种人进化的环境和黑人相比更接近白人,也决定了黄种人的进化结果和黑人相比更接近白人,这是很简单的事实,黄种人就是在他们之间,因此黑人嘴唇最厚,白人最薄,黄种人居中,鼻子的高度也居中,黄种人的很多特征都居这黑白人种之间,自然比黑人更接近白人.
但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生活的都是黄种人,如俄罗斯的萨哈共和国,加拿大的北极群岛,还有北极的格陵兰,都是黄种人的地盘。当然,那都是人种特征进化形成后由亚洲迁徙过去的! 而不是在当地进化成黄种人。“有黄种人的足迹”和“人种形成发源地”是不同的两个概念。黄种人是世界上最特殊的人种,地理跨度比白人和黑人加起来的还要大,从格陵兰到赤道的印度尼西亚到南美最南端的火地岛再到非洲的马达加斯加(他们是两千年前从东南亚迁居过去的,属于马来--波利尼西亚黄人种,基因和马来人几乎完全一样,但是经过几千年,他们已经混了尼格罗人种,也就是黑人的血统),都有黄种人的足迹。
今天的13亿中国人主要是依靠自然增长,也就是本土人口出生和死亡累计而达到的。另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机械增长,外地人口迁入和本地人口迁出的结果。中国人口的发展主要是自然增长的结果,尽管也有迁出迁入,但是移民的数量与本土庞大的人口数量相比往往可以忽略不计。不过他们在民族、文化、宗教这些方面的影响要超过人口数量本身。历史上整体迁入迁出的有两个民族,一个是乌孙,一个是月支。这两个民族,原来生活在河西走廊的西部,后来受到匈奴的压迫,就整体迁到了伊犁河谷,有的迁到了今天的阿富汗、中亚这一带。另外还有一些人口陆陆续续迁到外面,比如秦朝的时候,不断有人迁到日本和朝鲜,还有人迁到越南。到了近代,更多的人迁到欧洲、美洲、大洋洲,他们就是今天留在海外的华侨华人,这也就是海外华人的来历。更早的人口迁移活动现在已经无法考证,早期迁出去的人早已融合在当地的人口中间。比如相传徐福从山东迁到了日本,这件事并没有完全确定。可以肯定的是,在秦朝或秦朝以前已经有中国人迁到日本列岛。这些人到哪里去了呢?他们都融合在日本人中间了,去朝鲜、去越南的中国人基本上也是这样。第二类迁入的人口相对比较多。有很多民族,它们原来的主体部分在中国,有的是跨境的民族,但是它们现在作为一个民族已经不复存在了,基本上都融合到汉族里了。比如匈奴、鲜卑、昭武九姓、突厥、回鹘、契丹、女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