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坡 道
7.2.1 坡道是用于联系地面不同高度空间的通行设施,由于功能及实用性强的特点,当今在新建和改建的城市道路、房屋建筑、室外通路中已广泛应用。它不仅受到残疾人、老年人的欢迎,同时也受到健全人的欢迎。坡道的位置要设在方便和醒目的地段,并悬挂国际无障碍通用标志。
关于坡道形式的设计,应依据地面高差的程度和空地面积的大小及周围环境等因素,可设计成直线形、L 形或U 字形等。
为了避免轮椅在坡面上的重心产生倾斜而发生摔倒的危险,坡道不应设计成圆形或弧形。在坡道两端的水平段和坡道转向处的水平段,要设有深度不小于1.50m 的轮椅停留和轮椅缓冲地段(图10)。
7.2.2 为了拄拐杖者和乘轮椅者在坡道上安全行进,需要借助扶手向前移动,这既有安全感又能保持重心稳定,因此在坡道及休息平台的两侧设置扶手显得十分必要。
7.2.3 为了防止拐杖头和轮椅前面的小轮滑出栏杆间的空档,所以在栏杆下须设置高5Omm 的安全挡台。
7.2.4 坡道的坡度大小,是关系到轮椅能否在坡道上安全行驶的先决条件。因此制定了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的国际统一规定,既能使一部分乘轮椅的残疾人在自身能力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坡道,也可使病弱及老年的乘轮椅者在有人协助的情况下通过坡道,在有条件的地方,将坡度做1/16或1/20则更为理想、安全和舒适。
坡道宽度的制定,可依据坡道的长短和通行量而定。当坡道比较短和人流较少时,室内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00m ,以保障一辆轮椅通行;室外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0m ,以保障一辆轮椅和一个侧身人体通行的宽度。当坡道比较长、又有一定的流量,室内坡道的宽度不应小于1.20m ;室外坡道的宽度应达到1.50m ,以保障一辆轮椅和一个人正面相对通过。这个宽度也能勉强通过两辆轮椅面对而行。
7.2.5 在选用1/12的坡道,当高度达到0.75m 时,此时坡道的水平长度是9m 。需在坡道中间设深度为1.50m 的休息平台。根据地面的空间条件,休息平台向上和向下的坡道长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当坡度小于1/12时,允许增加坡道高度和水平长度。反之,在有困难的地段,当坡度大于1/12时,则需限定坡道的高度和水平长度。见下表:
表3 坡高与高度及水平长度的最大容许值
7.2.6 在旧建筑物进行无障碍改造时,由于现状条件的限制,对坡道的坡度设计达不到1∶12时,允许做到1∶10~1∶8,这样总比有障碍物的情况要好。 7.2.7 坡道的坡面要求坚实、平整和不光滑。为了轮椅的通行顺畅和减少阻力,坡面上不要加设防滑条或将坡面做成礓磋形式。
7.2.8 轮椅在进入坡道前进行一段水平冲力后,能节省坡道行进的力度,所以在坡道起点的深度需在1.50m 以上。当轮椅行驶完坡道要调转角度继续行进时的深度在1.50m 以上。
铺装设计
中国园林在园路面层设计上形成了特有的风格,有下述要求:1,寓意性。中国园林强调“寓情于景”,在面层设计时,有意识地根据不同主题的环境,采用不同的纹样、材料来加强意境。北京故宫的雕砖卵石嵌花甬路,是用精雕的砖、细磨的瓦和经过严格挑选的各色卵石拼成的。路面上铺有以寓言故事、民间剪纸、文房四宝、吉祥用语、花鸟虫鱼等为题材的图案,以及《古城会》、《战长沙》、《三顾茅庐》、《凤仪亭》等戏剧场面的图案。
、古拙、端庄;或明快、活2,装饰性。园路既是园景的一部分,应根据景的需要作出设计,路面或朴素、粗犷;或舒展、自然
泼、生动。园路以不同的纹样、质感、尺度、色彩,以不同的风格和时代要求来装饰园林。如杭州三潭印月的一段路面,以棕色卵石为底色,以橘黄、黑两色卵石镶边,中间用彩色卵石组成花纹,显得色调古朴,光线柔和。成都人民公园的一条林间小路, 在一片苍翠中采用红砖拼花铺路,丰富了林间的色彩。
在中国传统铺地的纹样设计中,还用各种“宝相”纹样铺地。如用荷花象征“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德。在中国新园林的建设中,继承了古代铺地设计中讲究韵律美的传统,并以简洁、明朗、大方的格调,增添了现代园林的时代感。如用光面混凝土砖与深色水刷石或细密条纹砖相间铺地,用圆形水刷石与卵石拼砌铺地,用白水泥勾缝的各种冰裂纹铺地等。此外,还用各种条纹、沟漕的混凝土砖铺地,在阳光的照射下,能产生很好的光影效果,不仅具有很好的装饰性,还减少了路面的反光强度,提高了路面的抗滑性能。彩色路面的应用,已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它能把“情绪”赋予风景。一般认为暖色调表现热烈、兴奋的情绪,冷色调较为幽雅、明快。明朗的色调给人清新愉快之感,灰暗的色调则表现为沉稳宁静。因此在铺地设计中有意识地利用色彩变化,可以丰富和加强空间的气氛。北京紫竹院公园入口用黑、灰两色混凝土砖与彩色卵石拼花铺地, 与周围的门厅、围墙、修竹等配合, 显得朴素、雅致。
7.2 坡 道
7.2.1 坡道是用于联系地面不同高度空间的通行设施,由于功能及实用性强的特点,当今在新建和改建的城市道路、房屋建筑、室外通路中已广泛应用。它不仅受到残疾人、老年人的欢迎,同时也受到健全人的欢迎。坡道的位置要设在方便和醒目的地段,并悬挂国际无障碍通用标志。
关于坡道形式的设计,应依据地面高差的程度和空地面积的大小及周围环境等因素,可设计成直线形、L 形或U 字形等。
为了避免轮椅在坡面上的重心产生倾斜而发生摔倒的危险,坡道不应设计成圆形或弧形。在坡道两端的水平段和坡道转向处的水平段,要设有深度不小于1.50m 的轮椅停留和轮椅缓冲地段(图10)。
7.2.2 为了拄拐杖者和乘轮椅者在坡道上安全行进,需要借助扶手向前移动,这既有安全感又能保持重心稳定,因此在坡道及休息平台的两侧设置扶手显得十分必要。
7.2.3 为了防止拐杖头和轮椅前面的小轮滑出栏杆间的空档,所以在栏杆下须设置高5Omm 的安全挡台。
7.2.4 坡道的坡度大小,是关系到轮椅能否在坡道上安全行驶的先决条件。因此制定了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的国际统一规定,既能使一部分乘轮椅的残疾人在自身能力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坡道,也可使病弱及老年的乘轮椅者在有人协助的情况下通过坡道,在有条件的地方,将坡度做1/16或1/20则更为理想、安全和舒适。
坡道宽度的制定,可依据坡道的长短和通行量而定。当坡道比较短和人流较少时,室内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00m ,以保障一辆轮椅通行;室外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0m ,以保障一辆轮椅和一个侧身人体通行的宽度。当坡道比较长、又有一定的流量,室内坡道的宽度不应小于1.20m ;室外坡道的宽度应达到1.50m ,以保障一辆轮椅和一个人正面相对通过。这个宽度也能勉强通过两辆轮椅面对而行。
7.2.5 在选用1/12的坡道,当高度达到0.75m 时,此时坡道的水平长度是9m 。需在坡道中间设深度为1.50m 的休息平台。根据地面的空间条件,休息平台向上和向下的坡道长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当坡度小于1/12时,允许增加坡道高度和水平长度。反之,在有困难的地段,当坡度大于1/12时,则需限定坡道的高度和水平长度。见下表:
表3 坡高与高度及水平长度的最大容许值
7.2.6 在旧建筑物进行无障碍改造时,由于现状条件的限制,对坡道的坡度设计达不到1∶12时,允许做到1∶10~1∶8,这样总比有障碍物的情况要好。 7.2.7 坡道的坡面要求坚实、平整和不光滑。为了轮椅的通行顺畅和减少阻力,坡面上不要加设防滑条或将坡面做成礓磋形式。
7.2.8 轮椅在进入坡道前进行一段水平冲力后,能节省坡道行进的力度,所以在坡道起点的深度需在1.50m 以上。当轮椅行驶完坡道要调转角度继续行进时的深度在1.50m 以上。
铺装设计
中国园林在园路面层设计上形成了特有的风格,有下述要求:1,寓意性。中国园林强调“寓情于景”,在面层设计时,有意识地根据不同主题的环境,采用不同的纹样、材料来加强意境。北京故宫的雕砖卵石嵌花甬路,是用精雕的砖、细磨的瓦和经过严格挑选的各色卵石拼成的。路面上铺有以寓言故事、民间剪纸、文房四宝、吉祥用语、花鸟虫鱼等为题材的图案,以及《古城会》、《战长沙》、《三顾茅庐》、《凤仪亭》等戏剧场面的图案。
、古拙、端庄;或明快、活2,装饰性。园路既是园景的一部分,应根据景的需要作出设计,路面或朴素、粗犷;或舒展、自然
泼、生动。园路以不同的纹样、质感、尺度、色彩,以不同的风格和时代要求来装饰园林。如杭州三潭印月的一段路面,以棕色卵石为底色,以橘黄、黑两色卵石镶边,中间用彩色卵石组成花纹,显得色调古朴,光线柔和。成都人民公园的一条林间小路, 在一片苍翠中采用红砖拼花铺路,丰富了林间的色彩。
在中国传统铺地的纹样设计中,还用各种“宝相”纹样铺地。如用荷花象征“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德。在中国新园林的建设中,继承了古代铺地设计中讲究韵律美的传统,并以简洁、明朗、大方的格调,增添了现代园林的时代感。如用光面混凝土砖与深色水刷石或细密条纹砖相间铺地,用圆形水刷石与卵石拼砌铺地,用白水泥勾缝的各种冰裂纹铺地等。此外,还用各种条纹、沟漕的混凝土砖铺地,在阳光的照射下,能产生很好的光影效果,不仅具有很好的装饰性,还减少了路面的反光强度,提高了路面的抗滑性能。彩色路面的应用,已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它能把“情绪”赋予风景。一般认为暖色调表现热烈、兴奋的情绪,冷色调较为幽雅、明快。明朗的色调给人清新愉快之感,灰暗的色调则表现为沉稳宁静。因此在铺地设计中有意识地利用色彩变化,可以丰富和加强空间的气氛。北京紫竹院公园入口用黑、灰两色混凝土砖与彩色卵石拼花铺地, 与周围的门厅、围墙、修竹等配合, 显得朴素、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