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能量平衡
企业能量平衡(GB/T3484-2009)是一企业为对象的能量平衡,包括各种能源在储存、外销、输送分配,能源加工转换,能源终端使用各环节的实物能源所具有能量的平衡。主要研究具有确定边界的用能体系各种能量的收入与支出的平衡;供给能与有效利用及损失之间的数量平衡。企业能量平衡对合理利用能源具有重要意义。
1、企业能量平衡的目的
企业能量平衡不但是进行能量分析的科学方法,而且是实现能源科学管理的有效手段。开展企业能量平衡工作,建立能源管理制度,是企业加强能源管理,节约能源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能量平衡的具体目的是:
(1)全面系统掌握企业能耗状况
通过统计、测试、计算等手段,摸清能源构成、数量及其来龙去脉,全面掌握企业各种能源的购入存储、加工转换、输送分配、终端使用各环节与回收利用和外供能源的情况和规律。计算出产品的单位实物能耗、综合能耗,有条件的也可以计算出可比能耗,可以使企业领导者对能源利用情况从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
(2)了解企业的用能水平
通过企业能量平衡工作,可以了解主要用能设备的效率和整个企业的能源利用水平,编制整个企业的能量平衡表和绘制能流图,形象直观地反映企业用能情况和水平。
(3)制定节能规划
通过对重点工艺、设备测试的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可以找出企业的耗能问题,如管理、设备、工艺、操作等各方面存在问题和原因;查清企业的节能潜力,如可进行能量回收的数量、品种、参数、性质等;明确企业节能的方向,如怎样改造成为省能结构,制定综合技术改造措施和节能规划;检查企业的节能效果。因此能量平衡主要为实现合理用能,节约用能和有效用能提供科学依据。
2、企业能量平衡模型
(2)企业能量平衡方程
企业能量平衡方程用式(1)或式(2)表示:
Er=EC…………………………………………………(1)
式中:
Er—输入体系的全部能量;
Ec—输出体系的全部能量。
Er=Ecy+Ecg+Ecs………………………………………(2)
式中:
Ecy—生产利用的能量;
Ecg—对外供应的能量;
Ecs—损失的能量。
企业能量平衡框图1。标准规定:输入体系的能量、即输入能量(Er)画在方框的左侧;输出体系的能量(Ec),包括对外供应的能量(Ecg)和生产利用的能量(Ecy)以及损失的能量(Ecs),对外供应能量和生产利用的能量车在方框的右侧,损失的能量画在方框的下面。——这就是企业能量平衡的模型——框图。
企业能量利用系统包括四个环节,即能源的购入与存储、能源的加工与转换、能源输入与分配、能源的终端使用;系统中还包括了能源的回收利用。系统的输入是输入系统的各种类能源实物量所具有的能量,系统的输入包括生产利用的能量、对外供应的能量以及损失的能量。 企业能量平衡的结果应做到输入体系的全部能量等于输出的全部能量。
(3)企业能量平衡的方法
①企业能量平衡是利用统计计算与测试计算相结合,以统计计算为主的综合分析方法。 ②以统计期内的能源计算数据为基础进行综合统计计算。
③在统计资料不足,统计数据需要校核及特殊需要时,应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应折算为统计期运行状态下的平均水平。
(4)能量平衡的主要步骤
能量平衡作为进行能量分析的一种科学方法,已基本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和行之有效的程序。一般来说,能源消耗多、能量利用率低、较大的设备和企业都是能量平衡分析研究的重点。在选择了进行能量平衡的具体企业和设备后,能量平衡的主要步骤为:
①划定能量平衡体系
体系的确定是进行能量平衡的首要环节,必须切实搞好。为此,对体系的概念做如下说明:体系是进行能是平衡的对象,应有明确的边界,以确定进行能量平衡的范围。能量或其他物质可以通过边界输入体系或输出体系。
②明确能量平衡基准
基准确定是进行能量平衡计算的出发点,必须明确统一。
③能源统计数据的收集
能源统计计量数据是能量平衡的基础。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具体做法有:
a.按照不同的能源品种进行汇总;
b.按照能源利用的四个环节分别进行汇总;
c.按照产品生产的工艺流程分别进行汇总。
④整理能量平衡数据
能量平衡的数据很多,主要来自统计数据。这些原始数据和资料需加以校核、分析与整理、做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补充完善,保持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总之,通过数据整理,使得各项数据完整有效。
⑤编制能量平衡表
为了清楚和便于分析,需将各种有关数据填入能量平衡表格,并进行有关计算使之达到平衡。
⑥绘制能量流向图(必要时)
能量流向图简称能流图,它可以形象和清楚地反映所考察对象的能量利用情况,是否绘制能流图,根据相应的标准和要求确定,GB/T3484-2009对此没有提出统一要求。
⑦分析能量平衡结果
根据能量平衡表和各项技术指标,对用能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改进的方向、解决的办法,从而定出规划逐步加以实施,使之作为能源管理与节能工作的科学依据。
在上述步骤的基础上,完成能量平衡报告,并应将有关资料收集汇总,建立技术档案。
企业能量平衡
企业能量平衡(GB/T3484-2009)是一企业为对象的能量平衡,包括各种能源在储存、外销、输送分配,能源加工转换,能源终端使用各环节的实物能源所具有能量的平衡。主要研究具有确定边界的用能体系各种能量的收入与支出的平衡;供给能与有效利用及损失之间的数量平衡。企业能量平衡对合理利用能源具有重要意义。
1、企业能量平衡的目的
企业能量平衡不但是进行能量分析的科学方法,而且是实现能源科学管理的有效手段。开展企业能量平衡工作,建立能源管理制度,是企业加强能源管理,节约能源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能量平衡的具体目的是:
(1)全面系统掌握企业能耗状况
通过统计、测试、计算等手段,摸清能源构成、数量及其来龙去脉,全面掌握企业各种能源的购入存储、加工转换、输送分配、终端使用各环节与回收利用和外供能源的情况和规律。计算出产品的单位实物能耗、综合能耗,有条件的也可以计算出可比能耗,可以使企业领导者对能源利用情况从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
(2)了解企业的用能水平
通过企业能量平衡工作,可以了解主要用能设备的效率和整个企业的能源利用水平,编制整个企业的能量平衡表和绘制能流图,形象直观地反映企业用能情况和水平。
(3)制定节能规划
通过对重点工艺、设备测试的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可以找出企业的耗能问题,如管理、设备、工艺、操作等各方面存在问题和原因;查清企业的节能潜力,如可进行能量回收的数量、品种、参数、性质等;明确企业节能的方向,如怎样改造成为省能结构,制定综合技术改造措施和节能规划;检查企业的节能效果。因此能量平衡主要为实现合理用能,节约用能和有效用能提供科学依据。
2、企业能量平衡模型
(2)企业能量平衡方程
企业能量平衡方程用式(1)或式(2)表示:
Er=EC…………………………………………………(1)
式中:
Er—输入体系的全部能量;
Ec—输出体系的全部能量。
Er=Ecy+Ecg+Ecs………………………………………(2)
式中:
Ecy—生产利用的能量;
Ecg—对外供应的能量;
Ecs—损失的能量。
企业能量平衡框图1。标准规定:输入体系的能量、即输入能量(Er)画在方框的左侧;输出体系的能量(Ec),包括对外供应的能量(Ecg)和生产利用的能量(Ecy)以及损失的能量(Ecs),对外供应能量和生产利用的能量车在方框的右侧,损失的能量画在方框的下面。——这就是企业能量平衡的模型——框图。
企业能量利用系统包括四个环节,即能源的购入与存储、能源的加工与转换、能源输入与分配、能源的终端使用;系统中还包括了能源的回收利用。系统的输入是输入系统的各种类能源实物量所具有的能量,系统的输入包括生产利用的能量、对外供应的能量以及损失的能量。 企业能量平衡的结果应做到输入体系的全部能量等于输出的全部能量。
(3)企业能量平衡的方法
①企业能量平衡是利用统计计算与测试计算相结合,以统计计算为主的综合分析方法。 ②以统计期内的能源计算数据为基础进行综合统计计算。
③在统计资料不足,统计数据需要校核及特殊需要时,应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应折算为统计期运行状态下的平均水平。
(4)能量平衡的主要步骤
能量平衡作为进行能量分析的一种科学方法,已基本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和行之有效的程序。一般来说,能源消耗多、能量利用率低、较大的设备和企业都是能量平衡分析研究的重点。在选择了进行能量平衡的具体企业和设备后,能量平衡的主要步骤为:
①划定能量平衡体系
体系的确定是进行能量平衡的首要环节,必须切实搞好。为此,对体系的概念做如下说明:体系是进行能是平衡的对象,应有明确的边界,以确定进行能量平衡的范围。能量或其他物质可以通过边界输入体系或输出体系。
②明确能量平衡基准
基准确定是进行能量平衡计算的出发点,必须明确统一。
③能源统计数据的收集
能源统计计量数据是能量平衡的基础。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具体做法有:
a.按照不同的能源品种进行汇总;
b.按照能源利用的四个环节分别进行汇总;
c.按照产品生产的工艺流程分别进行汇总。
④整理能量平衡数据
能量平衡的数据很多,主要来自统计数据。这些原始数据和资料需加以校核、分析与整理、做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补充完善,保持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总之,通过数据整理,使得各项数据完整有效。
⑤编制能量平衡表
为了清楚和便于分析,需将各种有关数据填入能量平衡表格,并进行有关计算使之达到平衡。
⑥绘制能量流向图(必要时)
能量流向图简称能流图,它可以形象和清楚地反映所考察对象的能量利用情况,是否绘制能流图,根据相应的标准和要求确定,GB/T3484-2009对此没有提出统一要求。
⑦分析能量平衡结果
根据能量平衡表和各项技术指标,对用能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改进的方向、解决的办法,从而定出规划逐步加以实施,使之作为能源管理与节能工作的科学依据。
在上述步骤的基础上,完成能量平衡报告,并应将有关资料收集汇总,建立技术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