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离合词研究综述

第4卷第4期2006年11月锦州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J inzhou Medical College (Social Science Editi on ) Vol 14No 14Nov . , 2006

汉语离合词研究综述

魏 伟

(辽宁师范大学, 辽宁大连116029)

  【摘 要】近十年来, 汉语离合词的研究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 是离合词的本体研究; 另一方面, 是离合词的

多角度研究。认真总结离合词研究的成绩与不足, 对于汉语习得、汉语教学和汉语词语检索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离合词; 本体研究; 多角度研究; 综述【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569(2006) 04-0080-04

  离合词是汉语词汇中“可分可合”的一个特殊类型。它们虽然保持了词的意义的整体性, 却破坏了词的结构的定型性, 这一特点影响了人们对其语法性质的认识。离合词在现代汉语中为数众多, 因此, 其特殊性的研究在汉语习得、汉语教学和汉语词语检索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一、1. 的许多论文都是直接以动宾式离合词为研究对象的。此外, 还有动补式、联合式、主谓

式、, 。例如, , ””, , ”和“动趋式粘”。至于汉语中是否存在联合式离合词, 在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段业辉根据拆分后的性质, 把联合式离合词分为两类———“情绪、惶”为第一类, 拆分后介于词和短语之间; “洗澡、游泳”等为第二类, 拆分后为短语。段业辉、付士勇认为, “‘情绪’‘惶’是联合式合成词, 都可以拆

[3]

分, 却不能是离合词”; 而“游泳、洗澡、睡觉、考试、鞠躬、登记”等, 形式上为联合式而扩展运用时类似于动宾式, 把它们当作联合式离合词有

[4]

形式主义之嫌。赵淑华、张宝林则认为“洗澡”等“本来不是动宾式, 而是联合式, 后来却被人们用作动宾式, 带有一种‘强制转换’的意味, 而且多是得到人们普遍承认的离合词”, 赵文中将

[5]

其称为“非动宾式而用如动宾式的动名组合”。刘顺的《论现代汉语的“离合词”》, 对“心烦、心狠、嘴硬、心细”等主谓式离合词的语法特征及扩展方式做了分析, 认为其扩展方式十分有限, 仅限于在“主”、“谓”之间加入副词, 整个功能

[6]

大体相当于形容词。相似论点还在吴道勤、李忠初的文章《“离合词”的语法性质及其界定原

质, 。离合词究竟是

词, 是短语, 还是属于“词与短语之间的中间状

[1]

态成分”, 一直是语法学界争论的焦点。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 语法学界就存在关于离合词语法性质的不同认识。一种观点认为, 离合词不论分合都是词; 另一种观点认为, 应把它们一律看作短语;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 它们合起来是一个词, 分开就是两个词。从近十年来发表的论文看, 专家们对离合词语法性质的认识依然如故, 其分歧依然存在。“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这一语法特点, 常常导致词与非词的界限难以划分, 这是造成上述

[2]

分歧的根本原因之一。

2. 离合词的类型。许多论文都涉及到离合词的分类问题。从构词语素组合方式的角度对离合词进行分类, 首先划分出来的就是动宾式离合词。动宾式组合是离合词研究的重点, 其数量在离合词中占有绝对优势, 其扩展方式也最为丰富。近十年来

【收稿日期】2006-04-17【作者简介】魏伟, 女, 1982年生, 山东德州人, 辽宁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

80 

・语言文化・ 

则》和曹保平、冯桂华的文章《“离合词”的构

[8]

成及离合规律》中出现过。至于偏正式离合词, 更是数量有限。总之, 汉语离合词中, 动宾式离合词数量最多, 是研究的重点。蔡国妹的《离合词探源》从语素间的语义凝固程度、强制转换原则、汉语习惯及口语语境几方面分析了汉语离合现象主要集中于动宾式和动补式的原因, 对动宾式之所以

[9]

占离合词主体的事实做了一个解释。

3. 离合词的界定原则。陆志韦在定义“离合

[7]

词的结构特点和语用分析———兼论中高级对外汉语

离合词的教学》则对“VO ”式离合词的常见扩展方式做了总结, 主要有:V +了/过+O; V +着+O; V +不/没+O 等提问格式; V +补(单音节) +了+O;V +了/(过) +补(双音节) +O; V +定+O; V +O →S +V 等。另外, 对离合词的

[12]

扩展方式的讨论还散见于以下论文中, 如付士勇的《论离合词》、王海峰的《现代汉语离合词离析动因刍议》、沙吾丽・库尔班别克的《浅谈离合

[14]

词教学》、韩明的《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离合

[15]

词》等文中。不同的离合词可以插入不同的成分, 什么时候该拆分使用, 什么时间该合起来使用, 这是有一定规律和要求的。曹保平、冯桂华在《“离合词”的构成及离合规律》中根据语用需要及语法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把离合词的拆分规律总结为“必须拆分”、“不可拆分”、“离合两可”三类, 如在表示高兴、不耐烦或否定的语气时, 往往把“什么”要插入离合词中间, “你拆什么台! ”, “! , 这里的“拆台要。黄组的语义研, 字和“, 认为离合字组分开使用的形:前字的语义范畴、后字的语义范畴和二者之间的语义关系, 其中动字的语义范畴(如[+自立]等) 起决定性作用。字组入句后与句子其他成分(主要是主语和宾语) 结合会产生三种不同的外部语义关系:自动关系、他动关系和使动关系。这三种语义关系决定和控制了离合字组的分用形式。文章为离合词离合规律研

[16]

究提供了新视角。

5. 离合词的离合原因。语言成分的离析现象并不是偶然的, 而是有一定的原因的。许多论文都谈到了这个问题。王海峰的《现代汉语离合词离析动因刍议》侧重从语言的内部和外部找原因, 认为汉语词与短语结构方式的共通性是产生离析现象的基础, 动宾结构的言谈表达功能是其内在动因, 言谈交际的促动是其外在动因。另外, 还有付士勇的《论离合词》, 作者从历时和共时相结合的角度分析离合词的离合原因, 认为离合词是古汉语向现代汉语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语言现象; 双音节词的不稳定性为我们表达需要提供了条件; 另外, 汉语语法的规约性和口语语境的任意性, 也是离合词产生的静态和动态原因。作者最后还提到了动宾式离合词的类化作用, 为“洗澡、游泳、出嫁、退休”等词的离合现象做了解释。正如颜

81

[13]

词”时所依据的是扩展法, 但扩展法是否可以成

为界定离合词的唯一标准, 部分学者持否定态度。谢耀基的《词和短语的离合问题》认为, “可离”的“须有明确的界定”, “除了指构成成分之间可以插入别的成分, 还有指构成成分可以变换位置

[10]

(‘) ”洗澡———澡, 洗〔过了〕’。另外, 作者还列举了构成成分重叠、使用中缀构词、修辞的“析词法”等和扩展法相似的例子; 认为, 如果只靠扩展法来界定离合词, 容易使离合词的数量过大。相似的观点还见于沈怀兴的《“离合”说析疑》, 作者在否定运用扩展法认定有关复合词具有“可离可合”之特点的基础上, 对“离合”说产生

[11]

质疑, 并且指出, 。, 张宝林的》:; ; 非动宾式而用如动宾式的动名组合是离合词; 可以扩展又兼属名词或形容词的是离合词。作者认为, 凡符合上述四个鉴定标准中的任何一个标准的动名组合, 都应划入离合词。但是汉语中还存在无粘着语素的离合词, 如曹保平、冯桂华的《“离合词”的构成及离合规律》就列举了“拼命、起家、发财、关心、散会”等词, 足以证明赵文的界定原则有疏忽。比较而言, 吴道勤、李忠初《“离合词”的语法性质及其界定原则》的界定原则更科学一些。他们从双音节的限定、词义的不可分割性、结构的可扩展性及不可带宾语的性质来界定离合词, 抓住了大多数离合词的共性, 所以比较严格周密。

4. 离合词的扩展方式及其规律。不同类型的离合词, 其扩展方式也有所不同。刘顺的《论现代汉语的离合词》对主谓式、动宾式、动补式的离合词的扩展方式进行了梳理, 认为主谓式离合词仅限于在“主”、“谓”之间加入副词, 动补式离合词一般可插入“得”或“不”表示可能, 而动宾式离合词的扩展方式则丰富一些。饶勤《离合 ・语言文化・ 

红菊在其论文《词汇单位的动态性———汉语词汇单位的离合现象分析》中所说的那样, 离合词的“分离形式是它们的历时态, 凝固形式是它们的共时态, 因此, 它们的结构形式就不是完全不能分离的而是潜存有分离的可能性, 这种可能性一旦被语

[17]

境激活, 就会实现。”  二、离合词的多角度研究

1. 离合词与对外汉语教学。关于离合词在对

“离”的形式, 什么时候用“合”的形式, 这需要

从它的语用价值来谈论。

饶勤的《离合词的结构特点和语用分析》从语用的角度, 归纳了一些离合规律, 加深了我们对离合词的认识, 如“说话人急于想知道答案或急着要别人表态时, 多半要用离合词的扩展式。”如“到底变没变质? ”就比“变质了吗? ”表达的语气更急迫。类似这种以归纳的形式以体现离合词运用的观点还见于韩明的《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离合词》, 曹保平、冯桂华的《“离合词”的构成及离合规律》等文章中。

我们在语言应用过程中发现, 离合词的语用其实也是许多学者在总结离合词的离合规律和离合原因的重要考虑因素。许多学者认为, “离”的频率大小、自由程度、方式等方面甚至更多地取决于语用因素。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 群众使用某种语言的形式的目的和功能, 往往由群众的语感或习惯决定。扩展不扩展, 能不能扩展, , 有, 。

《现代汉语是比较早的一部专门讲解离合

[21]

。词典基本上沿用“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 以语法为纲, 并选出较为常用的1738个离合词进行剖析, 比较详细地说明了它们各自的离合情况, 旨在说明这类组合的用法。除了正面阐述外, 还举出一些运用不当的误例进行纠正, 以加深读者对某些离合词的用法理解。除了专门的工具书, 离合词的特点在《现代

) 中也有所反映。汉语词典》(以下简称为《现汉》

按照《现汉》的编纂体例, 词条注音中如使用符号“∥”, 则表明该词为离合词。例如, “睡觉shu ì∥ji ào 进入睡眠状态:该~了/睡了一觉。”但即使是一部比较权威的词典, 在离合词的一些处理上也是有问题的。肖模艳、张骁的《也谈离合词》在考察《现汉》中部分离合词的离合度的基础上, 认为离合词是个连续统, 不能离合的动词是内核, 可离合的动词是外缘, 两者之间存在中间地带; 而《现汉》中以“∥”为标志的大多数离合词凝固性较强, 只能做有限扩展。《现汉》“过于偏重‘合’的收词特点必然抛掉大量离合程度适中或者偏于‘离’的述宾式动词。这就给实际应用带来了不便。”作者还意识到《现汉》中对离合词的界定依据并不明确, 标准不一, 给学习和教学带来困扰。除此之外, 刘哲的《〈现代汉语词典〉义项划

・语言文化・ 

[22]

外汉语教学中存在困难, 不少论文都有提到, 一般

认为有以下几种主要原因:离合词的性质尚无定论, 造成认识上的模糊; 界定有分歧, 划分标准有差异, 得出的离合词的数量也不同; 对外汉语教材对其采取回避策略, 无解释说明, 与一般词无区别。以上种种原因, 使得许多人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因不明白离合词的特点, 而把它们和一般词等同起来, 犯了不少语法错误。针对离合词在教学中所存在的困难, 许多学者提出了教学对策。周上之的《对外汉语离合词循环递进复式教学法》提出了“循环递进复式教学法”, 从理论上讲是这是一种

[18]

切实可行的方法, 也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2004年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上, 词的定义、, , 的方法和意义, 进一步引起人们对离合词教学的关注。另外, 刘春梅的《通过教材编写改善对外汉语的离合词教学》则针对以往教材中对离合词一贯回避的做法, 着重从生词表处理、词语搭配与扩展、课后增加相关练习和适当引入有关离合词的语法点等几个方面探讨了通过教材编写来改善离合词

[19]

教学的一些设想。还有许多学者从具体的实例入手, 探讨如何减少关于离合词的偏误现象, 如吕文华的《短语词的划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认为汉语中的动结式、动趋式、动宾式应划分为短语词, 这样更能和国外的汉语教学接轨, 有利于汉

[20]

语教学。此外, 还有饶勤、刘江涛、沙吾丽・库尔班别克、韩明等人, 都各自在论文中探讨了离合词教学, 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 离合词的语用研究。离合词既有凝固性又

有灵活性, 有利于确切地表达人的思想感情。谢耀基在《词和短语的离合问题》中提到词的离合形式除了作静态的分析外, 还要联系动态的应用情况, 因为语言成分在一定的语境下, 可以出现在语法、语义上特殊的用法。所以, 离合词什么时候用82 

分刍议》认为, 在《现汉》中, 一个离合词和一个跟它形式相同而且意义密切相关的非离合词是被当作两个不同的词条来看的, 这样做的后果是使多义词和同音词的界限模糊。另外, 也会使词典中条目的数量异常庞大, 以至搞乱词义之间的区别与

[23]

联系。

离合词的特殊和复杂使之成为汉语学界长期讨论的问题之一, 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近十年来, 学者们发表了大量论文, 研究的范围在不断扩展, 研究的视角也在不断更新。然而, 个别问题至今还存在着分歧, 给汉语教学、机器翻译等领域带来了困扰。虽然许多汉语研究的著作注意到了离合词的特殊性, 并有大篇幅的阐述, 但都不是专门的研究。我们希望有更多高质量的离合词论文发表, 更期待着更多研究离合词的专著出现。◆

【参考文献】

[1]史有为. 呼唤柔性———汉语语法探异[M].海口:海南出

版社, 1992.

[2]吕叔湘. 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9. [3]段业辉. 论离合词[J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

1994, (2) :112~115.

[4]付士勇. 论离合词[J ].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 (1) :46~49.

[5]赵淑华, 张宝林. [J 言教学与研究, (. [6]刘顺.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1999, (5) :. [7]吴道勤, . “”的语法性质及其界定原则

[J ].湘潭工学院学报, 2001, 3(3) :47~501

[8]曹保平, 冯桂华. “离合词”的构成及离合规律[J ].广播

电视大学学报, 2003, (4) :95~971

[9]蔡国妹. 离合词探源[J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02, 23,

(1) :66.

[10]谢耀基. 词和短语的离合问题[J ].烟台大学学报,

2001, 14(2) :234~240. [11]沈怀兴. “离合”说析疑[J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2,

(6) :57.

[12]饶勤. 离合词的结构特点和语用分析———兼论中高级

对外汉语离合词的教学[J ].汉语学习, 1997, (1) :32~35.

[13]王海峰. 现代汉语离合词离析动因刍议[J ].语文研究,

2002, (9) :29~341[14]沙吾丽・库尔班别克. 浅谈离合词教学[J ].新疆教育

学院学报, 2002, 18(3) :85~87.

[15]韩明. 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离合词[J ].温州师范学院

学报, 2003, 24(4) :571

[16]黄晓琴. 离合字组的语义研究[J ].语言文字应用,

2004, (2) :141.

[17]颜红菊. 词汇单位的动态性———汉语词汇单位的离合

现象分析[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2004, 26(5) :961[18]周上之. 对外汉语离合词循环递进复式教学法[J ].汉

语学报, 2000, (1) :1611

[19]刘春梅. J ].11) 8[20][J ].

, ) :.

][M].北京:北京师

, 1995.

[22]肖模艳, 张骁. 也谈离合词[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4, 23(4) :73~75. [23]刘哲1《现代汉语词典》义项划分刍议[J ]1辞书研究,

2002, (2) :12~151

A Review on the Study of Chinese Sp lit Words

W eiW ei

(L iaoning Nor mal University, Dalian L iaoning, 116029)

  Abstract:The study of s p lit words in the past ten years includes the foll owing t w o as pects:the study on the body of the s p lit words and a multi-pers pective study of the s p lit words . A careful summary of the achieve ments and shortcom ings of the study of the s p lit words is of i m portance t o Chinese acquisiti on and Chinese teaching and Chi 2nese word search .

Key words:s p lit words, study of s p lit words in itself, multi-pers pective study, revie w

[责任编辑:王靖宇]

 ・语言文化・ 83

第4卷第4期2006年11月锦州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J inzhou Medical College (Social Science Editi on ) Vol 14No 14Nov . , 2006

汉语离合词研究综述

魏 伟

(辽宁师范大学, 辽宁大连116029)

  【摘 要】近十年来, 汉语离合词的研究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 是离合词的本体研究; 另一方面, 是离合词的

多角度研究。认真总结离合词研究的成绩与不足, 对于汉语习得、汉语教学和汉语词语检索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离合词; 本体研究; 多角度研究; 综述【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569(2006) 04-0080-04

  离合词是汉语词汇中“可分可合”的一个特殊类型。它们虽然保持了词的意义的整体性, 却破坏了词的结构的定型性, 这一特点影响了人们对其语法性质的认识。离合词在现代汉语中为数众多, 因此, 其特殊性的研究在汉语习得、汉语教学和汉语词语检索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一、1. 的许多论文都是直接以动宾式离合词为研究对象的。此外, 还有动补式、联合式、主谓

式、, 。例如, , ””, , ”和“动趋式粘”。至于汉语中是否存在联合式离合词, 在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段业辉根据拆分后的性质, 把联合式离合词分为两类———“情绪、惶”为第一类, 拆分后介于词和短语之间; “洗澡、游泳”等为第二类, 拆分后为短语。段业辉、付士勇认为, “‘情绪’‘惶’是联合式合成词, 都可以拆

[3]

分, 却不能是离合词”; 而“游泳、洗澡、睡觉、考试、鞠躬、登记”等, 形式上为联合式而扩展运用时类似于动宾式, 把它们当作联合式离合词有

[4]

形式主义之嫌。赵淑华、张宝林则认为“洗澡”等“本来不是动宾式, 而是联合式, 后来却被人们用作动宾式, 带有一种‘强制转换’的意味, 而且多是得到人们普遍承认的离合词”, 赵文中将

[5]

其称为“非动宾式而用如动宾式的动名组合”。刘顺的《论现代汉语的“离合词”》, 对“心烦、心狠、嘴硬、心细”等主谓式离合词的语法特征及扩展方式做了分析, 认为其扩展方式十分有限, 仅限于在“主”、“谓”之间加入副词, 整个功能

[6]

大体相当于形容词。相似论点还在吴道勤、李忠初的文章《“离合词”的语法性质及其界定原

质, 。离合词究竟是

词, 是短语, 还是属于“词与短语之间的中间状

[1]

态成分”, 一直是语法学界争论的焦点。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 语法学界就存在关于离合词语法性质的不同认识。一种观点认为, 离合词不论分合都是词; 另一种观点认为, 应把它们一律看作短语;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 它们合起来是一个词, 分开就是两个词。从近十年来发表的论文看, 专家们对离合词语法性质的认识依然如故, 其分歧依然存在。“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这一语法特点, 常常导致词与非词的界限难以划分, 这是造成上述

[2]

分歧的根本原因之一。

2. 离合词的类型。许多论文都涉及到离合词的分类问题。从构词语素组合方式的角度对离合词进行分类, 首先划分出来的就是动宾式离合词。动宾式组合是离合词研究的重点, 其数量在离合词中占有绝对优势, 其扩展方式也最为丰富。近十年来

【收稿日期】2006-04-17【作者简介】魏伟, 女, 1982年生, 山东德州人, 辽宁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

80 

・语言文化・ 

则》和曹保平、冯桂华的文章《“离合词”的构

[8]

成及离合规律》中出现过。至于偏正式离合词, 更是数量有限。总之, 汉语离合词中, 动宾式离合词数量最多, 是研究的重点。蔡国妹的《离合词探源》从语素间的语义凝固程度、强制转换原则、汉语习惯及口语语境几方面分析了汉语离合现象主要集中于动宾式和动补式的原因, 对动宾式之所以

[9]

占离合词主体的事实做了一个解释。

3. 离合词的界定原则。陆志韦在定义“离合

[7]

词的结构特点和语用分析———兼论中高级对外汉语

离合词的教学》则对“VO ”式离合词的常见扩展方式做了总结, 主要有:V +了/过+O; V +着+O; V +不/没+O 等提问格式; V +补(单音节) +了+O;V +了/(过) +补(双音节) +O; V +定+O; V +O →S +V 等。另外, 对离合词的

[12]

扩展方式的讨论还散见于以下论文中, 如付士勇的《论离合词》、王海峰的《现代汉语离合词离析动因刍议》、沙吾丽・库尔班别克的《浅谈离合

[14]

词教学》、韩明的《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离合

[15]

词》等文中。不同的离合词可以插入不同的成分, 什么时候该拆分使用, 什么时间该合起来使用, 这是有一定规律和要求的。曹保平、冯桂华在《“离合词”的构成及离合规律》中根据语用需要及语法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把离合词的拆分规律总结为“必须拆分”、“不可拆分”、“离合两可”三类, 如在表示高兴、不耐烦或否定的语气时, 往往把“什么”要插入离合词中间, “你拆什么台! ”, “! , 这里的“拆台要。黄组的语义研, 字和“, 认为离合字组分开使用的形:前字的语义范畴、后字的语义范畴和二者之间的语义关系, 其中动字的语义范畴(如[+自立]等) 起决定性作用。字组入句后与句子其他成分(主要是主语和宾语) 结合会产生三种不同的外部语义关系:自动关系、他动关系和使动关系。这三种语义关系决定和控制了离合字组的分用形式。文章为离合词离合规律研

[16]

究提供了新视角。

5. 离合词的离合原因。语言成分的离析现象并不是偶然的, 而是有一定的原因的。许多论文都谈到了这个问题。王海峰的《现代汉语离合词离析动因刍议》侧重从语言的内部和外部找原因, 认为汉语词与短语结构方式的共通性是产生离析现象的基础, 动宾结构的言谈表达功能是其内在动因, 言谈交际的促动是其外在动因。另外, 还有付士勇的《论离合词》, 作者从历时和共时相结合的角度分析离合词的离合原因, 认为离合词是古汉语向现代汉语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语言现象; 双音节词的不稳定性为我们表达需要提供了条件; 另外, 汉语语法的规约性和口语语境的任意性, 也是离合词产生的静态和动态原因。作者最后还提到了动宾式离合词的类化作用, 为“洗澡、游泳、出嫁、退休”等词的离合现象做了解释。正如颜

81

[13]

词”时所依据的是扩展法, 但扩展法是否可以成

为界定离合词的唯一标准, 部分学者持否定态度。谢耀基的《词和短语的离合问题》认为, “可离”的“须有明确的界定”, “除了指构成成分之间可以插入别的成分, 还有指构成成分可以变换位置

[10]

(‘) ”洗澡———澡, 洗〔过了〕’。另外, 作者还列举了构成成分重叠、使用中缀构词、修辞的“析词法”等和扩展法相似的例子; 认为, 如果只靠扩展法来界定离合词, 容易使离合词的数量过大。相似的观点还见于沈怀兴的《“离合”说析疑》, 作者在否定运用扩展法认定有关复合词具有“可离可合”之特点的基础上, 对“离合”说产生

[11]

质疑, 并且指出, 。, 张宝林的》:; ; 非动宾式而用如动宾式的动名组合是离合词; 可以扩展又兼属名词或形容词的是离合词。作者认为, 凡符合上述四个鉴定标准中的任何一个标准的动名组合, 都应划入离合词。但是汉语中还存在无粘着语素的离合词, 如曹保平、冯桂华的《“离合词”的构成及离合规律》就列举了“拼命、起家、发财、关心、散会”等词, 足以证明赵文的界定原则有疏忽。比较而言, 吴道勤、李忠初《“离合词”的语法性质及其界定原则》的界定原则更科学一些。他们从双音节的限定、词义的不可分割性、结构的可扩展性及不可带宾语的性质来界定离合词, 抓住了大多数离合词的共性, 所以比较严格周密。

4. 离合词的扩展方式及其规律。不同类型的离合词, 其扩展方式也有所不同。刘顺的《论现代汉语的离合词》对主谓式、动宾式、动补式的离合词的扩展方式进行了梳理, 认为主谓式离合词仅限于在“主”、“谓”之间加入副词, 动补式离合词一般可插入“得”或“不”表示可能, 而动宾式离合词的扩展方式则丰富一些。饶勤《离合 ・语言文化・ 

红菊在其论文《词汇单位的动态性———汉语词汇单位的离合现象分析》中所说的那样, 离合词的“分离形式是它们的历时态, 凝固形式是它们的共时态, 因此, 它们的结构形式就不是完全不能分离的而是潜存有分离的可能性, 这种可能性一旦被语

[17]

境激活, 就会实现。”  二、离合词的多角度研究

1. 离合词与对外汉语教学。关于离合词在对

“离”的形式, 什么时候用“合”的形式, 这需要

从它的语用价值来谈论。

饶勤的《离合词的结构特点和语用分析》从语用的角度, 归纳了一些离合规律, 加深了我们对离合词的认识, 如“说话人急于想知道答案或急着要别人表态时, 多半要用离合词的扩展式。”如“到底变没变质? ”就比“变质了吗? ”表达的语气更急迫。类似这种以归纳的形式以体现离合词运用的观点还见于韩明的《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离合词》, 曹保平、冯桂华的《“离合词”的构成及离合规律》等文章中。

我们在语言应用过程中发现, 离合词的语用其实也是许多学者在总结离合词的离合规律和离合原因的重要考虑因素。许多学者认为, “离”的频率大小、自由程度、方式等方面甚至更多地取决于语用因素。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 群众使用某种语言的形式的目的和功能, 往往由群众的语感或习惯决定。扩展不扩展, 能不能扩展, , 有, 。

《现代汉语是比较早的一部专门讲解离合

[21]

。词典基本上沿用“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 以语法为纲, 并选出较为常用的1738个离合词进行剖析, 比较详细地说明了它们各自的离合情况, 旨在说明这类组合的用法。除了正面阐述外, 还举出一些运用不当的误例进行纠正, 以加深读者对某些离合词的用法理解。除了专门的工具书, 离合词的特点在《现代

) 中也有所反映。汉语词典》(以下简称为《现汉》

按照《现汉》的编纂体例, 词条注音中如使用符号“∥”, 则表明该词为离合词。例如, “睡觉shu ì∥ji ào 进入睡眠状态:该~了/睡了一觉。”但即使是一部比较权威的词典, 在离合词的一些处理上也是有问题的。肖模艳、张骁的《也谈离合词》在考察《现汉》中部分离合词的离合度的基础上, 认为离合词是个连续统, 不能离合的动词是内核, 可离合的动词是外缘, 两者之间存在中间地带; 而《现汉》中以“∥”为标志的大多数离合词凝固性较强, 只能做有限扩展。《现汉》“过于偏重‘合’的收词特点必然抛掉大量离合程度适中或者偏于‘离’的述宾式动词。这就给实际应用带来了不便。”作者还意识到《现汉》中对离合词的界定依据并不明确, 标准不一, 给学习和教学带来困扰。除此之外, 刘哲的《〈现代汉语词典〉义项划

・语言文化・ 

[22]

外汉语教学中存在困难, 不少论文都有提到, 一般

认为有以下几种主要原因:离合词的性质尚无定论, 造成认识上的模糊; 界定有分歧, 划分标准有差异, 得出的离合词的数量也不同; 对外汉语教材对其采取回避策略, 无解释说明, 与一般词无区别。以上种种原因, 使得许多人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因不明白离合词的特点, 而把它们和一般词等同起来, 犯了不少语法错误。针对离合词在教学中所存在的困难, 许多学者提出了教学对策。周上之的《对外汉语离合词循环递进复式教学法》提出了“循环递进复式教学法”, 从理论上讲是这是一种

[18]

切实可行的方法, 也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2004年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上, 词的定义、, , 的方法和意义, 进一步引起人们对离合词教学的关注。另外, 刘春梅的《通过教材编写改善对外汉语的离合词教学》则针对以往教材中对离合词一贯回避的做法, 着重从生词表处理、词语搭配与扩展、课后增加相关练习和适当引入有关离合词的语法点等几个方面探讨了通过教材编写来改善离合词

[19]

教学的一些设想。还有许多学者从具体的实例入手, 探讨如何减少关于离合词的偏误现象, 如吕文华的《短语词的划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认为汉语中的动结式、动趋式、动宾式应划分为短语词, 这样更能和国外的汉语教学接轨, 有利于汉

[20]

语教学。此外, 还有饶勤、刘江涛、沙吾丽・库尔班别克、韩明等人, 都各自在论文中探讨了离合词教学, 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 离合词的语用研究。离合词既有凝固性又

有灵活性, 有利于确切地表达人的思想感情。谢耀基在《词和短语的离合问题》中提到词的离合形式除了作静态的分析外, 还要联系动态的应用情况, 因为语言成分在一定的语境下, 可以出现在语法、语义上特殊的用法。所以, 离合词什么时候用82 

分刍议》认为, 在《现汉》中, 一个离合词和一个跟它形式相同而且意义密切相关的非离合词是被当作两个不同的词条来看的, 这样做的后果是使多义词和同音词的界限模糊。另外, 也会使词典中条目的数量异常庞大, 以至搞乱词义之间的区别与

[23]

联系。

离合词的特殊和复杂使之成为汉语学界长期讨论的问题之一, 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近十年来, 学者们发表了大量论文, 研究的范围在不断扩展, 研究的视角也在不断更新。然而, 个别问题至今还存在着分歧, 给汉语教学、机器翻译等领域带来了困扰。虽然许多汉语研究的著作注意到了离合词的特殊性, 并有大篇幅的阐述, 但都不是专门的研究。我们希望有更多高质量的离合词论文发表, 更期待着更多研究离合词的专著出现。◆

【参考文献】

[1]史有为. 呼唤柔性———汉语语法探异[M].海口:海南出

版社, 1992.

[2]吕叔湘. 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9. [3]段业辉. 论离合词[J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

1994, (2) :112~115.

[4]付士勇. 论离合词[J ].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 (1) :46~49.

[5]赵淑华, 张宝林. [J 言教学与研究, (. [6]刘顺.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1999, (5) :. [7]吴道勤, . “”的语法性质及其界定原则

[J ].湘潭工学院学报, 2001, 3(3) :47~501

[8]曹保平, 冯桂华. “离合词”的构成及离合规律[J ].广播

电视大学学报, 2003, (4) :95~971

[9]蔡国妹. 离合词探源[J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02, 23,

(1) :66.

[10]谢耀基. 词和短语的离合问题[J ].烟台大学学报,

2001, 14(2) :234~240. [11]沈怀兴. “离合”说析疑[J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2,

(6) :57.

[12]饶勤. 离合词的结构特点和语用分析———兼论中高级

对外汉语离合词的教学[J ].汉语学习, 1997, (1) :32~35.

[13]王海峰. 现代汉语离合词离析动因刍议[J ].语文研究,

2002, (9) :29~341[14]沙吾丽・库尔班别克. 浅谈离合词教学[J ].新疆教育

学院学报, 2002, 18(3) :85~87.

[15]韩明. 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离合词[J ].温州师范学院

学报, 2003, 24(4) :571

[16]黄晓琴. 离合字组的语义研究[J ].语言文字应用,

2004, (2) :141.

[17]颜红菊. 词汇单位的动态性———汉语词汇单位的离合

现象分析[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2004, 26(5) :961[18]周上之. 对外汉语离合词循环递进复式教学法[J ].汉

语学报, 2000, (1) :1611

[19]刘春梅. J ].11) 8[20][J ].

, ) :.

][M].北京:北京师

, 1995.

[22]肖模艳, 张骁. 也谈离合词[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4, 23(4) :73~75. [23]刘哲1《现代汉语词典》义项划分刍议[J ]1辞书研究,

2002, (2) :12~151

A Review on the Study of Chinese Sp lit Words

W eiW ei

(L iaoning Nor mal University, Dalian L iaoning, 116029)

  Abstract:The study of s p lit words in the past ten years includes the foll owing t w o as pects:the study on the body of the s p lit words and a multi-pers pective study of the s p lit words . A careful summary of the achieve ments and shortcom ings of the study of the s p lit words is of i m portance t o Chinese acquisiti on and Chinese teaching and Chi 2nese word search .

Key words:s p lit words, study of s p lit words in itself, multi-pers pective study, revie w

[责任编辑:王靖宇]

 ・语言文化・ 83


相关文章

  •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投稿须知
  •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投稿须知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诚挚欢迎海内外专家.学者赐稿!来稿注意事项如下: 一.稿件范围 本刊欢迎以下各类来稿: 1. 教学研究:研究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以汉语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为主,包括 ...查看


  • 超越离合器综述
  • 第29卷第1期 文章编号:1004-2539(2005)O]一0069-04 超越离合器综述 超越离合器综述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150006) 曲秀全J辐念力车仁炜 摘要为了提高棘轮机构的传动性能,从机械原理和机械 ...查看


  •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论文
  •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论文 摘 要:21世纪现代汉语词汇学的研究有了新的发展,在过去的十二年间,研究的情况大致可以概括为:研究内容上的深入化.细致化:研究方法上表面描写与深层解释相结合:研究呈交叉性的特点:应用词汇和词汇的比较研究成为热点. 关键 ...查看


  •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综述
  • 近五年来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过程研究综述 09对外汉语 蒋小莹 学号:090101110 [摘要]对外汉语教学历来重视课堂教学的过程,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在全部教学活动中处于中心地位,其他环节都必须为它服务.本文从对外汉语课堂教 ...查看


  •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综述
  • 2008年5月第36卷第3期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X injiang U niversity (Ph ilo sophy, H um anities &Social Sciences ) M a ...查看


  • 古汉语常用词历时演变研究综述_梁浩
  • 2013年第5期(总第18期)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No. 5,2013Total No. 18 古汉语常用词历时演变研究综 ...查看


  • 论构成补语可能式的主客观条件
  • 2005年11月第3卷第6期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Nov. , 2005 Vol. 3No. 6 [汉语语法研究] 论构成补语可能式的主客观条件 黄晓琴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 北京100875) 3 [摘 要] ...查看


  • (全英文论文)浅析献给艾米丽的玫瑰
  •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6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 者 学 院.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 文 字 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 ...查看


  • (全英文论文)分析爱玛中的圆形人物与扁形人物
  •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5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 者 学 院.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 文 字 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