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子听一个汽车行业老前辈聊起汽车后市场的话题。他说:汽车后市场的专业维修店、改装店以后会越来越值钱,而部分4S店慢慢会减少并且出现退市,只留部分来负责销售。汽车模块化进行到一定阶段之后,日后有可能会由车主来自行决定自己配置以及车型,甚至以后你再都不用跟别人说你买的车是什么牌子,所以无所谓什么4S店,专业的连锁维修店才能解决车主模块化车辆问题。
【大众MQB平台】
这位老前辈的观点颇为有趣,有没有想过,日后你买车会像组装台式电脑一样?传统的整机厂只负责设计生产最基本底盘、电动机等等装备(这些装备甚至都可以随意根据自己的喜好装备),而汽车的外壳样式,则由其他厂家设计生产。就像谷歌早前公布的模块化手机一样,多个配件生产商遵循一个协议,不同的配件可以插到同一手机上面。
【雷诺日产CMF平台】
我来模拟一套有趣的场景。你早上上班的时候,到自家的车库,从“衣柜”里面选一套适合今天出行的汽车外壳,再让机器把这套“衣服”穿在车架上,整个过程不需要10分钟。周末的时候,需要点越野feel,可以升高空气悬挂,再换上SUV的外套。晚上和女朋友约会的时候,可以降低悬挂,缩减轴距,再换上跑车的衣服,捎上女伴上演速度与激情。这不是无稽之谈,而是真的有人正在研究这种汽车的可能性,这就是发展模块化平台。
模块化汽车平台是什么?
简单来讲,就是多款汽车共用一个生产平台,就像乐高积木一样,将各个零部件装嵌起来就成了模块化汽车。
目前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家,把自家的一些平台合调整为模块化的生产平台,在生产平台上做减法整合。模块化平台最大优势不说大家也知道,自然是其通用性。通用性带来的好处就是工业生产,规模化效应让成本降低。同一个零部件可以用在更多的车型上面,从而大大降低整车的价格。
以下选取大众、通用、福特、丰田平台,对比分析其平台战略差异性。
部分汽车品牌核心平台战略
通用
2011年宣布,到2018年将会削减50%的产品结构,目前在其30个平台之中,仅有8个为全球性核心平台,占全球总产销量的30%。2018年将停止发展区域性平台,整个优化的14个全球化核心平台,将占全球总产销量比例至90%。
大众
2018年之前将推出10个新平台,包括NSF、MQB、MLB、MMB等。
福特
2012年末,共15个全球标准平台,占总产销量的70%。今后将继续削减平台数量,到2015年单个全球化核心平台的产销量将达到68万辆,而2011年仅为34.5万辆。
丰田
TNGA开发模式将大幅提高零部件通用化率,从现在的20%-30%提高到70%-80%。首期主要开发B(小型车)、C(中级车)、K(FF中高级车)3个平台,占未来集团总产销辆的50%左右。首款车2015年推出,2018年之前至少10款车上市,根据之前消息,下一代雅力士、普锐斯、卡罗拉、凯美瑞、RAV4乃至Previa等车型都被囊括在TNGA平台计划。
可以看出,车厂已经开始削减平台的数量,增加核心平台的投入,并且把这些非核心的平台调整到核心平台当中。
对于平台内模块的共享,其实质也就是平台产品开发的产品群一次规划,而车型分步开发的模式,以实现零部件共用化与产品个性化的最佳平衡。全球车企平台开发的最新模式基本分为3种:
(1)以大众MQB和MLB代表的“模块化平台”,核心是实现跨车型、跨产品区隔;
(2)以通用和丰田TNGA为代表“产品架构性平台”,追求细分区隔内产品的最优化;
(3)以马自达SKYAC-TIVEE技术为代表的“泛平台”,由于企业产销规模小,因此更加追求工厂设备等基础设施的共用。其中“模块化平台”解决方案最具代表性。
模块化汽车未来长什么样?
讲到未来汽车,不用说,各位一定是想以特斯拉为代表的电动车。虽然上百万的车,然而一个中央手扶箱都没有,依然很多IT行业精英购买,一副我搞IT我搞高科技你不懂的样子。
不过,以Tesla为代表的电动汽车技术很有可能预示着汽车未来发展。电动汽车是没有传统内燃机、变速箱、传动轴等复杂的机械零件或系统(是的,再也不用换机油了),所以其整车设计将更容易采用模块化的方法或理念。可以设想,未来汽车设计将和现在的IT产品一样高度的标准化、零件高度通用化,组成最终产品的各个子系统都将是采用模块化的开发。
【游侠X电动车】
更加恐怖的是,多得特斯拉的开源技术,可见的将来,除了游侠X之外,肯定还会有更多相类似的非传统整机厂采用特斯拉的开源技术来设计新汽车。
当然模块化也有弊端,可以想象如果一个核心部件出现问题,那车厂就蛋疼了……意味着所有使用该零部件的汽车都要更换该零部件,代价非常之大,所以采用模块化生产的技术,一般都会采用较为成熟的技术,避免该类型事件发生。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模块化汽车乃是大势所催,你不搞一两个模块化平台出来,你都不好意思说你出来混的。
前一阵子听一个汽车行业老前辈聊起汽车后市场的话题。他说:汽车后市场的专业维修店、改装店以后会越来越值钱,而部分4S店慢慢会减少并且出现退市,只留部分来负责销售。汽车模块化进行到一定阶段之后,日后有可能会由车主来自行决定自己配置以及车型,甚至以后你再都不用跟别人说你买的车是什么牌子,所以无所谓什么4S店,专业的连锁维修店才能解决车主模块化车辆问题。
【大众MQB平台】
这位老前辈的观点颇为有趣,有没有想过,日后你买车会像组装台式电脑一样?传统的整机厂只负责设计生产最基本底盘、电动机等等装备(这些装备甚至都可以随意根据自己的喜好装备),而汽车的外壳样式,则由其他厂家设计生产。就像谷歌早前公布的模块化手机一样,多个配件生产商遵循一个协议,不同的配件可以插到同一手机上面。
【雷诺日产CMF平台】
我来模拟一套有趣的场景。你早上上班的时候,到自家的车库,从“衣柜”里面选一套适合今天出行的汽车外壳,再让机器把这套“衣服”穿在车架上,整个过程不需要10分钟。周末的时候,需要点越野feel,可以升高空气悬挂,再换上SUV的外套。晚上和女朋友约会的时候,可以降低悬挂,缩减轴距,再换上跑车的衣服,捎上女伴上演速度与激情。这不是无稽之谈,而是真的有人正在研究这种汽车的可能性,这就是发展模块化平台。
模块化汽车平台是什么?
简单来讲,就是多款汽车共用一个生产平台,就像乐高积木一样,将各个零部件装嵌起来就成了模块化汽车。
目前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家,把自家的一些平台合调整为模块化的生产平台,在生产平台上做减法整合。模块化平台最大优势不说大家也知道,自然是其通用性。通用性带来的好处就是工业生产,规模化效应让成本降低。同一个零部件可以用在更多的车型上面,从而大大降低整车的价格。
以下选取大众、通用、福特、丰田平台,对比分析其平台战略差异性。
部分汽车品牌核心平台战略
通用
2011年宣布,到2018年将会削减50%的产品结构,目前在其30个平台之中,仅有8个为全球性核心平台,占全球总产销量的30%。2018年将停止发展区域性平台,整个优化的14个全球化核心平台,将占全球总产销量比例至90%。
大众
2018年之前将推出10个新平台,包括NSF、MQB、MLB、MMB等。
福特
2012年末,共15个全球标准平台,占总产销量的70%。今后将继续削减平台数量,到2015年单个全球化核心平台的产销量将达到68万辆,而2011年仅为34.5万辆。
丰田
TNGA开发模式将大幅提高零部件通用化率,从现在的20%-30%提高到70%-80%。首期主要开发B(小型车)、C(中级车)、K(FF中高级车)3个平台,占未来集团总产销辆的50%左右。首款车2015年推出,2018年之前至少10款车上市,根据之前消息,下一代雅力士、普锐斯、卡罗拉、凯美瑞、RAV4乃至Previa等车型都被囊括在TNGA平台计划。
可以看出,车厂已经开始削减平台的数量,增加核心平台的投入,并且把这些非核心的平台调整到核心平台当中。
对于平台内模块的共享,其实质也就是平台产品开发的产品群一次规划,而车型分步开发的模式,以实现零部件共用化与产品个性化的最佳平衡。全球车企平台开发的最新模式基本分为3种:
(1)以大众MQB和MLB代表的“模块化平台”,核心是实现跨车型、跨产品区隔;
(2)以通用和丰田TNGA为代表“产品架构性平台”,追求细分区隔内产品的最优化;
(3)以马自达SKYAC-TIVEE技术为代表的“泛平台”,由于企业产销规模小,因此更加追求工厂设备等基础设施的共用。其中“模块化平台”解决方案最具代表性。
模块化汽车未来长什么样?
讲到未来汽车,不用说,各位一定是想以特斯拉为代表的电动车。虽然上百万的车,然而一个中央手扶箱都没有,依然很多IT行业精英购买,一副我搞IT我搞高科技你不懂的样子。
不过,以Tesla为代表的电动汽车技术很有可能预示着汽车未来发展。电动汽车是没有传统内燃机、变速箱、传动轴等复杂的机械零件或系统(是的,再也不用换机油了),所以其整车设计将更容易采用模块化的方法或理念。可以设想,未来汽车设计将和现在的IT产品一样高度的标准化、零件高度通用化,组成最终产品的各个子系统都将是采用模块化的开发。
【游侠X电动车】
更加恐怖的是,多得特斯拉的开源技术,可见的将来,除了游侠X之外,肯定还会有更多相类似的非传统整机厂采用特斯拉的开源技术来设计新汽车。
当然模块化也有弊端,可以想象如果一个核心部件出现问题,那车厂就蛋疼了……意味着所有使用该零部件的汽车都要更换该零部件,代价非常之大,所以采用模块化生产的技术,一般都会采用较为成熟的技术,避免该类型事件发生。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模块化汽车乃是大势所催,你不搞一两个模块化平台出来,你都不好意思说你出来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