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对中国三大偏见不攻自破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西方对中国三大偏见不攻自破

【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网站5月19日文章】题:西方对中国的偏见曲解未来(作者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基肖尔?马赫布巴尼)

我们正在进入世界历史的新时代。

西方对世界历史主导的终结,意味着我们需要丢掉西方文化视角来理解这个新时代。这将需要改变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西方人士的思维。而由于头脑中充斥着偏见,他们得出的往往是错误的看法。我将提出三个西方对中国存有偏见的例子来加以证明。

西方对中国想当然的第一个根本性破绽是认为中国最终会像其他所有成功的发达国家一样加入大西方计划,并且变得“与我们一样”。他们相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政府无法继续存在下去,“玫瑰”或“橙色”革命的出现只是时间问题。

西方的人口加起来约为8.6亿,而中国的人口有13亿。对历史傲慢的人才会以为西方文明大得足以同化中国文明。事实是,中国拥有属于自己十分发达而独特的文化,因此不会被西方同化。

西方对中国想当然的第二个根本性破绽是认为如果不成为西方式的自由民主国家,中国就会崩溃。在此次金融危机高潮时,西方对中国政权将会崩溃的一厢情愿的想法有过最明显的流露。我已经记不清有多少西方媒体的报道声称中国经济增长的崩溃如何导致了4万多起抗议活动,并预测这些抗议将升级并把政府推翻。

几乎没有西方分析家指出这其中显而易见的破绽:它所依据的是这样一种成见,即中国人民会愚蠢到仅仅因为1年糟糕的经济表现而推翻一个给他们带来了30年世界最快经济增长的政权。同样,几乎没有人能想到,中国政府在处理经济危机方面表现得比西方国家能干得多。

西方想当然的第三个根本性破绽是认为中国无法和平崛起。他们认为正如19世纪欧洲新列强的崛起导致战争和冲突一样,亚洲新强国在21世纪崛起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

对任何地区来说,经济危机才是真正的压力测试。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很大程度上促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2008年-2009年的大衰退是世界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遇到的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倘若亚洲地区已经存在随时可能爆发的地缘政治对立,最近的金融危机本应已经点燃了导火索。

事实刚好相反,什么也没有发生。原因何在?因为亚洲国家有一种较强的政治共识,认为如果卷入地缘政治对立的零和游戏,它们就将放弃最好的发展机遇。因此,尽管存在对立,但所有国家都学会了如何处理。因此,中国的和平崛起既非侥幸,也非暂时现象,它是中国领导层高超的地缘政治处理能力的结果。

(选自《参考消息》2010年5月21日第8版)

【小题1】下列对“西方对中国的偏见”的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终结了西方对世界历史的主导,但由于西方人士头脑中的偏见,他们得出的往往是错误的看法。

B.西方认为中国最终会变得和西方一样,“玫瑰”或“橙色”革命的出现只是时间问题。

C.西方认为中国如果不成为西方式的自由民主国家就会崩溃。

D.西方认为中国无法和平崛起,崛起过程中会导致战争和冲突。

【小题2】下列有关“西方认为中国会崩溃”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西方认为,中国人口比西方多几亿,因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政府无法继续存在下去。

B.有不少西方媒体预测,因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崩溃而导致的抗议活动的升级会把政府推翻。

C.中国人民不会因为一时糟糕的经济表现而推翻一个给他们带来了长期的世界最快经济增长的政权。

D.中国政府比西方国家在处理地缘政治方面表现得能干得多。

【小题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西方认为西方文明大得足以同化中国文明。

B.亚洲新强国在21世纪崛起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战争和冲突。

C.2008年—2009年的大衰退是世界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D.在最近的金融危机中,亚洲国家尽管存在对立,但所有国家都学会了如何处理地缘政治。

【小题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方对世界历史主导的终结,意味着我们要从新的视角来理解这个新时代。

B.中国人口比西方多,中国拥有属于自己十分发达而独特的文化,由中国历史上蒙古族、满族等的汉化可知,西方是有可能被中国同化的。

C.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很大程度上促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可在2008-2009年在大衰退中,亚洲地区没有发生战争和冲突,说明经济危机可能导致战争和冲突,但没有必然性。

D.中国在21世纪崛起的过程中,特别是在2008—2009年的大衰退中没有和其它亚洲国家爆发地缘政治对立,说明中国是能够和平崛起的。

阅读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4】B

解析【小题1】原文并没有说是“中国终结了西方对世界历史的主导”。

【小题2】A项前后两句没有必然联系;C项“一时”应为“一年”,“长期”应为“30年”;D项“地缘政治”应为“经济危机”。

【小题3】A项是“对历史傲慢的人”的观点;B项是西方的偏见;C项缺少限定语,应在“世界”后加“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遇到的”。

【小题4】原文没有提到“蒙古族、满族等的汉化”问题,也没有谈及“西方是否可能被中国同化”的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西方对中国三大偏见不攻自破

【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网站5月19日文章】题:西方对中国的偏见曲解未来(作者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基肖尔?马赫布巴尼)

我们正在进入世界历史的新时代。

西方对世界历史主导的终结,意味着我们需要丢掉西方文化视角来理解这个新时代。这将需要改变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西方人士的思维。而由于头脑中充斥着偏见,他们得出的往往是错误的看法。我将提出三个西方对中国存有偏见的例子来加以证明。

西方对中国想当然的第一个根本性破绽是认为中国最终会像其他所有成功的发达国家一样加入大西方计划,并且变得“与我们一样”。他们相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政府无法继续存在下去,“玫瑰”或“橙色”革命的出现只是时间问题。

西方的人口加起来约为8.6亿,而中国的人口有13亿。对历史傲慢的人才会以为西方文明大得足以同化中国文明。事实是,中国拥有属于自己十分发达而独特的文化,因此不会被西方同化。

西方对中国想当然的第二个根本性破绽是认为如果不成为西方式的自由民主国家,中国就会崩溃。在此次金融危机高潮时,西方对中国政权将会崩溃的一厢情愿的想法有过最明显的流露。我已经记不清有多少西方媒体的报道声称中国经济增长的崩溃如何导致了4万多起抗议活动,并预测这些抗议将升级并把政府推翻。

几乎没有西方分析家指出这其中显而易见的破绽:它所依据的是这样一种成见,即中国人民会愚蠢到仅仅因为1年糟糕的经济表现而推翻一个给他们带来了30年世界最快经济增长的政权。同样,几乎没有人能想到,中国政府在处理经济危机方面表现得比西方国家能干得多。

西方想当然的第三个根本性破绽是认为中国无法和平崛起。他们认为正如19世纪欧洲新列强的崛起导致战争和冲突一样,亚洲新强国在21世纪崛起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

对任何地区来说,经济危机才是真正的压力测试。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很大程度上促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2008年-2009年的大衰退是世界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遇到的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倘若亚洲地区已经存在随时可能爆发的地缘政治对立,最近的金融危机本应已经点燃了导火索。

事实刚好相反,什么也没有发生。原因何在?因为亚洲国家有一种较强的政治共识,认为如果卷入地缘政治对立的零和游戏,它们就将放弃最好的发展机遇。因此,尽管存在对立,但所有国家都学会了如何处理。因此,中国的和平崛起既非侥幸,也非暂时现象,它是中国领导层高超的地缘政治处理能力的结果。

(选自《参考消息》2010年5月21日第8版)

【小题1】下列对“西方对中国的偏见”的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终结了西方对世界历史的主导,但由于西方人士头脑中的偏见,他们得出的往往是错误的看法。

B.西方认为中国最终会变得和西方一样,“玫瑰”或“橙色”革命的出现只是时间问题。

C.西方认为中国如果不成为西方式的自由民主国家就会崩溃。

D.西方认为中国无法和平崛起,崛起过程中会导致战争和冲突。

【小题2】下列有关“西方认为中国会崩溃”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西方认为,中国人口比西方多几亿,因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政府无法继续存在下去。

B.有不少西方媒体预测,因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崩溃而导致的抗议活动的升级会把政府推翻。

C.中国人民不会因为一时糟糕的经济表现而推翻一个给他们带来了长期的世界最快经济增长的政权。

D.中国政府比西方国家在处理地缘政治方面表现得能干得多。

【小题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西方认为西方文明大得足以同化中国文明。

B.亚洲新强国在21世纪崛起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战争和冲突。

C.2008年—2009年的大衰退是世界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D.在最近的金融危机中,亚洲国家尽管存在对立,但所有国家都学会了如何处理地缘政治。

【小题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方对世界历史主导的终结,意味着我们要从新的视角来理解这个新时代。

B.中国人口比西方多,中国拥有属于自己十分发达而独特的文化,由中国历史上蒙古族、满族等的汉化可知,西方是有可能被中国同化的。

C.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很大程度上促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可在2008-2009年在大衰退中,亚洲地区没有发生战争和冲突,说明经济危机可能导致战争和冲突,但没有必然性。

D.中国在21世纪崛起的过程中,特别是在2008—2009年的大衰退中没有和其它亚洲国家爆发地缘政治对立,说明中国是能够和平崛起的。

阅读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4】B

解析【小题1】原文并没有说是“中国终结了西方对世界历史的主导”。

【小题2】A项前后两句没有必然联系;C项“一时”应为“一年”,“长期”应为“30年”;D项“地缘政治”应为“经济危机”。

【小题3】A项是“对历史傲慢的人”的观点;B项是西方的偏见;C项缺少限定语,应在“世界”后加“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遇到的”。

【小题4】原文没有提到“蒙古族、满族等的汉化”问题,也没有谈及“西方是否可能被中国同化”的问题。


相关文章

  • 让香格里拉发现自己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让香格里拉发现自己 第一次接触香格里拉(Shangri-la)这个词还是八十年代中期,在一本简易英语课外读物中,"香格里拉"即世外桃源.但事实上,香格里拉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地方,它就在中国滇西北 ...查看


  • 论偏见阅读答案
  • 论偏见 ①千百年来,"偏见"一词一直是带贬义的.在人们心目中,偏见就意味着错误,是思想认识的大敌,因此,人人都不应当有偏见.偏见是如此不受欢迎,以至于各个领域的思想家无不以扫除偏见为己任,以便达到无偏见的认识.在人们心中 ...查看


  • 经济崛起之谜
  • 加入WTO十年?中国模式挑战西方观点 去年中国迎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十周年的重要纪念.中国加入WTO的十年,是中国模式发展和成长的十年.中国走出了一条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竞争条件下学习.创新和发展的新路. 我们要知道,目前WTO代表的国 ...查看


  • 我们该怎样生活--论生活哲学的转向
  • 莩未'拜富2010年第1期 我们该怎样生活 --论生活哲学的转向+ 李文阁 [摘要]我们该怎样生活?这是一个自人类产生以来就在追问但一直没有.也不可能有最终答案的问 题.这个问题对于在人生价值和意义问题上陷入危机的现代人而言具有特别的意义, ...查看


  • 2011年1月自考西方政治制度,--
  • 2011年1月自考西方政治制度考前密押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雅典城邦国家的最高权 ...查看


  • 浅谈影响改革开放成果的几个主要因素[散文欣赏]
  • 浅谈影响改革开放成果的几个主要因素 傅伯勇 当前,改革开放已经进入关键阶段,能否保持改革开放成果或者能否将改革开放引向深入取得更大的成果,将取决于诸多因素,这些因素有哪些方面呢?在笔者看来,主要有这样两个方面的因素: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但主 ...查看


  • 为揭露英国社会的弊端还是为中国进行辩护?
  • --评英国历史学家迪金逊的<约翰中国佬信札> 日期:2011-10-24 作者:叶向阳 来源:文汇报 戴中国式小帽的迪金逊像(资料图片) 图片作者: 1901年第一版<约翰中国佬信札>书影(资料图片) 图片作者: 图 ...查看


  • 尔雅 专业论文写作考试及答案
  • 一. 单选题(题数:60,共 60.0 分) 1 关于"艺术终结"这一命题,描述错误的是(). 1.0 分 ∙ A . 与社会发展背景有关 ∙ ∙ B . 艺术被非神圣化了 ∙ ∙ C . 艺术被当作商品生产 ∙ ∙ D ...查看


  • 党课小组讨论发言
  • 作为一名90后,曾经的我也被网络上某些不负责任的言论所误导,对党或多或少的产生了一些偏见,我不愿意说假话,这样做浪费的不但是自己的时间,更践踏了自己的良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读量的攀升,我逐渐意识到了那些言论的错误性,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在互联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