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高等教育
自学考试毕业论文
我国管理会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
专 业考 籍 号姓 名 曹润泽 电 话联系地址指导老师 尹烨辉
湖南师范大学自学考试办公室
二零一一年三月
目 录
摘 要………………………………………………………………1 关键词…………………………………………………………………1 1我国管理会计的基本现状…………………………………………1 2我国管理会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
2.1方法在实务中的运用具有较大的局限性………………………3
2.2观念陈旧不适应现代管理的要求………………………………3
2.3目光短浅只重视眼前利益………………………………………3
2.4方法落后信息失真………………………………………………4 3我国管理会计的未来发展趋势…………………………………4
3.1成本计量目的多元化和成本概念结构多维化…………………4
3.2作业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将成为应用主流……………………5
3.3以作业链分析为基础,迈出走向战略成本管理的第一步价值链分析………………………………………………………………………6
3.4财务和非财务指标的平衡成为管理会计中绩效考核的重要手段………………………………………………………………………6 4管理会计的变革………………………………………………………7
4. 1在研究方法上要注重采用实证研究方法,要理论联系实际。………………………………………………………………………7
4.2内容上重新整合。在我国,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是两门并行的学科。………………………………………………………………………7
4. 3调整拓展管理会计内容,大力发展战略管理会计。………………………………………………………………………7
4. 4努力提高企业决策者和会计人员的素质。………………………………………………………………………8
4. 5大力开发管理会计软件,使管理会计逐步向电算化方向发展。………………………………………………………………………8 结 语………………………………………………………………9
参考文献……………………………………………………………9
我国管理会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 专业:会计电算化考 考籍号:[1**********]5 姓名:曹润泽
摘 要
管理会计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这一时期属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阶段,工业化浪潮纷至沓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当时伴随着泰罗的科学管理的产生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管理会计的发展对于指导和改进我国经营管理、提高宏观经济效益发挥了积极作用。管理会计的发展对于指导和改进我国经营管理、提高宏观 经济 效益发挥了积极作用。它最重要的职能是为最优经营决策和最高经营效率提供各种有用的方案和资料。本文将从我国管理会计的现状及以后的发展趋势进行简略的阐述。
关键词:管理会计; 现状, 发展趋势
1. 我国管理会计的基本现状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西方管理会计学理论传入我国。在近三十年间,管理会计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表现其一、在理论研究方面无重大突破,理论体系不完整、学科体系不规范。具体表现为理论研究的对象定位不清、不能清晰的表达理论的职能和目标,内含方法过于模式化,艰涩不适用;学科内容混乱,相互间联系不紧密,并与其它学科内容交叉太多。表现其二、管理会计研究落后实际需要,理论同实践的结合不能令人满意,在实际工作中没有被广泛推广应用。近一时期,有关管理会计改革方面的文章,频见于各类杂志、报刊,人们对
管理会计的关心,为管理会计的发展,增添了希望。
造成管理会计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些因素大致可归纳为对理论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对实践应用的影响因素。首先影响管理会计理论发展的主要因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管理会计自从西方传入至今,一直沿袭西方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成果,国内业界的主要工作,集中在介绍和引入国外的最新研究成果上,而不是根据国情,研究自己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在管理会计理论的各方面都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二、国内业界之所以不热衷于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原因之一是政府及社会各界对管理会计重视的程度不够,从事管理会计研究的人员和用于此研究的资源相对较少。原因之二是管理会计理论相对于财务会计理论的研究过程要复杂,财务会计理论体系是根据社会团体的价值共性总结出来的,而管理会计理论则需要根据不同个体的特性来总结。同时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也远比财务会计要复杂得多,这也可能是人们不愿投入过多精力的原因。 三、理论研究缺少原动力。四、传统的管理会计理论与其他一些管理学科理论内容重复太多,缺乏独立性。五、目前国际管理会计正面临一场危机,波及国内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
很多事实证明我国管理会计已逐步从数量、定额管理过渡到成本、价值的管理,从项目、部门管理演变为全面管理、战略管理。随着理论研究的拓展和实践经验的积累,现代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呈现出日趋融合之态势,人们的目光已从过去转向现在和未来,开始用全局的观点、战略的眼光进行财务活动管理。管理会计的发展对于指导和改进我国经营管理、提高宏观经济效益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管理会计在中国形成和发展的时间毕竟不长。立足于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目标,我国管理会计尚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管理会计的理论结构、研究范围、实践应用等方面更待完善和充实,还存在较大的发展余地。此外,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脱钩现象较严重。从本质上来说,管理会计是为内部管理服务的,不注重管理会计的应用,
很难说其管理工作会有多大成效。管理会计理论的实践化,在我国还存在一些脱节。
2、我国管理会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约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短短20年时间,管理会计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很多事实证明我国管理会计已逐步从数量、定额管理过渡到成本、价值的管理,从项目、部门管理演变为全面管理、战略管理。随着理论研究的拓展和实践经验的积累,现代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呈现出日趋融合之态势,人们的目光已从过去转向现在和未来,开始用全局的观点、战略的眼光进行财务活动管理。管理会计的发展对于指导和改进我国经营管理、提高宏观经济效益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管理会计在 中国 形成和发展的时间毕竟不长。立足于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目标,我国管理会计尚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管理会计的理论结构、研究范围、实践应用等方面更待完善和充实,还存在较大的发展余地。此外,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脱钩现象较严重。从本质上来说,管理会计是为内部管理服务的,不注重管理会计的应用,很难说其管理工作会有多大成效。管理会计理论的实践化,在我国还存在一些脱节。
2.1方法在实务中的运用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由于传统管理会计的理论是依据特定的经济环境而建立起来的,它所确定的定量模型和假设在变化着的现实经济生活中有许多并不能成立,人们很难运用这些理论和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投资决策分析中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问题,所有教材都是沿用西方国家的复利制计算利息,而我国则普遍应用单利制计算利息。这种理论严重脱离实际的方法影响了它的实际应用,以至出现了“长期投资经营决策和长期投资敏感分析几乎没有企业在实际中予以应用”的情况。此
外,追求高深莫测的理论与数学模型,有的将一些本来比较简单的方法加以复杂化,使其不易掌握,可操作性差。
2.2实务界缺乏对管理会计的重视和系统应用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从西方引进管理会计知识体系至今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但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我国及国外和港台的会计学者所做的各项调查结果表明,迄今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仍未得到广泛重视和系统应用。目前管理会计的应用主要是在沿海地区和外资企业,而西部、内地应用极少。这主要是因为管理会计的基层教育滞后,普及率低,很多企业领导根本不懂管理会计,对其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没有清楚认识。会计人员素质低是制约管理会计推广应用的关键,而我国管理会计应用软件开发滞后是制约其推广的重要因素。
2.3管理会计应用经验亟待系统总结和提高
管理会计学现已成为许多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我国学术界对管理会计的研究也已具有一定的深度。从实践上看,我国部分企业已有了一些开展管理会计的成功经验,如20世纪70年代大庆油田开展的内部结算、80年代吉林省开展的厂内银行、90年代邯郸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推行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邯钢经验等。但令人遗憾的是,我国会计界对实践中已有的一些典型成功案例明显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归纳总结,到目前为止只有很少的案例得到了系统的研究与总结。缺乏具有示范性或样板性的典型案例研究报告,是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未能得到有效普及和推广应用的重要原因。
2.4缺乏职业化的管理会计师队伍。
在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的任务和职能基本上由财务部门和成本核算部门承担,没有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承担其任务和履行其职责,无管理会计师专业队伍,全国也无此类技术资格考试。由于企业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会计循环上,只考虑会计实务是否符合会计惯例,而不去考虑是否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致使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发展不平衡,从而制约了它的推广和运用。[
3. 我国管理会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大体说来,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方向,应是理论体系逐步完善化、实践应用灵活化、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化、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领域的作用明显化。
3.1成本计量目的多元化和成本概念结构多维化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企业已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营实体,企业面临市场经营、产品开发等经营管理问题,其成本控制、成本考核分析各方面的成本问题越来越多,成本管理的目标也 自然 发展为融预测、决策、计划、核算、控制、考核和分析等为一体的多元化体系。为满足预测、决策和计划等成本管理要求的计量目的,预计成本分为边际成本、差量成本、机会成本、固定和变动成本、目标成本等。而为满足控制、考核和分析等成本管理要求的计量目的,则要求建立正确的计划成本、标准成本、目标成本、贡任成本等成本计量制度,同时还要求成本计且能获取企业以前年度成本资料和国内外同类行业的成本资料等。多元成本计量目的要求相应建立多维成本概念,正如杨纪瑰教授所述:"服务于不同目的,采用不同方法和包括不同范围所进行的成本 计算 的结果,就可能产生不同的成本概念和成本数字。" 在管理成本的大框架下,各种成本的涵义和外延也有了较大的变化发展。
3.2作业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将成为应用主流
市场的不断成熟与完善及大范围推广运用,形成全国范围的成本 计算 和管理方法,这不但能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且有利于制订 科学 有效的经营决策、投资决策,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增加企业价值,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因此,作业成本法势必成为我国未来成本管理的核心方法。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一项产品的完整生命周期过程中,作业成本法主要实施于后半段(生产、客户服务) ,而目标成本法主要实施于前半段(设计、开发研究等) ,其特点为:(1)顾客导向以求竞争优势叫(2)以市场价格为上限,谋求成本降低;(3)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初期阶段使
设计者注重成本的降低;(4)采用超部团队方式帮助各部门管理者在未开始生产产品前就衡量产品的功能、消费者需要、产品的成本和利润;(5)采用价值工程等方法去维持产品功能并降低产品成本。传统的目标成本法在我国过去用得较多。目前,企业的战略观念和管理范围也正在发生较大的改变。如企业定价政策已不仅仅从企业内部成本核算着手,是开始拓展到考虑社会消费水平和售后服务质量、产品品牌效应。企业设计部门和产品开发部门已逐渐认识到产品以质量取胜,以功能争优的开发策略。邯钢的" 模拟市场核算、成本否决" 就是作业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在我国的应用前奏。在未来的二、三十年,目标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将会风靡一时,占领管理会计成本管理方法的龙头。
3.3以作业链分析为基础,迈出走向战略成本管理的第一步价值链分析
随着全球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我国为了适应这种竞争的需要,战略管理思想应运而生。目前在 现代 企业管理中,战略管理在理论研究上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国内外均出版了许多专著和 论文 。但在实践运用申,较少涉及战略成本管理。
从作业管理的实质来看,作业管理的主要目标有两个:一是从外部顾客的角度出发,尽量通过作业为顾客提供更多价值; 二是从企业自身角度出发,尽量从顾客提供的价值来获得更多的利润。为此,企业必须通过作业链分析,确定增值和非增值的作业; 而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运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所有这些活动都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示。价值链不仅包括企业内部各链式活动,而且更重要的是,还包括企业外部活动,如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与顾客之间的关系。
3.4财务和非财务指标的平衡成为管理会计中绩效考核的重要手段
长期以来,杜邦评价指标体系在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应用较广,其中投资报酬率指标已成为引导企业投资、筹资、收益分配的有力工
具,因而高投资报酬率也往往成为绩效优良的代名词。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部门体系的日益庞杂,报酬率指标呈现出较大的局限性。投资报酬率有时甚至带来错误的信号,可能掩盖某些部门的实际业绩,并使人们注重相对率的计算,忽视对业绩进行绝对金额的评价。此外,只注重投资效果,忽略顾客满意度、产品质量水平、市场占有率等其他方面也是违背绩效评价的初衷的。
4. 管理会计的变革
管理会计的现状已引起学术界和实务界的极大忧虑,它将如何发展也引起了理论工作者和业务工作者的极大关注。因此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探索比较可行的出路。
4.1在研究方法上要注重采用实证研究方法,要理论联系实际。
管理会计能否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推广和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及时地将实践中的成功经验进行归纳、总结、整理、推广,形成示范效应。及时总结我国开展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以全面推进企业的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2内容上重新整合。在我国,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是两门并行的学科。
将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割裂开来,管理会计的定位就很难。可以将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合并成一门成本管理会计,其研究的对象是成本的核算、规划和控制,研究的内容是原有成本会计的内容加上管理会计中与成本管理相关的内容,如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法、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标准成本、责任成本等内容。
4.3调整拓展管理会计内容,大力发展战略管理会计。
将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教材中内容重复交叉的部分进行适当删减,将应用性较强的作业成本法等内容纳入管理会计,突出管理会计的特点。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我国应加紧进行战略管理会计理论与应用研究,将成本管理重心由制造成本逐步转移到战略总成本上,由成本控制转移到成本计划上;使业绩评价紧紧围绕
企业价值最大化及员工价值最大化目标,体现企业的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兼顾,实现企业的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有机结合;将物力资本向知识资本转化,坚持以人为本,充分挖掘和使用知识资本,将提供的会计信息与知识资本结合起来。
4.4努力提高企业决策者和会计人员的素质。
企业经营决策者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普遍应用,因此有必要提高企业领导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并把懂管理会计作为企业领导者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有了懂管理的领导队伍还不够,企业还要有精明强干的管理会计专业人员,进而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和业务素质,这样能使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得到有效的应用和推广。
4.5大力开发管理会计软件,使管理会计逐步向电算化方向发展。
管理会计要运用一些比较复杂的计算分析方法,采用计算机可保证运算的准确性,可减少大量的工作量,使管理会计人员能够准确、及时地为企业领导者提供预测、决策等方面的信息,满足企业领导者决策的需要;同时可以扩大管理会计的应用范围。
管理会计的推广与应用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共同参与与努力,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以及加入WTO ,应用管理会计必将成为我国企业的内在需求。21世纪的竞争将是全球化的竞争,随着我国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以及国际化企业的不断涌现,企业组织结构及环境的变化,必须以竞争力为导向,构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此相适应,管理会计会呈现出专业化、职业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管理会计必将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结语
未来管理会计中,人们将从价值链分析着手,将财务指标 如投资报酬率、剩余收益(或经济增值额) 客满意度、生产过程质量周期控制,学习和成本等非财务信息相结合,朝着综合绩效考评的方向发展。以上所述仅是管理会计发展的几个方面。随着管理会计理论尤其是在实践应用中的发展,必将对成本核算、预测决策、分析和控制、业绩评价体系的完整性和实用性产生深远影响,并推动企业管理、财务会计理论、财务管理等学科交叉融合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晖,《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的现状及其创新发展》。会计之友,2006,(5)
[2]郑石桥,李宇立。《关于管理会计研究的若干思考》。财会月刊,2006,(5)
[3]郭延琦,《对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应用的思考》。北方经贸,2006,
(2)
[1]Aim J H.V aluation of knowledge:A business performance—oriented methodology[C].USE :proceedings of the 35th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s Science,2002:1~5
(2)Raymond McLeod,Jr .George ,Schel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J].
Prentice Hal l,Inc .,2002:238~256
(3)Tiwana A .The essential guide to knowledge management :E-business and
CRM application[M].Atlanta :Prentice —Hall ,2001:2--.4
(4)Scharlacken ,John W,The Seven Pi llars of Global Supply Chain Planning[M].Supply Chain Management Review,1998:22
(5)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s Jones F L,Cincinnati Ohio:South-Westem CollegePublishing,2003
湖南省高等教育
自学考试毕业论文
我国管理会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
专 业考 籍 号姓 名 曹润泽 电 话联系地址指导老师 尹烨辉
湖南师范大学自学考试办公室
二零一一年三月
目 录
摘 要………………………………………………………………1 关键词…………………………………………………………………1 1我国管理会计的基本现状…………………………………………1 2我国管理会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
2.1方法在实务中的运用具有较大的局限性………………………3
2.2观念陈旧不适应现代管理的要求………………………………3
2.3目光短浅只重视眼前利益………………………………………3
2.4方法落后信息失真………………………………………………4 3我国管理会计的未来发展趋势…………………………………4
3.1成本计量目的多元化和成本概念结构多维化…………………4
3.2作业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将成为应用主流……………………5
3.3以作业链分析为基础,迈出走向战略成本管理的第一步价值链分析………………………………………………………………………6
3.4财务和非财务指标的平衡成为管理会计中绩效考核的重要手段………………………………………………………………………6 4管理会计的变革………………………………………………………7
4. 1在研究方法上要注重采用实证研究方法,要理论联系实际。………………………………………………………………………7
4.2内容上重新整合。在我国,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是两门并行的学科。………………………………………………………………………7
4. 3调整拓展管理会计内容,大力发展战略管理会计。………………………………………………………………………7
4. 4努力提高企业决策者和会计人员的素质。………………………………………………………………………8
4. 5大力开发管理会计软件,使管理会计逐步向电算化方向发展。………………………………………………………………………8 结 语………………………………………………………………9
参考文献……………………………………………………………9
我国管理会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 专业:会计电算化考 考籍号:[1**********]5 姓名:曹润泽
摘 要
管理会计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这一时期属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阶段,工业化浪潮纷至沓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当时伴随着泰罗的科学管理的产生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管理会计的发展对于指导和改进我国经营管理、提高宏观经济效益发挥了积极作用。管理会计的发展对于指导和改进我国经营管理、提高宏观 经济 效益发挥了积极作用。它最重要的职能是为最优经营决策和最高经营效率提供各种有用的方案和资料。本文将从我国管理会计的现状及以后的发展趋势进行简略的阐述。
关键词:管理会计; 现状, 发展趋势
1. 我国管理会计的基本现状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西方管理会计学理论传入我国。在近三十年间,管理会计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表现其一、在理论研究方面无重大突破,理论体系不完整、学科体系不规范。具体表现为理论研究的对象定位不清、不能清晰的表达理论的职能和目标,内含方法过于模式化,艰涩不适用;学科内容混乱,相互间联系不紧密,并与其它学科内容交叉太多。表现其二、管理会计研究落后实际需要,理论同实践的结合不能令人满意,在实际工作中没有被广泛推广应用。近一时期,有关管理会计改革方面的文章,频见于各类杂志、报刊,人们对
管理会计的关心,为管理会计的发展,增添了希望。
造成管理会计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些因素大致可归纳为对理论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对实践应用的影响因素。首先影响管理会计理论发展的主要因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管理会计自从西方传入至今,一直沿袭西方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成果,国内业界的主要工作,集中在介绍和引入国外的最新研究成果上,而不是根据国情,研究自己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在管理会计理论的各方面都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二、国内业界之所以不热衷于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原因之一是政府及社会各界对管理会计重视的程度不够,从事管理会计研究的人员和用于此研究的资源相对较少。原因之二是管理会计理论相对于财务会计理论的研究过程要复杂,财务会计理论体系是根据社会团体的价值共性总结出来的,而管理会计理论则需要根据不同个体的特性来总结。同时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也远比财务会计要复杂得多,这也可能是人们不愿投入过多精力的原因。 三、理论研究缺少原动力。四、传统的管理会计理论与其他一些管理学科理论内容重复太多,缺乏独立性。五、目前国际管理会计正面临一场危机,波及国内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
很多事实证明我国管理会计已逐步从数量、定额管理过渡到成本、价值的管理,从项目、部门管理演变为全面管理、战略管理。随着理论研究的拓展和实践经验的积累,现代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呈现出日趋融合之态势,人们的目光已从过去转向现在和未来,开始用全局的观点、战略的眼光进行财务活动管理。管理会计的发展对于指导和改进我国经营管理、提高宏观经济效益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管理会计在中国形成和发展的时间毕竟不长。立足于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目标,我国管理会计尚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管理会计的理论结构、研究范围、实践应用等方面更待完善和充实,还存在较大的发展余地。此外,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脱钩现象较严重。从本质上来说,管理会计是为内部管理服务的,不注重管理会计的应用,
很难说其管理工作会有多大成效。管理会计理论的实践化,在我国还存在一些脱节。
2、我国管理会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约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短短20年时间,管理会计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很多事实证明我国管理会计已逐步从数量、定额管理过渡到成本、价值的管理,从项目、部门管理演变为全面管理、战略管理。随着理论研究的拓展和实践经验的积累,现代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呈现出日趋融合之态势,人们的目光已从过去转向现在和未来,开始用全局的观点、战略的眼光进行财务活动管理。管理会计的发展对于指导和改进我国经营管理、提高宏观经济效益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管理会计在 中国 形成和发展的时间毕竟不长。立足于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目标,我国管理会计尚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管理会计的理论结构、研究范围、实践应用等方面更待完善和充实,还存在较大的发展余地。此外,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脱钩现象较严重。从本质上来说,管理会计是为内部管理服务的,不注重管理会计的应用,很难说其管理工作会有多大成效。管理会计理论的实践化,在我国还存在一些脱节。
2.1方法在实务中的运用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由于传统管理会计的理论是依据特定的经济环境而建立起来的,它所确定的定量模型和假设在变化着的现实经济生活中有许多并不能成立,人们很难运用这些理论和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投资决策分析中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问题,所有教材都是沿用西方国家的复利制计算利息,而我国则普遍应用单利制计算利息。这种理论严重脱离实际的方法影响了它的实际应用,以至出现了“长期投资经营决策和长期投资敏感分析几乎没有企业在实际中予以应用”的情况。此
外,追求高深莫测的理论与数学模型,有的将一些本来比较简单的方法加以复杂化,使其不易掌握,可操作性差。
2.2实务界缺乏对管理会计的重视和系统应用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从西方引进管理会计知识体系至今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但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我国及国外和港台的会计学者所做的各项调查结果表明,迄今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仍未得到广泛重视和系统应用。目前管理会计的应用主要是在沿海地区和外资企业,而西部、内地应用极少。这主要是因为管理会计的基层教育滞后,普及率低,很多企业领导根本不懂管理会计,对其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没有清楚认识。会计人员素质低是制约管理会计推广应用的关键,而我国管理会计应用软件开发滞后是制约其推广的重要因素。
2.3管理会计应用经验亟待系统总结和提高
管理会计学现已成为许多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我国学术界对管理会计的研究也已具有一定的深度。从实践上看,我国部分企业已有了一些开展管理会计的成功经验,如20世纪70年代大庆油田开展的内部结算、80年代吉林省开展的厂内银行、90年代邯郸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推行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邯钢经验等。但令人遗憾的是,我国会计界对实践中已有的一些典型成功案例明显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归纳总结,到目前为止只有很少的案例得到了系统的研究与总结。缺乏具有示范性或样板性的典型案例研究报告,是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未能得到有效普及和推广应用的重要原因。
2.4缺乏职业化的管理会计师队伍。
在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的任务和职能基本上由财务部门和成本核算部门承担,没有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承担其任务和履行其职责,无管理会计师专业队伍,全国也无此类技术资格考试。由于企业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会计循环上,只考虑会计实务是否符合会计惯例,而不去考虑是否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致使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发展不平衡,从而制约了它的推广和运用。[
3. 我国管理会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大体说来,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方向,应是理论体系逐步完善化、实践应用灵活化、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化、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领域的作用明显化。
3.1成本计量目的多元化和成本概念结构多维化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企业已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营实体,企业面临市场经营、产品开发等经营管理问题,其成本控制、成本考核分析各方面的成本问题越来越多,成本管理的目标也 自然 发展为融预测、决策、计划、核算、控制、考核和分析等为一体的多元化体系。为满足预测、决策和计划等成本管理要求的计量目的,预计成本分为边际成本、差量成本、机会成本、固定和变动成本、目标成本等。而为满足控制、考核和分析等成本管理要求的计量目的,则要求建立正确的计划成本、标准成本、目标成本、贡任成本等成本计量制度,同时还要求成本计且能获取企业以前年度成本资料和国内外同类行业的成本资料等。多元成本计量目的要求相应建立多维成本概念,正如杨纪瑰教授所述:"服务于不同目的,采用不同方法和包括不同范围所进行的成本 计算 的结果,就可能产生不同的成本概念和成本数字。" 在管理成本的大框架下,各种成本的涵义和外延也有了较大的变化发展。
3.2作业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将成为应用主流
市场的不断成熟与完善及大范围推广运用,形成全国范围的成本 计算 和管理方法,这不但能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且有利于制订 科学 有效的经营决策、投资决策,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增加企业价值,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因此,作业成本法势必成为我国未来成本管理的核心方法。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一项产品的完整生命周期过程中,作业成本法主要实施于后半段(生产、客户服务) ,而目标成本法主要实施于前半段(设计、开发研究等) ,其特点为:(1)顾客导向以求竞争优势叫(2)以市场价格为上限,谋求成本降低;(3)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初期阶段使
设计者注重成本的降低;(4)采用超部团队方式帮助各部门管理者在未开始生产产品前就衡量产品的功能、消费者需要、产品的成本和利润;(5)采用价值工程等方法去维持产品功能并降低产品成本。传统的目标成本法在我国过去用得较多。目前,企业的战略观念和管理范围也正在发生较大的改变。如企业定价政策已不仅仅从企业内部成本核算着手,是开始拓展到考虑社会消费水平和售后服务质量、产品品牌效应。企业设计部门和产品开发部门已逐渐认识到产品以质量取胜,以功能争优的开发策略。邯钢的" 模拟市场核算、成本否决" 就是作业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在我国的应用前奏。在未来的二、三十年,目标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将会风靡一时,占领管理会计成本管理方法的龙头。
3.3以作业链分析为基础,迈出走向战略成本管理的第一步价值链分析
随着全球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我国为了适应这种竞争的需要,战略管理思想应运而生。目前在 现代 企业管理中,战略管理在理论研究上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国内外均出版了许多专著和 论文 。但在实践运用申,较少涉及战略成本管理。
从作业管理的实质来看,作业管理的主要目标有两个:一是从外部顾客的角度出发,尽量通过作业为顾客提供更多价值; 二是从企业自身角度出发,尽量从顾客提供的价值来获得更多的利润。为此,企业必须通过作业链分析,确定增值和非增值的作业; 而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运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所有这些活动都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示。价值链不仅包括企业内部各链式活动,而且更重要的是,还包括企业外部活动,如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与顾客之间的关系。
3.4财务和非财务指标的平衡成为管理会计中绩效考核的重要手段
长期以来,杜邦评价指标体系在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应用较广,其中投资报酬率指标已成为引导企业投资、筹资、收益分配的有力工
具,因而高投资报酬率也往往成为绩效优良的代名词。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部门体系的日益庞杂,报酬率指标呈现出较大的局限性。投资报酬率有时甚至带来错误的信号,可能掩盖某些部门的实际业绩,并使人们注重相对率的计算,忽视对业绩进行绝对金额的评价。此外,只注重投资效果,忽略顾客满意度、产品质量水平、市场占有率等其他方面也是违背绩效评价的初衷的。
4. 管理会计的变革
管理会计的现状已引起学术界和实务界的极大忧虑,它将如何发展也引起了理论工作者和业务工作者的极大关注。因此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探索比较可行的出路。
4.1在研究方法上要注重采用实证研究方法,要理论联系实际。
管理会计能否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推广和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及时地将实践中的成功经验进行归纳、总结、整理、推广,形成示范效应。及时总结我国开展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以全面推进企业的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2内容上重新整合。在我国,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是两门并行的学科。
将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割裂开来,管理会计的定位就很难。可以将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合并成一门成本管理会计,其研究的对象是成本的核算、规划和控制,研究的内容是原有成本会计的内容加上管理会计中与成本管理相关的内容,如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法、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标准成本、责任成本等内容。
4.3调整拓展管理会计内容,大力发展战略管理会计。
将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教材中内容重复交叉的部分进行适当删减,将应用性较强的作业成本法等内容纳入管理会计,突出管理会计的特点。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我国应加紧进行战略管理会计理论与应用研究,将成本管理重心由制造成本逐步转移到战略总成本上,由成本控制转移到成本计划上;使业绩评价紧紧围绕
企业价值最大化及员工价值最大化目标,体现企业的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兼顾,实现企业的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有机结合;将物力资本向知识资本转化,坚持以人为本,充分挖掘和使用知识资本,将提供的会计信息与知识资本结合起来。
4.4努力提高企业决策者和会计人员的素质。
企业经营决策者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普遍应用,因此有必要提高企业领导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并把懂管理会计作为企业领导者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有了懂管理的领导队伍还不够,企业还要有精明强干的管理会计专业人员,进而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和业务素质,这样能使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得到有效的应用和推广。
4.5大力开发管理会计软件,使管理会计逐步向电算化方向发展。
管理会计要运用一些比较复杂的计算分析方法,采用计算机可保证运算的准确性,可减少大量的工作量,使管理会计人员能够准确、及时地为企业领导者提供预测、决策等方面的信息,满足企业领导者决策的需要;同时可以扩大管理会计的应用范围。
管理会计的推广与应用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共同参与与努力,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以及加入WTO ,应用管理会计必将成为我国企业的内在需求。21世纪的竞争将是全球化的竞争,随着我国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以及国际化企业的不断涌现,企业组织结构及环境的变化,必须以竞争力为导向,构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此相适应,管理会计会呈现出专业化、职业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管理会计必将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结语
未来管理会计中,人们将从价值链分析着手,将财务指标 如投资报酬率、剩余收益(或经济增值额) 客满意度、生产过程质量周期控制,学习和成本等非财务信息相结合,朝着综合绩效考评的方向发展。以上所述仅是管理会计发展的几个方面。随着管理会计理论尤其是在实践应用中的发展,必将对成本核算、预测决策、分析和控制、业绩评价体系的完整性和实用性产生深远影响,并推动企业管理、财务会计理论、财务管理等学科交叉融合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晖,《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的现状及其创新发展》。会计之友,2006,(5)
[2]郑石桥,李宇立。《关于管理会计研究的若干思考》。财会月刊,2006,(5)
[3]郭延琦,《对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应用的思考》。北方经贸,2006,
(2)
[1]Aim J H.V aluation of knowledge:A business performance—oriented methodology[C].USE :proceedings of the 35th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s Science,2002:1~5
(2)Raymond McLeod,Jr .George ,Schel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J].
Prentice Hal l,Inc .,2002:238~256
(3)Tiwana A .The essential guide to knowledge management :E-business and
CRM application[M].Atlanta :Prentice —Hall ,2001:2--.4
(4)Scharlacken ,John W,The Seven Pi llars of Global Supply Chain Planning[M].Supply Chain Management Review,1998:22
(5)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s Jones F L,Cincinnati Ohio:South-Westem CollegePublishing,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