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前照灯自动控制器项目介绍
一、现代汽车使用自动变光技术必要性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和汽车社会拥有量不断增加,汽车的行驶速度也越来越快,但 也伴随着交通事故及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的急剧增长。
西方发达国家从70年代以来,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一直下降(见表1 ) .因驾驶员行为的改善,公路和车辆设计优化以及交通法规的完善,这种趋势还将持续保持下去。
表1工业化国家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发展
发展中国家因道路交通的发展,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总人数却呈上升趋势(见表2 ) .
2007年我国因驾驶员的违规操作所造成的交通事故,直接导致14812人死亡和巨额财产损失。据相关部门统计,超速、逆行和违法会车是造成一次死亡3人、5人以上特大交通事故的三大主要原因是在这些特大交通事故中,违法会车导致的事故分别占7.1%和10.5%。
由于驾驶员在夜间会车过程中不正确使用汽车前照灯,造成夜间公路交通事故的也越来越多。作为对这类道路交通事故的预防,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作出了机动车夜间会车必须距对面来车150m 外互闭远光灯,改用近光灯" 的规定。但现实中相当部分驾驶员经常使用远光与对方会车,造成对方驾驶员眩目而酿成交通事故,而且这种违规操作很难予以监督。这当然有驾驶员的道德素质因素,但另一方面,由于驾驶过程中频繁的变光操作给驾驶员带来的操作负担, 还有在作灯开关操作的同时又需作方向修正,这类多种操作同时进行所孕育的事故隐患,这些也是 许多驾驶员(特别是新手) 在夜间不愿去作频繁的变光操作的原因。另外,山区道路隧道较多, 已有因汽车进入隧道未及时开启前照灯而引发交通事故的案例。汽车灯光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以至2008年1月7日中央电视台在举国关注的新闻联播中指出" 夜间会车时,车大灯 没有及时从远光灯调为近光灯,会严重影响对方车辆的驾驶,这也是许多夜间车祸的无凶。
从维护公众利益出发,针对日益突出的汽车夜间会车安全问题,解决车辆在会车时都能同时变用近光,进而实现包括自动开\关前照灯功能在内的汽车前照灯全自动控制装置的研发,是非常必要的。它符合汽车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更重要的是,这项技术的实现,是对夜间道路 交通事故一种有效的预防。
二、现代汽车前照灯自动控制基本技术目标
1、会车时,会车双方能同时变用近光,会车完毕能及时回变为远光(双向受控) ;
2、与未装自动变光装置汽车会车,也能根据对方操作,文明变光会车,并有一定警示自保功能;
3. 市内行驶,能根据道路照明情况自动选用远,近光
4、根据环境亮度自动开、关前照灯。
三.国内、外该项技术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不足
1。国内技术现状
从90年代起,国内个别厂商、科研工程技术人员开始进行汽车自动变光器的研制。到目前为止,未见同类汽车自动变光器成熟技术及产品应用的报道。 专利资料公开的同类专利技术,未见能实现双向受控及实施案例的报道。
最近,同济大学提出解决汽车夜间会车变光的前照灯自动控制的"LIN 总线的车灯控制系统" ,它是通过光敏器件测量对方光强度进行自动控制,未见会车双方自动变光(即双向受控) 方面的介绍o
近年来,按照汽车自动化、智能化发展方向的要求,部分汽车厂商在汽车前照灯上开始引入 自动控制技术。如上海别克君威等汽车上就配置了灯光自动控制装置。这些" 自动控制装置" 仅 有根据环境亮度控制前照灯的开/关功能,都没有" 会车时汽车前照灯自动变用近光" 的功能。
2.国外同类技术现状
目前尚未见国外汽车前照灯自动控制技术,特别是自动变光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文献报道。只能从进口的汽车的配置上,了解国外该项技术的发展
近些年来,进口的高挡轿车都带有天黑自动开灯功能,如奔驰、名爵等。但只有极少数车型如 福特高级轿车、新版宝马730Li 及最新型的宝马X6具有带变光功能的前照灯自动控制系统(宝马 系列称" 远光自动控制" ) 。以福特车为例,它在灯光开/关电路中加入了一个光控继电器变光开 关(见" 汽车电器" 2007年第8期" 福特轿车前照灯自动控制系统 ,正常行驶时,继电器吸 合,远光灯亮; 会车时,当光传感器的输出达到一定值,使继电器截止,变用近光。与国内同类技术 一样,它有一个关键问题没有解决,那就是它变用近光时,同时失去了对对方的光照,对方即使也 是装有同样自动控制系统的同型车,对方失去了变用近光的条件。我们称之为单向受控。经考 查,宝马730Li 及宝马X6的相应功能都是同样问题。
四.汽车上使用自动灯控技术的社会效益
该技术主要以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社会效益为目标。
汽车前照灯控制器的使用,使汽车夜间会车" 须距对面来车150m 外互闭远光灯,改用近光灯" 的规定得以自动实施,有效地避免了会车时由于违规使用远光灯所造成的交通事故,是对夜间道路交通事故有效的预防。体现了文明、礼貌、安全。它的社会效益、以及交通事故的减少给社会所带来的直接、间接社会整体效益是显而易见的。它无疑是我们相关管理部门的好助手。
另一方面,由于实现了对前照灯的全自动管理,从天变暗(或)进入隧道、地下车库) 开灯,至天变亮关灯,特别是夜间会车的频繁变光,完全免去了驾驶员的人工操作,使驾驶员把精力和驾驶 动作完全集中在行驶操作上。它的意义不仅在于减化了驾驶员的操作,而且避免了由于驾驶中多种操作同时进行时(如在作灯开关操作时又需作方向修正) ,造成的误操作。这对还缺乏驾驶经 验的新驾驶员,更有意义。
显然,使用该项技术的车辆越多,它实现的安全效果越显著。自动控制器以其技术上的超前,给驾驶员带来的轻松、方便,特别是从自动操作中感受到的乐趣,以及中、低端车辆都用得起的价格,一定会得到广大驾驶员的认可,安装的车辆会越来越多。 从技术上讲,由于采用了程序控制,特别是模拟人工操作的管理软件使汽车前照灯的管理更加实用化和人性化。该项成果,使自控技术在汽车自动化发展的进程上又扎扎实实地 向前迈了一步,是完全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一个创新。
五、经济效应
对汽车前照灯控制器的使用者来说,由于安全的保证,避免了由交通事故所造成的直接经济 损失及对驾、乘人员的身体伤害,这不是用具体多少金额所能估算的。 对于汽车生产厂商来说,以微乎其微的生产成本,换取汽车自动控制在车灯管理上的突破, 给汽车增加了一个显著的比国外最新技更先进的技术亮点,由此而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是不言而喻的。
汽车前照灯自动变光技术以预防交通事故、简化驾驶员操作为宗旨
汽车前照灯自动控制器项目介绍
一、现代汽车使用自动变光技术必要性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和汽车社会拥有量不断增加,汽车的行驶速度也越来越快,但 也伴随着交通事故及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的急剧增长。
西方发达国家从70年代以来,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一直下降(见表1 ) .因驾驶员行为的改善,公路和车辆设计优化以及交通法规的完善,这种趋势还将持续保持下去。
表1工业化国家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发展
发展中国家因道路交通的发展,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总人数却呈上升趋势(见表2 ) .
2007年我国因驾驶员的违规操作所造成的交通事故,直接导致14812人死亡和巨额财产损失。据相关部门统计,超速、逆行和违法会车是造成一次死亡3人、5人以上特大交通事故的三大主要原因是在这些特大交通事故中,违法会车导致的事故分别占7.1%和10.5%。
由于驾驶员在夜间会车过程中不正确使用汽车前照灯,造成夜间公路交通事故的也越来越多。作为对这类道路交通事故的预防,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作出了机动车夜间会车必须距对面来车150m 外互闭远光灯,改用近光灯" 的规定。但现实中相当部分驾驶员经常使用远光与对方会车,造成对方驾驶员眩目而酿成交通事故,而且这种违规操作很难予以监督。这当然有驾驶员的道德素质因素,但另一方面,由于驾驶过程中频繁的变光操作给驾驶员带来的操作负担, 还有在作灯开关操作的同时又需作方向修正,这类多种操作同时进行所孕育的事故隐患,这些也是 许多驾驶员(特别是新手) 在夜间不愿去作频繁的变光操作的原因。另外,山区道路隧道较多, 已有因汽车进入隧道未及时开启前照灯而引发交通事故的案例。汽车灯光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以至2008年1月7日中央电视台在举国关注的新闻联播中指出" 夜间会车时,车大灯 没有及时从远光灯调为近光灯,会严重影响对方车辆的驾驶,这也是许多夜间车祸的无凶。
从维护公众利益出发,针对日益突出的汽车夜间会车安全问题,解决车辆在会车时都能同时变用近光,进而实现包括自动开\关前照灯功能在内的汽车前照灯全自动控制装置的研发,是非常必要的。它符合汽车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更重要的是,这项技术的实现,是对夜间道路 交通事故一种有效的预防。
二、现代汽车前照灯自动控制基本技术目标
1、会车时,会车双方能同时变用近光,会车完毕能及时回变为远光(双向受控) ;
2、与未装自动变光装置汽车会车,也能根据对方操作,文明变光会车,并有一定警示自保功能;
3. 市内行驶,能根据道路照明情况自动选用远,近光
4、根据环境亮度自动开、关前照灯。
三.国内、外该项技术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不足
1。国内技术现状
从90年代起,国内个别厂商、科研工程技术人员开始进行汽车自动变光器的研制。到目前为止,未见同类汽车自动变光器成熟技术及产品应用的报道。 专利资料公开的同类专利技术,未见能实现双向受控及实施案例的报道。
最近,同济大学提出解决汽车夜间会车变光的前照灯自动控制的"LIN 总线的车灯控制系统" ,它是通过光敏器件测量对方光强度进行自动控制,未见会车双方自动变光(即双向受控) 方面的介绍o
近年来,按照汽车自动化、智能化发展方向的要求,部分汽车厂商在汽车前照灯上开始引入 自动控制技术。如上海别克君威等汽车上就配置了灯光自动控制装置。这些" 自动控制装置" 仅 有根据环境亮度控制前照灯的开/关功能,都没有" 会车时汽车前照灯自动变用近光" 的功能。
2.国外同类技术现状
目前尚未见国外汽车前照灯自动控制技术,特别是自动变光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文献报道。只能从进口的汽车的配置上,了解国外该项技术的发展
近些年来,进口的高挡轿车都带有天黑自动开灯功能,如奔驰、名爵等。但只有极少数车型如 福特高级轿车、新版宝马730Li 及最新型的宝马X6具有带变光功能的前照灯自动控制系统(宝马 系列称" 远光自动控制" ) 。以福特车为例,它在灯光开/关电路中加入了一个光控继电器变光开 关(见" 汽车电器" 2007年第8期" 福特轿车前照灯自动控制系统 ,正常行驶时,继电器吸 合,远光灯亮; 会车时,当光传感器的输出达到一定值,使继电器截止,变用近光。与国内同类技术 一样,它有一个关键问题没有解决,那就是它变用近光时,同时失去了对对方的光照,对方即使也 是装有同样自动控制系统的同型车,对方失去了变用近光的条件。我们称之为单向受控。经考 查,宝马730Li 及宝马X6的相应功能都是同样问题。
四.汽车上使用自动灯控技术的社会效益
该技术主要以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社会效益为目标。
汽车前照灯控制器的使用,使汽车夜间会车" 须距对面来车150m 外互闭远光灯,改用近光灯" 的规定得以自动实施,有效地避免了会车时由于违规使用远光灯所造成的交通事故,是对夜间道路交通事故有效的预防。体现了文明、礼貌、安全。它的社会效益、以及交通事故的减少给社会所带来的直接、间接社会整体效益是显而易见的。它无疑是我们相关管理部门的好助手。
另一方面,由于实现了对前照灯的全自动管理,从天变暗(或)进入隧道、地下车库) 开灯,至天变亮关灯,特别是夜间会车的频繁变光,完全免去了驾驶员的人工操作,使驾驶员把精力和驾驶 动作完全集中在行驶操作上。它的意义不仅在于减化了驾驶员的操作,而且避免了由于驾驶中多种操作同时进行时(如在作灯开关操作时又需作方向修正) ,造成的误操作。这对还缺乏驾驶经 验的新驾驶员,更有意义。
显然,使用该项技术的车辆越多,它实现的安全效果越显著。自动控制器以其技术上的超前,给驾驶员带来的轻松、方便,特别是从自动操作中感受到的乐趣,以及中、低端车辆都用得起的价格,一定会得到广大驾驶员的认可,安装的车辆会越来越多。 从技术上讲,由于采用了程序控制,特别是模拟人工操作的管理软件使汽车前照灯的管理更加实用化和人性化。该项成果,使自控技术在汽车自动化发展的进程上又扎扎实实地 向前迈了一步,是完全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一个创新。
五、经济效应
对汽车前照灯控制器的使用者来说,由于安全的保证,避免了由交通事故所造成的直接经济 损失及对驾、乘人员的身体伤害,这不是用具体多少金额所能估算的。 对于汽车生产厂商来说,以微乎其微的生产成本,换取汽车自动控制在车灯管理上的突破, 给汽车增加了一个显著的比国外最新技更先进的技术亮点,由此而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是不言而喻的。
汽车前照灯自动变光技术以预防交通事故、简化驾驶员操作为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