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名著选读》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中外教育名著选读
英文名称: Educational works of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课程编码:14115D 课程类别:选修课 总 学 时:32学时 总 学 分:2学分 适用专业:小学教育
先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课堂教学技能等 开课系部:教育与心理科学系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一门选修课,课内学时32。开设本课程,旨在促使学生们通过阅读中外一些教育名著,更真实清晰地了解教育史上的重要教育思想,理解其思想实质和教育家们思考教育问题的立场、方法及时代背景;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立场、方法来分析历史上中外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对分析和思考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实际问题有所启发。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一)中国部分 讲授16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教育的一些基本名著,理解这些名著中所解释的时代背景,和掌握其主要教育思想。
重 点:中国教育名著的时代背景和教育意义。
难 点:理解篇中所反映的教育思想的内涵,并能用现代汉语表述原文的含义,联系实际探寻教育思想的现代意义。
1、《学记》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谀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其此之谓乎.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此之谓乎.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
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学矣.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2. 蔡元培及其教育思想
《对新教育之我见》、《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以美育代宗教说》 3. 陶行知及其教育思想
陶行知知行合一的教育思想、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二)外国部分 讲授16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外国教育的一些基本名著,理解这些名著中所解释的时代背景,掌握其主要教育思想。
重 点:外国教育名著的时代背景和教育意义。
难 点:理解篇中所反映的教育思想的内涵,并能提出对于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1、《爱弥尔》:了解卢梭教育思想的背景,理解文中的主要教育观点。 2、《大教学论》:了解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背景,理解文中表述的教育观点。 3、《普通教育学》:了解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理解其现实意义。 4、《民主主义与教育》:了解杜威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理解其现实意义。
四、有关教学环节的要求
(一)教学方法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教学时,一方面,要注意在理论上追踪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成果,援引较为权威的专著作为立论的依据,充实教材内容,验证理论原理。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研究。 (二)作业要求及检查手段
该课程在每一章的后面安排一定数量的课外作业,要求学生课后通过阅读有关参考书,独立思
考完成,教师及时收取平时作业并批改记分。 (三)考核方式
考核以理论开卷考试为主,主要测查学生对于中外教育名著的了解程度和理解程度以及对于当代中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关注意识、反思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此,考察中以论文写作方式来进行为好。
五、学时分配
六、使用教材及主要进行参考书
使用教材:《教育文选》,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6月 《外国教育名著导读》,褚惠芳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 参考书: 《学记》
《中外教育比较史纲》,张瑞璠,王承序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执笔教师:谢淑莉 教研室主任:李俊义 教学系(部)主任: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中外教育名著选读
英文名称: Educational works of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课程编码:14115D 课程类别:选修课 总 学 时:32学时 总 学 分:2学分 适用专业:小学教育
先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课堂教学技能等 开课系部:教育与心理科学系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一门选修课,课内学时32。开设本课程,旨在促使学生们通过阅读中外一些教育名著,更真实清晰地了解教育史上的重要教育思想,理解其思想实质和教育家们思考教育问题的立场、方法及时代背景;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立场、方法来分析历史上中外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对分析和思考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实际问题有所启发。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一)中国部分 讲授16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教育的一些基本名著,理解这些名著中所解释的时代背景,和掌握其主要教育思想。
重 点:中国教育名著的时代背景和教育意义。
难 点:理解篇中所反映的教育思想的内涵,并能用现代汉语表述原文的含义,联系实际探寻教育思想的现代意义。
1、《学记》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谀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其此之谓乎.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此之谓乎.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
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学矣.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2. 蔡元培及其教育思想
《对新教育之我见》、《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以美育代宗教说》 3. 陶行知及其教育思想
陶行知知行合一的教育思想、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二)外国部分 讲授16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外国教育的一些基本名著,理解这些名著中所解释的时代背景,掌握其主要教育思想。
重 点:外国教育名著的时代背景和教育意义。
难 点:理解篇中所反映的教育思想的内涵,并能提出对于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1、《爱弥尔》:了解卢梭教育思想的背景,理解文中的主要教育观点。 2、《大教学论》:了解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背景,理解文中表述的教育观点。 3、《普通教育学》:了解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理解其现实意义。 4、《民主主义与教育》:了解杜威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理解其现实意义。
四、有关教学环节的要求
(一)教学方法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教学时,一方面,要注意在理论上追踪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成果,援引较为权威的专著作为立论的依据,充实教材内容,验证理论原理。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研究。 (二)作业要求及检查手段
该课程在每一章的后面安排一定数量的课外作业,要求学生课后通过阅读有关参考书,独立思
考完成,教师及时收取平时作业并批改记分。 (三)考核方式
考核以理论开卷考试为主,主要测查学生对于中外教育名著的了解程度和理解程度以及对于当代中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关注意识、反思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此,考察中以论文写作方式来进行为好。
五、学时分配
六、使用教材及主要进行参考书
使用教材:《教育文选》,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6月 《外国教育名著导读》,褚惠芳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 参考书: 《学记》
《中外教育比较史纲》,张瑞璠,王承序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执笔教师:谢淑莉 教研室主任:李俊义 教学系(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