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大一统的汉朝

初一历史讲学稿

课 题:12、大一统的汉朝 主备人:祁耀武

班 级: 姓 名:

学习目标:

1、了解西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等基本史实

2、思考“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自己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学习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学习过程:

一、读

打开课本,快速的默读课文,将自己认为是重要的地方标画下来。

二、学

根据刚才所学,独立解决下列问题,可以适当的组内讨论。

(一)阅读“文景之治”一目,思考回答

1、《汉书·食货志》记载:“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这反映了汉朝初年怎样的社会状况?

2、你认为这种景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请从文中找出汉朝初年的统治者是怎样做的?

4、他们的做法收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二)阅读“汉武帝的大一统”一目,从中提炼知识要点

1、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导致了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政治:

思想:

经济:

军事:

2、汉武帝措施的影响是什么?

3、试对汉武帝的统治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四、练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应该掌握了很多知识,请完成下面的练习题,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一)是非判断

1、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安定局面( )

2、“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相似的是根本目的相同( )

3、汉武帝大力推行学校教育,在各地兴办太学( )

4、武帝时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

入了鼎盛时期( )

5、西汉末年外戚王莽夺取了政权,西汉灭亡( )

(二)单项选择

( )1、历史上秦朝和西汉王朝对待儒学的态度截然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个人的好恶不同 B.儒学自身有了发展

C.现实需要的变化 D.农民运动的推动

( )2、电视剧《汉武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

本了解。汉武帝的治国核心思想来源于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

( )3、以下表述中有一项不符合历史事实,它是

A.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

B.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C.汉武帝具有雄才大略,是他最终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D.造纸术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 )4、人们经常把“秦皇汉武”并称,其主要原因是

A.推行郡县制 B.采用儒家学说治国

C.修筑长城 D.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帝国

( )5、汉初的几位皇帝解决经济萧条的办法不包括

A.减轻农民负担 B.加紧搜刮百姓

C.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D.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 )6、“朝廷如有大议,使使者及廷尉张汤就其家而问之。”你知道材

料中的“之”指的是我国哪位儒学大师吗

A.孔子 B.墨子 C.韩非 D.董仲舒

( )7、今天我们强调要“以德治国”,而西汉重视“以德化民”是在

A.高祖时期 B.文景时期 C.武帝时期 D.光武帝时

( )8、今天的北大和清华是我国的最高学府,我国古代最高学府是

A.大学 B.儒学 C.郡国学 D.太学

( )9、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的“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④儒家以外学派的消亡⑤统治者统治手段的成熟

A.②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 D.①②④

( )10、我国历史上唯一跨公元前后的朝代是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汉朝

(三)材料分析

材料一 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其实还在其次,春秋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材料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材料三

汉代讲学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指的是什么历史现象?

(2)材料一中的“致命的打击”指的是哪一事件?

(3)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事件有什么异同?

(4)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5)汉代政府创办的最高学府叫什么?那里学习的主要教材是什么?这说明哪一学派在当时居于主导地位?这些均是哪一政策造成的?

(6)与汉代比较起来,当今的学习内容有什么优点?

(7)汉代教育与当代教育的目的有何不同?

初一历史讲学稿

课 题:12、大一统的汉朝 主备人:祁耀武

班 级: 姓 名:

学习目标:

1、了解西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等基本史实

2、思考“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自己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学习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学习过程:

一、读

打开课本,快速的默读课文,将自己认为是重要的地方标画下来。

二、学

根据刚才所学,独立解决下列问题,可以适当的组内讨论。

(一)阅读“文景之治”一目,思考回答

1、《汉书·食货志》记载:“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这反映了汉朝初年怎样的社会状况?

2、你认为这种景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请从文中找出汉朝初年的统治者是怎样做的?

4、他们的做法收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二)阅读“汉武帝的大一统”一目,从中提炼知识要点

1、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导致了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政治:

思想:

经济:

军事:

2、汉武帝措施的影响是什么?

3、试对汉武帝的统治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四、练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应该掌握了很多知识,请完成下面的练习题,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一)是非判断

1、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安定局面( )

2、“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相似的是根本目的相同( )

3、汉武帝大力推行学校教育,在各地兴办太学( )

4、武帝时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

入了鼎盛时期( )

5、西汉末年外戚王莽夺取了政权,西汉灭亡( )

(二)单项选择

( )1、历史上秦朝和西汉王朝对待儒学的态度截然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个人的好恶不同 B.儒学自身有了发展

C.现实需要的变化 D.农民运动的推动

( )2、电视剧《汉武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

本了解。汉武帝的治国核心思想来源于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

( )3、以下表述中有一项不符合历史事实,它是

A.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

B.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C.汉武帝具有雄才大略,是他最终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D.造纸术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 )4、人们经常把“秦皇汉武”并称,其主要原因是

A.推行郡县制 B.采用儒家学说治国

C.修筑长城 D.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帝国

( )5、汉初的几位皇帝解决经济萧条的办法不包括

A.减轻农民负担 B.加紧搜刮百姓

C.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D.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 )6、“朝廷如有大议,使使者及廷尉张汤就其家而问之。”你知道材

料中的“之”指的是我国哪位儒学大师吗

A.孔子 B.墨子 C.韩非 D.董仲舒

( )7、今天我们强调要“以德治国”,而西汉重视“以德化民”是在

A.高祖时期 B.文景时期 C.武帝时期 D.光武帝时

( )8、今天的北大和清华是我国的最高学府,我国古代最高学府是

A.大学 B.儒学 C.郡国学 D.太学

( )9、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的“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④儒家以外学派的消亡⑤统治者统治手段的成熟

A.②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 D.①②④

( )10、我国历史上唯一跨公元前后的朝代是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汉朝

(三)材料分析

材料一 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其实还在其次,春秋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材料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材料三

汉代讲学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指的是什么历史现象?

(2)材料一中的“致命的打击”指的是哪一事件?

(3)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事件有什么异同?

(4)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5)汉代政府创办的最高学府叫什么?那里学习的主要教材是什么?这说明哪一学派在当时居于主导地位?这些均是哪一政策造成的?

(6)与汉代比较起来,当今的学习内容有什么优点?

(7)汉代教育与当代教育的目的有何不同?


相关文章

  •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学设计
  • 第 12 课 大一统的汉朝 教学设计 了解"文景之治" :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 知识与技能 帝,培养学生辩证.综合.分析史实的能力. 借助虚拟人物播放动画创设情境导入,由虚拟人物穿越,引导 教学 目标 过 ...查看


  • 12.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审核人:初一历史组 课时: 1 授课时间: 2015.10.21 一.学习目标:1.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 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重点掌握 ...查看


  •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说课稿
  •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一统的汉朝>,它选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的第三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三大板块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一 ...查看


  • 大一统的汉朝-教学设计 1
  •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文景--汉武--光武--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掌握汉武帝"大一统"的政策.措施及其历史作用. 2.对比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历史功过,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 ...查看


  • 大一统的汉朝学案新
  •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2011年12月21日 星期三 任课教师:李培源 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 能力目标: 思考探究"汉武帝 ...查看


  • 2.12大一统的汉朝
  • 2 课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 三 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 12 课 大一统的汉朝 课型: 新授 教学模式 :五环节合作探究 教具:多媒体(历史挂图.示意图.小黑板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西 ...查看


  • [大一统的汉朝]说课稿 1
  •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尊敬的各位老师: 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一统的汉朝>,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大一统的汉朝>选自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 ...查看


  • 大一统的汉朝 2
  • 大一统的汉朝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 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记住汉武帝时期是西汉的鼎盛时期,培养学生归纳能力.探究能力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如何解决汉初遗留下来的诸侯国问 ...查看


  • 大一统的汉朝导学案
  •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学习目标] 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重点.难点] 重点: ...查看


热门内容